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水环境污染修复系统

2022-06-22 23:04:54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水体净化修复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水环境污染修复系统。


背景技术:

2.过多的水垃圾会导致河湖水生态遭到破坏,影响到河湖中动物的生存。
3.现有的去除水垃圾的方法多为人工使用工具夹持水中的垃圾,避免水垃圾导致河湖水生态遭到破坏,保证河湖中动物的生存。
4.但是人为夹持水中垃圾不仅效率低下,而且在操作的过程中工人有落水的风险。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环境污染修复系统,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人为夹持水中垃圾不仅效率低下,而且在操作的过程中工人有落水风险的问题。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一种水环境污染修复系统,包括驱动轮浆、浮板和壳体,所述驱动轮浆安置于所述浮板的两侧,所述壳体安装在所述浮板的上方,还包括清理单元;
7.所述清理单元包括两个侧板、第一电机、第一主动辊、第一从动辊、第一链板和收集框,所述第一从动辊和所述第一主动辊通过所述第一链板连接,并倾斜设置在两个所述侧板之间,且所述侧板与所述壳体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端贯穿所述侧板,并与所述第一主动辊连接,所述收集框设置在所述浮板的尾端。
8.其中,所述清理单元还包括第二主动辊、第二从动辊、第二链板、第一辅助轮、第一联动辅助轮和第一连接带,所述第二主动辊和所述第二从动辊均通过所述第二链板连接,所述第二链板位于所述收集框的上方,且所述第二主动辊和所述第二从动辊均与所述壳体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辅助轮与所述第一主动辊固定连接,并套设在所述第一主动辊的外部,所述第一联动辅助轮与所述第二主动辊固定连接,并套设在所述第二主动辊的外部,且所述第一辅助轮与所述第一联动辅助轮之间通过所述第一连接带连接。
9.其中,所述清理单元还包括支撑杆和刮片,所述支撑杆与所述壳体固定连接,所述刮片与所述支撑杆固定连接,且所述刮片靠近所述第二链板的下端面。
10.其中,所述清理单元还包括挡条,所述挡条与所述刮片固定连接,且所述挡条与所述第二链板的下端面接触。
11.其中,所述水环境污染修复系统还包括切割单元,所述切割单元包括两个延伸板和锯片,所述延伸板与对应的所述侧板固定连接,所述锯片设置于两个所述延伸板之间。
12.其中,所述切割单元还包括驱动马达、套筒、杆体、斜轮、活动轴和两个定位杆,所述套筒安置于所述延伸板的一侧,所述驱动马达贯穿所述套筒的一侧并与所述杆体固定连接,所述斜轮与所述杆体固定连接,并套设在所述杆体的外部,所述活动轴相对于所述套筒和其中一个所述延伸板滑动设置,且所述活动轴依次贯穿所述套筒和其中一个所述延伸板,并与所述锯片连接,两个所述定位杆均与所述活动轴固定连接,两个所述定位杆设置在
所述斜轮的两侧。
13.其中,所述切割单元还包括两个转轮,所述转轮与所述定位杆转动连接,并位于所述定位杆远离所述活动轴的一端,且所述转轮与所述斜轮的侧壁接触。
14.其中,所述壳体的后侧具有开口,所述开口内设置有用于封闭所述开口的挡板。
15.其中,所述浮板的下方设置有至少一个浮条。
16.本发明的一种水环境污染修复系统,通过将该修复系统放置于湖泊中,然后安置于所述壳体内部的蓄电池向所述驱动轮浆以及所述第一电机供电,进而所述驱动轮浆驱动所述浮板在水中游行,同时当湖泊中的水垃圾进入两个所述侧板之间时,由所述第一电机带动所述第一主动辊旋转,进而在所述第一从动辊的配合作用下,能够带动所述第一链板循环传递,以此将水垃圾逐步运输至所述第一链板的上方,然后落入至所述收集框,实现对水垃圾的收纳,无需人为夹持水中垃圾,对水垃圾的处理效率高效,并且避免工人有落水风险。
附图说明
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8.图1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整体的结构示意图。
19.图2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20.图3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21.图4是本发明图3的a处局部结构放大图。
22.图5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切割单元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23.图6是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24.图7是本发明图6的a处局部结构放大图。
25.101-驱动轮浆、102-浮板、103-壳体、104-侧板、105-第一电机、106-第一主动辊、107-第一从动辊、108-第一链板、109-收集框、110-第二主动辊、111-第二从动辊、112-第二链板、113-第一辅助轮、114-第一联动辅助轮、115-第一连接带、116-支撑杆、117-刮片、118-挡条、119-开口、120-挡板、121-浮条、201-驱动马达、202-套筒、203-杆体、204-斜轮、205-活动轴、206-定位杆、207-转轮、208-延伸板、209-锯片、301-第二辅助轮、302-第二联动辅助轮、303-第二连接带、304-中心轴、305-盘体、306-偏心杆、307-环形体、308-连接杆、309-套环、310-扫动板、311-中心杆、312-拨动杆。
具体实施方式
26.第一实施例为:
27.请参阅图1~图2,其中图1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整体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水环境污染修复系统,包括驱动轮浆101、浮板102、壳体103和清理单元,所述清理单元包括两个侧板104、第一电机105、第一主动辊106、第一从动辊107、第一链板108、收集框109、第二主动辊110、第二从动辊111、第二
链板112、第一辅助轮113、第一联动辅助轮114、第一连接带115、支撑杆116、刮片117和挡条118;
28.针对本具体实施方式,通过将该修复系统放置于湖泊中,然后安置于所述壳体103内部的蓄电池向所述驱动轮浆101以及所述第一电机105供电,进而所述驱动轮浆101驱动所述浮板102在水中游行,同时当湖泊中的水垃圾进入两个所述侧板104之间时,由所述第一电机105带动所述第一主动辊106旋转,进而在所述第一从动辊107的配合作用下,能够带动所述第一链板108循环传递,以此将水垃圾逐步运输至所述第一链板108的上方,然后落入至所述收集框109,实现对水垃圾的收纳,无需人为夹持水中垃圾,对水垃圾的处理效率高效,并且避免工人有落水风险。
29.首先,所述第二主动辊110和所述第二从动辊111均通过所述第二链板112连接,所述第二链板112位于所述收集框109的上方,且所述第二主动辊110和所述第二从动辊111均与所述壳体103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辅助轮113与所述第一主动辊106固定连接,并套设在所述第一主动辊106的外部,所述第一联动辅助轮114与所述第二主动辊110固定连接,并套设在所述第二主动辊110的外部,且所述第一辅助轮113与所述第一联动辅助轮114之间通过所述第一连接带115连接。在所述第一链板108将水垃圾运输至自身顶端时,垃圾会落入至所述第二链板112上,并且由于所述第一辅助轮113、所述第一联动辅助轮114和所述第一连接带115配合,以此实现所述第一电机105转动,带动所述第一链板108与所述第二链板112之间的联动,以此所述第二链板112上的水垃圾运输至其自身尾端,然后落入至所述收集框109中,实现对水垃圾的收集。
30.其中,所述支撑杆116与所述壳体103固定连接,所述刮片117与所述支撑杆116固定连接,且所述刮片117靠近所述第二链板112的下端面。对于未从所述第一链板108落入至所述第二链板112上的垃圾,所述刮片117能够将其刮落至所述第二链板112上,所述支撑杆116用于对所述刮片117起到支撑作用。
31.其次,所述挡条118与所述刮片117固定连接,且所述挡条118与所述第二链板112的下端面接触。所述挡条118能够将所述第一链板108上的水垃圾刮除更加干净。
32.再次,所述壳体103的后侧具有开口119,所述开口119内设置有用于封闭所述开口119的挡板120;所述浮板102的下方设置有至少一个浮条121;当所述收集框109内的水垃圾收集满后,可打开所述挡板120,将所述收集框109从所述开口119取出进行倾倒,另外所述浮条121的设置,能够增加所述浮板102的浮力。
33.通过将该修复系统放置于湖泊中,然后安置于所述壳体103内部的蓄电池向所述驱动轮浆101以及所述第一电机105供电,进而所述驱动轮浆101驱动所述浮板102在水中游行,同时当湖泊中的水垃圾进入两个所述侧板104之间时,由所述第一电机105带动所述第一主动辊106旋转,进而在所述第一从动辊107的配合作用下,能够带动所述第一链板108循环传递,以此将水垃圾逐步运输至所述第一链板108的上方,同时由于所述第一辅助轮113与所述第一联动辅助轮114之间通过所述第一连接带115连接,进而带动所述第二主动辊110旋转,以此实现所述第二链板112的循环传输,当所述第一链板108将水垃圾运输至自身顶端时,垃圾会落入至所述第二链板112上,同时所述挡条118也能够将所述第一链板108上的水垃圾刮落至所述第二链板112上,之后通过所述第二链板112运输至所述收集框109,实现对水垃圾的收集,无需人为夹持水中垃圾,对水垃圾的处理效率高效,并且避免工人有落
水风险。
34.第二实施例为:
35.在第一实施例的基础上,请参阅图3~图5,其中图3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发明图3的a处局部结构放大图。图5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切割单元的部分结构示意图。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水环境污染修复系统还包括切割单元,所述切割单元包括两个延伸板208、锯片209、驱动马达201、套筒202、杆体203、斜轮204、活动轴205、两个定位杆206和两个转轮207;
36.针对本具体实施方式,所述锯片209用于锯割水中的有利于损害水质的藻类物质,然后被切割后的藻类能够通过所述第一链板108及所述第二链板112的运输而输送至所述收集框109内。
37.其中,所述套筒202安置于所述延伸板208的一侧,所述驱动马达201贯穿所述套筒202的一侧并与所述杆体203固定连接,所述斜轮204与所述杆体203固定连接,并套设在所述杆体203的外部,所述活动轴205相对于所述套筒202和其中一个所述延伸板208滑动设置,且所述活动轴205依次贯穿所述套筒202和其中一个所述延伸板208,并与所述锯片209连接,两个所述定位杆206均与所述活动轴205固定连接,两个所述定位杆206设置在所述斜轮204的两侧。所述转轮207与所述定位杆206转动连接,并位于所述定位杆206远离所述活动轴205的一端,且所述转轮207与所述斜轮204的侧壁接触,所述驱动马达201外部可罩设防水罩,延长所述驱动马达201的使用年限,所述驱动马达201用于驱动所述杆体203转动,所述转轮207用于辅助配合所述斜轮204。
38.具体的,通过所述驱动马达201转动,能够带动所述杆体203转动,继而带动所述斜轮204圆周转动,由于所述斜轮204圆周转动,继而抵持两个所述转轮207自身转动以及往复移动,以此带动对应的所述定位杆206往复移动,从而所述定位杆206使得所述活动轴205往复移动,进而拉动所述锯片209往复横移,实现对藻类快速切割。
39.第三实施例为:
40.在第二实施例的基础上,请参阅图6~图7,其中图6是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发明图6的a处局部结构放大图。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水环境污染修复系统还包括引导单元,所述引导单元包括第二辅助轮301、第二联动辅助轮302、第二连接带303、中心轴304、盘体305、偏心杆306、环形体307、连接杆308、套环309、扫动板310、中心杆311和拨动杆312;
41.针对本具体实施方式,所述第二辅助轮301、所述第二联动辅助轮302和第二连接带303配合,能够使得所述第一电机105能够间接驱动所述中心轴304旋转,以此实现所述盘体305的旋转,实现所述连接杆308的往复移动,将所述第一链板108上的藻类刮除至所述第二链板112上。
42.其中,所述扫动板310与其中一个所述连接杆308固定连接,且所述扫动板310位于所述第一链板108的上方;利用所述扫动板310随所述连接杆308往复移动,能够进一步有效将所述第一链板108上的藻类刮除至所述第二链板112上,避免藻类缠绕在所述第一链板108上,防止所述第一链板108的出料端发生堵塞,造成该修复系统不能正常工作。
43.其次,所述中心杆311的一端与所述壳体103固定连接,所述拨动杆312的一端与所述连接杆308通过销轴连接,所述拨动杆312的中部与所述中心杆311转动连接,所述拨动杆
312的另一端位于所述第二链板112的上方;在所述连接杆308进行往复移动时,位于靠近所述第二链板112尾端的所述连接杆308会拉动所述拨动杆312绕所述中心杆311进行旋转,实现所述拨动杆312的偏摆,进一步将所述第二链板112尾端的藻类或者垃圾辅助送入至所述收集框109中。
44.更为具体的是,所述中心轴304转动,带动所述盘体305旋转,所述偏心杆306圆周转动,并在所述环形体307内进行上下移动,以此拉动所述环形体307进行往复平行移动,以此带动其中一个所述连接杆308上的所述扫动板310随所述连接杆308往复移动,能够进一步有效将所述第一链板108上的藻类刮除至所述第二链板112上,避免藻类缠绕在所述第一链板108上,防止所述第一链板108的出料端发生堵塞,造成该修复系统不能正常工作;同时另一个所述连接杆308会拉动所述拨动杆312绕所述中心杆311进行旋转,实现所述拨动杆312的偏摆,进一步将所述第二链板112尾端的藻类或者垃圾辅助送入至所述收集框109中。
45.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发明一种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发明之权利范围,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流程,并依本发明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于发明所涵盖的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