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乳垫及制备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6-29 18:22:08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为吸收用品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乳垫以及其制备装置。


背景技术:

2.乳垫是一种防止哺乳期妇女乳液溢出的母婴用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受到重视,乳垫在使用时需要保持贴附到乳房上,由于乳房呈半球状,因此乳垫还需要被设置成半球状,以适应乳房形状,从而提高舒适性。
3.为了实现半球状的形态,人们已经开发了一些技术,如采用聚乙烯等会热变形的材料在位于外表面的面层上形成平面的圆形的材料,对该平面的圆形的材料加热并将其压贴在半球状的模上进行加热成型,这样的产品的形状保持性较差,一旦半球形状产生变形,其贴合性就会变差,会产生位置偏移,又如,在圆形或近似圆形的制品的两侧,在各自的纵向上设置自橡皮筋等弹性体构成的收拢部,由此,形成了形状保持性更好的半球形状,或者,将圆形的吸收体沿其一个半径或者相对两侧进行切断,将切断位置的扇形区域重叠并接合面形成半球状,或者,在吸收体一侧或相对的两侧设置缺口部,沿缺口部中线将缺口部处的面层向相互贴合的方向连接,从而形成半球状的立体形态,在这种方式中,需要对吸收体进行切断或在吸收体上形成缺口,非常容易造成吸收性能的下降,特别是吸收量受到较大影响,而不需要切断吸收体或在吸收体上形成缺口的形态中,则难以进行快速或自动化的生产。


技术实现要素:

4.为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乳垫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5.一种乳垫,包括由面层、吸收层及底层层叠形成的本体,所述的本体包括中部区及位于中部区两侧的侧部区,至少一个侧部区设置有褶皱部,所述的褶皱部包括若干间隔设置的条状褶皱,所述的条状褶皱自侧部区向中部区延伸,且,所述的条状褶皱包括朝向中部区的端部,该若干条状褶皱自其端部向中部区方向的延伸线相交于同一虚拟中心点。
6.进一步的,所述的条状褶皱包括第一条状褶皱及第二条状褶皱,其中,第二条状褶皱位于相邻的两个第一条状褶皱之间,所述的第一条状褶皱包括朝向中部区的第一端部及远离中部区的第三端部,第二条状褶皱包括朝向中部区的第二端部及远离中部区的第四端部,所述的第一端部与虚拟中心点之间的距离小于第二端部与虚拟中心点的距离。
7.进一步的,各第一条状褶皱的第一端部位于一虚拟的第一虚拟线上,各第二条状褶皱的第二端部位于一虚拟的第二虚拟线上,所述的第一虚拟线为直线或弧线,第二虚拟线为一弧线,且,第二虚拟线的曲率大于第一虚拟线的曲率。
8.进一步的,所述的第一虚拟线与第二虚拟线均为圆弧线,且,所述的第一虚拟线所在圆的圆心、第二虚拟线所在圆的圆心及虚拟中心点在同一直线上。
9.进一步的,第一条状褶皱包括具有一开口的第一凹槽及相对凸出的第一凸出部,第二条状褶皱包括具有一开口的第二凹槽及相对凸出的第二凸出部,第一凹槽的开口宽
度、深度大于第二凹槽的开口宽度、深度,第一凸出部的凸起高度大于第二凸出部的凸起高度。
10.进一步的,所述的褶皱部包括第一边界线及第二边界线,在第一边界线及第二边界线上均设置有第一条状褶皱,且第一边界线与第二边界线的夹角为25
°‑
60
°

11.进一步的,所述的吸收层包括朝中部区方向凹进第二边缘线,第二边缘线与条状褶皱交叉,所述的侧部区包括第一边缘线,所述的第一条状褶皱及第二条状褶皱延伸至第一边缘线。
12.进一步的,所述的吸收层在侧部区包括一向中部区方向凹进的缺口部,所述的褶皱部完全覆盖缺口部。
13.一种用于制备上述乳垫的装置,包括用于在本体上形成褶皱部的辊组,所述的辊组包括上辊及下辊,上辊与下辊之间具有一用于供本体通过的间隙,所述的上辊包括若干齿,所述的下辊包括若干槽,所述的齿与槽对应设置,所述的齿与槽均为条形,且与条状褶皱的位置对应,当本体从间隙通过时,齿与槽对本体施加压力并形成条状褶皱。
14.进一步的,所述的下辊还包括若干通孔,所述的槽包括底面,所述的通孔贯通槽底面,并被配置成与一负压装置连接,所述的上辊还包括加热装置,用于对齿进行加热。
15.有益效果: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乳垫,包括由面层、吸收层及底层层叠形成的本体,本体包括中部区及位于中部区两侧的侧部区,至少一个侧部区设置有褶皱部,褶皱部包括若干间隔设置的条状褶皱,条状褶皱自侧部区向中部区延伸,且,条状褶皱包括朝向中部区的端部,该若干条状褶皱自其端部向中部区方向的延伸线相交于同一虚拟中心点,使得褶皱部在靠近中部区的一侧具有更密集的设置,而远离中部区的一侧具有更稀疏的设置形态,一方面,使得该乳垫自然呈现为两侧向内弯曲,中部向外隆起的立体形态;第二方面,褶皱部的设置形成弹性形态,不仅能够适应不同的乳房形态,而且使用舒适度提高;第三方面,由于条状褶皱呈放射状设置,使得条状褶皱形成导流效果,能够加速乳液沿条状褶皱向侧部区扩散,同时,本发明还提供制备该乳垫的装置。
附图说明
16.图1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乳垫示意图;图2为图1中a-a剖面示意图;图3为图2中b区放大示意图;图4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乳垫示意图;图5为形成褶皱区的乳垫制备装置示意图;图示元件说明:本体10;中部区101;侧部区102;第一边缘线1021;褶皱部103,203;第一条状褶皱1031;第一端部1031a;第三端部1031b;第二条状褶皱1032;第二端部1032a;第四端部1032b;虚拟中心点1033;第一虚拟线1034,2034;第二虚拟线1035,2035;第一对称线104;第二对称线105;面层11;吸收层12;缺口部220;第二边缘线121,221;底层13;辊组30;上辊31;第一齿311;第二齿312;下辊 32;第一槽321;第二槽322;通孔323。
具体实施方式
17.请结合参考图1-图3,其中,图1示出了本技术第一实施例提供的乳垫正视图,图2示出了a-a处的剖面图,图3示出了图2中局部的放大示意图,下面将参考这些附图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
18.本技术第一实施例提供的乳垫,包括本体10,所述的本体10包括面层11、底层13及夹设在面层11、底层13之间的吸收层12。
19.所述的面层11被配置在靠近使用者皮肤的一侧,通常的,所述的面层11为透液性的,以使得乳液能够通过面层11之后被吸收层12吸收,由于面层11与皮肤接触,因此优选的选用具有低刺激的,柔软的,如,单位面积重量为10~60g/m2的纱布、棉布、水刺无纺布、热风无纺布等片状材料,更优选的,为由热塑性合成纤维构成的热风无纺布,作为构成上述热风无纺布的合成纤维,可以使用聚乙烯(pe)纤维、聚丙烯(pp)纤维等聚烯烃系纤维、聚酯系纤维、尼龙等聚酰胺系纤维等,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也可以同时添加有天然纤维或粘胶纤维,以进一步降低对皮肤的刺激性,这些天然纤维可以包括木纤维、棉纤维等。
20.所述的吸收层12用于吸收乳液,设置在面层11与底层13之间,具体的,吸收层12为由若干纤维缠结而被适当地连接形成三维网络状结构,在三维网络结构之间分布有若干孔隙,在三维网络结构之间包含有高分子吸水材料,通过这些孔隙可以吸收、扩散液体,以及通过高分子吸水材料吸收、保留液体,所述的纤维可以为绒毛浆。
21.所述的底层13用于防止液体渗透,被配置在远离使用者皮肤的一侧,所述的底层13通常为拒水材料,具体的,可以为pe膜、sms无纺布等,优选的,所述的底层13能够让气体,如水蒸气通过,而液体不能通过,从而使得使用时不会闷热。
22.所述的面层11、吸收层12及底层13层叠设置,且,所述的面层11与底层13沿外周缘部被结合,通过在外周缘部的结合,面层11与底层13之间形成一个封闭空间,吸收层12被容置在该封闭空间内,可以理解的,所述的面层11与底层13可以沿外周缘部结合形成合适的形状,如圆形、腰形、矩形、圆角矩形、椭圆形等,在此不再赘述。
23.所述的结合,是指被结合的材料连接形成一个整体,通常的,可以通过热熔或粘接的方式形成,其中,热熔可以通过对材料本身进行加热,使其达到熔点温度后,局部熔化,凝固成型后形成连接,或者通过超声波等外部能量作用于材料,使得材料局部产生高温熔化,凝固成型后形成连接。
24.所述的本体10包括中部区101及位于中部区101两侧的侧部区102,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中部区101为靠近乳头对应的区域,所述的侧部区102为图1中位于中部区101左侧的左侧区及位于中部区101右侧的右侧区,所述的侧部区102设置有褶皱部103,在本实施例中左侧区及右侧区均设置有褶皱部103,且位于左侧区的褶皱部103与位于右侧区的褶皱部103对称设置,在下述描述中将以位于左侧区的褶皱部103进行详细说明。
25.所述的褶皱部103包括若干间隔设置的条状褶皱,所述的条状褶皱自侧部区102向中部区101延伸,包括朝向中部区101的端部,且,该若干条状褶皱自其端部向中部区101方向的延伸线相交于一虚拟中心点1033,所述的条状褶皱在本体10上呈现为凹凸起伏的形态,可以理解的,所述的条状褶皱大致呈直线状,所述的条状褶皱沿其宽度方向间隔设置,且沿其长度方向向中部区101延伸,该若干条状褶皱实际上呈现为以虚拟中心点1033为基点的放射状,并且使得褶皱部103在靠近中部区101的一侧具有更密集的设置,而远离中部
区101的一侧具有更稀疏的设置形态,一方面,由于褶皱部103的存在,使得两侧区域实际呈现为收缩状态,即使得该乳垫自然呈现为两侧向内弯曲,中部向外隆起的立体形态;第二方面,褶皱部103的设置形成弹性形态,不仅能够适应不同的乳房形态,而且使用舒适度提高;第三方面,由于条状褶皱呈放射状设置,使得条状褶皱形成导流效果,能够加速乳液沿条状褶皱向侧部区102扩散。
26.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条状褶皱包括第一条状褶皱1031及第二条状褶皱1032,其中,第二条状褶皱1032位于相邻的两个第一条状褶皱1031之间,所述的第一条状褶皱1031包括朝向中部区101的第一端部1031a及远离中部区101的第三端部1031b,第二条状褶皱1032包括朝向中部区101的第二端部1032a及远离中部区101的第四端部1032b,所述的第一端部1031a与虚拟中心点1033之间的距离小于第二端部1032a与虚拟中心点1033的距离,即,第一端部1031a相较于第二端部1032a向中部区101伸出的更长,使得第一条状褶皱1031与第二条状褶皱1032在朝向中部区101的一侧为交错排列,研究发现,在这种布置下,一方面,使得相邻的第一条状褶皱1031在朝向中部区101一侧具有足够的间距以容纳第二条状褶皱1032,第二方面,由于第一端部1031a相较于第二端部1032a更靠近中部区101,使得相邻的第一端部1031a与第二端部1032a之间形成一个空间,由于在形成第二褶皱时会对材料进行挤压及褶皱,使得在第二端部1032a区域材料向内弯曲,从而进一步使得本体10在第二端部1032a处向内弯曲,从而形成更立体的效果,优选的,所述的第一端部1031a与虚拟中心点1033之间的距离与第二端部1032a与虚拟中心点1033的距离之差大于等于3mm。
27.进一步的,各第一条状褶皱1031的第一端部1031a位于一虚拟的第一虚拟线1034上,各第二条状褶皱1032的第二端部1032a位于一虚拟的第二虚拟线1035上,所述的第一虚拟线1034可以为一直线,或请同时参考图4,所述的第一虚拟线2034也可以为一弧线,第二虚拟线1035为一弧线,且,第二虚拟线1035的曲率大于第一虚拟线1034的曲率,一方面能够使得第一端部1031a与虚拟中心点1033之间的距离小于第二端部1032a与虚拟中心点1033的距离,二方面使得第一虚拟线1034与第二虚拟线1035之间呈现的区域为一向远离中部区101方向凸出的舌形区域,从而使得本体10在该区域的收缩作用力为逐步的,从而更容易形成圆拱状。
28.进一步的,当第一虚拟线1034与第二虚拟线1035均为弧线时,第一虚拟线1034与第二虚拟线1035均为圆弧线,另外,当第一虚拟线1034与第二虚拟线1035均为圆弧线时,第一虚拟线1034所在圆的圆心、第二虚拟线1035所在圆的圆心及虚拟中心点1033在同一直线上。
29.进一步的,所述的本体10呈对称图形,包括一第一对称线104,所述的第一虚拟线1034所在圆的圆心、第二虚拟线1035所在圆的圆心及虚拟中心点1033在第一对称线104上,可以理解的,所述的本体10可以沿第一对称线104折叠,从而减少乳垫的体积,便于包装与使用。
30.进一步的,本体10还可以被设置成沿第二对称线105对称,其中第二对称线105与第一对称线104垂直,位于左侧区的褶皱部103与位于右侧区的褶皱部103沿第二对称线105对称设置。
31.进一步的,当第一虚拟线1034为直线时,第一虚拟线1034平行于第二对称线105。
32.进一步的,可以理解的,所述的褶皱部103大致呈扇形,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褶皱
部103包括位于上端的第一边界线及位于下端的第二边界线,在第一边界线及第二边界线上均设置有第一条状褶皱1031,且第一边界线与第二边界线的夹角为25
°‑
60
°

33.进一步的,位于相邻第一条状褶皱1031之间的第二条状褶皱1032有至少两条。
34.进一步的,第一条状褶皱1031包括具有一开口的第一凹槽及相对凸出的第一凸出部,其中,所述的开口朝向皮肤一侧,即,所述的第一凹槽为自面层11向底层13方向凹进,并在底层13远离皮肤一侧凸出,从而形成褶皱,第二条状褶皱1032包括具有一开口的第二凹槽及相对凸出的第二凸出部,同样的第二凹槽的开口方向朝向皮肤一侧,且第二凸出部在远离皮肤一侧凸出,可以理解的,一方面使得皮肤一侧具有更佳的使用舒适度,另一方面开口方向朝向皮肤一侧,由于材料应力使得本体10超皮肤一侧弯曲,从而使得褶皱部103整体呈现弯曲形态。
35.进一步的,第一条状褶皱1031的开口宽度及深度大于第二条状褶皱1032的开口宽度及深度,由于为了适应乳房大小,通常的乳垫的大致的尺寸为90-180mm,若设第一条状褶皱1031的开口宽度为a1,深度为b1,凸出部凸出的高度为c1,第二条状褶皱1032的开口宽度为a2,深度为b2,凸出部凸出的高度为c2,则a1为1.2-6mm,b1为1-5mm,c1为1.2-6mm,a2为0.5-3mm,b2为0.2-1mm,c2为0.2-2mm,在这个尺寸下能同时满足形成拱型的立体形态,使用舒适度,导流扩散以及弹性效果、形状恢复能力。
36.进一步的,所述的侧部区102包括第一边缘线1021,所述的第一条状褶皱1031及第二条状褶皱1032延伸至第一边缘线1021,即第三端部1031b及第四端部1032b位于第一边缘线1021上。
37.进一步的,请一并参考图4,所述的吸收层在侧部区包括一向中部区方向凹进的缺口部220,所述的褶皱部203的位置与缺口部220的位置对应,且,完全覆盖缺口部220,所述的完全覆盖是指缺口部220在平行于缺口部220所在的一平面上投影形成的区域位于褶皱部203在该平面上投影形成的区域范围内,即,所述的吸收层在缺口部220处包括第二边缘线221,第二边缘线221朝中部区方向凹进,也可以的,如在第一实施例中,吸收层12在侧部区102包括第二边缘线121,所述的第二边缘线121朝中部区101方向凹进,通过如此设置,由于缺口部220或第二边缘线221凹进的区域没有吸收层,使得这部分区域的厚度及强度均降低,从而进一步便于本体中间位置拱起,形成立体形态。
38.进一步的,所述的第一边缘线1021也朝中部区101方向凹进。
39.请一并参考图5,本发明同时还提供制备所述乳垫的装置,所述的装置包括一用于在产品上形成褶皱部103的辊组30,所述的辊组30包括上辊31及下辊32,上辊31与下辊32之间具有一用于供产品通过的间隙,所述的上辊31包括若干齿,所述的下辊32包括若干槽,所述的齿与槽对应设置,当产品从间隙通过时,齿与槽对产品施加压力并形成条状褶皱,可以理解的,所述的齿与槽均为条形,且与条状褶皱的位置对应。
40.进一步的,所述的齿包括第一齿311与第二齿312,所述的槽包括第一槽321与第二槽322,其中第一齿311与第一槽321对应以形成第一条状褶皱1031,第二齿312与第二槽322对应以形成第二条状褶皱1032。
41.进一步的,所述的第一齿311包括相对的齿面,该相对的齿面之间的夹角为25
°‑
35
°
,同样的,第二齿312相对的齿面之间的夹角也为25
°‑
35
°
,以降低对面层11的损伤并形成具有形态保持和弹性能力的条状褶皱。
42.在本实施例中,需要使得形成的条状褶皱尺寸大,且需要形成的条状褶皱能够保持形态,所述的下辊32还包括若干通孔323,所述的第一槽321包括底面,所述的通孔323贯通第一槽321底面,并被配置成与一负压装置连接,使得第一槽321呈负压状态,从而使得当产品进入间隙时,在第一槽321的负压作用下,本体10向第一槽321内弯折并填充到第一槽321内,从而能够增加第一条状褶皱1031的定型时间和形成完整的第一条状褶皱1031,进一步的,所述的上辊31还包括加热装置,用于对第一齿311进行加热,进一步增加对第一条状褶皱1031的定型作用。
43.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