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酱香酒集散式窖池及系统的制作方法

2022-06-25 22:52:4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酱香酒酿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酱香酒集散式窖池及系统。


背景技术:

2.窖池发酵为厌氧发酵,是酱香型白酒产酒、产香的重要工序。传统窖池为地下固定窖池,采用石、砖及水泥材料砌成。现有技术公开一种高效型白酒发酵窖池,包括窖池、窖泥层和黄水收集池,窖池侧壁为竖直光滑面,底壁为波浪形面,池口与地平面平齐,侧壁和底壁均从外到里依次设有水泥层和窖泥层,底壁中部设有黄水收集池。
3.上述方案通过装有窖泥板的网状承载体随酒醅的下沉而下沉,以保持窖泥板与酒醅的直接接触,能够实现窖池的密封性,避免窖池内存在空气;但其依然需要设置在地面以下,即实质为地下窖池。上述方案局限于地面以下空间,造成地上空间的大面积浪费;而且窖池分散排布,占地面积大,不利于机械化、自动化、智能化操作及控制。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酱香酒集散式窖池及系统,能够及时排出厌氧发酵过程产生的废气,并在发酵完成后顺利打开窖盖;通过多个能够上下堆叠的窖池形成模块化的发酵系统,节省占地面积,有利于机械化、自动化、智能化操作及控制。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
6.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酱香酒集散式窖池,包括窖池单元,窖池单元内部设有窖盖,所述窖盖安装排气阀和吸气阀,窖盖周向固定有与窖池单元内壁贴合的密封垫。
7.作为进一步的实现方式,所述窖池单元底面形成至少一个倾斜面。
8.作为进一步的实现方式,所述窖池单元底部连接排黄水管,且窖池单元底部安装有插入窖池单元内的温度传感器。
9.作为进一步的实现方式,所述窖盖侧面与窖池单元内壁具有设定间距,窖盖底部边缘固定密封垫。
10.作为进一步的实现方式,还包括支撑架,窖池单元设于支撑架内。
11.作为进一步的实现方式,所述支撑架具有多个伸出其底面的支撑部。
12.作为进一步的实现方式,所述支撑部底面与支撑架顶面形成定位配合部。
13.作为进一步的实现方式,所述窖池单元底部安装隔离件。
14.作为进一步的实现方式,所述隔离件底面与窖池单元顶面形成定位配合部。
15.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酱香酒集散式窖池系统,包括至少两个所述的窖池,所述窖池在纵向叠加。
16.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7.(1)本实用新型的窖盖安装有排气阀,能够排出发酵过程中产生的co2,便于co2的
收集;窖盖还安装吸气阀,在提窖盖时吸气阀打开使窖池内进入空气,便于窖池盖提出;窖盖底面与窖池单元内壁之间设有密封垫,实现良好的密封效果。
18.(2)本实用新型的窖池在纵向叠加形成集散式结构,节省占地面积;窖池单元可通过行车吊运实现叠加,便于自动化、机械化和智能化操作;上、下窖池单元之间形成间隔区域,不会出现气体堆积在上、下窖池单元之间,保证气体的顺利排出。
19.(3)本实用新型的窖池单元底面设置为倾斜面,排黄水管连接于倾斜面的低端,便于黄水排出,不会出现黄水累积、有残留的问题。
附图说明
20.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
21.图1是本实用新型根据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的窖池系统结构示意图;
22.图2是本实用新型根据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的窖池单元立体图一;
23.图3是本实用新型根据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的窖池单元立体图二;
24.图4是本实用新型根据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的窖盖立体图;
25.图5是本实用新型根据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的窖盖仰视图;
26.图6是本实用新型根据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的窖盖剖视图;
27.图7是本实用新型根据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的窖盖俯视图。
28.其中,1、支撑架,2、窖池单元,3、窖盖,4、密封垫,5、凹槽,6、凸起结构,7、排黄水管,8、温度传感器,9、排气阀,10、盖板,11、网格板,12、窖泥,13、吸气阀,14、吊起部。
具体实施方式
29.实施例一:
30.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酱香酒集散式窖池,如图2所示,包括窖池单元2,窖池单元2顶部开口,窖池单元2内安装有窖盖3,由于厌氧发酵过程中窖池单元2内会产生co2,因此,窖盖3安装排气阀9,排气阀9可以设置一个或多个;通过排气阀9及时排出co2,便于co2的收集。
31.本实施例中,排气阀9采用微压浮子式排气阀。
32.窖盖3还安装有吸气阀13,由于窖池单元2形成真空,发酵完成后窖盖3不易取出,通过吸气阀13打开使空气进入窖池单元2内,方便窖盖3取出。
33.在本实施例中,如图6和图7所示,窖盖3顶部设有吊起部14,以便通过夹持吊起部14打开窖盖3。例如,所述吊起部14采用角件。
34.进一步的,窖盖3与窖池单元2之间形成容纳物料的发酵腔。在厌氧发酵过程中窖盖3可随物料下沉,使窖盖3底面始终与物料接触,窖盖3与物料之间不存在空隙,有利于厌氧发酵。
35.窖池单元2可以为长方体、筒形或其他形状,具体根据实际要求选择。优选地,窖池单元2采用不锈钢材质,以延长窖池单元2的使用寿命。
36.在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窖池单元2外侧安装支撑架1,支撑架1具有伸出其底面
的支撑部,通过支撑部实现与下侧窖池单元2之间间隔区域堆积。
37.支撑架1的形状不作限定,只要能够支撑窖池单元2即可。支撑架1顶部四个角位置可安装角件,以便于吊装。
38.所述支撑部沿支撑架1底部边缘间隔区域设置多个。例如:支撑架1为长方体框架时,支撑部分布于支撑架1底部四个角位置;支撑架1为筒形框架时,为了保证支撑稳定,支撑部至少设置两个。
39.进一步的,支撑部底面与支撑架1顶面形成定位配合部。在本实施例中,定位配合部包括凸起结构6和凹槽5,凸起结构6设于支撑部底部,凹槽5设于支撑架1顶部对应支撑部位置;或者凹槽5设于支撑部底部,凸起结构6设于支撑架1顶部对应支撑部位置;通过凸起结构6和凹槽5的配合实现插接定位。
40.可以理解的,在其他实施例中,定位配合部也可以采用其他结构,例如,定位配合部包括磁铁和金属板,磁铁设置于支撑部底部或支撑架1顶部,金属板对应设置于支撑架1顶部或支撑部底部,通过磁铁与金属板的吸附作用实现定位。
41.进一步的,如图4-图6所示,窖盖3包括盖板10、窖泥12和网格板11,窖泥12填充于盖板10和网格板11之间;通过设置窖泥12能够吸收物料中的水分,且窖泥12中含有利于厌氧发酵的微生物;另外窖泥12能够增加窖盖3的重量,使物料出现下沉时窖盖3也随之下沉,保证发酵腔中的厌氧环境。
42.网格板11用于支撑窖泥12,避免窖泥12脱离,通过网格板11的网格保证窖泥12能够与物料表面接触。
43.在本实施例中,窖盖3与窖池单元2内壁四周有设定间距,方便窖盖3顺利取出。所述设定间距根据窖池单元2尺寸而定,例如,设置0.5cm。
44.进一步的,为了保证发酵腔的密封性,窖盖3底面周向固定有密封垫4,密封垫4从窖盖3边缘伸出以与窖池单元2内壁贴合。
45.密封垫4超出窖盖3边缘的长度大于所述设定距离,以保证密封效果。当设定距离为0.5cm时,密封垫4超出窖盖3边缘的长度为0.6cm。密封垫4采用弹性材质制成,例如硅胶垫。
46.进一步的,如图3所示,窖池单元2的底部连接排黄水管7,排黄水管7安装有阀门,通过排黄水管7排出发酵过程中产生的黄水。因上、下窖池单元2之间的间隔区域,排黄水管7不会与下层窖池单元2出现干涉。
47.在本实施例中,排黄水管7设置成l型,以将黄水引出,便于从侧向排出。
48.窖池单元2的底部还安装有伸入发酵腔中的温度传感器8,温度传感器8连接计算机,通过计算机显示发酵过程中的温度。
49.由于厌氧发酵过程中的黄水从窖池单元2底部排出,窖池单元2底部为平面时即使安装排黄水管7也不能保证黄水全部排出,因此,本实施例将窖池单元2底面设置为至少一个倾斜面。
50.当窖池单元2底面为一个倾斜面时,所述倾斜面从窖池单元2一侧向另一侧倾斜一定角度,排黄水管7连接于倾斜面的低端,使黄水沿倾斜面流入排黄水管7,不会出现黄水累积的问题。
51.当窖池单元2底面为两个倾斜面时,窖池单元2底面由两侧向中间倾斜一定角度,
形成v型结构,排黄水管7连接于两个倾斜面的交界处,黄水从两侧流向中间,从中间位置的排黄水管7排出。
52.实施例二:
53.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酱香酒集散式窖池,包括窖池单元2,窖池单元2底部安装隔离件。
54.为了保证支撑稳定,隔离件设置至少两个。
55.隔离件可以为板、柱或其他。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隔离件底面与窖池单元2顶面形成定位配合部。
56.其他结构与实施例一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57.实施例三:
58.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酱香酒集散式窖池系统,如图1所示,包括至少两个实施例一或实施例二所述的窖池,窖池在纵向叠加形成集散式堆积结构,节省占地面积,便于实现自动化、机械化和智能化操作。
59.为了便于模块化操作,上、下窖池之间形成间隔区域(通过支撑架或隔离件形成),便于废气从相邻窖池之间排出,同时不会使上窖池单元底部结构与下窖池单元顶部结构发生干涉。
60.本实施例通过窖池的纵向堆叠能够合理利用上部空间,避免了空间浪费,同时减少了占地面积;通过窖池的堆叠实现模块化,有利于自动化、机械化和智能化操作及控制。
61.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技术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