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膏状食物烹饪器具的制作方法

2022-06-25 23:26:44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食品加工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膏状食物烹饪器具。


背景技术:

2.现有烹饪器具的烹饪功能较为单一,通常只具有某一种烹饪功能,例如蒸、烤、煮或者炸等。而功能较为单一的烹饪器具无法满足用户对于多种食材进行烹饪的需求,例如需要较多人力操作的搅团、米豆腐、凉粉或者凉糕等凝胶类食物。
3.现在市面上出现了一种功能较为多样的烹饪器具,同时具有蒸、煮、炖以及和面等多种功能。但是由于凝胶类食物在进行加工时,需要将粉状食材兑水搅拌成溶液后再加热糊化,使得烹饪器具内的食材越来越粘稠,食材在烹饪器具内的对流性降低,导致食材在加热过程中出现搅拌不充分,受热不均匀的现象,容易出现烹饪后的凝胶类食物火候不佳、口感较差的现象。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膏状食物烹饪器具,用以解决现有的烹饪器具无法对凝胶类食品进行有效烹饪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膏状食物烹饪器具,包括锅体、用于盛放食材的锅胆、设置在所述锅胆内的搅拌件、用于驱动所述搅拌件旋转的驱动电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内热式加热件和外热式加热件,所述内热式加热件设置在所述锅胆的开口上方,所述外热式加热件设置在所述锅胆外侧,所述搅拌件旋转使食材上下翻滚,所述内热式加热件和所述外热式加热件同步或交替工作以使食材内水分蒸发而熟化成膏状;所述搅拌件停止旋转,所述内热式加热件和所述外热式加热件同步或交替工作以使食材定型,所述外热式加热件的加热功率小于内热式加热件的加热功率。
6.通过在锅胆开口的上方设置有内热式加热件,使得内热式加热件能够从上方对锅胆中的食材进行加热;通过在锅胆的外侧设置有外热式加热件,使得外热式加热件能够对锅胆中的食材进行加热,进而使得内热式加热件和外热式加热件能够适应膏状食物在不同烹饪阶段的热量需求而做出调整,以提高烹饪器具对膏状食物加热时的灵活性,避免局部温度过高或者局部受热时间较长导致出现糊锅的现象。
7.并且,通过在锅胆中设置有搅拌件,并将内热式加热件和外热式加热件设置为同步工作的形式,使得搅拌件在烹饪过程中搅拌膏状食物,以使食材在锅胆中进行上下翻滚的同时,内热式加热件和外热式加热件能够共同为锅胆中提供最大的热量,以提高烹饪器具的烹饪效率,也有利于锅胆中的食材内的水分快速蒸发而熟化成膏状;而当采用内热式加热件和外热式加热件交替工作时,便于烹饪器具在搅拌食物的同时,还能够控制供给到锅胆中的热量,有利于控制食材的烹饪火候,提高膏状食物的烹饪口感。
8.当搅拌件停止旋转时,内热式加热件和外热式加热件能够根据膏状食物的具体状态选择同时加热或者交替加热,以使膏状食物能够在锅胆中直接定型,进一步地,外热式加
热件的加热功率小于内热式加热件的加热功率,有利于提升膏状食物的定型效果及烹饪口感,方便后续的加工处理,且能够有效减少膏状食物定型过程中出现的糊锅问题。
9.在膏状食物烹饪器具优选的实现方式中,搅拌件的回转体积v1与锅胆的容积v2满足v1:0.2v2≤v1≤0.5v2。
10.通过将搅拌件的回转体积v1与锅胆之间的容积v2之间的比值设置为不小于0.2的形式,使得搅拌件能够在锅胆中具有较大的搅拌空间,以加强搅拌件对膏状食物的搅拌效果。
11.进一步地,通过将搅拌件的回转体积v1与锅胆之间的容积v2之间的比值设置为不大于0.5的形式,使得搅拌件在锅胆中为膏状食物留有上下翻转的空间,有利于膏状食物在锅胆中进行充分混合。
12.在膏状食物烹饪器具优选的实现方式中,搅拌件包括搅拌轴和设于搅拌轴上的搅拌叶,搅拌叶包括靠近搅拌轴的第一搅拌部和远离搅拌轴的第二搅拌部,第一搅拌部在竖直方向高于第二搅拌部以使食材混合液在径向方向上形成流速差。
13.通过将搅拌叶设置为包括靠近搅拌轴的第一搅拌部和远离搅拌轴的第二搅拌部的形式,并将第一搅拌部设置为在竖直方向上高于第二搅拌部的形式,使得被靠近搅拌轴的第一搅拌部所搅拌的膏状食物具有较高的流速,而被远离搅拌轴的第二搅拌部所搅拌的膏状食物具有较低的流速,以使膏状食物在锅胆的径向方向上产生流速差,以加快食材的混合效率。
14.并且,由于被第一搅拌部所搅拌的食材具有较高的转速,而被第二搅拌部所搅拌的食材仅具有较低的转速,使得搅拌叶整体所受到的膏状食物的反作用力较低,进而也降低了搅拌叶的旋转阻力,从而达到降低搅拌件的功率损耗的目的。
15.在膏状食物烹饪器具优选的实现方式中,搅拌件包括搅拌轴和设于搅拌轴上的搅拌叶,搅拌叶的靠近锅胆侧壁的一端设有导流孔,导流孔能够在食材内水分蒸发而熟化成膏状时被封堵。
16.通过在搅拌叶靠近锅胆侧壁的一端设置有导流孔,使得导流孔能够对锅胆中处于不同烹饪状态的膏状食物进行适应性搅拌。当锅胆中的膏状食物处于粘稠度较低时,导流孔能够允许膏状食物通过导流孔,进而提高搅拌叶的搅拌效果;同时,导流孔的设置能够使位于搅拌件一侧的膏状食物顺畅地流向另一侧,减少锅胆中出现液体飞溅的现象。
17.而当锅胆中的膏状食物处于粘稠度较高的状态时,膏状食物能够封堵导流孔,进而加强搅拌件对膏状食物的挤压搅拌效果,以提高搅拌件对膏状食物在任意状态下的搅拌效果。
18.在膏状食物烹饪器具优选的实现方式中,内热式加热件为蒸汽加热组件,蒸汽加热组件包括蒸汽发生器和蒸汽通道,蒸汽通道的一端与蒸汽发生器连通,另一端朝向锅胆的内腔设置。
19.通过将内热式加热件设置为蒸汽式加热组件,使得蒸汽式加热组件能够将高温蒸汽通入至锅胆中,以使锅胆中充满高温蒸汽,高温蒸汽能够渗透进膏状食物的缝隙中对其进行加热,提高对膏状食物加热的均匀性;同时,蒸汽式加热组件在高温加热的同时还能够保证膏状食物的含水量,保证膏状食物的烹饪口感。
20.在膏状食物烹饪器具优选的实现方式中,蒸汽通道包括沿输出方向逐渐向上倾斜
延伸的主体段。
21.通过将蒸汽通道的主体段设置为沿输出方向逐渐向上倾斜延伸的形式,使得蒸汽发生器在向锅胆中供应高温蒸汽的过程中,受冷液化的蒸汽能够顺着蒸汽通道的主体段回流至蒸汽发生器中,等待再次液化,避免出现液化的蒸汽流入至锅胆中,导致锅胆中的膏状食物的含水量升高,影响烹饪效果的现象发生。
22.在膏状食物烹饪器具优选的实现方式中,锅体包括主体和盖合于主体的锅盖,蒸汽发生器和锅胆并列安装于主体,蒸汽通道安装于锅盖,锅盖盖合后,蒸汽发生器的出口与蒸汽通道的入口耦合。
23.通过将蒸汽发生器设置为与锅胆并列安装于主体的形式,使得蒸汽发生器所产生的蒸汽能够直接进入到蒸汽通道中,并经由蒸汽通道进入至锅胆,缩减连接蒸汽发生器与锅胆之间的蒸汽通道的长度;同时,蒸汽能够自发地进入蒸汽通道并最终流向锅胆,无需设置有泵体进行抽吸,有利于实现烹饪器具的小型化设计。
24.而通过将蒸汽通道安装于锅盖,以使锅盖在盖合之后,蒸汽发生器的出口能够蒸汽通道的入口相互耦合,以使蒸汽发生器所产生的高温蒸汽能够全部经由蒸汽通道进入到锅胆中,避免出现高温蒸汽外溢,导致蒸汽利用率降低或者烫伤用户的现象发生。
25.在膏状食物烹饪器具优选的实现方式中,内热式加热件安装于锅体的锅盖,在内热式加热件背离锅胆的一侧安装保温罩和/或风扇;
26.内热式加热件安装于锅体的锅盖,在内热式加热件靠近锅胆的一侧安装保护盖,保护盖与锅盖可拆卸连接。
27.通过将内热式加热件安装于锅体的锅盖上,并在内热式加热件背离锅胆的一侧安装有保温罩和/或风扇,使得保温罩能够对内热式加热件所产生的热量反射至锅胆中,而风扇能够将内热式加热件所产生的热量吹向锅胆,以在锅胆中形成有热风,加快锅胆中的热循环,避免出现内热式加热件所产生的热量积蓄在锅胆的顶部,难以对位于锅胆底部的膏状食物进行有效加热的现象发生,提高烹饪器具的加热效率。
28.进一步地,通过在内热式加热件靠近锅胆的一侧设置有保护盖,并将保护盖设置为与锅盖可拆卸连接的形式,使得保护盖能够对内热式加热件起到隔离保护的作用,避免锅胆中飞溅的膏状食物沾染到内热式加热件上,导致内热式加热件的加热效果降低的现象发生。
29.在膏状食物烹饪器具优选的实现方式中,内热式加热件为加热管;
30.并且/或者,外热式加热件为安装在锅胆底部的电磁发热盘或设有发热管的发热盘。
31.通过将内热式加热件设置为加热管的形式,使得加热管能够对锅胆中的膏状食物进行不接触式加热,保证膏状食物烹饪的清洁性与食用的安全性。
32.通过将外热式加热件设置为安装在锅胆底部的电磁发热盘或设有发热管的发热盘的形式,在保证外热式加热盘对锅胆中的膏状食物具有较好的加热效果的同时,降低外热式加热件的成本。
33.在膏状食物烹饪器具优选的实现方式中,锅胆的底部和/或锅胆的开口处设有温度检测装置。
34.通过在锅胆的底部和顶部设置有温度检测装置,以使温度检测装置能够分别对外
热式加热件和内热式加热件对锅胆的加热效果进行检测,以实现烹饪器具对加热温度的实时监控与调节,避免产生糊锅或者加热效率低下的现象。
附图说明
35.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36.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膏状食物烹饪器具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37.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膏状食物烹饪器具的剖视图;
38.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膏状食物烹饪器具的锅胆以及搅拌件的配合关系示意图;
39.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膏状食物烹饪器具的锅胆以及搅拌件的剖视图;
40.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膏状食物烹饪器具的搅拌叶的一种实施方式示意图;
41.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膏状食物烹饪器具的搅拌叶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示意图;
42.图7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中膏状食物烹饪器具的剖视图;
43.图8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中膏状食物烹饪器具的剖视图。
44.附图标记说明:
45.1-锅体;2-锅盖;3-锅胆;4-搅拌件;41-搅拌轴;42-搅拌叶;421-第一搅拌部;422-第二搅拌部;423-导流孔;5-驱动电机;6-内热式加热件;61-蒸汽发生器;62-蒸汽通道;63-保温罩;64-加热管;65-保护盖;66-加热件;7-外热式加热件。
具体实施方式
46.为了更清楚的阐释本实用新型的整体构思,下面再结合说明书附图以示例的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47.需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
48.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49.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膏状食物烹饪器具包括锅体1、盖合于锅体1上的锅盖2、用于盛放食材的锅胆3、设置在锅胆3内的搅拌件4以及用于驱动搅拌件4旋转的驱动电机5。
50.当用户需要对膏状食物进行烹饪时,首先将锅胆3放置于锅体1的内部,然后将粉状的食材加入到锅胆3中并进行兑水,盖合锅盖2,以使锅盖2能够密封锅胆3。最后用户开启开关,驱动电机5工作以带动锅胆3中的搅拌件4旋转,使得搅拌件4能够对锅胆3中的食材进行搅拌形成膏状食物。
51.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膏状食物烹饪器具还包括内热式加热件6和外热式加热
件7,内热式加热件6设置在锅胆3的开口上方,外热式加热件7设置在锅胆3外侧。
52.当烹饪器具在对锅胆3中的膏状食物进行初步烹饪时,搅拌件4保持旋转状态以使食材上下翻滚,内热式加热件6和外热式加热件7同步或交替工作以使食材内水分蒸发而熟化成膏状。当烹饪器具对锅胆3中的膏状食物完成初步烹饪之后,搅拌件4停止旋转,内热式加热件6和外热式加热件7同步或交替工作以使食材定型,所述外热式加热件7的加热功率小于内热式加热件6的加热功率。
53.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通过在锅胆3开口的上方设置有内热式加热件6,使得内热式加热件6能够从上方对锅胆3中的食材进行加热;通过在锅胆3的外侧设置有外热式加热件7,使得外热式加热件7能够对锅胆3中的食材进行加热,进而使得内热式加热件6和外热式加热件7能够适应膏状食物在不同烹饪阶段的热量需求而做出调整,以提高烹饪器具对膏状食物加热时的灵活性,避免局部温度过高或者局部受热时间较长导致出现糊锅的现象。
54.并且,通过在锅胆3中设置有搅拌件4,并将内热式加热件6和外热式加热件7设置为同步工作的形式,使得搅拌件4在烹饪过程中搅拌膏状食物,以使食材在锅胆3中进行上下翻滚的同时,内热式加热件6和外热式加热件7能够共同为锅胆3中提供最大的热量,以提高烹饪器具的烹饪效率,也有利于锅胆3中的食材内的水分快速蒸发而熟化成膏状;而当采用内热式加热件6和外热式加热件7交替工作时,便于烹饪器具在搅拌食物的同时,还能够控制供给到锅胆3中的热量,有利于控制食材的烹饪火候,提高膏状食物的烹饪口感。
55.当搅拌件4停止旋转时,内热式加热件6和外热式加热件7能够根据膏状食物的具体状态选择同时加热或者交替加热,以使膏状食物能够在锅胆3中直接定型;进一步地,外热式加热件7的加热功率小于内热式加热件6的加热功率,有利于提升膏状食物的定型效果及烹饪口感,方便后续的加工处理,且能够有效减少膏状食物定型过程中出现的糊锅问题。
56.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的实现方式,如图3和图4所示,搅拌件4的回转体积v1与锅胆3的容积v2满足v1:0.2v2≤v1≤0.5v2。
57.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通过将搅拌件4的回转体积v1与锅胆3之间的容积v2之间的比值设置为不小于0.2的形式,使得搅拌件4能够在锅胆3中具有较大的搅拌空间,以加强搅拌件4对膏状食物的搅拌效果。
58.进一步地,通过将搅拌件4的回转体积v1与锅胆3之间的容积v2之间的比值设置为不大于0.5的形式,使得搅拌件4在锅胆3中为膏状食物留有上下翻转的空间,有利于膏状食物在锅胆3中进行充分混合。
59.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的实现方式,如图4所示,搅拌件4包括搅拌轴41和设于搅拌轴41上的搅拌叶42,搅拌叶42包括靠近搅拌轴41的第一搅拌部421和远离搅拌轴41的第二搅拌部422,第一搅拌部421在竖直方向上高于第二搅拌部422,以使食材混合液在径向方向上形成流速差。
60.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通过将搅拌叶42设置为包括靠近搅拌轴41的第一搅拌部421和远离搅拌轴41的第二搅拌部422的形式,并将第一搅拌部421设置为在竖直方向上高于第二搅拌部422的形式,使得被靠近搅拌轴41的第一搅拌部421所搅拌的膏状食物具有较高的流速,而被远离搅拌轴41的第二搅拌部422所搅拌的膏状食物具有较低的流速,以使膏状食物在锅胆3的径向方向上产生流速差,以加快食材件的混合效率。
61.并且,由于被第一搅拌部421所搅拌的食材具有较高的转速,而被第二搅拌部422所搅拌的食材仅具有较低的转速,使得搅拌叶42整体所受到的膏状食物的反作用力较低,进而也降低了搅拌叶42的旋转阻力,从而达到降低搅拌件4的功率损耗的目的。
62.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对搅拌叶42的形式不作具体限定,其可以采用以下实施方式中的任意一种:
63.作为一种优选的实现方式,搅拌叶42设置为相对于搅拌轴41具有一定的倾斜角度的形式,使得搅拌叶42的表面能够形成有一个倾斜的爬升面,并将搅拌叶42的倾斜角斜坡的爬升面设置为与旋转轴的旋向相同的形式。当搅拌叶42在搅拌轴41的带动下搅拌食物时,膏状食物能够在爬升面上给与搅拌叶42一个竖直向下的分力,以使搅拌叶42能够紧紧固定在搅拌轴41上,避免出现搅拌叶42在搅拌轴41上脱落的现象。
64.作为另一种优选的实现方式,搅拌叶42设置为与搅拌轴41平行的形式,通过将搅拌叶42设置为与搅拌轴41平行的形式,使得搅拌叶42能够在竖直方向上具有更高的高度,进而搅拌叶42具有更大的搅拌区域,提高搅拌件4的搅拌效率。
65.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的实现方式,如图3所示,搅拌件4包括搅拌轴41和设于搅拌轴41上的搅拌叶42,搅拌叶42的靠近锅胆3侧壁的一端设有导流孔423,导流孔423能够在食材内水分蒸发而熟化成膏状时被封堵。
66.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通过在搅拌叶42靠近锅胆3侧壁的一端设置有导流孔423,使得导流孔423能够对锅胆3中处于不同烹饪状态的膏状食物进行适应性搅拌。当锅胆3中的膏状食物处于粘稠度较低时,导流孔423能够允许膏状食物通过导流孔423,进而提高搅拌叶42的搅拌效果;同时,导流孔423的设置能够使位于搅拌件4一侧的膏状食物顺畅地流向另一侧,减少锅胆3中出现液体飞溅的现象。
67.而当锅胆3中的膏状食物处于粘稠度较高的状态时,膏状食物能够封堵导流孔423,进而加强搅拌件4对膏状食物的挤压搅拌效果,以提高搅拌件4对膏状食物在任意状态下的搅拌效果。
68.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对导流孔423的形状不作具体限定,其可以采用以下实施方式中的任意一种:
69.作为一种优选的实现方式,如图5所示,导流孔423设置于搅拌叶42上靠近锅胆3侧壁的一端,且导流孔423为沿竖直方向平行排布的若干条条形孔。通过将导流孔423设置为条形孔,使得每个条形孔都能允许较多的膏状食物通过,提高导流孔423在膏状食物处于较为粘稠状态下的搅拌效果。
70.作为另一种优选的实现方式,如图6所示,导流孔423设置于搅拌叶42上靠近锅胆3侧壁的一端,且导流孔423设置为若干个呈矩阵式排布的圆形孔。通过将导流孔423设置为成矩阵式排布的圆形孔,提高搅拌叶42上导流孔423的分布密度,提高导流孔423在膏状食物处于较为稀薄状态下的搅拌效果。
71.或者,导流孔423还可以设置为条形孔与圆形孔间隔设置的方式,以兼顾膏状食物处于较为稀薄状态下和膏状食物处于较为粘稠状态下的搅拌效果。
72.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对内热式加热件的形式不做具体限定,其可以采用以下实施例中的任意一种:
73.实施例一:如图7所示,内热式加热件6为蒸汽加热组件,蒸汽加热组件包括蒸汽发
生器61和蒸汽通道62,蒸汽通道62的一端与蒸汽发生器61连通,另一端朝向锅胆3的内腔设置。蒸汽发生器61的底部设置有加热件66,加热件66能够对蒸汽发生器61中的液体进行加热使其产生蒸汽。
74.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通过将内热式加热件6设置为蒸汽式加热组件,使得蒸汽式加热组件能够将高温蒸汽通入至锅胆3中,以使锅胆3中充满高温蒸汽,高温蒸汽能够渗透进膏状食物的缝隙中对其进行加热,不存在无法被加热到的死角,提高对膏状食物加热的均匀性;同时,蒸汽式加热组件在高温加热的同时还能够保证膏状食物的含水量,保证膏状食物的烹饪口感。
75.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的实现方式,如图7所示,蒸汽通道62包括沿输出方向逐渐向上倾斜延伸的主体段。
76.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通过将蒸汽通道62的主体段设置为沿输出方向逐渐向上倾斜延伸的形式,使得蒸汽发生器61在向锅胆3中供应高温蒸汽的过程中,受冷液化的蒸汽能够顺着蒸汽通道62的主体段回流至蒸汽发生器61中,等待再次液化,避免出现液化的蒸汽流入至锅胆3中,导致锅胆3中的膏状食物的含水量升高,影响烹饪效果的现象发生。
77.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的实现方式,如图7所示,蒸汽发生器61和锅胆3并列安装于主体内,蒸汽通道62安装于锅盖2上,当锅盖2盖合后,蒸汽发生器61的出口与蒸汽通道62的入口耦合。
78.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通过将蒸汽发生器61设置为与锅胆3并列安装于主体的形式,使得蒸汽发生器61所产生的蒸汽能够直接进入到蒸汽通道62中,并经由蒸汽通道62进入至锅胆3,缩减连接蒸汽发生器61与锅胆3之间的蒸汽通道62的长度;同时,蒸汽能够自发地进入蒸汽通道62并最终流向锅胆3,无需设置有泵体进行抽吸,有利于实现烹饪器具的小型化设计。
79.而通过将蒸汽通道62安装于锅盖2,以使锅盖2在盖合之后,蒸汽发生器61的出口能够蒸汽通道62的入口相互耦合,以使蒸汽发生器61所产生的高温蒸汽能够全部经由蒸汽通道62进入到锅胆3中,避免出现高温蒸汽外溢,导致蒸汽利用率降低或者烫伤用户的现象发生。
80.实施例二:如图8所示,内热式加热件6安装于锅体1的锅盖2内,在内热式加热件6背离锅胆3的一侧安装保温罩63和风扇;内热式加热件6靠近锅胆3的一侧安装保护盖65,保护盖65与锅盖2可拆卸连接。
81.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通过将内热式加热件6安装于锅体1的锅盖2上,并在内热式加热件6背离锅胆3的一侧安装有保温罩63和风扇,使得保温罩63能够对内热式加热件6所产生的热量反射至锅胆3中,而风扇能够将内热式加热件6所产生的热量吹向锅胆3,以在锅胆3中形成有热风,加快锅胆3中的热循环,避免出现内热式加热件6所产生的热量积蓄在锅胆3的顶部,难以对位于锅胆3底部的膏状食物进行有效加热的现象发生,提高烹饪器具的加热效率。
82.进一步地,通过在内热式加热件6靠近锅胆3的一侧设置有保护盖65,并将保护盖65设置为与锅盖2可拆卸连接的形式,使得保护盖65能够对内热式加热件6起到隔离保护的作用,避免锅胆3中飞溅的膏状食物沾染到内热式加热件6上,导致内热式加热件6的加热效
果降低的现象发生。
83.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中的内热式加热件6除了可以一同安装有保温罩63和风扇之外,还可以采用单独安装保温罩63或者风扇的形式,在保证热量传递效果的前提下,降低内热式加热件6的生产成本。
84.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的实现方式,如图8所示,内热式加热件6设置为加热管64;并且,所述外热式加热件7为安装在锅胆3底部的电磁发热盘或设有发热管的发热盘。
85.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通过将内热式加热件6设置为加热管64的形式,使得加热管64能够对锅胆3中的膏状食物进行不接触式加热,保证膏状食物烹饪的清洁性与食用的安全性。
86.通过将外热式加热件7设置为安装在锅胆3底部的电磁发热盘或设有发热管的发热盘的形式,在保证外热式加热盘对锅胆3中的膏状食物具有较好的加热效果的同时,降低外热式加热件7的成本。
87.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中的内热式加热件6除了可以设置为加热管64之外,还可以采用多种任意可行的实现方式,例如石墨加热管64、卤素加热管64等。
88.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的实现方式,如图8所示,锅胆3的底部和锅胆3的开口处设有温度检测装置。
89.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通过在锅胆3的底部和顶部设置有温度检测装置,以使温度检测装置能够分别对外热式加热件7和内热式加热件6对锅胆3的加热效果进行检测,以实现烹饪器具对加热温度的实时监控与调节,避免产生糊锅或者加热效率低下的现象。
90.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技术方案,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应当指出,任意一个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与其他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技术方案的结合,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虽然,上文中已经用一般性说明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了详尽的描述,但在本实用新型基础上,可以对之作一些修改或改进,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基础上所做的这些修改或改进,均属于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