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防尘型塑料轴承的制作方法

2022-06-15 21:24:4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属于塑料轴承技术领域,具体涉及防尘型塑料轴承。


背景技术:

2.塑料轴承目前使用的塑料轴承一般可以分为塑料滚动轴承与塑料滑动轴承;塑料滚动轴承与塑料滑动轴承的工作原理可以通过名称就可以区别开来,塑料滚动轴承工作时发生的摩擦是滚动摩擦,而塑料滑动轴承工作时发生的是滑动摩擦;滚动摩擦力的大小主要取决与制造精度;而塑料滑动轴承摩擦力的大小主要取决于轴承滑动面的材料。
3.现有的塑料轴承轴承内圈、轴承外圈以及滚珠均与外界连通,没有相对应的防尘装置,长时间使用容易堆积灰尘造成摩擦增大影响轴承转动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背景技术中现有的塑料轴承轴承内圈、轴承外圈以及滚珠均与外界连通,没有相对应的防尘装置,长时间使用容易堆积灰尘造成摩擦增大影响轴承转动使用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防尘型塑料轴承设置有可方便拆卸的挡板,能够对灰尘起到阻挡作用,防止灰尘进入到滚珠与轴承内圈与轴承外圈之间造成摩擦增大影响滚动。
5.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6.防尘型塑料轴承,包括轴承内圈与轴承外圈,所述轴承内圈与轴承外圈之间形成有周向的环形通道,所述的环形通道内设置有保持架,所述保持架上设置有滚珠,所述轴承内圈与轴承外圈之间远离保持架的两端设有可拆卸挡板,所述挡板外表面上设有以挡板为中心形成圆周分布的四个卡接部,所述卡接部包括连接盒,所述连接盒接近轴承内圈与轴承外圈的一侧设有第一开口,所述连接盒远离保持架的一侧设有第二开口,所述连接盒内部设有第一移动板和第二移动板,所述第一移动板和第二移动板的一端放置在连接盒内部,所述第一移动板和第二移动板的另一端通过第二开口伸出连接盒,所述连接盒内部放置有受压于第一移动板和第二移动板的弹簧,所述第一移动板和第二移动板远离弹簧的一侧均设有第一凸块,所述第一凸块通过第一开口伸出连接盒。
7.进一步的,所述轴承内圈与轴承外圈接近挡板的一侧均设有与第一凸块相匹配的滑槽。
8.进一步的,所述保持架内设置有与滚珠相配合呈圆弧形的滚槽,所述挡板远离保持架的一面上设有若干个第一注油孔,所述保持架内部设有与第一注油孔连通的注油环槽,所述注油环槽开设在保持架内部且呈圆环形,所述注油环槽接近每个滚槽的一侧均设有与注油环槽和滚槽均连通的第二注油孔。
9.进一步的,所述挡板外表面设有与第一注油孔相匹配的防尘塞。
10.进一步的,所述保持架为前后分体式,所述保持架包括上保持架和下保持架,所述上保持架和下保持架连接处一侧设有合页铰接,另一侧设有若干个以上保持架为中心形成圆周分布的卡块。
11.进一步的,所述卡块包括连接块和第二凸块,所述连接块与上保持架接近下保持架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凸块以上保持架侧壁为中心形成左右对称分布,所述下保持架开设有与卡块相对应的凹槽,所述凹槽左右两端设有与第二凸块相匹配的通孔。
12.进一步的,所述轴承内圈与轴承外圈与外界接触的一面上均贴有防尘膜。
13.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4.1.挡板为可拆卸时既能方便安装又能起到防尘的作用,需要拆卸挡板时,将第一移动板和第二移动板向中间挤压,弹簧受力压缩,带动两端的第一凸块向连接盒内部伸缩,当第一凸块与滑槽脱离时即刻取下挡板,轴承内圈和轴承外圈均设有滑槽,方便第一凸块卡接,滑槽与第一凸块不会完全贴合留有间隙,不会影响轴承内圈和轴承外圈的转动。
15.2.需要给轴承注油时,从第一注油孔内注入,润滑油经过第一注油孔流通到注油环槽中,沿着注油环槽再流通到每一个滚槽相对应的第二注油孔中最后从第二注油孔进入到滚槽中对滚槽侧壁和滚珠之间进行润滑,减少摩擦。
16.3.保持架为可拆卸的,方便更换滚珠,安装滚珠时,先将滚珠放入到滚槽中,合上保持架,连接块为开口朝向下保持架的“u”字型,将连接块向中间捏紧伸入凹槽中,直到第二凸块与通孔相对应时即可实现卡接。
附图说明
17.通过下面结合附图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前述的和其他的目的、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显而易见。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正视图;
19.图2为本实用新型正视截面图;
20.图3为本实用新型左视截面图;
21.图4为本实用新型卡接部结构示意图;
22.图5为本实用新型注油环槽结构示意图;
23.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一注油孔和第二注油孔结构示意图;
24.图7为本实用新型保持架正视图;
25.图8为本实用新型保持架截面图;
26.图9为本实用新型卡块结构示意图;
27.图10为本实用新型防尘膜结构示意图。
28.其中:1、轴承内圈;2、轴承外圈;3、环形通道;4、保持架;401、滚槽;402、上保持架;403、下保持架;4031、凹槽;4032、通孔;5、滚珠;6、挡板;7、卡接部;701、连接盒;702、第一开口;703、第二开口;704、第一移动板;705、第二移动板;706、弹簧;707、第一凸块;8、滑槽;9、第一注油孔;10、注油环槽;11、第二注油孔;12、防尘塞;13、合页;14、卡块;1401、连接块;1402、第二凸块;15、防尘膜。
具体实施方式
29.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30.实施例1,参照图1、图2、图3和图4,本实用新型,包括轴承内圈1与轴承外圈2,轴承内圈1与轴承外圈2之间形成有周向的环形通道3,环形通道3内设置有保持架4,保持架4上
设置有滚珠5,轴承内圈1与轴承外圈2之间远离保持架4的两端设有可拆卸挡板6,挡板6外表面设有以挡板6为中心形成圆周分布的四个卡接部7,卡接部7包括连接盒701,连接盒701接近轴承内圈1与轴承外圈2的一侧设有第一开口702,连接盒701远离保持架4的一侧设有第二开口703,连接盒701内部设有第一移动板704和第二移动板705,第一移动板704和第二移动板705的一端放置在连接盒701内部,第一移动板704和第二移动板705的另一端通过第二开口703伸出连接盒701,连接盒701内部放置有受压于第一移动板704和第二移动板705的弹簧706,第一移动板704和第二移动板705远离弹簧706的一侧均设有第一凸块707,第一凸块707通过第一开口702伸出连接盒701,轴承内圈1与轴承外圈2接近挡板6的一侧均设有与第一凸块707相匹配的滑槽8,挡板6为可拆卸时既能方便安装又能起到防尘的作用,需要拆卸挡板6时,将第一移动板704和第二移动板705向中间挤压,弹簧706受力压缩,带动两端的第一凸块707向连接盒701内部伸缩,当第一凸块707与滑槽8脱离时即刻取下挡板6,轴承内圈1和轴承外圈2均设有滑槽8,方便第一凸块707卡接,滑槽8与第一凸块707不会完全贴合留有间隙,不会影响轴承内圈1和轴承外圈2的转动。
31.参照图5和图6,保持架4内设置有与滚珠5相配合呈圆弧形的滚槽401,挡板6远离保持架4的一面上设有若干个第一注油孔9,保持架4内部设有与第一注油孔9连通的注油环槽10,注油环槽10开设在保持架4内部且呈圆环形,注油环槽10接近每个滚槽401的一侧均设有与注油环槽10和滚槽401均连通的第二注油孔11,需要给轴承注油时,从第一注油孔9内注入,润滑油经过第一注油孔9流通到注油环槽10中,沿着注油环槽10再流通到每一个滚槽401相对应的第二注油孔11中最后从第二注油孔11进入到滚槽401中对滚槽401侧壁和滚珠5之间进行润滑,减少摩擦。
32.参照图7、图8和图9,保持架4为前后分体式,保持架4包括上保持架402和下保持架403,上保持架402和下保持架403连接处一侧设有合页13铰接,另一侧设有若干个以上保持架402为中心形成圆周分布的卡块14,卡块14包括连接块1401和第二凸块1402,连接块1401与上保持架402接近下保持架403的一侧固定连接,第二凸块1402固定在连接块1401远离上保持架402的一侧,第二凸块1402以连接块1401为中心形成左右对称分布,下保持架403开设有与卡块14相对应的凹槽4031,凹槽4031左右两端设有与第二凸块1402相匹配的通孔4032,保持架4为可拆卸的,方便更换滚珠5,安装滚珠5时,先将滚珠5放入到滚槽401中,合上保持架4,连接块1401为开口朝向下保持架403的“u”字型,将连接块1401向中间捏紧伸入凹槽4031中,直到第二凸块1402与通孔4032相对应时即可实现卡接。
33.实施例2,参照图10,挡板6外表面设有与第一注油孔9相匹配的防尘塞12,不需要注油时将防尘塞12塞住第一注油孔9防止灰尘进入到第一注油孔9内造成污染。
34.实施例3,参照图10,轴承内圈1与轴承外圈2与外界接触的一面上均贴有防尘膜15,防尘膜15采用膨体聚四氟乙烯材质,起到更好的防水、防尘、防油的作用。
35.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36.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并非特别指称次序或顺位的意思,亦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其仅仅是为了区别以相同技术用语描
述的组件或操作而已,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37.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上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