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新型双色温面板灯的制作方法

2022-07-09 11:50:44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双色温面板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新型双色温面板灯。


背景技术:

2.led面板灯是一款高档的室内照明灯具,其外边框由铝合金经阳极氧化而成,光源为led,整个灯具设计美观简洁、大气豪华,既有良好的照明效果,又能给人带来美的感受,led面板灯设计独特,光经过高透光率的导光板后形成一种均匀的平面发光效果,照度均匀性好、光线柔和、舒适而不失明亮,可有效缓解眼疲劳,双色温闪光灯与普通的双led闪光灯之间有着明显区别。双色温闪光灯相比双led灯的成像效果要更加柔和,白平衡也更加准确,人眼观看更加舒适。
3.针对目前的双色温面板灯,针对以下存在的问题制定了相对的方案:
4.目前双色温面板灯的接触方式是采用焊接的方式焊接在一起,在面对不同的使用需求时无法对灯条进行更换,更换成本较高,并且双色温面板灯通常是按照顺序进行排列,这种排列方式的容易因为冷暖灯珠本身发光的角度,所散发出来的光源容易因为冷暖灯珠的布局达不到发光要求,而导致冷暖灯珠在配合过程中无法达到理想的使用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新型双色温面板灯。
6.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新型双色温面板灯,其结构包括透明挡板、外壳、双色温灯条、驱动器、固定尾块,所述透明挡板安装在外壳上方,所述双色温灯条安装在外壳内部平台上表面,所述驱动器安装在双色温灯条两端上表面,所述固定尾块固接于外壳两端,所述双色温灯条包括铝基板、双色温灯组、感应触点、定位圈、固定孔,所述双色温灯组固接于铝基板上表面,所述感应触点固接于铝基板两端,所述定位圈固接于感应触点一侧,所述固定孔设于铝基板上表面,所述驱动器能够配合双色温灯条进行长度定位。
7.进一步的,所述双色温灯组包括暖光灯珠、冷光灯珠,所述暖光灯珠安装在冷光灯珠左侧上方,所述暖光灯珠与冷光灯珠固接于固定孔内。
8.进一步的,所述驱动器包括驱动器本体、弹性触点、定位凸块,所述弹性触点安装在驱动器本体左端下表面,所述定位凸块固接于弹性触点右侧。
9.进一步的,所述定位凸块与弹性触点的中间距离和定位圈与感应触点的中心距离一致。
10.进一步的,所述铝基板上表面设有若干固定孔,所述固定孔与固定孔上下之间的夹角为10
°

11.进一步的,所述双色温灯条内设有若干双色温灯组,若干所述双色温灯组之间间距一致。
12.进一步的,所述双色温灯条背面设有贴片。
13.有益效果
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双色温面板灯采用触点连接的方式,能够对双色温灯条单独进行更换,通过对双色温灯珠合理的布局,实现双色温灯珠配合使用时达到最佳使用效果,并且后期能够根据使用需求对双色温灯条进行更换,降低了更换成本。
附图说明
15.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本实用新型双色温灯条的平面图。
18.图3为本实用新型驱动器的主视图。
19.图中:透明挡板1、外壳2、双色温灯条3、驱动器4、固定尾块5、铝基板31、双色温灯组32、感应触点33、定位圈34、固定孔35、暖光灯珠321、冷光灯珠322、驱动器本体41、弹性触点42、定位凸块43。
具体实施方式
20.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1.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双色温面板灯技术方案:其结构包括透明挡板1、外壳2、双色温灯条3、驱动器4、固定尾块5,所述透明挡板1安装在外壳2上方,所述双色温灯条3安装在外壳2内部平台上表面,所述驱动器4安装在双色温灯条3两端上表面,所述固定尾块5固接于外壳2两端,所述双色温灯条3包括铝基板31、双色温灯组32、感应触点33、定位圈34、固定孔35,所述双色温灯组32固接于铝基板31上表面,所述感应触点33固接于铝基板31两端,所述定位圈34固接于感应触点33一侧,所述固定孔35设于铝基板31上表面,所述驱动器4能够配合双色温灯条3进行长度定位,所述双色温灯组32包括暖光灯珠321、冷光灯珠322,所述暖光灯珠321安装在冷光灯珠左侧上方,所述暖光灯珠321与冷光灯珠322均固接于固定孔35内,所述驱动器4包括驱动器本体41、弹性触点42、定位凸块43,所述弹性触点42安装在驱动器本体41左端下表面,所述弹性触点42之间安装倾斜角度与距离均相同,所述定位凸块43固接于弹性触点42右侧,如附图2所示,所述定位凸块43与弹性触点42的中间距离和定位圈34与感应触点33的中心距离一致,能够使弹性触点42与感应触点33准确接触在一起,所述弹性触点42与感应触点33电连接在一起,所述定位凸块43能够卡接于铝基板31上方设有的定位圈34内,对弹性触点42与感应触点33的接触位置进行定位,避免发生接触不到位的现象,所述铝基板31上表面设有若干固定孔35,所述固定孔35为上下错开的位置布局,所述固定孔35与固定孔35分布于铝基板31水平中心轴线两侧,所述固定孔35与固定孔35上下之间的夹角为10
°
,所述双色温灯条3内设有若干双色温灯组32,若干所述双色温灯组32之间间距一致,所述双色温灯组32固接于铝基板31上表面设有的若干
固定孔35内,所述双色温灯条3背面设有贴片,所述贴片能够将双色温灯条3粘附于外壳2凹槽内部。
22.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双色温面板灯的工作原理:
23.当一种新型双色温面板灯使用时,将双色温灯条放入外壳所设的凹槽内,通过铝基板设有的贴片将双色温灯条进行固定,接着将驱动器安装在双色温灯条两端,将驱动器通过定位凸块放置于双色温灯条一端上方,如附图2所示,在进行安装时,驱动器通过定位凸块与铝基板上方设有的定位圈进行配合,将驱动器设有的弹性触点与铝基板上表面设有的感应触点进行接触,此时铝基板与驱动器连接在一起形成回路,驱动器固定于双色温灯条两端后,将透明挡板安装在外壳上方,通过固定尾块进行固定,双色温灯组内设有的暖光灯珠与冷光灯珠配合使用时能够使灯光照射效果达到最佳。
24.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新型双色温面板灯,其结构包括透明挡板(1)、外壳(2)、双色温灯条(3)、驱动器(4)、固定尾块(5),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挡板(1)安装在外壳(2)上方,所述双色温灯条(3)安装在外壳(2)内部平台上表面,所述驱动器(4)安装在双色温灯条(3)两端上表面,所述固定尾块(5)固接于外壳(2)两端,所述双色温灯条(3)包括铝基板(31)、双色温灯组(32)、感应触点(33)、定位圈(34)、固定孔(35),所述双色温灯组(32)固接于铝基板(31)上表面,所述感应触点(33)固接于铝基板(31)两端,所述定位圈(34)固接于感应触点(33)一侧,所述固定孔(35)设于铝基板(31)上表面,所述驱动器(4)能够配合双色温灯条(3)进行长度定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双色温面板灯,其特征在于:所述双色温灯组(32)包括暖光灯珠(321)、冷光灯珠(322),所述暖光灯珠(321)安装在冷光灯珠左侧上方,所述暖光灯珠(321)与冷光灯珠(322)固接于固定孔(35)内。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双色温面板灯,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器(4)包括驱动器本体(41)、弹性触点(42)、定位凸块(43),所述弹性触点(42)安装在驱动器本体(41)左端下表面,所述定位凸块(43)固接于弹性触点(42)右侧。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新型双色温面板灯,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凸块(43)与弹性触点(42)的中间距离和定位圈(34)与感应触点(33)的中心距离一致。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双色温面板灯,其特征在于:所述铝基板(31)上表面设有若干固定孔(35),所述固定孔(35)与固定孔(35)上下之间的夹角为10
°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双色温面板灯,其特征在于:所述双色温灯条(3)内设有若干双色温灯组(32),若干所述双色温灯组(32)之间间距一致。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双色温面板灯,其特征在于:所述双色温灯条(3)背面设有贴片。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双色温面板灯领域的一种新型双色温面板灯,其结构包括透明挡板、外壳、双色温灯条、驱动器、固定尾块,双色温灯条包括铝基板、双色温灯组、感应触点、定位圈、固定孔,双色温灯组固接于铝基板上表面,感应触点固接于铝基板两端,定位圈固接于感应触点一侧,固定孔设于铝基板上表面,驱动器能够配合双色温灯条进行长度定位,双色温灯条能够单独进行更换,通过对双色温灯珠合理的布局,实现双色温灯珠配合使用时达到最佳使用效果,并且后期能够根据使用需求对双色温灯条进行更换,降低了更换成本。降低了更换成本。降低了更换成本。


技术研发人员:陈志敏 刘本忠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厦门金万年照明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2.14
技术公布日:2022/7/8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