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后浇带施工结构的制作方法

2022-07-06 01:13:38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建筑施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后浇带施工结构。


背景技术:

2.目前采用的后浇带模板支设方法是钢丝封堵或模板支撑,钢丝封堵,形成后浇带后需要采用剔凿的方式进行处理,且钢丝封堵一般容易导致先浇混凝土过多流入后浇带,如此在剔凿处理时需花费大量人力进行剔凿且会产生大量垃圾;采用模板时,一般是通过在模板顶部与底部预先设好用于置放钢筋的凹槽,进行钢筋铺设,使之形成较为密集的上钢筋网面与下钢筋网面,如此形成后浇带后,由于钢筋网面为网格,较为密集,模板与先浇混凝土分离时,往远离先浇混凝土方向拉动时将卡于钢筋网内,如此无法直接拆除,所以需要通过切割的方式进行分离,如此使得该模板无法多次使用,造成浪费。
3.中国专利公开号cn205955189u公开了一种折叠型结构板后浇带接缝模板施工结构,其模板为折叠模板并在折叠模板上安装有连接结构,用于连接相邻的可折叠模板,其通过l型钢筋插入连接结构上的插孔,使折叠模板进行连接的同时支撑折叠模板使之展开位于同一平面,同时支撑形成后浇带左右两侧的模板,使其固定支撑模板。然而,在拆除时,模板虽然可折叠,便于循环利用,但是l型钢筋因位于上钢筋网内,难以直接拆除,需要通过切割的方式才能将其取出,由于钢筋网之间的间距较小,要对l型钢筋进行切割难度较大,且该操作耗材耗力。
4.所以亟需设计一款后浇带结构,便于模板支撑的同时,还便于拆装,同时可循环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5.(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6.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后浇带施工结构,能够便于模板支撑的同时,还便于拆装,同时可循环使用等技术问题。
7.(二)技术方案
8.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后浇带施工结构,包括模板,模板顶部与底部分别开设有若干个用于供钢筋铺设的凹槽;所述模板包括上模板与下模板;所述上模板,其铰接于下模板上,并与下模板形成折叠,在展开时二者处于同一平面,以封堵先浇混凝土;
9.所述施工结构还包括支撑件;所述支撑件包括锁扣座与支撑杆;所述锁扣座的一端设于上模板远离先浇混凝土的表面上,另一端朝下模板方向滑动,并设有用于将其定位于下模板上的定位件;所述支撑杆一端铰接于锁扣座上,另一端朝下模板延伸,以使支撑杆在锁扣座上转动时能够与下模板之间形成支撑角度;
10.其中,所述上模板与下模板展开至同一平面时,所述锁扣座滑动至其两端分别位于上模板与下模板上,并通过所述定位件定位,所述支撑杆摆动并向远离下模板方向展开
至支撑角度,以对形成同一平面的上模板与下模板进行支撑。
11.进一步地,所述上模板上设有用于供锁扣座滑动套接的上滑轨;所述下模板上设有与上滑轨延伸方向对应的下滑轨,以供锁扣座朝向下模板滑动时进行滑动套接;所述锁扣座沿上滑轨与下滑轨的延伸方向进行移动。
12.进一步地,所述定位件包括限位销以及弹性体;所述限位销滑动穿设过锁扣座,并插接活动于下滑轨上,以形成定位;所述弹性体设于限位销上,且其弹力方向沿限位销的活动方向设置,以对限位销拔插过程进行复位。
13.进一步地,所述弹性体设为复位弹簧;所述限位销上设有限位部,以供复位弹簧连接;所述锁扣座内开设有用于容纳限位部与复位弹簧的容纳腔,以使复位弹簧的两端分别连接于限位部与容纳腔内壁上;所述限位部跟随限位销向远离下滑轨方向滑动时,其挤压复位弹簧产生弹力。
14.进一步地,所述限位销远离锁扣座的一端活动连接有保护盖,所述保护盖内设有压缩弹簧;所述压缩弹簧远离保护盖的一端与限位销远离锁扣座的一端连接,以使保护盖始终贴于锁扣座上。
15.进一步地,所述下滑轨底部设有用于支撑锁扣座的支撑部;在所述锁扣座抵触于支撑部时,所述限位销插入下滑轨内形成定位。
16.进一步地,所述上滑轨与下滑轨之间有让位间隙,以供上模板与下模板提供折叠空间,且该让位间隙的距离小于锁扣座长度。
17.进一步地,所述锁扣座供支撑杆的铰接处设有用于供支撑杆转动抵靠的抵接部,以限制支撑杆转动展开时与锁扣座之间形成的最大角度。
18.进一步地,所述上模板与下模板朝先浇混凝土的表面上均设有若干个预制凸部,以在先浇混凝土成型后形成预制槽。
19.(三)有益效果
2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后浇带施工结构,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21.(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支撑件,用于固定与支撑模板,当上模板与下模板展开时位于同一平面时,滑动锁扣座至其两端分别位于上模板与下模板,并通过定位件进行定位,使上模板与下模板能稳固的固定于同一平面上,防止其浇筑时不稳固而进行折叠;并通过展开支撑杆使之与该平面形成支撑角度以进行支撑,提高支撑稳定性;如此,通过支撑件使得上模板与下模板能稳定形成同一平面后支撑该平面并进行浇筑以形成后浇带;同时由于锁扣座可滑动,解除固定后使上模板与下模板进行折叠,如此便于拆卸,则可多次循环利用。
22.(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上滑轨与下滑轨,便于锁扣座滑动于其上,提高锁扣座滑动过程的稳定性,并在锁扣座滑动至其两端分别位于上滑轨与下滑轨上时,无法脱离上、下滑轨,进而给展开后的上模板与下模板提供稳定支撑。
23.(3)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的限位销插接于上滑轨便于锁扣座进行定位,并通过设置弹性件对其拔插过程进行复位,如此设置使得该结构简单且易进行定位,方便对锁扣座进行锁定或解锁,提高操作的便捷性。
24.(4)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弹性件为复位弹簧,并于限位销上设有限位部并使复位弹簧与其连接,使得该复位弹簧通过该限位部进行带动进行挤压后可产生复位弹力,且该
结构简单。
25.(5)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保护盖,并于限位销与保护盖连接处套接有压缩弹簧,用于使保护盖保持贴于锁扣上,如此以防止杂物进入容纳腔同时便于拉动限位销往远离锁扣座的方向位移。
26.(6)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支撑部用于限制锁扣座滑动于下滑轨,防止锁扣座从下滑轨脱落,同时便于将限位销插入上滑轨以进行定位。
27.(7)本实用新型通过在上滑轨与下滑轨之间设置让位间隙,用于为上模板与下模板之间提供折叠空间,以便于折叠收纳,方便拆卸,如此可多次循环利用。
28.(8)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抵接部,用于限制支撑杆与锁扣座之间形成的最大角度,防止支撑杆展开角度过大造成支撑不稳定,如此便于稳定支撑。
29.(9)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预制凸部,以在先浇混凝土成型后形成预制槽,如此在拆除模板后可无需因后浇带两侧过于光滑而再进行凿壁加工,从而节省大量人力。
附图说明
30.图1为本实用新型后浇带施工结构的正视图结构示意图;
31.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后浇带施工结构的侧视图;
32.图3为本实用新型后浇带施工结构支撑杆展开后的侧视图;
33.图4为本实用新型定位件的结构剖视图;
34.图5为本实用新型后浇带施工结构安装后的结构示意图;
35.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后浇带施工结构的侧视图;
36.图示含义如下:1、上模板;11、上滑轨;2、下模板;21、下滑轨;22、支撑部;23、定位孔;3、支撑件;31、锁扣座;32、支撑杆;33、抵接部; 34、定位件;341、容纳腔;342、限位销;343、限位部;344、复位弹簧; 345、保护盖;4、凹槽;5、凸部;6、让位间隙;7、先浇混凝土;8、上钢筋网;9、下钢筋网。
具体实施方式
37.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38.实施例一:请参阅图1-5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后浇带施工结构,包括模板;该模板顶部与底部分别开设有多个用于供钢筋铺设的凹槽4,其包括上模板1、下模板2与支撑件3。
39.上模板1与下模板2铰接,并且上模板1可与下模板2折叠与展开;展开时,上模板1与下模板2位于同一平面,用于封堵先浇混凝土7,使之能浇筑后能形成后浇带。上模板1背离先浇混凝土7的一面上安装有上滑轨11;下模板2上安装有与上滑轨11延伸方向对应的下滑轨21。
40.支撑件3,用于固定并支撑,使展开的上模板1与下模板2固定于同一平面上,并与该平面形成一定角度以支撑。具体的,该支撑件3包括锁扣座31 与支撑杆32;锁扣座31活动
套接于上滑轨11与下滑轨21上,并可滑动于上滑轨11与下滑轨21之间;支撑杆32一端铰接于锁扣座31上,另一端能朝远离下模板2的方向展开,使之与模板之间形成支撑角度;锁扣座31与支撑杆32的铰接处安装有用于供支撑杆32转动抵靠的抵接部33,用于限制支撑杆32转动展开时与锁扣座31之间形成的最大角度。
41.锁扣座31上开设有容纳腔341,用于安装定位件34;该定位件34使锁扣座31滑动至其两端分别位于上模板1与下模板2时以进行定位。具体的,定位件34包括限位销342、限位部343、弹性体及保护盖345;限位销342活动穿设过锁扣座31的容纳腔341,并活动插接于下滑轨21上,使支撑件3与模板进行定位。本实施例中,弹性体选用复位弹簧344。限位部343位于锁扣座31容纳腔341内的限位销342上,用于限制复位弹簧344;该复位弹簧344 套接于限位销342上,其一端抵于限位部343,另一端抵于容纳腔341内壁,使其弹力方向随限位销342活动方向产生,以对限位销342拔插过程进行复位。进一步的,限位销342远离锁扣座31的一端设有保护盖345,并活动插接于保护盖345内,并与保护盖345内壁端部具有活动空间,以方便限位销 342在保护盖345内相对活动;限位销342与保护盖345连接处套接有压缩弹簧,用于使保护盖345保持贴于锁扣上,以防止杂物进入容纳腔341同时便于拉动限位销342往远离锁扣座31的方向位移。其中,压缩弹簧的弹力小于复位弹簧344的弹力,保证限位销342的定位是受力于复位弹簧344的弹力上,避免限位销342被压缩弹簧带动进行移动。
42.下滑轨21底部安装有用于支撑锁扣座31的支撑部22,以限制锁扣座31 的行程,避免锁扣座31直接从下滑轨21底部脱落。进一步地,下滑轨21侧部开设有定位孔23,用于拔插限位销342以进行定位;当锁扣座31滑动抵于下滑轨21支撑部22时,该定位孔23与限位销342配合,使限位销342插入该定位孔23以进行定位。限位销342插接于定位孔23时,由于压缩弹簧弹力小于复位弹簧344,使得压缩弹簧的弹力无法带动限位销342活动,以使得压缩弹簧的弹力作用于保护盖345上,将保护盖345贴合于锁扣座31上;限位销342从定位孔23内拔出后,复位弹簧344受迫压缩,以使限位销342抵于上滑轨11或下滑轨21外壁,此时压缩弹簧的弹力发挥作用,将作用于保护盖345上,带动保护盖345往锁扣座31方向位移,如此使保护盖345贴于锁扣座31上,来给限位销342提供保护,避免粉尘与杂质进入限位销342的滑动路径上。
43.该上模板1与下模板2朝先浇混凝土7的表面上均设有若干个预制凸部5,以在先浇混凝土7成型后形成预制槽,如此在拆除模板后可无需因后浇带两侧过于光滑而再进行凿壁加工。
44.实际装配与使用时:
45.首先,将上模板1铰接于下模板2上,并在上模板1与下模板2远离先浇混凝土7的表面上分别安装上滑轨11与下滑轨21;然后,将锁扣座31滑动套接于上滑轨11上,并使其可滑动于上滑轨11与下滑轨21之间;然后,限位销342穿设过容纳腔341,并将复位弹簧344套接于限位销342上,使复位弹簧344的一端抵于限位部343,另一端抵于远离模板一端的容纳腔341内壁;然后,将保护盖345活动插接于限位销342远离锁扣座31的一端,并在该端的限位销342上套接压缩弹簧,使该压缩弹簧一端连接于保护盖345靠近锁扣座31一端的内壁,另一端连接于限位销342远离锁扣座31一端的端部,如此,使保护盖345保持贴于锁扣;然后,可滑动锁扣座31,使锁扣座 31抵触于支撑部22,此时限位销342正好插入定位孔23配合进行定位;拉动保护盖345远离锁扣座31,限位部343随之压缩复位弹簧344,带动插入定位孔
23的限位销342离开上滑轨11,以滑动锁扣座31;然后,将支撑杆 32一端铰接于锁扣座31远离模板的一侧上并在该处安装抵接部33;最后,将多个预制凸部5分别安装于上模板1与下模板2朝向先浇混凝土7的表面上。如此,完成装配。
46.实际使用中的工作原理:
47.搭建时,展开上模板1与下模板2,使之成为同一平面,通过模板底部凹槽4搭建下钢筋网9;将位于上滑轨11的锁扣座31往下滑轨21方向滑动,直至抵住支撑部22,并通过限位销342插入定位孔23进行定位;此时锁扣座 31两端分别位于上滑轨11与下滑轨21上,加固上模板1与下模板2形成的同一平面,以防止上模板1与下模板2进行折叠;同时展开支撑杆32,使支撑杆32一端绕锁扣座31进行转动,另一端随之往远离模板方向位移,直至其一端抵触抵接部33,另一端展开至最大角度,以对模板进行支撑;后浇带另一侧采用同样的模板与支撑件3进行设置,使其两侧支撑杆32都位于后浇带内进行固定与支撑,如图5所示;之后,通过模板顶部凹槽4搭建上钢筋网8,最后通过浇筑使其形成后浇带;如此,通过支撑件3既能使上模板1与下模板2固定为同一平面,又能支撑该平面以浇灌混凝土使其形成后浇带。
48.后浇带形成后拆除模板时,经过处理后将模板与先浇混凝土7分离;拉动保护盖345往远离锁扣座31方向拔离,限位销342随之远离定位孔23,同时压缩与保护盖345内的压缩弹簧;限位销342上的限位部343往保护盖345 方向压缩复位弹簧344;滑动锁扣座31往上滑轨11方向滑动,直至锁扣座 31离开下滑轨21;释放保护盖345,此时保护盖345内与限位销342之间的压缩的弹力将作用于保护盖345上,推动保护盖345往锁扣座31方向使其贴合于锁扣座31上;并拉动支撑杆32往远离先浇混凝土7的方向,使上模板1 与下模板2朝先浇混凝土7方向折叠出一定角度,以便无需切割即可将其从铺设的上钢筋网8与下钢筋网9之间拆下;后通过上钢筋网8与下钢筋网9 侧部取出,如此保证该模板的完整性,以便循环使用。
49.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能够通过支撑件3将上模板1与下模板2固定为同一平面,又能稳定支撑该平面,以在浇灌混凝土后使其形成后浇带;浇筑完成后又可通过支撑件3的滑动解除对上模板1与下模板2的支撑,即可折叠模板进行拆卸,以便多次循环利用;具有结构简单、操作简便及节省大量人力物力的效果。
50.实施例二:请参阅图6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上滑轨 11与下滑轨21之间有让位间隙6,以供上模板1与下模板2提供折叠空间,且该让位间隙6的距离小于锁扣座31长度。如此拆除形成后浇带后拆除模板时,可将模板往远离先浇混凝土7方向折叠,以便拆除。
51.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