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用于微导管的远近控弯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7-09 17:43:16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微导管的控弯装置。


背景技术:

2.微导管作为一种常见的介入医疗装置,需要能够精确方便地控弯,以在各种医学成像装置的配合下,经由各种复杂的血管结构递送至体内组织中的靶点位置,尽量减少对于神经组织的损伤和影响,并最终尽量贴近靶点位置。
3.现有的用于泌尿系统、心脏等手术中经常需要用到导管远近控弯装置,现有技术中该装置包括导管本体,本体内固定设置有且仅有一个控弯环,控弯环上连接有控弯导丝,以及控制控弯导丝折弯方向的操作部。在这种技术方案中通过操作部控制本体只能在一个平面上偏转,将导管送入血管内部并到达病灶处。此外,由于现有技术有且仅有一个控弯环,故导管在根据血管通道100弯折时,只能实现如附图1a所示的折弯,存在一定局限性,例如中国专利202010217313.8所揭示的技术方案。如附图1b所示,当有连续多段式的折弯,或因折弯段之间的距离较短时,这种技术方案因无法及时适应血管的折弯通道,造成导管挤压或戳伤血管壁的情况,对患者进一步造成不良影响。
4.为解决上述问题,设计一种用于微导管的控弯装置是目前本领域技术人员所要解决的重要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用于微导管的远近控弯装置。
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7.一种用于微导管的远近控弯装置,包括管体,以及固定设置在所述管体近端的操作部;所述管体上设置有两个控弯环,分别为第一控弯环和第二控弯环,所述第一控弯环和第二控弯环沿所述管体的轴线间隔设置;所述第一控弯环和第二控弯环的近端均分别固定有控弯丝,所述控弯丝的自由端均设置于所述操作部内;所述操作部分别控制所述控弯丝的收紧程度,调整与其对应的所述控弯环的倾斜方向,进而调整所述管体的近端和远端的折弯角度,实现所述管体在三维方向的偏转。
8.优选的,所述管体包括相互贴合的内层和外层;所述内层具有一通道;所述第一控弯环和第二控弯环均焊接固定在所述内层的外壁上。
9.优选的,所述控弯环的近端具有至少两个焊接点,所述控弯丝可选择地焊接于任意所述焊接点上。
10.优选的,所述控弯环的近端具有呈90
°
角设置的四个焊接点,所述控弯丝可选择地焊接于所述焊接点上。
11.优选的,所述控弯环可滑动地套设在所述内层的外壁上,并沿所述管体的轴线方向滑动。
12.优选的,所述内层向外突出设置有限位块,所述控弯环在所述限位块限定的范围内滑动。
13.优选的,所述限位块由内层冲压而成。
14.优选的,所述操作部包括手柄,以及用于单独连接并分别控制所述控弯丝的旋钮;所述旋钮设置所述手柄上,并沿所述手柄的圆周面方向旋转。
15.一种用于微导管的远近控弯装置,包括管体,以及固定设置在所述管体近端的操作部;所述管体上设置有至少两个控弯环,所述控弯环相互之间沿所述管体的轴线间隔设置;所述控弯环的近端均分别固定有控弯丝,所述控弯丝的自由端均设置于所述操作部内;所述操作部分别控制所述控弯丝的收紧程度,调整与其对应的所述控弯环的倾斜方向,进而调整所述管体的近端和远端的折弯角度,实现所述管体在三维方向的偏转。
16.优选的,所述控弯环均焊接固定在所述内层的外壁上;或所述控弯环可滑动地套设在所述内层的外壁上,所述内层向外突出设置有限位块,所述控弯环在所述限位块限定的范围内沿所述管体的轴线方向滑动。
17.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优点主要体现在:
18.采用至少两个控弯环,可适用于多段式以及连续式的折弯的血管,将管体折弯成多段形式,以实现管体在三维方向的偏转,适用于多种类型的血管,扩大实用范围,同时降低技术要求,提高工作效率;
19.控弯环滑动设置于内管上,可根据血管内部形态及时控制管体的折弯的距离,更加贴近血管实际需求,方便医生操作和控制,提高工作效率;
20.控弯环上设置有控弯丝,每根控弯丝对应一个旋钮,以便于区分不同的控弯丝对应的控弯环,并通过旋钮调整相邻控弯丝之间的角度,防止误操作导致工作耗时长,甚至给患者带来不良影响。
附图说明
21.图1a:具有单个折弯形态的血管结构图;
22.图1b:具有多个折弯形态的血管结构图;
23.图2: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爆炸图;
24.图3: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局部剖视图;
25.图4: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管体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2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优点和特点,将通过下面优选实施例的非限制性说明进行图示和解释。这些实施例仅是应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典型范例,凡采取等同替换或者等效变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之内。
27.在方案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前”、“后”、“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并且,在方案的描
述中,以操作人员为参照,靠近操作者的方向为近端,远离操作者的方向为远端。
28.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揭示了一种用于微导管的远近控弯装置,包括管体1,以及设置在所述管体1近端的操作部2。如图4所示,所述管体1包括相互贴合的内层12和外层13;其中所述内层12具有通道11。所述内层12为金属丝层,所述外层13为医用塑料膜层。
29.如图2至图4所示,在第一实施例中:所述内层12和外层13之间设置有两个控弯环3,两个所述控弯环3分别为第一控弯环31和第二控弯环32,且所述第一控弯环31和第二控弯环32均焊接固定在所述内层12的外壁上。所述第一控弯环31和第二控弯环32沿所述管体1的轴线间隔设置,即所述第一控弯环31和所述第二控弯环32之间有一定距离,其中第一控弯环31优选设置于所述管体1的远端,所述第二控弯环32设置于所述管体1的近端。所述第一控弯环31和第二控弯环32为圆柱状,两者均具有近端(圆柱的底端)和远端(圆柱的顶端)。
30.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控弯环31和所述第二控弯环32的近端均分别固定有控弯丝30,所述控弯丝30为金属丝。具体的,所述第一控弯环31和所述第二控弯环32的近端均具有至少两个焊接点300,所述焊接点300的具体个数在此不做限定。所述控弯丝30可选择地焊接于任意所述焊接点300上,即每个焊接点300上可均焊接有一与其对应的所述控弯丝30,此时所述第一控弯环31和/或第二控弯环32上均设置有一根所述控弯丝30;或者位于同一所述控弯环3上的所有焊接点300中只有一个所述焊接点300上设置有所述控弯丝30,此时所述第一控弯环31和/或第二控弯环32上只有一根所述控弯丝30。
31.更优选的,所述第一控弯环31和所述第二控弯环32的近端具有呈90
°
角设置的四个焊接点300,同理,所述控弯丝30可选择地焊接于任意所述焊接点300上。此外,为方便对快速对第一控弯丝31或第二控弯丝32进行操作,并避免误操作的可能,本实用新型优选将所述第一控弯环31上的控弯丝30和第二控弯环32上的控弯丝30之间呈角度设置,所述角度范围为0-360
°
,更优选的两根所述控弯丝30之间呈90
°
设置。
32.第二实施例:如图4所示,在第一实施例的基础上,为方便调节所述管体1的弯折位置,将所述控弯环3可滑动地套设在所述内层12的外壁上,并沿所述管体1的轴线方向滑动。此外为方便医生操作控制,优选在所述内层12向外突出设置有限位块121,所述控弯环3在所述限位块121限定的范围内滑动,即所述第一控弯环31和所述第二控弯环32在所述限位块121限定的范围内沿所述管体1的轴向滑动。所述限位块121由所述内层12冲压而成。
33.第一和第二实施例中的所述第一控弯丝控弯丝30的自由端均设置于所述操作部2内。所述操作部2包括手柄21,以及用于单独连接并分别控制所述控弯丝30的旋钮22。其中所述旋钮22设置所述手柄21上,并沿所述手柄21的圆周面方向旋转。所述旋钮22的个数与所述控弯丝30的个数相等,并一一对应,即通过旋转不同的所述旋钮22分别控制所述控弯丝30的收紧程度,调整与其对应的所述控弯环3的倾斜方向,使得所述第一控弯环31和/或第二控弯环32的轴线与所述管体1的轴线之间呈夹角设置;进而调整所述管体1的近端和远端的折弯角度,实现所述管体1在三维方向的偏转,即将所述管体1实现三个方向的弯折,并使其近端与远端坐在平面不相交。
34.第三实施例:在第一实施例和第二实施例的基础上做出如下改变,在所述内层12和外层13之间设置有至少两个控弯环3,即所述控弯环3可设置有两个,三个或更多,其具体个数可根据需求进行调整,在此不做赘述。所述控弯环3均焊接固定在所述内层12的外壁
上,具体的,所述控弯环3的近端具有至少两个焊接点300,所述控弯丝30可选择地焊接于任意所述焊接点300上。
35.或所述控弯环3可滑动地套设在所述内层12的外壁上,所述内层12向外突出设置有限位块121,所述控弯环3在所述限位块121限定的范围内沿所述管体1的轴线方向滑动。所述控弯环3相互之间沿所述管体1的轴线间隔设置。所述控弯环3均具有近端和远端,其近端均分别固定有控弯丝30,相邻的控弯环3上的控弯丝30之间呈角度设置,其角度范围为0-360
°
,更优选的两根所述控弯丝30之间呈90
°
设置。
36.所述控弯丝30的自由端均设置于所述操作部2内;所述操作部2的结构在上述已有说明,在此不做赘述。所述操作部2分别控制所述控弯丝30的收紧程度,调整与其对应的所述控弯环3的倾斜方向,进而调整所述管体1的近端和远端的折弯角度,实现所述管体1在三维方向的偏转。倾斜方向与三维方向的偏转在上述已做说明,在此不做赘述。
37.第四实施例:如图3所示,用于微导管的远近控弯装置,包括如第一至第三实施例中所揭示的管体1,以及设置在所述管体1近端的操作部2。所述管体1包括相互贴合的内层12和外层13,所述内层具有通道11,所述内层12和外层13之间设置有两个控弯环3,所述两个控弯环3将所述管体1折成如图3所示的第一管体101、第二管体102和第三管体103。两个所述控弯环3分别为第一控弯环31和第二控弯环32,两者沿所述管体1的轴线间隔设置。所述第一控弯环31和第二控弯环32均具有近端和远端,其近端均分别固定有控弯丝30,所述第一控弯环31上的控弯丝30和第二控弯环32上的控弯丝30之间呈角度设置,且所述控弯丝30的自由端均设置于所述操作部2内(所述操作部2的结构与第一至第三实施例的结构相同,在此不做赘述)。所述操作部2分别控制所述控弯丝30的收紧程度,调整与其对应的所述控弯环3的倾斜方向(何为倾斜方向上述已作说明,在此不在赘述),进而调整所述管体1的近端和远端的折弯角度,实现所述第一管体101和第三管体103的轴线空间不相交。
38.本实用新型尚有多种实施方式,凡采用等同变换或者等效变换而形成的所有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