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用于水土流失预警的沉降监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6-10 18:48:05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水土流失预警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水土流失预警的沉降监测装置。


背景技术:

2.目前,水土流失监测是保护环境工作中重要的一个环境,如何快速的监测到水土流失量或因水土流失而导致上土层表面沉降量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3.常见的用于水土流失预警和沉降监测常用的是沉降板,沉降板预埋在土层上,然后通过全站仪和卷尺等设备配合定时监测,以获得因水土流失而导致的沉降量。在护坡上,水土流失情况尤其严重的情况下,沉降板会容易发生倾斜,导致测量结果准确度有待提高。
4.因此,亟需一种用于水土流失预警的沉降监测装置以改善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提高水土流失预警的沉降监测结果的准确度,本技术提供一种用于水土流失预警的沉降监测装置。
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用于水土流失预警的沉降监测装置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7.一种用于水土流失预警的沉降监测装置,包括:
8.数据显示机箱,设在护坡上,用于显示监测得到的数据;
9.监测杆,插设在护坡的土层中,其侧面沿轴线方向设有刻度表;
10.透明套筒,与监测杆滑移连接且底端始终与护坡的表面抵接;
11.第一传感器,设在监测杆上,用于将自身暴露在护坡土层表面上时采集到的数据发送至数据显示机箱。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数据显示机箱能用于显示监测得到的数据,监测杆的侧面设置有刻度表能用于观察护坡表面所处的刻度,透明套筒能在自身重力作用下沿监测杆向下滑移,当透明护坡表面水土流失时,护坡表面下降,透明套筒失去支撑后会在重力作用下沿着监测杆移动,套筒下降的高度也可通过刻度表读出来,监测杆由于插设在土层下面,不会发生倾斜,使数据更精准,第一传感器用于将自身暴露在护坡土层表面上时采集的数据发送至数据显示机箱。
13.可选的,所述监测杆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监测杆呈n
×
m的布局方式插设在护坡的土层中,其中n和m均为大于的自然数。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监测杆数量更多,且分布在护坡上,使监测数据更全面,监测效果更好。
15.可选的,所述监测杆上沿轴线方向开设有滑槽,所述透明套筒上设有与滑槽配合使用的滑块。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滑块能沿滑槽滑移,使透明套筒在监测杆上滑移时不易发生旋转,避免透明套筒内壁与监测杆上附着的污渍摩擦,导致监测杆表面的刻度表被刮
花。
17.可选的,所述滑块上设有与监测杆上的滑槽的内壁滚动配合的滚珠。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滚珠的设置能使滑块与滑槽件的摩擦由滑动摩擦变为滚动摩擦,进而减小滑槽与滑块之间的摩擦力。
19.可选的,所述监测杆的顶端设有用于发出预警信号的报警器。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报警器能发出可视或可听的报警信号,使工作人员能更快的发现水土流失量较大的临界点的位置,即安装有报警器的监测杆的位置,然后对该处进行护坡加固和土层加厚等操作。
21.可选的,所述透明套筒的顶端设有用于辅助读数的指针。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指针的设置能减小因视觉误差导致工作人员通过透明套筒的端面来读取刻度表上的刻度而产生的误差,提高数据准确度。
23.可选的,所述透明套筒的底端设有用于摩擦监测杆上附着污渍的擦拭件。
2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人工作用下,擦拭件的设置能使透明套筒的底端与监测杆进行摩擦,使监测杆上附着的污渍被擦拭掉,避免污渍影响阻挡刻度线。
25.可选的,所述监测杆的表面上设有耐磨防粘层。
2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监测杆表面上设置的耐磨防粘层能使监测杆的表面不易被磨损,提高监测杆的耐用性。
27.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8.1.数据显示机箱能用于显示监测得到的数据,监测杆的侧面设置有刻度表能用于观察护坡表面所处的刻度,透明套筒能在自身重力作用下沿监测杆向下滑移,当透明护坡表面水土流失时,护坡表面下降,透明套筒失去支撑后会在重力作用下沿着监测杆移动,套筒下降的高度也可通过刻度表读出来,监测杆由于插设在土层下面,不会发生倾斜,使数据更精准,第一传感器用于将自身暴露在护坡土层表面上时采集的数据发送至数据显示机箱;
29.2.报警器能发出可视或可听的报警信号,使工作人员能更快的发现水土流失量较大的临界点的位置,即安装有报警器的监测杆的位置,然后对该处进行护坡加固和土层加厚等操作;
30.3.监测杆表面上设置的耐磨防粘层能使监测杆的表面不易被磨损,提高监测杆的耐用性。
附图说明
31.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公开的一种用于水土流失预警的沉降监测装置。
32.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透明套筒安装在监测杆上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33.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中垂直于透明套筒的顶端的视角展示透明套筒与监测杆滑移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34.图4旨在展示本技术实施例中的耐磨防粘层和擦拭件。
35.附图标记说明:
36.1、数据显示机箱;2、监测杆;200、滑槽;21、刻度表;22、报警器;23、耐磨防粘层;3、透明套筒;31、滑块;32、滚珠;33、指针;34、擦拭件;4、第一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37.以下结合附图1-4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8.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用于水土流失预警的沉降监测装置,参照图1和图2,其包括设置在护坡上的数据显示机箱1、插设在护坡的土层种的监测杆2、与监测杆2滑移连接且底端始终与护坡的表面抵接的透明套筒3以及设置在监测杆2上的第一传感器4。其中,数据显示机箱1用于显示监测得到的数据,监测杆2的侧面设置有刻度表21并用于观察护坡表面所处的刻度,透明套筒3能沿监测杆2滑移,当透明护坡表面水土流失时,透明套筒3会在重力作用下沿着监测杆移动,透明套筒3下降的高度也可通过刻度表21读出来,第一传感器4用于将自身暴露在护坡土层表面上时采集的数据发送至数据显示机箱1。
39.具体的,参照图1和图2,数据显示机箱1可采用地脚螺栓固定安装在护坡上,可以由控制器和显示面板组成,其中,控制器用于接收第一传感器4发出的电信号,并将第一传感器4监测到的数据显示在显示面板上,便于工作人员统计和采集。
40.参照图2和图3,监测杆2可以是金属光杆制成,监测杆2的底端为锥形结构,便于工作人员将监测杆2插入护坡的土层种,监测杆2的表面上还一体设置有刻度表21,刻度表21由沿长度监测杆2的轴线方向均布在监测杆2的表面上的刻度线组成,用于读数。
41.透明套筒3可采用透明塑料制成管体,透明套筒3套设在监测杆2上二者间隙配合滑移连接,当透明套筒3底端抵接的护坡表面上的土层下降后,透明套筒3失去支撑,在透明套筒3自身的重力作用下,透明套筒3沿监测杆2下降,透明套筒3下降的高度即对应着护坡表面水土流失后的表面下降高度。
42.参照图2,第一传感器4为光敏传感器,可采用粘接的方式固定安装在监测杆2上,当护坡上的土层因水土流失而高度逐渐降低后,监测杆2上的第一传感器4会逐渐露在护坡上的土层表面上,当白天有太阳光照射到第一传感器4上时,第一传感器4在光照下开始工作,并将数据传输至数据显示机箱1上,此时也是水土流失的临界点,该信息被显示在数据显示机箱1上,工作人员可通过读取数据显示机箱1,监测护坡上的水土流失预警的沉降监测装置。
43.参照图1,作为本技术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监测杆2的数量为多个,多个监测杆2呈n
×
m的布局方式插设在护坡的土层种,其中n
×
m均为大于1的自然数,该实施方式中,n和m均为3。这样能便于监测护坡上各位置的水土流失沉降情况。
44.参照图3,为避免使透明套筒3沿监测杆2的轴线上、下滑动时不发生转动,并实现透明套筒3与监测杆2的滑移连接,在监测杆2上沿轴线方向开设有滑槽200,相应的,透明套筒3的内壁上设置有滑块31,滑块31与透明套筒3的连接方式可以是粘接,滑块31插入滑槽200中,并能沿滑槽200滑移。
45.进一步的,为减小滑块31与监测杆2上滑槽200的内壁滚动配合的滚珠32,滚珠32采用热胀冷缩的工艺安装在监测杆2上滑槽200的内壁上,使滑块31与滑槽200的内壁之间的摩擦力由滑动摩擦变为滚动摩擦,减小摩擦力。
46.参照图1和图2,为使工作人员能更快的发现护坡表面水土流失量较大,在监测杆2上还安装有报警器22,报警器22可以是预警灯或蜂蜜器,本技术实施例中,报警器22为红色预警灯,该预警灯通电后会发出闪烁的红色灯光。当监测杆2上的第一传感器4露出地面时,第一传感器4反应的即是护坡表面水土流失导致表面下降的临界值,此时第一传感器4将监
测数据传输至数据显示机箱1后,数据显示机箱1再将信号传输至对应的报警器22,报警器22发出报警信号,以便工作人员更快的发现护坡表面的对应的地方需要加厚土层厚度。
47.参照图3,另外,为使透明套筒3的顶端设置有用于辅助读数的指针33,指针33可采用金属片制成,并可采用粘接的方式固定安装在透明套筒3的顶端,通过指针33能更精准的读出刻度表21上的刻度,避免因视线问题导致读数偏大或偏小。
48.参照图4,进一步的,为避免监测杆2上附着的污渍影响透明套筒3沿监测杆2上下滑移,在透明套筒3的底端还设置有用于和监测杆2的侧面摩擦的擦拭件34,擦拭件34为塑料制成的环柱体,擦拭件粘接在透明套筒3的内壁上,并与监测杆2的表面抵接,当监测杆2上有较多附着的污渍时,通过工作人员握持透明套筒3带动透明套筒3上下移动,进而带动擦拭件34上下移动,将监测杆2上附着的污渍擦除,使刻度表21露出,以便读数。
49.为使监测杆2的表面更耐磨,避免监测杆2反复使用的过程中刻度表21被磨损,在监测杆2的表面上还设置有耐磨防粘层23,耐磨防粘层23可采用镀铬层或陶瓷耐磨涂层。
50.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