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连接管及吸尘器的制作方法

2022-07-09 15:58:42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清洁电器技术领域,具体讲是一种连接管及吸尘器。


背景技术:

2.吸尘器一般通过连接管连接工作接头,为了更好地控制吸尘方向,现有技术已经提出了区别于软管的连接管,该连接管不能轻易折弯,而是设置有转动关节,通过转动关节来改变相邻节段之间的相对位置,从而使用户能够利用工作接头围绕转动关节转动以调节方向的特点来控制工作接头的工作位置,比如授权公告号为cn202020379u的一种地板清洁装置,包括:地板清洁头;柱杆,所述柱杆能够连接于所述地板清洁头,并且包括两个节段;接头,所述接头能够设置在所述两个柱杆节段之间,并且布置成使所述两个柱杆节段在两个不同的角度定向之间运动;所述接头包括锁定元件和相对的解除接合构件,在与所述柱杆节段的所述两个不同的角度定向相对应的两个不同的角度位置中,所述锁定元件被偏压到锁定位置,所述解除接合构件能够抵靠所述锁定元件选择地致动,以使所述锁定元件运动至解锁位置,从而实现所述接头在所述两个不同的角位置之间的角度调整。
3.前述专利技术方案,虽然实现了较好地角度变化以及锁定可靠性,但是结构较为庞大,需要设置较大的空间来安装锁定调节结构,另外,该专利技术方案无法设置软管作为转动关节处的连通部分,假如设置软管,那么其锁定结构将无法适用,如果强制适用,则需要更进一步地创新和改进。
4.而为了采用软管,行业内一般技术人员提出了例如公开号为cn205548452u的一种吸尘器的转向接头及手持式吸尘器,该转向接头包括自一端部相对转动连接的第一接管和第二接管、用于将相转动连接的第一接管和第二接管的对接端部相连通的连接管、以及分别位于第一接管和第二接管内相连通的导电组件,其中连接管为软管,第一接管和第二接管的另一端部分别将手持式吸尘器的吸尘本体与吸尘管或吸尘管与吸尘头之间相连接。本实用新型通过转向接头的设置,使得手持式吸尘器能够快速且直立设置,同时操作人员可在自然状态下,实现多角度全方位的除尘,十分的方便,此外,结构简单,成本低。从上述可知,虽然采用了软管,但是没有设置锁定结构,在设置软管这种情况下,锁定结构如何设置是困难的。另外,从现有技术来看,一般设置软管作为连接管的很少设置锁定结构,而设置锁定结构的技术方案,也主要以在一侧面设置锁扣、在相对的另一侧设置转动部的方案为主,比如公开号为cn209186556u的一种吸尘器及其可折弯连接管,这样设置锁定结构比较方便,并且可有效地避免锁定结构侵占软管的空间,但是只能向一侧弯折,无法往相反另一侧弯折,另外,锁定的转动轴和转动部的转动轴均为偏置,另外整个结构体积相对较大。由前述也可以看出,在设置软管这种情况下,如何设置锁定结构,具有较多的影响因素,具体设计成怎样的方案,具有较大的困难。
5.又比如公开号为cn208573597u的一种可折叠的吸尘器吸管和具有其的吸尘器,其基本思路与前面类似,也是将转动部的转动轴偏置,即该转动轴偏置于第一吸管10、连接管30、第二吸管11这三者在直线状态下的共轴线,这同样导致了转动特点的改变,另外,整个
结构横向体积也较为粗大。
6.所述的转动轴偏置还有一个额外的问题,假如设置成可正反转,那么软管在转动时不同方向下的拉深度是不同的,这样不利于软管的拉伸变形均匀度,有可能拉伸度较大的一侧提早疲劳失效。
7.而公开号为cn102715871a的一种吸尘软管的弯折及紧锁机构,虽然解决了偏置问题,但是结构异常的复杂,而公开号为cn208114562u的一种吸尘器长管,虽然简化了结构,但是需要为按压板6留出足够的向外侧翻转打开的空间,另外,锁紧配合位置无法做到与吸尘器长管平齐,也就是说锁紧配合位置相对吸尘器长管的轴线偏置,另外,由于需要设置按压板6等翻转结构,所以导致吸尘器长管角度改变受到翻转结构的限制。
8.由上述可知,本技术所述的连接管改进具有一定的困难,影响因素较多,本技术人将对其继续研究和改进,从而提出一种连接管的新技术方案,该新技术方案能够显著地降低结构复杂度,同时有利于提升结构紧凑性,另外,满足结构不偏置的设计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9.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出一种连接管,能够显著地降低结构复杂度,同时有利于提升结构紧凑性,有利于减小横向的体积,另外,满足结构不偏置的设计要求,另外,有利于管状简洁化设计,也就是说,有利于连接管周向不会有太多附加可见的、凸出的结构部分,连接管周向的简洁程度较高;还提出一种吸尘器,采用前述的连接管。
10.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连接管,包括共轴线的第一节段、软管和第二节段,第一节段与第二节段枢转连接,软管的一端与第一节段连通连接,软管的另一端与第二节段连通连接,第一节段设有操作部和沿第一节段的周向设置的锁舌,该操作部用于带动锁舌沿第一节段的轴线方向移动;第二节段设有位于软管侧面的锁盘,锁盘的轴线与所述的共轴线十字相交,锁盘外周设有与锁舌可锁定/解锁的第一配合部,第一配合部采用锁孔或锁槽。
11.作为改进,第一节段包括第一套管和第一芯体,第一套管与第一芯体套接连接,第二节段包括第二套管和第二芯体,第二套管与第二芯体套接连接,软管的一端与第一芯体连通连接,软管的另一端与第二芯体连通连接;第二套管位于第一套管一侧的一端设置有锁盘。
12.作为改进,锁舌位于第一套管与第一芯体之间。
13.作为改进,第一套管位于第二套管一侧的一端设置有轴向延伸部,轴向延伸部为横向相对设置的两个,相应的,第二套管位于第一套管一侧的一端设置有与轴向延伸部转动连接的第二配合部,所述转动连接的转动轴线与锁盘的轴线为相同的轴线。
14.作为改进,至少一个第二配合部作为锁盘。
15.作为改进,第二配合部为与第二套管一体成型的一体件,轴向延伸部为与第一套管一体成型的一体件。
16.作为改进,第一套管、第一芯体、第二套管和第二芯体均为一体成型的一体件。
17.作为改进,转动连接处设有贯穿轴向延伸部和第二配合部的穿线通孔,穿线通孔与软管之间设有挡板,该挡板将线缆与软管隔离。
18.作为改进,轴向延伸部与第二配合部内外横向相叠配合,轴向延伸部位于软管这一侧的侧面设有配合槽,挡板的一端与第一芯体固定连接,挡板与配合槽配合连接,挡板作为线缆的隔离件,同时还作为轴向延伸部的加强件。
19.作为改进,配合槽设置为横向视角下大致呈喇叭状的开口槽,该开口槽用于:在第一套管与第一芯体套接时,挡板随同第一芯体一起沿第一套管的轴向插入配合在轴向延伸部的开口槽中。
20.作为改进,轴向延伸部呈向第二套管一侧宽度缩小的轴向延伸设计。
21.作为改进,操作部采用第一操作件横向运动带动锁舌沿第一节段的轴线方向移动的第一移动结构,或者,操作部采用第二操作件轴向运动带动锁舌沿第一节段的轴线方向移动的第二移动结构。
22.作为改进,第一移动结构包括按钮和横向联动件,第一套管设有与按钮活动配合的第一配合孔,横向联动件跨设在第一芯体的周向,按钮与横向联动件横向连接,第一套管和第一芯体之间设有第一导向结构,该第一导向结构与横向联动件导向配合,横向联动件设有第一导向斜面,锁舌设有与第一导向斜面滑动配合的第二导向斜面,按钮用于带动横向联动件横向运动,该横向运动使得第一导向斜面带动第二导向斜面轴向运动,该轴向运动可带动锁舌沿第一节段的轴线方向移动。
23.作为改进,还包括第一复位弹性件,该第一复位弹性件位于第一芯体的周向,并沿第一节段的轴线方向设置,第一复位弹性件的一端被限位,另一端与锁舌连接,可与锁舌一起运动,第一复位弹性件用于带动锁舌向第二套管一侧复位。
24.作为改进,还包括第二复位弹簧,该第二复位弹簧位于按钮与第一芯体之间,第二复位弹簧的一端被限位,另一端与按钮连接或横向联动件连接或与按钮、横向联动件均连接,第二复位弹簧用于带动按钮、横向联动件向外侧复位。
25.作为改进,第一套管和第一芯体之间设有第二导向结构,该第二导向结构与锁舌导向配合,该第二导向结构用于导向锁舌沿第一节段的轴线方向移动。
26.作为改进,第二移动结构包括轴向移动套管和横向连接于轴向移动套管的横向件,第一套管与轴向移动套管套接配合,第一套管设有活动配合横向件的第二配合孔,第二配合孔沿第一套管的轴向延伸设置,横向件在第二配合孔中可沿第一套管的轴向活动,横向件与锁舌连接,轴向移动套管经横向件带动锁舌沿第一节段的轴线方向移动。
27.作为改进,锁舌与第一配合部之间设有横向限位结构,该横向限位结构至少用于限制锁舌与第一配合部配合后往横向的一侧错位偏移。
28.作为改进,该横向限位结构用于限制锁舌与第一配合部配合后往横向的内侧错位偏移。
29.作为改进,锁舌设有锁头,第一配合部位于软管的一侧设有阻挡部,锁舌与第一配合部配合后,锁头的内侧面由阻挡部阻挡。
30.作为改进,锁盘外周还设有与锁舌可锁定/解锁的临时配合部,该临时配合部设有所述的阻挡部。
31.采用上述结构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巧妙的设计,包括共轴线的第一节段、软管和第二节段,第一节段与第二节段枢转连接,软管的一端与第一节段连通连接,软管的另一端与第二节段连通连接,第一节段设有操作部
和沿第一节段的周向设置的锁舌,该操作部用于带动锁舌沿第一节段的轴线方向移动;第二节段设有位于软管侧面的锁盘,锁盘的轴线与所述的共轴线十字相交,锁盘外周设有与锁舌可锁定/解锁的第一配合部,第一配合部采用锁孔或锁槽;这样,能够显著地降低结构复杂度,同时有利于提升结构紧凑性,有利于减小横向的体积,另外,满足结构不偏置的设计要求,另外,有利于管状简洁化设计,也就是说,有利于连接管周向不会有太多附加可见的、凸出的结构部分,连接管周向的简洁程度较高。
32.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吸尘器,包括上述连接管。
33.采用上述结构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采用上述连接管,能够显著地降低结构复杂度,另外,有利于操作便利化,降低成本。
附图说明
34.图1为一种连接管的立体示意图。
35.图2为一种连接管被去掉一侧盖板后的立体示意图。
36.图3为图2在俯视视角下的立体示意图。
37.图4为图2进一步去掉第一套管后的立体示意图。
38.图5为图4进一步去掉第一芯体后的立体示意图。
39.图6为图5进一步去掉一侧锁舌后的立体示意图。
40.图7为图5在仰视视角下的立体示意图。
41.图8为图4进一步去掉第二套管后的立体示意图。
42.图9为第一组件的立体示意图。
43.图10为第一套管的立体示意图。
44.图11为第二套管的立体示意图。
45.图12为第一芯体的立体示意图。
46.图13为第一芯体设有按钮、横向联动件、锁舌和挡板的立体示意图。
47.图14为锁舌与锁盘配合状态下的主视图。
48.图15为图14的a-a向剖视图。
49.图16为a放大示意图。
50.图17为锁舌的立体示意图。
51.附图标记说明,1-软管、2-锁舌、3-锁盘、4-第一配合部、5-第一套管、6-第一芯体、7-第二套管、8-第二芯体、9-轴向延伸部、11-穿线通孔、12-挡板、13-配合槽、14-按钮、15-横向联动件、16-第一配合孔、17-第一导向斜面、18-第一复位弹性件、19-第二复位弹性件、20-第一导向槽、21-第一导向面、22-配合开口、23-装饰盖、24-周向部、25-线缆、26-连接筋、27-临时配合部、28-卡接部、29-配合转轴、30-配合轴孔、31-卡口、32-限位件、33-压盖、34-端子、35-导向斜面、36-锁头、37-阻挡部、38-内侧面。
具体实施方式
52.以下描述用于揭露本实用新型以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本实用新型。以下描述中的实施例只作为举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想到其它显而易见的变型。在以下描述中界定的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可以应用于其它实施方案、变形方案、改进方案、等同方案以
及没有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其它技术方案。
53.下面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54.如图1所示,为一种连接管,包括共轴线的第一节段、软管1和第二节段,第一节段与第二节段枢转连接,软管1的一端与第一节段连通连接,软管1的另一端与第二节段连通连接,第一节段设有操作部和沿第一节段的周向设置的锁舌2,该操作部用于带动锁舌2沿第一节段的轴线方向移动;第二节段设有位于软管1侧面的锁盘3,锁盘3的轴线与所述的共轴线十字相交,锁盘3外周设有与锁舌2可锁定/解锁的第一配合部4,第一配合部4采用锁孔或锁槽,本例中,第一配合部4采用锁槽。由前述可知,本技术是一个非偏置方案,并且,锁舌2与锁盘3外周进行配合,因此锁定强度较高。另外,对于锁盘3的轴线与所述的共轴线十字相交这个技术特征,并不一定要求完全相交,该两轴线可能是接近,这种情况也属于本技术所指的锁盘3的轴线与所述的共轴线十字相交所限定的情况。
55.由图1可以看出,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所获得的连接管,其横向体积控制的较好,并且,连接管整体比较规整,无需设置太多的周向凸出结构或异形结构或活动结构。另外,为了更进一步实现前述规整的目的,具体方案中,本技术设计为:第一节段包括第一套管5和第一芯体6,第一套管5与第一芯体6套接连接,第二节段包括第二套管7和第二芯体8,第二套管7与第二芯体8套接连接,软管1的一端与第一芯体6连通连接,软管1的另一端与第二芯体8连通连接;第二套管7位于第一套管5一侧的一端设置有锁盘3。本例中,为了方便安装软管1及安装固定较好,第一芯体6、第二芯体8均设有多道环形的连接筋26。
56.另外,锁舌2位于第一套管5与第一芯体6之间。通过利用第一套管5与第一芯体6套接的连接结构来解决锁舌2的容纳问题、安装问题以及下述的导向问题,这样能够更加巧妙地控制横向体积,简化生产装配。
57.如图9、10所示,第一套管5位于第二套管7一侧的一端设置有轴向延伸部9,轴向延伸部9为横向相对设置的两个,相应的,第二套管7位于第一套管5一侧的一端设置有与轴向延伸部9转动连接的第二配合部,所述转动连接的转动轴线与锁盘3的轴线为相同的轴线。为了实现转动连接,每个轴向延伸部9设有向外侧凸出的配合转轴29,相应的,第二配合部设有配合轴孔30,配合转轴29与配合轴孔30转动配合,然后再用限位件32经螺钉进行连接限位,从而完成转动配合。为了使配合转轴29与配合轴孔30容易配合,本技术在配合转轴29前侧设有导向斜面35,这样,第一套管5与第二套管7通过轴向相向运动来装配时,通过该导向斜面35,使得配合转轴29与配合轴孔30更容易套接配合,该设计也有利于下述的方便安装。这样,第一节段与第二节段枢转连接是由第一套管5与第二套管7的转动配合来实现。
58.由上述可知,第一套管5、第二套管7、第一芯体6、第二芯体8各司其职,也就是说无需第一芯体6、第二芯体8作出额外的设置,因此,一方面简化了结构,另一方面有利于结构的方便装配。
59.为了进一步减小横向宽度,同时简化结构,本技术将第二配合部直接作为锁盘3,其中至少一个第二配合部作为锁盘3,本例中,两个第二配合部均为锁盘3,参考图11,这样,锁定力更加均衡,锁定更为可靠。
60.本例中,如图10、11所示,第二配合部为与第二套管7一体成型的一体件,轴向延伸部9为与第一套管5一体成型的一体件。这样,无需拼接或连接,而是一体,一方面结构强度较好,另一方面外观规整,再一方面,方便生产,所述的一体成型比如注塑一体成型。
61.为了更好地一体性,第一套管5、第一芯体6、第二套管7和第二芯体8均为一体成型的一体件。这样,无需拼接或连接,而是一体,一方面结构强度较好,另一方面方便生产,所述的一体成型比如注塑一体成型。
62.不同于现有技术,由于本技术的创新设计,所以一体成型的结构设计能够适用于本技术,而采用一体成型的结构设计,又反过来进一步促进本技术的性能和生产装配便利性,两个技术相辅相成。
63.转动连接处设有贯穿轴向延伸部9和第二配合部的穿线通孔11,穿线通孔11与软管1之间设有挡板12,该挡板12将线缆25与软管1隔离,挡板12可以为独立的零件,也可以与第一芯体6一体成型。由前述可知,还设有限位件32,因此该穿线通孔11还通过限位件32,线缆25经过穿线通孔11进入到轴向延伸部9内侧,然后再沿着轴向延伸部9布线至第一芯体6,并进入第一芯体6。
64.由于上述设计,使得本技术的连接管在安装时,能够方便安装,具体来说,首先线缆25的一端连接在第一芯体6,另一端则为自由端,接着连接好第一芯体6、操作部、锁舌2、挡板12、软管1、第二芯体8,从而形成第一组件,参考图9,但是要注意的是,此时,所述的自由端与端子34还未连接,还是自由端,那么接着将第一组件分别套接第一套管5、第二套管7,在套接第一套管5时需要首先将自由端从轴向延伸部9穿过来,并且穿过来后再将第一套管5与第一芯体6轴向完全套接,借助该轴向完全套接,该挡板12与下述的开口槽轴向插接配合,这样,线缆25就被较好地保护在挡板12与轴向延伸部9之间,同时,线缆25穿过了轴向延伸部9,挡板12上也无需为了所述的轴向插接配合而开孔来避让线缆25,然后,在将第一套管5、第二套管7连接时,需要将自由端进一步从配合轴孔30、限位件32穿过来,由于限位件32与配合轴孔30是套接配合的,所以自由端从限位件32穿过来,那么同时也从配合轴孔30穿过,接着利用设置在第二配合部的走线孔将自由端引入第二套管7内,然后将自由端与端子34连接,并且装配入第二芯体8,然后放松软管1,使得第二芯体8能够套入第二套管7,接着用压盖33限位固定,从而将第二芯体8与第二套管7相对固定,这样,第一组件与第一套管5和第二套管7的连接、第一套管5、第二套管7之间的转动连接、限位件32的连接、线缆25的连接均得以顺利解决,且安装较为方便、效率较高。这样的设计比较巧妙,有利于结构紧凑和横向宽度的控制,但是又不会造成复杂的安装,具有突出的实质性特定和显著的技术效果。
65.经上述安装后,再用装饰盖23连接在第二配合部,一方面对内部进行保护,另一方面更加美观。
66.本例中,轴向延伸部9与第二配合部内外横向相叠配合,轴向延伸部9位于软管1这一侧的侧面设有配合槽13,挡板12的一端与第一芯体6固定连接,挡板12与配合槽13配合连接,挡板12作为线缆25的隔离件,同时还作为轴向延伸部9的加强件。这样,结构紧凑的同时,还解决了线缆25保护、对轴向延伸部9的加强这些问题,对于横向宽度的控制极为有利。本例中,第一芯体6设有周向部24,周向部24设有配合开口22,挡板12的一端与配合开口22固定连接,这样结构强度更高,同时也有利于方便安装。
67.如图10所示,配合槽13设置为横向视角下大致呈喇叭状的开口槽,该开口槽用于:在第一套管5与第一芯体6套接时,挡板12随同第一芯体6一起沿第一套管5的轴向插入配合在轴向延伸部9的开口槽中。该设计更有利于方便轴向安装。
68.为了连接更为牢固可靠,避免在日后的长期使用中发生损坏,如图10、13所示,配合槽13与挡板12之间还通过卡接部28和卡口31加强连接,本例中,卡接部28和卡口31的连接设计也应当满足轴向装配的设计要求,从而方便安装。
69.轴向延伸部9呈向第二套管7一侧宽度缩小的轴向延伸设计。这样有利于转动角度较大,转动的限制较小。
70.操作部可以采用如下结构,但不限于如下结构,凡是适用的均可以应用于本技术:操作部采用第一操作件横向运动带动锁舌2沿第一节段的轴线方向移动的第一移动结构,或者,操作部采用第二操作件轴向运动带动锁舌2沿第一节段的轴线方向移动的第二移动结构。
71.本例中,主要举例第一移动结构,如图8、13所示,第一移动结构包括按钮14和横向联动件15,第一套管5设有与按钮14活动配合的第一配合孔16,横向联动件15跨设在第一芯体6的周向,按钮14与横向联动件15横向连接,第一套管5和第一芯体6之间设有第一导向结构,该第一导向结构与横向联动件15导向配合,横向联动件15设有第一导向斜面17,锁舌2设有与第一导向斜面17滑动配合的第二导向斜面,按钮14用于带动横向联动件15横向运动,该横向运动使得第一导向斜面17带动第二导向斜面轴向运动,该轴向运动可带动锁舌2沿第一节段的轴线方向移动。这样,结构简单紧凑、稳定可靠,有利于更好地控制横向宽度。
72.本例中,第一导向结构采用第一导向槽20,这样结构简单可靠。
73.如图5、6、7所示,本技术还包括第一复位弹性件18,该第一复位弹性件18位于第一芯体6的周向,并沿第一节段的轴线方向设置,第一复位弹性件18的一端被限位,另一端与锁舌2连接,可与锁舌2一起运动,第一复位弹性件18用于带动锁舌2向第二套管7一侧复位。这样,撤销按压按钮14的力量后,锁舌2可自己复位,同时将会带动按钮14、横向联动件15复位。
74.为了更好的复位,同时降低对第一复位弹性件18的弹力要求,本技术还包括第二复位弹性件19,该第二复位弹性件19位于按钮14与第一芯体6之间,第二复位弹性件19的一端被限位,另一端与按钮14连接或横向联动件15连接或与按钮14、横向联动件15均连接,第二复位弹性件19用于带动按钮14、横向联动件15向外侧复位,本例中,横向联动件15为倒置的u形件,其底部连接所述的按钮14,第二复位弹性件19的另一端与该底部连接。
75.第一套管5和第一芯体6之间设有第二导向结构,该第二导向结构与锁舌2导向配合,该第二导向结构用于导向锁舌2沿第一节段的轴线方向移动。这样的设计使得锁舌2的运动更为稳定和准确,有利于锁定和解锁。本例中,第二导向结构采用第一导向面21,如图12所示,本例中,第一导向面21由轴向运动路径上的多个面构成,从而提供更好地导向作用。
76.操作部也可以采用第二移动结构,比如第二移动结构包括轴向移动套管和横向连接于轴向移动套管的横向件,第一套管5与轴向移动套管套接配合,第一套管5设有活动配合横向件的第二配合孔,第二配合孔沿第一套管5的轴向延伸设置,横向件在第二配合孔中可沿第一套管5的轴向活动,横向件与锁舌2连接,轴向移动套管经横向件带动锁舌2沿第一节段的轴线方向移动。这样的设计横向较粗,但是周向无需凸出的按钮14设计,周向更为规整。
77.如图11所示,第一配合部4的深度较深,需要通过手动按压按钮14来退出锁舌2才
能够转动,同时,本技术还设有临时配合部27,其深度较浅,并且两侧设有导向部位,这样,使得第一套管5、第二套管7相对强制转动时,也可以发生转动,即锁舌2被自动退出,因此,临时配合部27即成为挡位结构设置,本例中,每个锁盘3设有三个临时配合部27,第一配合部4与该三个临时配合部27围绕锁盘3外周依序设置,从而提供一个锁定挡和三调节挡的功能。
78.本技术的连接管可正反转,且转动角度较大。
79.本技术还有一处额外的技术考虑,具体来说,采用本技术的连接管,在用户使用时,锁舌2与第一配合部4之间存在一定的力,随着不同使用者,力不同,一旦力过大,则会导致锁舌2与第一配合部4配合后往横向错位偏移,因此,本技术的锁舌2与第一配合部4之间设有横向限位结构,该横向限位结构至少用于限制锁舌2与第一配合部4配合后往横向的一侧错位偏移。
80.而对于本例来说,具体结构中,该横向限位结构用于限制锁舌2与第一配合部4配合后往横向的内侧错位偏移。这样,不同用户使用,也能够有效地保障锁舌2使用的可靠性,从而避免发生错位故障。
81.如图11、14、15、16、17所示,锁舌2设有锁头36,第一配合部4位于软管的一侧设有阻挡部37,锁舌2与第一配合部4配合后,锁头36的内侧面38由阻挡部37阻挡。这样结构简单,另外有利于锁舌2轴向移动配合,另外,方便装配。
82.由上述可知,锁盘3外周还设有与锁舌2可锁定/解锁的临时配合部27,为了在临时配合部27处不会发生错位故障,该临时配合部27也设有所述的阻挡部37。
83.虽然还存在其它的横向限位结构,这里不一一举例,但是采用上述的横向限位结构,具有结构简单、体积小、稳定可靠的优势。
84.可将本技术所述的连接管用于现有技术的吸尘器,可以是手持式、卧式等多种吸尘器。连接管可以使用一个,也可以使用多个,根据具体使用设计要求配置即可。
85.在理解本实用新型时,若有需要,上述结构可参考其它实施例/附图一并理解,这里不加赘述。
86.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用于举例说明的实施方式,故凡依本实用新型专利保护范围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包括于本实用新型专利保护范围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