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心血管内科临床锻炼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6-25 17:17:03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锻炼装置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心血管内科临床锻炼装置。


背景技术:

2.心血管疾病常常会伴随四肢肌肉萎缩,导致病患需要卧床休养,严重者则可能导致病患生活不能自理,随着医疗的发展,因此可知现有的心血管内科临床锻炼装置已经满足了人们的使用需求,但仍然存在以下问题。
3.现有的心血管内科临床锻炼装置大都只能单独对病人的手部或者腿部进行锻炼,并且由于病患不能过度劳累,锻炼一段时间后还需要停下休息,因此现有的大都数的锻炼方式均不太适合患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因此亟需一种心血管内科临床锻炼装置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心血管内科临床锻炼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现有的心血管内科临床锻炼装置大都只能单独对病人的手部或者腿部进行锻炼并且病患不能过度劳累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心血管内科临床锻炼装置,包括装置主体,所述装置主体包括座椅,所述座椅前端下方设置有踩踏机构,且踩踏机构包括连接板,所述座椅前端下方固定连接有连接板,且连接板内部开设有第一开槽,所述第一开槽底端内壁固定连接有连接座,且连接座内部通过转轴活动连接有连杆,所述连杆两端皆固定连接有限位杆,且限位杆底端皆通过转轴活动连接有铰接杆,所述第一开槽底端内壁两侧皆开设有第一滑槽,且第一滑槽内部皆滑动连接有第一滑块,两组所述铰接杆底端皆通过转轴活动连接在第一滑块顶端,且第一滑块远离连接座的一侧皆固定连接有插杆,且插杆外表面皆通过滑动机构连接有套杆,两组所述套杆另一端皆固定连接在第一滑槽内壁,且插杆外表面皆缠绕有第一弹簧,两组所述第一弹簧两端皆固定连接在第一滑块和套杆之间,且连杆两端内部皆开设有第二滑槽,两组所述第二滑槽内部皆滑动连接有第二滑块,且第二滑块顶端皆固定连接有支杆,所述连接板顶端两侧皆开设有第二开槽,且支杆皆贯穿第二开槽内部,两组所述支杆顶端皆固定连接有连接块,且连接块顶端皆通过缓冲机构连接有踩踏板,所述座椅前端上方设置有拉升机构,且拉升机构包括固定块,所述座椅两侧皆固定连接有固定块,且固定块顶端皆固定连接有调节杆,两组所述调节杆顶端内壁皆通过调节机构连接有移动杆,且移动杆顶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底端固定连接有定位块,且定位块内部通过转轴活动连接有定滑轮,所述定滑轮外表面缠绕有绳索,且绳索两端底端皆固定连接有把手。
6.优选的,所述滑动机构包括第三滑槽,两组所述套杆上下两侧内壁皆开设有第三滑槽,且第三滑槽内部皆滑动连接有第三滑块,两组所述第三滑块之间皆固定连接有限位块,且限位块皆固定连接在插杆外壁。
7.优选的,所述缓冲机构包括缓冲块,且连接块顶端皆固定连接有缓冲块,两组所述缓冲块顶端内壁皆等距离开设有第三开槽,且第三开槽内部皆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两组所述第二弹簧顶端皆固定连接有另一缓冲块,另一所述缓冲块顶端皆固定连接在踩踏板底端。
8.优选的,两组所述踩踏板顶端皆等距离胶粘有缓冲垫,且缓冲垫的材质皆为橡胶。
9.优选的,所述调节机构包括外壳,两组所述调节杆后端外壁皆固定连接有外壳,且外壳内部皆插设有蜗杆,两组所述蜗杆前端皆通过轴承活动连接在外壳前端内壁,且蜗杆后端皆固定连接有转把,两组所述蜗杆后端外表面皆固定连接有皮带轮,且皮带轮之间缠绕有传送带,两组所述蜗杆底端下方啮合有齿轮,且齿轮内部固定连接有转杆,两组所述转杆两端皆通过轴承活动连接在外壳两侧内壁,且外壳前端内壁和调节杆后端内壁皆开设有第四开槽,两组所述齿轮皆活动连接在第四开槽内部,且齿轮前端外表面皆啮合有齿条板,两组所述齿条板前端皆固定连接在移动杆后端外壁。
10.优选的,两组所述调节杆前端内壁皆开设有第四滑槽,且第四滑槽内部皆滑动连接有第四滑块,两组所述第四滑块后端皆固定连接在移动杆前端下方。
11.优选的,右侧所述外壳后端内壁开设有第五开槽,且第五开槽内部固定连接有滑杆,所述滑杆外表面套设有移动块,且移动块顶端固定连接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顶端插设在右侧蜗杆底端内壁开设的孔洞内,所述滑杆外表面缠绕有第三弹簧,且第三弹簧两端皆固定连接在移动块底端外壁和第五开槽底端内壁之间,所述第五开槽后端内壁开设有与移动块相互配合的通孔,且移动块贯穿通孔内部,所述移动块后端固定连接有推块。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3.该心血管内科临床锻炼装置设置有连杆、铰接杆、第一滑槽、第一滑块、套杆、第二滑槽、第二滑块、支杆、第二开槽和踩踏板,当病患坐在座椅上表面时,将双脚踏在踩踏板上表面,此时一只脚向下踩踏,则会使得支杆向下移动,此时第二滑块则会在第二滑槽内部滑动,从而使得连杆的一端向下移动,当连杆的一端向下移动时,通过铰接杆的铰接作用下,使得第一滑块在第一滑槽内部滑动,此时插杆在套杆内部滑动,通过第一弹簧的弹性作用下,使得连杆另外一端向上移动,此时连杆则会带动另外一组支杆向上移动,从而使得病患的另一只脚抬起,实现对病患腿部的锻炼,通过此装置可以使得病患对腿部进行锻炼,并且当病患需要休息时,只需要停止踩踏,便可以坐在座椅上表面进行休息,恢复体能;
14.并且该心血管内科临床锻炼装置同时设置有定滑轮、绳索和把手,当病患坐在座椅上表面时,通过将两只手举起抓住把手,此时上下移动两只手,在定滑轮的滑动作用下,使得绳索带动两组把手上下移动,从而实现对病患手部的锻炼,综上所述,通过以上结构和滑动机构、缓冲机构和调节机构配合一起,使得装置联系紧密,大大提高了易用性,且便于病患进行锻炼,并且通过以上结构有效的解决了病患在使用锻炼装置时只能单独对手部和腿部进行锻炼,并且病患不易过度劳累,锻炼过一段时间后还需要进行休息恢复体能的问题。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正视剖面示意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右视剖面示意图;
17.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背视剖面示意图;
18.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图1中a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19.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图4中b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20.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图2中c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21.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图2中d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22.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图7中e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23.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图3中f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24.图中:111、座椅;211、连接板;212、第一开槽;213、连接座;214、连杆;215、限位杆;216、铰接杆;217、第一滑槽;218、第一滑块;219、插杆;221、套杆;222、第一弹簧;223、第二滑槽;224、第二滑块;225、支杆;226、第二开槽;227、连接块;228、踩踏板;231、第三滑槽;232、第三滑块;233、限位块;234、缓冲块;235、第三开槽;236、第二弹簧;237、缓冲垫;311、固定块;312、调节杆;313、移动杆;314、连接杆;315、定位块;316、定滑轮;317、绳索;318、把手;321、外壳;322、蜗杆;323、转把;324、皮带轮;325、传送带;326、齿轮;327、转杆;328、第四开槽;329、齿条板;331、第四滑槽;332、第四滑块;333、第五开槽;334、滑杆;335、移动块;336、固定杆;337、第三弹簧;338、推块。
具体实施方式
25.请参阅图1-9,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心血管内科临床锻炼装置,包括装置主体,所述装置主体包括座椅111,座椅111前端下方设置有踩踏机构,且踩踏机构包括连接板211,座椅111前端下方固定连接有连接板211,且连接板211内部开设有第一开槽212,第一开槽212底端内壁固定连接有连接座213,且连接座213内部通过转轴活动连接有连杆214,连杆214两端皆固定连接有限位杆215,且限位杆215底端皆通过转轴活动连接有铰接杆216,第一开槽212底端内壁两侧皆开设有第一滑槽217,且第一滑槽217内部皆滑动连接有第一滑块218,两组铰接杆216底端皆通过转轴活动连接在第一滑块218顶端,且第一滑块218远离连接座213的一侧皆固定连接有插杆219,且插杆219外表面皆通过滑动机构连接有套杆221,两组套杆221另一端皆固定连接在第一滑槽217内壁,且插杆219外表面皆缠绕有第一弹簧222,两组第一弹簧222两端皆固定连接在第一滑块218和套杆221之间,且连杆214两端内部皆开设有第二滑槽223,两组第二滑槽223内部皆滑动连接有第二滑块224,且第二滑块224顶端皆固定连接有支杆225,连接板211顶端两侧皆开设有第二开槽226,且支杆225皆贯穿第二开槽226内部,两组支杆225顶端皆固定连接有连接块227,且连接块227顶端皆通过缓冲机构连接有踩踏板228,座椅111前端上方设置有拉升机构,且拉升机构包括固定块311,座椅111两侧皆固定连接有固定块311,且固定块311顶端皆固定连接有调节杆312,两组调节杆312顶端内壁皆通过调节机构连接有移动杆313,且移动杆313顶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杆314,连接杆314底端固定连接有定位块315,且定位块315内部通过转轴活动连接有定滑轮316,定滑轮316外表面缠绕有绳索317,且绳索317两端底端皆固定连接有把手318。
26.滑动机构包括第三滑槽231,两组套杆221上下两侧内壁皆开设有第三滑槽231,且第三滑槽231内部皆滑动连接有第三滑块232,两组第三滑块232之间皆固定连接有限位块233,且限位块233皆固定连接在插杆219外壁,通过设置有第三滑槽231和第三滑块232,使
得插杆219在套杆221内部滑动时提高其便捷性。
27.缓冲机构包括缓冲块234,且连接块227顶端皆固定连接有缓冲块234,两组缓冲块234顶端内壁皆等距离开设有第三开槽235,且第三开槽235内部皆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236,两组第二弹簧236顶端皆固定连接有另一缓冲块234,另一缓冲块234顶端皆固定连接在踩踏板228底端,通过设置有缓冲块234和第二弹簧236配合使用,当病患踩踏时可以对病患腿部进行一个缓冲,从而使得病患踩踏时提高稳定性。
28.两组踩踏板228顶端皆等距离胶粘有缓冲垫237,且缓冲垫237的材质皆为橡胶,通过设置有缓冲垫237,使得病患踩踏在踩踏板228上表面时对脚底进行防护。
29.调节机构包括外壳321,两组调节杆312后端外壁皆固定连接有外壳321,且外壳321内部皆插设有蜗杆322,两组蜗杆322前端皆通过轴承活动连接在外壳321前端内壁,且蜗杆322后端皆固定连接有转把323,两组蜗杆322后端外表面皆固定连接有皮带轮324,且皮带轮324之间缠绕有传送带325,两组蜗杆322底端下方啮合有齿轮326,且齿轮326内部固定连接有转杆327,两组转杆327两端皆通过轴承活动连接在外壳321两侧内壁,且外壳321前端内壁和调节杆312后端内壁皆开设有第四开槽328,两组齿轮326皆活动连接在第四开槽328内部,且齿轮326前端外表面皆啮合有齿条板329,两组齿条板329前端皆固定连接在移动杆313后端外壁,通过设置有蜗杆322、齿轮326和齿条板329,当需要胳膊长度不同的病患时,通过转动蜗杆322,在皮带轮324和传送带325的传送作用下,使得两组蜗杆322同时转动,从而使得蜗杆322带动齿轮326开始转动,从而使得齿条板329带动移动杆313在调节杆312内部移动,实现对连接杆314高度的调节,从而适应不同的病患。
30.两组调节杆312前端内壁皆开设有第四滑槽331,且第四滑槽331内部皆滑动连接有第四滑块332,两组第四滑块332后端皆固定连接在移动杆313前端下方,通过设置有第四滑槽331和第四滑块332,当移动杆313在调节杆312内部移动时提高其便捷性。
31.右侧外壳321后端内壁开设有第五开槽333,且第五开槽333内部固定连接有滑杆334,滑杆334外表面套设有移动块335,且移动块335顶端固定连接有固定杆336,固定杆336顶端插设在右侧蜗杆322底端内壁开设的孔洞内,滑杆334外表面缠绕有第三弹簧337,且第三弹簧337两端皆固定连接在移动块335底端外壁和第五开槽333底端内壁之间,第五开槽333后端内壁开设有与移动块335相互配合的通孔,且移动块335贯穿通孔内部,移动块335后端固定连接有推块338,通过设置有固定杆336,当不需要转动蜗杆322时,通过固定杆336对蜗杆322进行固定,从而提高蜗杆322在使用期间的稳定性。
32.当病患坐在座椅111上表面时,将双脚踏在踩踏板228上表面,此时一只脚向下踩踏,则会使得支杆225向下移动,此时第二滑块224则会在第二滑槽223内部滑动,从而使得连杆214的一端向下移动,当连杆214的一端向下移动时,通过铰接杆216的铰接作用下,使得第一滑块218在第一滑槽217内部滑动,此时插杆219在套杆221内部滑动,通过第一弹簧222的弹性作用下,使得连杆214另外一端向上移动,此时连杆214则会带动另外一组支杆225向上移动,从而使得病患的另一只脚抬起,实现对病患腿部的锻炼;
33.当病患坐在座椅111上表面时,通过将两只手举起抓住把手318,此时上下移动两只手,在定滑轮316的滑动作用下,使得绳索317带动两组把手318上下移动,从而实现对病患手部的锻炼;
34.当需要对连接杆314的高度进行调节时,通过向下移动推块338,使得推块338带动
移动块335在滑杆334外表面滑动,此时固定杆336跟随移动块335的滑动离开蜗杆322内部,此时开始转动蜗杆322,在皮带轮324和传送带325的传送作用下,使得两组蜗杆322同时转动,从而使得两组326带动齿条板329开始移动,此时便可以使得移动杆313在调节杆312内部滑动,从而实现对连接杆314高度的调节,到此操作结束。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