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温度计回位消毒装置

2022-07-06 01:56:06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辅助器械领域,具体涉及的是一种温度计回位消毒装置。


背景技术:

2.体温是人体生命体征之一,因此体温计是医生诊断疾病时必不可少的医疗用品,也是护理人员给医生提供病人病情的重要依据。目前医院使用的体温计大多为玻璃水银体温计,住院部的体温计使用频繁,使用量大,护士们每日检测多个病人的体温,需要一次准备多个体温计,体温计在使用前,一般都要将体温计内的水银柱甩至某个特定的刻度之下,对每一体温计一一进行设置。而且为了避免交叉感染,需要对温度计进行消毒,通常是使用酒精进行浸泡,医院内部目前还是采用逐一回位和在消毒池内浸泡的方式进行,操作较为麻烦,效率较低。
3.有鉴于此,本发明人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深入研究,遂有本案产生。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温度计回位消毒装置,其具有提高医护人员对温度计回位和消毒的效率的特点,降低劳动强度。
5.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是:
6.一种温度计回位消毒装置,其中,包括外壳、容纳桶、旋转驱动机构、转盘和固定环,所述旋转驱动机构设置在所述外壳内,所述旋转驱动机构具有竖直朝上设置的转动轴,所述容纳桶设置在所述外壳内并与所述转动轴固定连接,所述容纳桶内能够盛装消毒液;所述转盘固定连接在所述容纳桶内并与所述转动轴固定连接;所述转盘外侧形成有锥形外壁,所述锥形外壁的下端的直径大于锥形外壁上端的直径;所述锥形外壁上形成有若干个沿着锥形外壁母线方向设置的固定槽,温度计的容纳在所述固定槽内且水银端朝向锥形外壁的下端,所述固定环自上而下套设在所述锥形外壁上,温度计位于固定环与所述锥形外壁之间。
7.进一步,所述转盘包括与锥形外壁连接的中心盘,所述中心盘与转动轴垂直固定连接,所述中心盘与所述锥形外壁的上端一体连接。
8.进一步,所述锥形外壁下沿形成有向上的翻边,所述锥形外壁上还形成若干个环形间隔设置的限位条,所述固定槽形成在相邻两个限位条之间。
9.进一步,所述限位条包括上固定块、连接条和下固定块,所述连接条的两端与所述上固定块和下固定块连接;所述连接条的宽度分别小于上固定块和下固定块,所述连接条与上固定块和下固定块的连接处设置有倒角。
10.进一步,所述固定环采用硬质塑料材质制成,所述固定环上形成有若干个间隔设置的过液孔。
11.进一步,所述固定环与所述转盘下沿之间连接有限位弹簧。
12.进一步,所述外壳内设置有用于抽取消毒液的抽吸泵,所述抽吸泵具有抽取管和
排出管。
13.进一步,所述固定环内侧设置有若干个安装卡扣,温度计卡设在所述安装卡扣内。
14.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实用新型涉及的一种温度计回位消毒装置,其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5.使用时,将温度计固定在所述固定槽内,温度计的水银端朝向锥形外壁的下沿,如此随着所述旋转驱动机构带动转动轴转动,进而驱动容纳桶和转盘转动,在离心力的作用下,温度计内的水银逐渐回位。回位完成过程中或者回位后,通过向容纳桶内添加消毒液,对温度计进行浸泡消毒,消灭温度计表面的病菌,待回位消毒完成后,即可将温度计取出。
16.二、所述中心盘位于锥形外壁的上侧,如此中心盘上端不易积液,减少消毒液的浪费。
17.三、通过设置翻边,起到限制温度计下端的位置的作用,避免温度计下端超出转盘之外。所述限位条中部的连接条限制了温度计的放置方向,避免温度计斜放而占用两个位置。
18.四、所述固定环上的过液孔起到消毒液能够方便进出的效果,使得消毒液能够充分的与温度计表面接触。通过设置所述限位弹簧,使得固定环能够更加牢固的安装在所述锥形外壁上。
19.五、进一步的,也可以将温度计预先安装在所述固定环的内侧,再将固定环和温度计组成的整体安装在锥形外壁上。如此温度计的放置和取出更加方便。
2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所述容纳桶、转盘和固定环,实现了对温度计的固定,随着转盘的旋转,温度计进行回位,通过容纳桶内的消毒液,实现了对温度计进行浸泡消毒,如此提高了医护人员的对温度计回位和消毒的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21.图1为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温度计回位消毒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2.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23.图3为转盘和固定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4.图4为图2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25.图5为转盘、温度计和固定环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26.图6为图5中b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27.图7为固定环上设置限位弹簧的具体结构示意图。
28.图8为固定环内侧设置安装卡扣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9.图中:
30.外壳1;旋转驱动机构11;驱动电机12;转动轴121;底座平台13;弹簧缓冲结构14;容纳桶2;转盘3;锥形外壁31;固定槽311;翻边312;挂设孔313;
31.限位条32;上固定块321;连接条322;下固定块323;中心盘33;固定环4;过液孔41;限位弹簧42;安装卡扣43;抽吸泵5;抽取管51;排出管52;温度计100。
具体实施方式
32.为了进一步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
行详细阐述。
33.如图1至图8所示,其为本实用新型涉及的一种温度计回位消毒装置,包括外壳1、容纳桶2、旋转驱动机构11、转盘3和固定环4,所述旋转驱动机构11设置在所述外壳1内,所述旋转驱动机构11具有竖直朝上设置的转动轴121,所述容纳桶2设置在所述外壳1内并与所述转动轴121固定连接,所述容纳桶2内能够盛装消毒液;所述转盘3固定连接在所述容纳桶2内并与所述转动轴121固定连接;所述转盘3外侧形成有锥形外壁31,所述锥形外壁31的下端的直径大于锥形外壁31上端的直径;所述锥形外壁31上形成有若干个沿着锥形外壁31母线方向设置的固定槽311,温度计100的容纳在所述固定槽311内且水银端朝向锥形外壁31的下端,所述固定环4自上而下套设在所述锥形外壁31上,温度计100位于固定环4与所述锥形外壁31之间。
34.这样,本实用新型涉及的一种温度计回位消毒装置,使用时,将温度计100固定在所述固定槽311内,温度计100的水银端朝向锥形外壁31的下沿,如此随着所述旋转驱动机构11带动转动轴121转动,进而驱动容纳桶2和转盘3转动,在离心力的作用下,温度计100内的水银逐渐回位。回位完成过程中或者回位后,通过向容纳桶2内添加消毒液,对温度计100进行浸泡消毒,消灭温度计100表面的病菌,待回位消毒完成后,即可将温度计100取出。
35.优选地,所述转盘3包括与锥形外壁31连接的中心盘33,所述中心盘33与转动轴121垂直固定连接,所述中心盘33与所述锥形外壁31的上端一体连接。所述中心盘33位于锥形外壁31的上侧,如此中心盘33上端不易积液,减少消毒液的浪费。所述旋转驱动机构11包括与转动轴121连接的驱动电机12。更进一步的,所述驱动电机12安装在底座平台13上,所述底座平台13与外壳1底部之间形成有三组弹簧缓冲结构14。
36.优选地,所述锥形外壁31下沿形成有向上的翻边312,所述锥形外壁31上还形成若干个环形间隔设置的限位条32,所述固定槽311形成在相邻两个限位条32之间。通过设置翻边312,起到限制温度计100下端的位置的作用,避免温度计100下端超出转盘3之外。所述翻边312底部可以设置硅胶垫(图中未示出),对温度计100起到缓冲作用。优选地,所述限位条32包括上固定块321、连接条322和下固定块323,所述连接条322的两端与所述上固定块321和下固定块323连接;所述连接条322的宽度分别小于上固定块321和下固定块323,所述连接条322与上固定块321和下固定块323的连接处设置有倒角。所述限位条32中部的连接条322限制了温度计100的放置方向,避免温度计100斜放而占用两个位置。
37.优选地,所述固定环4采用硬质塑料材质制成,所述固定环4上形成有若干个间隔设置的过液孔41。所述固定环4上的过液孔41起到消毒液能够方便进出的效果,使得消毒液能够充分的与温度计100表面接触。优选地,所述固定环4与所述转盘3下沿之间连接有限位弹簧42。通过设置所述限位弹簧42,使得固定环4能够更加牢固的安装在所述锥形外壁31上。更进一步的,所述翻边312上设置有挂设孔313,所述限位弹簧42的两端分别挂设在所述过液孔41和所述挂设孔313上,通过所述限位弹簧42的拉力实现对固定环4的限位。
38.优选地,所述外壳1内设置有用于抽取消毒液的抽吸泵5,所述抽吸泵5具有抽取管51和排出管52。消毒液如酒精消毒液,这样注入消毒液时,抽取管51与消毒液瓶连接,所述排出管52将消毒液注入至容纳桶2中。消毒完毕后,抽取管51将消毒液从容纳桶2中抽出,并通过排出管52进行排放。如此可以方便的实现消毒液的更换。
39.优选地,所述固定环4内侧设置有若干个安装卡扣43,温度计100卡设在所述安装
卡扣43内。也可以将温度计100预先安装在所述固定环4的内侧,再将固定环4和温度计100组成的整体安装在锥形外壁31上。如此温度计100的放置和取出更加方便。
4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所述容纳桶2、转盘3和固定环4,实现了对温度计100的固定,随着转盘3的旋转,温度计100进行回位,通过容纳桶2内的消毒液,实现了对温度计100进行浸泡消毒,如此提高了医护人员的对温度计100回位和消毒的工作效率。
41.上述实施例和图式并非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产品形态和式样,任何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对其所做的适当变化或修饰,皆应视为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