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清洁基站的制作方法

2022-07-09 08:39:44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属于机器人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清洁基站。


背景技术:

2.目前,有一些清洁机器人带有拖擦件,如擦窗机器人、拖地机器人或扫拖一体机器人等。清洁机器人在待清洁面上边行走边利用拖擦件对待清洁面上的脏污进行清洁。
3.为了减少用户频繁换洗拖擦件的麻烦,越来越多的清洁机器人带有拖擦件自清洁功能。自清洁功能的清洁基站一般会配备污水箱,利于水对拖擦件进行清洁,然而清洁后的污水会产生细菌,导致腐臭等一系列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越来越多的清洁基站中加入了臭氧消毒的杀菌模块,但是现有的杀菌模块存在臭氧溶解率低,以及臭氧和污水混合不均匀的问题,最终影响臭氧的消毒杀菌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4.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清洁基站,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清洁基站中的臭氧消毒杀菌效果不好的技术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实施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了一种清洁基站,包括:
6.基站本体,设置有清洁组件和臭氧发生器,所述清洁组件用于对清洁机器人的拖擦件进行清洗;
7.污水箱,设置于所述基站本上,所述污水箱内设置有曝气组件,所述曝气组件包括:
8.曝气件,用于连接臭氧发生器的出口以分散臭氧;
9.缓冲件,套设于所述曝气件外,所述缓冲件用于对所述曝气件进行缓冲;
10.安装件,所述缓冲件安装于所述安装件上,所述安装件安装于污水箱内壁上。
11.本技术提供的清洁基站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实施例的清洁基站,通过曝气件的设置,使得臭氧发生器产生的臭氧能够被曝气件在污水中进行分散,增大了臭氧与污水的接触面积,使得臭氧能够与污水充分混合,提高了臭氧在污水中的溶解度,从而提高了臭氧对污水的杀菌效果效果,进而提高了清洁基站对清洁机器人的拖擦件的清洁效果。通过安装件的设置,从而能够将曝气件安装于污水箱内壁上行,从而使得曝气件发挥曝气功效。此外,通过缓冲件的设置,使得当曝气件处于振动或晃动较大的环境时,可以通过缓冲件对曝气件的振动或晃动进行缓冲,从而减少了曝气件由于振动产生的噪音,同时也减少了曝气件的碰撞损坏,提高了曝气件的使用寿命。
12.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曝气件为圆柱状的曝气石。
13.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缓冲件包括套体及安装结构;所述安装结构与所述套体连接,所述安装结构安装于所述安装件上;所述套体套设于所述曝气件外,所述套体在受力后能够产生弹性形变。
14.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套体沿其轴向上的一端具有插入口,所述套体沿其轴
向上的另一端设有用于对所述曝气件进行轴向限位的挡圈;
15.所述安装件包括挡板,所述挡板与所述挡圈相对设置,所述挡板用于防止所述曝气件从所述插入口处脱出;所述挡板上开设有弧形支撑槽,所述曝气件用于与所述臭氧发生器连接的一端能够支撑于所述支撑槽上。
16.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套体的内壁上沿周向分布有至少三条支撑筋,至少三条所述支撑筋用于分别抵接于所述曝气件的外周壁上;所述支撑筋沿所述套体的轴向方向延伸。
17.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套体沿周向上具有缺口,所述缺口沿所述套体的轴向延伸,所述缺口朝下设置,所述曝气件对应所述缺口的部分伸出所述缺口外。
18.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套体沿周向上包括本体段及两个安装段;所述本体段与所述缺口相对设置,所述本体段上开设有多个沿厚度方向贯穿所述本体段的通槽;两个所述安装段分别连接于所述本体段沿周向上的相对两端,两个所述安装段远离所述本体段的一端之间形成所述缺口,所述安装结构分别设于两个所述安装段的外侧。
19.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安装件包括底板及两个沿第一方向相对设于所述底板上的安装板,所述安装结构包括两个沿所述第一方向对称设于所述套体外侧的安装组件;其中,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套体的轴向垂直,且所述第一方向与竖直方向垂直;
20.两个所述安装组件与两个所述安装板共同形成对所述套体沿所述第一方向、沿所述套体轴向及沿竖直方向的限定;所述套体悬空设于两个所述安装板之间。
21.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安装板上分布有至少一个开口朝上的插槽,所述安装组件包括至少一个形成于所述套体外侧的插块,至少一个所述插块自上而下对应插设于至少一个所述插槽中,所述插块的底面与所述插槽的底壁相抵接,以限制所述套体下移。
22.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安装板上开设有两个沿所述套体轴向分布的所述插槽,所述安装组件包括两个沿所述套体轴向分布的所述插块,两个所述插块分别插设于两个所述插槽中;
23.两个所述插块中的至少两个沿所述套体轴向上的侧面分别与所述插槽的内侧壁相抵接,以形成对所述套体沿其轴向上的限位。
24.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安装组件还包括设于所述套体外侧的限位板,所述限位板沿所述套体的轴向延伸;所述套体外侧的两个所述限位板的相对外侧分别与两个所述安装板的相对内侧相抵接,以形成偶数套体沿所述第一方向上的限位;所述安装板上还设有卡钩,所述卡钩钩于所述限位板的上侧,以限制所述套体上移。
附图说明
2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6.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清洁基站的结构示意图;
27.图2为图1中清洁基站的俯视示意图;
28.图3为图1中箱体的分解示意图;
29.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污水处理箱的俯视示意图;
30.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曝气组件安装于污水箱底部的结构示意图;
31.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曝气组件的立体示意图;
32.图7为图6中曝气组件的分解示意图;
33.图8为图6中曝气件和缓冲件的装配示意图;
34.图9为图7中缓冲件的结构示意图;
35.图10为图7中安装件的结构示意图。
36.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
37.10、曝气组件;11、曝气件;12、缓冲件;121、套体;1211、本体段;1212、安装段;1213、插入口;1214、缺口;1215、通槽;1216、竖直板;122、挡圈;123、支撑筋;124、安装组件;1241、插块;1242、限位板;125、加强筋;13、安装件;131、底板;132、安装板;1321、插槽;1322、卡钩;133、挡板;1331、支撑槽;20、臭氧发生器;30、污水箱;31、箱体;32、箱盖;40、臭氧管;200、基站本体;x、第一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38.为了使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39.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元件上。
40.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41.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42.请参阅图1及图2,首先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清洁基站,用于对清洁机器人的拖擦件进行清洗。
43.清洁基站包括基站本体200、清洁组件、供水系统及污水处理系统100,基站本体200用于容纳清洁机器人,清洁组件、供水系统及污水处理系统100均设于基站本体200上,供水系统用于为清洁机器人供水,清洁组件用于对清洁机器人的拖擦件进行清洗,污水处理系统100用于将清洁后的污水进行处理。
44.污水处理系统100,包括污水箱30、臭氧发生器20及曝气组件10,污水箱30设于基站本体200上并用于容纳污水,臭氧发生器20设于污水箱30的外侧并用于产生臭氧,曝气组件10安装于污水箱30内壁上,臭氧发生器20的输出端通过臭氧管40连接至曝气组件10,臭氧发生器20用于产生臭氧,曝气组件10用于将臭氧进行分散以增大臭氧与污水的接触面
积,使得臭氧与污水混合均匀,使得臭氧在污水中溶解更加充分,从而使得臭氧对污水的杀菌消毒效果更好。
45.此外,通过将曝气组件10设于污水箱30的底部,从而使得即使污水箱30中的水很少的情况下,曝气组件10依然能够使得污水与臭氧混合均匀。
46.请参阅图3,污水箱30包括箱体31及箱盖32,箱盖32密封盖设于箱体31上,曝气组件10设于箱体31的底部,臭氧发生器20设于箱体31的顶部。
47.请参阅图4至图7,该曝气组件10包括曝气件11、缓冲件12及安装件13。
48.其中,曝气件11用于连接臭氧发生器20的出口,具体的,臭氧发生器20的输出端连接有臭氧管40,曝气件11连接于臭氧管40远离臭氧发生器20的一端,曝气件11用于将臭氧发生器20产生的臭氧进行分散,形成多个气泡,从而增大气泡与污水的接触面积。
49.缓冲件12安装于安装件13上,缓冲件12套设于曝气件11外,缓冲件12用于对曝气件11进行缓冲。当曝气组件10处于不平稳的环境下,例如,清洁基站振动时,缓冲件12能够对安装件13的振动进行缓冲,从而防止曝气件11跟随安装件13晃动而产生中噪音,同时也减少了曝气件11因为振动而产生损坏。
50.安装件13安装于污水箱30的底部,从而将缓冲件12及曝气件11均安装于污水箱30底部内壁上,则当臭氧经过曝气件11后产生很多气泡,各气泡与污水箱30底部的污水充分接触,从而提高了臭氧在污水中的溶解率。可以理解地,在本技术的其他实施例中,当臭氧发生器20设于其他结构上时,例如臭氧水喷雾结构上,则安装件13也安装于臭氧水喷雾结构上,此处不做特别限定。
51.本技术的曝气组件10,通过曝气件11的设置,使得臭氧发生器20产生的臭氧能够被曝气件11在污水中进行分散,增大了臭氧与污水的接触面积,使得臭氧能够与污水充分混合,提高了臭氧在污水中的溶解度,从而提高了臭氧对污水的杀菌效果效果,进而提高了清洁基站对清洁机器人的拖擦件的清洁效果。通过安装件13的设置,从而能够将曝气件11安装于污水箱30的内壁上,从而使得曝气件11发挥曝气功效。此外,通过缓冲件12的设置,使得当曝气件11处于振动或晃动较大的环境时,可以通过缓冲件12对曝气件11的振动或晃动进行缓冲,从而减少了曝气件11由于振动产生的噪音,同时也减少了曝气件11的碰撞损坏,提高了曝气件11的使用寿命。
52.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7及图8,曝气件11为曝气石,曝气件11呈圆柱状,曝气石的进气口与臭氧管40的出口连通,臭氧经过曝气石的石缝中被散开,形成分成多的气泡,从而增大臭氧与污水的接触面积。可以理解地,在本技术的其他实施例中,根据实际设计情况,上述曝气石也可以呈其他形状,例如规则的多面体状或球状等。此外,上述曝气件11也可以是曝气头或者是曝气管,只要能够具有曝气效果均可,此处不做特别限定。
53.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6至图9,缓冲件12包括套体121及安装结构(图未示),安装结构与套体121连接,安装结构安装于安装件13上。套体121套设于曝气件11外,套体121在受力后能够产生弹性形变。本实施例中的缓冲件12通过套体121及安装结构的设置,套体121能够实现对曝气件11的安装,安装结构能够与安装件13形成连接,且套体121在受力后还能够产生弹性形变,则当曝气件11处于振动的环境中时,即安装件13产生振动,安装件13的振动通过安装结构传递至套体121上,使得套体121产生弹性形变,套体121的弹性形变能够将振动进行缓冲抵消,从而使得套体121上的曝气件11不会产生振动,进而能够对曝
气件11进行缓冲,以降低噪音,同时避免曝气件11因为振动而产生的的损坏。可以理解地,在本技术的其他实施例中,上述缓冲件12的结构也可以是其他类型,例如直接将曝气件11安装于一个弹簧的上方,又如将曝气件11安装于一个缓冲垫上,此处不做特别限定。
54.具体的,请参阅图8,套体121呈圆柱状,并套设于圆柱状的曝气石外。套体121采用能够产生塑性变形的材料制成,例如橡胶或硅胶等,从而使得套体121的受力能够产生弹性形变。
55.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6、图8及图9,套体121沿其轴向上的一端具有插入口1213,套体121沿其轴向上的另一端设有挡圈122,挡圈122用于对曝气件11进行轴向限位。安装时,可以将曝气件11沿套体121轴向一端的插入口1213插入套体121中,直至曝气件11的端面与挡圈122相抵接,从而实现曝气件11在套体121上的安装。本技术通过插入口1213及挡圈122的设置,从而便于曝气件11的安装及限位。可以理解地,在本技术的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通过在套体121的内壁上设置限位结构来对曝气件11进行限位,此处不做特别限定。
56.请参阅图8及图9,挡圈122呈环形,挡圈122的外周壁分别与套体121的另一端内壁一体连接,挡圈122的内径小于曝气件11外径,从而防止曝气件11从挡圈122处脱出套体121。本实施例通过环形的挡圈122设置,使得曝气件11对应套体121的另一端能够对外开放,从而便于曝气件11产生的气泡能够与污水充分接触。
57.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8,套体121的内壁上分布有至少三条支撑筋123,至少三条支撑筋123沿套体121的周向分布,至少三条支撑筋123用于分别抵接于曝气件11的外周壁上。本实施例通过至少三条支撑筋123在套体121中对曝气件11进行限位,从而可以减少曝气件11与套体121之间的接触面积,提高了套体121的弹性形变能力,则即使缓冲件12或曝气件11因为制作工艺而产生公差时,同样能够利用套体121的形变来将曝气件11快速装入套体121中,使得至少三条支撑筋123能够始终抵接于曝气件11上,从而便于套体121与曝气件11之间的装配。可以理解地,在本技术的其他实施例中,套体121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来对曝气件11进行限位,例如将套体121制作成规则的多边形结构,然后利用套体121的内壁与曝气件11的外周壁形成多个小面积的面接触,以对曝气件11进行限位;此外,还可以通过在套体121中设置弹性卡扣对曝气件11进行限位,此处不做特别限定。
58.支撑筋123沿套体121的轴向方向延伸,例如支撑筋123从套体121的轴向一端延伸至套体121的轴向另一端,使得支撑筋123与曝气件11沿套体121的轴向上的接触长度越长,从而使得支撑筋123能够将曝气件11平稳支撑限位。可以理解地,在本技术的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在套体121的内壁沿轴向分布多条支撑筋123,然后多条支撑筋123沿套体121的周向延伸,此处不做特别限定。
59.优先地,套体121的内壁分布有三条支撑筋123,通过三条支撑筋123分别支撑于曝气件11的外周壁上,从而实现套体121对曝气件11的限位。可以理解地,在本技术的其他实施例中,上述套体121的内壁上也可以分布四条、五条及五条以上支撑筋123,此处不做特别限定。
60.在本实施例中,由于套体121与曝气件11之间抵接有支撑筋123,再加上套体121本身具有一定厚度,使得套体121的外径比曝气件11的外径大很多,最终导致套体121需要占用很多空间。
61.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请参阅图8及图9,套体121沿周向上具有缺口1214,缺口1214沿套体121的轴向延伸,缺口1214朝下设置,曝气件11对应缺口1214的部分伸出缺口1214外。通过在套体121朝下的位置设置缺口1214,也即是将套体121朝下的部分切除,使得曝气件11的下部分可以伸出套体121,使得套体121朝下的部分占用空间小,便于安装件13与安装结构之间的连接安装,此外,缺口1214的设置,也可以增加套体121的弹性形变能力,且能够减小套体121的重力。可以理解地,在本技术的其他实施例中,当安装空间足够大时,也可以不在套体121的周向位置设置缺口1214,此处不做特别限定。
62.请参阅图8,由于缺口1214的设置,使得套体121朝下的部分对曝气件11的支撑强度下降,因此,本技术将其中两个支撑筋123分别对称设于缺口1214的相对两侧,且两个支撑筋123均倾斜并朝向套体121的中心轴线方向延伸,从而能够通过这两个支撑筋123对曝气件11产生向上的支撑力,进而能够保证对曝气件11进行稳定支撑限位。此外,另一个支撑筋123垂直支撑于曝气件11的上方,从而使得三个支撑件对曝气件11的支撑力能够均匀分布。
63.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8及图9,套体121沿周向上包括本体段1211及两个安装段1212,本体段1211与缺口1214相对设置,两个安装段1212分别连接于本体段1211沿周向上的相对两端,两个安装段1212远离本体段1211的一端之间形成缺口1214。其中,本体段1211及两个安装段1212均呈圆弧状并一体连接,本体段1211的周向弧长至少为整个套体121的周向弧长的一半。安装结构分别设于两个安装段1212的外侧,本体段1211上开设有多个沿厚度方向贯穿本体段1211的通槽1215,从曝气石的石缝中分散出来的气泡能够从通槽1215处流出套体121以与污水接触。本技术通过本体段1211的设置,不仅利于臭氧的气泡流出,同时也提高了整个套体121的弹性性能,而安装段1212没有设置通槽1215,其目的是为了增强套体121与安装件13之间的连接强度,同时两个相对的支撑筋123分别设于两个安装段1212的内壁上,如此增强了套体121对曝气件11的支撑强度。
64.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5、图6及图10,安装件13包括底板131及两个安装板132,两个安装板132沿第一方向x相对设于底板131上。安装结构包括两个安装组件124,两个安装组件124沿第一方向x对称设于套体121外侧,两个安装组件124与两个安装板132共同形成对套体121沿第一方向x、沿套体121轴向及沿竖直方向的三个方向上的限定,并使得套体121悬空设于两个安装板132之间。其中,第一方向x与套体121的轴向垂直,第一方向x与竖直方向垂直,第一方向x即为图6中箭头所指的方向。本技术通过两个安装板132分别对套体121沿第一方向x的两侧进行限位安装,从而使得套体121的中间部位悬空设置,进而起到缓冲效果。
65.具体的,套体121的两个安装组件124分别设于两个安装段1212的外侧,通过将两个安装段1212与两个安装板132形成连接,从而实现套体121的安装。
66.在该实施例中,请参阅图5,底板131即为污水箱30的底板,也即是两个安装板132分别设于污水箱30的底板上。可以理解地,在本技术的其他实施例中,为了制作方便,上述底板131也可以是安装于污水箱30的底部,此处不做特别限定。
67.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6、图9及图10,安装板132上分布有至少一个开口朝上的插槽1321,安装组件124包括至少一个形成于套体121外侧的插块1241,至少一个插块1241自上而下对应插设于至少一个插槽1321中,插块1241的底面与插槽1321的底壁相抵
接,从而对插块1241的下移进行限位,进而可以限制套体121下移。
68.具体的,安装板132上开设有两个插槽1321,两个插槽1321沿套体121的轴向间隔分布;安装组件124包括两个插块1241,两个插块1241沿套体121的轴向间隔分布于套体121外侧,两个插块1241分别插设于两个插槽1321中。
69.其中,两个插块1241中的至少两个沿套体121轴向上的侧面分别与插槽1321的内侧壁相抵接,以形成对套体121沿其轴向上的限位。例如,图6中,其中一个插块1241的沿套体121轴向上靠近臭氧管40的一侧面与插槽1321的内壁相抵接,以限制套体121向臭氧管40方向移动;另一个插块1241的沿套体121轴向上远离臭氧管40的一侧面与插槽1321的内壁相抵接,从而限制套体121向远离臭氧管40方向移动,进而实现对套体121沿轴向上的限位。可以理解地,在本技术的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使得两个插块1241的两个相对的侧壁均与插槽1321的两个相对的侧壁相抵接以形成套体121的轴向限位;或者是可以设置一个、三个或三个以上插槽1321,此处不做特别限定。
70.请参阅图6、图8及图9,每一个安装组件124还包括限位板1242,限位板1242设于套体121外侧,则套体121的外侧设有两个限位板1242,两个限位板1242沿第一方向x对称设置,两个限位板1242均沿套体121的轴向延伸。安装时,套体121外侧的两个限位板1242的相对外侧分别与两个安装板132的相对内侧相抵接,以形成对套体121沿第一方向x上的限位。
71.此外,安装板132上还设有卡钩1322,卡钩1322钩于限位板1242的上侧,从而限制套体121上移。
72.综上所述,本技术通过插块1241的底面与插槽1321的底壁相抵接以限制套体121向下运动,通过卡钩1322钩于限位板1242的上侧以限制套体121向上运动;通过两个插块1241的侧面与两个插槽1321的侧壁的抵接以形成套体121沿其轴向上的限位;再通过两个限位板1242的相对外侧与两个安装板132的相对内侧抵接以形成套体121沿第一方向x上的限位,从而将套体121固定于两个安装板132上。可以理解地,在本技术的其他是实施例中,只要是通过多个结构形成套体121沿第一方向x、沿套体121的轴向及沿竖直方向等三个方向上的限位,均属于本技术的范围内。
73.请参阅图8及图9,安装段1212的外壁与安装板132之间还设有多个加强筋125,多个加强筋125与两个插块1241依次间隔设置,加强筋125用于提高安装段1212处的结构强度,从而提高对曝气件11的支撑强度。
74.此外,两个安装段1212的下端还连接有竖直板1216,两个竖直板1216相对设置,两个竖直板1216能够减小缺口1214的开度,以防止曝气件11从缺口1214处脱落。
75.在本实施例中,套体121、挡圈122、支撑筋123、安装组件124及加强筋125均一体连接。
76.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6及图10,底板131上还设有挡板133,挡板133与挡圈122相对设置,挡板133用于防止曝气件11从插入口1213处脱出。可以理解地,在本技术的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在套体121的插入口1213处设置卡扣等结构对曝气件11进行限位,以防止曝气件11从插入口1213脱出。
77.请参阅图10,挡板133上开设有弧形支撑槽1331,曝气件11用于与臭氧发生器20连接的一端能够支撑于支撑槽1331中,也即是通过支撑槽1331及套体121共同对曝气件11进行支撑,从而防止曝气件11支撑不稳定。
78.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