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背光模组及电子设备的制作方法

2022-06-10 23:04:53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电子设备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背光模组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2.随着电子设备显示技术的不断发展,背光模组的亮度需求越来越大,高亮度会增加模组的功耗,模组的温度也会越来越高,而过高的温度会缩短背光模组的使用寿命,导致背光模组的工作可靠性降低。


技术实现要素:

3.本技术提供一种背光模组及电子设备,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背光模组温度过高影响背光模组的使用寿命的问题。
4.第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背光模组,所述背光模组包括光源、散热件和导热件,所述散热件包括第一部分、第二部分和连接在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之间的第三部分,所述第三部分与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均呈夹角设置,所述第一部分、所述第二部分和所述第三部分围设形成收容空间,所述光源位于所述收容空间内,所述导热件连接至所述散热件,且位于所述收容空间内,所述导热件覆盖至少部分所述第一部分、所述第二部分和所述第三部分,所述导热件具有与所述散热件接触的第一表面和远离所述散热件的第二表面,所述第二表面与所述光源连接。
5.可以理解的是,光源能够发出光线,其能在工作过程中产生热量,为背光模组的热源。光源与导热件接触,且能够将热量传递给导热件,而光源的热量传递给导热件后,自身的热量可相对减少,有效避免因产生的过多的热量对自身工作稳定性造成不利影响。导热件与散热件接触,能够将光源的热量传递至散热件,并通过散热件的良好的散热性能而向外散发,以实现为光源散热,有利于提高光源的使用寿命和工作稳定性。
6.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中,散热件的第三部分与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之间均呈夹角连接,其中,夹角的角度可以在0
°
~180
°
的范围内(包括端点值0
°
和180
°
),也即为,散热件的第三部分与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均弯折连接,弯折连接的连接形式有利于在局限化的空间内有效提高背光模组的空间利用率,适应背光模组的小型化发展趋势。
7.而导热件与散热件的第一部分、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均接触,也即为,导热件的延伸路径为自散热件的第一部分起始,经第三部分而一直延伸至第二部分。换言之,导热件能够通过弯折延伸的方式,而适应散热件的连接布局,增大其自身与散热件之间的接触面积,有效扩大导热面积,能够使光源的热量更为均一的传导和扩散至散热件,充分保证光源的均温性,显著提高光源与散热件之间的热传递效率,更有利于提高背光模组整体的散热性能,实现背光模组的高散热收益。
8.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导热件为柔性电路板,所述柔性电路板的表面和/或内部设有导热线,所述导热线与所述柔性电路板的表面线路错位设置。
9.可以理解的是,柔性电路板具有良好的可弯折性,其可以通过多次弯折而实现与
散热件的大面积接触,可以配合散热件的形状而与散热件连接,降低了导热件的加工难度,节约了背光模组的成本。而直接在柔性电路板的表面和/或内部设置导热线可以使柔性电路板进一步具有良好的导热性能,在不额外增加背光模组的配件和多占用背光模组的空间的情况下,提高了背光模组的导热性能,减少过高的温度对光源的寿命的影响,提升了背光模组的工作可靠性。
10.而导热线与柔性电路板的表面线路错位设置,也即为,以平行于柔性电路板的表面为参考面,导热线在此参考面的正投影与柔性电路板的表面线路在此参考面的正投影错位设置。此设置下,能够使导热线的导热性能与柔性电路板的表面线路的电性能彼此独立而互不影响,有效避免导热线对柔性电路板的表面线路产生干涉,能够使柔性电路板在实现其工作性能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强其导热性能,可靠性佳。
11.所述导热件包括第一导热部、第二导热部和连接在所述第一导热部和所述第二导热部之间的第三导热部,所述第三导热部与所述第一导热部和所述第二导热部均呈夹角设置,所述第一导热部连接至所述第一部分,所述第二导热部连接至所述第二部分,所述第三导热部连接至所述第三部分,所述第一导热部与所述光源连接,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反射层,所述反射层连接至所述第二导热部且位于所述第二导热部与所述光源之间的间隙区域内。
12.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导热部将光源的热量传递给与其相连的第三导热部,第三导热部将热量传递给与其相连的第二导热部,而第一导热部、第二导热部和第三导热部分别与散热件的第一部分、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接触,能够使第一导热部的热量有效传递至与其对应第一部分,第二导热部的热量有效传递至与其对应的第二部分,第三导热部的热量有效传递至第三部分,从而能够使导热件的各部分与散热件的各部分一一对应,有利于增大导热件与散热件的接触面积,实现其良好的导热性能。反射层可以将未利用的光线反射至导光板将其再次利用,设置反射层将光源溢出的光线进行再利用可以改善设备的显示亮度、提升设备的显示效果。
13.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三导热部与所述光源接触,或者,所述第三导热部与所述光源之间具有间隙。
14.可以理解的是,导热件的第一导热部与光源连接,可以将光源的热量传递至导热件。第三导热部也可以与光源连接,以增大导热件与光源的接触面积,加快导热件与光源的热传递,以更快的将灯源的热量传递至导热件,从而减少光源本身的热量。
15.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导光板,所述导光板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一导热部和所述第二导热部之间的间隙区域,且靠近所述光源设置。
16.可以理解的是,导光板将光源的线光源变成面光源,导光板可以使光源在显示平面上亮度更加均匀,提高电子设备的显示性能。
17.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第一扩散膜,所述第一扩散膜连接至所述导光板远离所述第一导热部的一侧。
18.可以理解的是,第一扩散膜可以将导光板所传递的光线扩散,使光线所覆盖的面积变大,同时让光线更均匀和柔和。提高用户的视觉效果。
19.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棱镜膜,所述棱镜膜与所述第一扩散膜层叠设置,且位于所述第一扩散膜背离所述导光板的一侧。
20.可以理解的是,棱镜膜可以把分散的光线聚集到一定角度并射出。
21.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棱镜膜为单层膜结构,或者,所述棱镜膜为多层膜结构。
22.可以理解的是,设置多层棱镜膜可以更有效的将光线聚集到一定角度。
23.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第二扩散膜,所述第二扩散膜连接于所述棱镜膜远离所述第一扩散膜的一侧。
24.可以理解的是,第二扩散膜可以保护棱镜膜,并且可以将从棱镜膜射出的光线进行扩散使光线柔和。灯源、导光板、第一扩散膜和棱镜膜等背光模组的组件上存在的缺陷会导致成像或显示不良的缺陷,第二扩散膜可以将缺陷进行模糊化,提升用户的视觉效果。
25.第二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显示面板和如上所述的背光模组,所述电路板与所述背光模组电连接。
附图说明
2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如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7.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28.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的剖面示意图;
29.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光源、导热件和散热件装配的一种剖面示意图;
30.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光源、导热件和散热件装配的另一种剖面示意图;
31.图5是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扩散膜与棱镜膜的一种剖面示意图;
32.图6是图2背光模组的剖面示意图中a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33.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34.随着电子设备显示技术的不断发展,背光模组的亮度需求越来越大,高亮度会增加模组的功耗,模组的温度也会越来越高,而过高的温度会缩短背光模组的使用寿命,导致背光模组的工作可靠性降低。
35.基于此,请结合参阅图1-图6,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背光模组100及电子设备1000,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背光模组温度过高影响提供光源组件的使用寿命的问题。
36.其中,电子设备1000可以为任何具有背光模组100的设备。例如,电子设备1000可以为但不限于为笔记本电脑、电视和显示屏等。
37.如下将以电子设备1000为笔记本电脑这种具有广泛使用人群和丰富应用场景的设备为例进行说明,但应当理解,并不以此为限。
38.请参阅图1,电子设备1000包括显示面板(图未示)和背光模组100。背光模组100与显示面板电连接。背光模组100可以用于显示文字、图像、视频等。示例性地,背光模组100可
以是柔性背光模组。
39.请参阅图2和图6,背光模组100可以包括光源10、导热件20、散热件30、导光板40、承载架50、玻璃板60、扩散膜71和棱镜膜72。
40.导热件20具有与散热件30接触的第一表面20a和远离散热件30的第二表面20b,第二表面20b与光源10连接。散热件30的一部分与外界接触以将导热件20传递至散热件30的热量散出。导光板40能够将光源10的线光源变为面光源。扩散膜71与导光板40连接以将导光板40传递的光线扩散。棱镜膜72与扩散膜71连接以将光线聚集到一定角度并射出。承载架50一侧与散热件30连接,另一侧与玻璃板60连接,承载架50用于承载并固定玻璃板60。
41.可以理解的是,导热件20与光源10连接,能够将光源10因发光而产生的热量引导到自身。光源10的热量传递给导热件20后,自身的热量相对减少,减少了光源10产生的过多的热量对自身工作稳定性造成的影响。
42.另外,在导热件20将光源10的热量传到至自身之后,导热件20还会将热量传递给与其相连接的散热件30,散热件30可将导热件20的热量传递至外界从而将热量发散,进一步降低光源10与导热件20的热量,从而使光源10可以在长时间工作时不会因积累过多的热量而影响工作稳定性和光源10的使用寿命。
43.需说明的是,图2的目的仅在于示意性的描述光源10、导热件20、散热件30、导光板40、承载架50、玻璃板60、扩散膜71和棱镜膜72的连接关系,并非是对各个设备的连接位置、具体构造及数量做具体限定。而本技术实施例示意的结构并不构成对背光模组100的具体限定。在本技术另一些实施例中,背光模组100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拆分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图示的部件可以以硬件,软件或软件和硬件的组合实现。
44.如下将结合图2-图6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所涉及的背光模组的结构进行详细说明。
45.请结合参阅图2和图3,光源10能够发出光线,其能在工作过程中产生热量,为背光模组100的热源。示例性的,光源10可以为led(light-emitting diode,发光二极管)灯。
46.导热件20包括第一导热部201、第二导热部202和连接在第一导热部201和第二导热部202之间的第三导热部203,第三导热部203与第一导热部201和第二导热部202均呈夹角设置,其中,夹角的角度可以在0
°
~180
°
的范围内(包括端点值0
°
和180
°
)。也即为,第三导热部203与第一导热部201和第二导热部202均弯折连接。换言之,在导热件20的延伸路径上,可在第一导热部201与第三导热部203的连接处进行第一次弯折,并在第三导热部203与第二导热部202的连接处进行第二次弯折,故而使导热件20整体能够呈现进行两次弯折后的形态。
47.导热件20的第一导热部201与光源10连接,能够将光源10的热量传导至自身,第一导热部201与第二导热部202分别位于光源10的相对两侧。散热件30包括第一部分301、第二部分302和连接在第一部分301和第二部分302之间的第三部分303,第三部分303与第一部分301和第二部分302均呈夹角设置,其中,夹角的角度可以在0
°
~180
°
的范围内(包括端点值0
°
和180
°
)。也即为,散热件30的第三部分303与第一部分301和第二部分302均弯折连接,弯折连接的连接形式有利于在局限化的空间内有效提高背光模组100的空间利用率,适应背光模组100的小型化发展趋势。
48.散热件30的第一部分301、第二部分302和第三部分303可以围设形成收容空间310,导热件20连接至散热件30,且位于收容空间310内,光源10可以与导热件20远离散热件30的一侧连接,且设于收容空间310内。
49.导热件20连接至散热件30,且覆盖至少部分第一部分301、第二部分302和第三部分303。也即为,导热件20的延伸路径为自散热件30的第一部分301起始,经第三部分301而一直延伸至第二部分302。具体而言,导热件20的第一导热部201与散热件30的第一部分301连接,导热件20的第二导热部202与散热件30的第二部分302连接,导热件20的第三导热部203与散热件30的第三部分303连接。
50.由此,第一导热部201将光源10的热量传递给与其相连的第三导热部2003,第三导热部203将热量传递给与其相连的第二导热部202,而第一导热部201、第二导热部202和第三导热部203分别与散热件30的第一部分301、第二部分302和第三部分303接触,能够使第一导热部201的热量有效传递至与其对应第一部分301,第二导热部202的热量有效传递至与其对应的第二部分302,第三导热部203的热量有效传递至第三部分303,从而能够使导热件20的各部分与散热件30的各部分一一对应,有利于提高与散热件30的接触面积,实现其良好的导热性能。
51.也即为,导热件20能够通过弯折延伸的方式,而适应散热件30的连接布局,增大其自身与散热件30之间的接触面积,有效扩大导热面积,能够使光源10的热量更为均一的传导和扩散至散热件30,充分保证光源10的均温性,显著提高光源10与散热件30之间的热传递效率,更有利于提高背光模组100整体的散热性能,实现背光模组100的高散热收益。
52.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如图3所示,导热件20的第三导热部203与光源10之间可以具有间隙。
53.另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如图4所示,导热件20的第三导热部203与光源10连接,可以通过与光源10直接接触以进行热传递。
54.可以理解的是,导热件20的第一导热部201和第三导热部203均与光源10连接,可以增大导热件20与光源10的接触面积,加快导热件20与光源10的热传递,以更快的将灯源10的热量传递至导热件20,从而减少光源10本身的热量。
55.示例性的,导热件20可以是与灯源进行电连接的柔性电路板(flexible printed circuit,fpc)。柔性电路板具有良好的可弯折性,其可以通过多次弯折而实现与散热件的大面积接触,可以配合散热件30的形状而与散热件30连接,降低了导热件20的加工难度,节约了背光模组100的成本。
56.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柔性电路板的表面和/或内部设有导热线,导热线与柔性电路板的表面线路错位设置。示例性的,导热线可以设置于第一导热部201、第二导热部202和第三导热部203的表面/内部,或者,导热线可以设置于第二导热部202和第三导热部203的表面/内部。导热线可以为铜线。
57.可以理解的是,在导热件20中铺设导热线可以进一步提高导热件20的导热性,导热线可以帮助导热件20更快的将光源10的热量传递至导热件20,从而更快的将光源10的热量传递至导热件20,能够在不额外增加背光模组100的配件和多占用背光模组100的空间的情况下,减少过高的温度对光源10的寿命的影响,提升了背光模组100的工作可靠性。
58.而导热线与柔性电路板的表面线路错位设置,也即为,以平行于柔性电路板的表
面为参考面,导热线在此参考面的正投影与柔性电路板的表面线路在此参考面的正投影错位设置。此设置下,能够使导热线的导热性能与柔性电路板的表面线路的电性能彼此独立而互不影响,有效避免导热线对柔性电路板的表面线路产生干涉,能够使柔性电路板在实现其工作性能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强其导热性能,可靠性佳。
59.示例性的,散热件30可以是金属灯罩。可以理解的是,金属灯罩不仅可以为导热件20提供安装位置,同时可以对光源10进行遮光,防止光源10的光线从电子设备1000的边缘溢出。金属灯罩可以是铁件等容易散热且容易导热的材质,以与导热件20进行快速的热传递同时将热量散发到外界。由于金属较为坚硬稳定,金属灯罩还可以为其他组件提供安装位置,提高显示组件的安装稳定性。
60.请再次参阅图3,背光模组还可以包括反射层21,反射层21连接至第二导热部202且位于第二导热部202与光源10之间的间隙区域内,反射层21用于反射光源10的光线。可以理解的是,反射层21可以将光源10发出的未利用的光线反射至导光板40将其再次利用,设置反射层21将光源10溢出的光线进行再利用可以改善设备的显示亮度、提升设备的显示效果。
61.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反射层21可以是白色漆层。由于白色可以反射大部分的光线,且漆层不透明,有利于降低光线的透过率,使灯源10的光线在白色漆层上进行反射进而被导光板40利用,且反射层21还可以对光源10进行遮挡以减少光线从散热件30漏出。
62.另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反射层21可以是由反射材料构成的膜结构。
63.请再次参阅图2,导光板40的至少部分位于导热件20的第一导热部201与第二导热部202之间的间隙区域,且靠近光源10设置,导光板40用于传递光源10的光线。示例性的,导光板40与光源10可以连接,或者,导光板40与光源10之间也可具有间隙。
64.可以理解的是,导光板40能够将光源10的线光源变成面光源,使光源10发出的光线在显示面上亮度更加均匀,提高电子设备1000的显示性能。
65.请结合参阅图2和图6,扩散膜71可以包括第一扩散膜711和第二扩散膜712,第一扩散膜711、棱镜膜72和第二扩散膜712在远离导光板的方向上依次层叠设置。第一扩散膜711可以设于导光板40远离导热件20的第一导热部201的一侧,棱镜膜72设于第一扩散膜711背离导光板40的一侧,第二扩散膜712设于棱镜膜72远离第一扩散膜40的一侧。
66.可以理解的是,第一扩散膜711可以将导光板40所传递的光线扩散,使光线所覆盖的面积变大,同时让光线更均匀和柔和,提高用户的视觉效果。棱镜膜72用于把分散的光线集中到一定角度,符合一定角度的光线才会总棱镜膜72射出,射出后的光线进行相应的处理后用于点亮显示面板。第二扩散膜712设于棱镜膜72表面不仅可以起到保护棱镜膜72的作用,同时可以遮挡背光模组100的一些成像不良的缺陷,将光线进行柔化扩散使成像背光模组的不良点模糊化,提升用户的视觉体验。
67.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如图5所示,棱镜膜72可以为单层膜结构。
68.另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如图6所示,棱镜膜72可以为多层膜结构,设置多层棱镜膜72可以更有效的将光线聚集到一定角度。
69.示例性的,棱镜膜72可以为两层,分别为第一棱镜膜721和第二棱镜膜722。第一棱镜膜721与第一扩散膜711远离导光板40的一侧连接,第二棱镜膜722与第二扩散膜712连接,也即为第一扩散膜711、第一棱镜膜721、第二棱镜膜722和第二扩散膜712依次层叠设
置。
70.请参阅图2,玻璃板60与第一棱镜膜721远离第一扩散膜711的一侧连接,承载架50的一侧可以与散热件30相连,另一侧与玻璃板60连接,为玻璃板60提供安装位置。示例性的,承载架50与玻璃板60之间可以用胶带(图未示)固定连接。
71.可以理解的是,玻璃板60具有高透光度和高硬度,高透光度可以保证背光模组100的显示亮度不被大幅削减,高硬度可以使其表面不易出现刮痕,使电子设备1000能更清晰的成像。
72.以上对本技术实施例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技术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技术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技术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