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厨房系统的制作方法

2022-06-22 17:34:06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物联网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厨房系统。


背景技术:

2.现有的智能厨房系统包括控制器,与控制器通讯连接的智能网关,与智能网关通讯连接的云服务器,所述控制器还与显示屏连接,请参阅图1.
3.在现有的智能厨房系统中,客户通过智能终端下单,并且将订单信息上传云服务器,餐馆通过智能网关从云服务器获取订单信息,并且通过控制器根据订单信息生成烹饪信息,在显示屏显示,请参阅图2。厨师按照烹饪订单进行烹饪,由于烹饪订单是根据订单信息按照先后顺序生成的,其中,烹饪订单包含各种菜品,因此只能按照烹饪订单依次对不同菜品进行烹饪,不能对一个相似时间段的相同菜品进行同时烹饪,导致烹饪时间较长,烹饪效率较低,客户等待时间较长,难以满足客户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4.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厨房系统,能够基于订单信息对一个相似时间段的相同菜品进行智能筛选,生成烹饪订单,通过按照烹饪订单进行烹饪能够减少总的烹饪时常,提高烹饪效率,能够满足客户的用餐需求。
5.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厨房系统,包括智能厨房设备,与智能厨房设备通讯连接的智能网关,与智能网关通讯连接的云服务器;
6.所述智能厨房设备包括集成灶台,设置于集成灶台两侧的食材放置柜,所述集成灶台上方设置有第一显示屏,所食材放置柜上方设置有第二显示屏,所述食材放置柜前表面设置有按键输入器,所述食材放置柜内部设置有控制器,所述食材放置柜为多格设置,每个格子下方分别设置有食材称重器;
7.所述按键输入器、第一显示屏、第二显示屏、食材称重器分别与控制器电连接;
8.所述控制器通过智能网关获取订单信息,通过食材称重器获取食材信息,并且基于订单信息、食材信息生成烹饪订单。
9.于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控制器包括客户管理模块、订单管理模块、食材管理模块、烹饪管理模块以及显示管理模块;
10.所述客户管理模块用于获取、统计客户信息,包括餐桌号、用餐人数;
11.所述订单管理模块用于获取、统计订单信息,包括菜品名称、菜品数量、订餐时间;
12.所述食材管理模块用于获取、统计食材信息,包括食材名称、食材重量;
13.所述烹饪管理模块用于生成烹饪订单信息,包括烹饪的菜品顺序、食材名称和重量;
14.所述显示管理模块用于根据客户信息、订单信息、食材信息、烹饪订单信息进行显示。
15.于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控制器生成烹饪订单的原理如下:
16.(1)按照当前订单信息中未烹饪菜品名称,获取预设时间段t0内与当前订单信息中未烹饪菜品名称相同的菜品数量m0。
17.(2)按照菜品数量m0获取相应食材名称、食材重量,并且判断食材重量是否在现有食材重量范围内,如果是,则按照菜品名称和菜品数量m0生成烹饪订单,如果否,则按照现有食材重量计算菜品数量m1,并且按照菜品名称和菜品数量m1生成烹饪订单,并且将烹饪订单中的菜品名称归类到已烹饪菜品名称;其中,菜品数量m1=现有食材重量
÷
菜品名称对应食材重量。
18.(3)按照订餐时间依次获取订单信息中未烹饪的菜品名称,循环执行步骤(1)~步骤(2)。
19.于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控制器生成烹饪订单的过程中,如果控制器通过食材称重器检测到对应食材重量小于预设存储重量时,则通过第二显示屏进行提醒。
20.于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控制器生成烹饪订单的过程中,如果控制器通过食材称重器检测到对应食材重量为零时,并且在预设时间范围内没有进行补充,则生成售完提醒信息,当控制器再次获取菜品名称对应有重量为零食材时,则通过智能网关返回售完提醒信息到云服务器。
21.如上所述,本发明的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厨房系统,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22.1、本发明能够基于订单信息对一个相似时间段的相同菜品进行智能筛选,生成烹饪订单,通过按照烹饪订单进行烹饪能够减少总的烹饪时常,提高烹饪效率,能够满足客户的用餐需求。
23.2、本发明能够及时对各种食材的重量进行实时检测,便于对相应食材进行及时补充,以防止影响菜品的正常烹饪。
24.3、本发明能够对售完菜品进行及时检测,并且反馈给客户,以辅助客户顺利订餐。
25.4、本发明在食材称重时,厨师可以通过智能终端进行拍照,并且将照片上传服务器,客户可以通过智能终端查询食材新鲜程度,食材供应商信息等,保证食品安全。
附图说明
26.图1显示为现有技术中公开的智能厨房系统的系统框图。
27.图2显示为现有技术中公开的智能厨房系统的工作流程图。
28.图3显示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公开的智能厨房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29.图4显示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公开的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厨房系统的系统框图。
30.图5显示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公开的控制器的功能模块图。
31.图6显示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公开的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厨房系统的工作流程图。
32.1-集成灶台;2-食材放置柜,2.1-格子,2.2-按键输入器;3-第二显示屏;4-第一显示屏。
具体实施方式
33.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发明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发明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
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发明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需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以下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34.需要说明的是,以下实施例中所提供的图示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发明的基本构想,遂图式中仅显示与本发明中有关的组件而非按照实际实施时的组件数目、形状及尺寸绘制,其实际实施时各组件的型态、数量及比例可为一种随意的改变,且其组件布局型态也可能更为复杂。
35.请参阅图3,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厨房系统,包括智能厨房设备,与智能厨房设备通讯连接的智能网关,与智能网关通讯连接的云服务器;
36.所述智能厨房设备包括集成灶台1,设置于集成灶台1两侧的食材放置柜2,所述集成灶台1上方设置有第一显示屏4,所食材放置柜2上方设置有第二显示屏3,所述食材放置柜2前表面设置有按键输入器2.2,所述食材放置柜2内部设置有控制器,所述食材放置柜2为多格设置,每个格子2.1下方分别设置有食材称重器;
37.所述按键输入器2.2、第一显示屏4、第二显示屏3、食材称重器分别与控制器电连接,请参阅图5;
38.所述控制器通过智能网关获取订单信息,通过食材称重器获取食材信息,并且基于订单信息、食材信息生成烹饪订单。
39.请参阅图5,具体的,所述控制器包括客户管理模块、订单管理模块、食材管理模块、烹饪管理模块以及显示管理模块;
40.所述客户管理模块用于获取、统计客户信息,包括餐桌号、用餐人数;
41.所述订单管理模块用于获取、统计订单信息,包括菜品名称、菜品数量、订餐时间;
42.所述食材管理模块用于获取、统计食材信息,包括食材名称、食材重量;
43.所述烹饪管理模块用于生成烹饪订单信息,包括烹饪的菜品顺序、食材名称和重量;
44.所述显示管理模块用于根据客户信息、订单信息、食材信息、烹饪订单信息进行显示。
45.其中,所述菜品信息、订单信息均是通过智能终端生成,并且上传云服务器,所述控制器通过智能网关从云服务器中获取相关信息。
46.具体的,所述订单管理单元中的菜品名称食材与管理单元中的食材名称是相互对应的,并且每个菜名名称对应食材的重量也是预先通过按键输入器2.2设置的,即一道菜品所需的食材以及食材重量均是预先设置的。
47.请参阅图6,所述控制器生成烹饪订单的原理如下:
48.(1)按照当前订单信息中未烹饪菜品名称,获取预设时间段t0内与当前订单信息中未烹饪菜品名称相同的菜品数量m0;
49.(2)按照菜品数量m0获取相应食材名称、食材重量,并且判断食材重量是否在现有食材重量范围内,如果是,则按照菜品名称和菜品数量m0生成烹饪订单,并且通过第一显示屏4进行显示,如果否,则按照现有食材重量计算菜品数量m1,按照菜品名称和菜品数量m1生成烹饪订单,通过第一显示屏4进行显示,并且将烹饪订单中的菜品名称归类到已烹饪菜品名称;其中,菜品数量m1=现有食材重量
÷
菜品名称对应食材重量;
50.在进行烹饪过程中,厨师按照烹饪订单依次进行烹饪,并且对于食材重量应该按照预设食材重量进行烹饪;并且,厨师可以通过智能终端进行拍照,并且将照片上传服务器,客户可以通过智能终端查询食材新鲜程度,食材供应商信息等,保证食品安全。
51.(3)按照订餐时间依次获取订单信息中未烹饪的菜品名称,循环执行步骤(1)~步骤(2)。
52.具体的,所述控制器生成烹饪订单的过程中,如果控制器通过食材称重器检测到对应食材重量小于预设存储重量时,则通过第二显示屏3进行提醒。
53.具体的,所述控制器生成烹饪订单的过程中,如果控制器通过食材称重器检测到对应食材重量小于预设存储重量时,则通过第二显示屏3进行提醒;能够及时对各种食材的重量进行实时检测,便于对相应食材进行及时补充,以防止影响菜品的正常烹饪。
54.具体的,所述控制器生成烹饪订单的过程中,如果控制器通过食材称重器检测到对应食材重量为零时,并且在预设时间范围内没有进行补充,则生成售完提醒信息,当控制器再次获取菜品名称对应有重量为零食材时,则通过智能网关返回售完提醒信息到云服务器;客户通过智能终端能够及时获取重量为零的食材(即相应售完的菜品),能够帮助客户顺利订餐。
55.综上所述,本发明能够基于订单信息对一个相似时间段的相同菜品进行智能筛选,生成烹饪订单,通过按照烹饪订单进行烹饪能够减少总的烹饪时常,提高烹饪效率,能够满足客户的用餐需求。所以,本发明有效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种种缺点而具高度产业利用价值。
56.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发明。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发明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发明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发明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