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防护服生产用的布料整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6-11 07:05:23 来源:中国专利 TAG:


本技术涉及布料整理装置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防护服生产用的布料整理装置。


背景技术:

防护服按防护功能分健康型防护服,如防辐射服、防寒服、隔热服及抗菌服等;安全型防护服,如阻燃服、阻燃防护服、电弧防护服、防静电服、防弹服、防刺服、宇航服、潜水服、防酸服及防虫服等;为保持穿着者卫生的工作服,如防油服、防尘服及拒水服等。防护服主要应用于消防、军工、船舶、石油、化工、喷漆、清洗消毒、实验室等行业与部门。防护服在生产过程中需要对布料进行收卷整理,相关技术中的布料收卷主要将布料收卷在转轴外部,而不同宽度的布料需要采用不同规格的转轴进行收卷,订制不同规格的收卷转轴,需要准备生产设备的成本也是相应增加。


技术实现要素:

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提出一种防护服生产用的布料整理装置,以解决相关技术中的布料收卷主要将布料收卷在转轴外部,而不同宽度的布料需要采用不同规格的转轴进行收卷,订制不同规格的收卷转轴,需要准备生产设备的成本也是相应增加的问题。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防护服生产用的布料整理装置,包括:支撑上料机构和收卷机构。所述支撑上料机构包括机架、输送组件、支撑辊轴、第一电机和侧架,所述输送组件安装于所述机架上方一侧,两根所述侧架分别倾斜固定设置于所述机架上方远离所述输送组件一端两侧,所述支撑辊轴转动设置于所述机架顶部靠近所述侧架一侧,所述第一电机安装于所述机架上,且所述第一电机输出轴端固定连接于所述支撑辊轴一端,所述收卷机构包括轴杆、侧板、限位环和调节螺栓,所述轴杆滚动于所述侧架上表面,两块所述侧板和两个所述限位环分别滑动套设于所述轴杆外部,两个所述限位环分别设置于两块所述侧板背向一侧,且所述限位环固定连接于所述侧板,所述调节螺栓螺接贯穿于所述限位环,且所述调节螺栓的螺杆端部与所述轴杆外壁相接触。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输送组件包括输送带、主动辊轴、从动辊轴和第二电机,所述主动辊轴和所述从动辊轴分别转动设置于所述机架上方两侧,且所述输送带设置于所述主动辊轴和所述从动辊轴外侧,所述第二电机安装于所述机架上,且所述第二电机输出轴端固定连接于所述主动辊轴一端。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输送带两层之间设置有支撑台板,所述支撑台板固定连接于所述机架。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输送带两层之间设置有限位辊轴,若干个所述限位辊轴分别转动设置于所述机架上方。
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输送组件和所述支撑辊轴之间设置有导向辊,所述导向辊转动设置于所述机架顶部。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机架顶部两侧分别安装有轴承座,所述导向辊两端分别插设于所述轴承座内圈。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轴杆外壁设置有限位条槽,所述调节螺栓的螺杆端部滑动设置于所述限位条槽内部。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轴杆两端均固定设置有滚轮,所述滚轮滚动设置于所述侧架上表面。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侧架上表面设置有定位条槽,所述滚轮底部滚动于所述定位条槽内部。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机架底部设置有支撑脚若干个。上述防护服生产用的布料整理装置在收卷布料时,布料上表面残留的灰尘杂质不能被清理。该防护服生产用的布料整理装置还包括布料除尘机构,所述布料除尘机构包括集尘罩、吸风机、出风管和支架,所述支架设置于所述机架一侧,所述吸风机安装于所述支架顶部,所述集尘罩设置于所述输送带上方,所述出风管一端连通于所述集尘罩顶部,且所述出风管另一端连通于所述吸风机进气端口。该防护服生产用的布料整理装置还包括辅助除尘机构,所述辅助除尘机构设置于所述集尘罩内部,所述辅助除尘机构包括静电棒、第一电动推杆、第一清洁辊、第二清洁辊、第一传动件和第二传动件,两个所述第一电动推杆顶部分别连接于所述集尘罩内部顶壁,且所述静电棒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电动推杆输出杆端,所述第一清洁辊和所述第二清洁辊分别设置于所述静电棒两侧,且所述第一清洁辊和所述第二清洁辊端部分别转动连接于所述集尘罩内壁,所述第一清洁辊和所述第二清洁辊外壁均设置有毛刷,所述第一传动件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清洁辊和所述主动辊轴一端,所述第二传动件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清洁辊和所述第二清洁辊远离所述第一传动件一端。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传动件包括第一主动带轮、第一从动带轮和第一传动带,所述第一主动带轮固定设置于所述主动辊轴一端,所述第一从动带轮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一清洁辊一端,且所述第一传动带连接于所述第一主动带轮和所述第一从动带轮。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传动件包括第二主动带轮、第二从动带轮和第二传动带,所述第二主动带轮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一清洁辊远离所述第一从动带轮一端,所述第二从动带轮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二清洁辊靠近所述第二主动带轮一端,且所述第二传动带连接于所述第二主动带轮和所述第二从动带轮。当布料在输送带上方输送时,吸风机通过出风管吸取集尘罩内部的空气,使得集尘罩内部处于负压状态,处于负压状态的集尘罩可将集尘罩下方输送带上方布料表面的灰尘被吸入集尘罩内部,即实现对布料表面进行清理,使得收卷的布料更加干净。在吸风机使得集尘罩内部产生负压产生空气流动,对布料表面的灰尘进行清理的同时;第一电动推杆输出杆端推动静电棒向下移动至贴近布料上表面,静电棒产生的电荷可用于吸附布料上表面上的灰尘以及一些碎屑物,使得布料表面的灰尘被进一步进行清
理;同时静电棒还能够对消除布料表面的静电,降低布料中的静电,降低后续加工布料表面对灰尘的吸附能力。待静电棒表面吸附的灰尘较多时,第一电动推杆带动静电棒向上移动,断开静电棒电源;转动的主动辊轴带动第一传动件中的第一主动带轮转动,通过第一从动带轮和第一传动带的配合带动第一清洁辊转动;转动的第一清洁辊带动第二传动件中的第二主动带轮转动,通过第二从动带轮和第二传动带的配合带动第二清洁辊转动;转动的第一清洁辊和第二清洁辊外部的毛刷分别对静电棒上聚集的灰尘进行清理,清理后的灰尘被集尘罩吸入出风管内部,最终从吸风机出口排出。其中,吸风机可采用相应的管件将带有粉尘的空气引出至室外,或者采用相应的集尘设备进行收集。采用主动辊轴最终驱动第一清洁辊和第二清洁辊转动,则可以减少驱动设备的使用。当静电棒外部的灰尘被清理后,第一电动推杆推动静电棒向下移动至布料上方,通电后的静电棒继续吸附清理布料表面的灰尘。上述防护服生产用的布料整理装置还中静电棒外侧吸附的灰尘难以被快速吸附清理干净。该防护服生产用的布料整理装置还包括辅助清理机构,所述辅助清理机构包括横管、连杆、圆台导流罩、锥形导流罩、连接软管、固定架、第二电动推杆和支撑座,所述横管设置于所述静电棒上方,两根所述连杆顶端分别固定连接于所述集尘罩内部顶壁,且两根所述连杆底端分别固定连接于所述横管两端上方,所述横管两端均设置有端盖,且所述横管底部设置有进风口,所述圆台导流罩设置于所述集尘罩的出风口下方,所述锥形导流罩设置于所述圆台导流罩下方,所述连接软管一端连同于所述锥形导流罩底部,且所述连接软管底端连通于所述横管,所述固定架固定设置于所述锥形导流罩外部,所述支撑座固定连接于所述集尘罩内部顶壁,所述第二电动推杆安装于所述支撑座一侧,且所述第二电动推杆输出杆端固定连接于所述固定架。当第一电动推杆带动静电棒向上移动的同时,第二电动推杆推动固定架和锥形导流罩横向移动,使得锥形导流罩移动至圆台导流罩下方。转动的第一清洁辊和第二清洁辊带动毛刷将静电棒表面的灰尘进行清理,同时出风管通过圆台导流罩、锥形导流罩以及连接软管吸取横管内部的空气,横管内部处于负压状态,横管底部的进风口将产生更为快速的空气流动,散落在静电棒周围的灰尘将对快速吸入至出风管内部,实现静电棒被毛刷清理散落的灰尘被快速吸除,使得被清理静电棒上的灰尘被快速清理干净。清理后的静电棒被第一电动推杆相下推动至布料上方继续吸除布料上的灰尘,同时第二电动推杆带动固定架和锥形导流罩移出圆台导流罩下方。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通过上述设计得到的一种防护服生产用的布料整理装置,使用时,将布料放置在输送组件上方进行上料,布料经过支撑辊轴上方后由收卷机构进行布料收卷。通过旋松调节螺栓,使得限位环连通调节螺栓可以在轴杆外部滑动,即根据收卷布料的宽度调节轴杆外部两块侧板之间的距离,待侧板之间的距离调节好后,旋紧调节螺栓将限位环和侧板固定在轴杆外侧。不仅能够实现一组收卷机构能够收卷多种宽度的布料,而且可调节的收卷机构能够减少生产设备运行成本。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技术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图1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防护服生产用的布料整理装置结构示意图;图2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支撑上料机构和收卷机构结构示意图;图3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收卷机构结构示意图;图4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布料除尘机构结构示意图;图5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辅助除尘机构和辅助清理机构结构示意图;图6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辅助除尘机构结构示意图;图7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静电棒和第一电动推杆结构示意图;图8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辅助清理机构结构示意图。图标:10-支撑上料机构;110-机架;120-输送组件;121-输送带;122-主动辊轴;123-从动辊轴;124-第二电机;125-支撑台板;130-支撑辊轴;140-第一电机;150-侧架;160-导向辊;170-轴承座;20-收卷机构;210-轴杆;211-限位条槽;220-侧板;230-限位环;240-调节螺栓;250-滚轮;30-布料除尘机构;310-集尘罩;320-吸风机;330-出风管;340-支架;40-辅助除尘机构;410-静电棒;420-第一电动推杆;430-第一清洁辊;440-第二清洁辊;450-毛刷;460-第一传动件;461-第一主动带轮;462-第一从动带轮;463-第一传动带;470-第二传动件;471-第二主动带轮;472-第二从动带轮;473-第二传动带;50-辅助清理机构;510-横管;511-进风口;520-连杆;530-圆台导流罩;540-锥形导流罩;550-连接软管;560-固定架;570-第二电动推杆;580-支撑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为使本技术实施方式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技术的选定实施方式。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防护服生产用的布料整理装置。请参阅图1-图8,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防护服生产用的布料整理装置,包括:支撑上料机构10和收卷机构20。其中,收卷机构20安装在支撑上料机构10上,收卷机构20可进行调节,一种规格的
收卷机构20可以收卷多种宽度规格的布料,不仅使用方便,还可可减少设备成本。请参阅图2,支撑上料机构10包括机架110、输送组件120、支撑辊轴130、第一电机140和侧架150。输送组件120安装于机架110上方一侧,两根侧架150分别倾斜固定设置于机架110上方远离输送组件120一端两侧,侧架150和机架110之间通过螺栓固定。支撑辊轴130转动设置于机架110顶部靠近侧架150一侧。第一电机140安装于机架110上,且第一电机140输出轴端固定连接于支撑辊轴130一端;第一电机140输出轴端和支撑辊轴130之间采用联轴器固定连接。机架110底部设置有支撑脚若干个。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输送组件120包括输送带121、主动辊轴122、从动辊轴123和第二电机124。主动辊轴122和从动辊轴123分别转动设置于机架110上方两侧,且输送带121设置于主动辊轴122和从动辊轴123外侧,第二电机124安装于机架110上,且第二电机124输出轴端固定连接于主动辊轴122一端。输送组件120中的第二电机124带动主动辊轴122主动,通过从动辊轴123的配合带动输送带121上方的布料移动。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输送带121两层之间设置有支撑台板125,支撑台板125固定连接于机架110。输送带121两层之间设置有限位辊轴,若干个限位辊轴分别转动设置于机架110上方。支撑台板125以及限位辊轴均是分别用于支撑输送带121上的布料平稳移动。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输送组件120和支撑辊轴130之间设置有导向辊160,导向辊160转动设置于机架110顶部。机架110顶部两侧分别安装有轴承座170,导向辊160两端分别插设于轴承座170内圈。布料从导向辊160下方经过用于导向收卷的布料。请参阅图3,收卷机构20包括轴杆210、侧板220、限位环230和调节螺栓240。轴杆210滚动于侧架150上表面,两块侧板220和两个限位环230分别滑动套设于轴杆210外部,两个限位环230分别设置于两块侧板220背向一侧,且限位环230固定连接于侧板220。调节螺栓240螺接贯穿于限位环230,且调节螺栓240的螺杆端部与轴杆210外壁相接触。将布料放置在输送组件120上方进行上料,布料经过支撑辊轴130上方后由收卷机构20进行布料收卷;即第一电机140带动支撑辊轴130转动,转动的支撑辊轴130与侧板220相接触带动侧板220转动,转动的侧板220带动轴杆210转动收卷布料。通过旋松调节螺栓240,使得限位环230连通调节螺栓240可以在轴杆210外部滑动,即根据收卷布料的宽度调节轴杆210外部两块侧板220之间的距离,待侧板220之间的距离调节好后,旋紧调节螺栓240将限位环230和侧板220固定在轴杆210外侧。不仅能够实现一组收卷机构20能够收卷多种宽度的布料,而且可调节的收卷机构20能够减少生产设备运行成本。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3,轴杆210外壁设置有限位条槽211,调节螺栓240的螺杆端部滑动设置于限位条槽211内部;限位条槽211用于限位调节螺栓240的底端。轴杆210两端均固定设置有滚轮250,滚轮250滚动设置于侧架150上表面。侧架150上表面设置有定位条槽,滚轮250底部滚动于定位条槽内部。滚轮250在定位条槽内部被限位滚动,即用于限位轴杆210在侧架150上方稳定转动以及移动。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第一电机140和第二电机124具体的型号规格需根据该装置的实际规格等进行选型确定,具体选型计算方法采用本领域现有技术,故不再详细赘述。第一电机140和第二电机124的供电及其原理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是清楚的,在此不予详细说
明。上述防护服生产用的布料整理装置在收卷布料时,布料上表面残留的灰尘杂质不能被清理。请参阅图4-图7,该防护服生产用的布料整理装置还包括布料除尘机构30,布料除尘机构30包括集尘罩310、吸风机320、出风管330和支架340。支架340设置于机架110一侧,吸风机320安装于支架340顶部。集尘罩310设置于输送带121上方,出风管330一端连通于集尘罩310顶部,且出风管330另一端连通于吸风机320进气端口。该防护服生产用的布料整理装置还包括辅助除尘机构40,辅助除尘机构40设置于集尘罩310内部,辅助除尘机构40包括静电棒410、第一电动推杆420、第一清洁辊430、第二清洁辊440、第一传动件460和第二传动件470。两个第一电动推杆420顶部分别连接于集尘罩310内部顶壁,且静电棒410两端分别连接于第一电动推杆420输出杆端。第一清洁辊430和第二清洁辊440分别设置于静电棒410两侧,且第一清洁辊430和第二清洁辊440端部分别转动连接于集尘罩310内壁,第一清洁辊430和第二清洁辊440外壁均设置有毛刷450;第一清洁辊430和第二清洁辊440与毛刷450之间分别采用螺栓固定。第一传动件460分别连接于第一清洁辊430和主动辊轴122一端,第二传动件470分别连接于第一清洁辊430和第二清洁辊440远离第一传动件460一端。第一传动件460包括第一主动带轮461、第一从动带轮462和第一传动带463。第一主动带轮461固定设置于主动辊轴122一端,第一从动带轮462固定设置于第一清洁辊430一端,且第一传动带463连接于第一主动带轮461和第一从动带轮462。第二传动件470包括第二主动带轮471、第二从动带轮472和第二传动带473。第二主动带轮471固定设置于第一清洁辊430远离第一从动带轮462一端,第二从动带轮472固定设置于第二清洁辊440靠近第二主动带轮471一端,且第二传动带473连接于第二主动带轮471和第二从动带轮472。集尘罩310下方两侧均设置有限位板,限位板通过螺栓固定连接于机架110,且布料从限位板下方穿过。当布料在输送带121上方输送时,吸风机320通过出风管330吸取集尘罩310内部的空气,使得集尘罩310内部处于负压状态,处于负压状态的集尘罩310可将集尘罩310下方输送带121上方布料表面的灰尘被吸入集尘罩310内部,即实现对布料表面进行清理,使得收卷的布料更加干净。在吸风机320使得集尘罩310内部产生负压产生空气流动,对布料表面的灰尘进行清理的同时;第一电动推杆420输出杆端推动静电棒410向下移动至贴近布料上表面,静电棒410产生的电荷可用于吸附布料上表面上的灰尘以及一些碎屑物,使得布料表面的灰尘被进一步进行清理;同时静电棒410还能够对消除布料表面的静电,降低布料中的静电,降低后续加工布料表面对灰尘的吸附能力。待静电棒410表面吸附的灰尘较多时,第一电动推杆420带动静电棒410向上移动,断开静电棒410电源;转动的主动辊轴122带动第一传动件460中的第一主动带轮461转动,通过第一从动带轮462和第一传动带463的配合带动第一清洁辊430转动;转动的第一清洁辊430带动第二传动件470中的第二主动带轮471转动,通过第二从动带轮472和第二传动带473的配合带动第二清洁辊440转动;转动的第一清洁辊430和第二清洁辊440外部的毛刷450分别对静电棒410上聚集的灰尘进行清理,清理后的灰尘被集尘罩310吸入出风管330内部,最终从吸风机320出口排出。其中,吸风机320可采用相应的管件将带有粉尘的空气引出至室外,或者采用相应的集尘设备进行收集。采用主动辊轴122最终驱动第一清洁辊430和第二清洁辊440转动,则可以减少驱动设备的使用。
当静电棒410外部的灰尘被清理后,第一电动推杆420推动静电棒410向下移动至布料上方,通电后的静电棒410继续吸附清理布料表面的灰尘。上述防护服生产用的布料整理装置还中静电棒410外侧吸附的灰尘难以被快速吸附清理干净。请参阅图5和图8,该防护服生产用的布料整理装置还包括辅助清理机构50,辅助清理机构50包括横管510、连杆520、圆台导流罩530、锥形导流罩540、连接软管550、固定架560、第二电动推杆570和支撑座580。横管510设置于静电棒410上方,两根连杆520顶端分别固定连接于集尘罩310内部顶壁,连杆520和集尘罩310之间采用螺栓固定;且两根连杆520底端分别固定连接于横管510两端上方,横管510两端均设置有端盖,且横管510底部设置有进风口511。圆台导流罩530设置于集尘罩310的出风口下方,圆台导流罩530和集尘罩310之间采用螺栓固定;锥形导流罩540设置于圆台导流罩530下方,连接软管550一端连同于锥形导流罩540底部,且连接软管550底端连通于横管510。固定架560固定设置于锥形导流罩540外部,固定架560和锥形导流罩540之间采用螺栓固定;支撑座580固定连接于集尘罩310内部顶壁,支撑座580和集尘罩310之间采用螺栓固定;第二电动推杆570安装于支撑座580一侧,且第二电动推杆570输出杆端固定连接于固定架560。当第一电动推杆420带动静电棒410向上移动的同时,第二电动推杆570推动固定架560和锥形导流罩540横向移动,使得锥形导流罩540移动至圆台导流罩530下方。转动的第一清洁辊430和第二清洁辊440带动毛刷450将静电棒410表面的灰尘进行清理,同时出风管330通过圆台导流罩530、锥形导流罩540以及连接软管550吸取横管510内部的空气,横管510内部处于负压状态,横管510底部的进风口511将产生更为快速的空气流动,散落在静电棒410周围的灰尘将对快速吸入至出风管330内部,实现静电棒410被毛刷450清理散落的灰尘被快速吸除,使得被清理静电棒410上的灰尘被快速清理干净。清理后的静电棒410被第一电动推杆420相下推动至布料上方继续吸除布料上的灰尘,同时第二电动推杆570带动固定架560和锥形导流罩540移出圆台导流罩530下方。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吸风机320、静电棒410、第一电动推杆420和第二电动推杆570具体的型号规格需根据该装置的实际规格等进行选型确定,具体选型计算方法采用本领域现有技术,故不再详细赘述。吸风机320、静电棒410、第一电动推杆420和第二电动推杆570的供电及其原理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是清楚的,在此不予详细说明。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技术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应所述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