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触控板、压力触控装置和电子设备的制作方法

2022-06-10 18:26:03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实施例涉及电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触控板、压力触控装置和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2.触控板常用于笔记本电脑等电子设备,其主要是通过触摸传感器感知用户手指的位置和移动,并在电子设备的显示界面上控制指针移动。传统的触控板通过物理按键检测用户的按压动作,执行确认或者调出菜单等功能。但是用户的按压动作只能在触控板的物理按键所在的局部区域执行,无法在整个触控板的任意区域执行按压动作。
3.压力触控板利用压力检测代替物理按键检测,实现确认和调出菜单等操作,解决了传统触控板只能局部按压的问题。压力触控板可以根据用户的使用习惯,调节对用户按压动作的响应力度和震动反馈强度,为用户提供更便捷且舒适的操作体验。其中,用户体验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触控板结构的设计。
4.为此,如何改善触控板的压力检测的性能,以提高用户体验,成为需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触控板、压力触控装置和电子设备,该触控板具备成本低、厚度薄、以及压力检测灵敏度高的性能。
6.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触控板,包括触摸传感器、力传感器、印制电路板和触摸控制器;所述触摸传感器,包括第一触摸电极层、第二触摸电极层和第一基材,所述第一触摸电极层通过所述第一基材设置在所述第二触摸电极层的上方,并与所述第二触摸电极层形成多个触摸感测电容,所述触摸感测电容用于在手指触摸或按压所述触控板时感测所述手指的触摸位置并输出相应的触摸感应信号;所述力传感器,设置在所述触摸传感器的下方,其包括支撑结构和至少一个压力电极层,所述至少一个压力电极层用于在所述触摸传感器下方形成多个压力感测电容,所述支撑结构为可形变结构,用于在所述手指按压所述触控板时施加的压力作用下发生形变,以改变手指按压区域的压力感测电容,并通过所述至少一个压力电极层输出相应的压力感应信号;所述印制电路板,设置在所述力传感器的下方,用于承载和支撑所述力传感器和所述触摸传感器;所述触摸控制器,安装固定在所述印制电路板并与所述触摸传感器和所述力传感器进行电性连接,用于从所述触摸传感器和所述力传感器接收的触摸感应信号和压力感应信号并确定所述手指在所述触控板的触摸位置和所述手指施加的压力大小。
7.本技术提供的触控板在触摸传感器下方设置力传感器,且力传感器利用支撑结构在压力电极层之间形成压力感测电容,从而实现以压容的方式检测手指按压到触控板时施加的压力大小。相较于传统的采用压阻式力传感器的触控板,本实施例提供的触控板结构简单且成本低,并且还具有厚度薄以及压力检测灵敏度高的效果,可以适用于不同应用场
景的电子设备。
8.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触摸电极层和所述第二触摸电极层分别形成在所述第一基材的上表面和下表面;或者,所述触摸传感器还包括第二基材,其中所述第一触摸电极层形成在所述第一基材的上表面,所述第二触摸电极层形成在所述第二基材的上表面,并且所述第一基材和所述第二基材之间通过粘合胶固定粘结。
9.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至少一个压力电极层包括第一压力电极层和第二压力电极层,所述第一压力电极层和所述第二压力电极层设置在所述支撑结构的两侧以形成所述多个压力感测电容,所述支撑结构用于在所述第一压力电极层和所述第二压力电极层之间形成一可变间隙,且所述可变间隙的宽度在所述手指施加的压力作用下发生变化以改变所述手指按压区域的压力感测电容。
10.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压力电极层设置在所述支撑结构上方,且包括上电极子层和上基材子层,其中所述上电极子层承载在所述上基材子层上表面且具有多个间隔设置的压力驱动电极;所述第二压力电极层设置在所述支撑结构下方,且包括下电极子层和下基材子层,其中所述下电极子层承载在所述下基材子层的上表面且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压力感应电极。
11.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支撑结构包括第一支撑体、柔性薄膜层和第二支撑体,所述第一支撑体和所述第二支撑体分别分布设置在所述柔性薄膜层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其中所述第一支撑体用于支撑所述第一压力电极层,且所述第二支撑体连接到所述第二压力电极层,且所述第一支撑体和所述第二支撑体在所述柔性薄膜层的水平投影上交错设置。
12.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力传感器复用所述触摸传感器的第二触摸电极层作为公共电极层,所述至少一个压力电极层为位于所述支撑结构下方的第二压力电极层,所述第二压力电极层与所述公共电极层相互交叠并形成所述多个压力感测电容。
13.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压力电极层包括下电极子层,所述下电极子层直接形成在所述印制电路板的上表面;或者,所述第二压力电极层包括下电极子层和下基材子层,其中所述下电极子层形成在所述下基材子层的上表面,且所述下基材子层设置在所述印制电路板的表面。
14.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支撑结构设置在所述第二触摸电极层和所述第二压力电极层之间,用于在所述第二触摸电极层和所述第二压力电极层之间形成一可变间隙,且所述可变间隙的宽度在所述手指施加的压力作用下发生变化以改变所述手指按压区域的压力感测电容。
15.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支撑结构包括第一支撑体、柔性薄膜层和第二支撑体,所述第一支撑体和所述第二支撑体分别分布设置在所述柔性薄膜层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其中所述第一支撑体用于支撑所述公共电极层,且所述第二支撑体连接到所述第二压力电极层,以将所述柔性薄膜层支撑在所述第二压力电极层上方;其中所述第二支撑体与所述第二压力电极层之间通过粘合胶进行直接连接,或者所述第二支撑体通过平坦层间接连接到所述第二压力电极层。
16.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支撑体为在所述柔性薄膜层的上表面呈矩阵式均匀分布的第一硬质颗粒,所述第二支撑体为在所述柔性薄膜层的下表面呈矩阵式均匀
分布的第二硬质颗粒,并且所述第一支撑体和所述第二支撑体在所述柔性薄膜层的水平投影上交错设置。
17.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硬质颗粒和所述第二硬质颗粒都是圆形颗粒,且所述第一硬质颗粒和所述第二硬质颗粒的直径不同;其中,所述第一支撑体的直径至少为所述第二支撑体的直径的三倍,或者,所述第一支撑体的直径为第二支撑体的直径的二分之一至三分之一。
18.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支撑体和所述第二支撑体与所述柔性薄膜层一体成型设置或者通过粘合胶紧贴固定到所述柔性薄膜层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其中任意四个相邻的第二支撑体定义的区域中心分别设置一个第一支撑体,且所述第一支撑体的尺寸大于所述第二支撑体的尺寸。
19.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公共电极层作为所述触摸传感器和所述力传感器的公共驱动电极层,包括多个公共驱动电极;所述第一触摸电极层包括设置在所述公共电极层上方的多个触摸感应电极,所述第二压力电极层为设置在所述公共电极层下方的多个压力感应电极,其中,所述公共驱动电极用于从所述触摸控制器接收驱动信号,所述触摸感应电极和所述压力感应电极分别用于响应所述驱动信号并输出所述触摸感应信号和所述压力感应信号。
20.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触摸感应电极和所述压力感应电极响应所述触摸控制器同一时刻发出的公共驱动信号并分别输出所述触摸感应信号和压力感应信号。
21.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触摸控制器输出给所述公共驱动电极的驱动信号包括第一时刻输出的触摸驱动信号和第二时刻输出的压力驱动信号,且所述触摸感应电极用于响应所述触摸驱动信号并向触摸控制器输出所述触摸感应信号,所述压力感应电极用于响应所述压力驱动信号并所述触摸控制器输出所述压力感应信号。
22.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触控板还包括:致动器,安装到所述印制电路板的下表面并与所述触摸控制器电性连接,用于响应所述手指施加的压力大小进行振动反馈;支架,用于支撑所述印制电路板并将触控板安装到外部壳体,所述支架覆盖在所述印制电路板的下表面且具有多个开口,所述多个开口分别用于容纳所述触摸控制器和所述致动器,并为所述触摸控制器和所述致动器提供避让空间。
23.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致动器包括四个压电陶瓷致动器,分别设置在所述印制电路板的下表面的四个角落区域,用于沿垂直于所述印制电路板方向振动;所述支架在其四个角落区域形成有四个开口以容纳所述四个压电陶瓷致动器,并在中间区域形成有中心开口以容纳所述触摸控制器;或者,所述致动器包括设置在所述印制电路板下表面中间区域的线性马达,所述线性马达用于沿平行于所述印制电路板方向振动;所述支架在其中间区域形成有中间开口以容纳所述线性马达,并在所述中间开口的两侧还分别形成有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以容纳所述触摸控制器及其他电子元器件。
24.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触控板,包括:触摸感应电极层,包括多个相互间隔设置的触摸感应电极;公共电极层,设置在所述触摸感应电极层下方,包括多个相互间隔设置的公共驱动电极,所述公共驱动电极与所述触摸感应电极之间形成多个触摸感测电容,所述多个触摸感测电容作为触摸传感器,用于在所述手指触摸或按压所述触控板时感测所述手指的触摸位置并输出相应的触摸感应信号;压力感应电极层,设置在所述公共电极层下方,包
括多个相互间隔设置的压力感应电极,所述压力感应电极与所述公共驱动电极之间形成多个压力感测电容,所述多个压力感测电容作为力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手指按压所述触控板时施加的压力大小;印制电路板,用于承载所述压力感应电极层,其中所述压力感应电极形成在所述印制电路板的表面;其中,所述公共电极层和所述压力感应电极层之间设置有支撑结构,所述支撑结构为可形变结构,用于在所述手指施加的压力作用下发生形变,以改变手指按压区域的压力感测电容。
25.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支撑结构包括第一支撑体、柔性薄膜层和第二支撑体,所述第一支撑体分布设置在所述柔性薄膜层的上表面,用于支撑所述公共电极层;所述第二支撑体分布设置在所述柔性薄膜层的下表面,用于将所述柔性薄膜层支撑在所述压力感应电极层的上方。
26.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支撑体为在所述柔性薄膜层的上表面呈矩阵式均匀分布的第一硬质颗粒,所述第二支撑体为在所述柔性薄膜层的下表面呈矩阵式均匀分布的第二硬质颗粒,所述第一硬质颗粒和所述第二硬质颗粒的尺寸不同,并且所述第一支撑体和所述第二支撑体在所述柔性薄膜层的水平投影上交错设置。
27.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触控板还包括触摸控制器,所述触摸控制器安装在所述印制电路板的下表面,用于向所述公共驱动电极输出驱动信号,并接收所述触摸感应电极和所述压力感应电极响应所述驱动信号而分别输出的触摸感应信号和压力感应信号,其中所述触摸感应信号用于检测所述手指的触摸位置,所述压力感应信号用于检测所述手指施加的压力的大小。
28.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驱动信号为所述触摸控制器在同一时刻输出的公共驱动信号,所述触摸感应电极和所述压力感应电极用于响应所述公共驱动信号并分别输出所述触摸感应信号和所述压力感应信号;或者,所述触摸控制器输出给所述公共驱动电极的驱动信号包括第一时刻输出的触摸驱动信号和第二时刻输出的压力驱动信号,且所述触摸感应电极用于响应所述触摸驱动信号并向触摸控制器输出所述触摸感应信号,所述压力感应电极用于响应所述压力驱动信号并所述触摸控制器输出所述压力感应信号。
29.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触控板还包括:致动器,安装到所述印制电路板的下表面并与所述触摸控制器电性连接,用于响应所述手指施加的压力大小进行振动反馈;支架,用于支撑所述印制电路板并将触控板安装到外部壳体,所述支架覆盖在所述印制电路板的下表面且具有多个开口,所述多个开口分别用于容纳所述触摸控制器和所述致动器以为所述触摸控制器和所述致动器提供避让空间。
30.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压力触控装置,包括盖板,用于为手指的触摸或按压提供输入界面;触摸传感器,设置在盖板下方,用于在所述手指触摸或按压所述盖板时感测所述手指的触摸位置并输出相应的触摸感应信号;力传感器,设置在所述触摸传感器的下方,其包括支撑结构和至少一个压力电极层,所述至少一个压力电极层用于在所述触摸传感器下方形成多个压力感测电容,所述支撑结构为可形变结构,用于在所述手指按压所述压力触控装置时施加的压力作用下发生形变,以改变手指按压区域的压力感测电容;印制电路板,设置在所述力传感器的下方,用于承载和支撑所述力传感器和所述触摸传感器;触摸控制器,安装固定在所述印制电路板并与所述触摸传感器和所述力传感器进行电性连接,用于从所述触摸传感器和所述力传感器接收的触摸感应信号和压力感应信号并确定所述手指在所
述压力触控装置的触摸位置和所述手指施加的压力大小。
31.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显示器和如第一方面、第一方面可能的实现方式、第二方面或者第二方面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的触控板,所述触控板用于在手指触摸或者按压时检测所述手指的触摸位置以及施加的压力大小,所述显示器用于显示与所述手指的触摸或按压相关的操作。
附图说明
32.图1是一种典型的支持按键功能的触控板的叠层结构示意图。
33.图2是本技术一种实施例的触控板的叠层结构示意图。
34.图3a和图3b是图2所示的触控板的触摸传感器的电极图案示意图。
35.图4是图2所示的的触控板的力传感器的分解示意性图。
36.图5a和图5b是图4所示的力传感器的电极图案示意图。
37.图6a至图6c是图4所示的力传感器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38.图7a是图2所示的触控板的支架一种实现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39.图7b是图2所示的触控板的支架另一种实现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40.图8是本技术第二种实施例的触控板的叠层结构示意图。
41.图9是本技术第三种实施例的触控板的叠层结构示意图。
42.图10是本技术第四种实施例的触控板的叠层结构示意图。
43.图11是图10所示的触控板的力传感器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44.图12是本技术第五种实施例的触控板的叠层结构示意图。
45.图13是本技术第六种实施例的触控板的叠层结构示意图。
46.图14是本技术第七种实施例的触控板的叠层结构示意图。
47.图15是图14所示的触控板的支撑结构的位置示意图。
48.图16是本技术第八种实施例的触控板的叠层结构示意图。
49.图17是图16所示的触控板的力传感器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50.图18是本技术第九种实施例的触控板的叠层结构示意图。
51.图19是图18所示的触控板的下基材子层和第二支撑件的一种实现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52.图20是本技术第四种实施例至第九实施例中的力传感器单元的位置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53.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
54.触控板作为一种常见的手指触摸输入装置,广泛应用于笔记本电脑或者其他电子设备,传统的触控板通常只支持手指触摸功能,一种典型的笔记本触控板的叠层结构如图1所示,其包括从上到下依次设置的盖板101、触摸传感器102、支架103。盖板101起保护作用,触摸传感器102用于检测手指的触摸位置,支架103用于将触控板固定到笔记本整机中。其中,盖板101、触摸传感器102和支架103通过固定胶粘接。触摸传感器102的下方贴有按键(dome key)104,按键104为物理实体按键,用于检测盖板101上表面的手指按下的动作,该按键104的功能类似于鼠标的左键或右键。
55.为了丰富笔记本触控板的应用场景,另一种典型的笔记本触控板采用压力检测功能来实现上述实体按键的按下检测,并采用震动反馈提供按压松开后的触觉手感。相比实体按键,压力检测和触觉反馈的按压行程很小,反馈更清晰,同时能拓展一些其他丰富的应用场景。
56.压力检测可以采用压阻式力传感器实现,压阻式力传感器可以采用应变片和悬臂梁结构的方式;手指按压触控板时施加的压力可以通过悬臂梁传递到应变片,使得应变片产生形变,进而引起电阻值变化,根据电阻值变化可以计算出压力的大小。不过,压阻式力传感器方案整体的厚度较厚,并且工艺难度高,因此应用场景可能会有一些限制。
57.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触控板,可以应用于笔记本电脑来实现支持压力检测,其主要通过电极之间的电容变化量来检测压力大小,该触控板具备成本低、厚度薄以及压力检测灵敏度高的性能;进一步地,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触控板还可以具有触觉反馈功能。
58.应理解,除了笔记本电脑以外,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可以应用于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游戏设备等便携式计算设备或其他电子设备。
59.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的触控板结构示意图。该触控板200可以作为电子设备的压力触控装置,其包括从上到下依次设置的盖板201、触摸传感器202、力传感器203、印制电路板(printed circuit board,pcb)204和支架205。
60.其中,盖板201可以具体为玻璃盖板或者其他保护盖板,主要用于为手指触摸或按压提供输入表面,同时保护下方的触摸传感器202和力传感器203。在具体操作上,用户可以通过手指在盖板201提供的输入表面进行触摸或者移动,以在控制电子设备执行与触摸操作相关指令或在电子设备的显示界面的指针进行移动;并且,手指在盖板201进行触摸或者移动时可以同步地按压盖板201以向触控板200施加向下的压力,以控制电子设备执行与按压操作相关的指令。应当理解,虽然本实施例以玻璃盖板或保护盖板作为例子,在某些特定应用场景下,盖板201还可以是电子设备的其他功能部件,比如具有显示功能的部件。
61.触摸传感器202主要用于检测手指在盖板201的触摸位置及其在盖板201的移动,并向电子设备的主控制器输出手指触摸的位置坐标信息或者手指移动产生的动态向量信息。在一种实施例中,触摸传感器202从上到下依次包括第一触摸电极层2021、第一基材2022、第二触摸电极层 2023和第二基材2024,其中,第一触摸电极层2021可以包括设置在第一基材2022的上表面的横向电极,第二触摸电极层2033可以包括设置在第二基材2024的上表面的纵向电极。在本实施例中,假设触控板为矩形触控板,横向和纵向可以分别定义为矩形触控板200的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即第一触摸电极层2021为整体上沿矩形触控板200的长度方向延伸的电极层,而第二触摸电极层2023为整体上沿矩形触控板200的宽度方向延伸的电极层。
62.盖板201、第一基材2022和第二基材2024之间通过粘合胶固定粘结,以使得第一触摸电极层2021位于盖板201和第一基材2022之间,且第二触摸电极层2023位于第一基材2022和第二基材2024之间,并且第一基材2022和第二基材2024分别为第一触摸电极层2021和第二触摸电极层2023提供支撑作用。在具体实施例中,第一基材2022和第二基材2024可以是薄膜,例如是pet基材、pc基材或者两者基材的混合基材等形成的薄膜。触摸传感器202利用薄膜作为基材,有利于减少触控板的厚度。在其他替代实施例中,第一基材2022和第二基材2024还可以是柔性印刷电路板(flexible printed circuit board,fpc)、pcb板或者
金属片等。
63.图3a和图3b分别示出了触摸传感器202的第一触摸电极层2021和第二触摸电极层2023,例如第一触摸电极层2021可以包括多个相互间隔设置的感应电极,第二触摸电极层2023可以包括多个相互间隔设置的驱动电极;或者,第一触摸电极层2021可以包括多个驱动电极,第二触摸电极层2023可以包括多个感应电极。其中,所述多个感应电极和所述多个驱动电极均为条形电极,所述多个感应电极的延伸方向与所述多个驱动电极延伸方向基本垂直,且所述多个感应电极通过第一基材2022设置在所述多个驱动电极上方,由此在触摸传感器202的第一触摸电极层2021和第二触摸电极层2023之间形成呈阵列式分布的多个触摸感测电容,其中第一基材2022位于第一触摸电极层2021和第二触摸电极层2023之间,作为上述多个触摸感测电容的电介质层。当手指在盖板201进行触摸或者移动时,手指触摸位置的触摸感测电容的电容值大小发生变化并输出相应的触摸感应信号;通过向第一触摸电极层2021或第二触摸电极层2023施加互容或者自容驱动信号便可以检测到所述触摸感测电容由于手指触摸或移动而引起的电容变化,所述由此获得手指的触摸位置的坐标信息或者手指移动产生的动态向量信息(以下统称手指位置信息)。
64.力传感器203具体为电容式压力传感器,又称压容传感器,其设置在触摸传感器202和pcb板204之间。作为一种实施例,如图2和图4所示,力传感器203包括从上到下依次包括第一压力电极层2031、支撑结构2032以及第二压力电极层2033,第一压力电极层2031和第二压力电极层2033通过支撑结构2032相互间隔从而形成压力感测电容,用以检测手指按压到触控板200时施加的压力。
65.其中,第一压力电极层2031包括上电极子层20311和上基材子层20312,上电极子层20311设置在上基材子层20312的上表面;上基材子层20312主要用于承载上电极子层20311,并还可以实现第一压力电极层2031与触控板200的其他叠层的电性隔离与粘接固定。第二压力电极层2033包括下电极子层20331和下基材子层20332,下电极子层20331设置在下基材子层20332上表面;相类似的,下基材子层20332主要用于承载下电极子层20331,并实现第二压力电极层2033与触控板200的其他叠层的电性隔离与粘接固定。
66.图5a和图5b分别示出了第一压力电极层2031的上电极子层20311和第二压力电极层2033的下电极子层20331,其中,图5a所示的第一压力电极层2031的上电极子层20311和图3b所示的所述触摸传感器202的第二触摸电极层2023的结构基本相同,且图5b所示的第二压力电极层2033的下电极子层20331和图3a所示的所述触摸传感器202的第一触摸电极层2021的结构基本相同。并且,与图3a和图3b所示的第一触摸电极层2021和第二触摸电极层2023相类似,上电极子层20311和下电极子层20331也可以分别包括多个压力驱动电极和多个压力感应电极,其中所述多个压力驱动电极和所述多个压力感应电极均为条形电极,且相互之间通过支撑结构203相互交叠从而在第一压力电极层2031和第二压力电极层2033之间形成呈阵列式分布的多个压力感测电容。在具体实现上,通过向第一压力电极层2031提供驱动信号,手指按压位置的压力感测电容输出相应的压力感应信号,因此在第二压力电极层2033采集到的压力感应信号来检测手指按压到触控板200时施加的压力大小。
67.更进一步地,除了图3a、图3b、图5a和图5b所示的条形电极以外,触摸传感器202的第一触摸电极层2021和第二电极层2023以及力传感器203的上电极子层20311和下电极子层20331还可以采用其他非条形电极的结构,比如异形电极结构。并且,在具体实现上,触摸
传感器202的第二触摸电极层2023和力传感器203的上电极子层20311可以采用相同的电极结构(在某些具体实现方式中,二者甚至还可以复用为同一层电极结构),并作为触摸传感器202和力传感器203的公共驱动电极;而触摸传感器202的第一触摸电极层2021和力传感器203的下电极子层20331的电极结构也可以是相同的且基本垂直于第二触摸电极层2023和上电极子层20311(比如,二者可以是采用由触摸传感器203第二触摸电极层2023旋转90度而形成的电极结构),并作为触摸传感器202和力传感器203的感应电极。
68.支撑结构2032为位于在第一压力电极层2031和第二压力电极层2033之间的间隔层,其固定在第二压力电极层2033上方并支撑第一压力电极层2031,用以在第一压力电极层2031和第二压力电极层2033之间形成一可变间隙,比如,支撑结构2032可以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弹性形变,即支撑结构2032为可形变结构,以改变上述外力作用的区域第一压力电极层2031和第二压力电极层2033之间的间隙宽度。更具体地,在手指按压在盖板201的上表面并施加向下的压力时,所述压力可以通过盖板201和触摸传感器202传递到力传感器203,并进一步透过第一压力电极层2031施加到支撑结构2032;该支撑结构2032可以在第一压力电极层2031和第二压力电极层2033之间提供变化的距离,从而使得在手指按压位置的第一压力电极层2021和第二压力电极层2033之间压力感测电容发生变化,基于该压力感测电容的变化便可以检测出手指按压在盖板201时向盖板201施加的压力。
69.如图4所示,支撑结构2032包括第一支撑体20321、柔性薄膜层20322和第二支撑体20323。第一支撑体20321设置在柔性薄膜层20322上表面,并连接到上基材子层20312以支撑第一压力电极层2031;第二支撑体20323设置在柔性薄膜20322下表面,并通过粘合胶连接到下电极子层20331以将柔性薄膜层20322支撑在第二压力电极层2033上方。
70.其中第一支撑体20321和第二支撑体20323可以分别为均匀分布在柔性薄膜层20322的上下表面的硬质颗粒,且第一支撑体20321和第二支撑体20323错开设置,即第一支撑体20321与第二支撑体20323在垂直于柔性薄膜层20322表面的方向上交替分布;在具体实施例中,第一支撑体20321和第二支撑体20323为硬质材料,例如可以是焊锡、硬胶或其他硬质材料。力传感器203的支撑结构2032可以通过注塑一体成型来将第一支撑体20321和第二支撑体20323与柔性薄膜层20322一体设置,或者,第一支撑体20321和第二支撑体20323通过粘合胶分别紧贴于柔性薄膜层20322的上表面和下表面。
71.基于上述结构,第一支撑体20321的高度作为第一压力电极层2031与柔性薄膜层20322之间的距离d1,第二支撑体20323的高度作为第二压力电极层2033与柔性薄膜层20322之间的距离d2。当手指按压在盖板201并通过触摸传感器202作用到力传感器203时,支撑结构2032在手指施加的压力作用下发生形变,具体地,手指按压位置的第一支撑体20321的受力方向向下,带动第一支撑体20321下方的柔性薄膜层20322向下位移,从而使得力传感器203的第二压力电极层2033和柔性薄膜层20322之间的距离d2减小;同时,柔性薄膜层20322受到第二支撑体20323的支撑作用,即第二支撑体20323给柔性薄膜层20322提供向上的支撑力,并带动第二支撑体20323上方的柔性薄膜层20322向上位移,进一步使得力传感器203的第一电极层2031和柔性薄膜层2032之间的距离d1减小。由于d1和d2均减小,力传感器203的第一压力电极层2031和第二压力电极层2032之间的间隙宽度减小,因此手指按压位置的压力感测电容增大,可以通过检测该压力感测电容的变化量来计算压力大小。
72.为了提高压力的检测精度,还可以在支撑结构2032下方设置平坦层(图未示),该
平坦层可以为力传感器203提供更加精确的可变间隙宽度,有利于提高压力检测的精度。该平坦层可以是薄膜,薄膜例如可以是pet基材、pc基材或者两者基材的混合基材等。
73.本技术实施例还进一步地提供力传感器203的支撑结构2032的优选设计方案,以使得第一支撑体20321和第二支撑体20323均可以为力传感器203提供了可变间隙宽度,由于力传感器203的可变间隙宽度足够大,有利于提高压力检测的精度。
74.图6a和图6b分别示出了柔性薄膜层20322的上表面正视图和下表面正视图,第一支撑体20321在柔性薄膜层20322的上表面呈矩阵式排列,第二支撑体20323在柔性薄膜层20322的下表面呈矩阵式排列,并且,第一支撑体20321的尺寸大于第二支撑体20323的尺寸;作为一种具体的实施例,第一支撑体20321和第二支撑体20323都是圆形的硬质颗粒,且第一支撑体20321的直径不小于第二支撑体20323的两倍,优选地,第一支撑体20321的直径至少为第二支撑体20323的直径的三倍。图6c示出了第一支撑体20321和第二支撑体20323在柔性薄膜层20322的分布示意图,第一支撑体20321和第二支撑体20323在柔性薄膜层20322的水平投影上交错设置,具体地,如图6c所示,在任意四个相邻第二支撑体20323定义的区域中心分别设置一个第一支撑体20321,更进一步地,第一支撑体20321的中心点到相邻第一支撑体20321的中心点之间的距离d4等于第二支撑体20323的中心点到相邻第二支撑体20323的中心点之间的距离d3,从而保证第一支撑体20321和第二支撑体20323之间的均匀分布且交错设置。通过对第一支撑体20321和第二支撑体20323采用上述的阵列式排布,并采用如上所述的特定尺寸关系,柔性薄膜层20322在受到手指按压在盖板201表面施加的压力下发生形变的时候,第一支撑体20321和第二支撑体20323可以均匀地对柔性薄膜层20322的上表面和下表面进行支撑,既能保证柔性薄膜层20322可以发生足够的形变以使得压力感测电容具有足够的变化,又能够保证柔性薄膜层20322的形变是均匀的并对柔性薄膜层20322进行保护,因此力传感器203可以具有足够的灵敏度,且能够均匀感知触控板200表面的手指压力大小。
75.在一种替代的实现方式中,第一支撑体20321的尺寸也可以设置成小于第二支撑体20323的尺寸,比如,第一支撑体20321和第二支撑体20323仍然采用圆形的硬质颗粒,但第一支撑体20321的直径不超过第二支撑体20323的二分之一,例如,第一支撑体20321的直径可以为第二支撑体20323的直径的二分之一至三分之一之间;如此设置,在保证压力检测的灵敏度的情况下,有利于对柔性薄膜层20322进行形变控制,提升了用户手指在触控板200上的按压手感,方便压力的检测。
76.请再次参阅图2,pcb板204设置在力传感器203下方,其除了承载和支撑触摸传感器202和力传感器203以外,还可搭载触控板200的电子元器件和电路;电子元器件例如包括触摸控制器209和多个致动器206。触摸控制器209安装在所述pcb板204的下表面,并通过pcb板204的连接线路电性连接到触摸传感器202和力传感器203,其一方面用于向触摸传感器202和力传感器203提供驱动信号以驱动二者分别进行电容式触摸检测和压力检测,另一方面用于在手指按压在触控板200时接收触摸传感器202和力传感器203输出的触摸感应信号和压力感应信号,并基于上述触摸感应信号和压力感应信号确定手指位置信息和手指施加的压力大小。并且,触摸控制器209还可以连接到所述多个致动器206,并且进一步用于响应检测到的压力大小驱动所述致动器206进行震动反馈。在具体实施例中,触摸控制器209可以是集成压力检测和触摸位置检测的触控芯片,也可以是包括两个分离设置的用于检测
压力的压力检测芯片和用于检测触摸位置的触控芯片。致动器206可以通过泡棉粘贴在pcb板204的下方,该泡棉可以为致动器206的震动提供缓冲作用,其中,致动器206可以是线性马达或者压电陶瓷。
77.支架205可以是由不锈钢材质制成的补强板,用于增加触控板200的硬度,防止触控板200按压塌陷,同时支架205为触控板200提供支撑作用。该支架205覆盖在pcb板204的下表面,并包括多个开口,所述开口用于为设置在pcb板204下表面的触摸传感器209和致动器206等电子元器件提供避让空间。
78.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致动器206为压电陶瓷,更具体地,触控板200包括四个压电陶瓷致动器,分别设置在pcb板204下表面的四个角落区域,该压电陶瓷致动器可以沿垂直于pcb板204的方向震动。相对应地,如图7a所示,支架205在其四个角落区域分别形成有开口,作为第一压电陶瓷收容部2051、第二压电陶瓷收容部2052、第三压电陶瓷收容部2053和第四压电陶瓷收容部2054。其中,压电陶瓷收容部2051-2054分别位于支架205的左上角区域、左下角区域、右上角区域和右下角区域,用于容纳所述四个压电陶瓷致动器。并且,支架205在中间区域还形成有另一个开口,作为触摸控制器收容部2055 ,触摸控制器收容部2055用于容纳位于pcb板204下表面中间区域的触摸控制器209及其他电子元器件。通过在触控板200的四个角位置设置压电陶瓷,能够提高触控板震动的一致性。
79.作为另一种替代实施例,致动器206可以为线性马达,更具体地,所述线性马达可以设置在pcb板204下表面的中间区域,且其可以沿平行于pcb板204的方向进行横向震动。相对应地,如图7b所示,支架205在其中间区域可以形成有开口,作为线性马达收容部2057,用于容纳收容线性马达。另外,支架205在线性马达收容部2057的两侧还可以形成有第一开口2056和第二开口2058,二者分别靠近支架205的两侧边缘设置,用于容纳pcb板204的触摸控制器209及其他电子元器件。通过在触控板200的中心位置设置线性马达,能够提高触控板200震动效果。
80.针对不同的致动器类型,在支架上205上设置不同的开口,在不影响震动效果的同时,减薄了触控板的厚度。
81.在图2中,触控板200还包括固定件207,固定件207用于将触控板200固定在电子设备的外壳上,具体地,支架205在固定件207的位置处设置有小孔,该小孔用于容纳固定件207,支架205通过固定件207将触控板200固定在电子板的外壳,例如,该电子设备的外壳可以是笔记本的c壳,固定件207可以是螺钉。
82.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触控板200在触摸传感器202下方设置力传感器203,且力传感器203利用支撑结构2032在两侧压力电极层2031和2033形成压力感测电容,从而实现以压容的方式检测手指按压到触控板200时施加的压力大小,并进一步提供触觉反馈。相较于传统的采用压阻式力传感器的触控板,本实施例提供的触控板200结构简单且成本低,并且还具有厚度薄以及压力检测灵敏度高的效果,可以适用于不同应用场景的电子设备。
83.基于图2所示的触控板结构,作为一种改进的方案,如图8所示,力传感器203的第一压力电极层2031可以复用触摸传感器202的第二触摸电极层2023和第二基材2024,相当于图2所示的第一压力电极层2031的上电极子层20311和上基材子层20312可以省去,此可以有效减小触控板200的厚度。更具体地,触摸传感器202的第二触摸电极层2023和第二基材2024可以分别同时作为第一压力电极层2031的上电极子层20311和上基材子层20312,也
就是说,触摸传感器202的第二触摸电极层2023可以作为触摸传感器202和力传感器203的公共电极层,其除了可以跟其上方的第一触摸电极层2021形成触摸感测电容以外,还可以进一步与支撑结构2032下方的第二压力电极层2033形成压力感测电容。
84.可选地,为了进一步减小触控板200的厚度,力传感器203的第二压力电极层2033的下基材子层20332还可以直接复用pcb板204,也就是说,第二压力电极层2033的下电极子层20331可以直接形成在pcb板204的表面,在这种情况下,相当于图2所示的第二压力电极层2033的下基材子层20332可以被省掉,pcb板204可以同时作为第二压力电极层2033的下电极子层20331的基材。
85.并且,在图8所示的实施例中,优选地,所述第二触摸电极层2023作为触摸传感器202和力传感器203的公共驱动电极层,其包括多个公共驱动电极,具体可如图3b或5a所示;而所述第一触摸电极层2021作为触摸传感器202的触摸感应电极层,其包括多个触摸感应电极,具体可如图3a所示,且力传感器203的第二压力电极层2033作为力传感器203的压力感应电极层,其包括多个压力感应电极,具体可以如图5b所示。基于上述复用结构,在工作过程中,通过对第二触摸电极层2023发送一次驱动信号,触摸传感器202的第一触摸电极层2021和力传感器203的第二压力电极层2033可以分别作为检测到由于手指触摸/按压引起的触摸感应信号和压力感应信号,二者被用于计算手指的触摸位置和压力大小,提升触控板200的响应速度并有效降低触控板200的功耗。
86.在另一种实现方式中,触摸传感器202和力传感器203的驱动信号也可以分时地提供给第二触摸电极层2023,例如,在第一时刻,触摸控制器209可以先向第二触摸电极层2023提供触摸驱动信号,并接收触摸传感器202的第一触摸电极层2021输出的触摸感应信号,且进一步计算出手指的触摸位置信息;在第二时刻,触摸控制器209可以向第二触摸电极层2023提供压力驱动信号,并接收力传感器203的第二压力电极层2033输出的压力感应信号,且进一步计算出手指的按压时施加的压力大小。
87.相较于图2所示的实施例,在图8所示的触控板200中,通过上述叠层复用结构,力传感器203的第一压力电极层2031和下基材子层20332分别复用触摸传感器202的部分结构和pcb板204,在不影响压力检测精度的条件下减少了触控板200的厚度,同时降低了触控板200的成本;并且,还可以通过一次性驱动来实现触摸检测和压力检测,提升触控板200的响应速度并减少功耗。
88.请参阅图9,在另一种替代实现方式中,图9所示的触控板200与图8所示的实施例基本相似,主要区别在于图9所示触控板200的触摸传感器202利用同一层基材2022来承载第一触摸电极层2021和第二触摸电极层2023。具体为,触摸传感器202从上到下依次包括第一触摸电极层2021、第一基材2022和第二触摸电极层2023,第一触摸电极层2021设置在第一基材2022的上表面,第二触摸电极层2023设置在第一基材2022的下表面。第一基材2022为第一触摸电极层2021和第二触摸电极层2023提供支撑作用。该第一触摸电极层2021可以是感应电极,第二触摸电极层2023可以是驱动电极。
89.与图8所示的实施例相比,图9所示的触控板200进一步省去触摸传感器202的其中一层基材,因此可以进一步减小触控板200的整体厚度,因此可以适用于其他对触控板厚度有更严格限制的应用场景。
90.基于图2所示的触控板结构,作为一种改进的方案,如图10和图11所示,力传感器
203包括多个力传感器单元2030,力传感器单元2030设置在触摸传感器202和pcb板204之间。作为一种实施例,力传感器单元2030从上到下依次包括第一压力电极层2031、支撑结构2032以及第二压力电极层2033,第一压力电极层2031和第二压力电极层2032通过支撑结构2032相互间隔从而形成压力感测电容,用以检测手指按压到触控板200时施加的压力。
91.其中,第一压力电极层2031包括上电极子层20311和上基材子层20312,上电极子层20311设置在上基材子层20312的下表面;上基材子层20312主要用于承载上电极子层20311,并还可以实现第一压力电极层2031与触控板200的其他叠层的电性隔离与粘接固定。第二压力电极层2033包括下电极子层20331和下基材子层20332,下电极子层20331设置在下基材子层20332上表面;相类似的,下基材子层20332主要用于承载下电极子层20331,并实现第二压力电极层2032与触控板200的其他叠层的电性隔离与粘接固定。
92.支撑结构2032为位于在第一压力电极层2031和第二压力电极层2033之间的间隔层,其固定在第二压力电极层2033上方并支撑第一压力电极层2031,用以在第一压力电极层2031和第二压力电极层2033之间形成一可变间隙,比如,支撑结构2032可以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弹性形变,即支撑结构2032为可形变结构,以改变上述外力作用的区域第一压力电极层2031和第二压力电极层2033之间的间隙宽度。更具体地,在手指按压在盖板201的上表面并施加向下的压力时,所述压力可以通过盖板201和触摸传感器202传递到力传感器203,并进一步透过第一压力电极层203施加到支撑结构203;该支撑结构2032可以在第一压力电极层2031和第二压力电极层2033之间提供变化的距离,从而使得在手指按压位置的第一压力电极层2021和第二压力电极层2033之间压力感测电容发生变化,基于该压力感测电容的变化便可以检测出手指按压在盖板201时向盖板201施加的压力。
93.该支撑结构2032为形变结构,具体可以为弹性介质,弹性介质例如为硅胶、泡棉或其他可压缩的弹性材料。
94.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触控板200在触摸传感器202下方设置力传感器203,通过将力传感器203设置成多个力传感器单元2030,根据压力的检测需要分布在触控板的不同位置,支撑结构2032设置为弹性介质,利用支撑结构2032在两侧压力电极层2031和2033形成压力感测电容,该方式在不影响力检测的情况下降低触控板200的成本。
95.请参阅图12,在另一种替代实现方式中,力传感器203的第一压力电极层2031的上基材子层20312可以复用触摸传感器202的第二基材2024,相当于图11所示的第一压力电极层2031的上基材子层20312可以省去,此可以有效减小触控板200的厚度。
96.可选地,为了进一步减小触控板200的厚度,力传感器203的第二压力电极层2033的下基材子层20332还可以直接复用pcb板204,也就是说,第二压力电极层2033的下电极子层20331可以直接形成在pcb板204的表面,在这种情况下,相当于图10和图11所示的第二压力电极层2033的下基材子层20332可以被省掉,pcb板204可以同时作为第二压力电极层2033的下电极子层20331的基材。
97.请参阅图13,在另一种替代实现方式中,图13所示的触控板200与图12所示的实施例基本相似,主要区别在于图13所示触控板200中力传感器单元203的支撑结构2032设置在触摸传感器202和pcb板204之间,该支撑结构2032为形变结构,具体可以为弹性介质,当手指按压在盖板201并通过触摸传感器202作用到力传感器203时,支撑结构2032在手指施加的压力作用下发生形变,从而使得力传感器203的两层电极层之间的间隙宽度减小,因此手
指按压位置的压力感测电容增大,可以通过检测该压力感测电容的变化量来计算压力大小。支撑结构2032设置在触摸传感器202和pcb板204之间,保证了力传感器203的压力检测精度。
98.请参阅图14,在另一种替代实现方式中,图14所示的触控板200与图13所示的实施例基本相似,主要区别在于图14所示触控板200中力传感器单元203的支撑结构2032铺满设置在触摸传感器202和pcb板204之间,手指按压在触控板200的任意位置,该手指下方的支撑结构2032发生的形变更加明显,有利于提高压力的检测精度。
99.请参阅图15,在另一种替代实现方式中,图15所示的触控板200与图13所示的实施例基本相似,主要区别在于触摸传感器202和pcb板204之间的支撑结构2032可以不铺满设置,而只铺设在触控板200的四周位置。在不影响压力检测精度的条件下降低了触控板200的成本。
100.基于图2所示的触控板结构,作为一种改进的方案,如图16和图17所示,力传感器203包括多个力传感器单元2030,力传感器单元2030设置在触摸传感器202和pcb板204之间。作为一种实施例,力传感器单元2030包括第一压力电极层2031、支撑结构2032以及第二压力电极层2033,第一压力电极层2031和第二压力电极层2032通过支撑结构2032相互间隔从而形成压力感测电容,用以检测手指按压到触控板200时施加的压力。
101.其中,第一压力电极层2031包括上电极子层20311和上基材子层20312,上电极子层20311设置在上基材子层20312的下表面;上基材子层20312主要用于承载上电极子层20311,并还可以实现第一压力电极层2031与触控板200的其他叠层的电性隔离与粘接固定。第二压力电极层2033包括下电极子层20331和下基材子层20332,下电极子层20331设置在下基材子层20332上表面;相类似的,下基材子层20332主要用于承载下电极子层20331,并实现第二压力电极层2032与触控板200的其他叠层的电性隔离与粘接固定。
102.支撑结构2032包括第一支撑体20321和第二支撑体20323,第一支撑体20321位于在第一压力电极层2031和第二压力电极层2033之间,其固定在第二压力电极层2033上方并支撑第一压力电极层2031,用以在第一压力电极层2031和第二压力电极层2033之间形成一可变间隙;第二支撑体20323位于在第二压力电极层2033和pcb板204之间,其固定在pcb板204上方并支撑第二压力电极层2033。支撑结构2032可以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弹性形变,即支撑结构2032为可形变结构,以改变上述外力作用的区域第一压力电极层2031和第二压力电极层2033之间的间隙宽度。更具体地,在手指按压在盖板201的上表面并施加向下的压力时,所述压力可以通过盖板201和触摸传感器202传递到力传感器203,并进一步透过第一压力电极层2031施加到第一支撑体20321,第一压力电极层2031和第一支撑体20321的受力方向向下,同时,第二支撑体20323给第二压力电极层2033提高向上的支撑力,并带动第二支撑体20323上方的第二压力电极层2033向上位移,进一步使得第一压力电极层2031和第二压力电极层2033之间的间隙宽度减小,因此手指按压位置的压力感测电容增大,可以通过检测该压力感测电容的变化量来计算压力大小。
103.在具体实施例中,第一支撑体20321和第二支撑体20323为硬质材料,例如可以是焊锡、硬胶或其他硬质材料。
104.相较于图2所示的实施例,在图16所示的触控板200中,通过将力传感器203设置成多个力传感器单元2030并分布在触控板不同的位置,该方式保证了力传感器203的压力检
测精度。
105.请参阅图18,在另一种替代实现方式中,力传感器203的第一压力电极层2031的上基材子层20312可以复用触摸传感器202的第二基材2024,相当于图17所示的第一压力电极层2031的上基材子层20312可以省去,此可以有效减小触控板200的厚度。
106.在一种实施方式中,下基材子层20332和第二支撑件20323可以如图19所示,下基材子层20332可以为镂空形状,具体包括非镂空矩形基材20333和镂空矩形基材20334,非镂空矩形基材20333和镂空矩形基材20334通过曲线基材20335连接,从而形成4个镂空区域20336,当手指按压时,非镂空矩形基材20333受力向上,通过曲线基材20335能够产生更大的可变间隙宽度,使得第一压力电极层2031和第二压力电极层2033之间的距离更小,从而提高压力检测的灵敏度。
107.可选的,如图20所示,力传感器单元2030可以设置在触控板200的四个角位置,如此设置,在不影响压力检测精度的条件下,降低了触控板200的成本。
108.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触控板,包括,触摸感应电极层,包括多个相互间隔设置的触摸感应电极;公共电极层,设置在所述触摸感应电极层下方,包括多个相互间隔设置的公共驱动电极,所述公共驱动电极与所述触摸感应电极之间形成多个触摸感测电容,所述多个触摸感测电容作为触摸传感器,用于在所述手指触摸或按压所述触控板时感测所述手指的触摸位置并输出相应的触摸感应信号;压力感应电极层,设置在所述公共电极层下方,包括多个相互间隔设置的压力感应电极,所述压力感应电极与所述公共驱动电极之间形成多个压力感测电容,所述多个压力感测电容作为力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手指按压所述触控板时施加的压力大小;印制电路板,用于承载所述压力感应电极层,其中所述多个压力感应电极形成在所述印制电路板的表面;其中,所述公共电极层和所述压力感应电极层之间设置有支撑结构,所述支撑结构为可形变结构,用于在所述手指施加的压力作用下发生形变,以改变手指按压区域的压力感测电容。
109.本实施例提供的触控板通过设置公共电极层,分别与所述触摸感应电极之间形成多个触摸感测电容用于检测手指的触摸位置,与压力感应电极之间形成多个压力感测电容,利用支撑结构在两侧压力电极层形成压力感测电容,从而实现以压容的方式检测手指按压到触控板时施加的压力大小,相较于传统的采用压阻式力传感器的触控板,本实施例提供的触控板结构简单且成本低,并且还具有厚度薄以及压力检测灵敏度高的效果,可以适用于不同应用场景的电子设备。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压力触控装置,包括盖板,用于为手指的触摸或按压提供输入界面;触摸传感器,设置在盖板下方,用于在所述手指触摸或按压所述盖板时感测所述手指的触摸位置并输出相应的触摸感应信号;力传感器,设置在所述触摸传感器的下方,其包括支撑结构和至少一个压力电极层,所述至少一个压力电极层用于在所述触摸传感器下方形成多个压力感测电容,所述支撑结构为可形变结构,用于在所述手指按压所述压力触控装置时施加的压力作用下发生形变,以改变手指按压区域的压力感测电容;印制电路板,设置在所述力传感器的下方,用于承载和支撑所述力传感器和所述触摸传感器;触摸控制器,安装固定在所述印制电路板并与所述触摸传感器和所述力传感器进行电性连接,用于从所述触摸传感器和所述力传感器接收的触摸感应信号和压力感应信号并确定所述手指在所述压力触控装置的触摸位置和所述手指施加的压力大小。
110.本实施例提供的压力触控装置在触摸传感器下方设置力传感器,且力传感器利用
支撑结构在两侧压力电极层之间形成压力感测电容,从而实现以压容的方式检测手指按压到盖板表面时施加的压力大小。相较于传统的采用压阻式力传感器的压力触控装置,本实施例提供的压力触控装置结构简单且成本低,并且还具有厚度薄以及压力检测灵敏度高的效果,可以适用于不同应用场景的电子设备。
111.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显示器和上文描述的各种实施例中的触控板,所述触控板用于在手指触摸或者按压时检测所述手指的触摸位置以及施加的压力大小,所述显示器用于显示与所述手指的触摸或按压相关的操作。
112.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前提下,本技术描述的各个实施方式和/或各个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可以任意的相互组合,组合之后得到的技术方案也应落入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113.本技术实施例中所揭露的结构或设备,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另外,各单元之间的耦合或各个组件之间的耦合可以是直接耦合,也可以是间接耦合,上述耦合包括电的、机械的或其它形式的连接。
114.应理解,本技术实施例中的具体的例子只是为了帮助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实施例,而非限制本技术实施例的范围,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行各种改进和变形,而这些改进或者变形均落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
115.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