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防脱散开指洞无缝冰袖的制作方法

2022-06-25 19:08:17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一种服饰类产品,尤其是涉及一种防脱散开指洞无缝冰袖。


背景技术:

2.冰袖是独立袖套,由纺织面料组成,可以阻挡紫外线,一定程度上避免皮肤晒黑,市场上有的冰袖采用吸湿排汗、具有冰凉触感的功能性纺织材料增加穿着舒适感,冰袖适合户外运动,比如开车或者骑行或者旅游观光时使用。现有冰袖为常规针织组织结构,容易脱散,影响了冰袖的使用寿命;有的冰袖在靠近手腕处通过裁剪、拼缝方式开有洞口,方便手指穿入,但拼缝痕迹线的存在影响了穿着舒适性。
3.中国专利公开号cn113712304a公开了一种具有防脱散功能的冰袖,包括防晒冰袖主体,防晒冰袖主体仿人体手臂部设计,所述防晒冰袖主体由90%锦纶和10%氨纶编织而成,所述防晒衣袖主体包括拇指部、手指部、手掌部、手腕部、小臂部、肘部和大臂部,所述防晒冰袖主体的手指部至大臂部的弹性比为:手掌部=大臂部>手指部>手腕部=肘部>小臂部。
4.中国专利公开号cn213029815u公开了一种封闭式防晒冰袖,袖筒一端开口作为袖口,另一端封闭作为袖头,所述袖筒靠近袖头的一端形成掌袖区,在穿着冰袖时起到对手指的防晒作用;掌袖区对应手心面的侧壁上开设指穿口,手掌或者手指可以自由穿出以方便活动;指穿口沿袖筒的长度方向设置,配合采用弧形开口结构,指穿口与手掌边缘部分的距离相对较为均匀。
5.中国专利公开号cn205695849u提供了一种防晒冰袖,它包括由涤纶编织而成的袖套本体,所述袖套本体为弹性结构,所述袖套本体的袖口从上袖口至下袖口的逐渐缩小,呈倒梯形,所述袖套本体的下袖口上端设置有条纹塑紧结构,所述袖套本体的下部距离下袖口1.5-3.5cm处设置有开口。
6.现有冰袖有的未设置开指洞,有的是通过裁剪、拼缝设置了开指洞,相对厚实、咯手,并未公开无缝防脱散的结构。


技术实现要素:

7.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有无缝防脱散结构的开指洞冰袖。
8.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技术问题主要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的:一种防脱散开指洞无缝冰袖,包括袖口、袖筒和开指洞区域;所述袖口包括手腕袖口、上臂袖口,所述袖筒包括前臂袖筒、肘部袖筒、上臂袖筒,所述开指洞区域位于手腕袖口与前臂袖筒之间,所述开指洞区域包括洞口、防脱散区和加固区,所述开指洞区域由三路编织系统形成的复合组织构成,所述复合组织包括平针组织、集圈组织、添纱组织,所述复合组织由3-60个线圈横列组成,所述复合组织由25-250个线圈纵行组成。
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方案,所述复合组织中的集圈组织与添纱组织在同一个横列形成集圈添纱组织,所述添纱组织成圈数量大于集圈组织成圈数量,所述集圈添
纱组织由5-20个线圈横列组成,所述集圈添纱组织由5-50个线圈纵行组成。
1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方案,所述复合组织还包括退圈组织,所述退圈组织位于复合组织中的第3-第50个线圈横列,所述退圈组织由1-10个线圈横列组成,所述退圈组织线圈纵行数小于复合组织线圈纵行数。
1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方案,所述肘部袖筒为锦纶与氨纶长丝组合编织形成的一隔一平针添纱组织。
12.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方案,所述袖口为折叠双层结构,所述袖口宽度在5-15cm,所述袖口长度在1-5cm。
13.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方案,所述前臂袖筒、上臂袖筒为锦纶与氨纶长丝组合编织形成的平针添纱组织。
14.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方案,所述防脱散区为熔点≤120℃的热熔丝与锦纶、氨纶长丝组合编织形成的一隔一平针添纱组织,所述加固区为熔点≤120℃的热熔丝与锦纶、氨纶长丝组合编织形成的一隔一集圈添纱组织。
15.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方案,所述线圈包括锦纶线圈、热熔丝线圈,所述锦纶线圈覆盖于热熔丝线圈上面。
16.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方案,所述线圈包括锦纶线圈、热熔丝线圈,所述锦纶线圈与热熔丝线圈相互串套。
1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方案,所述复合组织还包括衬纬组织,所述手腕袖口宽度≤前臂袖筒宽度≤肘部袖筒宽度≤上臂袖筒宽度≤上臂袖口宽度。
18.本实用新型带来的有益效果是:(1)开指洞区域设置了洞口、防脱散区和加固区,具有无缝、防脱散的作用;(2)由三路编织系统形成的特定复合组织构成,整体防晒效果好、穿用舒适。
附图说明
19.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20.图中:1、手腕袖口,2、开指洞区域洞口,3、开指洞区域防脱散区,4、开指洞区域加固区, 5、前臂袖筒,6、肘部袖筒,7、上臂袖筒,8、上臂袖口。
具体实施方式
21.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
22.实施例1:
23.一种防脱散开指洞无缝冰袖,包括袖口、袖筒和开指洞区域;袖口包括手腕袖口、上臂袖口,袖筒包括前臂袖筒、肘部袖筒、上臂袖筒,开指洞区域位于手腕袖口与前臂袖筒之间,开指洞区域包括洞口、防脱散区和加固区,开指洞区域由三路编织系统形成的复合组织构成,复合组织包括平针组织、集圈组织、添纱组织,复合组织由20个线圈横列组成,复合组织由120个线圈纵行组成。
24.复合组织中的集圈组织与添纱组织在同一个横列形成集圈添纱组织,添纱组织成圈数量大于集圈组织成圈数量,集圈添纱组织由5个线圈横列组成,集圈添纱组织由10个线圈纵行组成。
25.复合组织还包括退圈组织,退圈组织位于复合组织中的第6-第7个线圈横列,退圈组织由2个线圈横列组成,退圈组织线圈纵行数小于复合组织线圈纵行数。
26.肘部袖筒为锦纶与氨纶长丝组合编织形成的一隔一平针添纱组织。
27.袖口为折叠双层结构,袖口宽度为5cm,袖口长度为1cm。
28.前臂袖筒、上臂袖筒为锦纶与氨纶长丝组合编织形成的平针添纱组织。
29.防脱散区为熔点100℃的热熔丝与锦纶、氨纶长丝组合编织形成的一隔一平针添纱组织,加固区为熔点≤100℃的热熔丝与锦纶、氨纶长丝组合编织形成的一隔一集圈添纱组织。
30.线圈包括锦纶线圈、热熔丝线圈,每个线圈由1根纱线编织,锦纶线圈与热熔丝线圈相互串套。
31.实施例2:
32.一种防脱散开指洞无缝冰袖,包括袖口、袖筒和开指洞区域;袖口包括手腕袖口、上臂袖口,袖筒包括前臂袖筒、肘部袖筒、上臂袖筒,开指洞区域位于手腕袖口与前臂袖筒之间,开指洞区域包括洞口、防脱散区和加固区,开指洞区域由三路编织系统形成的复合组织构成,复合组织包括平针组织、集圈组织、添纱组织,复合组织由30个线圈横列组成,复合组织由100个线圈纵行组成。
33.复合组织中的集圈组织与添纱组织在同一个横列形成集圈添纱组织,添纱组织成圈数量大于集圈组织成圈数量,集圈添纱组织由10个线圈横列组成,集圈添纱组织由5个线圈纵行组成。
34.复合组织还包括退圈组织,退圈组织位于复合组织中的第3-第5个线圈横列,退圈组织由3个线圈横列组成,退圈组织线圈纵行数小于复合组织线圈纵行数。
35.肘部袖筒为锦纶与氨纶长丝组合编织形成的一隔一平针添纱组织。
36.袖口为折叠双层结构,袖口宽度为8cm,袖口长度为2cm。
37.前臂袖筒、上臂袖筒为锦纶与氨纶长丝组合编织形成的平针添纱组织。
38.防脱散区为熔点115℃的热熔丝与锦纶、氨纶长丝组合编织形成的一隔一平针添纱组织,加固区为熔点≤115℃的热熔丝与锦纶、氨纶长丝组合编织形成的一隔一集圈添纱组织。
39.线圈包括锦纶线圈、热熔丝线圈,每个线圈由2根纱线编织,锦纶线圈覆盖于热熔丝线圈上面。
40.实施例3:
41.一种防脱散开指洞无缝冰袖,包括袖口、袖筒和开指洞区域;袖口包括手腕袖口、上臂袖口,袖筒包括前臂袖筒、肘部袖筒、上臂袖筒,开指洞区域位于手腕袖口与前臂袖筒之间,开指洞区域包括洞口、防脱散区和加固区,开指洞区域由三路编织系统形成的复合组织构成,复合组织包括平针组织、集圈组织、添纱组织,复合组织由60个线圈横列组成,复合组织由120个线圈纵行组成。
42.复合组织中的集圈组织与添纱组织在同一个横列形成集圈添纱组织,添纱组织成圈数量大于集圈组织成圈数量,集圈添纱组织由5个线圈横列组成,集圈添纱组织由5个线圈纵行组成。
43.复合组织还包括退圈组织,退圈组织位于复合组织中的第16-第20个线圈横列,退
圈组织由5个线圈横列组成,退圈组织线圈纵行数小于复合组织线圈纵行数。
44.肘部袖筒为锦纶与氨纶长丝组合编织形成的一隔一平针添纱组织。
45.袖口为折叠双层结构,袖口宽度为6cm,所述袖口长度为2cm。
46.前臂袖筒、上臂袖筒为锦纶与氨纶长丝组合编织形成的平针添纱组织。
47.防脱散区为熔点110℃的热熔丝与锦纶、氨纶长丝组合编织形成的一隔一平针添纱组织,加固区为熔点110℃的热熔丝与锦纶、氨纶长丝组合编织形成的一隔一集圈添纱组织。
48.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公开如上,然而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