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多功能睡垫的制作方法

2022-06-11 09:04:35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户外用品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多功能睡垫。


背景技术:

2.睡垫,是在野外露营时的必备用品之一。使用者可以坐或躺在睡垫上,使得其身体与地面不直接接触,起到防硌、保暖和防潮的效果。现有的睡垫是一张由高密度海绵制作而成的垫子,使用者可以简单的收卷起来,用绳子捆绑成束状。但若遇到地面凸起较多、湿度较大、下小雨等情况时,睡垫的防硌、防潮等效果都会大打折扣,适用性差。所以现有的睡垫只能适用于平整、较为干燥的地面。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存在有适用场景较少的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3.为了使得睡垫能有更多的适用场景,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多功能睡垫,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多功能睡垫,包括睡垫层、安装于睡垫层下方的支撑层、安装于睡垫层上方的遮挡层,所述睡垫层、支撑层、遮挡层均呈空心设置,所述睡垫层和支撑层通过第一气压控制件连通,所述睡垫层和遮挡层通过第二气压控制件连通;多功能睡垫处于初始状态时,所述睡垫层、支撑层、遮挡层均处于未充气状态,第一气压控制件和第二气压控制件关闭;多功能睡垫充气至状态一时,所述睡垫层呈充气状态用于供使用者卧躺,所述睡垫层处于近地状态,所述支撑层、遮挡层均处于未充气状态,第一气压控制件和第二气压控制件关闭;多功能睡垫在状态一的情况下继续充气,第一气压控制件开启,直至多功能睡垫充气到状态二,所述睡垫层、支撑层呈充气状态,所述遮挡层处于未充气状态,所述支撑层用于将睡垫层支撑至远地状态且用于调节睡垫层与地面之间的间距;多功能睡垫在状态二的情况下继续充气,第二气压控制件开启,直至多功能睡垫充气到状态三,所述睡垫层、支撑层、遮挡层均处于充气状态,所述支撑层插入地面,所述睡垫层处于近地状态,所述遮挡层离开睡垫层上表面形成圆弧形遮挡,所述遮挡层和睡垫层之间形成用于供使用者休息的休息腔。
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仅通过充气和放气,使得睡垫在近地状态、远地状态、遮雨状态之间变换,且可以通过充气量来调节睡垫的远地距离,从而使得睡垫可更适用于各种自然环境。若地面较为平整且没有较多水坑,可以直接使得睡垫充气到状态一,也就是近地状态,然后直接使用即可。若地面有较多凸起或水坑,可以继续充气使得支撑层撑起到合适高度,使得睡垫层离地,从而更好的起到防硌和防潮的效果。在下雨天,或者需要长期驻扎时,还可以使得睡垫充气到状态三,将支撑层插入地面,使得睡垫层稳定保持在近地状态,且遮挡层可遮挡一定的风雨,使得睡垫更好的起到保温和防潮的效果。从而使得睡垫
能有更多的适用场景。
5.可选的,所述睡垫层包括弹性承力层和若干安装于弹性承力层上的充气单元,所述充气单元呈矩阵排列且相互抵接,所述充气单元之间相互连通,所述支撑层安装于弹性承力层下方,所述弹性承力层内固定连接有安装块,安装块设有若干块且至少分布于弹性承力层四角,所述支撑层包括若干个支撑单元,一个支撑单元对应一块安装块,支撑单元可拆卸连接于安装块。
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不使用时,可以拆卸下支撑单元,从而使得睡垫层和支撑层可以分开打包,使得睡垫整体可以被收到到更小的体积,方便了睡垫的搬运和装载。
7.可选的,所述支撑层沿睡垫层的中心线呈对称设置,所述支撑单元包括用于与安装块连接的连接座、通过转动轴转动连接于连接座上的支撑杆、安装于转动轴上用于驱使转动轴转动的驱动件、用于给驱动件供气的供气管,所述支撑杆下端呈尖端设置,所述安装块上设有用于供供气管螺纹连接的螺纹孔,所述弹性承力层上设有用于连通供螺纹孔和充气单元的连通通道,所述第一气压控制件安装于连通通道内;当所述供气管给驱动件供气时,所述驱动件带动转动轴相对连接座转动。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安装时,让供气管螺接在安装块上,从而使得睡垫层充气满后若继续充气,气体可沿着连通通道进入到供气管,并沿着供气管进入驱动件内,从而驱使支撑杆转动,使睡垫层可以被支撑到合适离地距离。不需其他额外操作,调节方便。
9.可选的,所述驱动件包括固定套设于转动轴上的连接套和沿转动轴径向固定连接于转动轴外壁的推板,所述连接套固定连接于连接座,所述连接套和转动轴之间形成呈封闭设置的环槽,所述推板位于环槽内且抵接于环槽,所述推板沿环槽周向滑动连接于环槽,所述连接套内壁沿转动轴径向固定连接有挡板,所述挡板一端抵接于转动轴外壁,所述推板和挡板将环槽分隔成第一环腔和第二环腔,所述供气管连通第一环腔,所述第二环腔连通大气;所述转动轴的极限旋转角度大于90
°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控制第一环腔和第二环腔内的气压使得推板在环槽内滑动,从而驱使支撑杆转动。在需要长期驻扎时,先将支撑杆转动至竖直状态,然后插入地面内,然后继续驱使支撑杆相对连接座转动,使得支撑杆有一个朝一侧抵接土壤的力,从而使得支撑杆更稳定的插入于地面内,使得睡垫可更稳定的驻扎于地面。
11.可选的,所述连接座下端面开设有用于供支撑杆藏入的容纳槽;当所述支撑杆转动至水平方向时,所述支撑杆完全位于容纳槽内。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从而使得在状态一时,睡垫层可以完全贴地,使得睡垫层可以更稳定的放置于地面上。
13.可选的,所述充气单元充气后呈半圆柱状且所述充气单元轴向沿弹性承力层长度方向设置,所述充气单元沿弹性承力层长度方向等间隔设有若干个,所述充气单元布满弹性承力层上表面,相邻所述充气单元之间设有主磁铁,所述遮挡层两端通过连接管与充气单元连通,且所述第二气压控制件安装于连接管内,所述遮挡层内腔远离充气单元一侧设有副磁铁,一个主磁铁至少对应一个副磁铁;当所述遮挡层未充气时,所述副磁铁吸附于主磁铁,所述遮挡层贴附于充气单元表面;当所述遮挡层充气后,所述遮挡层膨胀,所述副磁铁离开主磁铁。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未充气时遮挡层可稳定的抵接于充气单元上,不影
响使用体验感。在充气后,副磁铁藏于充气单元内,不会受到风雨的侵蚀,具有较长的使用寿命。
15.可选的,所述遮挡层两侧设有用于封闭休息腔的挡布,所述挡布一端固定连接于遮挡层侧边且另一端滑动连接于弹性承力层下端面。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从而使得睡垫充气至状态三时,休息腔构成一个封闭的腔体,更好的为露营者遮风挡雨。
17.可选的,所述弹性承力层下端面设有拉链,所述拉链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挡布两侧,所述挡布一端两侧分别固定连接于两个拉链的拉头上。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从而可更方便的调节挡布相对弹性承力层的位置,使得挡布可更顺利的遮挡休息腔或收纳于弹性承力层下方。
19.可选的,所述遮挡层包括上遮挡件和下遮挡件,所述上遮挡件和下遮挡件外周缝合形成用于充气的气腔,所述上遮挡件和下遮挡件之间设有用于缝合两者的绗缝,所述副磁铁安装于绗缝处,绗缝平行于充气单元且对应两个充气单元之间,所述绗缝沿遮挡层长度方向设有若干个,所述绗缝长度短于遮挡层宽度,所述两个绗缝之间形成遮挡单元。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从而使得遮挡层在充气呈圆弧状后有较好的支撑力,减少了遮挡层被风吹的左右摇晃的可能性。
21.可选的,两个相邻遮挡单元之间设有连接组件,所述连接组件包括第一插接部和第二插接部,第一插接部和第二插接部分别固定安装于相邻的两个遮挡单元上;当所述遮挡层充气膨胀后,所述第一插接部与第二插接部相互插接,用于使得遮挡层保持在圆弧形状态。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从而使得遮挡层可以更稳定的保持在充气后的圆弧状,使得遮挡层在雨较大时也可承受住雨滴对其的冲击力。
23.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1.睡垫可通过充气放气进行状态的变换,从而适用于多种场景;2.可起到较好的防硌、保暖和防潮的效果;3.不使用时可收纳成小体积状态,方便搬运运输。
附图说明
24.图1是实施例充气到状态一时的剖视图。
25.图2是实施例充气到状态一至状态二之间时的剖视图。
26.图3是实施例充气到状态三时的剖视图。
27.图4实施例处于未充气状态时的俯视图。
28.图5是实施例充气到状态一时的局部示意图。
29.图6实施例中充气到状态一时驱动件处的结构示意图。
30.图7是图5中a处的放大图。
31.图8是实施例充气到状态一时的侧视图。
32.图9是实施例充气到状态三时的主视图。
33.附图标记说明:1、遮挡层;2、睡垫层;3、支撑单元;4、休息腔;5、弹性承力层;6、充气单元;7、充气阀;8、安装块;9、连接座;10、支撑杆;11、驱动件;12、供气管;13、第二气压控
制件;14、容纳槽;15、转动轴;16、螺纹孔;17、连通通道;18、通气通道;19、第一气压控制件;20、连接套;21、推板;22、挡板;23、第一环腔;24、第二环腔;25、第一通槽;26、底座;27、第一封闭件;28、第二封闭件;29、第一滑动部;30、第一封闭部;31、第一弹簧;32、第二通槽;33、第二滑动部;34、第二封闭部;35、第二弹簧;36、绗缝;37、遮挡单元;38、连接管;39、主磁铁;40、副磁铁;41、挡布;42、拉链。
具体实施方式
34.以下结合附图1-9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5.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多功能睡垫。参照图1,一种多功能睡垫从上至下依次包括相互连接的遮挡层1、睡垫层2和支撑层。支撑层包括若干个支撑单元3,支撑单元3分布于睡垫层2下端面。
36.睡垫完全未充气时(图中未示出),睡垫层2较为干瘪,遮挡层1完全贴附于睡垫层2,支撑层藏于睡垫层2内,从而可将睡垫整个折叠打包成较小状态,方便搬运和储存。
37.参照图1,通过对睡垫层2充气,可将睡垫充气至状态一,此时睡垫层2被充气至饱满鼓起的状态,可较好的对人体进行支撑,且使得人与地面之间有一定厚度的隔绝,起到防潮、防硌等效果。该状态下的睡垫,较为适合在平整、无水坑的地面上使用。
38.参照图2,通过继续对睡垫层2充气,可将睡垫充气至状态二,在该过程中,由于睡垫层2无法继续膨胀,所以充入睡垫层2内的气会进入到支撑单元3中,使得支撑单元3顶起睡垫层2,使得睡垫层2处于远地状态。且可通过充气多少控制支撑单元3顶起睡垫层2的高度,使得睡垫层2被调节至合适的离地距离。该状态下的睡垫,较为适合在不平整、有较多凸起的地面上使用。若需长期驻扎,可以将支撑单元3插入到地面内,从而使得睡垫层2更稳定的位于某一固定地面处。
39.参照图3,通过继续对睡垫层2充气,可将睡垫充气至状态三,睡垫层2和支撑单元3内都已经充满气体,充入到睡垫层2内的气会进入到遮挡层1中。遮挡层1充气膨胀后变成遮挡于睡垫层2上的圆弧形,遮挡层1和睡垫层2之间形成用于供使用者休息的休息腔4。该状态下的睡垫,较为适合在有风雨的情况下使用。
40.参照图4和图5,具体的,睡垫层2包括弹性承力层5和若干安装于弹性承力层5上的充气单元6。弹性承力层5可由高密度海绵或橡胶外包密封布制成。充气单元6充气后呈半圆柱状且充气单元6轴向沿弹性承力层5长度方向设置。充气单元6沿弹性承力层5长度方向等间隔设有若干个,充气单元6布满弹性承力层5上表面。弹性承力层5上开设有通气通道18,通气通道18连通所有充气单元6内腔,使得充气单元6之间呈相互连通的状态。参照图1,其中一个充气单元6上设有用于充气的充气阀7。通过充气阀7可对充气单元6充气。
41.参照图5,弹性承力层5下端面开设有凹槽,凹槽内埋设固定有安装块8。安装块8可为塑料块或金属块。支撑单元3设有四个且分别位于睡垫层2四角。支撑单元3两两呈对称设置。一个支撑单元3对应一个安装块8,且支撑单元3安装于其对应的安装块8上。支撑单元3包括连接座9、支撑杆10、驱动件11和供气管12。安装块8下端面开设有卡槽,连接座9卡入卡槽内从而使连接座9可拆卸连接于安装块8。
42.参照图5,连接座9下端面开设有用于供支撑杆10藏入的容纳槽14。支撑杆10一端穿设固定有转动轴15,转动轴15两端均转动连接于连接座9。支撑杆10另一端呈尖端设置。
当支撑杆10相对连接座9转动至水平方向时,支撑杆10完全位于容纳槽14内。安装块8上设有用于供供气管12螺纹连接的螺纹孔16,弹性承力层5上设有用于连通供螺纹孔16和充气单元6的连通通道17。驱动件11安装于转动轴15和连接座9之间。供气管12一端螺纹连接于螺纹孔16且另一端连接于驱动件11。连通通道17内设有第一气压控制件19,第一气压控制件19为双向泄气阀。
43.参照图2和图5,在睡垫层2完全充气膨胀后,继续往睡垫层2内充气会导致睡垫层2内气压增大,从而导致第一气压控制件19开启,气流通过供气管12进入到驱动件11内,驱动件11带动转动轴15相对连接座9转动,从而使得支撑杆10从水平状态逐渐转动到垂直状态。在该过程中,睡垫层2被顶起,根据支撑杆10的转动角度大小可控制睡垫层2被顶起的高度,从而适配于使用。在需要长期驻扎时,先将支撑杆10转动至竖直状态,然后插入地面内,然后继续驱使支撑杆10相对连接座9转动,使得支撑杆10有一个朝一侧抵接土壤的力,从而使得支撑杆10更稳定的插入于地面内,使得睡垫可更稳定的驻扎于地面。
44.具体的,参照图6,驱动件11包括固定套设于转动轴15上的连接套20和沿转动轴15径向固定连接于转动轴15外壁的推板21。连接套20固定连接于连接座9,连接套20和转动轴15之间形成呈封闭设置的环槽,推板21位于环槽内且抵接于环槽,推板21沿环槽周向滑动连接于环槽。连接套20内壁沿转动轴15径向固定连接有挡板22,挡板22一端抵接于转动轴15外壁。推板21和挡板22将环槽分隔成第一环腔23和第二环腔24。供气管12连通第一环腔23,第二环腔24连通大气。通过控制第一环腔23和第二环腔24内的气压使得推板21在环槽内滑动,从而驱使支撑杆10转动。为了提高第一环腔23的密封性,推板21抵接环槽一端设有橡胶密封条,挡板22抵接转动轴15一端也设有橡胶密封条。
45.参照图7,双向泄气阀包括开设有第一通槽25的底座26、第一封闭件27、第二封闭件28。第一气压控制件19中的底座26固定连接于连通通道17。第一封闭件27包括滑动连接于第一通槽25内的第一滑动部29和固定连接于第一滑动部29一端的第一封闭部30。第一封闭件27滑动连接于第一通槽25内,第一封闭件27和底座26之间连接有第一弹簧31,第一弹簧31用于驱使第一封闭件27稳定位于封闭第一通槽25的状态。第一滑动部29上开设有第二通槽32,第二通槽32连通第一封闭部30。第二封闭件28包括滑动连接于第二通槽32内的第二滑动部33和固定连接于第二滑动部33一端的第二封闭部34,第二封闭部34位于第二滑动部33远离第一封闭部30一端。第二封闭件28和第一滑动部29之间连接有第二弹簧35,第二弹簧35用于驱使第二封闭件28稳定位于封闭第二通槽32的状态。
46.参照图3和图4,遮挡层1包括上遮挡件和下遮挡件,上遮挡件和下遮挡件外周缝合形成用于充气的气腔。上遮挡件和下遮挡件之间设有用于缝合两者的绗缝36,绗缝36沿遮挡层1长度方向设有若干个,绗缝36长度短于遮挡层1宽度,两个绗缝36之间形成遮挡单元37。参照图5,遮挡层1两端均设有连接管38,连接管38一端连通气腔且另一端连通任意一个充气单元6。连接管38上设有第二气压控制件13,第二气压控制件13也为双向泄气阀。相邻充气单元6之间设有主磁铁39。气腔内设有副磁铁40,副磁铁40安装于气腔远离睡垫层2一侧,且副磁铁40安装于绗缝36处。一个副磁铁40对应一个主磁铁39。
47.参照图5,当遮挡层1未充气时,副磁铁40吸附于主磁铁39,遮挡层1贴附于充气单元6表面;参照图3,当遮挡层1充气后,遮挡层1膨胀,副磁铁40离开主磁铁39,遮挡层1离开睡垫层2上表面形成圆弧形遮挡,遮挡层1和睡垫层2之间形成用于供使用者休息的休息腔
4。
48.参照图8和图9,为了使得睡垫可以有更好的遮雨性,遮挡层1两侧设有用于封闭休息腔4的挡布41。弹性承力层5下端面设有拉链42,拉链42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挡布41两侧,挡布41一端两侧分别固定连接于两个拉链42的拉头上。挡布41另一端固定连接于遮挡层1侧边。挡布41上开设有使用者进出的进出口43,进出口43呈长缝型。在遮挡层1膨胀后,会带动拉头相对拉链42滑动,使得挡布41随着遮挡层1运动而运动,从而让挡布41较好的封闭休息腔4。
49.本技术实施例一种多功能睡垫的实施原理为:睡垫初始状态为完全未充气的状态,若需使用,可通过充气阀7对睡眠层充气,使得充气单元6膨胀,然后将睡垫直接放在地面上即可。此时支撑杆10藏于睡眠层内,遮挡层1抵接于充气单元6上。
50.若需要抬高睡垫层2,可以继续对睡垫层2充气,直至气压冲开第一气压控制阀,使得气流从睡垫层2流入到第一环腔23内,从而通过驱动件11带动支撑杆10转动,以调节睡垫层2的离地距离。
51.在需要长期驻扎时,先将支撑杆10转动至竖直状态,然后插入地面内,然后继续驱使支撑杆10相对连接座9转动,使得支撑杆10有一个朝一侧抵接土壤的力,从而使得支撑杆10更稳定的插入于地面内,使得睡垫可更稳定的驻扎于地面。
52.若需要遮雨,可以继续对睡垫层2充气,直至气压冲开第二气压控制阀,使得气流从睡垫层2流入到遮挡层1内,从而使得遮挡层1膨胀与睡垫层2之间形成休息腔4,同时挡布41会随着遮挡层1的膨胀而运动,使得休息腔4封闭,从而使睡垫可以起到遮风挡雨的作用。
53.在不需使用时,只需通过充气阀7对睡垫层2抽气即可,抽气时睡垫层2先被抽瘪,在睡垫层2被抽瘪的过程中第一气压控制阀和第二气压控制阀关闭。在睡垫层2抽瘪后继续抽气,直至第一气压控制阀和第二气压控制阀被顶开,使得支撑杆10转动入容纳槽14内,遮挡层1抵接于充气单元6上。从而方便对整个睡垫进行折叠。
54.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