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6-11 05:52:03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显示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2.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装置(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splay,oled)具有自发光、驱动电压低、发光效率高、响应时间短、清晰度与对比度高、近180
°
视角、使用温度范围宽,可实现柔性显示与大面积全色显示等诸多优点,被业界公认为是最有发展潜力的显示装置。
3.随着柔性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装置技术的成熟,柔性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装置已可以量产化,并为折叠屏幕的生产提供了可靠基础。在可折叠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装置制程中,为了做到产品轻薄且便于弯折,各种膜材的厚度都尽可能的减薄,但是膜材减薄会导致产品抗冲击能力降低,产品易于损坏。
4.因此,在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装置制作完成后,通常需要进行一系列的显示面板可靠性测试,通常采用落球实验测试屏幕的抗冲击性能。显示面板在被落球击中的瞬间会出现黑斑、亮斑、彩斑、不能全彩显示等显示缺陷,主要为显示面板在受到正面冲击时造成的损伤。
5.故,亟需一种能解决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装置的抗冲击能力低的技术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6.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可以解决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装置的抗冲击能力低的技术问题。
7.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
8.基板;
9.驱动电路层,设于所述基板上;
10.发光器件层,设于所述驱动电路层上,所述发光器件层电性连接于所述驱动电路层;以及
11.彩膜单元,覆盖于所述发光器件层上;
12.其中,所述发光器件层和所述彩膜单元中的至少一个设有缓冲槽,所述缓冲槽内设有多个弹性粒子。
13.可选的,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缓冲槽中,所述弹性粒子的填充量小于95%。
14.可选的,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发光器件层包括第一电极、像素定义层、发光功能层和第二电极,所述第一电极设于所述驱动电路层上;
15.所述像素定义层覆盖于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驱动电路层上,所述像素定义层设有像素开口,所述像素开口裸露所述第一电极;
16.所述发光功能层设于所述像素开口内的所述第一电极上;
17.所述第二电极覆盖于所述发光功能层和所述像素定义层上;
18.所述缓冲槽包括设于所述像素定义层的第一缓冲槽,所述第一缓冲槽内设有多个弹性粒子。
19.可选的,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设于所述像素定义层上的第一受力层,所述第一受力层与所述第二电极间隔设置,所述第一受力层覆盖于所述第一缓冲槽内的所述弹性粒子上。
20.可选的,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受力层包括沿第一方向延伸的多个第一走线以及沿第二方向延伸的多个第二走线,所述第一走线和所述第二走线相交,所述第一缓冲槽对应所述第一走线和所述第二走线的相交处设置。
21.可选的,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驱动电路层包括第一触控电极,所述第一缓冲槽裸露所述第一触控电极;
22.所述第一受力层和所述弹性粒子均具有导电特性,所述第一受力层通过所述第一缓冲槽内的所述弹性粒子电性连接于所述第一触控电极。
23.可选的,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驱动电路层还包括覆盖于所述第一触控电极上的层间绝缘层;
24.所述缓冲槽还包括设于所述层间绝缘层的第二缓冲槽,所述第二缓冲槽裸露所述第一触控电极;
25.所述第二缓冲槽对应所述第一缓冲槽设置,所述第二缓冲槽内设有多个所述弹性粒子;
26.所述第一受力层通过所述第一缓冲槽和所述第二缓冲槽内的所述弹性粒子电性连接于所述第一触控电极。
27.可选的,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彩膜单元包括封装盖板和遮光层,所述遮光层设于所述封装盖板的靠近所述发光器件层的一侧,所述缓冲槽包括设于所述遮光层上的第三缓冲槽,所述第三缓冲槽内设有多个所述弹性粒子。
28.可选的,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设于所述遮光层的靠近所述发光器件层的一侧的第二受力层,所述第二受力层覆盖于所述第三缓冲槽内的所述弹性粒子上。
29.可选的,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受力层的材料为高分子凝胶,所述高分子凝胶填充所述第三缓冲槽内相邻所述弹性粒子的间隙。
30.可选的,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设于所述封装盖板和所述遮光层之间的第二触控电极,所述第三缓冲槽裸露所述第二触控电极;
31.所述第二受力层和所述弹性粒子均具有导电特性,所述第二受力层通过所述第三缓冲槽内的所述弹性粒子电性连接于所述第二触控电极。
32.可选的,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弹性粒子选自银纳米粒子、氧化锌粒子、氧化锡粒子、二氧化钛粒子、金粒子、铝粒子和碳纳米管粒子中的至少一种。
33.可选的,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弹性粒子的粒径为5纳米~100纳米。
34.本技术实施例采用一种显示装置,通过在发光器件层和彩膜单元中的至少一个开设缓冲槽,并在缓冲槽内填充多个弹性粒子,当显示装置受到冲击时,缓冲槽内的多个弹性粒子受到挤压后会压缩变形,从而起到缓冲作用,有效提高显示装置的抗冲击性能。
附图说明
3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36.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显示装置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37.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显示装置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38.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三种显示装置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39.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发光器件层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40.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四种显示装置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41.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五种显示装置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42.图7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封装盖板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43.图8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封装基板设有遮光层、色阻和弹性粒子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44.图9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封装盖板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45.图10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六种显示装置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46.图1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封装基板设有遮光层、色阻、弹性粒子和第二受力层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47.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此外,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在本技术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和“下”通常是指装置实际使用或工作状态下的上和下,具体为附图中的图面方向;而“内”和“外”则是针对装置的轮廓而言的。
48.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装置。以下分别进行详细说明。需说明的是,以下实施例的描述顺序不作为对实施例优选顺序的限定。
49.请参阅图1至图3,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基板100、驱动电路层200、发光器件层300和彩膜单元400,驱动电路层200设于基板100上,发光器件层300设于驱动电路层200上,发光器件层300电性连接于驱动电路层200,彩膜单元400覆盖于发光器件层300上;其中,发光器件层300和彩膜单元400中的至少一个设有缓冲槽500,缓冲槽500内设有多个弹性粒子600。
50.如图1所示,发光器件层300设有缓冲槽500,发光器件层300的缓冲槽500设有多个弹性粒子600,当显示装置受到冲击时,缓冲槽500内的多个弹性粒子600受到挤压后会压缩变形,从而起到缓冲作用,有效提高显示装置的抗冲击性能;当冲击力耗尽时,缓冲槽500内的多个弹性粒子600恢复初始状态。
51.如图2所示,彩膜单元400设有缓冲槽500,彩膜单元400的缓冲槽500设有多个弹性
粒子600,当显示装置受到冲击时,缓冲槽500内的多个弹性粒子600受到挤压后会压缩变形,从而起到缓冲作用,有效提高显示装置的抗冲击性能;当冲击力耗尽时,缓冲槽500内的多个弹性粒子600恢复初始状态。
52.如图3所示,发光器件层300和彩膜单元400均设有缓冲槽500,发光器件层300的缓冲槽500和彩膜单元400的缓冲槽500内均设有多个弹性粒子600,当显示装置受到冲击时,缓冲槽500内的多个弹性粒子600受到挤压后会压缩变形,从而起到缓冲作用,有效提高显示装置的抗冲击性能;当冲击力耗尽时,缓冲槽500内的多个弹性粒子600恢复初始状态。
53.本技术实施例的显示装置中,通过在发光器件层300和彩膜单元400中的至少一个开设缓冲槽500,并在缓冲槽500内填充多个弹性粒子600,当显示装置受到冲击时,缓冲槽500内的多个弹性粒子600受到挤压后会压缩变形,从而起到缓冲作用,有效提高显示装置的抗冲击性能;当冲击力耗尽时,缓冲槽500内的多个弹性粒子600恢复初始状态。
54.具体的,本技术实施例的显示装置中,若缓冲槽500内填充满多个弹性粒子600,由于弹性粒子600压缩变形的空间小,会大大弱化弹性粒子600的缓冲用。为了保证弹性粒子600的缓冲作用,保证弹性粒子600有足够的空间压缩变形,在缓冲槽500中,弹性粒子600的填充量小于95%,即在自然状态下,缓冲槽500中的弹性粒子600所占的体积小于缓冲槽500的体积的95%。在此实施例中,缓冲槽500中弹性粒子600的填充量可以为94%、90%、85%、80%、75%、70%、65%或60%等,根据实际情况的选择和具体需求设置,缓冲槽500中弹性粒子600的填充量可以做适当调整。
55.具体的,本技术实施例的显示装置中,显示装置具有显示区aa,显示区aa包括遮光区bm和多个子像素区sp,遮光区bm将显示区aa划分为多个子像素区sp,多个子像素区sp间隔分布,具体而言,多个子像素区sp可以呈阵列分布,其中,缓冲槽500及其内部所填充的多个弹性粒子600均对应遮光区bm设置。此结构下,弹性粒子600不会阻挡显示装置正常出光。
56.具体的,在本技术实施例的显示装置中,发光器件层300包括第一电极310、像素定义层320、发光功能层330和第二电极340,第一电极310设于驱动电路层200上;像素定义层320覆盖于第一电极310和驱动电路层200上,像素定义层320设有像素开口321,像素开口321对应显示区aa的子像素区sp设置,像素开口321裸露第一电极310;发光功能层330设于像素开口321内的第一电极310上,第二电极340覆盖于发光功能层330和像素定义层320上。此结构下,通过使第一电极310和第二电极340之间具有电压差,可以使得发光功能层330主动发光,从而实现显示。
57.具体的,发光器件层300包括多个第一电极310,第一电极310和子像素区sp一一对应,像素定义层320设有多个像素开口321,每个像素开口321对应裸露一个第一电极310,每个像素开口321内的第一电极310上沉积有对应的发光功能层330,每个像素开口321内的发光功能层330上设有第二电极340,如此设置,每个第一电极310与其所对应的发光功能层330和第二电极340共同组成一个oled器件。在此实施例中,每个第二电极340可以对应一个、两个或多个子像素区sp,在此不做特别限定。
58.具体的,第一电极310和第二电极340的极性相反,例如,当第一电极310为阳极时,第二电极340为阴极;当第一电极310为阴极时,第二电极340为阳极。
59.具体的,发光功能层330包括由阳极朝阴极的方向依次层叠设置的空穴注入层、空穴传输层、发光层、离子传输层和离子注入层,根据实际情况的选择和具体需求设置,发光
功能层330的具体结构可以做适当修改,例如,发光功能层330包括由阳极朝阴极的方向依次层叠设置的空穴注入传输层、发光层、离子注入传输层,在此不做唯一限定。
60.具体的,如图1和图3所示,发光功能层330设有缓冲槽500,具体来说,缓冲槽500包括设于像素定义层320的第一缓冲槽510,第一缓冲槽510内设有多个弹性粒子600。此结构下,当显示装置受到冲击时,第一缓冲槽510内的多个弹性粒子600受到挤压后会压缩变形,从而起到缓冲作用,有效提高显示装置的抗冲击性能;当冲击力耗尽时,第一缓冲槽510内的多个弹性粒子600恢复初始状态。在此实施例中,第一缓冲槽510设有多层弹性粒子600,第一缓冲槽510的弹性粒子600的层数可以为1层、2层、3层、4层或5层。在此实施例中,在第一缓冲槽510中,弹性粒子600的填充量小于95%。
61.具体的,如图1和图3所示,显示装置还包括设于像素定义层320上的第一受力层350,第一受力层350与第二电极340间隔设置,第一受力层350覆盖于第一缓冲槽510内的弹性粒子600上。此结构下,当显示装置收到冲击时,冲击力先施加到第一受力层350上,此时,第一受力层350可以起到分散冲击力的缓冲作用;随后,第一受力层350将冲击力传递到第一缓冲槽510内的多个弹性粒子600,多个弹性粒子600受到挤压后会压缩变形,多个弹性粒子600可以起到缓冲作用,如此设置,可以更好地提高显示装置的抗冲击性能;当冲击力耗尽时,第一缓冲槽510内的多个弹性粒子600恢复初始状态。在此实施例中,第一受力层350对应显示区aa的遮光区bm设置。
62.具体的,结合图4来看,第一受力层350包括沿第一方向x延伸的多个第一走线351以及沿第二方向y延伸的多个第二走线352,第一走线351和第二走线352相交,即第一方向x和第二方向y相交,第一缓冲槽510对应第一走线351和第二走线352的相交处设置。此结构下,当显示装置收到冲击时,冲击力先施加到第一走线351和第二走线352的相交处,此时,部分冲击力由第一走线351和第二走线352的相交处沿第一走线351和第二走线352分散,从而使得第一受力层350起到缓冲作用;随后,冲击力由第一走线351和第二走线352的相交处传递到第一缓冲槽510内的多个弹性粒子600,多个弹性粒子600受到挤压后会压缩变形,多个弹性粒子600可以起到缓冲作用,如此设置,可以更好地提高显示装置的抗冲击性能。
63.具体的,第一方向x和第二方向y垂直设置,当然,根据实际情况的选择和具体需求设置,第一方向x和第二方向y也可以呈其他角度设置,只要保证第一方向x和第二方向y相交即可,在此不做唯一限定。
64.具体的,第一受力层350包括多个第一走线351和多个第二走线352,多个第一走线351沿第二方向y依次间隔分布,多个第二走线352沿第一方向x依次间隔分布,从而使得第一受力层350呈网状。在此实施例中,第二电极340与第一走线351间隔设置,第二电极340与第二走线352间隔设置,多个第一走线351和多个第二走线352围合形成多个第一网孔353,每个第二电极340位于对应的第一网孔353内。
65.具体的,如图1、图2、图3、图5和图6所示,驱动电路层200包括遮光电极210、缓冲层220、有源层230、栅绝缘层240、栅极250、层间介质层260、源极271、漏极272以及层间绝缘层280,遮光电极210设于基板100上,缓冲层220覆盖于基板100和遮光电极210上,有源层230设于缓冲层220上且对应遮光电极210设置,栅绝缘层240设于有源层230上,栅极250设于栅绝缘层240上,层间介质层260覆盖于缓冲层220、有源层230和栅极250上,源极271和漏极272间隔设于层间介质层260上,且源极271电性连接于有源层230的一端,漏极272电性连接
于有源层230的另一端,层间绝缘层280覆盖在层间介质层260、源极271和漏极272上,第一电极310电性连接于漏极272上。可以理解的是,根据实际情况的选择和具体需求设置,驱动电路层200的具体结构可以做适当修改,在此不做唯一限定。
66.具体的,漏极272还电性连接于遮光电极210,此结构下,可以降低线路的阻抗,有利于减小显示装置的线路压降,进而改善了显示装置的亮度均匀性,同时降低了显示装置的功耗。
67.具体的,如图5和图6所示,驱动电路层200还包括第一触控电极290,第一缓冲槽510裸露第一触控电极290;第一受力层350和弹性粒子600均具有导电特性,第一受力层350通过第一缓冲槽510内的弹性粒子600电性连接于第一触控电极290。此结构下,当显示装置受到按压时,作用力先施加到第一受力层350上,第一受力层350将作用力传递到第一缓冲槽510内的多个弹性粒子600,多个弹性粒子600受到挤压后会压缩变形,使得第一缓冲槽510内的多个弹性粒子600与第一触控电极290的接触面积增大,减小了第一缓冲槽510内的多个弹性粒子600与第一触控电极290的接触电阻,如此设置,通过检测第一缓冲槽510内的多个弹性粒子600与第一触控电极290的接触电阻的变化,可以实现盒内触控感应,不需要额外在显示装置上外挂触控器件,有利于减小显示装置的厚度。
68.本技术图5和图6所示实施例中,第一触控电极290与源极271、漏极272同层设置,可以简化生产制程。当然,根据实际情况的选择和具体需求设置,第一触控电极290可以设置在其他层结构上,例如,第一触控电极290可以与栅极250同层设置,或者第一触控电极290可以与遮光电极210同层设置,在此不做唯一限定。
69.需要说明的是,“同层设置”的含义指的是采用一道工艺制程完成,后续不再对“同层设置”的含义进行重复解释。
70.具体的,如图5和图6所示,第一触控电极290与源极271、漏极272同层设置,层间绝缘层280还覆盖于第一触控电极290上;缓冲槽500还包括设于层间绝缘层280的第二缓冲槽520,第二缓冲槽520裸露第一触控电极290;第二缓冲槽520对应第一缓冲槽510设置,第二缓冲槽520内设有多个弹性粒子600;第一受力层350通过第一缓冲槽510和第二缓冲槽520内的弹性粒子600电性连接于第一触控电极290。在本实施例中,层间绝缘层280包括第一绝缘层281和第二绝缘层282,第一绝缘层281覆盖在层间介质层260、源极271、漏极272和第一触控电极290上,第二绝缘层282覆盖在第一绝缘层281上,第一绝缘层281和第二绝缘层282均设有第二缓冲槽520,第一绝缘层281的第二缓冲槽520和第二绝缘层282的第二缓冲槽520连通,第二绝缘层282的第二缓冲槽520与第一缓冲槽510连通。在此实施例中,第二缓冲槽520设有多层弹性粒子600,第二缓冲槽520的弹性粒子600的层数可以为1层、2层、3层、4层或5层。在此实施例中,在第二缓冲槽520中,弹性粒子600的填充量小于95%。
71.具体的,如图2、图3、图6和图7所示,彩膜单元400包括封装盖板410和遮光层420,遮光层420可以但不限于为黑色矩阵,遮光层420设于封装盖板410的靠近发光器件层300的一侧,且遮光层420对应遮光区bm设置,缓冲槽500包括设于遮光层420上的第三缓冲槽530,第三缓冲槽530内设有多个弹性粒子600。此结构下,当显示装置受到冲击时,第三缓冲槽530内的多个弹性粒子600受到挤压后会压缩变形,从而起到缓冲作用,有效提高显示装置的抗冲击性能;当冲击力耗尽时,第三缓冲槽530内的多个弹性粒子600恢复初始状态。在此实施例中,在第三缓冲槽530中,弹性粒子600的填充量小于95%。
72.具体的,如图2、图3、图6和图7所示,显示装置还包括设于遮光层420的靠近发光器件层300的一侧的第二受力层440,第二受力层440覆盖于第三缓冲槽530内的弹性粒子600上。此结构下,当显示装置收到冲击时,第二受力层440可以起到分散冲击力的缓冲作用,如此设置,可以更好地提高显示装置的抗冲击性能。
73.具体的,如图2、图3、图6和图7所示,第二受力层440的材料为高分子凝胶,高分子凝胶具体可以为cnc dpc水凝胶、cnc-c8 dpc水凝胶或其他高分子水凝胶,高分子凝胶具有良好的弹性和封装特性,可以起到分散冲击力的缓冲作用,高分子凝胶填充第三缓冲槽530内相邻弹性粒子600的间隙。在此实施例中,高分子凝胶中可以掺杂吸水剂,第三缓冲槽530内的弹性粒子600可以注入吸水剂,从而提高显示装置的密封性。
74.具体的,如图8所示,遮光层420包括沿第一方向x延伸的第一遮光条422和沿第二方向y延伸的第二遮光条423,第一遮光条422和第二遮光条423相交,即第一方向x和第二方向y相交,第一遮光条422和第二遮光条423均设有第三缓冲槽530,第一遮光条422的第三缓冲槽530和第二遮光条423的第三缓冲槽530内均设有多个弹性粒子600。
75.具体的,遮光层420在封装基板100上围合出多个凹槽421,每个凹槽421填充有色阻430,色阻430可以包括红色色阻430、绿色色阻430和蓝色色阻430,此结构下,发光功能层330发出的光经过色阻430后出射,可以提高显示装置的对比度。在此实施例中,遮光层420包括多个第一遮光条422和多个第二遮光条423,多个第一遮光条422沿第二方向y依次间隔分布,多个第二遮光条423沿第一方向x依次间隔分布,从而使得多个第一遮光条422和多个第二遮光条423围合形成多个凹槽421,每个凹槽421内设有对应的色阻430。
76.具体的,当第二受力层440的材料为高分子凝胶时,如图7所示,高分子凝胶可以仅覆盖于遮光层420和第三缓冲槽530内的弹性粒子600上;当然,高分子凝胶也可以如图9所示设置,高分子凝胶可以整面覆盖于遮光层420、色阻430和第三缓冲槽530内的弹性粒子600上,其均可以实现缓冲作用,在此不做特别限定。在此实施例中,第三缓冲槽530设有多层弹性粒子600,第三缓冲槽530的弹性粒子600的层数可以为1层、2层、3层、4层或5层。
77.具体的,如图5和图6所示,驱动电路层200设有第一触控电极290,当然,根据实际情况的选择和具体需求设置,也可以将触控电极集成于封装盖板410上。如图10和图11所示,第二受力层440的材料不是高分子凝胶,显示装置还包括设于封装盖板410和遮光层420之间的第二触控电极450,第三缓冲槽530裸露第二触控电极450;第二受力层440和弹性粒子600均具有导电特性,第二受力层440通过第三缓冲槽530内的弹性粒子600电性连接于第二触控电极450。在此实施例中,第二受力层440对应显示区aa的遮光区bm设置。此结构下,当显示装置受到按压时,作用力先施加到第二受力层440上,第二受力层440将作用力传递到第三缓冲槽530内的多个弹性粒子600,多个弹性粒子600受到挤压后会压缩变形,使得第三缓冲槽530内的多个弹性粒子600与第二触控电极450的接触面积增大,减小了第三缓冲槽530内的多个弹性粒子600与第二触控电极450的接触电阻,如此设置,通过检测第三缓冲槽530内的多个弹性粒子600与第二触控电极450的接触电阻的变化,可以实现盒内触控感应,不需要额外在显示装置上外挂触控器件,有利于减小显示装置的厚度。
78.具体的,结合图10和图11来看,第二受力层440包括沿第一方向x延伸的多个第三走线441以及沿第二方向y延伸的多个第四走线442,第三走线441和第四走线442相交,即第一方向x和第二方向y相交。此结构下,当显示装置收到冲击时,冲击力先施加到第三走线
441和第四走线442,此时,部分冲击力由第三走线441和第四走线442的相交处沿第三走线441和第四走线442分散,从而使得第二受力层440起到缓冲作用;随后,冲击力由第三走线441和第四走线442传递到第三缓冲槽530内的多个弹性粒子600,多个弹性粒子600受到挤压后会压缩变形,多个弹性粒子600可以起到缓冲作用,如此设置,可以更好地提高显示装置的抗冲击性能。在此实施例中,第二触控电极450对应第三走线441和第四走线442的相交处设置。
79.具体的,结合图10和图11来看,第二受力层440包括多个第三走线441和多个第四走线442,多个第三走线441沿第二方向y依次间隔分布,多个第四走线442沿第一方向x依次间隔分布,从而使得第二受力层440呈网状。在此实施例中,多个第三走线441和多个第四走线442围合形成多个第二网孔443,每个第二网孔443内设有对应的色阻430。
80.具体的,显示装置还包括封装层460和连接胶470,封装层460和连接胶470位于彩膜单元400的靠近发光器件层300的一侧,封装层460覆盖于发光器件层300和第一受力层350上,连接胶470设于封装层460的靠近遮光层420的一侧,连接胶470将遮光层420、色阻430、第二受力层440粘接于封装层460上。在此实施例中,封装层460包括第一无机层461、有机层462和第二无机层463,第一无机层461覆盖于发光器件层300和第一受力层350上,有机层462覆盖于第一无机层461上,第二无机层463覆盖于有机层462上。
81.具体的,本技术实施例的显示装置中,弹性粒子600选自银纳米粒子、氧化锌粒子、氧化锡粒子、二氧化钛粒子、金粒子、铝粒子和碳纳米管粒子中的至少一种,当然,根据实际情况的选择和具体需求设置,弹性粒子600的材料可以做适当修改,在此不做唯一限定。在此实施例中,弹性粒子600的表面修饰有疏水和/或疏油官能团,例如,弹性粒子600的表面修饰有氟离子官能团,如此设置,弹性粒子600不容易被水汽侵蚀,可以提高显示装置的可靠性。
82.具体的,弹性粒子600的粒径为5纳米~100纳米,例如,弹性粒子600的粒径为5纳米、10纳米、20纳米、30纳米、40纳米、50纳米、60纳米、70纳米、80纳米、90纳米或100纳米,根据实际情况的选择和具体需求设置,弹性粒子600的粒径可以做适当修改。
83.以上对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技术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技术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依据本技术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