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提高油茶间作土壤养分和酶活性的方法

2022-06-11 14:22:26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属于土壤改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提高油茶间作土壤养分和酶活性的方法。


背景技术:

2.油茶为山茶科山茶属,是木本食用油料树。油茶与油橄榄、油棕、椰子并称为世界四大木本油料植物,与乌桕、油桐和核桃并称为我国四大木本油料植物。
3.油茶种植地区主要为南方低丘岗地,其土壤养分含量低,通气透水性差,且种植3-4年后方可结实,造成油茶种植前期成本高,收益慢。由于油茶幼林间有一定的空间,适宜种植生长周期较短的作物,因此采用套种方式可以提高油茶幼林土地的综合效益,增加农民种植前期的经济收入。但是现有的套种植物多为一年生作物,秋季被采收后其对土壤肥力的改善作用会大大下降,此时若采取人工添加化肥的方式去维持土壤肥力,不仅消耗人力财力,且会对油茶林地土壤造成污染。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提高油茶间作土壤养分和酶活性的方法,该方法是在油茶幼林中套种决明子,并覆盖水稻秸秆,不仅能够提高油茶种植的经济效益,同时能够提高油茶幼林土壤肥力以及酶活性,从而有助于油茶幼林的生长。
5.本发明提高油茶间作土壤养分和酶活性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6.(1)对油茶幼林进行除草、整地;
7.(2)于4月在油茶幼林间穴播决明子,覆土、浇水,正常管护;
8.(3)9月决明子采收后,在茶树根部1m
×
1m范围内覆盖切段后的水稻秸秆。
9.优选的,步骤(1)所述油茶幼园林中油茶种植间距为3m
×
3m。
10.优选的,步骤(2)对决明子进行穴播时穴与穴之间距离为30cm,穴与油茶之间距离为50cm,每个穴放入10-15颗决明子种子。
11.优选的,步骤(3)是选用当季水稻秸秆经自然晾晒风干后切成5~7cm秸秆段使用。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3.本发明是在油茶幼林中套种决明子,决明子收获后再覆盖水稻秸秆。本发明的种植方法不仅能够提高油茶种植的经济价值,同时还能提高土壤的肥力以及土壤酶活性,从而达到促进油茶幼林的生长的目的。
附图说明
14.图1为本发明油茶幼林间套种决明子的种植情况。
15.图2为本发明所述切段后的水稻秸秆。
具体实施方式
16.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17.本发明以湖南省长沙市长沙县白沙村油茶基地为实例,在湖南省长沙市长沙县油茶基地选取长势较一致的三年生油茶幼林构建油茶-决明子套种系统,并在采收决明子后用风干并切段的水稻秸秆在油茶根部周围进行定点覆盖,以进一步提升油茶地土壤肥力,促进油茶林地良性生态循环。
18.本实验选取了长势较一致的成片三年油茶幼林,具体试验方法如下:
19.(1)试验地位于湖南省长沙市长沙县油茶基地,试验林为三年生油茶幼林,种植间距为3m
×
3m。于2021年三月底选取长势较一致的油茶幼林用农业小型锄草机锄草整地,并人工捡拾出较大的杂草根茎。
20.(2)4月锄草整地完成后在播种前夜将决明子种子泡置入温水中,待其萌芽后的第二天在油茶林地间采取穴播方式播种决明子。穴与穴之间距离为30cm,穴与油茶之间距离为50cm。每穴放入10-15颗决明子种子,覆薄土,浇水,正常管护,不另外施加肥料。九月份进行采收。
21.(3)决明子采收完成后在试验地内划分小区,各小区面积为3m
×
7m,每小区三株油茶。以7m为长度在小区与小区之间用锄头挖沟,沟深0.5m,并放置长7m宽0.5m厚3cm的耐腐蚀环保塑料隔板以防止小区间互相影响。
22.(4)在试验区当地附近稻田里收取当地当季所产的水稻秸秆,自然晾晒风干,并用农用铡刀将秸秆切成5~7cm秸秆段,用于在油茶根部1m
×
1m范围处进行定点覆盖,每株油茶覆盖量为当地当季每平方米所产水稻秸秆量:0.8g/m2。同时设置不覆盖为对照组(ck处理组),共两种处理,并采取随机区组设计将各处理重复设置五次。覆盖期间不另外添加其它肥料。约两个月后采用s形取样法,先除去土样表面的枯叶和秸秆,再用体积为100cm3的环刀及内径为5cm的土钻在各小区油茶根部分层取1-10cm、10-40cm土层土壤。环刀所取土壤用于测定土壤含水率,土钻所取的同一小区内相同土层的土壤混合为一个样品,挑出石粒和根系后过0.15mm筛用于土壤养分的测定,过2mm筛用于土壤酶活性测定。
23.土壤样品的测定均按土壤常规方法测定。其中土壤含水率采用烘干法测定;土壤总有机碳采用重铬酸钾水合加热法测定;土壤全氮采用凯氏消化、蒸馏滴定法测定。土壤脲酶活性采用苯酚-次氯酸钠比色法测定;土壤磷酸酶活性采用磷酸苯二钠比色法测定。具体测定结果如表1和表2所示。
24.表1处理50天后土壤含水率、全氮、总有机碳含量变化
25.26.注:wc:含水率;tn:全氮;toc:总有机碳.表内数值为均值
±
标准误差(m
±
se);同列标注的不同小写字母表示不同处理间差异显著(p《0.05);
27.从表1可以看出,一方面水稻秸秆覆盖后有效提高了油茶间作土壤含水率,其中水稻秸秆覆盖下油茶-决明子复合系统(cd处理组)处理0-10cm土壤含水率与ck处理组相比达到显著差异,含水率提高了27%;另一方面,水稻秸秆中的全氮养分经腐解后渗透进入土壤,使得cd处理土壤全氮含量大幅增加,不仅仅0-10cm表层土壤受到影响,10-40cm土壤的全氮含量也相应增高,增长幅度分别达到35%、50%,并且皆与ck处理组之间产生显著差异。各处理的全氮含量皆随土层的加深逐渐降低。同时,土壤全氮含量与土壤总有机碳含量之间呈正相关,随着全氮含量的增加土壤总有机碳也相应上升。cd处理组土壤总有机碳含量在0-10cm土层土壤中与ck处理组之间产生显著差异,增幅为34%,而在10-40cm土层土壤中的增幅高达一倍。由上可见,水稻秸秆切段覆盖能够有效提高油茶间作土壤的含水率、土壤全氮及总有机碳含量。
28.表2处理50天后土壤酸性磷酸酶、脲酶活性变化
[0029][0030]
注:表内数值为均值
±
标准误差(m
±
se);同列标注的不同小写字母表示不同处理间差异显著(p《0.05)
[0031]
土壤酶活性可以作为土壤肥力,土壤质量及土壤健康的重要指标。从表2中可以看出,水稻秸秆的覆盖使得油茶间作土壤中的酸性磷酸酶活性大幅度提高。在0-10cm土层土壤中,cd处理组的酸性磷酸酶活性显著高于ck处理组,增涨幅度达到了40%。同样在10-40cm土层土壤中,cd处理组酸性磷酸酶活性也与ck处理组产生显著差异,增幅高达51%。另外土壤脲酶活性也因为水稻秸秆的覆盖出现了明显的变化:cd处理组0-10cm、10-40cm土层土壤的脲酶活性较ck处理组相比,分别高出了40%和69%,差异达到显著水平。由此可见,水稻秸秆段的覆盖能够对土壤酸性磷酸酶和脲酶活性的增强起到有力作用。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