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建筑工程用上下立柱与型钢横梁之间的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2022-06-15 20:06:53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建筑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建筑工程用上下立柱与型钢横梁之间的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2.建筑工程是为新建、改建或扩建房屋建筑物和附属构筑物设施所完成的规划、勘察、设计和施工、竣工等各项技术工作和完成的工程实体和当代大厦建筑工程和它配套的线路、管道、设备的安装工程。脚手架是施工现场为工人操作并解决垂直和水平运输而搭设的一种临时性的建筑工具。其主要用在外墙、内部装修或层高较高无法直接施工的地方,主要为了施工人员上下干活或外围安全网维护及高空安装构件等,它的制作材料通常有竹、木、钢管或合成材料等。
3.目前市场上现有的钢横梁与上下立柱之间的连接结构主要针对降低工时以及稳定连接等方面进行改进,如中国专利cn107401223a提供的一种用于钢结构立柱与横梁的连接结构,其具有多个方向进行定位固定和连接牢固稳定等优点,但该连接结构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对其进行拆装比较麻烦,并且抗震能力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建筑工程用上下立柱与型钢横梁之间的连接结构,其中一种目的是为了具备抗震的功能,解决连接结构易晃动松动的问题;其中另一种目的是为了解决拆装麻烦的问题,以达到快速拆装的效果。
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6.一种建筑工程用上下立柱与型钢横梁之间的连接结构,包括主体,所述主体的一侧设置有便于拆装机构,所述便于拆装机构的一侧设置有连接杆,所述主体的下端设置有波纹板,所述波纹板的一侧设置有插栓,所述波纹板的下端设置有抗震装置。
7.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便于拆装机构包括左安装板、右安装板、固定孔、凹槽、固定板,所述右安装板位于左安装板的一侧,所述固定孔位于左安装板的前端外表面,所述凹槽位于右安装板的外表面,所述固定板位于左安装板的下端。
8.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左安装板的一侧通过焊接块与右安装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板的上端通过螺栓与左安装板的下端固定连接。
9.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抗震装置包括增强钢板、螺丝、橡塑叠合垫、消震管,所述螺丝位于增强钢板的前端外表面,所述橡塑叠合垫位于增强钢板的上端,所述消震管位于增强钢板的一侧。
10.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橡塑叠合垫的下端通过强力胶与增强钢板的上端固定连接,所述增强钢板的一侧通过槽口与消震管的一侧可拆卸连接。
11.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相对现有技术来说,取得的技术进步是:
12.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建筑工程用上下立柱与型钢横梁之间的连接结构,通过左
安装板、右安装板、固定孔、凹槽和固定板的共同作用下,可以使将横梁与立柱快速连接在一起,并且安装过程比较简单,节约时间,将横梁一侧通过左安装板连接,而立柱一侧则与右安装板连接,并由固定板将其牢牢固定,使其不易松动,非常实用便捷。
13.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建筑工程用上下立柱与型钢横梁之间的连接结构,通过增强钢板、螺丝、橡塑叠合垫和消震管的共同作用下,可以增强连接结构的抗震能力,使其不易因外力作用导致它与横梁和立柱之间产生缝隙或者松动,通过消震管与增强钢板可使连接结构的抗压能力加强,并且设有橡塑叠合垫因其弹性较好可以起到缓冲的作用,使连接结构不易损坏。
附图说明
14.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建筑工程用上下立柱与型钢横梁之间的连接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15.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便于拆装机构的结构立体示意图;
16.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抗震装置的结构立体示意图。
17.图中:1、主体;2、便于拆装机构;201、左安装板;202、右安装板; 203、固定孔;204、凹槽;205、固定板;3、连接杆;4、波纹板;5、抗震装置;501、增强钢板;502、螺丝;503、橡塑叠合垫;504、消震管;6、插栓。
具体实施方式
18.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19.实施例1
20.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建筑工程用上下立柱与型钢横梁之间的连接结构,包括主体1,主体1的一侧设置有便于拆装机构2,便于拆装机构2的一侧设置有连接杆3,主体1的下端设置有波纹板4,波纹板4的一侧设置有插栓6,波纹板4的下端设置有抗震装置5。
21.实施例2
22.如图1-3所示,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优选的,便于拆装机构2包括左安装板201、右安装板202、固定孔203、凹槽204、固定板205,右安装板202位于左安装板201的一侧,固定孔203位于左安装板201的前端外表面,凹槽204位于右安装板202的外表面,固定板205位于左安装板201的下端,左安装板201的一侧通过焊接块与右安装板202的一侧固定连接,固定板205的上端通过螺栓与左安装板201的下端固定连接。
23.在本实施例中,可以使将横梁与立柱快速连接在一起,并且安装过程比较简单,节约时间,将横梁一侧通过左安装板201连接,而立柱一侧则与右安装板202连接,并由固定板203将其牢牢固定,使其不易松动,非常实用便捷。
24.实施例3
25.如图1-3所示,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优选的,抗震装置5包括增强钢板501、螺丝502、橡塑叠合垫503、消震管 504,螺丝502位于增强钢板501的前端外表面,橡塑叠合垫503位于增强钢板501的上端,消震管504位于增强钢板501的一侧,橡塑叠合垫503的下端通过强力胶与增强钢板501的上端固定连接,增强钢板501的一侧
通过槽口与消震管504的一侧可拆卸连接。
26.在本实施例中,可以增强连接结构的抗震能力,使其不易因外力作用导致它与横梁和立柱之间产生缝隙或者松动,通过消震管504与增强钢板501 可使连接结构的抗压能力加强,并且设有橡塑叠合垫503因其弹性较好可以起到缓冲的作用,使连接结构不易损坏。
27.下面具体说一下该建筑工程用上下立柱与型钢横梁之间的连接结构的工作原理。
28.如图1-3所示,当连接结构在使用时,通过便于拆装机构2可以使将横梁与立柱快速连接在一起,并且安装过程比较简单,节约时间,将横梁一侧通过左安装板201连接,而立柱一侧则与右安装板202连接,并由固定板203 将其牢牢固定,使其不易松动,非常实用便捷,并由抗震装置5可以增强连接结构的抗震能力,使其不易因外力作用导致它与横梁和立柱之间产生缝隙或者松动,通过消震管504与增强钢板501可使连接结构的抗压能力加强,并且设有橡塑叠合垫503因其弹性较好可以起到缓冲的作用,使连接结构不易损坏。
29.上文一般性的对本实用新型做了详尽的描述,但在本实用新型基础上,可以对之做一些修改或改进,这对于技术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思想精神的修改或改进,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建筑工程用上下立柱与型钢横梁之间的连接结构,包括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1)的一侧设置有便于拆装机构(2),所述便于拆装机构(2)的一侧设置有连接杆(3),所述主体(1)的下端设置有波纹板(4),所述波纹板(4)的一侧设置有插栓(6),所述波纹板(4)的下端设置有抗震装置(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工程用上下立柱与型钢横梁之间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便于拆装机构(2)包括左安装板(201)、右安装板(202)、固定孔(203)、凹槽(204)、固定板(205),所述右安装板(202)位于左安装板(201)的一侧,所述固定孔(203)位于左安装板(201)的前端外表面,所述凹槽(204)位于右安装板(202)的外表面,所述固定板(205)位于左安装板(201)的下端。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建筑工程用上下立柱与型钢横梁之间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安装板(201)的一侧通过焊接块与右安装板(202)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板(205)的上端通过螺栓与左安装板(201)的下端固定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工程用上下立柱与型钢横梁之间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抗震装置(5)包括增强钢板(501)、螺丝(502)、橡塑叠合垫(503)、消震管(504),所述螺丝(502)位于增强钢板(501)的前端外表面,所述橡塑叠合垫(503)位于增强钢板(501)的上端,所述消震管(504)位于增强钢板(501)的一侧。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建筑工程用上下立柱与型钢横梁之间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橡塑叠合垫(503)的下端通过强力胶与增强钢板(501)的上端固定连接,所述增强钢板(501)的一侧通过槽口与消震管(504)的一侧可拆卸连接。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建筑工程用上下立柱与型钢横梁之间的连接结构,涉及建筑工程技术领域,包括主体,所述主体的一侧设置有便于拆装机构,所述便于拆装机构的一侧设置有连接杆,所述主体的下端设置有波纹板,所述波纹板的一侧设置有插栓,所述波纹板的下端设置有抗震装置。本实用新型通过左安装板、右安装板、固定孔、凹槽和固定板的共同作用下,可以使将横梁与立柱快速连接在一起,并且安装过程比较简单,节约时间,通过增强钢板、螺丝、橡塑叠合垫和消震管的共同作用下,可以增强连接结构的抗震能力,使其不易因外力作用导致它与横梁和立柱之间产生缝隙或者松动,并且设有橡塑叠合垫因其弹性较好可以起到缓冲的作用,使连接结构不易损坏。不易损坏。不易损坏。


技术研发人员:张洁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贺达建工集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11.30
技术公布日:2022/6/14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