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光伏接线盒及三分体光伏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6-15 04:47:15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光伏发电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光伏接线盒及三分体光伏装置。


背景技术:

2.光伏接线盒是设置于光伏组件的太阳能电池方阵和太阳能充电控制装置之间的连接装置,用于将太阳能电池方阵产生的电力输出到外部线路上。为了提高输出到外部线路上的电力,通常将多个光伏组件通过光伏接线盒串联或并联。光伏接线盒包括盒体、铜片和二极管,二极管与铜片焊接,铜片收容于盒体,铜片上设置有两个焊接点。
3.本实用新型的发明人在实现本实用新型的过程中,发现:目前,光伏接线盒的两个铜片呈u型长条状并且两个铜片之间需要设置隔离装置,光伏接线盒体积较大,生产成本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光伏接线盒及三分体光伏装置,能够简化两个铜片的结构,使得两个铜片分别位于二极管的两侧并且直接与二极管连接,减小光伏接线盒的体积,降低生产成本。
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光伏接线盒,包括:盒体,设置有收容空间以及开口,所述开口将所述收容空间与外界连通;第一铜片,设置于所述收容空间,所述第一铜片设置有第一焊接点;第二铜片,设置于所述收容空间,所述第二铜片设置有第二焊接点,所述第一铜片和所述第二铜片间隔设置;二极管,设置于所述第一铜片和所述第二铜片的间隔处,所述二极管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铜片连接,所述二极管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铜片连接,所述第一焊接点与所述第二焊接点分别位于所述二极管的两侧。
6.可选地,所述第一铜片设有第一焊接部和第二焊接部,所述第一焊接部位于所述第一铜片的一表面,所述第一焊接点设置于所述第一焊接部,所述第二焊接部位于所述第一铜片的第一端。
7.可选地,所述第二铜片设有第三焊接部和第四焊接部,所述第三焊接部位于所述第二铜片的一表面,所述第二焊接点设置于所述第三焊接部,所述第四焊接部位于所述第二铜片的第一端,所述二极管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焊接部连接,所述二极管的第二端与所述第四焊接部连接。
8.可选地,所述盒体朝所述收容空间延伸有第一固定柱和第二固定柱;所述第一铜片设置有第一固定孔,所述第二铜片设置有第二固定孔,所述第一固定柱插接于所述第一固定孔,所述第二固定柱插接于所述第二固定孔。
9.可选地,所述盒体朝所述收容空间延伸有第一防呆柱和第二防呆柱,所述第一防呆柱和所述第二防呆柱位于所述收容空间的同一侧;所述第一铜片设置有第一防呆缺口,
所述第二铜片设置有第二防呆缺口,只有当所述第一防呆柱卡接于所述第一防呆缺口,所述第二防呆柱卡接于所述第二防呆缺口时,所述第一固定柱才能插接于所述第一固定孔,所述第二固定柱才能插接于所述第二固定孔。
10.可选地,所述盒体设置有与所述收容空间连通的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铜片延伸有第一连接部,外界连接线穿过所述第一通孔后与所述第一连接部连接。
11.可选地,所述盒体设置有与所述收容空间连通的第一接线孔和第二接线孔,所述第一接线孔用于供外界连接线穿过并且与所述第一焊接点连接,所述第二接线孔用于供外界连接线穿过并且与所述第二焊接点连接。
12.可选地,所述第一铜片设置有第三接线孔,所述第二铜片设置有第四接线孔,所述第三接线孔与所述第一接线孔对应,所述第三接线孔用于所述第一焊接点接线,所述第四接线孔与所述第二接线孔对应,所述第四接线孔用于所述第二焊接点接线。
13.可选地,还包括盖板,所述盖板用于盖合所述开口以封闭所述收容空间。
1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采用的另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三分体光伏装置,包括三个如上任意一项的光伏接线盒;
15.其中,一所述光伏接线盒用于与三分体光伏装置的正极模块连接,一所述光伏接线盒用于与三分体光伏装置的负极模块连接,剩余的一所述光伏接线盒用于一端通过三分体光伏装置的汇流条与连接有所述三分体光伏装置的正极模块的光伏接线盒连接,以及,另一端与连接有所述三分体光伏装置的负极模块的光伏接线盒连接。
16.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是:区别于现有技术的情况,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光伏接线盒包括盒体、第一铜片、第二铜片以及二极管,所述盒体设置有收容空间以及开口,所述开口将所述收容空间与外界连通,所述收容空间用于收容所述第一铜片和所述第二铜片,所述第一铜片设置有第一焊接点,所述第二铜片设置有第二焊接点,所述第一铜片和所述第二铜片间隔设置,所述二极管设置于所述第一铜片和所述第二铜片的间隔处,所述二极管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铜片连接,所述二极管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铜片连接,以使得所述第一焊接点与所述第二焊接点分别位于所述二极管的两侧。通过上述结构,所述光伏接线盒能够简化两个铜片的结构,使得两个铜片分别位于二极管的两侧并且直接与二极管连接,减小光伏接线盒的体积,降低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或部分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18.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光伏接线盒的一视角的示意图;
19.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光伏接线盒中盒体的一视角的示意图;
20.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光伏接线盒中第一铜片、第二铜片以及二极管的一视角的示意图;
21.图4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三分体光伏装置的一视角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2.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详细的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表述“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其间可以存在一个或多个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表述“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其间可以存在一个或多个居中的元件。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术语“上”、“下”、“内”、“外”、“垂直的”、“水平的”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23.除非另有定义,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24.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不同实施例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25.请参阅图1,所述光伏接线盒100包括:盒体10、第一铜片20、第二铜片30、二极管40以及盖板50。所述盒体10用于收容所述第一铜片20、所述第二铜片30以及所述二极管40,所述第一铜片20和所述第二铜片30间隔设置于所述盒体10内,所述二极管40设置于所述第一铜片20和所述第二铜片30的间隔处,所述二极管40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铜片20的第一端焊接,所述二极管40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铜片30焊接,以使得所述第一铜片20和所述第二铜片30分别位于所述二极管40的两侧,通过改变所述第一铜片20和所述第二铜片30的结构以及所述第一铜片20和所述第二铜片30与所述二极管40的连接方式,从而使得所述光伏接线盒100的体积变小,降低生产成本。
26.对于上述的盒体10,请参阅图2,所述盒体10包括收容空间11、开口12、第一固定柱13、第二固定柱14、第一防呆柱15、第二防呆柱16、第一通孔17、第一接线孔18以及第二接线孔19。所述开口12设置于所述盒体10的一表面,所述开口12将所述收容空间11与外界连通,所述第一固定柱13和所述第二固定柱14均自所述盒体10的底部向所述收容空间11延伸,所述第一固定柱13与所述第一铜片20连接以将所述第一铜片20固定于所述收容空间11,所述第二固定柱14与所述第二铜片30连接以将所述第二铜片30固定于所述收容空间11,所述第一固定柱13的高度和所述第二固定柱14的高度均大于所述第一铜片20的厚度和所述第二铜片30的厚度,以使得所述第一固定柱13凸出于所述第一固定孔24,所述第二固定柱14凸出于所述第二固定孔34,其中,所述盒体10的底部与所述开口12相对设置于所述盒体10的两侧。
27.所述第一防呆柱15和所述第二防呆柱16均自所述盒体10的底部向所述收容空间11延伸,所述第一防呆柱15和所述第二防呆柱16均位于所述收容空间11的同一侧,所述第一防呆柱15与所述第一铜片20配合连接,所述第二防呆柱16与所述第二铜片30配合连接,以防止所述第一铜片20和所述第二铜片30装反,即所述第一铜片20错误安装于所述第二铜片30的位置,所述第二铜片30错误安装于所述第一铜片20的位置,以及,所述第一铜片20的
正面与反面安装错误和所述第二铜片30的正面与反面安装错误,其中,定义当所述第一铜片20正确安装时朝向所述开口12的一表面为正面,所述正面与所述反面相对设置于所述第一铜片20;定义当所述第二铜片30正确安装时朝向所述开口12的一表面为正面,所述正面与所述反面相对设置于所述第二铜片30。
28.所述第一通孔17设置于所述盒体10靠近所述第一铜片20并且远离所述第二铜片30的一侧壁,所述第一通孔17完全贯穿所述侧壁,所述第一通孔17将所述收容空间11与外界连通,所述第一通孔17用于供外界连接线穿过后与所述第一铜片20连接。
29.所述第一接线孔18和所述第二接线孔19均设置于所述盒体10的底部,所述第一接线孔18和所述第二接线孔19均将所述收容空间11与外界连通,所述第一接线孔18用于供外界连接线穿过后与所述第一焊接点21焊接,所述第二接线孔19用于供外界连接线穿过后与所述第二焊接点31焊接。
30.对于上述的第一铜片20,请参阅图3,所述第一铜片20包括第一焊接点21、第一焊接部22、第二焊接部23、第一固定孔24、第一防呆缺口25、第一连接部26以及第三接线孔27。所述第一焊接部22设置于所述第一铜片20的正面,所述第一焊接部22位于所述第一铜片20的中心区域,所述第一焊接点21设置于所述第一焊接部22,所述第一焊接点21用于与外界连接线焊接。所述第二焊接部23设置于所述第一铜片20的第一端,所述第二焊接部23与所述二极管40的第一端焊接。
31.可以理解的是,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焊接部22存储有焊锡,以方便外界连接线与所述第一焊接点21焊接。
32.所述第一固定孔24自所述第一铜片20的正面向所述第一铜片20的反面贯穿所述第一铜片20,所述第一固定孔24用于供所述第一固定柱13插接,当所述第一铜片20正确安装,即所述第一固定柱13插接于所述第一固定孔24之后,通过外部冲压装置对所述第一固定柱13进行冲压,以使得所述第一固定柱13凸出于所述第一固定孔24的部分柱体的直径变大,从而将所述第一铜片20锁定于所述盒体10的底部。
33.所述第一防呆缺口25设置于所述第一铜片20的一侧,当所述第一防呆缺口25与所述第一防呆柱15配合连接时,所述第一铜片20才能正确安装于所述盒体10,即所述第一固定柱13插接于所述第一固定孔24,当所述第一防呆缺口25不与所述第一防呆柱15配合连接时,所述第一固定柱13与所述第一固定孔24出现错位,所述第一铜片20无法安装于所述盒体10的底部。所述第一防呆缺口25与所述第一防呆柱15配合连接,能够防止所述第一铜片20正面与反面安装错误。
34.所述第三接线孔27设置于所述第一铜片20的第一端,所述第三接线孔27自所述第一铜片20的一侧向所述第一铜片20的另一侧延伸,即所述第三接线孔27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铜片20和所述第二铜片30间隔排列的方向垂直,所述第三接线孔27在所述第一铜片20上的此布置方式有助于减小所述第一铜片20的体积,同时方便外界连接线穿过并且与所述第一焊接点21焊接。
35.所述第一连接部26设置于所述第一铜片20的第二端,所述第一连接部26自所述第一铜片20的第二端向远离所述第一铜片20的第一端的方向延伸,当将所述第一铜片20正确安装于所述盒体10的底部时,所述第一连接部26的位置与所述第一通孔17的位置相对应,外界连接线穿过所述第一通孔17后与所述第一连接部26铆压连接。
36.对于上述的第二铜片30,请继续参阅图3,所述第二铜片30包括第二焊接点31、第三焊接部32、第四焊接部33、第二固定孔34、第二防呆缺口35以及第四接线孔36。所述第三焊接部32设置于所述第二铜片30的正面,所述第三焊接部32位于所述第二铜片30的中心区域,所述第二焊接点31设置于所述第三焊接部32,所述第二焊接点31用于与外界连接线焊接。所述第四焊接部33设置于所述第二铜片30的第一端,所述第四焊接部33与所述二极管40的第一端焊接。
37.可以理解的是,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三焊接部32存储有焊锡,以方便外界连接线与所述第二焊接点31焊接。
38.所述第二固定孔34自所述第二铜片30的正面向所述第二铜片30的反面贯穿所述第二铜片30,所述第二固定孔34用于供所述第二固定柱14插接,当所述第二铜片30正确安装,即所述第二固定柱14插接于所述第二固定孔34之后,通过外部冲压装置对所述第二固定柱14进行冲压,以使得所述第二固定柱14凸出于所述第二固定孔34的部分柱体的直径变大,从而将所述第二铜片30锁定于所述盒体10的底部。
39.所述第二防呆缺口35设置于所述第二铜片30的一侧,当所述第二防呆缺口35与所述第二防呆柱16配合连接时,所述第二铜片30才能正确安装于所述盒体10,即所述第二固定柱14插接于所述第二固定孔34,当所述第二防呆缺口35不与所述第二防呆柱16配合连接时,所述第二固定柱14与所述第二固定孔34出现错位,所述第二铜片30无法安装于所述盒体10的底部。所述第二防呆缺口35与所述第二防呆柱16配合连接,能够防止所述第二铜片30正面与反面安装错误。
40.所述第四接线孔36设置于所述第二铜片30的第一端,所述第四接线孔36自所述第二铜片30的一侧向所述第二铜片30的另一侧延伸,即所述第四接线孔36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铜片20和所述第二铜片30间隔排列的方向垂直,所述第四接线孔36在所述第二铜片30上的此布置方式有助于减小所述第二铜片30的体积,同时方便外界连接线穿过并且与所述第二焊接点31焊接。
41.可以理解的是,在一些实施例中,当所述第一防呆缺口25不处于所述第一铜片20的对称线上时,将所述第一防呆柱15的位置调整与所述第一防呆缺口25相对应,所述第一防呆柱15和所述第一防呆缺口25还能防止所述第一铜片20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一铜片20的第二端装反。
42.可以理解的是,在一些实施例中,当所述第二防呆缺口35不处于所述第二铜片30的对称线上时,将所述第二防呆柱16的位置调整与所述第二防呆缺口35相对应,所述第二防呆柱16和所述第二防呆缺口35还能防止所述第二铜片30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二铜片30的第二端装反。
43.可以理解的是,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先将所述第一铜片20的第一端与所述二极管40的第一端焊接,将所述第二铜片30的第一端与所述二极管40的第二端焊接,此时,所述第一防呆缺口25和所述第二防呆缺口35均位于同一侧,再将焊接后的所述第一铜片20、所述第二铜片30和所述二极管40安装于所述盒体10的底部,所述第一铜片20的第一连接部26能够指引技术人员将所述第一连接部26安装于靠近所述第一通孔17的一端,以降低安装错误的概率。
44.可以理解的是,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盒体10还设有多个限位件以及多个卡台,所
述多个限位件以及所述多个卡台环绕所述盒体10设置,所述盖板50设有与所述多个卡台相对应的卡槽,以使得所述盖板50能够盖合所述开口12并且固定于所述盒体10,以及,所述盖板50设有与所述多个限位件相对应的限位槽,以防止所述盖板50错误安装于所述盒体10。所述盖板50还设有缺口,所述缺口用于方便撬开固定于所述盒体10的所述盖板50,以使得所述盖板50与所述盒体10分离。
45.可以理解的是,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盒体10可以设置多组固定柱,所述第一铜片20和所述第二铜片30可以设置多组与所述固定柱相对应的固定孔,以使得所述第一铜片20和所述第二铜片30的固定效果更好。
46.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是:区别于现有技术的情况,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光伏接线盒100包括盒体10、第一铜片20、第二铜片30以及二极管40,所述盒体10设置有收容空间11以及开口12,所述开口12将所述收容空间11与外界连通,所述收容空间11用于收容所述第一铜片20和所述第二铜片30,所述第一铜片20设置有第一焊接点21,所述第二铜片30设置有第二焊接点31,所述第一铜片20和所述第二铜片30间隔设置,所述二极管40设置于所述第一铜片20和所述第二铜片30的间隔处,所述二极管40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铜片20连接,所述二极管40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铜片30连接,以使得所述第一焊接点21与所述第二焊接点31分别位于所述二极管40的两侧。通过上述结构,所述光伏接线盒100能够简化两个铜片的结构,使得两个铜片分别位于二极管40的两侧并且直接与二极管40连接,减小光伏接线盒100的体积,降低生产成本。
47.本实用新型还提供另一种实施例一种三分体光伏装置200,请参阅图4,所述三分体光伏装置200包括三个光伏接线盒100,对于光伏接线盒100的具体结构和功能可参阅上述实施例,此处不再一一赘述;其中,一所述光伏接线盒100用于与三分体光伏装置200的正极模块连接,一所述光伏接线盒100用于与三分体光伏装置200的负极模块连接,剩余的一所述光伏接线盒100用于一端通过三分体光伏装置200的汇流条与连接有所述三分体光伏装置200的正极模块的光伏接线盒100连接,以及,另一端与连接有所述三分体光伏装置200的负极模块的光伏接线盒100连接。
48.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