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装配式叠合板桁架筋与板底筋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2022-07-09 08:07:44 来源:中国专利 TAG:

技术特征:
1.一种装配式叠合板桁架筋(4)与板底筋连接结构,所述叠合板包括混凝土底板(1)、横向板底筋(2)、第一纵向板底筋(3)和桁架筋(4),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底板(1)上具有多个横向支撑位(11)和多个纵向支撑位(12);多个所述横向支撑位(11)沿混凝土底板(1)的长度方向横向间隔设置,多个所述横向支撑位(11)各自用于放置多个所述横向板底筋(2),多个所述横向板底筋(2)的两端横向穿出混凝土底板(1)后形成横向胡子筋(21);多个所述纵向支撑位(12)沿混凝土底板(1)的长度方向纵向间隔设置,多个所述纵向支撑位(12)用于各自放置多个所述第一纵向板底筋(3)以及至少一个桁架筋(4);多个所述第一纵向板底筋(3)的两端纵向穿出混凝土底板(1)后形成第一纵向胡子筋(31);所述桁架筋(4)包括支座(41)、桁架底筋(42),桁架底筋(42)设置在支座(41)上,并且桁架底筋(42)与支座(41)的两个侧面中的至少一个形成有纵向的空隙(420);多个所述第一纵向板底筋(3)和多个所述桁架筋(4)沿所述混凝土底板(1)的长度方向纵向间隔设置,在其中至少一个所述桁架筋(4)位于纵向支撑位(12)上时,在该位于纵向支撑位(12)上的桁架筋(4)底部搭接有两个第二纵向板底筋(5),两个第二纵向板底筋(5)分别穿过支座(41)底部侧面的空隙(420)后与桁架底筋(42)的两端各自搭接;两个第二纵向板底筋(5)各自的一端与桁架底筋(42)搭接,另一端纵向穿出混凝土底板(1)后均形成第二纵向胡子筋(5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叠合板桁架筋(4)与板底筋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桁架筋(4)长度方向的两端距混凝土底板(1)的边距为60m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叠合板桁架筋(4)与板底筋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纵向板底筋(5)从混凝土底板(1)的侧边到深入桁架筋(4)底部的距离为450~560mm。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叠合板桁架筋(4)与板底筋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纵向板底筋(5)与桁架底筋(42)的搭接方式为钢丝拧紧固定或焊接固定。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叠合板桁架筋(4)与板底筋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在一个混凝土底板(1)中的多个纵向支撑位(12)上设置一个桁架筋(4)。

技术总结
一种装配式叠合板桁架筋与板底筋连接结构,包括混凝土底板、横向板底筋、第一纵向板底筋和桁架筋,多个第一纵向板底筋和多个桁架筋沿混凝土底板的长度方向纵向间隔设置,在该位于纵向支撑位上的桁架筋底部搭接有两个第二纵向板底筋,两个第二纵向板底筋分别与桁架底筋的两端搭接,两个第二纵向板底筋分别穿过支座底部侧面的空隙后与桁架底筋的两端各自搭接,两个第二纵向板底筋一端与桁架底筋搭接、另一端纵向穿出混凝土底板后形成第二纵向胡子筋。本方案既能满足叠合板中桁架筋的第一根桁架筋距边、相邻桁架筋之间的间距要求,又能解决桁架筋与第一纵向板底筋碰撞的问题,同时还能够减少板底钢筋的使用量、桁架筋的使用量,从而降低生产成本。从而降低生产成本。从而降低生产成本。


技术研发人员:刘命元 陆和燕 李玉萍 冯磊 张佳莉 王习清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苏州旭杰绿建装配式设计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1.29
技术公布日:2022/7/8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