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水利河道坡面垂直绿化结构的制作方法

2022-06-15 21:54:05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属于水利河道坡面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水利河道坡面垂直绿化结构。


背景技术:

2.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水利河道的不断增加,目前护坡结构更加注重与环境的融合,尤其是河道的护坡,更注重生态化,往往在护坡上铺设草皮,增加水利河道的绿化效果。
3.在实现本技术过程中,发明人发现该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现有的水利河道坡面需要种植植被,增加坡面土壤的支撑能力,但是一些水利河道坡面种植植被后,可能无法及时对植被进行浇灌,从而植被严重缺少水分,进而可能导致植被枯萎。
4.为此,我们提出来一种水利河道坡面垂直绿化结构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可能无法及时对植被进行浇灌,从而植被严重缺少水分,进而可能导致植被枯萎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水利河道坡面垂直绿化结构。
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7.一种水利河道坡面垂直绿化结构,包括边坡,所述边坡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种植板,所述种植板靠近边坡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定位柱,所述定位柱的外侧与边坡的内部滑动连接,所述边坡靠近种植板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储水箱,所述储水箱的一侧固定连通有流动管,所述流动管的内部固定安装有阀门,所述流动管靠近种植板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两个分流管,两个所述分流管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喷头。
8.通过设置储水箱、流动管、阀门、分流管和喷头,实现了便于对种植板内部种植的水分浇灌。
9.优选的,所述种植板的顶部滑动连接有分隔板,所述分隔板远离种植板的一侧与边坡靠近种植板的一侧抵接。
10.通过设置分隔板,实现了便于在种植板的内部种植不同大小的植被。
11.优选的,两个所述分流管远离流动管的一端固定连通有连通管。
12.通过设置连通管,实现了增加喷头排水的稳定性。
13.优选的,所述储水箱靠近流动管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进水管,所述进水管的顶端螺纹连接有封闭盖。
14.通过设置进水管和封闭盖,实现了及时对储水箱的内部补充水分。
15.优选的,所述边坡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挡板,所述挡板的顶部开设有流水槽,所述挡板的顶部搭接有滤板。
16.通过设置挡板、流水槽和滤板,实现了对雨水收集、过滤和排放。
17.优选的,所述滤板的内部螺纹连接有螺栓,所述挡板的顶部开设有螺纹孔,所述螺纹孔的内表面与螺栓的外表面相适配。
18.通过设置螺栓和螺纹孔,实现了便于对滤板的位置进行固定。
19.优选的,所述储水箱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传输管,所述传输管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收集板,所述收集板的顶部与挡板的一侧抵接。
20.通过设置收集板和传输管,实现了将收集的雨水转移至储水箱的内部再次利用。
21.优选的,所述传输管的顶部固定安装有过滤网。
22.通过设置过滤网,实现了进一步对流动的雨水过滤。
23.综上所述,本技术的技术效果和优点:该水利河道坡面垂直绿化结构,植被通过土壤种植在种植板的内部,阀门的使用,使得储水箱内部的水分通过流动管流动,再通过分流管和喷头的配合使用,便于对种植后的植被补充水分,通过上述结构从而达到了便于对坡面垂直绿化植被浇灌的效果。
24.通过螺栓和螺纹孔的配合使用,对滤板的位置进行固定,滤板与过滤网对雨水进行过滤,再通过传输管将雨水转移至储水箱的内部,通过上述结构从而达到了便于对雨水收集利用的效果。
附图说明
25.图1为本技术立体结构示意图;
26.图2为本技术定位柱结构示意图;
27.图3为本技术滤板结构示意图;
28.图4为本技术收集板结构示意图。
29.图中:1、边坡;2、种植板;3、定位柱;4、分隔板;5、储水箱;6、流动管;7、阀门;8、分流管;9、喷头;10、连通管;11、进水管;12、封闭盖;13、挡板;14、流水槽;15、滤板;16、螺栓;17、螺纹孔;18、收集板;19、传输管;20、过滤网。
具体实施方式
30.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31.参照图1-2,一种水利河道坡面垂直绿化结构,包括边坡1,边坡1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种植板2,种植板2设置有两个,两个种植板2位于边坡1的一侧均匀分布,种植板2靠近边坡1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定位柱3,定位柱3设置有若干个,若干个定位柱3进一步增加种植板2的稳固性,定位柱3的外侧与边坡1的内部滑动连接。
32.边坡1靠近种植板2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储水箱5,储水箱5位于两个种植板2的上方,储水箱5的一侧固定连通有流动管6,流动管6的纵截面为l形,流动管6远离储水箱5的一端处于封闭状态,流动管6的内部固定安装有阀门7,流动管6靠近种植板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两个分流管8,两个分流管8均位于种植板2的上方,两个分流管8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喷头9,喷头9设置有六个,每三个喷头9位于每个分流管8的底部均匀分布,植被稳固在种植板2的内部后,旋转阀门7,位于储水箱5内部的水分通过流动管6流动至分流管8的内部,再通过喷头9将水分排出对植被浇灌。
33.参照图1,种植板2的顶部滑动连接有分隔板4,分隔板4设置有四个,每两个分隔板4位于每个种植板2的内部,分隔板4远离种植板2的一侧与边坡1靠近种植板2的一侧抵接,种植板2内部的种植区域可通过分隔板4进行分隔,从而便于不同大小的植被种植。
34.参照图1,两个分流管8远离流动管6的一端固定连通有连通管10,连通管10的纵截面为u形,两个分流管8远离流动管6的一端通过连通管10连通,使得两个分流管8的内部均有水分,从而便于喷头9的排放。
35.参照图1,储水箱5靠近流动管6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进水管11,进水管11的顶端螺纹连接有封闭盖12,向储水箱5的内部增加水分时,旋转封闭盖12,将进水管11的一侧灌入水分,水分通过进水管11流动至储水箱5的内部存放使用。
36.参照图1和图3,边坡1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挡板13,挡板13位于边坡1的顶部中心处,挡板13的顶部开设有流水槽14,流水槽14设置有三个,三个流水槽14位于挡板13的顶部均匀分布,挡板13的顶部搭接有滤板15,滤板15的数量与流水槽14的数量相等,雨水通过滤板15过滤再通过流水槽14转移。
37.参照图3,滤板15的内部螺纹连接有螺栓16,螺栓16设置有十八个,十八个螺栓16每六个为一组均匀分布在每个滤板15的内部,挡板13的顶部开设有螺纹孔17,螺纹孔17的数量与螺栓16的数量相等,螺纹孔17的内表面与螺栓16的外表面相适配,滤板15的底部与挡板13的顶部搭接后,螺栓16和螺纹孔17配合使用将滤板15的位置固定。
38.参照图1和图4,储水箱5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传输管19,传输管19设置有三个,三个传输管19位于储水箱5的顶部呈线性阵列分布,传输管19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收集板18,收集板18位于流水槽14靠近储水箱5一侧的正下方,收集板18的顶部与挡板13的一侧抵接,流水槽14传输的水分流动至收集板18的内部,再通过传输管19流动至储水箱5的内部。
39.参照图4,传输管19的顶部固定安装有过滤网20,过滤网20的数量与传输管19的数量相等,收集板18内部传输的水分通过过滤网20进一步过滤,过滤后的水分转移至传输管19的内部。
40.工作原理:首先将种植板2安装在边坡1的一侧,定位柱3移动至边坡1的内部,进一步增加种植板2的稳定性,通过分隔板4对种植板2内部的种植区域进行分隔,向分隔后的区域填入土壤,准备好的植被种植在土壤内,植被呈倾斜种植,将封闭盖12移出,向进水管11远离储水箱5的一端冲入水分,储水箱5的内部存储定量的水,将阀门7打开,储水箱5内部的水分通过流动管6流动至分流管8的内部,再通过喷头9喷出对植被进行浇灌,通过上述结构从而达到了便于对坡面垂直绿化植被浇灌的效果。
41.螺栓16和螺纹孔17将滤板15固定在流水槽14的顶部,下雨产生的水分滴落在挡板13的顶部,滤板15对雨水初步过滤,雨水通过流水槽14流动至收集板18的内部,过滤网20对雨水进一步过滤,尽量避免部分杂质流动至储水箱5的内部,雨水通过传输管19流动至储水箱5的内部再次利用,通过上述结构从而达到了便于对雨水收集利用的效果。
42.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