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基站用集尘装置及基站的制作方法

2022-07-09 18:25:29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公开涉及一种基站用集尘装置及基站。


背景技术:

2.现有的部分基站中可以设置有集尘箱,该集尘箱可以收集诸如扫地机器人等中的尘盒中收集灰尘等。但是现有的基站集尘箱一般是固定在基站壳体内,通过集尘箱体内置的可更换尘袋进行集尘和倒尘,或者是集尘箱可拆卸安装,尘满后取出倒尘。但现有的可拆集尘箱体不能快速拆除,或没有在不增加释放按键的情况下来固定尘箱。


技术实现要素:

3.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之一,本公开提供了一种基站用集尘装置及基站。本公开的技术方案,节省空间,且升用户体验效果,不具有突出于外部的把手。
4.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一种基站用集尘装置,包括:
5.集尘箱体,所述集尘箱体包括容纳空间,所述容纳空间能够容纳尘袋、旋风分离器和垃圾中的至少一种;以及
6.自锁结构,所述自锁结构能够与所述集尘箱体所设的被锁件锁止或释放,从而通过所述自锁结构与所述被锁件的锁止或释放来允许所述集尘箱体的锁止或释放,其中所述被锁件形成在所述集尘箱体上或者固定设置在所述集尘箱体上,
7.其中,所述集尘箱体被配置成能够通过横向可拆卸方式布置在所述基站,所述集尘箱体横向地插入所述基站的壳体中,并且通过用户的按压使得所述集尘箱体的被锁件与所述自锁结构锁止从而使得所述集尘箱体处于锁止状态;通过用户的按压能够使得处于锁止状态的集尘箱体的被锁件与所述自锁结构释放从而使得所述集尘箱体处于释放状态,以便于用户从所述基站移除所述集尘箱体。
8.根据至少一个实施方式,所述被锁件为设置在集尘箱体外侧面的凸出部,所述凸出部相对于其周围的集尘箱体外侧面凸起。
9.根据至少一个实施方式,所述自锁机构包括:
10.锁止件,所述锁止件包括锁止结合部分,所述锁止结合部分与集尘箱体的被锁件相互作用,以便在所述锁止件处于锁止状态时所述集尘箱体被锁止,当所述锁止件处于释放状态时所述集尘箱体能够沿第一方向被拉出;
11.容纳件,所述锁止件能够相对于所述容纳件进行移动;
12.施力件,所述施力件的一端与所述容纳件连接,另一端与所述锁止件连接,并且向所述锁止件提供所述第一方向的拉力;以及
13.杆状件,所述杆状件的一端连接至所述容纳件,并且所述杆状件的另一端能够与所述锁止件相互作用,在所述锁止件处于锁止状态所述杆状件与所述锁止件相互作用以抵抗所述施力件的第一方向的拉力,
14.其中,在所述锁止件处于锁止状态时,所述复位弹簧向所述锁止件提供第一方向
的拉力并且所述杆状件限制所述锁止件朝向第一方向移动,并且在所述锁止件处于释放状态时,所述杆状件不限制所述锁止件的移动。
15.根据至少一个实施方式,所述锁止件由所述容纳件限制为仅能在所述第一方向及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中移动。
16.根据至少一个实施方式,所述锁止件包括本体部和延伸部,所述本体部设置成使得所述锁止件沿着所述容纳件进行移动,所述延伸部设置成在受到压力的情况下使得所述延伸部朝向所述本体部弯曲,所述锁止结合部分设置在所述延伸部上。
17.根据至少一个实施方式,所述延伸部的端部设置有引导面,以便所述集尘箱体被推入时,所述集尘箱体按压所述引导面,以使得所述延伸面朝向所述本体部弯曲,从而使得所述集尘箱体的被锁件与所述锁止结合部分相结合。
18.根据至少一个实施方式,所述容纳件的相应位置设置有干涉面,当所述锁止件朝向第一方向移动预定距离,所述引导面与所述干涉面相接触,并且通过所述施力件的拉力,使得所述引导面向下移动从而使得所述延伸部向下移动,以使得被锁件脱离所述锁止结合部分。
19.根据至少一个实施方式,所述锁止结合部分为凹入结构,并且所述被锁件为凸出结构,当所述凸出结构位于所述凹入结构中时,所述集尘箱体被锁止。
20.根据至少一个实施方式,所述延伸部还设置有凹入部,以便使得所述延伸部易于弹性变形。
21.根据至少一个实施方式,所述锁止件设置有凹槽与锁止槽位,当所述杆状件的另一端位于所述锁止槽位时所述锁止件处于锁止状态。
22.根据至少一个实施方式,在从所述释放状态变换至所述锁止状态的过程中,所述锁止件被朝向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中移动,所述杆状件的另一端能够沿着所述凹槽移动至所述锁止槽位。
23.根据至少一个实施方式,在从所述锁止状态变换至所述释放状态的过程中,所述锁止件被朝向所述第二方向中移动,所述杆状件的另一端能够沿着所述凹槽与所述锁止槽位相脱离。
24.根据至少一个实施方式,所述凹槽包括进入槽、退出槽及连通槽,所述杆状件的另一端能够从所述连通槽经由所述进入槽达到所述锁止槽位、能够从所述锁止槽位通过所述退出槽离开至所述连通槽,并且所述连通槽在所述第二方向延伸预定长度。
25.根据另一方面,一种基站,所述基站为表面清洁装置的停靠基站,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上任一项所述的基站用集尘装置,所述集尘箱体为集尘箱体,所述集尘箱体能够插入所述基站及从所述基站取出。
26.根据至少一个实施方式,所述集尘箱体从所述基站的侧向插入或者取出。
附图说明
27.附图示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并与其说明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其中包括了这些附图以提供对本公开的进一步理解,并且附图包括在本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
28.图1-2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表面清洁装置的示意图。
29.图3-5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基站的示意图。
30.图6-11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基座组件的示意图。
31.图12-39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各实施例的集尘箱体或其部件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32.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公开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解释相关内容,而非对本公开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公开相关的部分。
33.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公开中的实施方式及实施方式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方式来详细说明本公开的技术方案。
34.除非另有说明,否则示出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实施例将被理解为提供可以在实践中实施本公开的技术构思的一些方式的各种细节的示例性特征。因此,除非另有说明,否则在不脱离本公开的技术构思的情况下,各种实施方式/实施例的特征可以另外地组合、分离、互换和/或重新布置。
35.在附图中使用交叉影线和/或阴影通常用于使相邻部件之间的边界变得清晰。如此,除非说明,否则交叉影线或阴影的存在与否均不传达或表示对部件的具体材料、材料性质、尺寸、比例、示出的部件之间的共性和/或部件的任何其它特性、属性、性质等的任何偏好或者要求。此外,在附图中,为了清楚和/或描述性的目的,可以夸大部件的尺寸和相对尺寸。当可以不同地实施示例性实施例时,可以以不同于所描述的顺序来执行具体的工艺顺序。例如,可以基本同时执行或者以与所描述的顺序相反的顺序执行两个连续描述的工艺。此外,同样的附图标记表示同样的部件。
36.当一个部件被称作“在”另一部件“上”或“之上”、“连接到”或“结合到”另一部件时,该部件可以直接在所述另一部件上、直接连接到或直接结合到所述另一部件,或者可以存在中间部件。然而,当部件被称作“直接在”另一部件“上”、“直接连接到”或“直接结合到”另一部件时,不存在中间部件。为此,术语“连接”可以指物理连接、电气连接等,并且具有或不具有中间部件。
37.为了描述性目的,本公开可使用诸如“在
……
之下”、“在
……
下方”、“在
……
下”、“下”、“在
……
上方”、“上”、“在
……
之上”、“较高的”和“侧(例如,如在“侧壁”中)”等的空间相对术语,从而来描述如附图中示出的一个部件与另一(其它)部件的关系。除了附图中描绘的方位之外,空间相对术语还意图包含设备在使用、操作和/或制造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设备被翻转,则被描述为“在”其它部件或特征“下方”或“之下”的部件将随后被定位为“在”所述其它部件或特征“上方”。因此,示例性术语“在
……
下方”可以包含“上方”和“下方”两种方位。此外,设备可被另外定位(例如,旋转90度或者在其它方位处),如此,相应地解释这里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语。
38.这里使用的术语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例的目的,而不意图是限制性的。如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清楚地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一个(种、者)”和“所述(该)”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以及它们的变型时,说明存在所陈述的特征、整体、步骤、操作、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但不排除存在或附加一个或更多个其它特征、整体、步骤、操作、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还要注意的是,如这里使
用的,术语“基本上”、“大约”和其它类似的术语被用作近似术语而不用作程度术语,如此,它们被用来解释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认识到的测量值、计算值和/或提供的值的固有偏差。
39.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基站。其中该基站可以用于停靠诸如扫地机器人等的自主式的表面清洁装置。
40.表面清洁装置可以包括大致为圆形或者矩形加圆形的壳体。如图1和2所示,该表面清洁装置10可以包括湿式清洁部分和干式清洁部分。其中湿式清洁部分和干式清洁部分可以设置在壳体的底部,并且可以与清洁表面接触以便对清洁表面进行湿式清洁和干式清洁。
41.湿式清洁部分可以包括第一旋转件11和第二旋转件12,并且在第一旋转件11和第二旋转件12上可以分别设置诸如拖布等的拖洗件(图中未示出)。第一旋转件11和第二旋转件12并列排布并且能够分别绕着旋转轴进行旋转,以便当第一旋转件11和第二旋转件12与清洁表面接触的同时对清洁表面进行拖洗。在表面清洁装置的壳体的内部可以设置有清洁液体容纳部,并且通过清洁液体供给口向拖洗件提供清洁液体,从而通过拖洗件吸附的清洁液体对清洁表面进行湿式清洁。
42.干式清洁部分可以包括滚刷部13和边刷部14,其中边刷部14的数量可以为一个或者两个,当设置一个边刷部的情况下,其可以设置在表面清洁装置的一侧,当设置两个边刷部的情况下,其可以分别设置在表面清洁装置的两侧。在对清洁表面进行清洁的过程中,边刷部14可以进行旋转以便将碎屑等垃圾汇聚至滚刷部13附近,从而通过转动地滚刷部13将垃圾卷至表面清洁装置的壳体内部设置的集尘部中,其中集尘部可以为集尘盒的形式,通过集尘部来收集且储存来自清洁表面的垃圾。
43.在本公开中优选地,相对于表面清洁装置的作业行进方向,湿式清洁部分可以设置在干式清洁部分的后侧。这样可以实现先干后湿的清洁。此外湿式清洁部分可以相对于可以上下移动。这样在不进行湿式清洁时,湿式清洁部分可以升起以便不与清洁表面进行接触。而在进行湿式清洁时,湿式清洁部分可以被控制为与清洁表面进行接触并且还可以被提供额外的压力,从而与清洁表面接触的湿式清洁部分可以为表面清洁装置提供额外的驱动力或阻力。在需要对顽固污渍等进行清洁的特定清洁场景下,提供的压力可以使得湿式清洁部分的拖洗件与清洁表面更紧密地接触,这样可以达到更好的清洁效果。另外,虽然在本公开中,湿式清洁部分为两个旋转件的形式,但是应当理解,其也可以设置成一个旋转件,例如该旋转件可以为履带式旋转件,并且该履带式旋转件可以设置成沿着或者逆着表面清洁装置的行进方向进行旋转,从而实现对清洁表面进行湿式清洁。
44.图3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基站20。其中该基站可以与表面清洁装置进行对接。当表面清洁装置停靠至基站之后,将表面清洁装置的集尘部中所收集的灰尘、碎屑等垃圾抽吸至基站从而实现表面清洁装置集尘部的排空、和/或为表面清洁装置进行充电、和/或对表面清洁装置的拖洗件进行清洗、和/或为表面清洁装置的清洁液体容纳部补充清洁液体。
45.如图3所示,该基站20可以包括基座组件100、第一维护组件200和第二维护组件300。
46.基座组件100可以提供容纳表面清洁装置的容纳空间,当表面清洁装置的一部分
进入基座组件100后,可以通过基座组件100中设置的充电接口120为表面清洁装置进行充电,和/或可以通过基座组件100中设置抽吸接口130来将集尘部中所收集的灰尘、碎屑等垃圾抽吸至第一维护组件200,和/或可以通过基座组件100中设置补液接口140来向表面清洁装置的清洁液体容纳部补充清洁液体;和/或可以通过基座组件100中设置的清洗部来对表面清洁装置的拖洗件进行清洗。
47.第一维护组件200的主要功能用于对表面清洁装置的集尘部中所收集的灰尘、碎屑等垃圾进行抽吸,并且将抽吸的垃圾进行存储。第二维护组件300可以包括清洁液体存储部和回收液体存储部,并且可以通过管道连接,将清洁液体存储部所存储的清洁液体提供至基座组件100的补液接口,进而将清洁液体提供至表面清洁装置,并将对表面清洁装置的拖洗件进行自清洁后的回收液体通过管道从基座组件100的清洗部抽吸至回收液体存储部。
48.在本公开中,第一维护组件200和第二维护组件300可以与基座组件100来搭配选择使用,从而可以构成具有不同维护模式的基站。如图4所示,可以通过将第一维护组件200与基座组件100进行配合,来实现不同维护模式中的自排空模式。当将第一维护组件200与基座组件100进行组合后,可以实现表面清洁装置的集尘部的垃圾的抽吸功能,从而将表面清洁装置的集尘部的垃圾排空至第一维护组件200,这样可以实现表面清洁装置的自排空功能。如图5所示,可以将第二维护组件300与基座组件100进行配合,来实现不同维护模式中的自清洁模式和/或清洁液体补充模式。将第二维护组件300与基座组件100进行组合后,可以实现表面清洁装置的拖洗件的自清洁和/或可以实现向表面清洁装置的清洁液体容纳部补充清洁液体。另外,如图3所示,也可以将第一维护组件200、第二维护组件300与基座组件100进行配合,来实现不同维护模式中的自排空模式、自清洁模式、和/或液体补充模式。具体地,可以通过第一维护组件200抽吸表面清洁装置的集尘部的垃圾从而将表面清洁装置的集尘部的垃圾排空,可以通过第二维护组件300向表面清洁装置的清洁液体容纳部补充清洁液体和/或提供清洁液体对表面清洁装置的拖洗件进行清洁。另外,也可以单独使用基座组件100,从而实现表面清洁装置的充电,需要注意的是,即便在基座组件100与第一维护组件200和/或第二维护组件300进行组合后,在选择第一维护组件200和/或第二维护组件300的相应模式后也可以同时选择充电模式。虽然在本公开中明确限定了第一维护组件200和第二维护组件300的作用,但是在此仅为示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也可以选择具有其他功能的维护组件来搭配基座组件使用或者采用单一功能的维护组件或者采用功能集成的维护组件等。
49.根据本公开的可组合式基站,用户可以根据需求来选择不同的组件,从而搭配相应的表面清洁装置,例如第一维护组件200和/或第二维护组件300可拆卸地附接至基座组件100。例如对于仅进行干式清洁的表面清洁装置,可以选择基座组件100为表面清洁装置进行充电,如果需要对该表面清洁装置的集尘部的垃圾进行排空,也可以选择第一维护组件200并且与基座组件100相配合来排空该表面清洁装置的集尘部的垃圾,从而可以进行自排空模式和/或充电模式。例如在不需要对表面清洁装置的集尘部的垃圾进行排空的情况下,可以仅选择第二维护组件300和基座组件100,仅进行自清洁模式、液体补充模式和/或充电模式。另外,根据本公开的可组合式基站,后期如果某个组件被更新后,用户可以容易地替换之前的组件来使用更新的组件。现有的表面清洁装置的基站,通常功能单一,而对于
多功能的基站,体积比较大,用户使用成本较高,并且无法根据用户需求来对基站进行切换。因此根据本公开的可组合式基站,可以解决现有基站中所存在的问题,并且允许用户通过硬件的选择来对某些功能进行取舍。
50.根据本公开的可组合式基站的一个可选实施例,基座组件100可以设计成设置在下部,第一维护组件200可以设计成设置中部,而第二维护组件300可以设计成设置在上部。但是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变换设置位置。此外第一维护组件200和第二维护组件300分别设置有与基座组件100组合的组合部分。另外,根据实际需要,也可以设置有其他的功能组件来实现其他工作模式。
51.此外,虽然在图4和图5中示出了使用第一维护组件200和第二维护组件300的外观示意图,也就是说二者可以容纳在不同壳体中。但是在本公开中,第一维护组件200和第二维护组件300可以共用一个组件壳体。第一维护组件200和第二维护组件300均安装至该组件壳体中。这样当用户仅需要第一维护组件200的情况下,可以仅在组件壳体中组装第一维护组件200,仅需要第二维护组件300的情况下,可以仅在组件壳体中组装第二维护组件300,需要第一维护组件200和第二维护组件300时,可以在组件壳体中组装第一维护组件200和第二维护组件300。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在产品交付至用户之前进行组装,从而避免用户在组装的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同时可以用户可以根据自身需求来选择不同的功能。
52.为了允许维护组件可靠地设置在基座组件100上,可以在与基座组件100及与其对接的功能组件设置安装结构。例如在第一维护组件200和第二维护组件300分别设置独立的壳体的情况下则可以第一维护组件200或第二维护组件300上设置安装结构。当第一维护组件200和第二维护组件300共用组件壳体时,则可以在组件壳体上设置安装结构。作为一个示例,该安装结构可以包括插入件和锁止件,并且插入件可以设置在维护组件而锁止件可以设置在基座组件。如图7所示,在基座组件100上可以设置有插入口611,该插入口611可以供维护组件所设置的插入件插入。并且在插入件插入之后可以通过锁止件612将插入件锁定。在另一可选实施例中,可以在基座组件设置插入件,并且在维护组件设置插入口,另外锁止件可以设置在基座组件或维护组件上。此外通过将基座组件与维护组件进行锁定,这样可以便于用户对基站进行搬运。而且在第一维护组件200和第二维护组件300共用组件壳体的情况下,可以有效地减小基座的体积。
53.图6和图7分别示出了一个实施例的基座组件100的正视图和立体图。参照图6和图7,基座组件100可以包括基座壳体以便形成容纳表面清洁装置的至少一部分的空间。其中基座壳体可以包括第一壳体111(图6所示的后侧壳体)、第二壳体112(图6所示的左侧壳体)和第三壳体113(图6所示的右侧壳体)。第一壳体111、第二壳体112和第三壳体113形成半包围空间并且可以一体成型,当表面清洁装置停靠至基座组件100后,表面清洁装置的至少一部分进入该半包围空间中,其中至少表面清洁装置的设置有拖洗件的后侧的一部分进入该半包围空间中。进一步地,基座组件100还可以包括第四壳体114(图7所示的下侧壳体)。第四壳体114可以包括支撑部115和坡道部116。支撑部115可以用于至少支撑表面清洁装置后侧的一部分。坡道部116可以提供允许表面清洁装置进入该半包围空间的通道。
54.该基座组件100可以包括充电接口120。当表面清洁装置在基座组件100中停靠到位时,设置在表面清洁装置的充电接口可以与基座组件100的充电接口120相接触,并且通过与外部电源等供电装置连接的充电接口120为表面清洁装置进行充电。其中充电接口120
可以弹性伸缩,以便更好地与表面清洁装置的充电接口紧密抵接。充电接口120可以设置在第一壳体111、第二壳体112或第三壳体113的内侧面,在图中示出了充电接口120设置在第一壳体111的内侧面上。并且充电接口120设置在支撑部115之上的预定高度位置处,这样可以避免在对表面清洁装置的拖洗件进行清洗时液体对充电造成影响。
55.根据本公开的可选实施例,基座组件100可以包括抽吸接口130,该抽吸接口130可以与表面清洁装置的抽吸口15(如图1所示)相对接,这样可以与表面清洁装置的集尘部相连通,从而在使用第一维护组件200进行自排空模式的情况下,通过相对接的抽吸接口130与抽吸口15,将表面清洁装置的集成部的垃圾经由接口131抽吸至第一维护组件200中。抽吸接口130的外侧可以设置有抽吸密封部,其中抽吸密封部可以环绕在抽吸接口130的外侧并且可以由弹性材料制成,以便当表面清洁装置在基座组件100停靠到位时,抽吸口15与抽吸接口130抵接形成气动接合时,形成气体通道的密封。可选地,抽吸接口130可以设置在基座组件100的内侧面,例如可以设置在第一壳体111、或者第二壳体112或者第三壳体113的内侧面。在图6和图7中示出了抽吸接口130设置在第三壳体113的内侧面。
56.可选地,基座组件100可以包括补液接口140,其中补液接口140可以设置在基座组件100的内侧面,并且有柔性材料制成,在受到一定的压力时,补液接口140可以进行弯曲。这样当例如可以设置在第一壳体111、或者第二壳体112或者第三壳体113的内侧面。在图6和图7中示出了抽吸接口130设置在第一壳体111的内侧面。补液接口140可以从基座组件100的内侧面的表面向外延伸预定长度,其可以由弹性材料表面清洁装置在基座组件100停靠后,补液接口140可以进行伸缩以便插入表面清洁装置上设置的补液口中。由于补液接口140为柔性的,因此当补液接口140与表面清洁装置的补液口未对准时,补液接口140在插入的过程中可以弯曲以便防止对表面清洁装置造成损伤,而且由于补液接口140能够弯曲也可以保证补液接口140在伸缩的过程中很好地插入表面清洁装置的补液口中。补液接口140可以通过管道与第二维护组件300流体连通,以便将第二维护组件300的清洁液体提供至表面清洁装置中以达到清洁液体补充的目的。在本公开中,优选地,补液接口140和抽吸接口130分别设置在充电接口120的两侧。
57.在本公开中,充电模式与其他维护模式可以同时进行,也就是说在进行其他维护模式的同时来进行充电模式。例如在进行自排空模式、自清洁模式、和/或液体补充模式的同时来启动充电模式。
58.可选地,基座组件100可以包括引导轮150。当表面清洁装置进入基座组件100时,引导轮150可以接触表面清洁装置的侧面并且引导表面清洁装置进入容纳表面清洁装置的容纳空间中。在本公开中,引导轮150的数量可以为两个,并且两个引导轮150分别设置在第二壳体112和第三壳体113的内侧面。引导轮150的位置可以处于第二壳体112和第三壳体113的内侧面靠外侧的位置处,以便当表面清洁装置进入容纳空间时,表面清洁装置首先接触引导轮150,通过引导轮150的引导使得表面清洁装置在容纳空间中停靠到位。
59.基座组件100的支撑部115上可以设置有清洗部。支撑部115上可以形成一个四周及底面封闭的凹陷的清洗空间,在该封闭的清洗空间中可以存储回收液体。图8示出了根据图6所示a-a剖面得到的剖面图。如图8所示,清洗部可以包括液体通道1155和排液口1152。液体通道1155可以接收通过管路来自第二维护组件300的液体,并且将液体引导至清洗部来清洗表面清洁装置的拖洗件。排液口1152可以将清洗后的回收液体通过管道提供至第二
维护组件300以实现回收液体的回收功能,其中在排液口1152的位置处可以设置有过滤装置。此外,清洗部还可以包括刷洗件1153,刷洗件1153的数量和位置可以表面清洁装置的旋转件的数量和位置相对应,在本公开中,刷洗件1153的数量可以为两个,并且在旋转件进行旋转时,通过刷洗件1153对拖洗件进行刷洗,从而达到拖洗件的自清洁功能。在清洗部的位置还可以设置引导部1156,当表面清洁装置进入时,可以通过引导部1156对表面清洁装置进行引导,也能起到对表面清洁装置支撑的作用。例如如图2所示,表面清洁装置10的滚轮16可以沿着引导部1156移动并且被支撑。
60.此外清洗部还可以包括对表面清洁装置的拖洗件进行烘干的烘干口1154,烘干口1154可以设置在与拖洗件相对应的位置处。在本公开中,优选地可以将烘干口1154设置在第四壳体114(图7所示的下侧壳体)上,并且烘干口1154相对于第四壳体114的底面具有预定高度,以便防止液体进入。烘干口1154可以占据一定面积并且可以从拖洗件的底部来提供热气流,这样可以实现更好的烘干效果。烘干口1154可以通过管道与第二维护组件300气体连通,以从第二维护组件300接收热气流并且提供至拖洗件,从而实现拖洗件的烘干功能。在本公开中,烘干口1154设置的位置可以相对于清洗空间的底部具有一定的高度,并且烘干口的数量可以一个或者多个。烘干口的形式设计成在拖洗件的径向方向上延伸以便覆盖拖洗件的更大的面积。例如,烘干口可以设置成长条状,该长条状相对于拖洗件的径向延伸,或者也可以将烘干口的数量设置成多个,多个烘干口沿着拖洗件的径向分布。多个烘干口的排布可以设置扇形排布的形式。
61.图9和图10分别示出了另一实施例的基座组件100的正视图和立体图。参照图9和图10,基座组件100可以包括基座壳体以便形成容纳表面清洁装置的至少一部分的空间。其中基座壳体可以包括第一壳体111(图9所示的后侧壳体)、第二壳体112(图9所示的左侧壳体)和第三壳体113(图9所示的右侧壳体)。第一壳体111、第二壳体112和第三壳体113形成半包围空间并且可以一体成型,当表面清洁装置停靠至基座组件100后,表面清洁装置的至少一部分进入该半包围空间中,其中至少表面清洁装置的设置有拖洗件的后侧的一部分进入该半包围空间中。进一步地,基座组件100还可以包括第四壳体114(图10所示的下侧壳体)。第四壳体114可以包括支撑部115和坡道部116。支撑部115可以用于至少支撑表面清洁装置后侧的一部分。坡道部116可以提供允许表面清洁装置进入该半包围空间的通道。
62.该基座组件100可以包括充电接口120。当表面清洁装置在基座组件100中停靠到位时,设置在表面清洁装置的充电接口可以与基座组件100的充电接口120相接触,并且通过与外部电源等供电装置连接的充电接口120为表面清洁装置进行充电。其中充电接口120可以弹性伸缩,以便更好地与表面清洁装置的充电接口紧密抵接。充电接口120可以设置在第一壳体111、第二壳体112或第三壳体113的内侧面,在图中示出了充电接口120设置在第一壳体111的内侧面上。并且充电接口120设置在支撑部115之上的预定高度位置处,这样可以避免在对表面清洁装置的拖洗件进行清洗时液体对充电造成影响。
63.根据本公开的可选实施例,基座组件100可以包括抽吸接口130,该抽吸接口130可以与表面清洁装置的抽吸口15(如图1所示)相对接,这样可以与表面清洁装置的集尘部相连通,从而在使用第一维护组件200进行自排空模式的情况下,通过相对接的抽吸接口130与抽吸口15,将表面清洁装置的集成部的垃圾经由接口131抽吸至第一维护组件200中。抽吸接口130的外侧可以设置有抽吸密封部,其中抽吸密封部可以环绕在抽吸接口130的外侧
并且可以由弹性材料制成,以便当表面清洁装置在基座组件100停靠到位时,抽吸口15与抽吸接口130抵接形成气动地接合时,形成气体通道的密封。可选地,抽吸接口130可以设置在基座组件100的内侧面,例如可以设置在第一壳体111、或第二壳体112或第三壳体113的内侧面。在图9和图10中示出了抽吸接口130设置在第三壳体113的内侧面。
64.可选地,基座组件100可以包括补液接口140,其中补液接口140可以设置在基座组件100的内侧面,例如可以设置在第一壳体111、或者第二壳体112或者第三壳体113的内侧面。在图9和图10中示出了抽吸接口130设置在第一壳体111的内侧面。补液接口140可以从基座组件100的内侧面的表面向外延伸预定长度,其可以由弹性材料制成,并且在受到一定的压力时,补液接口140可以进行弯曲。这样当表面清洁装置在基座组件100停靠后,补液接口140可以进行伸缩以便插入表面清洁装置上设置的补液口中。由于补液接口140为柔性的,因此当补液接口140与表面清洁装置的补液口未对准时,补液接口140在插入的过程中可以弯曲以便防止对表面清洁装置造成损伤,而且由于补液接口140能够弯曲也可以保证补液接口140在伸缩的过程中很好地插入表面清洁装置的补液口中。补液接口140可以通过管道与第二维护组件300流体连通,以便将第二维护组件300的清洁液体提供至表面清洁装置中以达到清洁液体补充的目的。优选地,补液接口140和抽吸接口130分别设置在充电接口120的两侧。
65.在本公开中,充电模式与其他维护模式可以同时进行,也就是说在进行其他维护模式的同时来进行充电模式。例如在进行自排空模式、自清洁模式、和/或液体补充模式的同时来启动充电模式。
66.可选地,基座组件100可以包括引导轮150。当表面清洁装置进入基座组件100时,引导轮150可以接触表面清洁装置的侧面并且引导表面清洁装置进入容纳表面清洁装置的容纳空间中。在本公开中,引导轮150的数量可以为两个,并且两个引导轮150分别设置在第二壳体112和第三壳体113的内侧面。引导轮150的位置可以处于第二壳体112和第三壳体113的内侧面靠外侧的位置处,以便当表面清洁装置进入容纳空间时,表面清洁装置首先接触引导轮150,通过引导轮150的引导使得表面清洁装置在容纳空间中停靠到位。
67.基座组件100的支撑部115上可以设置有清洗部。支撑部115上可以形成有一个四周及底面封闭的凹陷的封闭空间,在该封闭空间中可以存储回收液体。图11示出了根据图9所示a-a剖面得到的剖面图。如图11所示,清洗部可以包括出液口1151和排液口1152。出液口1151可以与第二维护组件300流体连通,第二维护组件300提供的清洁液体可以从出液口1151喷出,以便将清洁液体提供至表面清洁装置的拖洗件。排液口1152可以将清洗后的回收液体通过管道提供至第二维护组件300以实现回收液体的回收功能。此外,清洗部还可以包括刷洗件1153,刷洗件1153的数量和位置可以表面清洁装置的旋转件的数量和位置相对应,在本公开中,刷洗件1153的数量可以为两个,并且在旋转件进行旋转时,通过刷洗件1153对安装在旋转件的拖洗件进行刷洗,从而达到拖洗件的自清洁功能。此外清洗部还可以包括对拖洗件进行烘干的烘干口1154,烘干口1154可以设置在与拖洗件相对应的位置处,并且设置在与支撑部115的底面距离预定高度的位置处。烘干口1154可以通过管道与第二维护组件300气体连通,以便从第二维护组件300接收烘干气体并且提供至拖洗件,从而实现拖洗件的烘干功能。
68.此外,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可以在坡道部116上设置有密封结构1161。其中
密封结构1161可以相对于坡道部116的表面凹陷,并且密封结构1161的形状设置为与表面清洁装置的滚刷部的相应形状相匹配,从而当表面清洁装置停靠在基座组件100后,密封结构1161可以气密地封闭滚刷部的开口。当密封之后,相当于将滚刷部处对碎屑进行抽吸的吸嘴密封。此时在表面清洁装置内部,从滚刷部附近的吸嘴到集尘部的第一气流路径被堵塞,从表面清洁装置的集尘部到抽吸口15的第二气流路径被打开。通过将第一气流路径封闭,可以提供形成更大的抽吸力从而可以对集尘部中的碎屑等垃圾进行更好地排空。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可选实施方式,可以在基座组件100的与滚刷部相对应的位置处设置有弹性挡板,这样当表面清洁装置回到基座组件100后,弹性挡板可以弹起从而关闭滚刷部的吸嘴等。
69.图12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的第一维护组件的外部示意图。第一维护组件200的主要功能用于对表面清洁装置的集尘部中所收集的灰尘、碎屑等垃圾进行抽吸,并且将抽吸的垃圾进行存储。并且,第一维护组件200可以与基座组件100组合使用,另外也可以配合第二维护组件300来进行使用。例如,第一维护组件200可以与基座组件100的上表面可拆卸地连接,连接后第一维护组件200可以与基座组件100形成为一体。
70.如图12所示,第一维护组件200可以包括第一维护组件壳体210及集尘箱体220。其中,第一维护组件壳体210的侧部设置有开口,并且集尘箱体220可以经由该开口可拆卸地安装至第一维护组件壳体210中。其中,集尘箱体220相对于第一维护组件壳体210的可可拆卸方向与设置该基站的地面方向大体平行。安装有集尘箱体220的第一维护组件200当被组合至基座组件100之后,集尘箱体220与基座组件100的抽吸接口130通过管道实现流体连通。这样可以将表面清洁装置的集尘部中的垃圾抽吸至集尘箱体220的存储空间中从而实现集尘部的排空。在本公开中可选地,集尘箱体220的容纳体积可以设置成表面清洁装置的集尘部的容纳体积的至少三倍以上。当需要将集尘箱体220从第一维护组件壳体210脱离时,用户可以对其进行按压,通过弹力的作用使得集尘箱体220弹出。
71.图13示出了将如图12所示的第一维护组件200的外壳体拆除后的示意图。如图13所示,第一维护组件200可以包括第一抽吸源230,该第一抽吸源230可以为风机的形式,并且设置在第一维护组件壳体210的内部。在本公开中,第一抽吸源230与集尘箱体220可以在第一维护组件壳体210左右设置。通过第一抽吸源230形成抽吸气流,从而通过抽吸气流形成负压状态使得尘屑等垃圾从表面清洁装置经由抽吸接口及相应管道进入集尘箱体220的抽吸通道221,例如抽吸通道221可以与基座组件100的上表面所设置的管道口进行对接。然后,尘屑等垃圾通过抽吸进入口进入集尘箱体220的壳体所限定的内部空间中。
72.图14示出了集尘箱体的另一角度的示意图。其中,集尘箱体220通过其壳体限定出接收及容纳垃圾的接收空间。集尘箱体220可以包括抽吸进入口226,其中抽吸进入口226可以通过管道与抽吸接口130连通,以便使得灰尘、碎屑等垃圾进入集尘箱体220的内部。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如图15所示,集尘箱体220还可以包括第一出风口227和第二出风口228。其中在本公开的可选实施例中,抽吸进入口226设置在集尘箱体220的壳体的一个侧面,而第一出风口227和第二出风口228可以设置在集尘箱体220的壳体的另一侧面。该一个侧面与该另一侧面可以为集尘箱体220的壳体的两个相对侧面。并且抽吸进入口226和第一出风口227相对于集尘箱体220的中心线可以向左偏离,第二出风口228可以相对于集尘箱体220的中心线可以向右偏离。第一出风口227和第二出风口228与抽吸源230之间可以通过气流
通道2301连通,如图12所示。通过抽吸源230的抽吸作用,使得气体从第一出风口227或第二出风口228流出,并且通过抽吸源230来排出气体。此外,如图14所示,在集尘箱体220的可以还可以设置检测装置2261,该检测装置至少可以用于检测下面提及的尘袋或旋风分离器是否在位。作为一个可选实施例,图14中检测装置2261所标识的位置可以设置为透明,并且通过在集尘箱体220的外侧相应位置设置的传感器通过该透明区域来检测尘袋或旋风分离器是否在位,例如可以该传感器可以是红外传感器。此外,如图14所示,在集尘箱体220或者其端盖部270还可以设置有扣手1162,其中扣手1162可以设置在下部的位置,以便当通过按压使得集尘箱体220弹出时,用户可以利用该扣手取出集尘箱体220。
73.如图15所示,集尘箱体220还可以包括切换部250。在图13中示出了切换部250安装至集尘箱体220的壳体的情况,图15中示出了切换部250与集尘箱体220的壳体分离的情况。切换部250可以为风道切换的结构,并且可以设置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在第一状态中,切换部250可以使得第一出风口227开放并且使得第二出风口228封闭,在第二状态中,切换部250可以使得第一出风口227封闭并且使得第二出风口228开放。在本公开中,第一出风口227可以设置在与抽吸进入口226距离较近的位置处。可选地,第一出风口227的轴线可以与抽吸进入口226的轴线重合,或者第一出风口227的轴线可以与抽吸进入口226的轴线近乎重合,或者第一出风口227的轴线可以与抽吸进入口226的轴线平行地位于与集尘箱体220的底侧面相垂直的平面中。例如第一出风口227可以设置在前侧面与抽吸进入口226较近的位置处。相对于第一出风口227与抽吸进入口226之间的距离,第二出风口228可以设置在与抽吸进入口226距离较远的位置处,例如作为示例,第二出风口228与抽吸进入口226可以以近乎对角线的形式设置,例如第二出风口的中心轴线与抽吸进入口的中心轴线略小于接收空间的长度。
74.在本公开的一个可选实施例中,集尘箱体220的容纳空间可以设置有旋风分离器或尘袋。也就是说,集尘箱体220可以采用旋风分离器和尘袋的互换结构。可以通过打开端盖部270来进行旋风分离器和尘袋的互换。如图13所示可以在集尘箱体220的壳体上设置有释放按钮2701,当集尘箱体220被用户取下之后,用户可以控制释放按钮2701来打开端盖部270。图16示出了集尘箱体220的端盖部270被移除以便示出集尘箱体220的内部空间的示意图。在图16中示出了安装有旋风分离器的情况,在集尘箱体220的内侧壁上可以设置有安装结构241,旋风分离器240和尘袋可以通过安装结构241安装至集尘箱体220的容纳空间中旋风分离器或尘袋的入口均与抽吸进入口226相对接以实现流体连通。这样尘屑等垃圾通过抽吸进入口226进入旋风分离器或尘袋。作为一个示例,安装结构241可以设置在抽吸进入口226的相对两侧,并且在对旋风分离器进行安装时,可以将旋风分离器卡合至两侧的安装结构241,在安装尘袋时,可以将尘袋所设置的安装板插入该安装结构241中。在本公开中,第一出风口227作为使用旋风分离器时的出风口,第二出风口228作为使用尘袋时的出风口。在使用旋风分离器时,选择第一出风口227来选择与抽吸进入口226距离近的风道,尘屑等垃圾被旋风分离器甩到集尘箱体220的壳体形成的容纳空间中,而空气则通过与旋风分离器的出口对接的第一出风口227排出。在使用尘袋的情况下,选择第二出风口228来选择与抽吸进入口226距离远的风道,尘屑等垃圾被留在设置在容纳空间的尘袋中,而空气则通过第二出风口228排出。在使用旋风分离器时,旋风分离器占据容纳空间的一部分空间,例如可以占据三分之一的空间,而其余空间则作为存放垃圾的空间。在使用尘袋时,通过选择
第二出风口228从而选择距离远的风道,可以在气流流过尘袋时,使得尘袋充满整个容纳空间,这样可以充分地利用该容纳空间。如图15所示,该切换部250可以设置有第一开口251和第二开口252。切换部250可以相对于集尘箱体220的外侧侧面进行滑动,从而根据旋风分离器或尘袋的使用情况使得第一出风口227和第二出风口228中的一个出风口作为空气排出口。当使用旋风分离器的情况下,切换部250滑动第一状态,在第一状态中,切换部250的第一开口251位于第一出风口227的位置处,从而使得第一出风口227作为回收气流的空气排出口,而第二出风口228则被切换部250堵塞。在使用尘袋的情况下,切换部250滑动至第二状态,在第二状态中,切换部250的第二开口252位于第二出风口228的位置处,从而使得第二出风口228作为回收气流的空气排出口,而第一出风口227则被切换部250堵塞。
75.可选地,集尘箱体220可以包括排出部223,该排出部223能够被闭合以形成封闭的垃圾容纳空间,也能够被打开以便于用户倒出容纳空间中的垃圾(通过旋风分离器的方式所收集的垃圾)。在一个可选实施例中,排出部223可以为一个排出门的形式,并且该排出门的一侧可以绕着集尘箱体220的一侧壳体进行转动以便被打开或者被关闭。另外在排出门的另一侧相对应的集尘箱体220的另一侧壳体可以设置有锁定件224。作为一个示例但是不限于,该锁定件224可以为按压按键的形式。锁定件224可以将排出门进行锁定以形成封闭的垃圾容纳空间。并且用户可以通过操作该锁定件224,使得排出部223被打开,从而用于排出尘屑等垃圾。在本公开的一个可选的示例中,排出部223可以设置在集尘箱体220的一个侧面,而端盖部270可以设置在集尘箱体220的另一侧面,其中该一个侧面与该另一侧面为相对的侧面,并且这两个侧面为第一出风口227、第二出风口228和抽吸进入口226所处的侧面相邻的侧面。
76.图17示出了集尘箱体220的一个剖面示意图。在图17中示出了切换部250的自动切换结构。其中该自动切换结构可以包括第一弹簧229。其中该第一弹簧229可以设置在集尘箱体220的壳体形成的内腔中,当第一弹簧229被施加一定的压力时第一弹簧229被压缩,即切换部250可以朝向第二出风口228(向左)的方向移动,当第一弹簧229的压力被释放后,切换部250可以朝向第一出风口227(向右)的方向移动。通过这种方式,当需要将旋风分离器240安装至集尘箱体220中时,通过旋风分离器240的结构使得切换部250向左移动,并且旋风分离器240安装到位后,切换部250保持在使得第一开口251开放第一出风口227的第一状态的位置处。当拆下旋风分离器240后,第一弹簧229的张力使得切换部250向右移动,这样在没有安装旋风分离器240的情况下,切换部250的位置可以移动至第二状态,在该第二状态中,第一开口251被封闭,而第二出风口228则被第二开口252开放。通过该方式,可以避免如果采用手动方式来对切换部250进行切换的情况下,用户在对旋风分离器和尘袋进行更换时,忘记拨动切换部而使得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错误的情况。如图17所示,在集尘箱体220的壳体内侧可以设置有第一凹槽2201,旋风分离器240上设置有相应的卡合部2401。在将旋风分离器240安装至安装结构241之后,卡合部2401可以卡合至第一凹槽2201中以便固定旋风分离器240从而防止旋风分离器240移位。当需要将旋风分离器240从集尘箱体220取出的情况下,用户可以操作卡合部2401使得卡合部2401与第一凹槽2201脱离从而取出旋风分离器240。
77.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集尘箱体220可以通过按压卡合的方式来取出或安装至第一维护组件200的壳体的内部。集尘箱体220被配置成能够通过横向可拆卸方式布置在
基站,集尘箱体横向地插入基站的壳体中,并且通过用户的按压使得集尘箱体的被锁件与自锁结构锁止从而使得集尘箱体处于锁止状态;通过用户的按压能够使得处于锁止状态的集尘箱体的被锁件与自锁结构释放从而使得集尘箱体处于释放状态,以便于用户从基站移除集尘箱体。这里横向是指相对于基站使用状态的竖向,与该竖向垂直的方向,例如左右侧的横向。下面将参照图19至图24来详细地说明一个实施例的自锁结构。
78.在集尘箱体220的外侧面可以设置有第一凸出部2202,其中在第一凸出部2202所处的壳体周围,第一凸出部2202为相对于其他部分呈凸起的形式。第一凸出部2202可以与集尘箱体220的整体壳体齐平,但是相对于周围部分的壳体凸起,如图所示。
79.自锁结构还可以包括锁止件222。锁止件可以包括本体部和延伸部。其中本体部可以设置在容纳件中并且沿其移动,而延伸部则从本体部进行延伸,并且在受到压力时能够朝向本体部弯曲。其中锁止件222可以与第一凸出部2202对应地设置有第一凹入部2221,例如设置在延伸部上。在锁定状态下,第一凸出部2202可以插入第一凹入部2221中以将集尘箱体220锁止在第一维护组件200的壳体。根据一个可选实施例,如图24所示,锁止件222还可以设置有第二凹入部2222,以便使得延伸部能够弹性变形,或者使得第一凹入部2221弹性变形。其中,锁止件222可以设置在容纳件280中并且相对于容纳件280可以滑动,并且限制为仅能在如图22和图23(图22的局部放大图)所示的左右方向中移动。容纳件280可以紧固在第一维护组件200的壳体上。
80.自锁结构可以包括施力件和杆状件,其中施力件可以为复位拉簧2801的形式,当然也可以选择其他合适的形式。杆状件可以为复位杆2802的形式,当然也可以选择其他合适的形式。其中复位拉簧2801的一端可以固定连接在容纳件280,而另一端可以固定在锁止件222。复位杆2802的一端可以设置在容纳件280,而另一端(自由端)可以设置在锁止件222。复位杆2802可以为复位钢丝,例如刚性的带勾杆。锁止件222中可以设置有进入槽2223。其中复位杆2802的自由端可以在进入槽2223中进行滑动,并且受到进入槽2223的壁面的引导,进入锁止槽位2225中。当复位杆2802处于进入锁止槽位2225的状态时,集尘箱体220处于锁定状态。当从锁定状态解锁时,复位杆2802的自由端可以进入退出槽2224,并且通过退出槽的壁面的引导,复位杆2802的自由端可以进入连通槽2226中。并且再次需要锁止时,复位杆2802的自由端可以再次进入进入槽2223,直至处于锁止槽位2225。在图23中示出了复位杆2802的自由端位于锁止槽位2225中且处于锁止状态。
81.下面将结合锁止和解锁过程来进行详细的描述。当进行锁止时,用户可以在将集尘箱体220放入壳体中后,按压端盖部270。集尘箱体220的第一凸出部2202通过锁止件222的第一引导面2227的引导,进入第一凹入部2221中。同时,复位杆2802的自由端可以沿着连通槽2226进入进入槽2223,并且通过进入槽2223的壁面的引导,复位杆2802的自由端处于锁止槽位2225中,限制锁止件的移动,这时,复位拉簧2801处于拉伸状态。在解锁的过程中,用户可以再次按压端盖部270,此时,复位杆2802的自由端将与锁止槽位2225脱离接触,并且进入退出槽2224,然后复位杆2802的自由端沿着退出槽2224进入连通槽2226。此时由于复位拉簧2801的拉力(复位杆2802不位于锁止槽位2225,没有复位杆2802的约束作用),使得锁止件222与集尘箱体220一起移动,在移动的过程中,锁止件222的第一引导面2227可以与容纳件280上对应设置的干涉面2803相接触,由于容纳件280具有向下延伸的斜面,因此干涉面2803可以将第一引导面2227向下挤压,从而使得第一凸出部2202可以从第一凹入部
2221脱离,集尘箱体220可以向左侧弹出。之后用户可以将集尘箱体220拉出。
82.图26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另一实施例的第一维护组件的外部示意图。第一维护组件200的主要功能用于对表面清洁装置的集尘部中所收集的灰尘、碎屑等垃圾进行抽吸,并且将抽吸的垃圾进行存储。并且,第一维护组件200可以与基座组件100组合使用,另外也可以配合第二维护组件300来进行使用。例如,第一维护组件200可以与基座组件100的上表面可拆卸地连接,连接后第一维护组件200可以与基座组件100形成为一体。
83.如图26所示,第一维护组件200可以包括第一维护组件壳体210及集尘箱体220。其中,第一维护组件壳体210的侧部设置有开口,并且集尘箱体220可以经由该开口可插拔地插入第一维护组件壳体210中。其中,集尘箱体220相对于第一维护组件壳体210的可插拔方向与设置该基站的地面方向大体平行。安装有集尘箱体220的第一维护组件200当被组合至基座组件100之后,集尘箱体220与基座组件100的抽吸接口130通过管道实现流体连通。这样可以将表面清洁装置的集尘部中的垃圾抽吸至集尘箱体220的存储空间中从而实现集尘部的排空。在本公开中可选地,集尘箱体220的容纳体积可以设置成表面清洁装置的集尘部的容纳体积的至少三倍以上。
84.图27示出了将如图26所示的第一维护组件200的侧面壳体和下面壳体拆除后的示意图。如图27所示,第一维护组件200还可以包括第一抽吸源230,该第一抽吸源230可以为风机的形式,并且设置在第一维护组件壳体210的内部。在本公开中,第一抽吸源230与集尘箱体220可以在第一维护组件壳体210左右设置。通过第一抽吸源230形成抽吸气流,从而通过抽吸气流使得尘屑等垃圾从表面清洁装置经由抽吸接口130及相应管道进入集尘箱体220的抽吸通道221,例如抽吸通道221可以与基座组件100的上表面所设置的管道口进行对接。然后,尘屑等垃圾通过抽吸进入口进入集尘箱体220的壳体所限定的内部空间中。
85.图28和图29示出了集尘箱体的不同角度的示意图。其中,集尘箱体220通过其壳体限定出接收及容纳垃圾的接收空间。集尘箱体220可以包括把手部260,把手部260设置在集尘箱体220的一个侧面。用户可以通过该把手部260来将集尘箱体220插入第一维护组件壳体210中或者将集尘箱体220从第一维护组件壳体210中取出。
86.图30至图32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的把手部260的示意图。如图所示,根据一个可选实施例,把手部260可以包括第一部分261、第二部分262和第三部分263。其中第二部分262和第三部分263可以嵌合在一起并且第一部分261可以位于第二部分262和第三部分263之间。第一部分261可以包括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并且该两个独立部分可以分别包括第一斜面2611和第二斜面2612。在将集尘箱体220插入第一维护组件壳体210中时,第一斜面2611和第二斜面2612可以与第一维护组件壳体210的壳体抵接,并且因为用户施加的推力,第一斜面2611和第二斜面2612将会回缩,将会允许集尘箱体220完全插入第一维护组件壳体210中,在完全插入后,第一斜面2611和第二斜面2612将会回弹并且延伸至第一维护组件壳体210的相应安装孔中,从而将第一维护组件壳体210。第一部分261的第一部件可以设置有第三斜面2613,第一部分261的第二部件可以设置第四斜面2614。相应地,在第二部分262中可以设置有第五斜面2621和第六斜面2622。第三斜面2613和第五斜面2621相互配合并且第四斜面2614与第六斜面2622相互配合。从而用户对第二部分262进行捏合时,第二部分262的第五斜面2621可以滑入第三斜面2613中,通过第三斜面2613和第五斜面2621的配合使得第一斜面2611从第一维护组件壳体210的相应安装孔脱离;第二部分262的第六
斜面2622可以滑入第四斜面2614中,通过第四斜面2614和第六斜面2622的配合使得第二斜面2612从第一维护组件壳体210的相应安装孔脱离,这样用户可以从第一维护组件200取出集尘箱体220。第三部分263可以用于承载第一部分261,例如可以为第一部分261的移动提供引导等。此外,在第二部分262和第三部分263之间还可以设置有弹性部件,以便用户在捏合之后使得第二部分262相对于第三部分263恢复至原位置。
87.可选地,集尘箱体220可以包括排出部223,该排出部223能够被闭合以形成封闭的垃圾容纳空间,也能够被打开以便于用户倒出容纳空间中的垃圾。在一个可选实施例中,排出部223可以为一个排出门的形式,并且该排出门的一侧可以绕着集尘箱体220的一侧壳体进行转动以便被打开或者被关闭。另外在排出门的另一侧相对应的集尘箱体220的另一侧壳体可以设置有锁定件224。作为一个示例但是不限于,该锁定件224可以为按压按键的形式。锁定件224可以将排出门进行锁定以形成封闭的垃圾容纳空间。并且用户可以通过操作该锁定件224,使得排出部223被打开,从而用于排出尘屑等垃圾。在本公开的一个可选的示例中,排出部223可以设置在集尘箱体220的一个侧面,而把手部260可以设置在集尘箱体220的另一侧面,其中该一个侧面与该另一侧面为相对的侧面。
88.可选地,集尘箱体220可以包括维护盖部225。图33示出了维护盖部225被移除的示意图。在本公开的一个可选实施例中,集尘箱体220的容纳空间可以设置有旋风分离器或者尘袋。也就是说,集尘箱体220采用了旋风分离器和尘袋的互换结构。在图33中示出了安装有旋风分离器240的示意图。其中旋风分离器240可以通过安装结构241安装至集尘箱体220的容纳空间中。安装结构241可以设置在形成抽吸通道221的壳体上。并且旋风分离器和尘袋均可以通过该安装结构241可拆卸地安装至该容纳空间中。旋风分离器或尘袋的入口均与如图34所示的抽吸进入口226相对接以实现流体连通。这样尘屑等垃圾通过抽吸进入口226进入旋风分离器或尘袋。作为一个示例,安装结构241可以设置在抽吸进入口226的相对两侧,并且在对旋风分离器进行安装时,可以将旋风分离器卡合至安装结构241,在安装尘袋时,可以将尘袋所设置的安装板插入该安装结构241中。
89.此外为了更好地发挥旋风分离器或尘袋的作用,在本公开的一个可选实施例中,还设置有切换部250。在使用旋风分离器的情况下,切换部250可以设置在第一状态,而在使用尘袋的情况下,切换部可以设置在第二状态。
90.在本公开中,优选地,排出部223可以设置在集尘箱体220的第一侧面(左侧面),把手部260可以设置在集尘箱体220的第二侧面(右侧面),维护盖部225可以设置在集尘箱体220的第三侧面(上侧面),抽吸通道221的入口可以设置在集尘箱体220的第四侧面(下侧面)并且可以设置在临近集尘箱体220的第五侧面(后侧面)的位置处,切换部250可以设置在集尘箱体220的第六侧面(前侧面)。
91.切换部250可以为风道切换的结构。在图35中示出了切换部移除的示意图。图36示出了切换部设置在第一状态的示意图。图37示出了切换部设置在第二状态的示意图。
92.如图35所示,在集尘箱体220的侧面壳体上设置有第一出风口227和第二出风口228。在本公开中可选地,抽吸进入口226可以设置在与集尘箱体220的后侧面相邻的位置处,第一出风口227和第二出风口228可以设置在集尘箱体220的前侧面的位置处。例如图37所示,第一出风口227可以设置在与抽吸进入口226距离较近的位置处,第二出风口228可以设置在与抽吸进入口226距离较远的位置处。第一出风口227和第二出风口228可以间隔预
定距离设置。在本公开中优选地,第一出风口227的轴线可以与抽吸进入口226轴线重合,例如第一出风口227可以设置在前侧面与抽吸进入口226最近的位置处。
93.在本公开中,第一出风口227作为使用旋风分离器时的出风口,第二出风口228作为使用尘袋时的出风口。在使用旋风分离器时,选择第一出风口227来选择与抽吸进入口226距离近的风道,尘屑等垃圾被旋风分离器甩到容纳空间中,而空气则通过与旋风分离器的出口对接的第一出风口227排出。在使用尘袋的情况下,选择第二出风口228来选择与抽吸进入口226距离远的风道,尘屑等垃圾被留在设置在容纳空间的尘袋中,而空气则通过第二出风口228排出。在使用旋风分离器时,旋风分离器占据容纳空间的一部分空间,例如可以占据三分之一的空间,而其余空间则作为存放垃圾的空间。在使用尘袋时,通过选择第二出风口228从而选择距离远的风道,可以在气流流过尘袋时,使得尘袋充满整个容纳空间,这样可以充分地利用该容纳空间。
94.图38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的切换部250的示意图。该切换部250可以设置有第一开口251和第二开口252。切换部250可以相对于集尘箱体220的前侧面进行滑动,例如当集尘箱体220被取出时,用户可以手动地对切换部250进行拨动,从而根据旋风分离器或尘袋的使用情况使得第一出风口227和第二出风口228中的一个出风口作为空气排出口。当使用旋风分离器的情况下,切换部250滑动至如图35所示的第一状态,在第一状态中,切换部250的第一开口251位于第一出风口227的位置处,从而使得第一出风口227作为回收气流的空气排出口,而第二出风口228则被切换部250堵塞。在使用尘袋的情况下,切换部250滑动至如图36所示的第二状态,在第二状态中,切换部250的第二开口252位于第二出风口228的位置处,从而使得第二出风口228作为回收气流的空气排出口,而第一出风口227则被切换部250堵塞。
95.可选地,在第二出风口228位置处或者附近可以设置有阻隔部2281,其中阻隔部2281具有预设的倾斜角度,其中该倾斜角度设置成相对于第一出风口227远离地延伸。通过阻隔部2281可以防止尘袋从第二出风口228向外突出并且对从第二出风口228排出的气流起到阻隔作用。
96.因此,根据本公开的上述设计,在使用旋风分离器时,使用第一出风口227,风道距离短,尘屑等垃圾被甩至左侧的容纳空间,并且便于从左侧来倾倒垃圾。在使用尘袋时,利用第二出风口228,气流从抽吸进入口226流至第二出风口228,风道距离长,从而使得尘袋在容纳空间中充分展开,则可以充分利用容纳空间。
97.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方式”、“一些实施例/方式”、“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方式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技术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方式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方式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方式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方式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方式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98.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
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99.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上述实施方式仅仅是为了清楚地说明本公开,而并非是对本公开的范围进行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在上述公开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变化或变型,并且这些变化或变型仍处于本公开的范围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