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供热供气机组的深度调峰热电解耦系统的制作方法

2022-07-09 22:26:04 来源:中国专利 TAG:

技术特征:
1.一种供热供气机组的深度调峰热电解耦系统,所述供热机组包括锅炉、气缸组、回热器组,所述锅炉与所述气缸组通过主蒸汽管连通,所述气缸组与所述回热器组通过回热进气管连通,所述回热器组与所述锅炉通过回热回气管连通,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射汽抽气器、供气供热站,所述射汽抽气器具有抽气管、引射管、出气管,所述射汽抽气器的引射管与所述主蒸汽管连通,所述射汽抽气器的出气管与所述供气供热站连通,所述射汽抽气器包括第一射汽抽气器,所述第一射汽抽气器的抽气管与所述回热回气管连通,所述供气供热站用于将所述气缸组中抽出的蒸汽进行收集。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供热供气机组的深度调峰热电解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射汽抽气器还包括第二射汽抽气器,所述第二射汽抽气器的抽气管与所述回热进气管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供热供气机组的深度调峰热电解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缸组包括第一气缸、第二气缸、第三气缸,所述第一气缸的气压大于所述第二气缸的气压,所述第二气缸的气压大于所述第三气缸的气压,所述回热器组包括多个回热器,多个所述回热器依次串联连接,首个所述回热器通过所述回热进气管与所述第一气缸连通,其余所述回热器均通过所述回热进气管与所述第一气缸、第二气缸或第三气缸中的一个连通,并且首个所述回热器上回热进气管的气压大于其余所述回热器上回热进气管的气压,首个所述回热器通过所述回热回气管与所述锅炉连通,其余所述回热器逐级连接后通过首个所述回热器与所述锅炉连通。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供热供气机组的深度调峰热电解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射汽抽气器设置有多个,所述第一气缸、第二气缸、第三气缸均通过所述回热进气管连通有所述第二射汽抽气器。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供热供气机组的深度调峰热电解耦系统,其特征在于:尾个所述回热器上回热进气管的气压小于其余所述回热器上回热进气管的气压,尾个所述回热器上回热进气管连通有所述第二射汽抽气器的抽气管,尾个所述回热器上的回热进气管上设置有用于冷凝蒸汽的凝汽器,所述凝汽器位于所述第二射汽抽气器的抽气管与所述回热器上回热进气管连通处的下游。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供热供气机组的深度调峰热电解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气缸的进气端通过一个所述主蒸汽管与所述锅炉连通,所述第一气缸的出气端与所述锅炉连通,所述第二气缸的进气端通过另一个所述主蒸汽管与所述锅炉连通,所述第二气缸的出气端与所述第三气缸的进气端连通,所述第二气缸的出气端通过所述回热进气管与所述回热器连通,所述射汽抽气器的引射管与所述第一气缸进气端、锅炉之间的主蒸汽管连通。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供热供气机组的深度调峰热电解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射汽抽气器还包括第三射汽抽气器,所述第三射汽抽气器的抽气管与所述第二气缸出气端、第三气缸进气端之间的管路连通。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供热供气机组的深度调峰热电解耦系统,其特征在于:与所述第二气缸出气端连通的所述回热器上连通有补水管道;与所述第二气缸出气端连通的所述回热器上设置有除氧器。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供热供气机组的深度调峰热电解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射汽抽气器抽气管、引射管、出气管上均设置有压力检测部件、温度检测部件,所述射汽抽气
器的抽气管上设置有流量检测部件,所述射汽抽气器的引射管上连通有用于降低所述射汽抽气器的引射管的压力和温度的减温水管道。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供热供气机组的深度调峰热电解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锅炉的烟道内设置有再热器,所述锅炉外部设置用于避免所述再热器超温的再热超温抑制部件,所述再热器与再热超温抑制部件连通。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一种供热供气机组的深度调峰热电解耦系统,供热机组包括锅炉、气缸组、回热器组,锅炉与气缸组通过主蒸汽管连通,气缸组与回热器组通过回热进气管连通,回热器组与锅炉通过回热回气管连通,系统包括射汽抽气器、供气供热站,射汽抽气器的引射管与主蒸汽管连通,射汽抽气器的出气管与供气供热站连通,射汽抽气器包括第一射汽抽气器,第一射汽抽气器的抽气管与回热回气管连通,本发明使得机组获得热电解耦能力,可以持续低负荷运行或参与深度调峰项目;可以不改变现有结构,降低改造成本,并且热电解耦效果突出,对现有机组影响较小,热和电可以各自独立按所需要求进行调整,具有更大的适应性。具有更大的适应性。具有更大的适应性。


技术研发人员:单绍荣 钟平 郑磊 黄伟 徐凯 王安庆 聂雨 王峰 宋金时 史燕红 张丁凡 孟桂祥 曹寿峰 韩国庆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4.21
技术公布日:2022/7/8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