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光伏组件角码卡接边框的组装结构的制作方法

2022-06-16 11:24:47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光伏边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光伏组件角码卡接边框的组装结构。


背景技术:

2.单晶硅异质结太阳电池的异质结组件的一大优点是其双面发电特性非常好,是一种理想的双面太阳电池组件,此项技术是将太阳能发电(光伏)产品集成到建筑上的技术。太阳能发电是利用半导体光生伏特效应而将光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一种技术,其核心部件为光伏组件,通常由玻璃、eva、电池片、eva、背板、边框、接线盒等材料组成,整个流程一般是在厂商端完成光伏组件的生产及包装入库后,再运输到指定位置进行安装。而由于组件的边框一般都需进行氧化处理,以达到能在组件的正常使用过程中防止电化学腐蚀的目的。因此为了防止组件在运输过程中的组件之间相互碰撞、相互摩擦而造成铝合金边框的表面损伤。在组件装箱过程中,将组件与组件隔离开。目前的做法一般都是通过角码连接。
3.角码是光伏边框拐角连接处的重要部件,光伏边框组件组装时,将角码分别嵌入到相邻的两根边框的腔体内,通过角码与边框的腔体内的凸起之间形成过盈配合,实现将边框紧密装配连接在一起,实现边框的封装、紧固、承载等功能,以保证光伏边框组件的使用寿命和强度要求。
4.现有技术中一般角码和边框的连接部牢固,码放包装的稳定性差,容易在运输时出现移动,发生磕碰,降低边框的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提供一种光伏组件角码卡接边框的组装结构,延长组件的使用寿命,便于运输、安装。
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7.一种光伏组件角码卡接边框的组装结构,它包括光伏边框本体和连接角码,连接角码插入光伏边框本体中;光伏边框本体包括矩形受压腔和位于受压腔顶部的c型层压槽,所述层压槽的顶部内侧壁由内至外依次设有第一溢胶槽、拦胶梁和第二溢胶槽; 所述受压腔的底部设有一个凹槽;
8.所述连接角码呈l型且包括两个垂直连接且对称的插入部:第一插入部和第二插入部,所述第一插入部的内部设有第一斜段和第二斜段,第一斜段和第二斜段将第一插入部的内部分隔成三个空腔,所述第一斜段上设有一个安装孔,光伏边框本体上对应安装孔的位置设有连接孔;所述光伏边框本体和连接角码的表面均设有喷涂层。
9.进一步地,所述拦胶梁的两侧壁为内弯弧形,使得拦胶梁呈腰鼓型,能容纳更多的硅胶。
10.进一步地,所述受压腔的上顶面上设有多条横向凹槽加强筋。
11.进一步地,所述光伏边框本体的外侧面设有若干条防滑减重槽。
12.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插入部的内侧面表面设有一个卡槽,便于卡住光伏边框本体。
13.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插入部和第二插入部的外表面设有倒刺。
14.进一步地,所述喷涂层为聚偏氟乙烯层。
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6.本实用新型安装牢靠,并且结构强度高、使用寿命长;本实用新型采用差异化支撑边框,适宜大规模生产的制备和安装技术路线;对组件背面无任何遮挡;边框设置两个溢胶槽,无需人工清理溢出胶体,节省了人力和工时,同时也增强了产品安装后的耐用性能,使光伏组件稳定地放置在支架上,减少了组件破碎率及避免了不宜安装问题。本实用新型的表面设置喷涂层,抗拉力性能强;运输、安装便捷,表面即使划伤也不会产生氧化,不影响性能。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光伏边框的结构示意图。
19.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角码的结构示意图。
20.其中:
21.光伏边框本体1、受压腔11、凹槽111、层压槽12、第一溢胶槽121、第二溢胶槽122、拦胶梁123、连接角码2、第一插入部21、第一斜段211、安装孔2111、第二斜段212、第二插入部22、卡槽23、倒刺24。
具体实施方式
22.实施例1:
23.参见图1-3,本实用新型涉及的一种光伏组件角码卡接边框的组装结构,它包括光伏边框本体1和连接角码2,连接角码2插入光伏边框本体1中。
24.光伏边框本体1包括矩形受压腔11和位于受压腔11顶部的c型层压槽12,所述层压槽12的开口向右,且为内扩型。
25.所述层压槽12的顶部内侧壁由内至外依次设有第一溢胶槽121、拦胶梁123和第二溢胶槽122,所述拦胶梁123设置在第一溢胶槽121和第二溢胶槽122之间,所述拦胶梁123的两侧壁为内弯弧形,使得拦胶梁123呈腰鼓型,能容纳更多的硅胶;所述拦胶梁123的底面与太阳能玻璃板接触,从而将硅胶阻挡在第二溢胶槽122内,使得多余的硅胶通过斜面流至太阳能玻璃板的背面。
26.所述受压腔11的底部设有一个凹槽111,上顶面上设有多条横向凹槽加强筋。
27.所述光伏边框本体1的外侧面设有若干条防滑减重槽,方便安装和拆卸,同时减轻光伏边框的重量,节约了成本。
28.所述连接角码2呈l型且包括两个垂直连接且对称的插入部:第一插入部21和第二插入部22,所述第一插入部21的内部设有第一斜段211和第二斜段212,第一斜段211和第二斜段212将第一插入部21的内部分隔成三个空腔,所述第一斜段211上设有一个安装孔2111,光伏边框本体1上对应安装孔2111的位置设有连接孔,所述连接角码2与光伏边框本体1装配时通过螺栓穿过连接孔与安装孔2111固定连接,保持了与建筑主体部件之间的连
接强度,延长了使用寿命。
29.所述第一插入部21的内侧面表面设有一个卡槽23,便于卡住光伏边框本体1,有利于增加牢固性。
30.所述第一插入部21和第二插入部22的外表面设有倒刺24。
31.所述光伏边框本体1和连接角码2的表面均设有喷涂层,所述喷涂层为聚偏氟乙烯(pvdf),其抗腐蚀、抗氧化性强;
32.工作原理:
33.本实用新型采用差异化支撑边框,适宜大规模生产的制备和安装技术路线;对组件背面无任何遮挡;边框设置两个溢胶槽,无需人工清理溢出胶体,节省了人力和工时,同时也增强了产品安装后的耐用性能,使光伏组件稳定地放置在支架上。减少了组件破碎率及避免了不宜安装问题。
34.本实用新型的强度及牢固性强;抗拉力性能强;运输、安装便捷,表面即使划伤也不会产生氧化,不影响性能;使用寿命在30-50年以上。
35.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应用范例,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构成任何限制。凡采用等同变换或者等效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权利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光伏组件角码卡接边框的组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光伏边框本体(1)和连接角码(2),连接角码(2)插入光伏边框本体(1)中;光伏边框本体(1)包括矩形受压腔(11)和位于受压腔(11)顶部的c型层压槽(12),所述层压槽(12)的顶部内侧壁由内至外依次设有第一溢胶槽(121)、拦胶梁(123)和第二溢胶槽(122); 所述受压腔(11)的底部设有一个凹槽(111);所述连接角码(2)呈l型且包括两个垂直连接且对称的插入部:第一插入部(21)和第二插入部(22),所述第一插入部(21)的内部设有第一斜段(211)和第二斜段(212),第一斜段(211)和第二斜段(212)将第一插入部(21)的内部分隔成三个空腔,所述第一斜段(211)上设有一个安装孔(2111),光伏边框本体(1)上对应安装孔(2111)的位置设有连接孔;所述光伏边框本体(1)和连接角码(2)的表面均设有喷涂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光伏组件角码卡接边框的组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拦胶梁(123)的两侧壁为内弯弧形,使得拦胶梁(123)呈腰鼓型,能容纳更多的硅胶。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光伏组件角码卡接边框的组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受压腔(11)的上顶面上设有多条横向凹槽加强筋。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光伏组件角码卡接边框的组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光伏边框本体(1)的外侧面设有若干条防滑减重槽。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光伏组件角码卡接边框的组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插入部(21)的内侧面表面设有一个卡槽(23),便于卡住光伏边框本体(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光伏组件角码卡接边框的组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插入部(21)和第二插入部(22)的外表面设有倒刺(24)。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光伏组件角码卡接边框的组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涂层为聚偏氟乙烯层。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一种光伏组件角码卡接边框的组装结构,它包括光伏边框本体和连接角码,连接角码插入光伏边框本体中;光伏边框本体包括矩形受压腔和位于受压腔顶部的C型层压槽,所述层压槽的顶部内侧壁由内至外依次设有第一溢胶槽、拦胶梁和第二溢胶槽;所述连接角码呈L型且包括两个垂直连接且对称的插入部:第一插入部和第二插入部,所述第一插入部的内部设有第一斜段和第二斜段,第一斜段和第二斜段将第一插入部的内部分隔成三个空腔。本实用新型安装牢靠,并且结构强度高、使用寿命长。使用寿命长。使用寿命长。


技术研发人员:李卫锋 李文强 卢河 沈涛 程云宝 杨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江苏爱康能源研究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12.29
技术公布日:2022/6/14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