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发光二极管及发光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6-22 17:07:51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半导体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发光二极管和发光装置。


背景技术:

2.近几年发光二极管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各种显示系统、照明系统、汽车尾灯等领域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3.发光二极管(英文:light emitting diode,简称:led)具有成本低、光效高、节能环保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照明、可见光通信及发光显示等场景。
4.现有的发光二极管结构中,至少包括有外延结构,而外延结构包括依次层叠的第一类型半导体层、有源层和第二类型半导体层;第一类型半导体层和第二类型半导体层分别与电极进行电性连接。其中,有源层也称之为发光层,在led工作时,在正电极连接端加载正电压,负电极连接端加载负电压,从而在发光二极管管芯两端加载了正、负电压,使有源层发光,通常所述有源层为量子阱结构。
5.对于工作在小电流(0.01ma~1.5ma)下的小尺寸发光二极管(尺寸小于300μm),用户对其外部量子效率要求较高。当发光元件在小电流下工作时,元件暴露的侧壁缺陷产生的缺陷吸收和非辐射复合问题显得尤为突出。


技术实现要素:

6.为了减少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到的发光二极管在小电流工作时,侧壁暴露面积过多的问题,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提供一种发光二极管,具有相对上下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侧边、第二侧边、第二侧边、第四侧边,还包括:
7.外延结构,具有从上到下依次叠层的第一台体和第二台体,所述第一台体至少包括第一类型半导体层和有源层,所述第二台体至少包括第二类型半导体层,所述第二台体的上表面面积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台体的下表面面积;
8.所述第一台体于所述第一表面所在平面投影的面积为s,其周长与面积比γ满足
9.其中,l1为所述第一台体的上表面向经过所述第一侧边,且垂直于所述第一表面平面方向的投影长度。
10.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一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类型半导体层的厚度为2~5μm,所述有源层的厚度为0.02~0.07μm,第二类型半导体层的厚度为3~11μm。
11.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一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台体在所述第一表面所在平面的投影面积与所述第二台体在所述第一表面(100)所在平面的投影面积比为0.02~0.6。
12.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一优选的实施例中,垂直于所述第一表面方向观之,所述第一台体的上表面外轮廓的侧边与所述发光二极管第一表面的第一侧边平行部分的长度
为l2,l1大于l2,且所述第一台体于所述第一表面所在平面投影图形至少有一边为弧形。
13.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一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台体在所述第一表面所在平面的投影形状为圆形或椭圆形或为弧形与直线的组合图形。
14.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一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台体在所述发光二极管的第一表面所在平面的投影形状为圆形或椭圆形或为有倒圆角的矩形。
15.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一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侧边和所述第三侧边相等,所述第二侧边和所述第四侧边相等,所述第一侧边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侧边的长度;
16.所述第二台体10b上表面的外轮廓中最靠近所述第一表面100的第一侧边或第三侧边的位置,到所述第一台体10b的上表面侧边的最小距离为d1;
17.所述第二台体10b上表面的外轮廓中最靠近所述第一表面100的第二侧边或第四侧边的位置,到所述第一台体10b的上表面侧边的最小距离为d2;
18.所述d1小于d2。
19.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一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台体在所述发光二极管的第一表面所在平面投影图形的侧边到所述第一侧边或第三侧边的最小距离d1为2~6μm。
20.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一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类型半导体层上设置有第一接触电极,所述第一接触电极包括第一点状电极和两个第一延伸部b,两个所述第一延伸部从所述第一点状电极开始分别向发光二极管的不同侧边方向延伸。
21.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一优选的实施例中,两个所述第一延伸部形成直线段或弧形段。
22.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一优选的实施例中,两个所述第一延伸部形成弧形段时,所述弧形段在所述第一表面投影的两末端位于所述第一台体在所述第一表面投影形状的中心线上。
23.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一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类型半导体层上设置有第二接触电极,所述第二接触电极为点状电极,或所述第二接触电极包括第二点状电极和两个第二延伸部,两个所述第二延伸部从所述第二点状电极开始分别向发光二极管相对的侧边方向延伸。
24.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一优选的实施例中,在垂直于所述发光二极管第一表面且经过所述第四侧边的平面内,所述第二接触电极在该平面的投影长度小于到第一接触电极在该平面的投影长度。
25.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一优选的实施例中,还包括绝缘保护层,所述绝缘保护层设置在所述外延结构的第一表面和侧壁上;所述绝缘保护层的上方设置有第一焊盘电极和第二焊盘电极;
26.所述绝缘保护层上设置有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所述第一焊盘电极填入所述第一开口以与所述第一类型半导体层电连接;所述第二焊盘电极填入所述第二开口与所述第二类型半导体层电连接。
27.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一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焊盘电极和所述第一类型半导体层之间设置有第一接触电极;所述第二焊盘电极和所述第二类型半导体层之间设置有第二接触电极。
28.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一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开口的底端宽度小于或等
于所述第一接触电极的底端宽度,所述第二开口的底端宽度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二接触电极底端宽度。
29.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一优选的实施例中,垂直于所述第一表面方向观之,所述第一焊盘电极及所述第二焊盘电极分别包含部分区域与所述有源层的区域重叠,或该第一焊盘电极及所述第二焊盘电极完全位于所述有源层以外的区域。
30.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一优选的实施例中,还包括基板,所述基板和所述外延结构之间设置有键合层;
31.所述键合层为单层或复合层结构,采用导电材料或绝缘材料制成。
32.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一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键合层的厚度为1~5μm。
33.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一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发光二极管的尺寸小于300μm。
34.本发明还提供的一实施例,一种发光二极管,具有相对上下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侧边、第二侧边、第三侧边、第四侧边,还包括:
35.外延结构,具有从上到下依次叠层的第一台体和第二台体,所述第一台体至少包括第一类型半导体层和有源层,所述第二台体至少包括第二类型半导体层,所述第二台体的上表面面积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台体的下表面面积;
36.所述发光二极管的尺寸小于300μm,第一台体于所述第一表面所在平面投影图形至少有一边为弧形,所述弧形的凸出部朝向所述发光二极管的第一表面更靠近所述弧形的侧边方向。
37.本发明技术方在另一方面的实施例中,还提供的一种发光装置,采用如上任意所述的发光二极管。
38.本发明技术方案提供的发明构思中,包含有源层的第一台体通过限定在同等面积下的周长与面积比γ满足使得在同等的有源层发光面积下,第一台体的侧面暴露出来部分更少,从而减少在小电流发光二极管中因侧壁缺陷产生的光吸收以及非辐射复合的问题,此外,非平面的出光面可以提高发光二极管的侧壁出光几率,进一步提高了发光二极管的外部发光效率。
39.在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发明构思中,对于尺寸小于300μm的发光二极管,使第一台体于所述第一表面所在平面投影图形至少有一边为弧形,使得在同等的有源层上下发光面积下,第一台体的侧面暴露出来部分更少,从而减少在小电流发光二极管中因侧壁缺陷产生的光吸收以及非辐射复合的问题,此外,圆形或椭圆形或为有倒圆角的弧形出光面可以提高发光二极管的侧壁出光几率,进一步提高了发光二极管的外部发光效率。
40.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发明而了解。本发明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4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
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42.图1为现有的技术方案中的发光二极管结构剖视示意图;
43.图2为现有的技术方案中的发光二极管结构俯视图意图;
44.图3为现有的技术方案中第一台体和第二台体均为长方体形结构的示意图;
45.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一发光二极管结构剖视示意图
46.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台体向所述第一表面所在平面投影形状的第一实施例示意图;
47.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台体向所述第一表面所在平面投影形状的第二实施例示意图;
48.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台体向所述第一表面所在平面投影形状的第三实施例示意图;
49.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台体向所述第一表面所在平面投影形状的第四实施例示意图;
50.图9光线在发光二极管内部的光路原理图示意图;
51.图10~12为第二台体10b在所述发光二极管的第一表面所在平面的投影形状分别为圆形、椭圆形、有倒圆角的矩形的示意图;
52.图13为发光二极管第一延伸部和第二延伸部的一实施例示意图;
53.图14为发光二极管第一延伸部和第二延伸部的另一实施例示意图;
54.图15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发光二极管结构俯视图意图;
55.图16为图15剖面线b-b’的剖面示意图;
56.图17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发光二极管结构俯视图意图;
57.图18为图15剖面线c-c’的剖面示意图;
58.图19为还提供一实施例的光学测试结果示意图。
59.附图标记:
60.10a第一台体
ꢀꢀꢀꢀꢀꢀꢀꢀꢀꢀ
10b第二台体
ꢀꢀꢀꢀꢀꢀꢀꢀꢀꢀ
11第一类型半导体层
61.12第二类型半导体层
ꢀꢀꢀ
13有源层
ꢀꢀꢀꢀꢀꢀꢀꢀꢀꢀꢀꢀꢀ
100第一表面
62.200第二表面
ꢀꢀꢀꢀꢀꢀꢀꢀꢀꢀ
31第一接触电极
ꢀꢀꢀꢀꢀꢀꢀ
31a第一点状电极
63.31b第一延伸部
ꢀꢀꢀꢀꢀꢀꢀꢀ
32第二接触电极
ꢀꢀꢀꢀꢀꢀꢀ
32a第二点状电极
64.32b第二延伸部
ꢀꢀꢀꢀꢀꢀꢀꢀ
40绝缘保护层
ꢀꢀꢀꢀꢀꢀꢀꢀꢀ
51第一焊盘电极
65.52第二焊盘电极
ꢀꢀꢀꢀꢀꢀꢀ
20键合层
ꢀꢀꢀꢀꢀꢀꢀꢀꢀꢀꢀꢀꢀ
70电性绝缘层
66.40a第一开口
ꢀꢀꢀꢀꢀꢀꢀꢀꢀꢀ
40b第二开口
具体实施方式
67.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68.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
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69.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了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连接”或者“相连”等类似词语并非限定与物理或者机械的连接,而是可以包括电性的连接、光连接等,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
70.应当理解,本发明所使用的术语仅出于描述具体实施方式的目的,而不是旨在限制本发明。进一步理解,当在本发明中使用术语“包含”、“包括"时,用于表明陈述的特征、整体、步骤、元件、和/或的存在,而不排除一个或多个其他特征、整体、步骤、元件、和/或它们的组合的存在或增加。
71.除另有定义之外,本发明所使用的所有术语(包括技术术语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发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所理解的含义相同的含义。应进一步理解,本发明所使用的术语应被理解为具有与这些术语在本说明书的上下文和相关领域中的含义一致的含义,并且不应以理想化或过于正式的意义来理解,除本发明中明确如此定义之外。
72.现有的尺寸小于300μm的倒装发光二极管,即倒装发光二极管的边长小于300μm的,属于小尺寸发光二极管,通常工作电流为0.01ma~1.5ma,其结构采用如图1所示,包括:外延结构,具有从上到下依次叠层的第一台体10a和第二台体10b,所述第一台体10a至少包括第一类型半导体层11和有源层13,所述第二台体10b至少包括第二类型半导体层12,所述第二台体10b的上表面面积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台体10a的下表面面积;其中,如图2和3所示,第一台体10a和第二台体10b均为长方体形结构的设计。
73.上述小尺寸发光二极管二极管在工作时,由于侧壁暴露的有源层面积比例较多,使得侧壁缺陷产生的光吸收和非辐射复合问题显得尤为突出。
74.为了主要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根据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涉及构思,提供以下实施例:
75.提供一种发光二极管,如图4和图5所示,具有相对上下的第一表面100和第二表面200,所述第一表面100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侧边a、第二侧边b、第二侧边c、第四侧边d,四边可依次构成长方形或正方形,具体形状以实际产品而定;还包括:
76.外延结构,具有从上到下依次叠层的第一台体10a和第二台体10b,所述第一台体10a至少包括第一类型半导体层11和有源层13,所述第二台体10b至少包括第二类型半导体层12,所述第二台体10b的上表面面积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台体10a的下表面面积;
77.在上述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外延结构是利用金属有机化学气相生长法(mocvd)或者利用分子束外延法(mbe)等方法在原衬底上生长形成;所述原生长衬底包括可以选用蓝宝石(al2o3)、sic、gaas、gan、zno、gap、i np以及ge中的至少一种,且并不限于此处所列举的示例,而在本实施例中,优选gaas作为原生长衬底。
78.其中,第一类型半导体层11和第二类型半导体层12为具有不同的导电型态、电性、极性的半导体,其依掺杂的元素以提供电子或空穴;例如,当第一类型半导体层11为n型时,第二类型半导体层12为p型,有源层13形成在第一类型半导体层11和第二类型半导体层12之间,电子与空穴于一电流驱动下在有源层13内复合,并将电能转换成光能以发出光线,通过改变外延发光层的一层或多层的物理及化学组成以调整发光二极管所发出光线的波长;反之亦然。在本实施例中优选当第一类型半导体层11为n型时,第二类型半导体层12为p型
的发光二极管。
79.对于有源层13,也称为发光层或者活性层,位于第一类型半导体层11与第二类型半导体层12之间,能够将电能转化为光能。有源层13发出的辐射光可以为红光或红外光辐射;
80.有源层13常用的材料为磷化铝镓铟(alumingalliumindiphosphide,algainp)系列、氮化铝镓铟(aluminumum galliumindiumumnitride,algainn)系列、氧化锌系列(zincoxide,zno)。有源层13可以为单异质结构(single heterostructure,sh),双异质结构(double heterostructure,dh),双侧双异质结构(double-sided double heterostructure,ddh),多层量子阱结构(multiquantμmwell,mqw)。当有源层13以磷化铝铟镓(algainp)系列的材料为基础时,通过对半导体层的掺杂设置,有源层13会发出红、橙、黄光的琥珀色系的光;当以氮化铝镓铟(algainn)系列的材料为基础时,有源层13会发出蓝或绿光。在本实施例中,优选发出红光或者红外光辐射的发光二极管为例。
81.在一些实施例中,优选的,参考图4,发光二极管还包括基板50,在发光二极管的制备工艺实施例中,先提供在原衬底上生长的外延结构,再将所述发光二极管元件外延结构键合转移至基板10上后,除掉发光二极管元件外延结构的原外延生长衬底,即完成所述基板10与外延结构的键合。所述基板10可以导电基板或非导电基板,也可以是透明或非透明。所述基板50和所述外延结构之间设置有键合层20;优选地,所述键合层20为单层或复合层结构,采用导电材料或绝缘材料制成。在一实施例中,参考图4,所述基板50和所述外延结构通过键合层20进行键合,所述键合层20为单层或复合层结构,其厚度优选为1~5μm,采用导电材料或绝缘材料制成,同时键合层20可以是透明或者非透明材料。当所述键合层20为复合层结构时,采用键合导电层和键合非导电层组成;所述键合非导电层相对所述键合导电层更接近所述基板。进一步的,所述键合导电层为含有选自zn、in、sn、mg中的至少一种的氧化物。更优选的,所述键合导电层为zno、in2o3、sno2、ito(indiumtinoxide;ito)、izo(indiumzincoxide)、gzo(galliumdoped zinc oxide)或者其任意组合之一。所述键合非导电层的材料优选为al2o3、sio2、sinx、mgf2或者tio2。需要说明的是,基板50并不是必须的,在一些实施例,该基板50也可以被去除,例如micro led芯片。
82.如图5-8所示,所述第一台体10a于所述第一表面100所在平面投影的面积为s,其周长与面积比γ满足
83.其中,l1为所述第一台体10a的上表面,向经过所述第一侧边且垂直于所述第一表面100平面方向的投影长度。
84.在本实施例中,通过限定第一台体10a向所述第一表面100所在平面投影的周长面积比γ的范围:
85.当所述时,第一台体10a为横截面为圆形的台体,参考图5,所述第一台体10a在所述第一表面100所在平面的投影形状为圆形;此时,在相同的发光面积下(即第一台体10a的上下表面面积一定的情况下),第一台体10a的上下表面的周长最小,而在第一台体10a的厚度一定的情况下,能够使第一台体10a的侧面面积达到最小,进而侧壁暴露出来的面积也更小,减少在小电流发光二极管中因侧壁缺陷产生的光吸收以及非辐射复合的问
题。
86.同时,限定所述(当时,即现有技术方案中,第一台体10a采用长方体形结构的γ值),具体设计实施例,第一台体10a向所述第一表面100所在平面投影形状可以为弧形与直线的组合图形,如为弧形和直线的组合图形(参考图6或图8),或为椭圆形(参考图7)。这些实施例均满足周长与面积比γ满足而该方案的限定,使得第一台体10a突破了现有小尺寸发光二极管中第一台体10a采用长方体式的设计局限,从而在相同的发光面积且(即第一台体10a的上下表面确定的情况下)在第一台体10a的厚度一定的情况下,能够使第一台体10a的侧面面积小于现有技术的第一台体10a采用长方体式的设计,进而侧壁暴露出来的面积也更小,减少了在小电流发光二极管中因侧壁缺陷产生的光吸收以及非辐射复合的问题。
87.此外,现有技术中,由于第一台体10a采用长方体式的设计,如图3所示,有源层13发出的光线在第一台体10a表面的入射角θ1更大,因材料折射率的影响,会有很大一部分光由于全反射而再次被反射回半导体内,经过多次反射,多数会被半导体结构本身所吸收,从而导致结构的光萃取效率极低。如图9所示的光路原理图,非平面的出的光线入射角θ2明显小于θ1,因此光线可以更高概率避免在第一台体10a的表面形成全反射,进而可以提高发光二极管的侧壁出光几率,进一步提高了发光二极管的外部发光效率。
88.参考图5-8,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一优选方案中,垂直于所述第一表面方向观之,所述第一台体10a的上表面外轮廓的侧边与所述发光二极管第一表面的第一侧边a平行部分的长度为l2,l1大于l2,且所述第一台体10a于所述第一表面所在平面投影图形至少有一边为弧形。其中,l1大于l2的实施例也包括如图6、图7、图8所示,其中,在图5、图7的实施例中,l2的长度为0。在该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当l1大于l2时,第一台体10a的侧面在所述发光二极管第一表面100所在平面的投影为非直线状,进而在同一面积下,第一台体10a的侧面能与现有技术中第一台体10a为长方体形结构的方案相比具有更小的面积,即在同等的有源层上下发光面积下,第一台体10a的侧面暴露出来部分更少,从而减少在小电流发光二极管中因侧壁缺陷产生的光吸收以及非辐射复合的问题。
89.在一些实施例中,优选的,参考图10、11、12所示,所述第二台体10b在所述发光二极管的第一表面100所在平面的投影形状为圆形或椭圆形或为有倒圆角的矩形,这些第二台体10b的设计可以与上述第一台体10a的设计进行任意组合搭配。同理,通过将第二台体10b采用上述设计,也能够进一步减少有源层13发出的光源减少在发光二极管内部形成全反射而消耗的概率,进而提高发光二极管的外部发光效率。
90.在上述实施例基础上,优选地,所述第一类型半导体层11的厚度为2~5μm,有源层13的厚度为0.02~0.07μm,第二类型半导体层12的厚度为6~11μm。本实施例中,通过控制外延生长工艺制程制,进一步减薄外延结构的厚度,使得第一台体10a的厚度减少,不仅侧壁暴露出来的缺陷面积减小,而且外延膜层间的缺陷数量也会减少,从而减少在小电流发光二极管中因缺陷产生的光吸收以及非辐射复合的问题。
91.在一些实施例中,较佳地,所述第一台体10a在所述第一表面100所在平面的投影面积与所述第二台体10b在所述第一表面100所在平面的投影面积比为0.02~0.6。该设计
方案使得芯片在小电流(0.01ma~1ma)驱动下,可以使得注入到有源层的电流密度位于适当的操作范围以维持稳定的外部量子效率,同时避免电流密度太小使得外部量子效率大幅降低。
92.在一些实施例中,优选的,参考图5-8所示,以第一侧边a、第二侧边b、第二侧边c、第四侧边d依次构成长方形为例,其中所述第一侧边a和所述第三侧边c相等,所述第二侧边b和所述第四侧边c相等,所述第一侧边a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侧边b的长度;所述第一侧边和所述第三侧边相等,所述第二侧边和所述第四侧边相等,所述第一侧边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侧边的长度;所述第二台体10b上表面的外轮廓中最靠近所述第一表面100的第一侧边或第三侧边的位置,到所述第一台体10b的上表面侧边的最小距离为d1;所述第二台体10b上表面的外轮廓中最靠近所述第一表面100的第二侧边或第四侧边的位置,到所述第一台体10b的上表面侧边的最小距离为d2;所述d1小于d2。
93.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台体10a在所述发光二极管的第一表面100所在平面投影图形的侧边到所述第一侧边或第三侧边的最小距离d1为2~6μm。
94.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技术方案或者组合方案中,优选考虑在尺寸范围在小于300μm的小尺寸倒装发光二极管。
95.在上述选方案及其组合的技术上,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优选方案:参考图5-图8所示,所述第一类型半导体层11上设置有第一接触电极31,所述第一接触电极31包括第一点状电极31a和两个第一延伸部31b,两个所述第一延伸部31b从所述第一点状电极31a开始分别向发光二极管的不同侧边方向延伸。通过该设计,能够使得电流在发光区域扩散更加均匀,进而提高发光的均匀性。
96.在一些实施例中,两个所述第一延伸部31b可以形成直线(参考图13)段或形成弧形段(参考图5、图14);
97.当两个所述第一延伸部31b形成弧形段时,优选地,如图14所示,所述弧形段在所述第一表面100投影的两末端位于所述第一台体10a在所述第一表面100投影形状的中心线上。进一步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台体10a上表面为圆形的设计方案,两个所述第一延伸部31b形成弧形段能够更好地与第一台体10a的形状相匹配,减少了电流扩散在发光区域扩散不均匀角落区域,使得电流在发光区域扩散的均匀进一步提高。而所述弧形段在所述第一表面100投影的两末端位于所述第一台体10a在所述第一表面100投影形状的中心线上,能够更加方便电流在发光二极管不同电极之间的扩散。
98.在一些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类型半导体层12上设置有第二接触电极32,与上述第一接触电极31电极形态可以进行组合的方案中,如图5、14所示,所述第二接触电极32为点状电极,该方案优选与当两个所述第一延伸部31b形成弧形段的方案进行组合;
99.或如图13所示,所述第二接触电极32包括第二点状电极32a和两个第二延伸部32b,两个所述第二延伸部32b从所述第二点状电极32a开始分别向发光二极管相对的侧边方向延伸,更近一步的,如图13所示,在垂直于所述发光二极管第一表面100且经过所述第四侧边的平面内,所述第二接触电极32在该平面的投影长度小于到第一接触电极31在该平面的投影长度,通过该方案,能够有效改善倒装发光元件的发光效率和抗esd能力。
100.在本实施例中优选当第一类型半导体层11为n型时,第二类型半导体层12为p型的发光二极管。
101.在一些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4所示,发光二极管的外延结构具有从上到下依次叠层的第一台体10a和第二台体10b,所述第一台体10a至少包括第一类型半导体层11和有源层13,所述第二台体10b至少包括第二类型半导体层12,所述第二台体10b的上表面面积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台体10a的下表面面积;还包括绝缘保护层40,所述绝缘保护层40设置在所述外延结构上表面和侧壁上;所述绝缘保护层40的上方设置有第一焊盘电极51和第二焊盘电极52;
102.所述绝缘保护层40上设置有第一开口40a和第二开口40b;
103.在该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绝缘保护层40的材料可以采用非导电材料,选择自无机氧化物或者氮化物,或者二氧化硅、氮化硅、氧化钛、氧化钽、氧化铌、钛酸钡、氟化镁氧化铝、或者其组合,其组合例如可以是两种材料重复堆叠形成的布拉格反射镜(dbr)。
104.优选的,参考图4和图5,图4为图5剖面线a-a的剖面示意图,所述第一焊盘电极51和所述第一类型半导体层11之间设置有第一接触电极31;所述第二焊盘电极52和所述第二类型半导体层12之间设置有第二接触电极32。
105.从垂直于所述第一表面100方向观之,第一开口40a露出一部分第一类型半导体层11,所述第一焊盘电极51填入所述第一开口40a与所述第一类型半导体层11直接接触进行电连接或通过第一接触电极31与第一类型半导体层11进行欧姆连接,并覆盖所述述第一开口40a;第二开口40b露出一部分第二类型半导体层12,所述第二焊盘电极52填入所述第二开口40b与所述第二类型半导体层12直接接触进行电连接或通过第二接触电极32与第二类型半导体层12进行欧姆连接;所述第一焊盘电极51及所述第二焊盘电极52部分覆盖在所述绝缘保护层40上,且分别包含部分区域与所述有源层13的区域重叠。
106.又或者,另一实施例中,参考图15和图16,图16为图15剖面线b-b的剖面示意图,该第一焊盘电极51及所述第二焊盘电极52完全位于所述有源层13以外的区域,其中,第二开口40b露出一部分第二类型半导体层12,所述第二焊盘电极52填入所述第二开口40b与所述第二类型半导体层12直接接触进行电连接或通过第二接触电极32与第二类型半导体层12进行欧姆连接,第二接触电极32完全位于所述第二焊盘电极52下方;第一开口40a位于第二类型半导体层12的上方,所述第一接触电极31一部分设置在所述第二类型半导体层12的上方,另一部分位于所述第一类型半导体层11上方,并与所述第一类型半导体层11电连接;还包括有电性绝缘层70,所述电性绝缘层70介于第一接触电极31与有源层13以及第一接触电极31与第二类型半导体层12之间,以避免所述第一接触电极31与所述有源层13以及第二类型半导体层12接触而短路,第一焊盘电极51填入所述第一开口40a通过与所述第一接触电极31接触,从而和所述第一类型半导体层11电连接,,并覆盖所述述第一开口40a;此时第一焊盘电极51及所述第二焊盘电极52完全位于所述有源层13以外的区域,提高了发光二极管的发光效率;
107.对于第一焊盘电极51及所述第二焊盘电极52完全位于所述有源层13以外的区域的实施例,本发明还提供另一种情况,如图17和图18所示,图18为图17剖面线b-b的剖面示意图,从垂直于所述第一表面100方向观之,第一焊盘电极51及所述第二焊盘电极52完全位于所述外延结构以外的区域,具体的,第一开口40a位于键合层20的上方(若基板60没有设置有键合层20,则以基板60作为参考),所述第一接触电极31一部分设置在所述键合层20的上方以及第一开口40a的下方,另一部分位于所述第一类型半导体层11上方,并与所述第一
类型半导体层11电连接,还包括有电性绝缘层70,所述电性绝缘层70介于第一接触电极31与有源层13之间,以及介于第一接触电极31与第二类型半导体层12之间,以及介于第一接触电极31与键合层20之间,以避免所述第一接触电极31与所述有源层13以及第二类型半导体层12接触而短路,第一焊盘电极51填入所述第一开口40a通过与所述第一接触电极31接触,从而和所述第一类型半导体层11电连接,并覆盖所述述第一开口40a;
108.同时,第二开口40b位于键合层20的上方(若基板60没有设置有键合层20,则以基板60作为参考)所述第二接触电极32一部分设置在所述键合层20的上方且位于第二开口40b的下方,另一部分位于所述第二类型半导体层12上方,并与所述第二类型半导体层12电连接,第一焊盘电极51填入所述第一开口40a通过与所述第一接触电极31接触,并覆盖所述述第一开口40a,从而与所述第二类型半导体层12上方电连接。
109.在一实施例中,优选的,一优选的实施例中,如图16所示,所述第一开口40a的底端宽度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接触电极的底端宽度,所述第二开口40b的底端宽度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二接触电极32底端宽度。
110.在一实施例中,优选的,所述基板的在所述第一表面100所在平面的投影形状为圆形或椭圆形或为有倒圆角的矩形。同理,通过上述基板的形状设计,能够进一步减少有源层13发出的光源减少在发光二极管内部形成全反射而消耗的概率,进而提高发光二极管的外部发光效率。
111.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发光二极管的实施例,参考图4具有相对上下的第一表面100和第二表面200,所述第一表面100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侧边、第二侧边、第三侧边、第四侧边,还包括:
112.外延结构,具有从上到下依次叠层的第一台体10a和第二台体10b,所述第一台体10a至少包括第一类型半导体层11和有源层13,所述第二台体10b至少包括第二类型半导体层12,所述第二台体10b的上表面面积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台体10a的下表面面积;
113.参考图5~8,在尺寸小于300μm的发光二极管,第一台体10a于所述第一表面100所在平面投影图形至少有一边为弧形,所述弧形的凸出部朝向所述发光二极管的第一表面100更靠近所述弧形的侧边方向。
114.在该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通过使得第一台体10a第一台体10a于所述第一表面100所在平面投影图形至少有一边为弧形,即第一台体10a的侧边为弧面,或第一台体10a的侧面在所述发光二极管第一表面100所在平面的投影为非直线状,具体设计实施例,第一台体10a向所述第一表面100所在平面投影形状可以为弧形与直线的组合图形,如为弧形和直线的组合图形(参考图6和图8),或为椭圆形(参考图7),通过上述设计限定,进而在同一面积下,第一台体10a的侧面能与现有技术中第一台体10a为长方体形结构的方案相比具有更小的面积,即在同等的有源层上下发光面积下,第一台体10a的侧面暴露出来部分更少,从而减少在小电流发光二极管中因侧壁缺陷产生的光吸收以及非辐射复合的问题。
115.本发明还提供的一种发光装置的实施例,该发光装置采用如上述任意实施例或者实施例中的优选方案及其组合中的发光二极管结构,且利用该发光二极管提供的红光或红外光辐射或蓝光或者绿光辐射进行相应的显示或者照明或者其它光学设备的使用。
116.本发明还提供一实施例的光学测试,如图5所示,所示测试实施例发光二极管的规格为3.5
×
6mil^2,所述第一台体10a于所述第一表面100所在平面投影的为圆形,两个所述
第一延伸部31b形成弧形段,所述第二接触电极32为点状电极。将该实施例的产品以及相同规格下第一台体为长方体的芯片进行光学测试外部量子效率测试(wpe),如图19所示,测试结果显示,样品在小电流(0.01ma~1ma)驱动下,圆形台面设计芯片发光效率较同尺寸第一台体为长方体的设计芯片发光效率有大幅提升。
117.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