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洗地机的制作方法

2022-06-15 20:42:58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清洁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洗地机。


背景技术:

2.随着人们对环境卫生要求的提高,目前湿式清洁设备被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中,其主要工作原理为,在地刷上设置具有吸水功能的辊体,将清水喷到辊体上,辊体旋转作用于地面并将地面上的脏污吸附至辊体上,随后再挤压辊体,使得附着在辊体上的污物随污水一起被挤出并被抽吸至污水桶中,如此实现对地面的清洁。
3.现有的地刷在清洁使用完毕后,一般均是在挤干地刷上的水后依靠自然晾干,晾干时间长,地刷上长时间保持潮湿容易滋生细菌,容易发霉及产生异味。为解决该问题,中国专利公开号cn113080790a公开了一种自烘干滚刷及其清洁头,其中,利用安装在滚刷内的马达做功的热量来传导至中空刷棒的周部,从而对中空刷棒外侧周部上的清洁材料予以烘干,避免清洁材料的发霉及异味。然而,在滚刷完成自清洁后,清洁材料上的含水量仍然较大,仍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够完全干燥。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改进的洗地机。
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洗地机,包括机身、设置在所述机身底部的地刷组件,以及能够与所述地刷组件可分离地设置的地刷座,所述地刷组件包括地刷支架和设置在所述地刷支架上的滚刷,所述滚刷包括固定地安装在所述地刷支架上的滚刷支架、能够绕自身轴心线旋转地设置在所述滚刷支架上的中空刷棒、设置在所述中空刷棒外侧周部上的清洁体,以及用于驱使所述中空刷棒旋转的马达,其中,所述中空刷棒具有中空腔,所述滚刷支架具有穿设在所述中空腔中的主体部,所述主体部具有容纳腔,所述马达固定地安装在所述滚刷支架上并收容在所述容纳腔中,所述主体部的外侧周部与所述中空刷棒的内侧周部之间间隔地设置而形成一散热腔室,所述主体部上开设有散热通孔,所述散热通孔连通所述散热腔室与所述容纳腔,且所述散热通孔在所述主体部上位于所述马达的出风路径上,
6.所述地刷支架上具有第一刮水件,所述地刷座上设置有第二刮水件,所述第一刮水件的长度延伸方向、所述第二刮水件的长度延伸方向均与所述中空刷棒的轴心线相互平行,当所述地刷组件配合地支撑在所述地刷座上时,所述第一刮水件与所述第二刮水件分别抵靠在所述清洁体上,且所述第一刮水件与所述第二刮水件分设于经过所述中空刷棒轴心线的竖直面的前后两侧。
7.优选地,所述地刷座包括用于支撑于地面的座体、自所述座体的后部向上竖立延伸的立柱,所述机身与所述立柱之间设置有用于将两者配合定位的定位结构,所述第二刮水件设于所述座体的前部。
8.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第二刮水件具有用于配合地抵靠至所述清洁体上的刮水部,
所述刮水部具有多个台阶面,所有的所述台阶面自后向前逐渐升高地设置。
9.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座体的前部具有向上竖立延伸的前挡,所述第二刮水件固定地设置在所述前挡的后侧,且所述第二刮水件的顶面低于所述前挡。
10.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第二刮水件的底面与所述座体的底面之间密封相接。
11.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座体的前部具有向下凹陷的凹槽,所述第二刮水件位于所述凹槽的前方,当所述地刷组件配合地支撑在所述地刷座上时,所述滚刷的下部收容在所述凹槽中。
12.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定位结构包括自所述立柱的顶部向上延伸的定位柱,以及设置在所述机身上且开口朝下的定位槽,当所述地刷组件配合地支撑在所述地刷座上时,所述地刷组件支撑在所述座体上,且所述定位柱配合地卡设在所述定位槽中。
13.优选地,所述中空刷棒的至少部分或全部由金属材料制成,所述清洁体固定地包覆在所述中空刷棒的外侧周部,且所述清洁体与所述中空刷棒之间还设置有耐热材料制成的粘接层;
14.所述主体部呈中空筒状,且所述主体部的轴心线与所述中空刷棒的轴心线相互平行或共线延伸,所述中空刷棒的所述中空腔由所述滚刷支架封闭而形成一与外界空气隔离的密闭腔室,所述主体部沿所述中空刷棒的轴向延伸,所述主体部的一端部上还设置有进风口,所述进风口连通所述散热腔室与所述容纳腔,所述进风口在所述主体部上位于所述马达的进风路径上。
15.优选地,当所述地刷组件配合地支撑在所述地刷座上时,所述第二刮水件至少部分伸入在所述清洁体中。
16.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第一刮水件抵靠在所述清洁体的后侧中部,所述第二刮水件抵靠在所述清洁体的前侧中部,所述第一刮水件与所述第二刮水件之间间隔180
°

17.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本实用新型的洗地机,其中在洗地机的地刷座上增设第二刮水件,在地刷组件完成洗地后置放至地刷座上进行自清洁的过程中,第二刮水件增加了对清洁体上水的挤压,使得清洁体在完成自清洁后残留的水更少;同时第二刮水件抵压在滚刷的外侧周部上,造成滚刷旋转时的负载相对于清洁地面时的负载显著地增大,使得马达的工作电流增大,如此,在自清洁的过程中,马达散发更大的热量,该热量通过中空刷棒的传导而作用于清洁体,使得清洁体干燥的时间大幅缩短。
附图说明
18.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洗地机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9.附图2为附图1的洗地机的纵向剖切示意图;
20.附图3为附图2中p部放大示意图;
21.附图4为附图1的洗地机中地刷座的结构示意图;
22.附图5为附图1的洗地机中地刷组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3.附图6为附图5的地刷组件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24.附图7为附图5的地刷组件在去除滚刷后的结构示意图;
25.附图8为附图6中的滚刷安装在地刷支架上的结构示意图;
26.附图9为附图6中的滚刷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7.附图10为附图9的滚刷的纵向剖切示意图;
28.附图11为滚刷支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9.其中:10、地刷组件;1、地刷支架;11、地刷支架底座;12、地刷支架上盖;2、滚刷;21、滚刷支架;211、主体部;212、安装部;213、散热通孔;214、平面;215、进风口;22、清洁体;23、中空刷棒;24、马达;a-散热空间;b-容纳腔;3、第一刮水件;4、清水箱;5、喷水架;
30.20、机身;201、定位槽;
31.30、底座;301、座体;302、立柱;303、第二刮水件;303a、台阶面;304、定位柱;305、凹槽;306、前挡。
具体实施方式
32.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的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阐述。
33.参见图1至图11所示,一种洗地机,包括机身20、设置在机身20底部的地刷组件10,参见各附图所示,地刷组件10包括地刷支架1和设置在地刷支架1上的滚刷2,该滚刷2包括固定地安装在地刷支架1上的滚刷支架21、能够绕自身轴心线旋转地设置在滚刷支架21上的中空刷棒23、设置在中空刷棒23外侧周部上的清洁体22,以及用于驱使中空刷棒23旋转的马达24,其中,中空刷棒23具有中空腔,滚刷支架21具有穿设在上述中空腔中的主体部211,该主体部211具有容纳腔b,主体部211的外侧周部与中空刷棒23的内侧周部之间间隔地设置而形成一散热腔室a,主体部211上开设有散热通孔213,该散热通孔213在主体213上位于马达24的出风路径上,并连通散热腔室a与容纳腔b,如此,可以利用马达24工作时产生的热量,通过热传导而作用于清洁体22,便于实现对清洁体22的自烘干。
34.为了更清楚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洗地机中滚刷的自烘干原理与结构,以下对该部分的内容予以详细的阐述:
35.参见各附图所示,地刷支架1上设置有清水箱4、喷水架5及第一刮水件3,第一刮水件3的长度延伸方向与中空刷棒23的轴心线延伸方向相互平行,清水箱4用于向喷水架5提供工作用清水,第一刮水件3位于喷水架5的下方。地刷支架1包括相互配合设置的地刷支架底座11与地刷支架上盖12,滚刷2安装在地刷支架底座11的前部,地刷支架上盖12罩设在滚刷2的上方。滚刷2中,中空刷棒23的至少部分或全部由金属材料制成,清洁体22由可吸附地面污物的清洁材料制成,该清洁体22固定地包覆在中空刷棒23的外侧周部,且清洁体22与中空刷棒23之间还设置有耐热材料制成的粘结层,以避免清洁体22从中空刷棒23上脱落。粘结层具体由耐热性能较好的粘结材料形成,该粘结材料可直接由市售购买获取。
36.滚刷支架21的主体部211呈中空筒状,滚刷支架21还包括分设于主体部211轴向两端部的两个安装部212,主体部211的轴心线与中空刷棒23的轴心线相互平行或共线延伸,主体部211穿设在中空刷棒23的中空腔中,中空刷棒23的能够相对转动地安装在两个安装部212上,且中空刷棒23的中空腔由滚刷支架21封闭而形成一与外界空气隔离的密闭腔室。
37.主体部211的一端部上设置有进风口215,该进风口215连通散热腔室a与容纳腔b,进风口215在主体部211上位于马达24的进风路径上。散热通孔213具有沿周向间隔地分布的多个,马达24至少具有风扇(图中未示出),多个散热通孔213位于风扇的周向外侧。本实施例中,主体部211整体呈中空圆柱形,主体部211的外侧周面具有间隔地设置的多个平面
214,部分或全部的平面214位置处均设置有散热通孔213,此处,该散热通孔213呈沿中空刷棒23的轴向延伸的腰型孔或矩形孔。
38.在中空刷棒23的中空腔内,气体按照如下方式形成循环:参见图10中箭头参考性标示,马达24工作时,气流进入马达24,随后在马达24的周向外侧经过多个散热通孔213进入至散热腔室a,再经进风口215又进入至主体部211的容纳腔b中,随后再进入马达24,如此形成中空腔内的气流循环。
39.参见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洗地机还包括能够与地刷组件10可分离地设置的地刷座30,该地刷座30主要用于在地刷组件10完成洗地工作后对地刷组件10的自清洁,以后自清洁后的支撑放置。
40.地刷座30包括用于支撑于地面的座体301、自座体301的后部向上竖立延伸的立柱302,以及设置在座体301前部的第二刮水件303。机身20与立柱302之间设置有用于将两者配合定位的定位结构,该定位结构此处具体包括设置在立柱302的顶部向上延伸的定位柱304,以及设置在机身20上且开口朝下的定位槽201。底座301的前部具有向下凹的凹槽305,其前端还具有向上竖立延伸的前挡306,第二刮水件303设于前挡306的后侧,且第二刮水件303的顶面低于前挡306,第二刮水件303的长度方向沿座体301的宽度方向延伸,第二刮水件303的底面与座体301的底面之间密封相接。
41.参见图4所示,第二刮水件302具有用于配合地抵靠至清洁体22上的刮水部,该刮水部上具有多个台阶面303a,所有的台阶面303a自后向前逐渐升高地设置,如此,当第二刮水件302与清洁体22相互配合抵靠时,能够大幅地增加与清洁体22的接触面积,施加清洁体22更大的抵压力。
42.当地刷组件10配合地支撑在地刷座30上时,地刷组件10支撑在座体301上,滚刷2的下部收容在凹槽305中,定位柱304配合地卡设在定位槽201中,使得地刷组件10稳定地支撑在地刷座30上。
43.第二刮水件303的长度延伸方向与第一刮水件3的长度延伸方向,以及中空刷棒23的轴心线延伸方向相互平行,第一刮水件3、第二刮水件303分别地抵靠在清洁体22上,且第一刮水件3与第二刮水件303分设于经过中空刷棒23轴心线的竖直面的前后两侧。本实施例中具体地为,第一刮水件3抵靠在清洁体22的后侧中部,第二刮水件303抵靠在清洁体22的前侧中部,第一刮水件3与第二刮水件303之间间隔180
°
地设置,且第二刮水件303至少有部分伸入在清洁体22中。
44.在地刷组件10完成洗地后置放至地刷座30上进行自清洁的过程中,由于地刷座30上增加的第二刮水件303,有如下的技术优势:滚刷2旋转进行自清洁的过程中,第二刮水件303增加了对清洁体22上水的挤压,使得清洁体22在完成自清洁后残留的水更少;第二刮水件303抵压在滚刷2的外侧周部上,造成滚刷2旋转时的负载相对于清洁地面时的负载显著地增大,使得马达24的工作电流增大,如此,在自清洁的过程中,马达24散发更大的热量,该热量通过中空刷棒23的传导而作用于清洁体22,使得清洁体22干燥的时间大幅缩短。
45.申请人对上述技术方案还做出了实验的验证,具体地:
46.针对特定的洗地机,比较了地刷组件10在清洁地面时马达24的电流,一般在2.5a~3a之间,而在与地刷座30配合进行自清洁的过程中,马达24的电流达到3.5a~4a。
47.针对不同型号的洗地机做不同的比较实验,其中:在同一组实验中,采用同一型号
的机身20及地刷组件10的洗地机本体,称量干燥的滚刷2的重量,随后将其分别放置在一般的地刷座上、本实施例的洗地机中地刷座30上分别地进行自清洁处理,最后再将滚刷2取下称量,予以比较,多组实验结果具体如下表所示:
[0048][0049]
可见,本技术的洗地机在完成自清洁后,含水量显著减少,干燥的时间更快,缩短了清洁体22处于湿润状态的时间,有效地避免了清洁体22发霉等带来的一系列问题。
[0050]
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