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车机产线自动化测试方法与流程

2022-07-10 07:40:05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属于自动化测试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车机产线自动化测试方法。


背景技术:

2.车机作为汽车智能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功能多而复杂,为了保证产品质量,出厂前需要人工对每一台机器进行全功能测试,需要耗费大量人工成本。
3.为了降低成本,提高生产效率,目前有很多工厂会搭建自动化或半自动化测试台架进行测试;但是由于供应商工厂对接的整车厂很多,且各整车厂的自动化测试用的方式、测试需求也可能不同;如果工厂为了适应各整车厂的产线方式、测试需求,就需要频繁改动工厂产线的自动化测试程序,造成人力资源浪费,且耽误时间;
4.目前常用的自动化测试方法有通过can测试、通过串口测试或者是两者结合测试的方法。


技术实现要素:

5.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车机产线自动化测试方法,通过建立can指令交互的协议数据库,解决了工厂为了适应不同整车厂、不同车型的车机,频繁修改自动化测试程序的问题。该方法仅需不同整车厂在开发车机的产线测试功能时,按照工厂建立的协议数据库来开发其产线测试功能,可以节省工厂改动程序以及产线调试的时间,提高生产效率。
6.本发明提供一种车机产线自动化测试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7.s1、建立can指令交互的协议数据库,该协议数据库包括多种can指令交互的协议;
8.s2、获取车机产线测试需求,判断该协议数据库中是否存在该需求对应的协议;若是,则提供对应的can指令交互的协议;若否,则添加对应的can指令交互的协议,并更新协议数据库,然后提供对应的can指令交互的协议;
9.添加对应的can指令交互的协议包括:
10.选择帧协议类型req/resp;其中req表示该帧协议为发送请求报文,由上位机完成;resp表示该帧协议为接收响应报文,由车机完成;
11.设置协议id、数据长度以及具体有效数据;
12.s3、搭建硬件台架,实现产线自动化测试;
13.实现产线自动化测试包括:
14.上位机给车机发送进入产线测试can指令,使车机进入产线模式;
15.设置车机超时退出产线模式的超时退出时间timeout_factory;
16.根据提供的对应的can指令交互的协议,上位机依次向车机发送产线测试can指令,同时刷新超时退出时间timeout_factory;
17.接收车机反馈的can指令,记录不合格的测试项,并判断该项测试是否是最后一项;若是,则上位机给车机发送退出产线测试can指令,使车机退出产线模式;若否,则上位
机发送下一条产线测试can指令,同时刷新超时退出时间timeout_factory,并重复该步骤;
18.判断超时退出时间timeout_factory是否满足;若是,则车机退出产线模式。
19.接上述方案,产线模式下,车机屏蔽其他周期性消息。
20.接上述方案,非产线模式下,车机收到产线测试指令时返回消息标识当前车机为非产线模式。
21.接上述方案,车机退出产线模式的条件还包括:收到“退出产线模式”can指令或收到“进入休眠”can指令或收到“冷启动”can指令或车机产品断电。
22.接上述方案,测试完成正确,车机反馈预定好的消息;测试完成失败,车机反馈错误信息及信息定义。
23.接上述方案,产线测试can指令包括总帧数、当前帧数、协议id、数据长度以及数据位。
24.接上述方案,车机反馈的can指令包括总帧数、当前帧数、协议id、数据长度、响应码以及数据位。
25.接上述方案,总帧数和当前帧数由同一字节表示,由该字节的高位表示总帧数,低位表示当前帧数。
26.接上述方案,总帧数由具体有效数据的数据长度以及can指令的数据位的数据长度确定。
27.接上述方案,车机收到进入产线模式和退出产线模式的can指令时,直接返回所收到的消息内容。
28.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及有益效果:
29.本发明提出一种建立工厂产线测试数据库的方法,实现车机产线自动化测试通用化,该方法不限于车机产线,更适用于其它控制器的产线自动化测试,可以大大减小工厂产线程序的改动量,提高工厂的生产效率,节约时间成本和人力成本。
附图说明
30.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车机产线自动化测试方法流程图;
31.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上位机添加界面示意图;
32.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上位机添加示例示意图;
33.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产线自动化测试流程图;
34.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单帧和多帧的定义示意图;
35.图6(a)和图6(b)为本发明实施例的can指令交互的协议数据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36.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发明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到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
37.本发明提供一种通过建立can指令数据库的方法,让车机开发产线功能时,通过契合数据库协议进行产线测试开发,适用于工厂自动化测试,减小工厂方面的改动,提高工厂
效率。
38.如图1所示,本发明通过建立一种can指令交互的协议数据库,当有车机生成需求时,由整车厂的车机专业发布产线检测需求给工厂,工厂搜索can指令数据库,针对数据库中已有的协议,直接挑选出来;针对数据库中缺少的检测项目,则添加对应项目和协议,更新进数据库;然后将与项目相关的can指令协议提供给车机专业,让车机专业按照协议进行产线测试开发。产线从数据库中挑选对应的can指令合集,进行产线自动化测试。
39.数据库的建立。如图2所示,在上位机处有个界面,添加产线协议;其中:
40.req/resp:表示这帧协议是代表发送请求报文还是接收响应报文;
41.协议id:对应command;
42.长度l:对应length,表示后续有length个有效数据;
43.数据:表示具体的有效数据,若为resp,则不需填;
44.以上数据除长度l为10进制外,其余均为hex值-十六进制数值。
45.如图3和表1所示,例如写入12位pdsn(汽车生产序列号):123456789ab(ascii码值,ascii码值1对应31,ascii码值2对应32
……
),添加到数据库时会生成对应can协议。
46.表1添加产线协议
[0047][0048]
当调用这条协议时,上位机就会通过can发送报文:21 78 0d 31 32 33 34 35和报文:22 78 36 37 38 39 41 42。
[0049]
为了不影响车机正常的运行,车机进行产线测试时应该运行在产线模式下,可以通过特定的can指令进入/退出产线模式;针对安全问题,不同的车型、不同的整车厂设置不同的进入/退出指令,即主体测试部分的协议是一样的,不同车机进入和退出产线模式的指令不同。
[0050]
为了防止进入产线模式后,上位机没有发送退出产线模式指令,会设置一个超时退出时间timeout_factory,每次发送产线测试的can指令都会重新刷写超时退出时间timeout_factory,重新计时,如图4所示。若timeout_factory时间内无任何产线测试指令,超时后则自动退出产线模式;具体指令见图6(a)和图6(b)的can指令协议数据库。
[0051]
产线测试模式描述:
[0052]

进入产线测试模式后,屏蔽其他周期性消息;
[0053]

退出产线测试模式的的条件:
[0054]
1)在产线模式下超过5分钟没有收到任何诊断消息;
[0055]
2)收到“退出产线模式”总线消息;
[0056]
3)收到“进入休眠”总线消息;
[0057]
4)收到“冷启动”总线消息;
[0058]
5)产品断电
[0059]

在非产线模式下,收到产线测试消息,产品应该返回消息标识当前为非产线测试模式;
[0060]

所有的反馈消息,都是在相应的动作完成后进行反馈;
[0061]
动作完成正确,反馈预定好的消息;
[0062]
动作完成失败,反馈错误信息及信息定义。
[0063]

产线测试can指令定义
[0064]
上位机发出的称为request frame;车机发出的称为response frame;
[0065]
request frame的具体格式如表2所示(进入和退出产线模式的协议机动变化,这里只是举例)。
[0066]
表2 request frame的具体格式
[0067][0068]
注意:frame control的高4bits表示当前command有几帧,低4bits表示当前帧是第几帧,从1开始计数,如图5所示。
[0069]
response frame的具体格式如表3所示。
[0070]
表3 response frame的具体格式
[0071][0072]
注意:车机收到进入产线模式和退出产线模式的消息时,直接返回所收到的消息内容,无response。
[0073]
对于response code的定义,如表4所示。
[0074]
表4 response code的定义
[0075][0076]
综上所述,本发明通过建立数据库的方法,工厂方面根据测试需求在数据库中提取can指令程序即可,大大提高了工厂的效率;包括can指令协议及其协议的变形、对于多帧报文的处理是can协议的关键。
[0077]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容易理解,以上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