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可植入管腔的滤器的制作方法

2022-07-02 14:32: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植入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管腔内植入体,特别 是涉及一种腔静脉滤器。


背景技术:

2.植入医疗器械是指可短期或长期留在体内,用于支持、维持生命,对人体 具有潜在危险,对其安全性、有效性必须严格控制的医疗器械。血管支架、腔 静脉滤器、封堵器、心室减容装置等可扩张性植入医疗器械可经过压缩至极小 的体积而通过介入术植入人体腔道,压缩的器械在体内所需位置释放扩张后, 实现治疗效果,例如对血管或体腔等的扩张、支撑、封堵、减容或者阻止血液 中血栓等的流通。
3.无论是短时期的临时置放还是长期或终生的植入,都需要对腔内植入的压 缩器械在体内释放扩张后的体形态有严格要求,例如植入体的纵向长轴通常应 保持于所植入体腔的中心,即植入体具有良好的致中性,否则可能导致植入体 功能的减弱或丧失。
4.然而,良好的致中性效果可能是难以达到的。一种典型的情况是降落伞形 腔静脉滤器,例如william cook公司生产销售的gunther tulip
tm filter和 celect
tm filter,相关文献例如us5324304a、cn101031254a。该类滤器主要是 由细长支撑体排列或编织构成自扩张的伞形体过滤部,以阻挡静脉中的血栓通 过滤器,细长支撑体至少一端集合于伞形体的中央位置,该位置通常还设置释 放或回收部,例如回收钩,用于配合鞘管等回收装置对伞形体释放或回收。
5.降落伞形腔静脉滤器在回收钩附近缺乏有效的限位,滤器植入时及植入期 间发生滤器倾斜的机率较高。滤器倾斜的定义为滤器纵轴与腔静脉中心纵轴的 夹角》15
°
,严重的滤器倾斜导致回收钩贴附下腔静脉管壁或与其粘连,伞形展 开不均等,造成滤器无法回收、过滤血栓效果降低、穿孔等严重事件。滤器倾 斜的原因可能与主静脉静脉搏动、胃肠蠕动、下腔静脉自身的解剖形态及滤器 置入的位置等因素有关。
6.改进的滤器结构已经被公开,例如专利公开文本us20100049239a1、 wo2018120414a1、cn105193521a、cn102470028a,其在回收钩附近增加了限位 机构,具有改善滤器倾斜、提高致中性的效果。然而,这些改进的滤器结构仍 存在一些缺陷,例如限位机构通常为设置于滤器的杆构成,此类限位机构杆设 置较长或数量较多时,有助于提高致中性效果,然而同时将显著增大滤器释放 的难度,特别是,更多的杆导致滤器释放姿态控制和调整更复杂,先释放的杆 的位置偏差可能导致后释放杆位置偏差被放大,并且两个杆沿滤器轴向距离越 大,这种现象越无法避免。另一种典型的情况,在装载滤器的输送鞘管与静脉 的管腔不共轴的情况下,各方向的杆由输送鞘管向静脉管腔内释放出时的伸展 空间不同,靠近腔体内壁一侧的杆发生侧方偏转或释放形态异常的机率更高。 这些情况,都可能导致滤器倾斜或者滤器的杆在静脉管腔中空间分布不均的加 剧,最终可能导致滤器无法回收、过滤血栓效果降低以及各种并发症。
7.另外,滤器具有更多的杆导致其从鞘管中释放时阻力增大,而在体腔内的 释放操
作因其精细性将难以使用较大的力,进一步导致释放操作的可控性降低。
8.滤器释放操作通常可以通过操作输送钢缆和输送鞘管实现,滤器与输送钢 缆可拆卸连接,并内置于输送鞘管,在管腔(例如下腔静脉滤器)内,操纵输 送钢缆和输送鞘管的相对滑动,使得滤器可被释出输送鞘管而在管腔内,扩张 后得滤器定位于管腔内,最后解离输送钢缆。其中,通常还包括释放前观察调 整步骤,即滤器在管腔内被释放但并未与输送钢缆断开连接,此时通过x光透 射或造影可以详细观察滤器在管腔内的展开和定位的姿态,在特定情况下,还 可以将释放姿态、位置不理想的滤器重新收入输送鞘管。在执行前述步骤时, 通过操控输送钢缆轻微调整滤器在管腔内的位置和姿态是希望的,这可能避免 前述的重新收入输送鞘管的操作,特别是,能够通过调整获得植入滤器后更好 的治疗效果并降低并发症风险。


技术实现要素:

9.本发明提供一种管腔内可植入滤器,特别是一种下腔静脉滤器,其具有解 决或者改善一个或多个上述缺点的特征。
10.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可植入管腔的滤器,包括:
11.中心部件,其可与输送装置可拆卸连接,所述输送装置用于在管腔内传送 所述滤器;
12.多个锚定构件和过滤构件,均环绕所述中心部件间隔设置,并被所述中心 部件限位,用于在管腔内实现定位及过滤;
13.所述滤器具有非受束缚状态、以及被径向压缩的植入状态,
14.其中,所述锚定构件和过滤构件被构造为在所述植入状态时均受压缩载荷 发生弹性变形,且满足在压缩后相同径向尺寸下,锚定构件具有的径向弹性力 大于过滤构件具有的径向弹性力。
15.锚定构件和过滤构件具有不同的径向弹性力,为不同构件的释放控制提供 了差异操作的可能性,特别是锚定构件的径向弹性力更大,在滤器的释放和姿 态调整操作过程中自发的响应为主要的被调控对象,有助于操作者通过操作输 送装置获得期望的滤器定位位置和在管腔内的定位方向,例如在滤器被释放于 管腔且未与输送装置断开接连时,可以通过操作输送装置轻微调整滤器位置和 姿态。
16.另外,由于过滤构件和锚定构件均被所述中心部件限位,因此径向弹性力 较小的过滤构件在管腔内释放后的位置和姿态受锚定构件的定位影响,即,也 可以间接的调整过滤构件在管腔内的分布,这在过滤构件数量较多的情况下是 更有利的,降低了过滤构件调整的难度。
17.应该理解,上述锚定构件和过滤构件是以其主要功能进行区分的,即锚定 构件锚定于管腔壁,主要使得滤器在管腔内定位和定向而防止其迁移、倾斜, 多个过滤构件在管腔内的空间排布主要起到期望的过滤效果。但通常情况下, 锚定构件因被置放于管腔内也可能起到部分的过滤效果,过滤构件与管腔内壁 压触也可能起到部分的锚定或定位效果。
18.本发明提供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多个锚定构件和过滤构件是沿所述滤 器的轴向分层布置的,其中,所述多个锚定构件排布为一层,构成具有外缘直 径的锚定部,所述多个过滤构件排布为另一层,构成具有外缘直径的过滤部。 分层布置为过滤构件的空间排
布提供了更大的空间,从而容易获得较好的过滤 效果,也同时降低了锚定构件和过滤构件之间可能发生的纠缠风险。另外,单 层分布的锚定构件被施加调整力后调整的位置和姿态更统一。
19.另外,通常还可以以锚定构件和过滤构件在管腔内得相对位置区别,在所 植入管腔内血流方向,过滤构件首先应对血流,以实现过滤效果。
20.其中,更进一步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锚定部比所述过滤部更靠近所述中 心部件。从操控性上,单层分布的锚定构件可以被更准确的施加调整力,提高 了锚定部的响应输送装置调整性能,提高整个滤器姿态和位置调整的效果。
21.通常,锚定部内的多个锚定构是对称设置的,过滤部内的多个过滤构是对 称设置的。这可以使得锚定部和过滤部在管腔内周向受压缩力更均匀,滤器置 入更稳定。
22.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滤器在非受束缚状态时,所述锚定部的 外缘直径小于所述过滤部的外缘直径。这保障滤器在植入状态时多个过滤构件 具有足够的形变以形成并维持过滤功能构形。并且,这种设置使得在压缩后同 等直径尺寸情况下,过滤构件相对锚定构件具有更大的形变和位移,对于锚定 构件的微小调整可能导致过滤构件相应较大的调整,提高间接操控过滤构件的 能力。
23.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中心部件沿滤器轴向的一端设置连接 部,用于与所述输送装置连接;所述中心部件的另一端设置有回收部,可被回 收装置捕获,所述回收装置用于在管腔内移除植入的所述滤器。滤器在被植入 管腔一定期间后,可能考虑从管腔中移除滤器,回收部和连接部呈对向设计, 便于回收操作。其中,沿滤器轴向,所述锚定部和过滤部位于所述中心部件的 连接部一侧,更避免了锚定部和过滤部对于回收操作的直接干扰,为回收操作 提供更大的管腔内操作空间,降低回收难度。
24.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中心部件为毂,其连接部为毂内周设置的螺纹,可 与输送装置螺纹连接;其回收部为毂开槽形成的钩型体或者在毂上附接的钩型 体,可被具有套环的回收装置捕获。
25.本发明提供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所述锚定构件具有弯曲构形构成的载荷 缓冲结构,用于缓冲压缩载荷。植入状态时,管腔对滤器的压缩载荷是变化的, 载荷缓冲结构可以缓冲压缩载荷对于锚定构件的冲击,特别是锚定构件被限位 的部位,降低锚定构件疲劳断裂风险。另一方面,载荷缓冲结构为锚定构件在 管腔内姿态和位置的调整提供了更多的调整空间,特别是可以有效改善锚定构 件与管腔内壁的接触方式。
26.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锚定构件基本为在滤器的轴向和径向方向延伸, 而基本不向周向方向延伸,其中的弯曲构形构成的载荷缓冲结构,因此也基本 在滤器的轴向和径向方向延伸。
27.本发明提供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锚定构件与过滤构件是对应成组布置的, 每组内的锚定构件与过滤构件之间通过一个耦合构件连接,使得每组内的锚定 构件和过滤构件之间形成联动,每组内的锚定构件与过滤构件可通过所述耦合 构件而相互致动。
28.每组内的锚定构件和过滤构件之间形成联动可以是指:
29.每组内的锚定构件发生的弹性变形致动过滤构件和耦合构件;
30.或者/和,每组内的过滤构发生的弹性变形致动锚定构件和耦合构件。
31.优选的,所述锚定构件或过滤构件至少在在滤器的径向方向被致动。
32.锚定构件和过滤构件之间形成致动关系,进一步增强了间接操控调整过滤 构件的能力。
33.应当理解,上述各组的锚定构件之间或者过滤构件之间是不直接固定连接 的,否则无法形成组内的致动效果。
34.一个实施例中,沿所述滤器的周向方向,组内的锚定构件和过滤构件为相 互错位布置。植入状态时,组内的锚定构件和过滤构件提供不同径向方向的弹 性力。错位布置进一步提高滤器植入状态时在管腔内的稳定性。
35.上述滤器方案的一个较佳实施例,所述锚定构件、过滤构件、耦合构件均 为杆形构件;
36.其中,所述耦合构件由所述中心部引出并向远离所述中心部方向延伸至其 末端,每个耦合构件的末端再引出继续向耦合构件外延伸的一个锚定构件和两 个过滤构件,并且,该引出的一个锚定构件位于两个过滤构件之间。
37.进一步的改进,所述耦合构件具有临近其末端的折弯部,所述耦合构件在 经过折弯部后向其末端方向与所述中心部的轴向中心线的夹角变小;
38.所述过滤构件沿滤器轴向向所述折弯部的下方延伸,且相邻两个耦合构件 引出的两个相邻的过滤构件相向延伸。两个相邻的过滤构件相向延伸可以不形 成接触,但优选形成可活动的接触。例如,植入状态时,随载荷变化,两个相 邻的过滤构件的相互接触位置可以发生变化,但通常是希望发生较小的接触位 置变化幅度。
39.进一步的改进,所述锚定构件为基本与所引出其的耦合构件共面,所述锚 定构件向其尾段延伸呈大致u形或v形的弯曲构形,构成载荷缓冲结构。
40.耦合构件设置折弯部,可以进一步提高其组内锚定构件u形或v形载荷缓 冲结构的载荷缓冲效果,使得载荷更多的被锚定构件承载,一方面,锚定构件 可更快实现对管腔内壁施加动态载荷的响应,在植入状态的长期锚定效果更好, 同时,滤器整体响应动态载荷的位置变化也更小,另一方面,耦合构件所受载 荷降低,使得耦合构件的根部具有较低的应力,这可以显著降低耦合构件的根 部疲劳断裂的风险。
41.进一步的改进,所述锚定构件的尾段沿滤器轴向位于所述折弯部的上方, 并趋向所述中心部件。这可以降低滤器在管腔内释放时锚定构件因扩张刺伤管 腔内壁的风险。
42.进一步的改进,所述锚定构件和过滤构件的杆宽小于所述耦合构件的杆 宽,且锚定构件的长度小于过滤构件的长度并大于耦合构件的长度。耦合构件 的杆宽相对更大,可以提高在植入状态时滤器构形的稳定性,并且进一步提高 锚定构件缓冲载荷的能力。
43.本发明滤器的较佳实施方式之一,所述锚定构件和过滤构件均为无侵入管 腔内壁结构。锚定构件和过滤构件均不具有可导致管腔内壁损伤结构,常见的 可能导致管腔内壁损伤结构包括例如锚刺、杆的尖锐端部、或者钩。
44.本发明滤器的较佳实施方式之一,所述滤器为可植入下腔静脉的血栓过滤 器。
45.本发明滤器的较佳实施方式之一,所述锚定构件和过滤构件被构造为在压 缩后相同径向尺寸下分别具有不同的径向压缩比,其中,在压缩后径向尺寸为 18-32毫米时,所述锚定构件具有小于30%的径向压缩比,所述过滤构件具有大 于50%的径向压缩比。
46.其中,径向压缩比是指压缩前后的径向长度变化差值与压缩前径向长度的 比值。
47.其中,且优选锚定构件具有的径向弹性力值为过滤构件具有的径向弹性力 值的
2-8倍。
48.例如,锚定构件具有的径向弹性力值可以为0.2-0.8牛,过滤构件具有的 径向弹性力值可以为0.05-0.2牛。
49.综上,本发明提供一种可植入管腔内的滤器,具有更好的可操控性,滤器 在管腔内植入状态的姿态和位置方便调整,同时较佳的结构设计有助于使滤器 在管腔内的置中性、抗迁移能力、抗倾斜能力、抗疲劳断裂性能、可回收性能 等得到提高,因而可提高治疗效果并降低并发症风险。
50.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是,提供另一种可植入管腔的滤器,其可以包括:
51.中心部件,其可与输送装置可拆卸连接,所述输送装置用于在管腔内传送 所述滤器;
52.多个锚定构件和过滤构件,环绕所述中心部件间隔设置,并被所述中心部 件限位,用于在管腔内实现定位及过滤;
53.所述多个锚定构件和过滤构件是沿所述滤器的轴向分层布置的,其中,所 述多个锚定构件排布为一层,构成具有外缘直径的锚定部,所述多个过滤构件 排布为另一层,构成具有外缘直径的过滤部;
54.所述锚定部的径向支撑力大于所述过滤部的径向支撑力。
55.其中,构成所述锚定部的锚定构件的数量可以不大于构成所述过滤部的过 滤构件的数量。
56.其中,所述锚定构件和过滤构件被构造为在所述植入状态时均受压缩载荷 发生弹性变形,且满足在压缩后相同径向尺寸下,锚定构件具有的径向弹性力 大于过滤构件具有的径向弹性力。
57.除非另有限定,本发明所指径向弹性力通常是指单个构件的力学测试结果, 本发明所指径向支撑力则通常是指前述锚定部或过滤部被测定施加给管腔或圆 周压缩装置的力。
58.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是,提供一种腔内植入体结构,其可适用于前述的可 植入管腔内的滤器,包括具有中心轴线的中心部和由中心部向外延伸的若干条 杆构成的具有外周的功能部,所述功能部外周环绕所述中心轴线可压缩。
59.功能部至少可以作为植入体的一种定位结构,功能部可压缩而使其具有弹 性,利用功能部在压缩态时具有的倾向恢复未压缩态的弹性力可以将该植入体 锚定于人体管腔内,例如血管。锚定状态时,中心轴线可以倾向位于该人体管 腔的中央位置,或者功能部可顺应该人体管腔形状。
60.其中,至少一条杆设有向所述功能部外侧方向突出的折弯部,并在折弯部 的上方和下方分为与所述中心轴线的夹角不同的上支段和下支段,所述杆在折 弯部或折弯部附近还设有向外伸出的旁支段,非压缩状态时,所述旁支段距离 所述中心轴线的最远端位于所述下支段的末端与折弯部之间。
61.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旁支段与所述中心轴线共面,所述折弯部的 下方引出两个下支段,所述两个下支段分别位于所述共面的两侧。
62.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上支段延伸方向与所述中心轴线的夹角大于 所述下支段延伸方向与所述中心轴线的夹角。
63.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旁支段包括向上延伸的弧形弯曲段,所述弧 形弯曲段的末端相对于其起始端的偏转角度大于90度。
64.本发明的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弧形弯曲段向其末端方向曲率半径逐渐 增大。
65.本发明的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旁支段还包括平直段,所述平直段与所 述下支段基本平行的由所述折弯部引出,再过渡为所述弧形弯曲段。
66.本发明的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下支段为至少两个,并与位于其间的所 述平直段沿杆宽方向排列。
67.本发明的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弧形弯曲段临近其末端的部分为基本平 行于所述中心轴线或者为趋近平行于所述中心轴线。
68.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旁支段还包括尾段,其由所述弧形弯曲段的 末端引出,所述尾段指向所述中心轴线方向,且所述尾段的杆宽小于所述弧形 弯曲段内其它部分的杆宽。
69.所述尾段可以具有末端为球形体或类似球形体的具有凸缘球面结构。
70.本发明的部分实施例中,上支段的宽度分别大于所述下支段和旁支段的宽 度,所述旁支段的弧形弯曲段包括基本与所述中心轴线相平行的平行段,以与 体腔内壁形成压触。所述弧形弯曲段由其起始端向压触段的末端曲率半径逐渐 增大,所述平行段之后再向所述中心部方向延伸出弯曲的尾段,所述尾段的宽 度小于所述旁支段内其他段的宽度。宽度的变化可以降低杆回收入鞘管或释放 出鞘管的阻力,植入体在释放和回收时的可操作性提高。尾段的宽度处理,可 以有效防止旁支段在回收入鞘管时卡死在鞘管口,因为血管内植入的植入体回 收时,其中心部的中心轴线几乎是不可能与鞘管口的中心轴线重合的,至少一 些旁支段必然是以倾斜的姿态被收入鞘管口,这导致旁支段卡死在鞘管口的现 象是高发的。
71.本发明的可选择实施例中,腔内植入体结构还可以具有如下结构特征中的 一种或任意组合的多种:
72.结构一,所述平直段与所述中心轴线呈夹角;
73.结构二,所述弧形弯曲段内具有沿所述中心轴线方向的最低点,所述最低 点位于所述弧形弯曲段的近端和远端之间;
74.结构三,所述弧形弯曲段的远端相对于其近端偏转角度不大于180度。
75.结构四,所述旁支段的远端相对于其近端偏转角度大于180度。
76.本发明的可选择实施例中,构成所述功能部的各杆之间是不固定连接的。
77.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是,提供一种具有如前所述腔内植入体结构的腔静脉 滤器。
78.其中,所述功能部的各条杆沿周向均匀分布,用于阻挡腔静脉中血栓通过 所述功能部。
79.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功能部的各条杆在折弯部各引出两个反向延 伸的下支段,并且在压缩状态时,相邻杆之间通过相邻的两个下支段相抵或相 互交叉,使得所述功能部形成网状结构。
80.两个下支段能够提高外周的支持性能,并且下支段与旁支段错开,可以降 低杆的释放阻力。滤器在植入血管内一段时间后会发生内皮化现象,内皮爬覆 植入体的杆,使得滤器回收难度大,回收对血管的损伤增大,甚至不可回收。 两个下支段不固定连接,使得下
支段均具有较大的自由度,因而更容易从内皮 组织中抽出,降低对血管的损伤,同时,两个下支段相接触也能提高杆的支撑 能力以及形态的稳定性,使滤器能够更稳定的按所需的形态保持于血管内定点 释放的位置,阻止滤器迁移。
81.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在非压缩状态时,所述相邻杆之间相邻的两个下 支段在远离其末端处相抵。
82.本发明的再一个方面,是提供一种腔内植入体的再一种结构或具有该种结 构的腔内植入体,其可适用于前述的可植入管腔内的滤器,包括具有中心轴线 的中心部和由中心部向外延伸的若干条杆构成的具有外周的功能部,所述功能 部可压缩。
83.功能部至少可以作为植入体的一种定位结构,功能部可压缩而使其具有弹 性,利用功能部在压缩态时具有的倾向恢复未压缩态的弹性力可以将该植入体 锚定于人体管腔内,例如血管。锚定状态时,中心轴线可以倾向位于该人体管 腔的中央位置,或者功能部可顺应该人体管腔形状。
84.本发明的一种腔内植入体结构,在非压缩状态时,所述功能部至少包括由 多个杆的凸缘或自由端环绕所述中心轴线排列构成的第一外周、第二外周和第 三外周,所述第一外周、第二外周和第三外周自所述中心部向外依次排布且相 互不共面,所述第一外周和第二外周相比于所述第三外周沿所述中心轴线方向 更靠近所述中心部;
85.所述杆的凸缘或自由端可受压而向所述中心轴线移动,所述第二外周和第 三外周受压可使得所述植入体在其被植入的腔内以第一姿态定位保持;
86.构成所述第一外周的任一个或多个凸缘或自由端受压时,可使得所述植入 体在其被植入的腔内趋近于所述第一姿态而定位保持。
87.显然,所述凸缘是指朝向所述功能部的外侧方向,以在植入体锚定状态时, 提供可能的支撑位点。
88.第二外周和第三外周构成所述功能部沿腔体长轴方向分布的两层支持位 点,可与植入体所植入腔体的内壁接触,相对于非压缩状态,第二外周和第三 外周受腔内壁压力,可以抵御中心部或所述中心轴线向腔内壁方向的倾斜,保 持中心部与腔内壁一定的距离,形成所希望的第一姿态。当受各种因素影响而 第二外周的任一个或多个杆的凸缘或自由端支持作用丧失时,例如该凸缘或自 由端向其侧方偏移,其支持作用丧失或减弱,该支持位点附近的第一外周的杆 的凸缘或自由端可与腔内壁相抵,形成第二姿态,抵御中心部或所述中心轴线 向腔内壁该偏移支持位点所在侧方向的倾斜,阻止中心部贴壁,即植入体可尽 量保持第二姿态趋近于第一姿态。
89.一种实施方式,构成所述第一外周的凸缘或自由端的数量不少于构成所述 第二外周的凸缘或自由端的数量,且至少是一一相对应的。其中,构成所述第 一外周的凸缘或自由端和与其相对应的构成所述第二外周的凸缘或自由端可以 是基本位于同一径向。例如,所述的一一相对应的一种优选实施例,可以是指 构成所述第一外周的一个凸缘或自由端和与其相对应的构成所述第二外周的另 一个凸缘或自由端基本位于同一径向。
90.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第一外周沿所述中心轴线方向位于所述第二外周和第 三外周之间。或者所述第二外周沿所述中心轴线方向位于所述第一外周和第三 外周之间。
91.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第一外周是由杆的凸缘构成。
92.可选的,任一外周均可以任选的由凸缘或自由端构成。例如所述第三外周 和第二
外周均由所述自由端构成,或者所述第三外周由所述自由端构成且所述 第二外周由所述凸缘构成。
93.上述构成外周的杆可以是至少包括第一阵列杆和第二阵列杆。
94.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第三外周由第一阵列杆的自由端排列构成,所述第二 外周由第二阵列杆的自由端或凸缘排列构成。
95.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第三外周由第一阵列杆的自由端排列构成,所述第一 阵列杆还设有分支,所述第二外周由第一阵列杆分支的自由端或凸缘排列构成。
96.进一步的改进,所述第一阵列杆还设有凸缘,所述第一外周由所述第一阵 列杆的凸缘构成。例如,所述第一阵列杆均具有折弯部,所述第一阵列杆在各 自折弯部的前段和后段在折弯部形成夹角,所述第一阵列杆的折弯部形成所述 凸缘。
97.一种实施方式,构成所述第二外周的自由端或凸缘所在杆具有沿远离所述 第三外周方向延伸的弯曲段,所述弯曲段的末端或突出端构成所述第二外周的 自由端或凸缘。
98.优选的,所述第二外周沿径向趋近于第一外周。
99.可选的,所述第一外周、第二外周和第三外周均位于所述中心部的同侧。
100.优选的,所述凸缘或自由端均具有平滑曲面,并可通过所述平滑曲面与所 述植入体被植入的腔内壁相接触。
101.优选的,构成所述第三外周的凸缘或自由端的数量大于构成所述第二外周 的凸缘或自由端的数量。
102.进一步改进的,构成所述第三外周的凸缘或自由端的数量为构成所述第二 外周的凸缘或自由端的数量的两倍,且构成所述第三外周的凸缘或自由端两两 成对分布,构成所述第三外周的每对凸缘或自由端与构成所述第二外周的凸缘 或自由端沿所述中心轴线的周向交错分布。
103.优选的,所述功能部的各条杆为管材一体切割后经定形制得。
104.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是提供一种具有如上所述腔内植入体结构的腔静脉 滤器,所述功能部的各条杆沿周向均匀分布,用于阻挡腔静脉中血栓通过所述 功能部。
105.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还提供一种可回收腔内植入体结构或具有该结构的 可回收腔内植入体,包括具有中心轴线的中心部和由中心部向外延伸的多个杆 环绕所述中心轴线排列构成的功能部,所述植入体在其被植入的腔内可通过腔 内壁对所述功能部的压缩而定位保持。
106.功能部至少可以作为植入体的一种定位结构,功能部可压缩而使其具有弹 性,利用功能部在压缩态时具有的倾向恢复未压缩态的弹性力可以将该植入体 锚定于人体管腔内,例如血管。锚定状态时,中心轴线可以倾向位于该人体管 腔的中央位置,或者功能部可顺应该人体管腔形状。
107.其中,至少一条杆包括弧形弯曲段,所述弧形弯曲段自其靠近所述中心部 的近端向其远端曲率半径逐渐增大。
108.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曲率半径逐渐增大,弧形弯曲段向其远端方向越 趋于平直,回收入鞘管时的阻力也就越小。
109.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弧形弯曲段临近其远端为基本平行于所述中 心轴线或者为趋近平行于所述中心轴线。
110.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杆在弧形弯曲段的远端还继续延伸有尾段。
111.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尾段平行于所述中心轴线或者向所述中心轴 线方向弯曲。
112.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杆的末端为球形体或类似球形体具有凸缘球 面结构。
113.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杆整体上呈向其末端方向杆宽减小的趋势。
114.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杆的末端球形体或类似球形体的直径大于其 临近段的杆宽。例如,所述尾段的杆宽小于所述弧形弯曲段的杆宽。
115.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杆在所述弧形弯曲段的近端侧还设置有平直 段,所述杆由平直段延伸出所述弧形弯曲段,所述平直段与所述中心轴线呈夹 角。
116.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弧形弯曲段内具有沿所述中心轴线方向的最 低点,所述最低点位于所述弧形弯曲段的近端和远端之间。
117.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弧形弯曲段的远端相对于其近端偏转角度大 于90度。
118.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是,提供一种具有前述可回收腔内植入体结构的腔静 脉滤器。
119.综上,本发明实施例的腔内植入体结构、以及具有该结构的可植入管腔内 的滤器,例如下腔静脉滤器,可以具有在致中性、输送性、安全性和易操作性 等性能的提升。
120.本发明的实施例中,腔内植入体,例如可植入管腔内的滤器,可以作为可 回收性器械,可以具有更长的植入期、回收的成功率更高、对腔静脉的损伤低 等效果。
附图说明
121.图1和图2为本发明两种植入体结构实施例的单个杆的示意图;
122.图3-9为本发明不同种植入体结构实施例的两个对称杆的示意图;
123.图10-12为本发明三种植入体结构实施例的沿中心轴线方向视图;
124.图13和图14分别为本发明腔静脉滤器一种优选实施例的不同方向的示意 图;
125.图15为图13中局部放大示意图;
126.图16和图17分别为本发明一种腔静脉滤器优选实施例的在植入腔体释放 后的两种不同效果图;
127.图18和图19分别为腔静脉滤器两种实施例模拟在植入腔体后受力的有限 元分析图;
128.图20a,20b,20c均为前述腔静脉滤器优选实施例经受试者股静脉输送后, 植入于下腔静脉内的不同释放状态图,可见输送钢缆仍与腔静脉滤器连接,其 中,图20a所示腔静脉滤器部分的释出输送鞘管,滤器的过滤构件仍受输送鞘 管束缚而未被释放,而图20b,20c则示出腔静脉滤器全部释出输送鞘管,并且, 图20b示出滤器的一个锚定构件在下腔静脉内未按理想构形释放,需要进行调 整。
129.各附图中,对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30.1、中心部;2、第一阵列杆;21、上支段;211、折弯部;22、221、222、 下支段;23、旁支段;31、第一外周;32、第二外周;33、第三外周;4、第二 阵列杆;5、腔体的内壁。
具体实施方式
131.现有技术的一类腔内植入体结构,包括具有中心轴线的中心部和由中心部 向外延伸的若干条杆构成的具有外周的功能部,功能部外周环绕中心轴线且可 被腔内壁趋向中心轴线压缩,使得植入体在其被植入的腔内定位保持。一种典 型的该类植入体结构可参见本技术发明人的wo2017186025a1所公开的滤器结 构,并将其全文引入本专利。较强压缩态的前述植入体具有小的外形和体积而可 被置入鞘管中,并通过鞘管在人体腔道中输送,在所需要置放的位置,经术者 操作,使得植入体从鞘管中释出,较强压缩态的前述植入体扩张而趋向非压缩 态,其功能部杆远离中心轴线扩张并抵压于所植入腔体的内壁,多个杆形成对 所述植入体的周向支撑,此时功能部相对其较强压缩态扩张并保持至较弱压缩 态而使得植入体在其被植入的腔内定位保持。
132.然而,上述说明是非限制性的,例如cn1399530a、cn1842354a、 cn105208947a等公开的腔内植入体也具有类似结构。
133.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134.·
腔内植入体结构
135.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改进的腔内植入体结构,在非压缩状态时, 功能部至少包括由多个杆的凸缘或自由端环绕中心轴线排列构成的第一外周 31、第二外周32和第三外周33,第一外周31、第二外周32和第三外周33自 中心部1向外依次排布且相互不共面,第一外周31和第二外周32相比于第三 外周33沿中心轴线方向更靠近中心部1;
136.杆的凸缘或自由端可受压而向中心轴线移动,第二外周32和第三外周33 受压可使得植入体在其被植入的腔内以第一姿态定位保持;
137.构成第一外周31的任一个或多个凸缘或自由端受压时,可使得植入体在其 被植入的腔内趋近于第一姿态而定位保持。
138.其中,凸缘朝向功能部的外侧方向。
139.本发明实施例所述凸缘可以为杆的折弯部211,朝向功能部的外侧方向, 参考图1-9,也可以为弧形弯曲段距离所述中心轴线的最远端,参考图15的曲 率半径为d2的段。然而,非限制性的,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可以选择其他形式的 凸缘,其可以作为支持位点,与所植入腔内壁接触对植入体起到限位和支撑作 用。凸缘优选为杆的折弯部211,参考图1-9或图13,折弯部211具有非弧形 的折弯,从而使杆在折弯部211的上下形成相对固定的夹角,这使得在杆的末 端受腔内壁压迫时,可以降低压缩力向杆的根部传递,因为折弯部211的夹角 可以因杆末端受压而变小,起到缓冲或减小向杆根部传递的力。同时,杆在折 弯部211的下方引出的下支段提供了杆的末端,该下支段因折弯部211的夹角 变小而具有更大的弹性恢复力,从而提供给植入体在植入腔内更强力的支撑和 定位。
140.继续参考图15和图16,曲率半径为d2的段可以为基本与所述中心轴线相 平行或倾向与所述中心轴线相平行的压触段,可以与所植入的腔的内壁相压触, 形成支撑或支持植入体的定位。整个弧形弯曲段由其起始端向压触段的末端曲 率半径逐渐增大。倾向与所述中心轴线相平行,可以是基本为直线的压触段与 所述中心轴线的夹角不大于15度。这种设置,既有利于在植入体回收时,压触 段被收入回收鞘管,降低体腔内壁、回收鞘管口产生的对植入体形变的回收阻 力,又有利于植入状态时,压触段提供与体腔内壁的较大面积的接触,提高锚 定的稳定效果。
141.参见图10-12,示出了本发明三种植入体结构实施例,其均具有杆的凸缘 或自由端构成的第一外周31、第二外周32和第三外周33,其半径依次为a、b、 c。图12植入体的构成功能部各杆的形状可为图7-9中任意一种,图10和图 11植入体的构成功能部各杆的形状可为图1-6中任意一种。图10和图11植入 体功能部的主要区别在于杆的下支段的数量以及形状不同。
142.第二外周32和第三外周33构成所述功能部沿腔体长轴方向分布的两层支 持位点,可与植入体所植入腔体的内壁接触,相对于非压缩状态,第二外周32 和第三外周33受腔内壁压力,可以抵御中心部1或所述中心轴线向腔内壁方向 的倾斜,保持中心部1与腔内壁一定的距离,形成所希望的第一姿态。当受各 种因素影响而第二外周32的任一个或多个杆的凸缘或自由端支持作用丧失时, 例如该凸缘或自由端向其侧方偏移,其支持作用丧失或减弱,该支持位点附近 的第一外周31的杆的凸缘或自由端可与腔内壁相抵,形成第二姿态,抵御中心 部1或所述中心轴线向腔内壁该偏移支持位点所在侧方向的倾斜,阻止中心部 1贴腔壁,即植入体可尽量保持第二姿态趋近于第一姿态。
143.然而,上述说明是非限制性的,植入体在腔体内经鞘管释放后可以直接呈 现第二姿态,而不呈现第一姿态,此时,第一姿态可以是术者所希望的理想的 植入体的植入状态。例如,植入体在鞘管与腔体沿长轴方向重合度较差的情况 下释放。
144.作为非限制性的,另一种可能的情况是,腔体的蠕动、收缩等导致植入的 植入体的位置或形状的变化,由初始的第一姿态而变化为第二姿态。
145.图13和14所示为本发明一种植入体的优选实施例,其沿中心部1的中心 轴线的俯视图类似于图11,具有三个外周,图16和17示出其在所植入腔体的 两种姿态,图16所示植入体姿态通常为希望的,图17中第二外周32的至少一 个支持位点因侧向偏移而失效,且其附近的构成第一外周31的杆的折弯部211 起到支持位点的作用,该植入体姿态避免中心部1或中心轴线的更过度的倾斜, 保持中心部1与腔体壁适当的距离。
146.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构成第一外周31的凸缘或自由端的数量不少于构成 第二外周32的凸缘或自由端的数量,且至少是一一相对应的。图10和图11 示出了一种沿外周的径向相对应的方式,其中构成第一外周31的凸缘或自由端 与构成第二外周32的凸缘或自由端数量相等,且两个外周相对应的凸缘或自由 端基本是位于同一径向,这使得第一外周31具有更好的支持位点补充的效果, 对第二外周32失效位点的补充支持更精准,滤器的倾斜角度可以因此被控制的 更小。图12示出了另一种非径向相对应的方式,其是任意两个相邻第二外周 32的凸缘或自由端之间对应一个第一外周31的凸缘或自由端。其中,图10-12 中的第一外周31的凸缘或自由端数量与第二外周32的凸缘或自由端数量相等。
147.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第一外周31沿中心轴线方向位于第二外周32和第 三外周33之间,参见图1和图2所示各外周半径的分布。其它可选的实施方式, 第二外周32沿中心轴线方向位于第一外周31和第三外周33之间,例如图5。
148.第三外周33、第二外周32和第一外周31均可由杆的自由端构成,例如依 次由第一阵列杆2、第二阵列杆4和第三阵列杆的自由端构成。
149.优选的实施方式,第一外周31是由杆的凸缘构成,第三外周33和第二外 周32均由自由端构成,或者第三外周33由自由端构成且第二外周32由凸缘构 成。例如,第三外周33由第一阵列杆2的自由端排列构成,第二外周32由第 二阵列杆4的自由端或凸缘排列构成,
参考图12,其各杆的形状可为图7-9中 任意一种;又例如,第三外周33由第一阵列杆2的自由端排列构成,第一阵列 杆2还设有分支,第二外周32由第一阵列杆2分支的自由端或凸缘排列构成, 参考图10或11,第一阵列杆2及其分支的形状可为图1-9中任意一种。
150.其中,第一阵列杆2还可以设有凸缘,第一外周31由第一阵列杆2的凸缘 构成。例如,第一阵列杆2均具有折弯部211,第一阵列杆2在各自折弯部211 的前段和后段在折弯部211形成夹角,第一阵列杆2的折弯部211形成凸缘, 参考图1-6。
151.其中,构成第二外周32的自由端或凸缘所在杆具有沿远离第三外周33方 向延伸的弯曲段,弯曲段的末端或突出端构成第二外周32的自由端或凸缘。参 考图1-4和图6,第一阵列杆2具有分支,由上支段21延伸出下支段22和旁 支段23,其中旁支段23具有弯曲段,根据弯曲段的形状,可以由弯曲段的末 端作为自由端构成第二外周32,或者由弯曲段的最外侧突出端作为凸缘构成第 二外周32。
152.优选的实施方式,第二外周32沿径向趋近于第一外周31。即第一外周31 和第二外周32沿径向的距离可以小于第二外周32和第三外周33沿径向的距 离。
153.可选的,第一外周31和第二外周32分别位于中心部1的两侧且第三外周 33位于其中一侧。然而优选的,第一外周31、第二外周32和第三外周33均位 于中心部1的同侧。
154.优选的实施方式,凸缘或自由端均具有平滑曲面,并可通过平滑曲面与植 入体被植入的腔内壁相接触。
155.优选的实施方式,构成第三外周33的凸缘或自由端的数量大于构成第二外 周32的凸缘或自由端的数量。例如,图11所示植入体,第一阵列杆2从折弯 部211分出两个下支段221、222,两个相邻第一阵列杆2的相邻下支段可以相 接触,但不固定连接,参考图12、16或19。此时,构成第三外周33的凸缘或 自由端的数量为构成第二外周32的凸缘或自由端的数量的两倍,且构成第三外 周33的凸缘或自由端两两成对分布,构成第三外周33的每对凸缘或自由端与 构成第二外周32的凸缘或自由端沿中心轴线的周向交错分布,参见图14。
156.本发明植入体功能部的各条杆优选为管材一体切割后经定形制得。管材可 以为不锈钢、镍钛合金等形状记忆材料,通过热定型获得非压缩状态的设计形 状。
157.·
构成功能部的杆
158.本发明部分植入体实施例中,构成功能部的多个杆中,至少一条杆设有向 功能部外侧方向突出的折弯部211,并在折弯部211的上方和下方分为与中心 轴线的夹角不同的上支段21和下支段22,杆在折弯部211或折弯部211附近 还设有向外伸出的旁支段23,非压缩状态时,旁支段23距离中心轴线的最远 端位于下支段22的末端与折弯部211之间。
159.以图1和图2为例进行说明,两图示出了构成功能部的两种杆,其旁支段 23的前述最远端距离中心轴线的距离为b,折弯部211距离中心轴线的距离为 c,而下支段22末端距离中心轴线的距离为a,显而易见的,在非压缩状态时, a>b>c。本实施例旁支段23包括向上延伸的弧形弯曲段。弧形弯曲段的末端 或最外侧端形成的凸缘在腔内可与所植入腔体内壁相抵,起到支撑作用。
160.折弯部211所在杆在植入腔体内,通过旁支段23的最远端和下支段22的 末端形成功能部沿腔体长轴方向分布的两个支持位点,以抵御中心部1向腔内 壁该杆所在侧方向的倾斜,保持中心部1与腔内壁一定的距离,参见图12实施 例。
161.而当旁支段23受各种因素影响而处于其非压缩状态时的侧方时,其作为支 持位
点的功能可能丧失,该杆的折弯部211可与腔内壁相抵,而抵御中心部1 向腔内壁该杆所在侧方向的倾斜。并且,此时折弯部211与下支段22可整体与 腔内壁相抵,杆的支持面积增大,功能部的支持更稳定,但对腔内壁的单位压 强是弱的,可避免压伤或刺伤血管内壁,参见图17实施例。
162.旁支段23可以设置于由杆的折弯部211引出,参见图1和图5,图1所示 旁支段23为向上延伸的弧形弯曲段,图5所示旁支段23为向下延伸的平直段。
163.或者,旁支段23设置于由杆的折弯部211附近引出。
164.一种实施方式,旁支段23由上支段21引出,参见图2和图4,图2所示 旁支段23可以为向上延伸的弧形弯曲段,图4所示旁支段23为向下延伸的弧 形弯曲段。
165.另一种实施方式,旁支段23可以由下支段22引出,参见图3和图6。
166.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要,选择旁支段23不同的样式,不限于本发明 实施例。
167.图6所示杆的结构和形状为一种优选的实施例,杆具有由中心部1引出的 上支段21,经折弯部211引出下支段22。旁支段23由下支段22引出,包括弧 形弯曲段。旁支段23末端相对于其起始端的偏转角度大于180度,且其末端指 向中心轴线方向。
168.进一步优选的实施例,弧形弯曲段向其末端方向曲率半径逐渐增大。参见 图13和图15,图15中的弧形弯曲段由三段构成,其曲率半径直径依次为d1、 d2、d3,并依次增大,因而可以使旁支段23与血管壁尽量贴合。一方面,旁支 段23由折弯部211附近引出,相比于由中心部1引出,可以具有更短的长度, 因而其抗偏向的能力更强,另一方面,曲率半径逐渐增大可以使得旁支段23 与血管壁接触为线接触而不是点接触。
169.弧形弯曲段的末端或最外侧端形成的凸缘在腔内可与所植入腔体内壁相 抵,起到支撑作用。折弯部211所在杆在植入腔体内,通过旁支段23的最远端 和下支段22的末端形成功能部沿腔体长轴方向分布的两个支持位点,以抵御功 能部向腔内壁该杆所在侧方向的倾斜,保持中心部1与腔内壁一定的距离,参 见图16实施例。而当旁支段23受各种因素影响而处于其非压缩状态时的侧方 时,其作为支持位点的功能可能丧失,该杆的折弯部211可与腔内壁相抵,而 抵御功能部向腔内壁该杆所在侧方向的倾斜。并且,此时折弯部211与下支段 22可整体与腔内壁相抵,杆的支持面积增大,对功能部的支持更稳定,但对腔 内壁的单位压强是弱的,可避免压伤或刺伤血管内壁,参见图17实施例。
170.进一步的改进,参见图13和图15,旁支段23还包括平直段l段,平直段 与下支段22基本平行的由折弯部211引出,再过渡为弧形弯曲段。下支段22 可以为一个,两个或更多个,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要设置。当下支段22 为至少两个时,优选的实施方式,旁支段23位于两个下支段221、222之间, 旁支段23的平直段与下支段沿杆宽方向排列。
171.在上述说明基础上,旁支段23可以选择与中心轴线共面或不共面。不共面 的旁支段23可能释放和回收更困难。
172.图10所示旁支段23与中心轴线共面,旁支段23所在杆的折弯部211引出 一个下支段22。图11所示旁支段23与中心轴线共面,旁支段23所在杆的折 弯部211引出两个下支段221、222,两个下支段221、222分别位于所述共面 的两侧。
173.图10和图11的植入体功能部由6条第一阵列杆2的下支段的末端绕所述 中心轴线等间隔排列形成第三外周33,6条第一阵列杆2的旁支段23的距离所 示中心轴线的最远端
环绕所述中心轴线等间隔排列形成第二外周32,6条第一 阵列杆2的折弯部211绕所述中心轴线等间隔排列形成第一外周31。而图12 的植入体功能部由6条第一阵列杆2和6条第二阵列杆4沿周向交替构成。
174.非压缩状态时,优选上述第三外周33的直径为第二外周32直径的1.5-4 倍,而第二外周32沿径向趋近于第一外周31。
175.上支段21和下支段22可以具有弯曲或折弯。图11、13、14所示下支段 221、222均具有s形弯曲段。
176.其中,图10的植入体具有6个下支段末端,而图11的植入体可以具有6 个或12个下支段末端。可以选择的,图8的植入体的两个相邻杆之间通过相邻 的两个下支段相抵或相互交叉,使得功能部形成网状结构,但仍保持12个所述 末端为自由端,参见图13和图14。然而,另外一种选择,图8的植入体的每 两个相邻杆之间通过相邻的两个下支段相汇合固定为一端,从而使得植入体可 以具有6个所述末端。
177.在上述说明基础上,本发明实施例优选的,参见图1和图2,上支段21延 伸方向与中心轴线的夹角α大于下支段延伸方向与中心轴线的夹角β。这种结 构在功能部最大外周确定的条件下,可以具有相对小的高度(即沿中心轴线的 长度),这在多数情况下会是非常有利的。
178.本发明优选构成功能部杆的宽度是整体上由中心部1向外侧减小的。
179.例如,上支段21的宽度大于下支段22(或221、222)和旁支段23。
180.进一步优选的实施方式,旁支段23的宽度整体上是由其起始端向末端方向 减小的。例如,旁支段23从向上延伸的弧形弯曲段的底部分为宽度不同的两段。 宽度较窄的后半段末端可设置类似球形的圆头,可以避免刺伤腔道内壁。
181.本发明优选上支段21的长度远小于下支段22(或221、222)的长度,其 长度比可在0.2-0.05。
182.本发明优选旁支段23的末端沿所述中心轴线方向是位于所述中心部1或其 附近的。
183.·
腔静脉滤器
184.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是提供一种具有前述任意一种腔内植入体结构的腔 静脉滤器,其功能部的各条杆沿周向均匀分布,用于阻挡腔静脉中血栓通过功 能部。
185.参见图10-12,示出了三种腔静脉滤器。
186.图13、14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优选的腔静脉滤器,功能部的各条杆在折弯 部211各引出两个反向延伸的下支段221、222,并且在压缩状态时,相邻杆之 间通过相邻的两个下支段相抵或相互交叉,使得功能部形成网状结构,参见图 16、17和19。
187.其中,可选的,在非压缩状态时,相邻杆之间相邻的两个下支段在远离其 末端处相抵,并且两个下支段由相抵点向末端平行并拢,参见图13、14。
188.本发明优选腔静脉滤器实施例旁支段23由折弯部211引出,且先引出为与 下支段基本平行的平直段再过渡为曲率半径逐渐变大的弧形弯曲段,弧形弯曲 段的末端相对于其起始端的偏转角度大于180度,且其末端指向中心轴线方向。 旁支段23位于两个下支段221、222之间,旁支段23的平直段与下支段22沿 杆宽方向排列。
189.同等条件下,相比于无折弯部且下支段直接引出旁支段23为弧形弯曲段的 对比
例腔静脉滤器,本发明优选腔静脉滤器实施例具有更优异的结构力学,应 力整体降低,且应力分布更均匀,参见图18和图19,图19所示本发明优选腔 静脉滤器实施例在旁支段23根部(即起始端)的应力明显降低,且在此根部不 存在应力集中区域,相比于于图18所示对比例,既可显著降低旁支段23在根 部断裂的风险,同时较低的应力有利于旁支段23的压缩和回收,避免前跳或者 降低回收阻力,操作性和安全性大幅提高。
190.·
可植入管腔内的滤器
191.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可植入管腔内的滤器,其至少可采用前述植 入体结构、构成功能部的杆或者腔静脉滤器构成。例如,可植入管腔内的滤器 具有前述植入体结构,还可以是前述的腔静脉滤器。可植入管腔内的滤器具有 锚定构件和过滤构件,其均可以是选择前述构成功能部的杆,并且满足:锚定 构件和过滤构件被构造为在所述植入状态时均受压缩载荷发生弹性变形,且满 足在压缩后相同径向尺寸下,锚定构件具有的径向弹性力大于过滤构件具有的 径向弹性力。
192.概况而言,本发明提供的可植入管腔内的滤器通常包括:
193.中心部件,其可与输送装置可拆卸连接,所述输送装置用于在管腔内传送 所述滤器;
194.多个锚定构件和过滤构件,环绕所述中心部件间隔设置,并被所述中心部 件限位,用于在管腔内实现定位及过滤;
195.所述滤器具有非受束缚状态、以及被径向压缩的植入状态,
196.其中,所述锚定构件和过滤构件被构造为在所述植入状态时均受压缩载荷 发生弹性变形,且满足在压缩后相同径向尺寸下,锚定构件具有的径向弹性力 大于过滤构件具有的径向弹性力。
197.锚定构件和过滤构件的径向弹性力的测试属于本领域的常规技术,本领域 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锚定构件和过滤构件的构形设计相应的夹具或载具,通过力 测试设备测量获得,例如拉力机。
198.例如,参考图1-6的植入体结构,其可以作为可植入管腔内的滤器,其中 上支段21可以作为耦合构件,下支段22可以作为过滤构件,旁支段23可以作 为锚定构件,至少一个上支段21、一个下支段22和一个旁支段23构成一组, 多组构件环绕中心部1排列,例如图10的排列方式。或者,还可以是一个上支 段21、两个下支段22(即221和222)和一个旁支段23构成一组,多组构件 环绕中心部1排列,例如图11的排列方式。显然,图7-9的植入体结构,也可 以作为可植入管腔内的滤器,多组构件环绕中心部1排列,如图12所示。
199.上述植入体结构中,通常可以通过对各构件的规格(如粗细)或形状选择, 使得满足锚定构件和过滤构件的弹性关系:锚定构件和过滤构件被构造为在所 述植入状态时均受压缩载荷发生弹性变形,且满足在压缩后相同径向尺寸下, 锚定构件具有的径向弹性力大于过滤构件具有的径向弹性力。这种对构件的规 格或形状的选择属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掌握的常规技术手段,例如,选择更粗更 短的杆构件通常相比于更细更长的杆构件较难发生形变,同等形变量情况下, 前者可以具有更大的弹性力。又例如,可以选择不同的杆构件形状,以形成受 压缩载荷时形变量的差异,从而获得不同的径向弹性力。一个例子,可以选择 在载荷施加方向(例如滤器径向)具有较多弯曲构形的杆构件,多个弯曲构形 可以构造为在载荷施加方向发生弹性形变,相比于无弯曲构形直杆,在杆构件 径向受压缩载荷降低
相同径向长度时,前者可以提供更大的弹性力,因为其积 蓄了更大的形变量。
200.为了验证各构件径向弹性力的差异,可以进行测量。
201.例如,对于图1-6的植入体结构,测量下支段22和旁支段23的径向弹性 力,可以先将上支段21定位固定,使具有压力传感器的测试壁沿滤器径向方向 (即mm轴的垂直方向)始终抵触下支段22或旁支段23的外缘,使测试壁沿径 向方向前进预设的距离而形成模拟的植入状态,下支段22或旁支段23受压缩 而发生弹性形变并具有径向的弹性力,该径向弹性力可被压力传感器测得。通 常,测试壁沿径向方向前进预设的距离对于下支段22、旁支段23是不同的, 以使得下支段22、旁支段23在测量径向弹性力时具有基本相同的径向尺寸。
202.其中,测试壁应具有足够大的面积,满足测试过程中保持与下支段22或旁 支段23形成抵触。
203.此外,测量下支段22和旁支段23的径向弹性力,也可以选择不将上支段 21定位固定,而直接将中心部1固定,使具有压力传感器的测试壁沿滤器径向 方向(即mm轴的垂直方向)始终抵触下支段22或旁支段23的外缘,再沿前述 方法,测得模拟的植入状态时下支段22和旁支段23的径向弹性力。测试中, 上支段21可以伴随下支段22或旁支段23发生形变。
204.同理,图7-9的植入体结构,其也可以作为滤器结构,与前述图1-6的滤 器结构不同之处,其不具有耦合构件,其中上支段21和下支段22共同作为一 体的一个杆状的过滤构件,另外的杆4(即前述第一阵列杆)作为锚定构件, 两者均直接从中心部1引出,彼此间不直接连接而相对独立。测量下支段22 和杆4的径向弹性力,可以先将中心部1定位固定,使具有压力传感器的测试 壁沿滤器径向方向(即mm轴的垂直方向)始终抵触下支段22或杆4的外缘, 使测试壁沿径向方向前进预设的距离而形成模拟的植入状态,下支段22或杆4 受压缩而发生弹性形变并具有径向的弹性力,该径向弹性力可被压力传感器测 得。
205.上述滤器结构中,过滤构件和锚定构件是分层布置的,但也可以是非分层 布置的。分层布置,是指多个过滤构件在滤器轴向上位置形成一层环中心部件 的排布,而多个锚定构件在滤器轴向上不同的位置形成另一层环中心部件的排 布。
206.优选的滤器结构,沿滤器轴向,锚定构件更靠近中心部件,参考图1-9。 中心部件受操控力可以更有效的传递给锚定构件,因此可以提高操控的精度。
207.分层布置的过滤构件和锚定构件分别构成过滤部和锚定部,两者又可以具 有不同的直径。参考图10-12,多个过滤构件的外缘环线构成滤器的第三外周 33,其直径即为过滤部直径,多个锚定构件的外缘环线构成滤器的第二外周32, 其直径即为锚定部直径,再参考图1-9,第三外周33和第二外周32沿滤器轴 向(mm轴)距离中心部1的距离不同,即过滤部和锚定部直径不同。
208.上述两类滤器结构主要差异在于耦合构件,耦合构件应当具有弹性形变能 力,使得每组内的锚定构件和过滤构件之间形成联动,所有耦合构件在一端汇 集固定于所述中心部件。
209.每组内的锚定构件和过滤构件之间形成联动可以是指:
210.每组内的锚定构件发生的弹性变形致动过滤构件和耦合构件;
211.或者/和,每组内的过滤构发生的弹性变形致动锚定构件和耦合构件。
212.参考图1-19,图示中心部1相当于前述滤器的中心部件,与上支段21构 成的耦合
构件形成对比,中心部1为一个毂,基本是呈刚性的,参考图7-9, 上支段21和下支段22共同作为一体的一个杆状的过滤构件,在受压缩或拉伸 时发生的弹性变形不引起另外的杆4的位移或形状变化,上支段21或下支段 22的形变应力传递至中心部件,但基本无法向杆4传递。再参考图1-6和图 13-19,旁支段23构成的锚定构件受压缩或拉伸发生弹性变形,形变应力传递 至上支段21,上支段21相应发生弹性变形并带动下支段(22、221或222)发 生位置变化或形状变化。
213.优选的,所述锚定构件或过滤构件至少在在滤器的径向方向被致动,这对 于调整锚定构件或过滤构件在植入状态时的形状、位置或姿态是非常有利的。
214.锚定构件和过滤构件之间形成致动关系,进一步增强了间接操控调整过滤 构件的能力。这意味着,通过操控锚定构件的位置或姿态变化可能同时实现对 过滤构件的位置和姿态的有效调整,而过滤构件的位置或姿态变化时则基本不 会过滤构件的位置和姿态调整或者调整较小的幅度。
215.以图13-15所示滤器为例,滤器可以在管腔(例如下腔静脉)内的植入。 所示滤器具有双层支撑,其中锚定构件(即旁支段23)提供更大的径向支撑力 设计,起主要的锚定功能,使滤器定位并保持于所植入腔静脉内,同时,由于 过滤构件(即下支段221、222)提供较小的径向支撑力,其在所植入腔静脉内 的姿态、方向等受第一层杆制约,因此,该滤器具有如下特性:只要保证六个 锚定构件构成的锚定部在静脉腔中心定位,则可以促使主要起过滤功能的第二 层杆也在静脉腔中心定位,有效避免过滤构件偏置导致血栓无法被拦截的现象, 保障过滤效果。
216.这种设计在某些特定场景更具有益效果,例如,滤器在静脉内呈夹角释放 时,滤器在静脉内的倾斜是不可避免的,经颈静脉通路向下腔静脉内植入滤器 时,过滤构件先于锚定构件被释出输送鞘管,过滤构件贴血管内壁并起到辅助 的锚定功能,后释出的锚定构件具有更大的径向弹性力,可以克服过滤构件锚 定对滤器的定向效应,因而有助于使滤器后释出的回收钩一侧趋向静脉腔中心, 降低滤器的倾斜角度,锚定构件具有“纠偏”、重定向滤器的性能。
217.上述效果特别有赖于锚定构件和过滤构件的相致动设计,例如,所示滤器 两种锚定构件和过滤构件均共同由耦合构件分出,这显著提高了过滤构件受锚 定构件制约的能力。
218.两种构件在周向的错位布置,也是提高上述效果的手段,这降低了对侧分 布的锚定构件和过滤构件之间的张力,有助于锚定构件和过滤构件的释放,提 高重定向滤器效果。
219.另外,结合载荷缓冲结构的锚定构件,滤器具有更佳的可操作性和重定向 能力。例如,无论是经股静脉通路还是经颈静脉通路释放,滤器倾斜放置可能 使得部分锚定构件释放不完全,参见图20b,至少一个锚定构件相比于其它锚 定构件与静脉内壁的接触位置有显著差异,这可能是滤器释放时,装载滤器的 输送鞘管的管口端偏离静脉中心,导致前述锚定构件距离静脉内壁过近,无法 充分释放,因此滤器易受变化载荷发生倾斜。锚定构件的杆结构呈u型的载荷 缓冲结构使其具有径向长度的伸缩弹性,因此,沿静脉腔轴向,通过拖或拉连 接滤器的输送钢缆(取决于通路),为锚定构件或过滤构件的形变提供动力和空 间,可能促使锚定构件或过滤构件被完全释放,参见图20c,进而达到如前述 的“纠偏”、
重定向滤器的功能。
220.图示滤器无锚刺或尖锐设计,不产生侵入静脉内壁的损伤性,因此滤器在 静脉内的扭动、振动、迁移等均不会对静脉造成损伤,这对于前述“纠偏”、重 定向操作是非常有利的。
221.载荷缓冲结构通常可以是在载荷方向上具有弯曲构形,能够发生弹性变形, 例如图1-4、6、13或15所示的旁支段23构形或者图7、9的杆4构形。
222.一种优选实施例,旁支段23的载荷缓冲结构大体呈u形,如前述的图13、 15中所示。
223.更佳的设计,仍然参考图13、15,具有载荷缓冲结构的锚定构件,这可以 使载荷缓冲结构承担更大的压缩载荷,减小耦合构件根部的应变。
224.测试结果
225.对图13所示滤器,参照前述对图1-6的植入体结构测量下支段22和旁支 段23的径向弹性力方法,测量其模拟下腔静脉内植入状态时的下支段(221或 222)和旁支段23的径向弹性力。以下给出了两种规格(1822、2226)滤器在 压缩至目标直径状态下的测试结果。
226.1822规格滤器在未受束缚状态时,锚定部的直径为18毫米,过滤部的直 径为22毫米。
227.2226规格滤器在未受束缚状态时,锚定部的直径为22毫米,过滤部的直 径为26毫米。
228.[0229][0230]
应该理解,本专利所述滤器被径向压缩的植入状态,可以是指滤器模拟插 入真实生理解剖结构管腔内的受压缩状态,例如通过拉力机、压握机等扩张和 压缩装置对滤器施加压缩载荷的状态。
[0231]
以上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介绍,本发明中应用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实施方 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应当指出,对于 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对本发明进 行若干改进,这些改进也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