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沥青蜡含量测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6-18 23:09:47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沥青性能检测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沥青蜡含量测定装置。


背景技术:

2.沥青作为一种天然的工程材料,在古代就已经开始被使用,后来由于广泛应用而被大量从石油或煤焦油中人工提取,被应用到我们生活中的多个方面,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了方便。沥青性能优异,作为一种工程材料被主要应用于道路铺设、屋顶防水、水利工程密封等方面,特别是在道路铺设方面应用极广,目前全世界90%的高速公路都是以沥青混合料路面为主。随着我国公路特别是高速公路建设的加快,沥青市场有着巨大的空间。
3.蜡含量的大小对沥青路面使用性能有极大影响。沥青中蜡含量过高,在高温时使沥青容易发软,导致沥青路面高温稳定性降低,出现车辙。同样,在低温时会使沥青变得脆硬,导致路面低温抗裂性降低。因此能够准确测定沥青中的蜡含量显得尤为重要。
4.在对沥青的蜡含量进行测定前需要先对沥青进行加热,但是现有的沥青蜡含量测定仪不具有加热功能,都是通过加热装置对沥青进行加热后再将定量的加热后的沥青转移到测定仪的检测盒中,工人劳动强度大,并且转移过程中沥青的热量容易散失影响检测精度,而且添加到检测盒中的沥青的量不够准确。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上述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沥青蜡含量测定装置,通过电加热管对沥青进行加热,并且通过螺旋输送器将加热后的沥青定量的输送到检测盒内,提高测定精度。
6.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7.一种沥青蜡含量测定装置,包括加热箱,所述加热箱的上端连通有进料斗,所述加热箱内沿上下方向布置有输送管,所述输送管外环绕有电加热管,所述电加热管电连接有电源,所述输送管的出料端连通有出料筒,所述出料筒内沿左右方向布置有输送杆,所述输送杆的左端连接有驱动所述输送杆转动的第一电机,所述输送杆的外周面上设置有螺旋叶片,所述出料筒的右端设置有出料口,所述出料口连通有检测盒,所述检测盒的一侧设置有沥青蜡含量测定主体。
8.进一步的,所述加热箱内设置有热风机,所述热风机的出风口朝向所述输送管。
9.进一步的,所述加热箱内设置有第一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电连接有控制器,所述控制器电连接所述热风机和所述电加热管。
10.进一步的,所述出料筒包括有导热的内层和绝热的外层,所述内层和所述外层之间设置有安装腔,所述安装腔内环绕所述内层设置有电加热丝,所述电加热丝与所述电源连接。
11.进一步的,所述安装腔内设置有电连接所述控制器的第二温度传感器,所述控制器电连接所述电加热丝。
12.进一步的,所述加热箱外设置有保温层。
13.进一步的,所述进料斗内沿左右方向布置有搅拌轴,所述搅拌轴的一端连接有驱动所述搅拌轴转动的第二电机,所述搅拌轴上设置有搅拌叶。
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5.本实用新型通过在输送管外环绕有电加热管,使得从进料斗内投入的沥青从输送管进入出料筒的过程中,可以与电加热管进行热交换,从而对沥青进行加热;同时通过在出料筒沿左右方向布置有由输送杆和螺旋叶片组成的螺旋输送器,螺旋输送器在第一电机的驱动下转动,从而将进入出料筒中的加热后的沥青逐渐推进向右移动,移动过程中通过出料口输送到检测盒内,通过控制第一电机带动螺旋输送器的转动圈数,从而可以准确的将定量的加热后的沥青输送到检测盒内进行检测,进一步提高测定精度;而且出料筒还起到保温的作用,减少沥青在输送过程中的热量散失,确保输送到检测盒内沥青的温度满足要求,提高测定精度。
16.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17.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沥青蜡含量测定装置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19.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出料筒和螺旋输送器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20.附图标记:
21.100加热箱、110输送管;
22.200进料斗、210搅拌轴、220第二电机、230搅拌叶;
23.310电加热管、320电源、330第一温度传感器、340电加热丝、350第二温度传感器;
24.410出料筒、411内层、412外层、413安装腔、420螺旋输送器、421输送杆、422螺旋叶片、430第一电机、440出料口、450热风机;
25.500沥青蜡含量测定主体、510检测盒。
具体实施方式
26.本部分将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在附图中示出,附图的作用在于用图形补充说明书文字部分的描述,使人能够直观地、形象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每个技术特征和整体技术方案,但其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
27.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8.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等只是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
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
29.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安装、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30.参见图1和图2,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沥青蜡含量测定装置,包括加热箱100,加热箱100的上端连通有进料斗200,加热箱100内沿上下方向布置有输送管110,输送管110外环绕有电加热管310,电加热管310电连接有电源320,输送管110的出料端连通有出料筒410,出料筒410内沿左右方向布置有输送杆421,输送杆421的左端连接有驱动输送杆421转动的第一电机430,输送杆421的外周面上设置有螺旋叶片422,出料筒410的右端设置有出料口440,出料口440连通有检测盒510,检测盒510的一侧设置有沥青蜡含量测定主体50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在输送管110外环绕有电加热管310,使得从进料斗200内投入的沥青从输送管110进入出料筒410的过程中,可以与电加热管310进行热交换,从而对沥青进行加热;同时通过在出料筒410沿左右方向布置有由输送杆421和螺旋叶片422组成的螺旋输送器420,螺旋输送器420在第一电机430的驱动下转动,从而将进入出料筒410中的加热后的沥青逐渐推进向右移动,移动过程中通过出料口440输送到检测盒510内,通过控制第一电机430带动螺旋输送器420的转动圈数,从而可以准确的将定量的加热后的沥青输送到检测盒510内进行检测,进一步提高测定精度;而且出料筒410还起到保温的作用,减少沥青在输送过程中的热量散失,确保输送到检测盒510内沥青的温度满足要求,提高测定精度。
31.如图1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加热箱100内设置有热风机450,热风机450的出风口朝向输送管110。通过热风机450向输送管110吹热风,可以使得沥青从输送管110进入出料筒410的过程中得到更加充分的加热。
32.如图1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加热箱100内设置有第一温度传感器330,第一温度传感器330电连接有控制器,控制器电连接热风机450和电加热管310。通过第一温度传感器330对加热箱100的内部的温度进行实时检测,当第一温度传感器330检测到加热箱100内的温度达到设定值时传递信号给控制器,控制器控制电加热管310和热风机450的功率,确保加热箱100内的温度处于设定范围,以确保对沥青的加热质量。可以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控制器采用的型号为wk-sm3的智能温控器。
33.如图2所示,优选地,出料筒410包括有导热的内层411和绝热的外层412,内层411和外层412之间设置有安装腔413,安装腔413内环绕内层411设置有电加热丝340,电加热丝340与电源320连接。通过电加热丝340对待检测的沥青进行二次加热,可以避免沥青在输送的过程中因热量散失而导致其温度低于检测要求,进一步提高检测的精度。
34.进一步优选地,安装腔413内设置有电连接控制器的第二温度传感器350,控制器电连接电加热丝340。通过第二温度传感器350对安装腔413的内部的温度进行实时检测,当第二温度传感器350检测到安装腔413内的温度达到设定值时传递信号给控制器,控制器控制电加热丝340的功率,确保安装腔413内的温度处于设定范围,以确保对沥青的加热质量。
35.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加热箱100外设置有保温层(图中未示出)。这样设置,可以减少电加热管310产生的热量的流失量,进一步提高对沥青的加热效果。
36.如图1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进料斗200内沿左右方向布置有搅拌
轴210,搅拌轴210的一端连接有驱动搅拌轴210转动的第二电机220,搅拌轴210上设置有搅拌叶230。在进行送料的过程中,第二电机220可以带动搅拌轴210和搅拌叶230同时转动,使得搅拌叶230可以对沥青进行搅拌,以便使得沥青更好的被加热。
37.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