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板接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2022-06-10 22:29:02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连接器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排针排母连接器。


背景技术:

2.随着现在电子电器行业的发展和科技信息的不断进步,使电连接器的使用范围也随之逐渐增大,尤其是即插即拔的电连接器,使用更为广泛。
3.现有的电连接器种类颇多,其中最常用的排针排母连接器,其广泛被应用于pcb板的连接上,其作用是在电路内被阻断处或孤立不通的电路之间,起到桥梁的功能,担负起电流或信号传输的任务,构成板对板连接。但现有的排针排母连接器在使用时仍然存在了一些缺陷,不仅排针方向尺寸大,占用pcb板的空间多,且插接时易出现排针与排母出现偏移,排针排母配合不稳定,甚至是排针排母对插太紧,针容易弯,为此,本技术人秉承专业知识,提出一种板接电连接器,即为本案申请。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板接电连接器,很好解决现有技术问题,提升电连接器的插拔使用性能及使用寿命,且结构简单,占用pcb板的空间小,可靠性更好。
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6.板接电连接器,具有配套对接的第一对接件和第二对接件,所述第一对接件具有第一绝缘体及若干定位于第一绝缘体上并排列成排的第一端子,所述第一端子为刀片状,侧立组装到第一绝缘体上;第一端子上设有从前端向内延伸的纵向剖切槽,并通过该纵向剖切槽的上下侧臂整形来构造可涨缩的弹性钳口,第一端子的后端设有从第一绝缘体伸出的第一焊接部,所述第一绝缘体的前端设有插接通道,插接通道的数量及排布与弹性钳口匹配;所述第二对接件具有第二绝缘体及若干定位于第二绝缘体上并排列成排的第二端子,该第二绝缘体设有插接口,该插接口用于套接第一绝缘体;所述第二端子具有伸入插接口内的针部,该针部透过插接通道插入第一绝缘体内并且被所述第一端子的弹性钳口夹持住,使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形成电性导通连接。
7.上述方案进一步是,所述第一绝缘体上设有上下分置的两排第一端子,且该两排第一端子上下错位排布,第二绝缘体上的第二端子数量及排布与第一端子匹配。
8.上述方案进一步是,所述第一绝缘体插入插接口的部分设有第一防呆台阶,所述第二绝缘体的插接口的内侧壁上设有第二防呆台阶,该第一防呆台阶与第二防呆台阶匹配插接。
9.上述方案进一步是,所述两排第一端子的第一焊接部也对应排布成两排,且两排第一焊接部在第一对接件和第二对接件的对接方向上前后布置,两排第一焊接部在同一水平面上板焊接且焊接位左右错位;所述第二端子设有从第二绝缘体伸出的第二焊接部,第二焊接部对应排布成两排,且两排第二焊接部在第一对接件和第二对接件的对接方向上前后布置,两排第二焊接部在同一水平面上板焊接且焊接位左右错位。
10.与现有技术对比,本实用新型的可靠性更好,占用pcb板的空间更小,第一端子具有涨缩的弹性钳口,使用时,通过弹性钳口夹持住第二端子的针部,接触可靠性高,保障接触的稳定性,确保排针排母配合使用,且有效避免对插太紧所造成的针弯折情况,提升了电连接器的插拔使用性能及使用寿命。
11.附图说明:
12.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13.附图2、3为图1实施例的第一对接件和第二对接件对接示意图;
14.附图4为图1实施例的内部结构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连接示意图;
15.附图5为图4实施例的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分离示意图。
16.具体实施方式:
17.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作进一步说明,以充分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和效果。
18.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的术语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这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述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
19.参阅图1、2、3、4、5所示,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示意图,本实用新型有关一种板接电连接器,尤其是替代传统的排针排母连接器,具有配套对接的第一对接件1和第二对接件2,图中第一对接件1和第二对接件2为卧式形态,实现快速插拔,应用于pcb板的连接。所述第一对接件1具有第一绝缘体11及若干定位于第一绝缘体上并排列成排的第一端子12,所述第一端子为刀片状,侧立组装到第一绝缘体11上,占用空间小,优化排列组合。第一端子12上设有从前端向内延伸的纵向剖切槽121,并通过该纵向剖切槽的上下侧臂整形来构造可涨缩的弹性钳口122,第一端子的后端设有从第一绝缘体伸出的第一焊接部123,所述第一绝缘体的前端设有插接通道111,插接通道的数量及排布与弹性钳口122匹配,在本实施例中,弹性钳口122隐藏在插接通道111内,有效保护及获得较佳的限位及定位,提升工作有效性及稳定性。所述第二对接件2具有第二绝缘体21及若干定位于第二绝缘体上并排列成排的第二端子22,该第二绝缘体设有插接口211,该插接口211用于套接第一绝缘体11;所述第二端子22具有伸入插接口内的针部221,该针部221透过插接通道111插入第一绝缘体内并且被所述第一端子的弹性钳口122夹持住,使第一端子12和第二端子22形成电性导通连接。
20.工作时,通过插接口211套接第一绝缘体11,实现第一对接件1和第二对接件2的对接组合,这时,针部221透过插接通道111插入第一绝缘体内并沿纵向剖切槽121插入,弹性钳口122则夹持住第二端子的针部221,可保持持续性弹性接触,接触可靠性高,保障接触的稳定性,确保排针排母配合使用,且利用弹性钳口的弹性,有效避免对插太紧所造成的针部弯折情况,提升了电连接器的插拔使用性能及使用寿命
21.参阅图1、2、3、4、5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绝缘体11插入插接口的部分设有第一防呆台阶112,所述第二绝缘体的插接口211的内侧壁上设有第二防呆台阶212,该第一防
呆台阶112与第二防呆台阶212匹配插接,具有防呆功效,且提升插接稳定性和插拔力。在本实施例中,插接口211是方形,第二防呆台阶212设置在插接口211的左右内侧壁上,且左右第二防呆台阶212在左右内侧壁上形成正反凹凸关系,获得上下错位防呆并提升插拔力;同样的,第一防呆台阶112与第二防呆台阶212匹配设计,获得较佳的插拔性能。
22.图1、2、3、4、5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绝缘体11上设有上下分置的两排第一端子12,且该两排第一端子12上下错位排布,方便设计端子结构及组装,有效利用第一绝缘体11的空间尺寸,获得较多插接针位;第二绝缘体21上的第二端子22数量及排布与第一端子12匹配,满足配套对接使用,有效替换传统排针排母,满足pcb连接。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两排第一端子的第一焊接部123也对应排布成两排,且两排第一焊接部在第一对接件和第二对接件的对接方向上前后布置,两排第一焊接部123在同一水平面上板焊接且焊接位左右错位;所述第二端子22设有从第二绝缘体伸出的第二焊接部222,第二焊接部222对应排布成两排,且两排第二焊接部在第一对接件和第二对接件的对接方向上前后布置,两排第二焊接部222在同一水平面上板焊接且焊接位左右错位。通过上述结构设计,有利于第一焊接部123和第二焊接部222的平面度检测以及焊接组装,提升产品组装质量及使用性。
23.相对于传统的排针排母连接器,本实用新型的可靠性更好,占用pcb板的空间更小,第一端子具有涨缩的弹性钳口,使用时,通过弹性钳口夹持住第二端子的针部,接触可靠性高,保障接触的稳定性,确保排针排母配合使用,且有效避免对插太紧所造成的针弯折情况,提升了电连接器的插拔使用性能及使用寿命。
24.当然,以上结合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了详细说明,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加以实施,因此,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