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高盐废水处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2022-06-16 05:14:26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属于污水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高盐废水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2.高盐废水是指总含盐质量分数至少为1%的废水,其主要来自化工厂及石油和天然气的采集加工等。高盐废水中含有多种物质(包括盐、油、有机重金属和放射性物质等)。由于高盐废水的产生途径广泛,高盐废水的产生量也在逐年增加。大量的高盐废水如果直接或者稀释之后外排,不仅会造成水资源的浪费,而且还会对环境造成恶劣影响,加速江河湖泊富营养化,造成土壤生态系统瓦解,产生恶臭影响水质,改变水体颜色和能见度,形成大量水体悬浮物等。因此,去除高盐废水中的污染物对环境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3.目前,现有技术中常常采用蒸发法或生化方法对高盐废水进行净化处理。但是,上述两种方法均存在一定的弊端:采用蒸发法进行处理时,能源消耗大,设备投资成本高,维护费用高,浓缩时间长,效率低;采用生化法处理时,由于高盐污水中含有大量的cl-、so4
2-、na

、ca
2
等盐类物质,虽然这些离子都是微生物生长所必需的营养元素,在微生物的生长过程中起着促进酶反应,维持膜平衡和调节渗透压的重要作用。但是,若这些离子浓度过高,会对微生物产生抑制和毒害作用,主要表现:盐浓度高、渗透压高、微生物细胞脱水引起细胞原生质分离;盐析作用使脱氢酶活性降低;氯离子高对细菌有毒害作用;盐浓度高,废水的密度增加,活性污泥易上浮流失,从而严重影响高盐污水处理系统的净化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高盐废水处理系统,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高盐废水处理系统存在能源消耗大、污水处理效率低以及污水处理效果差的技术问题。
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了一种高盐废水处理系统,包括依次间隔设置的初级过滤池、絮凝沉淀池、反渗透机构、蒸发池、冷凝器、二次过滤池,初级过滤池的下部与絮凝沉淀池的上部之间连通有第一连接管,絮凝沉淀池的上部与反渗透机构的进水端之间连通有第二连接管,反渗透机构的浓水出水端与蒸发池的下部之间连通有第三连接管,蒸发池的顶部与冷凝器的顶部之间连通有第四连接管,冷凝器的底部连通有第五连接管,反渗透机构的淡水出水端连通有第六连接管,第五连接管与第六连接管之间通过连接头相连通,连接头与二次过滤池的顶部之间连通有第七连接管,第一连接管、第二连接管、第三连接管上均设置有水泵,初级过滤池的顶部连通有进水管,絮凝沉淀池的顶部连通有加药管,二次过滤池的下部连通有出水管。
6.优选地,蒸发池的侧壁为内部中空设置的双层结构,分别为外壁、内壁,外壁与内壁之间螺旋缠绕有电加热管,蒸发池内部的顶端固定有多根均匀间隔设置的并向下延伸的吸水绳,吸水绳呈弹簧状,吸水绳的底部延伸至蒸发池内部的底端。
7.优选地,冷凝器的上部与下部分别连通有冷媒排出管、冷媒进入管,第四连接管位于冷凝器内部的一段呈螺旋状。
8.优选地,二次过滤池的内部从上到下依次固定有多个均匀间隔设置的隔板,隔板的外周与二次过滤池的内壁相贴合,每个隔板上均开设有透水孔,各个透水孔上下交错设置,开设在最上方的隔板上的透水孔位于隔板背离第七连接管的一端,开设在最下方的隔板上的透水孔位于隔板背离出水管的一端,相邻的两个隔板之间、隔板与二次过滤池的顶部之间、隔板与二次过滤池的底部之间均填充有活性炭过滤层。
9.优选地,反渗透机构包括两个相互并联设置的反渗透膜,连接头为四通连接管,两个第六连接管分别与连接头的两端相连通,连接头的另外两端分别与第五连接管、第七连接管相连通。
10.优选地,初级过滤池的内部从上到下依次固定有大孔格栅过滤网、小孔格栅过滤网,大孔格栅过滤网的孔径大于小孔格栅过滤网的孔径,初级过滤池内部的底端从上到下依次铺设有鹅卵石层、沸石层、陶粒砂层,鹅卵石的粒径大于沸石的粒径,沸石的粒径大于陶粒砂的粒径,第一连接管与初级过滤池的连接处位于陶粒砂层。
11.优选地,絮凝沉淀池顶部的中间位置固定有电机,电机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传动连接有竖直向下设置的搅拌轴,絮凝沉淀池的下部固定有沉淀槽,沉淀槽呈w型,沉淀槽的底部设置有排杂管,排杂管上设置有阀门,搅拌轴的底端向下延伸至沉淀槽的上方,搅拌轴上沿其长度方向固定有多个均匀间隔设置的搅拌杆。
12.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1)结构设计合理,通过设置相互连通的初级过滤池、絮凝沉淀池、反渗透机构、蒸发池、冷凝器、二次过滤池,使高盐废水依次经过初步过滤、絮凝沉淀,除去污水中所含的固体杂质,并对微小颗粒进行充分的沉降、过滤,然后经反渗透机构的过滤,使废水中的淡水与浓水相分离,淡水进入二次过滤池经活性炭过滤层吸附过滤,对淡水进行脱色、脱臭、脱氯处理,并去除有机物、重金属、细菌、病毒等污染物质,浓水则进入蒸发池内部进行蒸发,蒸汽经冷凝器冷凝后进入二次过滤池过滤后向外排出,将浓水中的水分与盐类分离;不仅显著的提高了高盐废水处理的效果,提高了净水的澄清度,而且还提高了污水净化处理的效率,降低了能耗,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2)通过在蒸发池的侧壁内部螺旋缠绕电加热管,并设置吸水绳,吸水绳对进入蒸发池内部的浓水进行吸附,吸水绳被润湿之后能够增大污水的蒸发面积,提高蒸发的速度,降低能耗。
附图说明
13.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4.图2为二次过滤池的结构示意图。
15.附图标记:1—初级过滤池、2—絮凝沉淀池、3—反渗透机构、4—蒸发池、5—冷凝器、6—二次过滤池、7—第一连接管、8—第二连接管、9—第三连接管、10—第四连接管、11—第五连接管、12—第六连接管、13—连接头、14—第七连接管、15—水泵、16—进水管、17—加药管、18—出水管、19—电加热管、20—吸水绳、21—冷媒排出管、22—冷媒进入管、23—隔板、24—透水孔、25—活性炭过滤层、26—大孔格栅过滤网、27—小孔格栅过滤网、28—鹅卵石层、29—沸石层、30—陶粒砂层、31—电机、32—搅拌轴、33—沉淀槽、34—排杂管、35—搅拌杆。
具体实施方式
16.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依次间隔设置的初级过滤池1、絮凝沉淀池2、反渗透机构3、蒸发池4、冷凝器5、二次过滤池6,初级过滤池1的下部与絮凝沉淀池2的上部之间连通有第一连接管7,反渗透机构3的顶部为进水端,反渗透机构3的底部设置有淡水出水端和浓水出水端,絮凝沉淀池2的上部与反渗透机构3的进水端之间连通有第二连接管8,反渗透机构3的浓水出水端与蒸发池4的下部之间连通有第三连接管9,蒸发池4的顶部与冷凝器5的顶部之间连通有第四连接管10,冷凝器5的底部连通有第五连接管11,第四连接管10的底部与第五连接管11的顶部相连通,反渗透机构3的淡水出水端连通有第六连接管12,第五连接管11与第六连接管12之间通过连接头13相连通。反渗透机构3包括两个相互并联设置的反渗透膜,提高过滤的效率,反渗透膜为现有技术,具体结构在此不再赘述,连接头13为四通连接管,两个第六连接管12分别与连接头13的两端相连通,连接头13的另一端与二次过滤池6的顶部之间连通有第七连接管14。第一连接管7、第二连接管8、第三连接管9上均设置有水泵15,初级过滤池1的顶部连通有进水管16,絮凝沉淀池2的顶部连通有加药管17,二次过滤池6的下部连通有出水管18,出水管18上设置有阀门。
17.蒸发池4的侧壁为内部中空设置的双层结构,分别为外壁、内壁,外壁与内壁之间螺旋缠绕有电加热管19,使蒸发池4内部受热更加的均匀,提高蒸发的效率。蒸发池4内部的顶端固定有多根均匀间隔设置的并向下延伸的吸水绳20,吸水绳20的底部延伸至蒸发池4内部的底端,吸水绳20的材质为柔性吸水材料,如吸水棉,吸水绳20呈弹簧状,增大单位长度内吸水绳20的面积,增大蒸发面积。使用时,蒸发池4内的液位高度为吸水绳20长度的二分之一至四分之三。冷凝器5的上部与下部分别连通有冷媒排出管21、冷媒进入管22,冷媒排出管21与冷媒进入管22上均设置有阀门,冷媒进入管22与盛放有冷媒的制冷器相连通,通过冷媒进入管22、冷媒排出管21向冷凝器5内部循环通入冷媒,使第四连接管10内部的高温蒸汽液化,第四连接管10位于冷凝器5内部的一段呈螺旋状,延长高温蒸汽在第四连接管10内部通过的路径,提升冷凝液化的效果。
18.如图2所示,二次过滤池6的内部从上到下依次固定有多个均匀间隔设置的隔板23,隔板23的外周与二次过滤池6的内壁相贴合,每个隔板23上均开设有透水孔24,各个透水孔24上下交错设置,开设在最上方的隔板23上的透水孔24位于隔板23背离第七连接管14的一端,开设在最下方的隔板23上的透水孔24位于隔板23背离出水管18的一端,相邻的两个隔板23之间、隔板23与二次过滤池6的顶部之间、隔板23与二次过滤池6的底部之间均填充有活性炭过滤层25。使得水流在二次过滤池6内部流过的路径呈“s”型,延长污水流过的路径,提升过滤净化的效果。初级过滤池1的内部从上到下依次固定有大孔格栅过滤网26、小孔格栅过滤网27,大孔格栅过滤网26的孔径大于小孔格栅过滤网27的孔径,初级过滤池1内部的底端从上到下依次铺设有鹅卵石层28、沸石层29、陶粒砂层30,鹅卵石的粒径大于沸石的粒径,沸石的粒径大于陶粒砂的粒径,第一连接管7与初级过滤池1的连接处位于陶粒砂层30。大孔格栅过滤网26、小孔格栅过滤网27分别对污水中不同直径大小的固体杂质进行过滤。鹅卵石、沸石、陶粒砂能够对污水中的有机物、氮、磷、悬浮物等杂质进行过滤,降低污水中污染物的浓度,并将其设计成不同的粒径大小,能够对不同粒径大小的杂质进行吸附过滤,提高污水处理的效果。絮凝沉淀池2顶部的中间位置固定有电机31,电机31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传动连接有竖直向下设置的搅拌轴32,絮凝沉淀池2的下部固定有沉淀槽33,
沉淀槽33呈w型,沉淀槽33的底部设置有排杂管34,排杂管34上设置有阀门,搅拌轴32的底端向下延伸至沉淀槽33的上方,搅拌轴32上沿其长度方向固定有多个均匀间隔设置的搅拌杆35。通过电机31带动搅拌轴32、搅拌杆35转动,对絮凝剂与污水进行混合搅拌,絮凝过程中产生的沉淀物在絮凝沉淀池2内部进行沉降,沉降后的固体杂质进入沉淀槽33内部并经排杂管34向外排出,上清液则经第二连接管8进入反渗透机构3中。
19.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工作过程:使用时,将待处理的高盐废水通过进水管16通入初级过滤池1内进行初步过滤,经大孔格栅过滤网26过滤去除体积较大的杂质,经小孔格栅过滤网27过滤去除体积较小的杂质,然后依次经鹅卵石层28、沸石层29、陶粒砂层30过滤,对污水中的有机物、氮、磷、悬浮物等杂质进行过滤,过滤后的污水在水泵15的作用下,经第一连接管7进入絮凝沉淀池2内部,通过加药管17向絮凝沉淀池2内部添加絮凝剂,并启动电机31,通过电机31带动搅拌轴32、搅拌杆35转动,对絮凝剂与污水进行混合搅拌,污水经过絮凝沉淀后,产生的沉淀物在絮凝沉淀池2内部进行沉降,沉降后的固体杂质进入沉淀槽33内部并经排杂管34向外排出,上清液通过第二连接管8进行反渗透机构3进行过滤分离,反渗透过滤机构使废水中的淡水与浓水相分离,淡水经第六连接管12、第七连接管14进入二次过滤池6内部,经活性炭过滤层25吸附过滤,对淡水进行脱色、脱臭、脱氯处理,并去除有机物、重金属、细菌、病毒等污染物质,过滤后向外排出,浓水则经第三连接管9进入蒸发池4内部进行蒸发,吸水绳20对进入蒸发池4内部的浓水进行吸附,吸水绳20被润湿之后能够增大污水的蒸发面积,提高蒸发速度,蒸汽经第四连接管10进入冷凝器5内部,经冷凝后经第五连接管11、第七连接管14进入二次过滤池6过滤后向外排出,将浓水中的水分与盐类分离。该废水处理系统不仅显著的提高了高盐废水处理的效果,提高了净水的澄清度,而且还提高了污水净化处理的效率,降低了能耗,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
20.上述实施例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任何对本实用新型简单变换后的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