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可同步调节内外环火的燃气阀的制作方法

2022-06-16 01:48:18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燃气设备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同步调节内外环火的燃气阀。


背景技术:

2.公告号为cn212536766u的专利文件公开了“一种可逐级调火的燃气调节阀”,其说明书及附图内容公开了“第一气孔21、第二气孔22、第三气孔23和第四气孔24内均设有用于连通外输送气道20的连通孔25,所述第一气孔21、第二气孔22、第三气孔23和第四气孔24转动连通所述入气工艺孔60。此外,所述第一气孔21、第二气孔22和第三气孔23处于同一水平位置上并且高于外输送气道20的下端部,所述第四气孔24靠近外输送气道20的上端部设置并且高于所述第一气孔21。这样的设计可以使得本实用新型具有多级的火力调节,用户可以根据烹调的食材或过程选择更为精准的火力,并不用过多地凭借经验去调节火力,省心省力”。
3.燃气从第一气孔21、第二气孔22、第三气孔23和第四气孔24进入外输送气道20需要经过连通孔25,连接孔25的加工难度大,不利于控制产品成本。
4.因此,需要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可同步调节内外环火的燃气阀,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技术问题之一。
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7.一种可同步调节内外环火的燃气阀,包括阀主体,阀主体具有相互连通的进气通道和调节腔,调节腔连接有分别用于控制外环火和中心火的第一出气管和第二出气管,调节腔内活动连接有可以通过自转控制第一出气管和第二出气管进气量的阀芯,阀芯与调节腔可以紧密配合,阀芯上设有主调节出气部和输气部,主调节出气部通过调节腔与进气通道连通。
8.所述阀芯可以自转使主调节出气部与第一出气管之间形成出气量不同的主调节出气区,主调节出气区的出气量随阀芯正向自转递减,输气部分别与主调节出气区和第二出气管连通。
9.或者,阀芯可以自转使主调节出气部与第二出气管之间形成出气量不同的主调节出气区,主调节出气区的出气量随阀芯正向自转递减,输气部分别与主调节出气区和第一出气管连通。
10.所述主调节出气部由若干个孔径不同的主调节出气孔组合形成,主调节出气孔分别通过调节腔与进气通道连通。
11.所述主调节出气部为设置在阀芯上的出气槽,出气槽的宽度沿阀芯的自转方向渐变,出气槽与进气通道连通。
12.所述阀芯上设有分别用于与第一出气管和第二出气管连接的第一出气口和第二出气口,第一出气口和第二出气口的出气量均大于主调节出气区的出气量,当阀芯正向自转时,第一出气管从与第一出气口连接转换为与主调节出气部连接,第二出气管从与第二出气口连接转换为与输气部连接。
13.所述阀芯上设有副调节出气部,阀芯可以自转使副调节出气部与第二出气管之间形成出气量不同的副调节出气区,副调节出气区的出气量随阀芯正向自转递减,副调节出气部与进气通道连通,当阀芯正向自转时,第二出气管从与输气部连接转换为与副调节出气区连接。
14.所述阀芯连接有可以带动其作自转运动的阀杆。
15.所述阀主体朝向阀杆的一侧连接有挡盖,阀杆穿过挡盖向外延伸设置,挡盖与阀杆之间连接有用于限定阀杆自转角度的限位机构。
16.所述挡盖具有凹腔,限位机构包括设置在凹腔内的若干个限位齿以及设置在阀杆上的限位横杆,当阀杆作自转运动时,限位横杆与限位齿滑动连接,当阀杆停止自转时,限位横杆卡接在相邻的限位齿之间的位置上。
17.所述限位横杆的端部设有弹性球,弹性球连接有可以使其复位的弹性复位装置。
18.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9.从主调节出气部喷出的燃气经过输气部可以同时进入第一出气管和第二出气管,通过调整主调节出气部的出气量即可实现对第一出气管和第二出气管气量的同步调节,输气部通过主调节出气区与主调节出气部连接,无需在阀主体上额外开孔,降低了加工难度和成本。
20.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21.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分解示意图一。
22.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分解示意图二。
23.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一。
24.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二。
25.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三。
26.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四。
27.图7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五。
28.图8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六。
29.图9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七。
30.图10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a处的放大视图。
31.图1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b处的放大视图。
32.图1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c处的放大视图。
33.图1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d处的放大视图。
34.图14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e处的放大视图。
35.图15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f处的放大视图。
36.图16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g处的放大视图。
37.图17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
38.图18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阀芯的结构示意图一。
39.图19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阀芯的结构示意图二。
40.图20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阀芯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41.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42.第一实施例
43.参见图1-图19,本可同步调节内外环火的燃气阀,包括阀主体1,阀主体1具有相互连通的进气通道13和调节腔14,调节腔14连接有分别用于控制外环火和中心火的第一出气管11和第二出气管12,调节腔14内活动连接有可以通过自转控制第一出气管11和第二出气管12进气量的阀芯2,阀芯2与调节腔14可以紧密配合,阀芯2上设有主调节出气部21和输气部22,主调节出气部21通过调节腔14与进气通道13连通。
44.阀芯2可以自转使主调节出气部21与第一出气管11之间形成出气量不同的主调节出气区211,主调节出气区211的出气量随阀芯2正向自转递减,输气部22分别与主调节出气区211和第二出气管12连通。
45.从主调节出气部21喷出的燃气经过输气部22可以同时进入第一出气管11和第二出气管12,通过调整主调节出气部21的出气量即可实现对第一出气管11和第二出气管12气量的同步调节,输气部22通过主调节出气区211与主调节出气部21连接,无需在阀主体1上额外开孔,降低了加工难度和成本。
46.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出气管11用于控制炉头的外环火,第二出气管12用于控制炉头的中心火。
47.进一步地,主调节出气部21由若干个孔径不同的主调节出气孔组合形成,主调节出气孔分别通过调节腔14与进气通道13连通,当阀芯2自转时,各个主调节出气孔会依次转动至对应第一出气管11的位置,未到达或者已经过对应第一出气管11位置的主调节出气孔,由于阀芯2与调节腔14可以紧密配合,因此这些主调节出气孔不会向调节腔14喷出燃气,只有在对应第一出气管11的位置的主调节出气孔向第一出气管11供气,主调节出气孔在对第一出气管11供气的同时,部分燃气会先经过第一出气管11供气进入输气部22并经输气部22进入第二出气管12。
48.进一步地,阀芯2上设有分别用于与第一出气管11和第二出气管12连接的第一出气口23和第二出气口24,第一出气口23和第二出气口24的出气量均大于主调节出气区211的出气量,当阀芯2正向自转时,第一出气管11从与第一出气口23连接转换为与主调节出气部21连接,第二出气管12从与第二出气口24连接转换为与输气部22连接,当第一出气口23和第二出气口24分别对应第一出气管11和第二出气管12供气时,第一出气管11和第二出气管12的燃气量最大,对应地炉头的外环火和中心火均处于最大功率。
49.进一步地,阀芯2上设有副调节出气部25,阀芯2可以自转使副调节出气部25与第二出气管12之间形成出气量不同的副调节出气区251,副调节出气区251的出气量随阀芯2正向自转递减,副调节出气部25与进气通道13连通,当阀芯2正向自转时,第二出气管12从
与输气部22连接转换为与副调节出气区251连接,副调节出气部25可以实现对第二出气管12单独调节出气量的效果,从而单独控制中心火功率。
50.进一步地,阀芯2连接有可以带动其作自转运动的阀杆3,用户可以通过阀杆3更加方便地控制阀芯2的运动。
51.进一步地,阀主体1朝向阀杆3的一侧连接有挡盖4,阀杆3穿过挡盖4向外延伸设置,挡盖4与阀杆3之间连接有用于限定阀杆3自转角度的限位机构,限位机构可以使阀杆3按照预设的角度值转动,提高阀杆3的自转精度。
52.进一步地,挡盖4具有凹腔,限位机构包括设置在凹腔内的若干个限位齿41以及设置在阀杆3上的限位横杆31,当阀杆3作自转运动时,限位横杆31与限位齿41滑动连接,当阀杆3停止自转时,限位横杆31卡接在相邻的限位齿41之间的位置上,通过设置相邻的限位齿41角度可以使阀杆3按照预设的角度值逐级自转,例如,在本实施例中,相邻的限位齿41之间夹角为30
°
,对应地,阀杆35每次自转的角度也为30
°

53.进一步地,限位横杆31的端部设有弹性球32,弹性球32连接有可以使其复位的弹性复位装置,弹性球32可以使阀杆3在自转的过程中更加流畅。
54.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是这样的:
55.用户先通过阀杆3按压阀芯2,阀杆3触发点火装置后阀杆3带动阀芯2正向转动90
°
,如图3、图10所示,此时阀芯2上的第一出气口23和第二出气口24分别对应地与第一出气管11和第二出气管12连通,第一出气管11和第二出气管12的气量处于最大值,此时外环火和中心火的功率也相应地处于最大值,以上和现有的燃气阀点火原理一致,属于现有技术,本领域技术人员均可以理解。
56.当需要调节中心火和外环火时,可以通过阀杆3继续使阀芯2正向再转动30
°
,如图4、图11所示,此时,第一个主调节出气孔对准第一出气管11形成主调节出气区211,与此同时,第二出气管12从与第二出气口24连接转换为与输气部22连接,主调节出气区211的燃气可以经过输气部22进入第二出气管12,使主调节出气孔喷出的燃气可以同时进入第一出气管11和第二出气管12,从而同时控制外环火和中心火的功率,而由于第一出气口23和第二出气口24的出气量均大于主调节出气区211的出气量,因此,中心火和外环火的功率也相应地同时减小。
57.同理,在本实施例中,在阀芯2正向转动过程中,对应第一出气管11的主调节出气孔的孔径逐渐减小,对应地出气量也减小,从而使阀芯2每自转30
°
,外环火和中心火均会减少预设的功率值。
58.在本实施例中,主调节出气孔一共有5个,也就是说,外环火和中心火在最大功率值之后可以分四级逐级下降,阀芯2对应的自转角度为90
°
(对应外环火中心火最大功率)、120
°
、150
°
(如图5、图12所示)、180
°
(如图6、图13所示)、210
°
(如图7、图14所示)。
59.当阀芯2继续自转时,副调节出气部25随阀芯2转动至对应第二出气管12并与第二出气管12之间形成出气量不同的副调节出气区251,本实施例中,副调节出气部25为出气量不同的副调节出气孔,两个不同出气量的副调节出气孔通过阀芯2的自转可以分别现有向第二出气管12供气,第二出气管12的燃气量不同从而使中心火的功率也不同,即阀芯2自转角度为240
°
(如图8、图15所示)时和自转角度为270
°
(如图9、图16所示)时可以使中心火的功率逐级下调,从而起到单独对中心火功率控制的效果。
60.第二实施例
61.本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不同在于:本可同步调节内外环火的燃气阀的阀芯2可以自转使主调节出气部21与第二出气管12之间形成出气量不同的主调节出气区211,主调节出气区211的出气量随阀芯2正向自转递减,输气部22分别与主调节出气区211和第一出气管11连通。
62.其余未叙述部分同第一实施例,这里不再重复。
63.第三实施例
64.参见图20,本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不同在于:本可同步调节内外环火的燃气阀的主调节出气部21为设置在阀芯2上的出气槽,出气槽的宽度沿阀芯2的自转方向渐变,出气槽通过调节腔14与进气通道13连通,出气槽可以无级调节经过主调节出气区211的气量。
65.其余未叙述部分同第一实施例,这里不再重复。
66.上述实施例只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本实用新型还可有其他实施方案。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前提下还可作出等同变形或替换,这些等同的变型或替换均包含在本技术权利要求所设定的范围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