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循环流化床锅炉底料自卸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6-15 11:19:06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发电厂上料技术领域,更为具体地,涉及一种循环流化床锅炉底料自卸装置。


背景技术:

2.在热电厂发电过程中,循环流化床燃煤锅炉是基于循环流态化的原理实现煤燃烧的,为确保燃料充分燃烧,通常需要在锅炉的底部铺设蓄热底料,在燃料燃烧过程中,蓄热底料的流化、蓄热情况以及厚度,决定了循环流化床的燃烧效果,没有蓄热底料无法建立起物料循环,底料的物理显热也是主要提供给入炉煤着火所需要的大部分热量的来源,因此必须维持一定厚度的底料,目前根据工程实践,底料需要铺设700-1000mm,且其中大部分为直径0.1-4mm的河沙或者炉渣。
3.目前,工程上常用的底料入炉方式为利用输煤皮带机进行运输,常常和煤掺在一起进入炉膛,或者利用给煤台班的间隙进行上底料。然而,由于输煤皮带系统常常转运比较复杂,利用输煤皮带上底料的缺点是不能及时根据炉膛流化燃烧情况及时调整底料数量和厚度(通常为补充底料),做不到及时控制。
4.基于此,亟需一种能够及时上料且上料过程简单的蓄热底入炉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5.鉴于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循环流化床锅炉底料自卸装置以解决现有的底料上料方式不能根据锅炉内部燃烧清理及时对底料进行调整的问题。
6.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循环流化床锅炉底料自卸装置,包括炉前底料仓和设置在所述炉前底料仓的上方的自卸罐组件,其中,
7.所述自卸罐组件包括料罐、设置在所述料罐的下方的挡料板以及连接在所述挡料板上的上拉组件,在所述料罐的底部开设有漏料口;并且,
8.当不进行上料时,所述挡料板通过所述上拉组件将所述漏料口封堵;
9.当进行上料时,所述料罐架设在所述炉前底料仓的上料口处,所述挡料板通过所述上拉组件下放至所述炉前底料仓的内部,处于所述料罐内的底料经所述漏料口流入所述炉前底料仓内。
10.此外,优选的方案是,所述上拉组件包括上拉杆和与所述上拉杆的上端相连的提升机构;其中,
11.所述上拉杆的下端与所述挡料板相连。
12.此外,优选的方案是,所述提升机构为电葫芦。
13.此外,优选的方案是,所述上拉杆的下端与所述挡料板的上部的中心位置相连;并且,
14.所述上拉杆贯穿所述料罐。
15.此外,优选的方案是,在所述料罐的顶部的中心位置设置有导向槽,所述上拉杆的
上端通过所述导向槽延伸至所述料罐的上方并与所述提升机构相连。
16.此外,优选的方案是,在所述上料口的上方设置有挡壁;并且,
17.当进行上料时,所述料罐架设在所述挡壁上。
18.此外,优选的方案是,在所述料罐的外围固定有支撑架;并且,
19.当进行上料时,所述料罐通过所述支撑架架设在所述挡壁上。
20.此外,优选的方案是,所述挡料板呈圆锥形结构;并且,
21.所述挡料板的下底面的面积大于所述漏料口的面积且小于所述上料口的面积。
22.此外,优选的方案是,在所述炉前底料仓的底部设置有与待上料锅炉连通的出料口。
23.此外,优选的方案是,所述炉前底料仓的呈圆锥形结构。
24.和现有技术相比,上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循环流化床锅炉底料自卸装置,有如下有益效果:
25.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循环流化床锅炉底料自卸装置,利用机械原理将料罐与炉前底料仓之间的进行配合,能够实现了料罐内的底料的自封和自卸;此外,由于通过提升机构配合炉前底料仓实现底料的自卸,因此,自卸的出力可以根据循环流换床锅炉的规模进行相应比例的放大或者缩小,也可以根据循环流化床锅炉的数量相应的增加和减少,实用性和适应性较强。另外,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循环流化床锅炉底料自卸装置对循环流换床锅炉的新建和改扩建工程都比较实用,投资小,设备简单,操作方便,能够进一步节省投资、减轻运行人员劳动强度并提高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26.通过参考以下结合附图的说明及权利要求书的内容,并且随着对本实用新型的更全面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目的及结果将更加明白及易于理解。
27.在附图中:
28.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料罐在漏料时的主视图;
29.图2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料罐非漏料时的主视图;
30.图3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循环流化床锅炉底料自卸装置在漏料时的主视图;
31.图4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循环流化床锅炉底料自卸装置在漏料时的主视图。
32.附图标记:提升机构1、料罐2、支撑架21、挡料板23、上拉杆24、导向槽25、炉前底料仓3、挡壁31、上料口32、底料4。
33.在所有附图中相同的标号指示相似或相应的特征或功能。
具体实施方式
34.在下面的描述中,出于说明的目的,为了提供对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全面理解,阐述了许多具体细节。然而,很明显,也可以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情况下实现这些实施例。在其它例子中,为了便于描述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公知的结构和设备以方框图的形式示出。
35.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料罐在漏料时的主视结构,图2示出了根据本
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料罐非漏料时的主视结构,图3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循环流化床锅炉底料自卸装置在漏料时的主视结构,图4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循环流化床锅炉底料自卸装置在漏料时的主视结构。
36.结合图1至图4共同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循环流化床锅炉底料4自卸装置包括预设的炉前底料仓3和设置在炉前底料仓3的上方的自卸罐组件,其中,自卸罐组件包括用于储放底料4的料罐2、设置在料罐2的下方的挡料板23以及连接在挡料板23上的上拉组件,在料罐2的底部开设有用于放料的漏料口,该挡料板23与漏料口上下位置对应。
37.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当不需要对锅炉上底料4时,挡料板23通过上拉组件将漏料口封堵,并且,由于挡料板23的面积要略大于漏料口面积,因此,通过上拉组件配合挡料板23即可将料罐2吊设在炉前底料仓3的上料口32的上方,随时准备为锅炉上底料4。当需要对锅炉进行上底料4时,即可通过上拉组件及时下方料罐2,由于料罐2的外径要略大于炉前底料仓3的上料口32的直径,因此,料罐2最终会架设在炉前底料仓3的上料口32处,并且,由于挡料板23的面积要小于上料口32的面积,因此,挡料板23并不会随料罐2一起停止下放,而是继续通过上拉组件下放至炉前底料仓3的内部,此时,由于挡料板23与料罐2上的漏料口分离,因此处于料罐2内的底料4将会经漏料口流入炉前底料仓3内。
38.需要说明的是,炉前底料仓3是与待上底料4的锅炉直接相连的,因此,当底料4进入炉前底料仓3后即会经炉前底料仓3直接进入待上底料4的锅炉内,实现锅炉的最终上料。
39.具体地,为实现上拉组件对挡料块的上拉效果,上拉组件可以包括上拉杆24和与上拉杆24的上端相连的提升机构1,并且,上拉杆24的下端与挡料板23相连。
40.需要说明的是,对于提升机构1,只要能够提供相应的上拉力即可,因此,可以选用电葫芦、升降机、小型吊车等等。
41.此外,为确保挡料板23在随上拉杆24运动中具有足够的稳定性,上拉杆24的下端可以与挡料板23的上部的中心位置相连;并且,上拉杆24贯穿料罐2。由于上拉杆24与挡料板23的中心位置相连,因此,能够最大程度上防止挡料板23在运动过程中左右摆动,提升挡料板23在运动过程中的稳定性,避免挡料板23与漏料口之间出现间隙。
42.另外,为进一步提升整个装置的稳定性,在料罐2的顶部的中心位置设置有导向槽25,上拉杆24的上端通过导向槽25延伸至料罐2的上方并与提升机构1相连。由于上拉杆24的下端连接在挡料板23的中心位置,且上端贯穿料罐2的顶部的中心位置,且两个中心位置上下对称,因此,当上拉杆24与料罐2之间出现相对运动时,上拉杆24只能处于竖直状态,从而进一步提升整个装置的稳定性。
43.具体地,为便于将料罐2稳定的架设在炉前底料仓3的上料口32处,可以在上料口32的上方设置与料罐2向对应的挡壁31;当对锅炉进行上底料4时,料罐2可以稳定的架设在挡壁31上。
44.当然,为进一步提升料罐2架设在炉前底料仓3的上料口32处的稳定性,还可以在料罐2的外围固定与挡壁31相适配的支撑架21,支撑架21底部呈圆环结构,而上料口32上方的挡壁31的内壁呈圆锥面结构,因此,当需要对锅炉进行上底料4时,料罐2通过支撑架21稳定的架设在挡壁31上。
45.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优选的实时方式中,挡料板23可以设置为圆锥形结构;并且,挡料板23的下底面的面积需要大于漏料口的面积且小于上料口32的面积。在实际使用
过程中,由于挡料板23的侧壁呈圆锥面结构,因此不会与料罐2上的漏料口之间出现卡顿现象;并且,由于挡料板23的下底面的面积大于漏料口的面积且小于上料口32的面积,因此,该挡料板23既不会通过漏料口挤入料罐2内部,又能够在料罐2架设在上料口32处时,轻松通过上料口32进入炉前底料仓3内。
46.需要说明的是,为实现对上料锅炉的上底料4,需要在炉前底料仓3的底部设置与待上料锅炉连通的出料口,当底料4进入炉前底料仓3后即可直接通过出料口进入待上料锅炉的内部。
47.此外,为防止底料4与炉前底料仓3的内壁以及料罐2的内部粘连,从而浪费原料,可以将炉前底料仓3的内壁和料罐2的内壁均设置为圆锥面结构。
48.另外,为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循环流化床锅炉底料4自卸装置的结构和使用方法,下面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循环流化床锅炉底料4自卸装置的工作原理进行整体介绍。
49.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循环流化床锅炉底料4自卸装置在上拉组件受到来自料罐2重力带来的压力的状况时(此时,料罐2与炉前底料仓3的上料口32处分离),料罐2底部的漏料口通过挡料板23自行封闭,罐内储存河沙等蓄热底料4;当料罐2放在炉前底料仓3上的上料口32处时,上拉组件不再受到来自料罐2重力带来的压力,挡料块靠重力与料罐2分开并通过上料口32进入炉前底料仓3内部,此时,料罐2内的底料4即会靠重力通过漏料口流入炉前底料仓3内,完成底料4的卸料。通过上述设置。
50.由上述具体实施方式可知,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循环流化床锅炉底料自卸装置至少具备以下优点:
51.1、利用机械原理将料罐与炉前底料仓之间的进行配合,能够实现了料罐内的底料的自封和自卸;
52.2、由于通过提升机构配合炉前底料仓实现底料的自卸,因此,自卸的出力可以根据循环流换床锅炉的规模进行相应比例的放大或者缩小,也可以根据循环流化床锅炉的数量相应的增加和减少,实用性和适应性较强;
53.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循环流化床锅炉底料自卸装置对循环流换床锅炉的新建和改扩建工程都比较实用,投资小,设备简单,操作方便,能够进一步节省投资、减轻运行人员劳动强度并提高工作效率。
54.如上参照图1至图4以示例的方式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循环流化床锅炉底料自卸装置。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对于上述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循环流化床锅炉底料自卸装置,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内容的基础上做出各种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的内容确定。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