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转子和具有这种转子的电动机器的制作方法

2022-06-22 22:06:11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电动机器的转子,所述转子具有:转子支架,所述转子支架围绕旋转轴线可转动地被支承,其中由所述旋转轴线形成轴向方向并且形成围绕所述轴向方向延伸的径向方向,其中所述转子支架具有朝所述旋转轴线指向的柱形的内筒和对置的柱形的外筒;载有磁通量的转子部件(magnetflussf
ü
hrende rotorkomponente),所述柱形的外筒承载所述载有磁通量的转子部件,其中所述载有磁通量的转子部件在轴向端部侧分别具有第一端侧和第二端侧;旋转对称的轴区段,其中所述旋转对称的轴区段沿轴向方向延伸,并且其中所述旋转对称的轴区段布置在所述转子支架的内部空间中,并且所述旋转对称的轴区段与所述转子支架同轴地被支承,
2.其中所述外筒在周向方向上至少在所述第一端侧的区域中具有第一径向齿部,所述第一径向齿部具有指向所述载有磁通量的转子部件的第一齿和在每两个第一齿之间的第一齿根,
3.并且其中所述外筒在周向方向上至少在所述第二端侧的区域中具有第二径向齿部,所述第二径向齿部具有指向所述载有磁通量的转子部件的第二齿和在每两个第二齿之间的第二齿根。此外,本发明还涉及一种电动机器。


背景技术:

4.电动机器(其具有定子以及围绕转子轴可转动地被支承的转子)在从电能到机械能以及反过来从机械能到电能的能量转换期间升温。为了提高这种电动机器的效率而需要冷却电动机器。
5.这种转子具有叠片、所谓的叠片组,借助叠片组形成磁通量。这些转子在大多数情况下和定子一起运行。由于运行中的电磁活动,转子和周围的构件会显著升温。冷却电动机器的转子的多个可能性是已知的,以便因此限制升温,并且提高有效功率。
6.已知的是,将这种电动机器的转子支架构造为空心轴,冷却介质可以通过该空心轴流入和流过。
7.de 10 2014 107 845 a1公开了一种用于电动机器的转子的转子空心轴,该转子空心轴具有在两侧被端部凸缘封闭的、包围轴空腔的柱形筒,其中在端部凸缘上分别构造出轴颈,并且其中在其中一个轴颈上设置有入口,冷却液体经由入口到达轴空腔和柱形筒的内表面,该转子空心轴具有布置在轴空腔中的分配元件,该分配元件接收经由入口进入的冷却液体,藉由旋转对称的导出表面在朝向柱形筒的内表面的方向上引导冷却液体,并且藉由口部区域将冷却液体排放到内表面上。
8.de 10 2012 203 697 a1公开了一种用于冷却电动机器的转子,该电动机器包括:定子;围绕转动轴线可转动地被支承的转子,该转子在电动机器运行时与定子磁性地共同作用;轴,转子被固定在轴上,并且轴具有轴向孔;流入元件,该流入元件延伸到轴向孔中,从而使得冷却剂、尤其是冷却液体可以从流入元件流入到轴向孔中。


技术实现要素:

9.本发明的目的是改善针对电动机器的转子的冷却,而不需要附加的结构空间。此外,另一目的是给出一种具有这种转子的电动机器。
10.该目的通过一种用于电动机器的转子实现,该转子具有转子支架,该转子支架围绕旋转轴线可转动地被支承,其中由旋转轴线形成轴向方向并且形成围绕轴向方向延伸的径向方向,其中转子支架具有指向旋转轴线的柱形的内筒和对置的柱形的外筒,
11.载有磁通量的转子部件,柱形的外筒承载该载有磁通量的转子部件,其中载有磁通量的转子部件分别在轴向端部侧具有第一端侧和第二端侧,
12.旋转对称的轴区段,其中旋转对称的轴区段沿轴向方向延伸,并且其中旋转对称的轴区段布置在转子支架的内部空间中,并且旋转对称的轴区段与转子支架同轴地被支承,
13.其中外筒在周向方向上至少在第一端侧的区域中具有第一径向齿部,该第一径向齿部具有指向载有磁通量的转子部件的第一齿和在每两个第一齿之间的第一齿根,
14.其中外筒在周向方向上至少在第二端侧的区域中具有第二径向齿部,该第二径向齿部具有指向载有磁通量的转子部件的第二齿和在每两个第二齿之间的第二齿根,
15.其中
16.旋转对称的轴区段被构造成用于流体到转子支架的内筒的流体引导,并且
17.其中第一径向输出开口在第一端侧的区域中设置在转子支架中,这些第一径向输出开口分别布置在第一齿根中并且被设计为转子支架中的径向的缺口,并且其中这些缺口均匀地沿转子支架的周向方向布置,使得流体在转子旋转时藉由这些第一径向输出开口沿径向方向排出,
18.并且其中第二径向输出开口在第二端侧的区域中设置在转子支架中,这些第二径向输出开口分别布置在第二齿根中、被设计为转子支架中的径向的缺口,并且其中这些缺口均匀地沿转子支架的周向方向布置,使得流体在转子旋转时藉由这些第二径向输出开口沿径向方向排出。
19.通过根据本发明的转子,流体、优选油可以基于第一径向输出开口以及第二径向输出开口沿径向方向穿过转子支架。通过将径向输出开口布置在齿根(齿根底部)中,没有形成材料损失,因为转子支架在该区域中是薄壁的。
20.由此,在旋转中没有产生应力或其他的问题。在将径向输出开口布置在第一端侧和第二端侧上的齿根中时,流体首先流过内筒,用以完全冷却或几乎完全冷却转子。在那里,通过流动的流体,在转子的大的轴向区域上实现高效的冷却。
21.由此可以实现转子的更高的功率,而不用进行结构改变,这可能导致周围部件的结构改变。
22.同样有利的是在提高冷却效率的同时转子的重量不变。
23.优选地,设置有三个第一径向输出开口和三个第二径向输出开口,它们沿周向方向均匀地分布在内筒上。由此,流过的冷却流体的量可以安全且有目的地从内部空间导出。
24.载有磁通量的转子部件优选被设计为叠片组。
25.流体/冷却流体优选是油或压力油。
26.在另一设计方案中,旋转对称的轴区段具有指向转子支架的内筒的、沿轴向方向
延伸的多个凸缘,其中该多个凸缘沿周向方向均匀地布置,并且其中沿轴向方向延伸的多个凸缘具有用于引导流体的轴向的凸缘通道。
27.优选地,轴向的凸缘通道被构造为凸缘中的孔。
28.在此,这些凸缘被构造为使得它们不接触或仅略微接触内筒。此外优选地,在旋转对称的轴区段的外周上均匀分布有三个凸缘。
29.此外,旋转对称的轴区段可以具有流体入口和用于引导流体的旋转对称的流体引导槽,以及与凸缘通道形成流体连接的出口,从而在旋转时,流体通过旋转对称的流体引导槽流到出口,并且随后流入到凸缘通道中并且流过凸缘通道。
30.由此,流体可以被引导到转子的内部空间中。油或流体借助离心力保持在流体引导槽中,因此无需结构改变地将流体输送到出口。优选地,出口布置在流体引导槽上。
31.在另一设计方案中,凸缘和凸缘通道在轴向上延伸到内筒的轴向中心,从而在旋转时通过凸缘通道流出的流体流向内筒的中心,并且从该中心基本上均匀地分布至第一径向输出开口和第二径向输出开口。
32.在此,轴向中心意味着内筒的中心区域。通过使凸缘通道延伸到中心,流体通过离心力在出口处流入到转子支架的内部空间中,直到流到转子支架的内筒。从那里,流体通过离心力分布在内筒上,直到达到第一径向输出开口和第二径向输出开口。通过流体流的在中心的碰撞和流体流在内筒上的均匀的分布能够实现有效的冷却。通过将流体引导件构造为凸缘和整合在其中的凸缘通道(其中凸缘仅略微或根本没有布置在内筒上或与其接触),可以实现这样的均匀的分布。
33.在另一设计方案中,转子支架在第一端侧上具有承载凸肩,该承载凸肩被构造为转子支架上的径向区段。此外,转子支架优选在第二端侧上具有安全环,该安全环作为径向区段布置在转子支架上,从而使得载有磁通量的转子部件被固定在承载凸肩与安全环之间。
34.在另一设计方式中,承载凸肩具有指向载有磁通量的转子部件的第一留空部,其中第一留空部在径向方向上连续延伸穿过承载凸肩,从而在旋转时,来自第一径向输出开口的流体通过第一留空部径向流出。
35.此外,第一留空部分别可以被构造为半圆形的槽。
36.由此不需要对载有磁通量的转子部件(大多情况下是叠片组)钻孔以使流体流径向流出。此外,叠片组在此还被冷却。
37.因此,仅使用最必要的轴向的结构空间。在此优选地,留空部与对应的径向输出开口位于一条直线上。
38.此外优选地,安全环具有指向载有磁通量的转子部件的第二留空部,其中第二留空部在径向方向上连续延伸穿过安全环,从而在旋转时,来自第二径向输出开口的流体通过第二留空部径向流出。
39.此外,第二留空部分别可以被构造为半圆形的槽。
40.由此,在此也不需要对载有磁通量的转子部件(其大多情况下被设计为叠片组)钻孔,以使流体流径向流出。此外,叠片组还被冷却。
41.因此,仅使用最必要的轴向的结构空间。在此优选地,留空部与对应的径向输出开口位于一条直线上。
42.此外优选地,在载有磁通量的转子部件的第一端侧上布置有第一流体引导盘,该第一流体引导盘沿径向方向跟随承载凸肩,从而在旋转时流过的流体沿第一流体引导盘流过承载凸肩中的留空部,并且其中在载有磁通量的转子部件的第二端侧上布置有第二流体引导盘,该第二流体引导盘沿径向方向跟随安全环,从而在旋转时流过的流体沿第二流体引导盘流过承载凸肩中的留空部。
43.在此,流体引导盘可以被实施为油板。借助流体引导盘,在转子旋转时,可以通过离心力沿径向方向简单且有针对性地传输流体。
44.此外优选地,第一流体引导盘由非导电材料构成或具有非导电的涂层,并且/或者第二流体引导盘由非导电材料构成或具有非导电的涂层。由此,这种盘不与载有磁通量的转子部件相互作用或作用于该载有磁通量的转子部件上。
45.在另一设计方案中,第一流体引导盘在径向端部侧具有远离载有磁通量的转子部件指向的第一环形区段。
46.第二流体引导盘同样可以在径向端部侧具有远离载有磁通量的转子部件指向的第二环形区段。流体可以通过该轴向的突起部流出到定子的绕组头上。绕组头的润湿因此在尽可能大的直径上实现,然而与周围的绝缘的构件具有相应的距离。
47.此外,该目的通过一种电动机器实现,该电动机器包括定子和可相对于定子转动的如上面所描述的转子。通过根据本发明的转子,流体因此不仅可以用作转子的初级冷却,而且还用作定子、尤其是其绕组头的次级冷却。由此可以实现整个电动机器的特别好的冷却。
附图说明
48.本发明的其他的特征、特性和优点由以下参考附图的描述得到。在其中示意性地:
49.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转子,
50.图2:示出了在运行中的转子,
51.图3:示出了具有凸缘通道的旋转对称的轴区段,
52.图4:示出了具有沿轴向方向延伸的凸缘的旋转对称的轴区段,
53.图5:示出了电动机器。
具体实施方式
54.图1示出了根据现有技术的用于电动机器2的转子1。转子1围绕旋转轴线rot旋转对称地被支承。由旋转轴线rot形成轴向方向a。径向方向r围绕旋转轴线rot或轴向轴线a径向地延伸。
55.转子r包括转子支架2,该转子支架也围绕旋转轴线rot可转动地被支承。转子支架2优选柱形地、尤其空心柱形地构造,并且具有内部空间9。此外,转子支架沿轴向轴线a延伸。
56.转子支架2具有指向旋转轴线rot的柱形的内筒3和对置的柱形的外筒4。
57.此外设置有载有磁通量的部件(在此被构造为叠片组5),该部件布置在外筒4上。叠片组5可以由轴向堆叠的板片构成。
58.叠片组5在轴向端部侧分别具有第一端侧6和第二端侧7。
59.此外,在第一端侧6的区域中和在第二端侧7的区域中形成径向齿部(未示出),用以增大转矩强度。
60.这意味着,外筒4至少在第一端侧6的区域中具有沿周向方向u(图2)的第一径向齿部,该第一径向齿部具有指向叠片组5的第一齿(未示出)和位于每两个第一齿之间的第一齿根(未示出)。
61.此外,外筒4至少在第二端侧7的区域中具有沿周向方向u(图2)的第二径向齿部(未示出),该第二径向齿部具有指向叠片组5的第二齿(未示出)和位于每两个第二齿之间的第二齿根(未示出)。
62.为了建立与其他构件的转动连接,并且为了支承转子1或转子支架2,转子支架2可以包括端部侧的径向区段(未示出)。
63.此外,转子1包括转子轮毂,该转子轮毂包括旋转对称的轴区段8。该轴区段沿轴向方向a延伸。旋转对称的轴区段8布置在转子支架2的内部空间9中。
64.此外,旋转对称的轴区段8与转子支架2同轴地被支承。
65.转子1至少部分地布置在壳体(未示出)中。在此,壳体被构造用于将油引导至旋转对称的轴区段8。
66.旋转对称的轴区段8此外具有流体入口10,用于使油从壳体(未示出)进入。
67.此外,旋转对称的流体引导槽11设置在旋转对称的轴区段8中,经由流体入口10使进入的油流入到该流体引导槽中。在转子1旋转时,油一方面保持在旋转对称的流体引导槽11中,另一方面分布在旋转对称的流体引导槽11中。
68.此外,旋转对称的轴区段8具有指向转子支架2的内筒3的、在轴向方向a上延伸的多个、优选三个凸缘12。在此,沿轴向方向a延伸的多个凸缘具有轴向的凸缘通道13。
69.图3以横截面图详细地示出了这些凸缘通道13。凸缘12沿周向方向u(图2)均匀地布置在旋转对称的轴区段8的外侧上。沿轴向方向a延伸的凸缘通道13优选作为孔引入。凸缘通道13朝转子支架2的内部空间9敞开。
70.替代地,凸缘12也可以被构造为单个环形的凸缘,凸缘通道13沿周向方向u(图2)均匀地引入到该凸缘中。
71.图4详细地示出了具有沿轴向方向a延伸的凸缘12的旋转对称的轴区段8。
72.优选地,设置有沿轴向方向a延伸的三个凸缘12。
73.此外,旋转对称的流体引导槽11还具有出口14,借助于这些出口,在旋转对称的流体引导槽11与凸缘通道13之间形成流体连接。
74.在旋转时,通过旋转保持在流体引导槽11中的油借助于旋转被传输到出口14,并且经由该出口流入到凸缘通道13中。
75.优选地,凸缘通道13沿轴向方向a在转子支架2的中心区域中终止,即大致在转子支架2的轴向中心终止。
76.在此,中心区域大致对应于转子支架1的轴向中心,从而使得第一端侧6和第二端侧7是轴向等距的。
77.凸缘通道13在端部侧是敞开的,使得油可以流出到内部空间9中。
78.借助通过转子1的旋转产生的离心力,流出的油流向内筒3或内筒3的中心。
79.因为凸缘通道13终止于转子支架2的轴向中心或中心区域,所以油流向内筒3的轴
向的中心区域。通过转子1的旋转和油在内筒3的轴向中心中的碰撞,油随后基本上均匀地在内筒3的两个侧面上沿这些侧面流动,也就是说,油流在内筒3上均匀地散布。
80.由此,产生转子1的均匀的冷却。
81.如图1进一步示出的那样,在转子支架2中,在第一端侧5的区域中设置有第一径向输出开口15,它们分别布置在第一齿根中并且被设计为转子支架2中的径向的缺口。
82.因此,第一径向输出开口15例如被构造为从内筒3出发延伸穿过第一齿根的孔。借助第一径向输出开口15,油可以沿径向方向r穿过转子支架2。
83.由于布置在齿根中,因此没有产生材料损失,因为转子支架2在该区域中是薄壁的。同时,油几乎在整个内筒3上流动,用以完全冷却或几乎完全冷却转子1。
84.优选设置有三个第一径向输出开口15,它们沿周向方向u(图2)均匀分布在内筒3上。
85.此外,图1还示出了第二径向输出开口16,它们在第二端侧7的区域中布置在转子支架2中。这些第二径向输出开口布置在第二齿根中并且同样被设计为径向的缺口,其中这些缺口沿内筒3的周向方向u均匀地布置。因此,第二径向输出开口16例如被构造为从内筒3延伸穿过第二齿根的孔。在转子1旋转时,流体可以借助第二径向输出开口16沿径向方向r穿过。
86.通过布置在齿根中,因此在第二端侧7的区域内同样没有产生材料损失,因为转子支架2在该区域中是薄壁的。同时,油几乎在整个内筒3上流动,用以完全冷却或几乎完全冷却转子1。
87.优选设置有三个第二径向输出开口16,它们沿周向方向u(图2)均匀分布在内筒3上。
88.如图1进一步示出的那样,转子支架2在第一端侧6具有承载凸肩17,该承载凸肩作为径向区段布置在内筒3上。内筒3和承载凸肩17可以一体式地构造。
89.此外,转子支架2在第二端侧7具有安全环18,该安全环同样作为径向区段布置在内筒3上。
90.因此,安全环18和承载凸肩17可以在轴向上固定叠片组5。
91.此外,承载凸肩17具有指向叠片组5的第一留空部19,其中第一留空部19沿径向方向r连续延伸穿过承载凸肩17。
92.优选设置有与第一径向输出开口15对应的三个第一留空部19。
93.由此,在旋转中流过第一径向输出开口15的油可以进一步流到并且流过第一留空部19。
94.第一留空部19和和第一径向输出开口15可以布置成彼此不对齐。在彼此不对齐的布置的情况下,流过第一径向输出开口15的油通过旋转运动而在转子支架2的外筒4上沿该外筒流动,并且随后流过第一留空部19。
95.在此,第一留空部19可以被构造为径向连续的半圆形的槽。此外,第一留空部19可以被构造为朝叠片组5敞开的缺口或孔。
96.此外,安全环18具有指向叠片组5的第二留空部20,其中第二留空部在径向方向r上连续延伸穿过安全环18。
97.由此,在旋转中流过第二径向输出开口16的油可以进一步流过第二留空部20。
98.第二留空部20和第二径向输出开口16可以布置成彼此不对齐。在彼此不对齐的布置的情况下,流过第二径向输出开口16的油通过旋转运动而在转子支架2的外筒4上沿该外筒流动,并且随后流过第二留空部20。
99.在此,第二留空部20可以被构造为径向连续的半圆形的槽。此外,第二留空部20可以被构造为朝叠片组5敞开的缺口或孔。
100.此外,第一流体引导盘(在此被构造为第一导油盘21)布置在叠片组5的第一端侧6上,该第一流体引导盘在径向方向r上跟随承载凸肩17。这意味着,第一导油盘21在轴向上布置在叠片组5旁,从而在旋转时,流过承载凸肩17中的第一留空部19的流体沿第一导油盘21流动。
101.此外,第一导油盘21具有远离叠片组5指向的第一环形区段23。因此,第一环形区段在一定程度上对应于沿轴向方向a的环形的突出部。第一环形区段23在径向端部侧,即远离承载凸肩17指向地布置在第一导油盘21上。流过承载凸肩17的油因此通过旋转运动,即由此产生的离心力在径向方向r上沿第一导油盘21流动,并且通过第一环形区段23沿轴向方向a被甩出。由于作用到沿轴向方向a甩出的油上的离心力,被甩出的油随后沿径向方向r流动。
102.在那里,油碰撞到定子26(图5)的两个绕组头29(图5)中的一个上,并且对其进行冷却。因此,油不仅用作转子1的初级冷却,而且用作定子(图5)的两个绕组头29(图5)的次级冷却。
103.此外,通过这个根据本发明的转子1能够实现绕组头29(图5)的润湿,同时与绝缘的构件或部件保持相应的距离。
104.此外,在叠片组5的第二端侧7上布置有第二流体引导盘(在此被构造为第二导油盘22),该第二流体引导盘在径向方向r上跟随安全环18。这意味着,第二导油盘22在轴向上布置在叠片组5旁,从而使得在旋转中流过安全环18中的第二留空部20的流体沿第二导油盘22流动。
105.此外,第二导油盘22具有远离叠片组5指向的第二环形区段24。第二环形区段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对应于沿轴向方向a的环形的突出部。第二环形区段24在径向端部侧、即远离安全环18指向地布置在第二导油盘22上。
106.流过安全环18的油因此通过旋转运动、即由此产生的离心力在径向方向r上沿第二导油盘22流动,并且通过第二环形区段24沿轴向方向a被甩出。由于作用到沿轴向方向a甩出的油上的离心力,被甩出的油随后沿径向方向r流动。
107.在那里,油碰撞到定子26(图5)的两个绕组头29(图5)中的另一个上,并且对其进行冷却。因此,油不仅用作转子1的初级冷却,而且用作定子26(图5)的两个绕组头29(图5)的另一个的次级冷却。
108.此外,通过这个根据本发明的转子1能够实现绕组头29(图5)的润湿,同时与绝缘的构件或部件保持相应的距离。
109.在此,第一导油盘21和第二导油盘22优选相同地构造。
110.此外,第一导油盘21和第二导油盘22由非导电材料构成或具有非导电的涂层。
111.图2示出了在运行中的转子1。
112.油或另一冷却流体通过壳体(未示出)、通过旋转对称的轴区段8的流体入口10(图
3)流入到旋转对称的轴区段8的流体引导槽11中。通过旋转(由于旋转产生所谓的离心力),油一方面保留在流体引导槽11中,另一方面它被传输到布置在旋转对称的轴区段8上的凸缘12。
113.优选地,三个这样的凸缘12沿周向方向u均匀分布地布置。油通过出口14(图4)流入到整合到凸缘12中的轴向的凸缘通道13中,其中轴向的凸缘通道13优选延伸到转子支架2的内筒3的中心。油通过轴向的凸缘通道13流入到转子支架2的内部空间9中。
114.通过离心力,油流入到转子支架2的内筒3的中心区域中。从那里,油沿两个方向均匀分布在内筒3上,即直到达到第一端侧6和对置的第二端侧7。
115.在第一端侧6的区域中,油藉由第一径向输出开口15穿过内筒3流入到第一齿根中。优选设置三个这种第一径向输出开口15。
116.在第二端侧7的区域中,油藉由第二径向输出开口16穿过内筒3流入到第二齿根中。优选设置三个这种第二径向输出开口16。
117.随后,流过第一径向输出开口15的油通过离心力在外筒4上流动,直到达到承载凸肩17中的第一留空部19。藉由承载凸肩17中的第一留空部19,油可以在径向上流过承载凸肩17,直到达到第一导油盘21。
118.借助离心力,油沿第一导油盘21径向流动,以便最终通过第一环形区段23轴向甩出/流出。通过旋转,油润湿定子26(图5)的绕组头29(图5)中的一个。
119.此外,流过第二径向输出开口16的油通过离心力在外筒4上流动,直到达到安全环18中的第二留空部20。
120.藉由安全环18中的第二留空部20,油可以径向流过安全环18,直到达到第二导油盘22。
121.借助离心力,油沿第二导油盘22径向流动,以便最终通过第二环形区段23轴向甩出/流出。通过旋转,油润湿定子26(图5)的绕组头29(图5)。
122.向第一导油盘21和第二导油盘22的转移实施为使得仅需要最小的轴向的结构空间。这尤其意味着,第一留空部19和第二留空部20实施得尽可能小。
123.由此,油一方面用作转子1的初级冷却,而且还用作定子26(图5)的绕组头29(图5)的次级冷却。
124.通过根据本发明的转子1,不需要附加的轴向的结构空间。
125.此外,可以借助现有的开口中的重量实现正平衡,因为所有先前的开口仍然存在。
126.图5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电动机器25。该电动机器具有带有定子轭27的定子26。定子26具有带有绕组28的定子槽(未示出),该绕组分别在端部侧被设计为绕组头29。电动机器23此外具有根据本发明的转子1,该转子围绕旋转轴线rot可转动地被支承。该转子可以驱动传动装置30。
127.定子26和转子1彼此同轴地被支承。
128.附图标记清单
[0129]1ꢀꢀꢀꢀꢀꢀꢀꢀ
转子
[0130]2ꢀꢀꢀꢀꢀꢀꢀꢀ
转子支架
[0131]3ꢀꢀꢀꢀꢀꢀꢀꢀ
内筒
[0132]4ꢀꢀꢀꢀꢀꢀꢀꢀ
外筒
[0133]5ꢀꢀꢀꢀꢀꢀꢀꢀ
叠片组
[0134]6ꢀꢀꢀꢀꢀꢀꢀꢀ
第一端侧
[0135]7ꢀꢀꢀꢀꢀꢀꢀꢀ
第二端侧
[0136]8ꢀꢀꢀꢀꢀꢀꢀꢀ
轴区段
[0137]9ꢀꢀꢀꢀꢀꢀꢀꢀ
内部空间
[0138]
10
ꢀꢀꢀꢀꢀꢀꢀ
流体入口
[0139]
11
ꢀꢀꢀꢀꢀꢀꢀ
流体引导槽
[0140]
12
ꢀꢀꢀꢀꢀꢀꢀ
凸缘
[0141]
13
ꢀꢀꢀꢀꢀꢀꢀ
轴向的凸缘通道
[0142]
14
ꢀꢀꢀꢀꢀꢀꢀ
出口
[0143]
15
ꢀꢀꢀꢀꢀꢀꢀ
第一径向输出开口
[0144]
16
ꢀꢀꢀꢀꢀꢀꢀ
第二径向输出开口
[0145]
17
ꢀꢀꢀꢀꢀꢀꢀ
承载凸肩
[0146]
18
ꢀꢀꢀꢀꢀꢀꢀ
安全环
[0147]
19
ꢀꢀꢀꢀꢀꢀꢀ
第一留空部
[0148]
20
ꢀꢀꢀꢀꢀꢀꢀ
第二留空部
[0149]
21
ꢀꢀꢀꢀꢀꢀꢀ
第一导油盘
[0150]
22
ꢀꢀꢀꢀꢀꢀꢀ
第二导油盘
[0151]
23
ꢀꢀꢀꢀꢀꢀꢀ
第一环形区段
[0152]
24
ꢀꢀꢀꢀꢀꢀꢀ
第二环形区段
[0153]
25
ꢀꢀꢀꢀꢀꢀꢀ
电动机器
[0154]
26
ꢀꢀꢀꢀꢀꢀꢀ
定子
[0155]
27
ꢀꢀꢀꢀꢀꢀꢀ
定子轭
[0156]
28
ꢀꢀꢀꢀꢀꢀꢀ
绕组
[0157]
29
ꢀꢀꢀꢀꢀꢀꢀ
绕组头
[0158]
30
ꢀꢀꢀꢀꢀꢀ
传动装置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