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节能保温墙体的制作方法

2022-06-08 08:25:57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保温墙体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节能保温墙体。


背景技术:

2.目前建筑墙体的保温性能直接影响着建筑的能耗,我国传统墙体保温体系为外墙保温系统,即在墙体的外壁外依次设置保温层、保护层和固定材料(如胶黏剂、锚固件等)。其中,保温层是由保温材料组成,例如聚苯乙烯泡沫板,在外保温系统中起保温作用,所述保护层用于保护保温层,所述固定材料用于将保温层和保护层固定于所述墙体的外壁上。
3.但外墙保温系统在安装后虽然可以在温度较低时起到保温效果,但是当外界温度上升时,其室内的温度会因为保温系统的存在更高,即现有外墙保温系统难以实现在外界温度较高时,降低室内温度。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便于调节室内温度,本技术提供一种节能保温墙体。
5.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节能保温墙体,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节能保温墙体,包括,主墙体、隔热板和多个输水管, 所述输水管轴向方向呈水平设置并固定于主墙体,多个所述输水管沿主墙体高度方向均匀排列,所述输水管开设有进水腔和包裹于进水腔外的排水腔,所述排水腔侧壁开设有用于连通外界的孔眼,所述进水腔靠近端部的周向侧壁开设有用于连通排水腔的过水槽,所述输水管内设置有滑移件,所述滑移件沿输水管轴向方向滑动设置于进气腔内且用于堵塞过水槽槽口,所述输水管开设过水槽的端部连接有用于连通进水腔的第一进水管,所述输水管的另一端连接有用于连通进水腔的额第二进水管,所述隔热板固定设置于主墙体上且覆盖于多个输水管外,所述第二进水管连接有用于给水加热的加热器。
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时,隔热板作为覆盖于主墙体外的板件会提高墙体厚度,并且利用隔热板的性能增强对主墙体的保温,当外界温度较低时,工作人员可以向第二进水管内充水,水流由第二进水管流入到输水管内,并推动输水管内的滑移件移动,滑移件会在水流的推动下向过水槽的方向运动,当运动至输水管远离第二进水管的一端后堵塞于过水槽和第一进水管与输水管的连通点,此时对第二进水管及输水管内的水进行加热,从而对墙体提高进一步保温效果。
7.当外界温度较高时,向第一进水管内充水,水流由第一进水管流入到输水管内,并推动输水管内的滑移件移动,滑移件会在水流的推动下向远离过水槽的方向运动,当运动至输水管远离第一进水管的一端后堵塞第二进水管与输水管的连通点,当水流从第一进水管流入到进水腔后,由过水槽流入到排水腔内,然后从孔眼排出喷洒在隔热板上,从而对隔热板进行降温处理,并且喷洒出来的水流可以吸收隔热板与主墙体热量,进而对主墙体进行降温。
8.优选的:所述输水管的两端分别开设有进水槽, 所述滑移件包括堵塞块和两个插
块,两个所述插块固定连接于堵塞块的两侧,两个所述插块分别对应于两个进水槽,所述插块嵌合于进水槽,所述第一进水管与第二进水管分别由对应的进水槽连通于进水腔。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时,当第一进水管充水时,水流由靠近第一进水管的进水槽进入进水腔,然后推动堵塞快箱第二进水管的方向滑动,并使插块嵌设于靠近于第二进水管的进水槽内,当第二进水管充水时,水流由靠近第二进水管的进水槽进入进水腔,然后推动堵塞快箱第一进水管的方向滑动,并使插块嵌设于靠近于第一进水管的进水槽内,以此完成对滑移件的限定。
10.优选的:所述输水管上设置有用于限制插块嵌设于进水槽内的限位件,两个所述进水槽侧壁处均设置有限位件。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时,当插块插设于进水槽后限位件限制堵塞块的位置,使其不会发生移动,进而保障堵塞块不会在水流持续作用下发生浮动,进而影响其堵塞效果。
12.优选的:所述限位件包括沿输水管径向方向滑动设置于侧壁的阻挡块,所述阻挡块朝向于输水管中部的下端倒有圆角,所述输水管的内部设置有用于解除阻挡块限制堵塞块移动的复位组件,所述输水管的两端均设置复位组件。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时,当堵塞块沿着进水腔滑动至进水槽处时,堵塞块会触动阻挡块向侧壁内滑动,当堵塞块越过阻挡块后阻挡块抵接于堵塞块背向进水槽的一端,进而阻隔堵塞块在水流浮力作用下脱离对进水槽的堵塞,并且当不需要进行限制时,通过复位组件接触阻挡块的限制。
14.优选的:所述第一进水管和第二进水管轴向方向均呈竖直设置,且与对应的输水管一一对应连通。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时,利用第一进水管与第二进水管分别与对应的输水管连通,进而实现一管多用的。
16.优选的:所述复位组件包括滑动块、套环和第一弹簧,所述输水管的两端均开设有连通朝向于第一进水管/第二进水管的圆环槽,所述套环滑动设置于圆环槽,所述阻挡块一端穿透进水腔于圆环槽内,且阻挡块朝向于圆环的端部倒有圆角,所述套环朝向于阻挡块的侧壁开设有用于阻挡块复位时收纳的容纳槽,所述第一弹簧一端固定连接于圆环槽侧壁,所述第一弹簧另一端固定连接于圆环侧壁,所述滑动块设置有两个分别设置于第一进水管和第二进水管内。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时,当堵塞块堵塞进水槽,插块插设于进水槽内时,该侧的第一进水管/第二进水管充水时,水流推动滑动块向上移动,当滑动块触及套环时,套环压缩第一弹簧并使容纳槽对准阻挡块,与此同时,水流冲击插块,插块在水压的作用下向第二进水管/第一进水管的方向移动,并再此过程中推动阻挡块进入容纳槽内,随着滑动块的继续运动,不在挤压套环,因此套环不在挤压第一弹簧,因此套环在第一弹簧的作用下推动其复位,并且推动容纳槽内的阻挡块复位。
18.优选的:所述隔热板朝向于主墙体的侧面喷涂有水泥层面。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时,当排水腔侧壁上的孔眼向外喷水时,会喷洒在水泥层面上,在增加水泥层面的强度,还可以避免隔热板直接与水接触造成腐烂,延长隔热板的使用寿命。
20.优选的:所述水泥层面开设有开口朝向于输水管的储水槽,所述储水槽的延伸方向平行于输水管的轴向方向。
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水泥层面被喷水后,水流会沿着高度方向向下流动,在经过储水槽时,会形成存留,从而在温度较高时,储水槽内的水流会被空气中及其水泥层面的热量蒸发掉,利用储水槽变向延长水流的滞留时间,提高降温效果。
22.优选的:所述水泥层面与主墙体间存有空腔,所述空腔的底面设置有排水槽,所述排水槽的两端连通于外部,且连通点设置有可拆卸的封堵件。
2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进行喷水降温时,为保障未蒸发的水流可以被排出,避免水流过多残留浸泡主墙体根部。
24.优选的:所述隔热板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隔热板呈矩阵状相互拼接设置,所述隔热板背向主墙体的侧面喷涂有保护层面,所述隔热板的竖向侧壁开设有半圆槽,相邻两个隔热板组成圆柱槽,所述圆柱槽由上到下依次连通,所述隔热板内部开设有用连通半圆槽的连接槽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将隔板板排布好之后,箱圆柱槽内注入水泥浆,水泥浆填满圆柱槽并填满连接槽,从而使相邻两个隔热板之间形成水泥浆在凝固后形成树状的连接两个隔热板,进而增强隔热板之间的连接性。
25.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通过对进水腔内的水进行加热,或者是通过排水腔向外排水,从而对墙体实现保温和降温的调节。
26.2、通过在圆柱槽内注入水泥浆,使水泥浆填满圆柱槽并填满连接槽,从而使相邻两个隔热板之间形成水泥浆在凝固后形成树状的连接两个隔热板,进而增强隔热板之间的连接性。
附图说明
27.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8.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的爆炸示意图。
29.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中隔热板的结构示意图。
30.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中隔热板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31.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中主墙体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32.图6是图5中的q处放大图。
33.图7是图6中的w处放大图。
34.图中,100、主墙体;110、输水管;111、进水腔;1111、限位槽;112、排水腔;113、过水槽;114、圆环槽;115、套环;1151、容纳槽;116、滑移件;117、弹簧槽;118、第一弹簧;119、阻挡块;1191、第二弹簧;120、第二进水管;121、滑动块;140、第一进水管;200、封板;210、排水槽;300、水泥层面;310、储水槽;400、隔热板;410、定位螺栓;420、圆柱槽;430、半圆槽;440、插块;450、插槽;460、连接槽;500、保护层面。
具体实施方式
35.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6.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37.以下结合附图1-7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本技术公开一种节能保温墙体。
38.参照图1和图2所示,一种节能保温墙体,包括主墙体100、隔热板400、封板200、水泥层面300和保护层面500。隔热板400设置有多个,多个隔热板400呈矩阵状排列设置于主墙体100的一侧,且与主墙体100之间存有一空腔,封板200沿主墙体100的周向方向设置,且分别固定连接于隔热板400与主墙体100的周向侧壁,以用于封堵隔热板400与主墙体100之间空腔侧面。
39.水泥层面300覆盖于隔热板400朝向于主墙体100的一侧,且水泥层面300朝向于隔热板400的侧壁开设有多个开口朝向于输水管110的储水槽310,且储水槽310的长度方向水平设置,并且多个储水槽310沿竖直方向均匀排布。保护层面500覆盖于隔热板400背向主墙体100的一侧。主墙体100朝向于隔热板400的一侧设置有用于温度调节的调节机构。
40.参照图2和图3所示,隔热板400包括开设端口朝向的插槽450以及固定连接于插槽450对立侧壁的插块440,当隔热板400呈矩阵式排列时,位于上端的隔热的插块440插设于下端隔热板400的插槽450内,增强隔热板400之间的稳定性。且隔热板400上设置有定位螺栓410,定位螺栓410由隔热板400背向主墙体100的一侧穿过螺纹连接于水泥层面300。空腔的底面设置有排水槽210,排水槽210的两端由封板200连通于外部,且连通点设置有可拆卸的封堵件。
41.参照图3和图4所示,相邻两个隔热板400的竖直侧面开设有半圆槽430,且两个半圆槽430相互连通并组成圆柱槽420,圆柱槽420由上到下依次连通。隔板的内部还开设有用于连通两个竖直侧壁上半圆槽430的连接槽460,两个连接槽460倾斜设置,且远离与半圆槽430连接点相互连通,且两个连接槽460连通点低于连接槽460与半圆槽430的连通点。
42.参照图5和图6所示,调节机构包括第一进水管140、第二进水管120和多个输水管110。进水管呈水平设置并固定与主墙体100朝向于水泥层面300的一侧,且多个进水管沿竖直方向均匀排列。第一进水管140一端沿竖直方向固定设置于主墙体100,并固定连接于输水管110的一端,第一进水管140的另一端水平穿出于主墙体100并设置有节流阀。第二进水管120一端沿竖直方向固定设置于主墙体100,并固定连接于输水管110的另一端,第二进水管120的另一端水平穿出于主墙体100也设置有节流阀,且第二进水管120上连有用于给水加热的加热器参照图6和图7所示,输水管110开设有进水腔111和包裹于进水腔111外的排水腔112。进水腔111侧壁靠近于进水槽的一端开设有过水槽113,过水槽113连通于进水腔111和排水腔112。排水腔112的周向侧壁开设有开口朝向于水泥层面300的孔眼。输水管110的两端分别开设有用于连通于进水腔111的进水槽,且进水槽分别与对应的第一进水管140/第二进水管120相连通。并且进水腔111内还滑动设置有用于堵塞过水槽113和进水槽的滑移件116,输水管110上还设置有用于限制滑移件116移动的限位件以及用于接触限位的复位组件。
43.参照图6和图7所示,滑移件116包括堵塞块和两个插块440,两个插块440固定连接
于堵塞块的两侧,且周向侧壁刚好嵌合于进水槽。堵塞块的周向侧壁接触于进水腔111的周向内壁,且堵塞块的轴向长度大于过水槽113直径。当朝向于第一进水管140的插块440嵌设于靠近第一进水管140的进水槽时堵塞块周向侧壁刚好堵塞于过水槽113槽口。
44.参照图6和图7所示,限位件设置有两个,两个限位件分别设置于输水管110的两端。限位件包括阻挡块119和第二弹簧1191,当输水管110水平设置时,输水管110下方沿径向开设有限位槽1111。阻挡块119沿输水管110径向方向滑动设置于限位槽1111内,且第二弹簧1191套设于阻挡块119内,并且第二弹簧1191的一端固定连接于限位槽1111底面,第二弹簧1191的另一端固定连接于阻挡块119侧壁。阻挡块119上端凸出,并位于进水腔111,且背向第一进水管140/第二进水管120的一端倒有圆角,阻挡块119下端相对的一侧也倒有圆角。
45.参照图6和图7所示,复位组件包括滑动块121、套环115和第一弹簧118,输水管110的两端均开设有端口连通于第一进水管140/第二进水管120的圆环槽114,且圆环槽114相对于限位槽1111在直径上更远离于限位槽1111并且连通于限位槽1111。套环115滑动设置于圆环槽114内,且套环115朝向于第一进水管140/第二进水管120的一端凸出于圆环槽114位于第一进水管140/第二进水管120内。套环115内侧壁对应于阻挡块119的位置开设容纳槽1151,且容纳槽1151位于阻挡块119正下方,并且容纳槽1151沿圆环轴向方向的两侧壁倾斜设置。
46.套环115的外侧壁及其圆环槽114侧壁开设有弹簧槽117,第一弹簧118嵌设于弹簧槽117内,且第一弹簧118的一端抵接于套环115上,第一弹簧118的另一端抵接于输水管110上。滑动块121设置有两个分别设置于第一进水管140和第二进水管120内,且分别沿第一进水管140/第二进水管120的延伸方向滑动。
47.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