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压缩机实验测试时产生余热回收利用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6-11 08:04:52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制冷压缩机实验测试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压缩机实验测试时产生余热回收利用装置。


背景技术:

2.在蒸汽压缩式制冷压缩机实验测试时产生余热运转工作的过程中,由于冷媒在循环过程中涉及到冷凝状态变化,需要从系统外获得一定的能量对工作过程中产生的热量进行消除,以保证冷媒变化正常循环使用,现阶段没有一种工装对此部分热量进行回收利用,往往需要额外的做功来达到将余热消除的目的。基于以上条件,在压缩机实验测试时使用一种合理、经济的余热回收装置在压缩机使用过程中成为一个难点。综上所述,有待发明一种可以利用压缩机实验测试时产生的余热的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压缩机实验测试时产生余热回收利用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没有回收利用压缩机实验测试时产生的余热的问题。
4.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5.一种压缩机实验测试时产生余热回收利用装置,包括实验装置系统和余热回收系统,所述实验装置系统包括实验装置储水箱、试验台和实验装置余热管路,所述余热回收系统包括板式换热器,所述实验装置余热管路与板式换热器第一入口相连,板式换热器第一出口与实验装置储水箱相连,板式换热器第二入口与自来水进水管路相连,板式换热器第二出口与生活生产用水管路相连。
6.优选地,所述实验装置余热管路与所述板式换热器第一入口之间设置有电磁调节阀,所述板式换热器第二出口处设有温度采集器,所述温度采集器和温度控制表相连,所述温度控制表与电磁调节阀相连。
7.优选地,所述余热回收系统还包括温度测试表,所述温度测试表与所述板式换热器第一入口、板式换热器第一出口、板式换热器第二入口相连。
8.优选地,所述电磁调节阀与实验装置储水箱之间通过旁通管路相连。
9.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0.本实用新型通过以板式换热器为交换器,使吸收了压缩机实验测试产生余热的水与生活、生产用水进行热量交换,以达到将压缩机产生的余热消除并将生活、生产用水加热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既降低了消减该部分余热需要的费用,同时将余热回收为热水再利用,节省了生活(员工浴池)和生产(部件清洗)用水加热的费用。实施后可以降低制冷机组运行耗电70%以上。本工装结构简单,经济效果明显且安全可靠。
附图说明
11.为了更清楚的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或现有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
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做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2.图1为本实用新型系统示意图。
13.附图标号说明:
14.1、实验装置储水箱;2、试验台;3、实验装置余热管路;4、板式换热器;401、板式换热器第一入口;402、板式换热器第一出口;403、板式换热器第二入口;404、板式换热器第二出口;5、自来水进水管路;6、生活生产用水管路;7、电磁调节阀;8、温度采集器;9、温度控制表;10、温度测试表;11、旁通管路。
具体实施方式
15.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16.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17.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18.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同时,应当清楚,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所示出的各个部分的尺寸并不是按照实际的比例关系绘制的。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己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授权说明书的一部分。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示例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示例可以具有不同的值。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19.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方位词如“前、后、上、下、左、右”、“横向、竖向、垂直、水平”和“顶、底”等所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通常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这些方位词并不指示和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者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方位词“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
20.为了便于描述,在这里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如“在
……
之上”、“在
……
上方”、“在
……
上表面”、“上面的”等,用来描述如在图中所示的一个器件或特征与其他器件或特
征的空间位置关系。应当理解的是,空间相对术语旨在包含除了器件在图中所描述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器件被倒置,则描述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上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上”的器件之后将被定位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下方”或“在其位器件或构造之下”。因而,示例性术语“在
……
上方”可以包括“在
……
上方”和“在
……
下方”两种方位。该器件也可以其他不同方式定位(旋转90度或处于其他方位),并且对这里所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作出相应解释。
21.此外,需要说明的是,使用“第一”、“第二”等词语来限定零部件,仅仅是为了便于对相应零部件进行区别,如没有另行声明,上述词语并没有特殊含义,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
22.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了一种新的回收装置形式,解决了为消除压缩机实验测试时产生的余热需要投入大量制冷设备的问题,还减少该部分制冷设备在使用时需要额外电能的问题,降低使用成本,另外换热后产生温水可以用于生活用水(卫生间、洗漱间)和生产用水(部件清洗)等可再次降低热水成本。
23.具体地,一种压缩机实验测试时产生余热回收利用装置,包括实验装置系统和余热回收系统,实验装置系统包括实验装置储水箱1、试验台2和实验装置余热管路3,实验装置储水箱1与制冷系统相连,使其成为试验台2的冷却水水箱,冷却水水箱通过水泵与冷凝器相连,试验台包括依次相连的冷凝器、蒸发器和压缩器,冷凝器与压缩机之间设有膨胀阀,实验装置余热管路3的入口与冷凝器相连,实验装置余热管路3的出口与板式换热器第一入口401相连,经过换热后板式换热器第一出口402与实验装置储水箱1相连,自来水进水管路5与板式换热器第二入口403相连,经过换热后板式换热器第二出口404与生活生产用水管路6相连。
24.实验装置余热管路3与板式换热器第一入口401之间设有电磁调节阀7,板式换热器第二出口404处设有温度采集器8,温度采集器8和温度控制表9相连,温度控制表9与电磁调节阀7相连,温度控制表9用于基于温度采集器8测得的温度和设定温度对比,自动调整电磁调节阀7的开度,进而调节实验装置余热管路3进入板式换热器4的热水流量,控制生活和生产用水的温度。
25.还包括温度测试表10,温度测试表10与板式换热器第一入口401、板式换热器第一出口402、板式换热器第二入口403相连,用于测试水回路的温度和显示。
26.电磁调节阀7与实验装置储水箱1之间通过旁通管路11相连,旁通管路11用于电磁调节阀7调整时作为溢水管路。
27.具体地,实验装置余热管路3和自来水进水管路5、通过板式换热器4进行换热,将实验装置产生约55℃热水和生产、生活用水进行换热,达到余热再利用和消减为降低余热产生费用的效果。
28.蒸汽压缩式制冷用压缩机在实验测试时产生约55℃热水(制冷压缩机进行实验测试时排出高温气体需要使用冷水进行换热冷凝,换热后产生热水)需要使用制冷机组进行冷却至20℃后,再进入实验装置循环换热。将生产、生活用自来水(水温:13~20℃)在使用前通过板式换热器4以对角逆流方式与实验装置产生的热循环水进行换热使其降温,从而将实验装置产生的余热进行回收利用,只进行热量交换相互不接触。换热后水的温度由温度采集器8在板式换热器4的生活生产用水管路6出口处测量出水温度后反馈到温度控制表
9,由其调节控制电磁调节阀7的开度,对流经换热器的热水水量进行控制,以控制生活生产用水回路6的水温稳定。经过与自来水换热降温后的循环水约25℃,进入储水箱由制冷机组进行降温至20℃,再输入试验台进行循环换热。实施后可以降低制冷机组运行耗电70%以上。
29.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