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基于氢燃料电池发动机的离心式空压机的制作方法

2022-06-25 16:37:5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属于氢燃料电池发动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离心式空压机,特别是一种基于氢燃料电池发动机的离心式空压机。


背景技术:

2.随着环境问题和能源问题的日益突出,新能源发动机成为了世界各大发动机厂商及研发机构的研究热点,而在其中,氢燃料电池发动机以其高效率和零污染排放被普遍认为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氢燃料电池发动机是以氢气和空气中的氧气作为燃料,氢气和氧气发生化学反应,将它们的化学能通过电极化学反应转化为电能,从而通过电机驱动发动机行驶。氢燃料电池发动机具有零污染排放、高效率、低噪音、可快速补给燃料等优点,被广泛认为是未来新能源发动机的主流发展方向之一。
3.氢燃料电池发动机最重要的部件是质子交换膜反应电堆,其次就是空气供给子系统即空气压缩机,电堆和空压机就相当于氢燃料电池动力系统的心和肺,“心肺功能”基本上就决定了氢燃料电池系统的技术水平和性能指标。
4.研究表明,无油、高压比、大流量的空气供给对提高电堆系统的能量转换效率具有明显效果。离心式空压机由于具有无油、体积小、转速高、流量大、能效高等突出优势,被视为是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系统用空压机的最佳选择。
5.目前离心式空压机主要结构由外而内包括壳体、蜗壳、电机定转子、主轴、轴承及叶轮,主轴末端联接叶轮。空压机运行时电机主轴带动叶轮在蜗壳内高速旋转为氢燃料电池电堆供给大流量、高压空气。离心式空压机旋转压缩空气的工作叶轮一般称为压缩轮,氢燃料电池发动机工作时氢气与空气在电堆中进行化学反应会产生含水废气,在离心式空压机主轴另一端设置透平涡轮(称为膨胀轮)可以把一部分废气能量进行回收,降低空压机的功耗。
6.目前市场上实际应用的离心式空压机,其功耗约占氢燃料电池发动机总功率输出的15-20%,是氢燃料电池系统耗能最大的部件。主要是转子部分的摩擦产生的损耗以及轴承部分的摩擦损耗,使得机械效率较低。此外,转子主轴、电机转子、止推盘需要分别制造并安装配合,而且各零件还需与壳体固定,安装的空间需求较大,工序较为复杂,制作和组装的时间和经济成本都较高。
7.因此,优化离心式空压机的结构设计,降低其功耗是目前提高氢燃料电池发动机输出功率的主要途径之一。


技术实现要素:

8.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基于氢燃料电池发动机的离心式空压机,解决了现有氢燃料电池发动机空压机转速低,功耗大,稳定性差的问题。
9.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为:基于氢燃料电池发动机的离心式空压机,包括壳体和叶轮部分,叶轮部分包括固定在壳体两侧的第一蜗壳背板和
第二蜗壳背板;第一蜗壳背板外侧设有压缩蜗壳和压缩叶轮,第二蜗壳背板外侧设有膨胀蜗壳和膨胀叶轮,壳体内设有与壳体内径配合的不少于一个定位套筒,壳体内还包括转子部、定子部和气体轴承部分;定子部、转子部和气体轴承部分之间通过定位套筒间隔分布并固定;壳体的中心设有转子部,包括转子主轴以及与转子主轴整体制造的止推盘和电机转子;压缩叶轮与膨胀叶轮分别与转子主轴的两端固定连接;转子部的外围设有定子部,定子部包括电机定子和设在电机定子内部的转矩绕组、悬浮绕组;气体轴承部分包括第一气体径向轴承定子和第二气体径向轴承定子;两个所述气体径向轴承定子套设在位于电机转子两端的转子主轴外围,且转子主轴的直径小于两个气体径向轴承定子中部通孔的直径。
10.本实用新型中在定子部加入悬浮绕组,使得工作时的电机转子能够避免与定子部分产生摩擦,降低了运行过程中的能量损耗;将转子部中的转子主轴、止推盘和电机转子一体制造,减少了后续装配并固定止推盘和电机转子,从而明显节省安装的时间和空间,减少了用于安装配合的零件,提高了该离心式空压机的稳定性。另外,壳体内的其他零部件通过多个定位套筒进行固定轴向的位置,结构简单、容易制造,有效地控制了成本,精简了离心式空压机的结构。
11.进一步地,电机定子内部,由外向内设有同轴心径向排列的转矩绕组和悬浮绕组,转矩绕组与悬浮绕组之间设有绝缘物质将两者间隔开。本实用新型中电机定子铁芯采用多个环状硅钢片叠压而成,在电机定子内部加入悬浮绕组,并采用永磁体建立气隙磁场,无需转矩绕组电流提供励磁,实现同时具有旋转和自悬浮能力,内部结构简单、体积小、重量轻、损耗小、功率密度大。绝缘物质可以是绝缘纸片或者涂有绝缘漆的隔离片。相较传统磁悬浮轴承电机,可以在电机通电启动的瞬间将电机转子悬浮,实现转子在电机全工况下的无接触旋转;在结构上更加简单且在轴向尺寸上也可以节省更多空间。
12.进一步地,止推盘的两个端面和所述电机转子两端的转子主轴圆周面上均开设有多个楔形凹槽;第一气体径向轴承定子和第二气体径向轴承定子的位置与转子主轴圆周面上开设的两处凹槽位置对应,两处凹槽分别为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
13.进一步地,止推盘两个端面为环状凹槽,包括若干个以轴心为圆点、中心线呈螺旋分布的楔形凹槽;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均为凹槽组,每个凹槽组中包括两列对称分布的线性凹槽,其对称中心线与转子主轴的轴线在空间中垂直。
14.优选的,楔形凹槽的外形轮廓结构与蜂鸟翅膀羽毛的外形轮廓一致,呈长条状,包括两个弧形边和连接弧形边的两个侧边,一条侧边为直线,另一条侧边为曲线,两个弧形边与两个侧边的过渡处为圆角。
15.进一步地,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中单个楔形凹槽的中心线与转子主轴的轴线倾斜交叉;靠近圆心处和靠近对称中心线的弧形边半径小于对侧的弧形边半径;线性凹槽与楔形凹槽中,半径较大的弧形边的凹陷深度小于半径较小的弧形边的凹陷深度。
16.蜂鸟翅膀的飞行特性极为独特,其飞行时的升力75%来自于翅膀下扇,25%来自翅膀的上扇。蜂鸟翅膀的这种特性为蜂鸟提供了足够大的升力,使其能够进行高速飞行,同时还能够让蜂鸟实现在空中的悬停和高速机动的前飞、倒飞以及转向。蜂鸟翅膀结构具有良好的空气动力学性能,将组成蜂鸟翅膀的羽毛结构应用到槽型气体轴承上,即设计由两个弧度不同的短边和连接两个短边的弧形长边组成的凹槽并将这样的多个凹槽有规律地排列起来,类比蜂鸟翅膀羽毛,可以有效的提升轴承的承载刚度和稳定性。
17.因为半径较大的弧形边更靠近轴承结构的外部,可以增强气体轴承的泵气效果,提高气体流动的效率,而加深另一侧小半径弧形边的凹槽深度,制成楔形的凹槽可以提高气体的压力变化程度,增强该区域所产生的气膜刚度。
18.进一步地,止推盘两侧的转子主轴上设有同轴心的气体止推轴承盖板和气体止推轴承背板,气体止推轴承盖板与气体止推轴承背板相对的端面均开设有圆型槽;止推盘位于两个圆型槽内,止推盘的厚度小于两个圆型槽的深度之和,止推盘的直径小于两个圆型槽的直径。这样以来,气体止推轴承盖板和气体止推轴承背板及两者组成的圆型槽,即作为定子部分又提供了空腔,使得此处的空气能够在止推盘工作时较为容易地发生流速的变化;同时圆形槽的尺寸大于止推盘的尺寸保证了止推盘在工作时悬浮起来,降低了损耗,提高机械效率。
19.进一步地,位于壳体内腔的定位套筒包括ⅰ级定位套筒、ⅱ级定位套筒、ⅲ级定位套筒、ⅳ级定位套筒,四个定位套筒的外侧圆周面均与壳体的内腔固定,四个定位套筒的两个端面分别与壳体内定子部、转子部、气体轴承部分中的零件端面紧密相接。每个定位套筒的两个端面因为分别与壳体内的零件端面紧密接触,而将壳体内的各个零部件间隔开并且固定各个零件的轴向位置,即:ⅰ级定位套筒位于压缩叶轮一侧的蜗壳背板与气体止推轴承盖板之间,ⅱ级定位套筒位于气体止推轴承背板与第一气体径向轴承定子之间、ⅲ级定位套筒位于第一气体径向轴承定子与电机定子之间、ⅳ级定位套筒位于第二气体径向轴承定子与膨胀叶轮一侧的蜗壳背板之间。这样的固定方式大大减少了所需的辅助固定零件,进而减轻了整体离心式空压机的质量和体积,同时也避免了内部零件损坏,减少了维修保养的次数。
20.进一步地,壳体上开设有冷却系统,冷却系统包括若干条环绕壳体的、螺旋型的水道和径向设置的一个冷却液入口接头和冷却液出口接头,冷却液入口接头和冷却液出口接头分别与两端的水道连通。将冷却液入口接头与冷却液出口接头与外置的冷却系统相连,实现对该离心式空压机的冷却。
2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实质性特点在于:
22.(1)主轴转子、电机转子、止推盘进行一体设计、整体制造得到,减少了安装零件和安装工序,节省了在壳体内占据的空间,减小空压机尺寸和质量。
23.(2)通过在壳体结构上设置多个定位套筒对壳内部件进行轴向定位,结构简单、方便制造,并且调整时更加灵活,所需的配合安装部件较少,提高了该装置的稳定性。
24.(3)本实用新型在电机定子中加入一套悬浮绕组,与转矩绕组共同控制电机转子来实现悬浮和旋转,相较传统磁悬浮轴承电机结构上更加简单,且在轴向尺寸上也可以节省更多空间。
25.(4)本实用新型采用与蜂鸟翅膀的羽毛外形轮廓形状一致的、空间结构为楔形的凹槽设置在气体轴承部分的各转子表面,使得气体通过特殊形状的凹槽而产生节流阻挡作用,凹槽边缘处的气体流速和气体密度得以产生较大改变,增加了气体轴承气隙内动压气膜的压力,提高了气体轴承部分的悬浮支承精度。
26.(5) 本实用新型采用低转速时电机定子中的悬浮绕组提供悬浮力承担主要负载,高转速时气体轴承部分来承担主要负载的方式,使空压机可以实现高转速、大流量、高压比的同时适用范围扩大,能耗明显降低,使用寿命和可靠性都得到了显著提高。
附图说明
27.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28.图1为本实用新型离心式空压机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29.图2为本实用新型离心式空压机的内部结构剖面示意图
30.图3为本实用新型离心式空压机中的凹槽分布及结构示意图。
31.图4为本实用新型离心式空压机的壳体及定位套筒的示意图。
32.图5为本实用新型离心式空压机的电机定子部分截面图。
33.图6为本实用新型永磁同步型复合绕组磁悬浮电机的定子部分磁场的示意图。
34.图7为本实用新型电机转子沿x轴偏心时悬浮力原理示意图。
35.图8为本实用新型电机转子沿y轴偏心时悬浮力原理示意图。
36.图中:1.压缩蜗壳、2.压缩叶轮、3.第一蜗壳背板、4.气体止推轴承盖板、5.气体止推轴承背板、6.第一气体径向轴承定子、7.冷却液入口接头、8.壳体、9.电机转子、10.冷却液出口接头、11.转子主轴、12.密封齿环、13.ⅰ级定位套筒、14.止推盘、15.ⅱ级定位套筒、16.ⅲ级定位套筒、17.水道、18.电机定子、19.转矩绕组、20.悬浮绕组、21.第二气体径向轴承定子、22.ⅳ级定位套筒、23.膨胀叶轮、24.膨胀蜗壳、25.环状凹槽、26.第一凹槽、27.第二凹槽、28.第二蜗壳背板、29.n
x
悬浮绕组线圈、30.ny悬浮绕组线圈。
具体实施方式
37.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38.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如出现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其所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如出现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39.在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
40.基于氢燃料电池发动机的离心式空压机,如附图所示,包括转子部、气体轴承部分和定子部:位于该离心式空压机中部的转子部包括转子主轴11以及与转子主轴11整体制造的止推盘14和电机转子9。
41.止推盘14两侧的转子主轴11上设有同轴心的气体止推轴承盖板4和气体止推轴承
背板5,气体止推轴承盖板4与气体止推轴承背板5相对的端面均开设有圆型槽;止推盘14位于两个圆型槽内,止推盘14的厚度小于两个圆型槽的深度之和,止推盘14的直径小于两个圆型槽的直径。
42.气体轴承部分包括第一气体径向轴承定子6和第二气体径向轴承定子21;两个气体径向轴承定子套设在位于电机转子9两端的转子主轴11外围,且转子主轴11的直径小于两个气体径向轴承定子中部通孔的直径。
43.止推盘14的两个端面和电机转子9两端的转子主轴11圆周面上均开设有多个楔形凹槽;楔形凹槽的外形轮廓结构与蜂鸟翅膀羽毛的外形轮廓一致,呈长条状,包括两个短边和两个长边,包括两个弧形边和连接弧形边的两个侧边,一条侧边为直线,另一条侧边为曲线,两个弧形边与两个侧边的过渡处为圆角。
44.第一气体径向轴承定子6和第二气体径向轴承定子21的位置与转子主轴11圆周面上开设的两处凹槽位置对应,两处凹槽分别为第一凹槽26和第二凹槽27。具体的,止推盘14两个端面为环状凹槽25,包括若干个以轴心为圆点、其中心线呈螺旋分布的楔形凹槽;第一凹槽26和第二凹槽27均为凹槽组,每个凹槽组中包括两行对称分布的线性凹槽,其对称中心线与转子主轴11的轴线在空间中垂直。第一凹槽26和第二凹槽27中单个楔形凹槽的中心线与转子主轴11的轴线倾斜交叉,保证了一定程度上原本蜂鸟羽毛的特性,同时提高了气体进出此处楔形凹槽的容易程度。
45.靠近圆心处和靠近对称中心线的弧形边半径小于对侧的弧形边半径;楔形凹槽中,半径较大的弧形边的凹陷深度小于半径较小的弧形边的凹陷深度。这样的结构和外形一方面便于此处的空气流动,另一方面提高了此处气体的压力变化程度,有助于该部分轴承泵气效果的提升,明显提高气体轴承部分的性能。
46.定子部套设在电机转子9外部,包括电机定子18和设在电机定子18内部的转矩绕组19、悬浮绕组20,该电机定子18为多个环状硅钢片叠压而成。电机定子18的若干个定子分齿中,沿着径向从外到内同轴心布置有转矩绕组19、绝缘片和悬浮绕组20。
47.以及包括内部容纳转子部、气体轴承部分和定子部的壳体8。
48.此外,该离心式空压机包括叶轮部分,叶轮部分包括压缩叶轮2和膨胀叶轮23。压缩叶轮2与膨胀叶轮23分别与转子主轴11的两端固定连接,靠近止推盘14的一端为压缩叶轮2。以及包括安装在壳体8两端的第一蜗壳背板3和第二蜗壳背板28,第一蜗壳背板3上固定内部设有压缩叶轮2的压缩蜗壳1,第二蜗壳背板28上固定内部设有膨胀叶轮23的膨胀蜗壳24,
49.壳体8上开设有冷却系统,冷却系统包括若干条环绕壳体8的、螺旋型的水道17和径向设置的一个冷却液入口接头7和冷却液出口接头10,冷却液入口接头7和冷却液出口接头10分别与两端的水道17连通。压缩叶轮2背面与膨胀叶轮23背面,以及第一蜗壳背板3和第二蜗壳背板28的表面固定有环形的密封齿环12,保证了压缩蜗壳1、膨胀蜗壳24以及壳体8的密封性。
50.壳体8内设有与壳体8内径配合的四个定位套筒:ⅰ级定位套筒13、ⅱ级定位套筒15、ⅲ级定位套筒16、ⅳ级定位套筒22。ⅰ级定位套筒13、ⅱ级定位套筒15、ⅲ级定位套筒16、ⅳ级定位套筒22,其外侧圆周面均与壳体8的内腔圆周面固定,定位套筒的两个端面分别与壳体8内定子部、转子部、气体轴承部分的零件端面紧密相接。具体的布置位置为:ⅰ级定位
套筒13位于压缩叶轮2一侧的第一蜗壳背板3与气体止推轴承盖板4之间,ⅱ级定位套筒15位于气体止推轴承背板5与第一气体径向轴承定子6之间、ⅲ级定位套筒16位于第一气体径向轴承定子6与电机定子18之间、ⅳ级定位套筒22位于第二气体径向轴承定子21与膨胀叶轮23一侧的第二蜗壳背板28之间。这样以来将壳体8内的零部件间隔开并且固定各个零部件的轴向位置。
51.呈螺旋状排列的环状凹槽25以及第一凹槽26、第二凹槽27可以在工作旋转时起到泵气作用,在止推盘14的两个端面及转子主轴11相应的位置形成高压气膜。同时,气体经过这三处楔形凹槽的时候,由于楔形凹槽的节流阻挡作用,使得气体在此楔形凹槽处的边缘处速度和密度改变,使得楔形凹槽和平台交界处的气体压力明显增大,使得该装置的气体止推轴承和气体径向轴承的支承间隙动压气膜刚度和承载能力得以提升。
52.当该轴承工作时,用以支撑的气膜由两部分构成:一部分是气体轴承定子内圆周面和偏心旋转的转子部之间的楔型空间所产生的空气动压气膜;另一部分是由基于凹槽形成的楔型空间所产生的空气动压气膜,以及由于环状凹槽25中多个凹槽呈螺旋排列所形成的粘滞压缩器的作用,使得该轴承内部的气体速度和密度改变导致的气膜压力升高而产生的动压气膜。这两处的动压气膜相叠加,间隙中的气膜刚度和轴承的承载能力较以前明显提升,从而使得该轴承的转子可以平稳地悬浮工作,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和较大的承载能力。
53.电机定子17绕线槽内由外向内设有同轴心径向排列的转矩绕组19和悬浮绕组20,两套绕组绝缘分隔,分别用来为转子主轴11提供旋转驱动力及可控径向悬浮力。
54.如图6,为假定电机定子18转矩绕组19的极对数为4的某一瞬时转矩绕组19所产生的磁场,用四对磁极加以表示,设定电机转子9形式为四级表贴式永磁转子。当永磁同步电动机工作时,电机定子18三相对称绕组中通入三相交变电流,通电的转矩绕组19在电机气隙中产生旋转磁场,同时位于电机转子9上的永磁体产生极性恒定的静止磁场。转子磁场的磁极对数与定子磁场的磁极对数相等,两种磁场相互作用产生电磁力。当定子旋转磁场以同步转速顺时针旋转时,根据 n 极与s 极同级相斥异极相吸的原理,电机转子9的磁极就要与电机定子18旋转磁场紧紧吸住,以相等的速度和方向一起旋转。
55.空载时,转矩绕组19的电流忽略不计,当悬浮绕组20通电后,其电流产生的旋转磁场打破了永磁体产生的气隙磁场平衡,使得合成的气隙磁场在某一区域增强,而在对称的区域减弱。两个磁场相互作用产生可控的麦克斯韦力,其方向由这两个绕组磁链矢量的相位决定,指向磁场增强的一方,大小与永磁体和悬浮绕组20的气隙磁链相关。
56.因此,径向力产生的实质是悬浮绕组20电流打破了原来永磁体产生的旋转磁场平衡,只有旋转磁场的不平衡,才会有径向力作用在电机转子9上。在实际应用时,保证两套绕组满足三个条件时,即
57.a)极对数:r1= r2±
1(r1为转矩绕组19极对数;r2为悬浮绕组20极对数);
58.b)两套绕组的电角频率相等;
59.c)两套绕组产生的磁场旋转方向一致。
60.通过控制悬浮绕组20电流,就能产生可控的径向悬浮力来抵消电机转子9偏心产生的麦克斯韦力,把电机转子9拉回中心实现稳定悬浮。
61.图7、图8中,左右两侧的直线箭头代表电机转子9上的永磁体产生的磁场,椭圆形的虚线框代表悬浮绕组产生的磁场。如图7,由于转矩绕组19电流产生的磁场与电机转子9
永磁体产生的磁场相比很小,所以空载时转矩绕组19电流可忽略不计,如电机转子9沿x轴负方向偏移时,由电机转子9偏心产生的偏心磁拉力方向沿x轴负方向,为使电机转子9回到气隙中心,必须施加沿x轴正方向的力,当按图示方向给n
x
悬浮绕组线圈29通入相应电流,则2极磁场将与4极磁场相叠加,致使图7中右侧气隙处磁通密度增加、图7中左侧气隙处磁通密度减小,不平衡的气隙磁通密度使转子承受了沿x轴正方向的磁悬浮力,促使转子右移。如果电机转子9出现沿x轴正方向偏移时,n
x
悬浮绕组线圈29中通入反方向电流时,图7中左侧气隙处磁通密度增加,图7中右侧气隙处磁通密度减小,将产生一个使电机转子9向x轴负方向移动的力。
62.如图8,当电机转子9发生沿y轴偏心时,ny悬浮绕组线圈30中的电流将产生沿y方向的径向悬浮力。因此,通过调节n
x
悬浮绕组线圈29或ny悬浮绕组线圈30中的电流大小和方向就可以调节径向悬浮力的大小和方向。
63.本实用新型在实际实施时应配备整套电机控制系统,控制系统应包括变频控制器、功率放大器、探测电机转子9转速的传感器、探测电机转子9位移的传感器及探测电机转子9中心位置振动情况的振动分析器。
64.在工作时,由传感器检测电机转子9的转速及位移,由控制器将电机转子9的转速及位移量转换为控制信号,再由功率放大器将控制信号转换为控制电流,控制电流通入悬浮绕组20产生径向悬浮力抵消电机转子9偏心产生的麦克斯韦力,把电机转子9拉回中心保持稳定悬浮。
65.悬浮绕组20在三种工况下通电提供悬浮力,
66.①
当速度传感器探测到电机转子9的转速v,0《v《v1时(v1为气体轴承部分可以独立悬浮转子速度值的110%),悬浮绕组20通电提供悬浮力,当传感器探测到电机转子9速度v=0或v》v1时,悬浮绕组20断电;
67.②
当速度传感器探测到电机转子9的转速v2《v《v3时,悬浮绕组20通电工作,当v》v3时,悬浮绕组20通电工作(v2、v3分别为气体轴承部分发生自激涡动时的临界转速值的90%和110%);
68.③
当位移传感器探测到电机转子9的中心位置位移超过预定振幅范围,悬浮绕组20通电工作。
69.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基于氢燃料电池发动机的离心式空压机,采用低转速时电机定子18中的悬浮绕组20提供悬浮力承担主要负载,高转速时气体轴承部分承担主要负载;同时,当电机高速工作过程中有出现因超负荷或气体轴承的定子半速涡动等导致失稳工况时,悬浮绕组20为电机转子9提供可控阻尼。本实用新型使得空压机可以实现无油洁净、高转速、大流量、高压比的同时还具有可高速可低速、全工况、低功耗、长寿命、高可靠性。
70.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