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夹爪结构的制作方法

2022-07-09 05:55:02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固定组件,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固定绳索的夹爪结构。


背景技术:

2.针对待固定物件进行快速的绑定的操作,在日常生活或工作中会经常性的遇到。在一些特殊情况下,需要带压操作,如带压的堵漏操作,则需要对堵漏组件进行快速可靠的固定;由于是带压操作,需要捆着的绳索具有很高的强度,这样才能够保证捆绑固定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3.钢丝绳基于其较好的柔性以及极高的强度,都到广泛应用。但是钢丝绳实际应用过程中,在进行绳索收紧固定时存在较多的问题,特别是基于其圆柱形的绳体,在收紧固定过程中经常出现打滑的现象,这大大影响了绳索快速固定的效率和固定的稳定性、可靠。
4.由此,如何有效的对绳具进行快速且可靠性的锁定为本领域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针对现有绳具锁定方案存在打滑的现象,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效的夹爪结构,以实现对绳具的快速锁止,并避免绳具发生打滑。
6.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夹爪结构,包括底座、夹头体、驱动套筒;
7.所述底座内部中空,内壁上设置有至少一组驱动槽,同时在侧壁上沿轴向开设有多组移动限位槽;
8.所述夹头体包括本体、至少一组夹紧球以及多组驱动杆,所述本体内部中空,容待锁止绳具穿过,所述本体上开设有至少一组夹紧球安置孔;所述多组驱动杆安置在本体上,并与所述底座上的移动限位槽配合;所述至少一组夹紧球对应的安置在所述本体上的夹紧球安置孔中,并可在本体的中空腔体中形成可调的绳具夹紧结构,每个夹紧球可分别在夹紧球安置孔中沿径向移动;所述夹头体整体可移动的安置在所述底座中空的腔体中,所述夹头体上的多组驱动杆分别安插在底座上的多组移动限位槽中,所述夹头体上的至少一组夹紧球分别与底座内部上的至少一组驱动槽对应配合;所述夹头体通过多组驱动杆与底座上的多组移动限位槽配合,可沿底座轴向在底座中移动,并且在移动过程中,底座内壁上的驱动槽可同步驱动夹头体上的夹紧球沿径向向中心移动,形成夹紧状态;
9.所述驱动套筒上开设有多组与驱动杆相配合的驱动槽孔,所述驱动套筒可转动的套设在所述底座上,其上的驱动槽孔与所述夹头体上的驱动杆配合,所述驱动套筒相对于所述底座进行转动时,其上的驱动槽孔可驱动相配合的驱动杆带动所述夹头体沿底座轴向在底座中移动。
10.进一步的,所述夹爪结构还包括操作套,所述操作套套设在所述驱动套筒上,并可带动所述驱动套筒转动。
11.进一步的,所述夹爪结构还包括顶盖,所述顶盖固定安置在底座的端部上,中部开设有绳具安置孔。
12.进一步的,所述顶盖上设置有动作指向标识。
13.进一步的,所述底座包括上座体与下座体,所述上座体与下座体之间可拆卸连接。
14.进一步的,所述底座内壁上每组驱动槽沿底座内壁周向分布。
15.进一步的,所述驱动槽沿底座轴向延伸分布。
16.进一步的,所述驱动槽沿底座轴向呈渐变结构。
17.进一步的,所述驱动槽孔呈螺旋状分布。
18.进一步的,所述夹头体上设置两组及以上的夹紧球时,相邻两组的夹紧球之间沿夹头体轴向依次交错分布。
19.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夹爪结构方案中通过设置巧妙的驱动结构以驱动至少一组夹紧球中的多个夹紧球同步从绳具侧面的不同方位夹紧绳具,由此实现对绳具的快速锁止,并避免绳具打滑,有效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的问题。
20.进一步,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夹爪结构方案中具体通过驱动套筒与底座的有机创新配合,实现通过驱动套筒相对于底座的转动即可驱动多组夹紧球的同步运动,操作结构简单并稳定可靠性。
附图说明
21.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
22.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夹爪结构的爆炸结构示例图;
23.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夹爪结构的剖切示例图;
24.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夹爪结构处于锁止状态的示例图;
25.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夹爪结构处于松开状态的示例图。
具体实施方式
26.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27.本实用新型方案针对绳具,例如钢丝绳的构成特点,创新的采用钢球来构成相应的绳具夹紧结构,以从绳具侧面不同方位同步夹紧绳具,实现对绳具的快速锁止;基于不同方位多个钢球的同步夹紧,有效保证对绳具夹紧的稳定性,从而避免绳具打滑。
28.在此基础上,再进一步设置创新的驱动传动结构,实现通过旋转即可实现驱动多组夹紧球的同步运动,操作结构简单并稳定可靠性,又保证整个结构的紧凑性。
29.参见图1和2,其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给出的夹爪结构的一种构成示例方案。
30.由图可知,本实例中给出的夹爪结构主要由底座100、夹头体200、驱动套筒300、操作套400以及顶盖500相互配合构成。
31.这里的底座100作为基础部件,以承载其他的组成部件;该底座100整体为内部中空结构,内部空腔结构作为安置腔,以安置其他组件。
32.与此同时,本内部中空的底座100在其内壁上设置有至少一组驱动槽110,用构成相应的驱动部,以配合驱动夹头体200上的夹紧球220进行移动;再者,本内部中空的底座100还在侧壁上沿轴向开设有多组移动限位槽120,以构成相应的限位结构,用于配合驱动套筒300和夹头体200,对夹头体200的移动方向进行限位。
33.本夹爪结构中的夹头体200整体可以动的安置在底座100的中空腔体中,以在底座的腔体内形成相应的绳具夹紧结构。
34.本夹头体200整体为中空结构,以构成绳具安置腔;与此同时,该夹头体200上还可移动的设置有至少一组夹紧球220,以在夹头体200的中空腔体中形成可调的绳具夹紧结构;该夹头体200上还设置有多组驱动杆230,以形成相应的驱动部,用于与底座100上的移动限位槽120配合。
35.如此结构的夹头体200整体可移动的安置在底座100中空的腔体中,同时夹头体200上的多组驱动杆230分别安插在底座100上的多组移动限位槽120中,而夹头体100上的至少一组夹紧球220分别与底座内部上的至少一组驱动槽110对应配合。在此安装结构下,夹头体200通过多组驱动杆230与底座上的多组移动限位槽120配合,实现可沿底座轴向在底座100的中空内腔中移动,并且在移动过程中,底座内壁上的驱动槽110可同步驱动夹头体上的夹紧球220沿径向向夹头体200中空内腔的中心移动,形成夹紧状态。
36.本夹爪结构中的驱动套筒300整体套设在底座100上,以用于驱动夹头体200在底座100中空的腔体中移动。
37.本驱动套筒300其在侧壁上开设有多组与驱动杆230相配合的驱动槽孔310,可容相应的驱动杆230安插在其中。如此结构的驱动套筒300整体可转动的套设在底座100上,其上的驱动槽孔310与夹头体200上相应的驱动杆230配合,由此驱动套筒300在相对于底座100进行转动时,其上的多组驱动槽孔310可同步驱动安插在其中的驱动杆230带动夹头体200沿底座100轴向在底座中移动。
38.本夹爪结构中的操作套400,整体套设在驱动套筒300上,并可带动驱动套筒300进行转动。
39.本夹爪结构中的顶盖500,固定安置在底座100的端部上,以对装配在底座100上的夹头体200、驱动套筒300、操作套400进行限位固定,以形成完整的夹爪结构。
40.如此结构的夹爪结构通过夹头体200、驱动套筒300、操作套400与底座100之间相互嵌套配合形成,同时各个部件之间基于纯机械结构传动,整体结构紧凑且稳定可靠性;同时基于不同方位多个钢球的同步夹紧,有效保证对绳具夹紧的稳定性,从而避免绳具打滑。
41.针对前述夹爪结构的构成方案,以下具体说明一下其具体的实施方案。
42.本夹爪结构中的底座100整体采用分体式组装结构,这样便于夹头体200的组装,以及便于实际生产加工,以降低成本。
43.如图1和图2所示,本底座100主要由上座体130与下座体140配合构成,其中,上座体130与下座体140之间可拆卸连接。
44.作为举例,上座体130与下座体140之间优选通过螺栓进行连接组装,但并不限于此。
45.对于上座体130整体为内部中空的圆柱形结构,同时在侧壁上设置开设有多组的移动限位槽120。作为举例为例,本实例优先在上座体130的侧壁上开设有三组移动限位槽120,每个移动限位槽120为u形槽结构,同时这三组移动限位槽120之间采用均匀分布的方式设置在上座体130的侧壁上。对于每个移动限位槽120的尺寸,这里不加以限定,可根据实际需求而定。
46.在此基础上,上座体130的侧壁上对应设置有一组驱动槽110,作为举例,该组驱动
槽中具体包括三个驱动槽110,这三个驱动槽110优先沿上座体130的内壁周向均匀分布。
47.同时,每个驱动槽110整体从上座体的端部开始,沿上座体130轴向延伸分布在上座体130的内壁上;同时每个驱动槽110的槽型与相应的夹紧球220相配合,且整体采用沿上底座轴向呈渐结构,这里优选沿上底座轴向驱动槽深度逐渐变小的渐变结构,由此形成驱动结构,以对接触的夹紧球220形成径向驱动。
48.对于下座体140整体为内部中空的圆柱形结构,并与上座体130结构相互配合。该下座体140的侧壁上设置有一环形法兰盘141,以用于对驱动套筒300、操作套400形成支撑,实现座体与驱动套筒300和操作套400的组装。
49.进一步的,本实例在下座体140的侧壁上对应也设置有一组驱动槽110,对应于上座体130,下座体140侧壁同样也开设有三个驱动槽110,这三个驱动槽110优先沿下座体140的内壁周向均匀分布,并与上座体130侧壁上的三个驱动槽110相互错开分布。
50.同样的,下座体140中每个驱动槽110整体沿下座体140轴向延伸分布在上座体130的内壁上;同时每个驱动槽110的槽型与相应的夹紧球220相配合,且整体采用沿下座体140轴向呈渐结构,这里优选沿下座体140轴向驱动槽深度逐渐变小的渐变结构,由此形成驱动结构,以对接触的夹紧球220形成径向驱动。
51.另外,根据实际需要,下座体140中每个驱动槽110的部分结构,即开始部分可设置在上座体130下端部的侧壁上,后续部分对应的设置在下座体140的侧壁上。
52.本夹爪结构中的夹头体200具体包括本体210、至少一组夹紧球220以及多组驱动杆230。
53.这里的本体210整体为内部中空的圆柱形,其尺寸大小与座体100中的中空腔体相配合;该本体210的中空腔体可容待锁止绳具穿过。
54.该本体210上开设有至少一组夹紧球安置孔240,以用于安置相应的夹紧球220。作为举例,对应于座体中驱动槽110的设置方案,该本体210上优选开设有两组夹紧球安置孔240,每组夹紧球安置孔包括三个夹紧球安置孔240,这三个夹紧球安置孔240采用均匀分布的方式分布在本体210上,并与本体210的内部中空腔体连通。
55.进一步的,对于本体210上开设的两组夹紧球安置孔之间,在本体210的轴向上,呈相互错开分布。
56.这里多组驱动杆230依次垂直安置在本体210的侧壁上,具体位于本体的上端,每个驱动杆230可与底座上的移动限位槽120配合。这里对应于底座上的移动限位槽120上的设置方案,优选采用三组驱动杆230,这三组驱动杆230采用均匀分布的方式垂直设置在本体210上端的外侧壁上。
57.这里的至少一组夹紧球220对应的安置在本体210上的夹紧球安置孔240中,同时每个夹紧球可分别在夹紧球安置孔中沿径向移动,且每个夹紧球220部分本体可通过夹紧球安置孔240深入本体的中空腔体中,以相互配合本体的中空腔体中形成可调的绳具夹紧结构。
58.基于前述举例方案,配合与底座中驱动槽110以及本体上夹紧球安置孔240的设置方案,这里优选采用两组夹紧球,每组夹紧球包括三个夹紧钢球220。每个夹紧钢球220可移动的安置在本体上对应的夹紧球安置孔240中,如此分布的两组夹紧钢球220之间沿夹头体轴向呈交错分布。同时每个位于夹紧球安置孔240中的夹紧钢球220,部分本体可与底座中
驱动槽110接触配合,部分本体可通过夹紧球安置孔240深入本体的中空腔体中,以相互配合本体的中空腔体中形成可调的绳具夹紧结构。
59.由此设置的夹头体200整体安置可移动在底座100中空的腔体中,此时夹头体上的多组驱动杆230分别安插在底座上的多组移动限位槽120中,而夹头体上的至少一组夹紧球220分别与底座内部上的至少一组驱动槽110对应接触配合。此时,夹头体200通过多组驱动杆230与底座上的多组移动限位槽120配合,使得夹头体200只能够沿底座100轴向在底座的中空腔体中移动,并且在移动过程中,底座内壁上的驱动槽110可同步驱动夹头体200上的夹紧球220在相应的夹紧球安置孔240中沿径向本体210中空腔体的中心移动,形成夹紧状态。
60.本夹爪结构中的驱动套筒300整体为中空的圆筒结构,大小与底座100中的上座体130相配合。
61.本驱动套筒300上对应于夹头体200上的多组驱动杆230,在侧壁上开设有相应的驱动槽孔310,每个驱动槽孔310沿侧壁呈螺旋状分布。对应于夹头体200上设置的驱动杆230,本驱动套筒300上对应的开设有三组驱动槽孔310。
62.进一步的,为了便于与操作套400配合,本实例进一步在驱动套筒300的外侧壁上沿轴向设置有至少一组卡槽320。作为举例,这里优选三组卡槽320,每个卡槽为方形槽分别沿驱动套筒300轴向设置在驱动套筒300的外侧壁上,且这三组卡槽320沿驱动套筒300的周向均匀分布。
63.如此结构的驱动套筒300整体可转动的套设在底座100上,并与下座体140上的法兰盘141相抵;以此同时,安置在座体中的夹头体200上的多组驱动杆230,其顶端分别安插在驱动套筒300上对应的驱动槽孔310中。
64.如此设置的驱动套筒300整体可相对于座体100进行转动,在转动过程中,驱动套筒300上每个呈螺旋状分布的驱动槽孔310基于周向上的分布位差,将对其内的驱动杆230形成对应的驱动力;同时配合上座体130上移动限位槽120对驱动杆230移动方向的限位,使得驱动杆230只能够沿移动限位槽120方向移动,继而使得夹头体200只能够沿底座100轴向在底座的中空腔体中移动。
65.本夹爪结构中的操作套400同样为中部中空的圆柱形结构,内部中空结构与驱动套筒300结构相配合。同时在顶端形成向内延伸的环形台阶410,该环形台阶对应驱动套筒300的厚度,能够覆盖住驱动套筒300的端部。
66.另外,该操作套400的内壁上设置有对应于驱动套筒300外侧壁上卡槽320上的卡块420,如此设置的卡块420可分别安插对应的卡槽中。对应于驱动套筒300外侧壁上卡槽320的设置方案,这里的卡块420优选采用三组方形卡块,每个卡块分别沿操作套400的轴向设置在操作套400的内壁上,且三组卡块沿操作套400的内壁轴向运距分布。
67.为了便于操作,本实例在操作套400的外壁上设置相应的防滑结构430。作为举例,该防滑结构由若干的防滑槽相互交错分布形成。
68.如此结构的操作套400整体套设在驱动套筒300上,其顶部盖住驱动套筒300的端部,底部与下座体140上的法兰盘141相抵;同时操作套400内壁上的卡块420正好安插在驱动套筒300外侧壁上的卡槽320中。
69.这样,在外部对操作套400进行转动操作时,通过卡块420与卡槽320之间的限位配
合,操作套400将可同步带动驱动套筒300转动。
70.本夹爪结构中的顶盖500整体为圆形,其大小对应于操作套400的端部,可整体覆盖住操作套400的端部;同时,顶盖500内侧面的中部形成有圆柱形安插部510,该圆柱形安插部510与操作套400的顶端开孔相配合,可整体安插在操作套400的顶端开孔中,实现顶盖500与操作套400的快速装配。
71.进一步的,本实例在顶盖500的中部开设有绳具安置孔520,以用于容绳具穿过。同时在顶盖500的侧边对应于底座的端部开设有若干的连接通孔530,以便通过螺栓与底座连接固定。
72.为了便于操作,本实例进一步在顶盖500设置有动作指向标识540,进一步提高操作的便捷性和准确性。
73.如此结构的顶盖500通过其上的圆柱形安插部510安插在操作套400的顶端中,此时顶盖500将覆盖整个操作套400的顶端,届时通过连接螺旋,穿过顶盖500上的连接通孔530,直接与底座100连接固定。此时顶盖500将对操作套400形成限位,而操作套400将对驱动套筒300下形成限位,驱动套筒300对夹头体200形成限位,从而将相互嵌套装配的夹头体200、驱动套筒300、操作套400与底座100连接形成一个结构紧凑的整体,即夹爪结构。
74.进一步结合图3和图4,基于前述方案形成的夹爪结构在具体应用时,将待锁止的绳具依次穿过顶盖500上的绳具安置孔520、本体210的内腔,再从座体底部伸出。
75.此时,若需要锁止绳具,可根据顶盖500上指向标识540的标识,面向标识“lock”的指示方向转动操作套400,此时操作套400将同步带动驱动套筒300转动,此时驱动套筒300转动过程,驱动套筒300上每个呈螺旋状分布的驱动槽孔310基于周向上的分布位差,将对其内的驱动杆230形成对应的驱动力;同时配合上座体130上移动限位槽120对驱动杆230移动方向的限位,使得驱动杆230只能够沿移动限位槽120向下移动,继而使得夹头体200只能够沿底座100轴向在底座的中空腔体中向下移动。
76.在夹头体200沿底座100轴向在底座的中空腔体中向下移动过程中,底座100内壁上的驱动槽110基于渐变的结构,将同步驱动夹头体200上的夹紧球220在相应的夹紧球安置孔240中沿径向本体210中空腔体的中心移动,形成夹紧状态,继而从绳具侧面不同方位同步夹紧绳具,实现对绳具的快速锁止;基于不同方位多个钢球的同步夹紧,有效保证对绳具夹紧的稳定性,从而避免绳具打滑(如图3所示)。
77.此时,若需要解锁绳具,可根据顶盖500上指向标识540的标识,面向标识“s”的指示方向转动操作套400,此时操作套400将同步带动驱动套筒300转动,此时驱动套筒300转动过程,驱动套筒300上每个呈螺旋状分布的驱动槽孔310基于周向上的分布位差,将对其内的驱动杆230形成对应的驱动力;同时配合上座体130上移动限位槽120对驱动杆230移动方向的限位,使得驱动杆230只能够沿移动限位槽120向上移动,继而使得夹头体200只能够沿底座100轴向在底座的中空腔体中向上移动。
78.在夹头体200沿底座100轴向在底座的中空腔体中向下移动过程中,底座100内壁上的驱动槽110基于渐变的结构,将同步脱离夹头体200上的夹紧球220,不对夹紧球220形成挤压,这样每个夹紧球220将不再对绳具侧面形成夹紧,实现对绳具的快速解锁(如图4所示)。
79.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
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