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茶树菇菌棒改良高海拔贫瘠土壤的方法

2022-06-22 22:22:18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属于贫瘠土壤改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茶树菇菌棒改良高海拔贫瘠土壤的方法。


背景技术:

2.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食物营养的需求逐渐在改变,大多数人都从把对肉类食物的喜爱转变为蔬菜。然而,菌类也是人们最喜爱的蔬菜之一。由于野生的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大量人工种植的菌类油然而生。但是,废菌棒随着大量产生,如果不及时处理就会变成污染源,对环境造成恶化。茶树菇废菌棒是茶树菇采摘之后残留下来的废弃物,它里面还含有大量营养基质,如直接丢弃则会产生资源浪费,并且污染环境。
3.高海拔地区主要以高原寒温带半湿润、半干旱和干旱气候为主,导致土壤水分极易散失,多年风蚀和冻融等问题导致高海拔地区土壤养分极为贫瘠。土壤养分贫瘠导致作物生长发育状况差,产量低而不稳定,影响区域粮食生产安全保障和经济收入保障,出现人地紧张的问题。在高海拔地区,土壤贫瘠直接造成大量土地被荒废,造成土壤板结,出现土地荒漠化现象,加剧干旱的发展。土壤贫瘠导致还能间接影响局部气候等问题,不能生长植物直接导致高海拔地区空气中氧气含量低,对当地生活居民身体造成巨大危害。
4.土壤矿物质、土壤水分、土壤孔隙三个相互联系,相互制约,他们是土壤养分的物质基础。若想增加土壤的养分,必须从这三个方面进行切入,从而很好的对高海拔贫瘠土壤进行改良。为使用废弃物来解决高海拔地区土壤贫瘠的问题,研发一种既能够使废弃茶树菇菌棒得到充分利用,又能改良高海拔贫瘠土壤的方法的非常有必要的。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茶树菇菌棒改良高海拔贫瘠土壤的方法,解决菌棒大量废弃和高海拔土壤贫瘠的问题。
6.为解决上述难题,本发明所采用技术方案步骤为:s1、将废弃茶树菇菌棒菌袋剥离,菌棒晒干,按比例加入一些生物质后统一破碎。
7.s2、将发酵菌按比例加入到红糖温水中浸泡8~10h,浸泡过程需放到恒温箱中进行保温,之后喷洒至s1步骤制成的混合物中,水分至用手捏刚好不出水为止。
8.s3、将能分解糖类的微生物在高海拔地区室外培养一段时间后,挑选出能适应高海拔地区的菌种,将其大量培养制成菌液,菌液有效菌数量为1
×
107~9
×
10
7 cfu/ml。
9.s4、将s2步骤喷洒过菌液的混合物装入100l水桶中,进行密封发酵。堆肥发酵可分为两个过程,一个过程为在微生物的作用下把复杂的有机质分解成简单的物质,生成二氧化碳、水和矿质养分;另一个过程为在微生物的作用下有机质的腐殖化,有机质经分解再合成更复杂的特殊有机质—腐殖质。发酵过程中,微生物分解有机质会产生大量的热,为严格控制发酵温度,每过3~5天需进行一次翻堆供氧,持续进行5~7次。当桶内温度保持常温,物料腐熟呈黑褐色时,表明发酵完成。
10.s5、将废石破碎至一定粒径,然后用红糖水进行淋洗或浸泡,最后将s3制成的菌液喷洒至淋洗或浸泡过红糖水的废石上。微生物通过代谢产生酸,与废石中的阳离子发生交换,从而促进矿物的溶解;微生物的代谢产物如有机酸、多聚糖等通过与废石上的阳离子络合的方式促进矿物溶解。
11.s6、取高海拔贫瘠土壤、含有微生物的破碎废石、未发酵破碎茶树菇菌棒与s4步骤所制得的发酵物按比例混合均匀,则可增加高海拔贫瘠土壤的养分。
12.本发明具有以下技术效果:(1)本发明利用废弃茶树菇菌棒进行发酵,可将废弃物制成养分含量极高的肥料,用于改良高海拔地区贫瘠土壤。将破碎废土用于改良高海拔贫瘠土壤,可增加土壤的孔隙率,使土壤不易发生板结硬化,并且能够使废石得到充分利用。添加未发酵的破碎茶树菇菌棒,可增加土壤的保水性。
13.(2)本发明人工添加生物菌发酵剂,这类发酵剂在一定条件下对废弃物具有较强的分解能力,具有活性强、繁殖快、分解有机物迅速等特点,能加速堆肥反应的进程,缩短堆肥反应的时间。
14.(3)本发明筛选出能适应高海拔地区的微生物,将其培养制成菌液,有利于微生物的活性。在破碎废石上喷洒或淋洗红糖水,有利于微生物在废石上能有更长时间的生长活动。在土壤混合初期可利用土壤孔隙率多特点增加土壤中的空气,有利于微生物的持续生长,微生物通过代谢产生酸,与废石中的阳离子发生交换,从而促进矿物的溶解;微生物的代谢产物如有机酸、多聚糖等通过与废石上的阳离子络合的方式促进矿物溶解。通过微生物的作用加快破碎废石风化颗粒达标则可认为形成粗砂土。微生物的代谢物以及微生物死后还能增加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
15.(4)本发明将贫瘠土壤进行改良,可改善区域内居民的农牧物收入水平,使大量贫瘠土地得到充分利用,预防土壤荒漠化的现象。土壤上能够种植植物,间接改善区域的氧浓度水平。
具体实施方式
16.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但不以任何方式对本发明加以限制,基于本发明教导所作的任何变换或替换,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17.本发明所述茶树菇菌棒改良高海拔贫瘠土壤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将废弃茶树菇菌棒菌袋剥离,晒干至水分小于5%,按比例加入生物质后统一破碎;s2、将发酵菌按比例加入到红糖温水中浸泡8~10h,浸泡过程需放到恒温箱中进行保温,之后喷洒至s1步骤制成的混合物中,水分至用手捏刚好不出水为止;s3、将能分解糖类的微生物在高海拔地区室外培养后,挑选出适应高海拔地区的菌种,将其培养制成菌液,菌液有效菌数量为1
×
107~9
×
107cfu/ml;s4、将s2步骤喷洒过发酵菌菌液的混合物装入桶中,进行密封发酵;发酵过程中,微生物分解有机质会产生大量的热,严格控制发酵温度,每过3~5天需进行一次翻堆供氧,持续进行5~7次;当桶内温度保持常温,物料腐熟呈黑褐色时,表明发酵完成;s5、将废石破碎,然后用红糖水进行淋洗或浸泡,最后将s3制成的菌液喷洒至淋洗
或浸泡过红糖水的废石上;s6、取高海拔贫瘠土壤、s5步骤所得含有微生物的破碎废石、未发酵破碎茶树菇菌棒与s4步骤所制得的发酵物按比例混合均匀,则可增加高海拔贫瘠土壤的养分。
18.优选的,所述茶树菇菌棒晒干,水分小于3~5%。
19.优选的,所述生物质为作物秸秆、树叶、树皮、木屑、稻草、干牛粪中的一种或多种混合。
20.优选的,所述茶树菇菌棒与生物质按质量比10~15:1。
21.优选的,所述发酵菌为生物菌肥发酵剂。
22.优选的,所述红糖温水是红糖与开水质量比为1:10,待红糖全部融化后冷却至35~40℃。红糖水是红糖与开水质量比为1:10,待红糖全部融化后冷却至室温。
23.优选的,所述发酵菌与红糖热水的质量比为1:20。
24.优选的,所述能分解糖类的微生物是黑曲霉、泡盛酒曲霉、斋藤曲霉、温特曲霉、平滑青霉、橘青霉中的一种或多种混合。
25.优选的,所述发酵温度不超过60℃。
26.优选的,所述未发酵破碎茶树菇菌棒破碎至过5目。
27.优选的,所述废石破碎至过10~20目。
28.优选的,所述高海拔贫瘠土壤、破碎废石、未发酵破碎茶树菇菌棒、发酵物混合质量比为100~200:100~200:1:2。
29.下面结合实施例1~实施例7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30.实施例1s1、将废弃茶树菇菌棒菌袋剥离,菌棒晒干,水分小于3%,按比例加入一些生物质后统一破碎,茶树菇菌棒与秸秆和树叶质量比为10:1。
31.s2、将生物菌发酵剂按质量比1:20加入到红糖温水中浸泡8h,浸泡过程需放到恒温箱中进行保温,之后喷洒至s1步骤制成的混合物中,水分至用手捏刚好不出水为止。
32.s3、将黑曲霉、泡盛酒曲霉、斋藤曲霉在高海拔地区室外培养一段时间后,挑选出能适应高海拔地区的菌种,将其大量培养制成菌液,菌液有效菌数量为1
×
107~9
×
107cfu/ml。
33.s4、将s2步骤喷洒过菌液的混合物装入100l水桶中,进行密封发酵。发酵过程中,微生物分解有机质会产生大量的热,为严格控制发酵温度,每过3天需进行一次翻堆供氧,持续进行5次。当桶内温度保持常温,物料腐熟呈黑褐色时,表明发酵完成。
34.s5、将废石破碎至10目,然后用红糖水进行淋洗或浸泡,最后将s3制成的菌液喷洒至淋洗或浸泡过红糖水的废石上。
35.s6、取高海拔贫瘠土壤、含有微生物的破碎废石、未发酵破碎过5目茶树菇菌棒与s4步骤所制得的发酵物按质量比100:100:1:2混合均匀,则可增加高海拔贫瘠土壤的养分。
36.实施例2s1、将废弃茶树菇菌棒菌袋剥离,菌棒晒干,水分小于4%,按比例加入一些生物质后统一破碎,茶树菇菌棒与秸秆和树叶质量比为13:1。
37.s2、将生物菌发酵剂按质量比1:20加入到红糖温水中浸泡8h,浸泡过程需放到恒温箱中进行保温,之后喷洒至s1步骤制成的混合物中,水分至用手捏刚好不出水为止。
38.s3、将平滑青霉、橘青霉在高海拔地区室外培养一段时间后,挑选出能适应高海拔地区的菌种,将其大量培养制成菌液,菌液有效菌数量为1
×
107~9
×
107cfu/ml。
39.s4、将s2步骤喷洒过菌液的混合物装入100l水桶中,进行密封发酵。发酵过程中,微生物分解有机质会产生大量的热,为严格控制发酵温度,每过4天需进行一次翻堆供氧,持续进行6次。当桶内温度保持常温,物料腐熟呈黑褐色时,表明发酵完成。
40.s5、将废石破碎至12目,然后用红糖水进行淋洗或浸泡,最后将s3制成的菌液喷洒至淋洗或浸泡过红糖水的废石上。
41.s6、取高海拔贫瘠土壤、含有微生物的破碎废石、未发酵破碎过5目茶树菇菌棒与s4步骤所制得的发酵物按质量比150:150:1:2混合均匀,则可增加高海拔贫瘠土壤的养分。
42.实施例3s1、将废弃茶树菇菌棒菌袋剥离,菌棒晒干,水分小于5%,按比例加入一些生物质后统一破碎,茶树菇菌棒与秸秆和树叶质量比为15:1。
43.s2、将生物菌发酵剂按质量比1:20加入到红糖温水中浸泡8h,浸泡过程需放到恒温箱中进行保温,之后喷洒至s1步骤制成的混合物中,水分至用手捏刚好不出水为止。
44.s3、将泡盛酒曲霉、斋藤曲霉、温特曲霉在高海拔地区室外培养一段时间后,挑选出能适应高海拔地区的菌种,将其大量培养制成菌液,菌液有效菌数量为1
×
107~9
×
107cfu/ml。
45.s4、将s2步骤喷洒过菌液的混合物装入100l水桶中,进行密封发酵。发酵过程中,微生物分解有机质会产生大量的热,为严格控制发酵温度,每过5天需进行一次翻堆供氧,持续进行5次。当桶内温度保持常温,物料腐熟呈黑褐色时,表明发酵完成。
46.s5、将废石破碎至14目,然后用红糖水进行淋洗或浸泡,最后将s3制成的菌液喷洒至淋洗或浸泡过红糖水的废石上。
47.s6、取高海拔贫瘠土壤、含有微生物的破碎废石、未发酵破碎过5目茶树菇菌棒与s4步骤所制得的发酵物按质量比200:200:1:2混合均匀,则可增加高海拔贫瘠土壤的养分。
48.实施例4s1、将废弃茶树菇菌棒菌袋剥离,菌棒晒干,水分小于3%,按比例加入一些生物质后统一破碎,茶树菇菌棒与秸秆和树叶质量比为15:1。
49.s2、将生物菌发酵剂按质量比1:20加入到红糖温水中浸泡8h,浸泡过程需放到恒温箱中进行保温,之后喷洒至s1步骤制成的混合物中,水分至用手捏刚好不出水为止。
50.s3、将黑曲霉、斋藤曲霉、橘青霉、在高海拔地区室外培养一段时间后,挑选出能适应高海拔地区的菌种,将其大量培养制成菌液,菌液有效菌数量为1
×
107~9
×
107cfu/ml。
51.s4、将s2步骤喷洒过菌液的混合物装入100l水桶中,进行密封发酵。发酵过程中,微生物分解有机质会产生大量的热,为严格控制发酵温度,每过3天需进行一次翻堆供氧,持续进行6次。当桶内温度保持常温,物料腐熟呈黑褐色时,表明发酵完成。
52.s5、将废石破碎至20目,然后用红糖水进行淋洗或浸泡,最后将s3制成的菌液喷洒至淋洗或浸泡过红糖水的废石上。
53.s6、取高海拔贫瘠土壤、含有微生物的破碎废石、未发酵破碎过5目茶树菇菌棒与s4步骤所制得的发酵物按质量比180:180:1:2混合均匀,则可增加高海拔贫瘠土壤的养分。
54.实施例5
s1、将废弃茶树菇菌棒菌袋剥离,菌棒晒干,水分小于5%,按比例加入一些生物质后统一破碎,茶树菇菌棒与秸秆和树叶质量比为10:1。
55.s2、将生物菌发酵剂按质量比1:20加入到红糖温水中浸泡8h,浸泡过程需放到恒温箱中进行保温,之后喷洒至s1步骤制成的混合物中,水分至用手捏刚好不出水为止。
56.s3、将泡盛酒曲霉、斋藤曲霉、平滑青霉、在高海拔地区室外培养一段时间后,挑选出能适应高海拔地区的菌种,将其大量培养制成菌液,菌液有效菌数量为1
×
107~9
×
107cfu/ml。
57.s4、将s2步骤喷洒过菌液的混合物装入100l水桶中,进行密封发酵。发酵过程中,微生物分解有机质会产生大量的热,为严格控制发酵温度,每过5天需进行一次翻堆供氧,持续进行7次。当桶内温度保持常温,物料腐熟呈黑褐色时,表明发酵完成。
58.s5、将废石破碎至18目,然后用红糖水进行淋洗或浸泡,最后将s3制成的菌液喷洒至淋洗或浸泡过红糖水的废石上。
59.s6、取高海拔贫瘠土壤、含有微生物的破碎废石、未发酵破碎过5目茶树菇菌棒与s4步骤所制得的发酵物按质量比100:100:1:2混合均匀,则可增加高海拔贫瘠土壤的养分。
60.实施例6s1、将废弃茶树菇菌棒菌袋剥离,菌棒晒干,水分小于3%,按比例加入一些生物质后统一破碎,茶树菇菌棒与秸秆和树叶质量比为15:1。
61.s2、将生物菌发酵剂按质量比1:20加入到红糖温水中浸泡8h,浸泡过程需放到恒温箱中进行保温,之后喷洒至s1步骤制成的混合物中,水分至用手捏刚好不出水为止。
62.s3、将斋藤曲霉、温特曲霉、橘青霉、在高海拔地区室外培养一段时间后,挑选出能适应高海拔地区的菌种,将其大量培养制成菌液,菌液有效菌数量为1
×
107~9
×
107cfu/ml。
63.s4、将s2步骤喷洒过菌液的混合物装入100l水桶中,进行密封发酵。发酵过程中,微生物分解有机质会产生大量的热,为严格控制发酵温度,每过5天需进行一次翻堆供氧,持续进行6次。当桶内温度保持常温,物料腐熟呈黑褐色时,表明发酵完成。
64.s5、将废石破碎至16目,然后用红糖水进行淋洗或浸泡,最后将s3制成的菌液喷洒至淋洗或浸泡过红糖水的废石上。
65.s6、取高海拔贫瘠土壤、含有微生物的破碎废石、未发酵破碎过5目茶树菇菌棒与s4步骤所制得的发酵物按质量比100:150:1:2混合均匀,则可增加高海拔贫瘠土壤的养分。
66.实施例7s1、将废弃茶树菇菌棒菌袋剥离,菌棒晒干,水分小于5%,按比例加入一些生物质后统一破碎,茶树菇菌棒与秸秆和树叶质量比为12:1。
67.s2、将生物菌发酵剂按质量比1:20加入到红糖温水中浸泡8h,浸泡过程需放到恒温箱中进行保温,之后喷洒至s1步骤制成的混合物中,水分至用手捏刚好不出水为止。
68.s3、将黑曲霉、斋藤曲霉、温特曲霉、平滑青霉在高海拔地区室外培养一段时间后,挑选出能适应高海拔地区的菌种,将其大量培养制成菌液,菌液有效菌数量为1
×
107~9
×
107cfu/ml。
69.s4、将s2步骤喷洒过菌液的混合物装入100l水桶中,进行密封发酵。发酵过程中,微生物分解有机质会产生大量的热,为严格控制发酵温度,每过4天需进行一次翻堆供氧,持续进行7次。当桶内温度保持常温,物料腐熟呈黑褐色时,表明发酵完成。
70.s5、将废石破碎至16目,然后用红糖水进行淋洗或浸泡,最后将s3制成的菌液喷洒至淋洗或浸泡过红糖水的废石上。
71.s6、取高海拔贫瘠土壤、含有微生物的破碎废石、未发酵破碎过5目茶树菇菌棒与s4步骤所制得的发酵物按质量比150:100:1:2混合均匀,则可增加高海拔贫瘠土壤的养分。
72.表1 实施例1~实施例7技术效果的实验数据
实施例1234567原始土壤有机质含量18g/kg14g/kg16g/kg15g/kg16g/kg15g/kg17g/kg3g/kg草种发芽率90x����� %
注:a、土壤有机质指各种形态存在于土壤中的所有含碳的有机物质,包括土壤中的各种动、植物残体,微生物及其分解和合成的各种有机物质。
73.b、草种发芽率是每个实施例种50颗草籽,最终统计草种发芽率。
74.以上所述发明的实施例仅为优选实施方式,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技术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发明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或修改。本发明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