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自带手机支撑结构的充电器的制作方法

2022-06-25 14:38:44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手机配件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自带手机支撑结构的充电器。


背景技术:

2.随着时代的变迁更迭,科学技术飞速发展,手机也逐渐进入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并成为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工具,人们对手机的依赖性越来越高,手机的耗电量陡增。在现有技术中,用于充电的除了数据线之外,还有一体式的手机充电支架,这些支架可以为手机提供支撑,但是整体的稳定性较差,无法为手机提供很好的支撑,而且大多无法调节角度,当遇有急事处理时,会让使用者在使用手机的过程中感到不适。故提出了如何在保证手机稳定充电的前提下,还能做相应的角度调节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3.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现有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自带手机支撑结构的充电器,包括底座、充电机构和可调机构;充电机构包括充电座;充电机构还包括靠板;可调机构包括旋转板、连杆、第一连接柱、第二连接柱、限位槽和第一凸块;靠板的一端与底座铰接连接;限位槽开设在底座的顶部,底座的宽度方向与限位槽的长度方向平行;第一凸块固定设置在靠板上;第一连接柱沿靠板长度方向对称的固定设置在靠板的两侧;连杆的一端与第一连接柱铰接连接;第二连接柱与连杆远离第一连接柱的一端铰接;旋转板与第二连接柱固定连接。
4.优选的,底座上还是设置有固定机构,固定机构包括固定板、第二凸块和第一凹槽;固定板固定设置在旋转板的两侧;第二凸块固定设置在固定板远离旋转板的一端的侧部;第一凹槽开设在底座的侧壁上,第二凸块与第一凹槽卡接配合。
5.优选的,还包括容纳槽、压块、弹簧、第二凹槽和充电头;容纳槽开设在底座远离靠板与底座的铰接处一端的侧壁上;第二凹槽沿容纳槽长度方向对称的开设在容纳槽的侧壁上;压块可滑动的设置在第二凹槽上,压块与第二凹槽存有间隙;弹簧的两端分别固定设置在压块和第二凹槽的侧壁上;充电头可滑动的设置在容纳槽内。
6.优选的,还包括第一磁铁、滑槽、滑块、推子和第二磁铁;第一磁铁固定设置在充电头远离容纳槽底部的一端;第二磁铁分别固定设置在容纳槽槽口的上部与下部;滑槽沿充电头高度方向贯穿的开设在底座的底部;滑块可滑动的设置在滑槽上,滑块与充电头固定连接;推子固定设置在滑块远离充电头的一端。
7.优选的,在旋转板上固定设置有保护套。
8.优选的,防护板固定设置在旋转板的两侧上。
9.本技术相比较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10.1.本技术通过设置充电机构和可调机构,实现了在保证手机稳定充电的前提下,还能做相应的角度调节。
11.2.本技术通过设置固定板、第二凸块和第一凹槽,实现了充电器方便收纳的功能。
12.3.本技术通过设置容纳槽、压块、弹簧、第二凹槽和充电头,保证了在不充电时,充电头不会滑出,从而避免了充电头的损坏。
附图说明
13.图1是实施例的总装立体图一;
14.图2是实施例的总装立体图二;
15.图3是实施例的去除了旋转板和连杆后的总装立体图;
16.图4是实施例的底座立体图;
17.图5是实施例的设有充电头的底座立体图;
18.图6是实施例的去除了充电头的底座立体图;
19.图7是实施例的去除了压块的底座立体图;
20.图8是实施例的设有固定板的旋转板立体图。
21.图中标号为:
22.1-底座;1a-容纳槽;1b-压块;1c-弹簧;1d-第二凹槽;1e-充电头;1e1-第一磁铁;1f-滑槽;1g-滑块;1h-推子;1i-第二磁铁;
23.2-充电机构;2a-充电座;2b-靠板;
24.3-可调机构;3a-旋转板;3b-连杆;3c-第一连接柱;3d-第二连接柱;3e-限位槽;3f-第一凸块;3g-固定机构;3g1-固定板;3g2-第二凸块;3g3-第一凹槽;
25.4-保护套;
26.5-防护板。
具体实施方式
27.为能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特征、技术手段以及所达到的具体目的、功能,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28.为了解决如何在保证手机稳定充电的前提下,还能做相应的角度调节的技术问题,如图1-2所示:
29.一种自带手机支撑结构的充电器,包括底座1、充电机构2和可调机构3;充电机构2包括充电座2a;充电机构2还包括靠板2b;可调机构3包括旋转板3a、连杆3b、第一连接柱3c、第二连接柱3d、限位槽3e和第一凸块3f;靠板2b的一端与底座1铰接连接;限位槽3e开设在底座1的顶部,底座1的宽度方向与限位槽3e的长度方向平行;第一凸块3f固定设置在靠板2b上;第一连接柱3c沿靠板2b长度方向对称的固定设置在靠板2b的两侧;连杆3b的一端与第一连接柱3c铰接连接;第二连接柱3d与连杆3b远离第一连接柱3c的一端铰接;旋转板3a与第二连接柱3d固定连接。
30.基于上述实施例,本技术充电座2a固定设置在靠板2b上。本文所述的初始状态为充电器还未打开时的状态。在初始状态下,靠板2b的一端与底座1的顶部相接,靠板2b的端面平行于底座1的顶部端面。旋转板3a的端面在初始状态下与靠板2b的上端面平行。限位槽3e设置有多个,限位槽3e沿底座1长度方向均匀的设置在底座1上部。第一凸块3f设置在靠板2b远离自身铰接处的一侧端,第一凸块3f设置有多个,第一凸块3f的作用是用来配合旋
转板3a和限位槽3e实现旋转板3a的角度可调功能的。连杆3b的数量与第一连接的数量一一对应,第二连接柱3d与第一连接柱3c的数量一一对应。在初始状态下,连杆3b的长度方向垂直于靠板2b的端面。使用流程如下,当使用人员需要使用充电器时,一手拿着底座1,另一只手拿着靠板2b远离靠板2b与底座1铰接处的一端,使得靠板2b围绕自身铰接处旋转,而后再拿着旋转板3a,使得旋转板3a围绕第一连接柱3c旋转。当旋转板3a的下部端面与靠板2b的上部端面共面时,即旋转了180度,旋转板3a仍可以在连杆3b的带动的下围绕第一连接柱3c旋转,继续转动旋转板3a,使得旋转板3a位于靠板2b和底座1之间,而后缓慢调整旋转板3a使得旋转板3a的一端与第一凸块3f相接,此时旋转板3a长度方向与底座1上端面所成的夹角为锐角。最后将旋转板3a远离第一凸块3f的一端放置在限位槽3e上即可,若需调整角度,只需选择新的限位槽3e,并将旋转板3a放置在上面即可。因为靠板2b始终处于倾斜状态,且靠板2b旋转时也会带着充电座2a一同旋转,所以当手机放置在充电座2a上充电时,在自身的重力作用下,重力被靠板2b和充电座2a分解,使得手机靠在靠板2b上,不会发生滑落。当需要将旋转板3a收回时,只需要将旋转板3a转动至初始状态,而后用手拿着靠板2b远离自身铰接处的一端旋转回初始状态,此时的靠板2b底部与底座1的上部相接,如此便实现了在保证手机稳定充电的前提下,还能做相应的角度调节。
31.进一步的,为了解决在不使用充电器时,如何充电器方便收纳的技术问题,如图1、图4、图8所示:
32.底座1上还是设置有固定机构3g,固定机构3g包括固定板3g1、第二凸块3g2和第一凹槽3g3;固定板3g1固定设置在旋转板3a的两侧;第二凸块3g2固定设置在固定板3g1远离旋转板3a的一端的侧部;第一凹槽3g3开设在底座1的侧壁上,第二凸块3g2与第一凹槽3g3卡接配合。
33.基于上述实施例,本技术固定板3g1材料优选为塑料,利用塑料的韧性可以使得固定板3g1具有一定的形变性能。在初始状态下,第二凸块3g2卡接在第一凹槽3g3中,固定板3g1的长度方向垂直与底座1的顶部,当使用人员需要使用充电器的时候,一个手拿着旋转板3a向上提,使得旋转板3a产生旋转移动的趋势,而由于固定板3g1具有的形变性能,使得第二凸块3g2可以从第一凹槽3g3中滑出,当第二凸块3g2刚从第一凹槽3g3中滑出时,固定板3g1会由于第二凸块3g2与底座1侧壁的挤压发生弯曲形变,使得旋转板3a可以发生移动。当使用结束后,需要进行收纳时,只需拿着旋转板3a使得固定板3g1上的第二凸块3g2卡接进第一凹槽3g3中,如此在收纳时充电器便不再有棱角,实现了充电器方便收纳的功能,从而解决了上述问题。
34.进一步的,为了解决在不使用充电器的时候,如何保证充电器内的充电头1e不会滑出从而造成充电头1e的损坏的技术问题,如图5-7所示:
35.还包括容纳槽1a、压块1b、弹簧1c、第二凹槽1d和充电头1e;容纳槽1a开设在底座1远离靠板2b与底座1的铰接处一端的侧壁上;第二凹槽1d沿容纳槽1a长度方向对称的开设在容纳槽1a的侧壁上;压块1b可滑动的设置在第二凹槽1d上,压块1b与第二凹槽1d存有间隙;弹簧1c的两端分别固定设置在压块1b和第二凹槽1d的侧壁上;充电头1e可滑动的设置在容纳槽1a内。
36.基于上述实施例,本技术充电头1e的两侧开有卡槽,在初始状态下,压块1b会在弹簧1c的作用下,将压块1b紧紧的压在充电头1e的卡槽上,压块1b与卡槽接触端的周边开有
倒角,如此在没有外力的作用下,只有压块1b对充电头1e的压力作用,使得充电头1e被卡在容纳槽1a内。从而解决了上述问题。
37.进一步的,为了解决在充电时,如何保证充电头1e不会缩回导致充电器掉落的技术问题,如图5-6所示:
38.还包括第一磁铁1e1、滑槽1f、滑块1g、推子1h和第二磁铁1i;第一磁铁1e1固定设置在充电头1e远离容纳槽1a底部的一端;第二磁铁1i分别固定设置在容纳槽1a槽口的上部与下部;滑槽1f沿充电头1e高度方向贯穿的开设在底座1的底部;滑块1g可滑动的设置在滑槽1f上,滑块1g与充电头1e固定连接;推子1h固定设置在滑块1g远离充电头1e的一端。
39.基于上述实施例,本技术充电头1e的导电端开设沉槽,沉槽分别开设在充电头1e的上部与下部,第一磁铁1e1与第二磁铁1i一一对应。当需要充电时,只需用手按住推子1h并推动推子1h,使得推子1h带动滑块1g在滑槽1f上移动,随着滑块1g带着充电头1e缓缓移动,第一磁铁1e1与第二磁铁1i会逐渐靠近,并最终吸附在一起,如此充电头1e便被推出并被第一磁铁1e1和第二磁铁1i固定。当充电结束后,只需要按着推子1h往回拉动,即可使得充电头1e复位,从而解决了上述问题。
40.进一步的,为了解决在不使用充电器的时候,如何更好的保护充电座2a上的充电接口的技术问题,如图8所示:
41.在旋转板3a上固定设置有保护套4。
42.基于上述实施例,本技术保护套4优选为柔性材料,保护套4为两个竖状结构组成,在初始状态下保护套4设置在充电座2a上的充电口的两侧,如此在收纳时可以避免别的物体探入到充电座2a上的充电口处,导致充电口损伤。从而解决了上述问题。
43.进一步的,为了解决使用人员在将手机放置在靠板2b上充电前,如何防止由于使用人员的疏忽而导致的手机倾斜摔落的情况发生的技术问题,如图3所示:
44.防护板5固定设置在旋转板3a的两侧上。
45.基于上述实施例,本技术防护板5长度方向与靠板2b长度方向平行,当使用人员将手机放在靠板2b上还没有插入充电时,手机并不一定会垂直于充电座2a放置,所以就可能会导致手机发生倾斜,而设置在靠板2b两侧的防护板5则给手机提供了防护,使得手机即使因为使用人员的不注意发生倾斜也可以提供支撑作用。如此便防止了由于手机倾斜导致摔落的情况发生,从而解决了上述问题。
46.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或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