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平面转弯带式输送机的制作方法

2022-06-08 03:04:11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带式输送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平面转弯带式输送机。


背景技术:

2.tbm是隧洞掘进机的简称,是目前国际上最先进的隧洞施工机械。tbm法对围岩扰动小,开挖面平整圆顺。可以有效降低地质灾害的发生的风险,实现连续快速作业。它具有优质、高效、节能环保、掘进效率高等一系列优点。而带式输送机作为tbm的配套设备,用于将tbm挖掘的岩石、土块等物料连续不断地输送出去。为了日益适应复杂的地质条件和空间条件,tbm已能实现小半径转弯。例如,中铁工程装备集团有限公司为贵州贵能投资股份有限公司旗下黑拉嘎煤业巷道掘进制造的贵能1号“世界首台矿用小转弯全断面硬岩掘进机(tbm)”全长90米,可以实现转弯半径r=75米、转弯角度≈90
°
、转弯段长≈118米的小半径90
°
转弯巷道掘进工作。
3.若采用多条直线输送机搭接来适配转弯的巷道,存在转运环节多,系统可靠性低的问题,而且多次转运易导致物料破碎形成粉尘二次污染。因此,亟需能够实现小半径转弯的平面转弯带式输送机来进行配套使用。相比于传统的直线型带式输送机,平面转弯带式输送机要解决的问题主要是如何避免输送带的弯曲内缘无法很好的与托辊贴合而出现输送带跑偏、飘带,影响物料的输送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平面转弯带式输送机,实现小半径转弯的同时避免输送带弯曲内缘产生大量褶皱,从而提高输送效率。
5.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6.一种平面转弯带式输送机,包括若干个相互铰接的支撑架,所述支撑架包括安装在上架上的上托辊组件和安装在下架上的下托辊组件,上架的一侧上端面通过“l”形底板安装有弧形板;弧形板的内壁安装有“u”形支架;“u”形支架的一侧侧壁上端开设有“u”形槽;所述上托辊组件中位于外侧的上托辊的一端置于“u”形槽内;所述弧形板以所述上托辊的另一端安装处为圆心;“u”形支架的另一侧侧壁与弧形板连接;弧形板上开设有用于安装“u”形支架的第一条形槽;下架的两侧内壁分别固接有开口连接件和弧形开口连接件;所述弧形开口连接件的内侧呈弧形,且开设若干个安装孔;下托辊的一端与开口连接件铰接,另一端通过安装孔与弧形开口连接件连接;所述弧形开口连接件的弧形部位以下托辊与开口连接件的连接处为圆心。
7.进一步的,所述“u”形槽的数量为三个。
8.进一步的,所述上架的与所述弧形板同侧的上端面安装有若干个上压辊组件;所述上压辊组件包括与上架连接的第一底板;所述第一底板上开设有用于连接上架的第一安装孔;第一底板的上端面固接有第一支撑板;第一支撑板上安装有上压辊;第一支撑板上开设有用于安装上压辊的第二条形槽。
9.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支撑板呈140
°
弯折状,且所述上压辊向所述上托辊组件的方向倾斜;所述第一安装孔为腰型孔;所述第一支撑板与所述第一底板之间连接有加强板。
10.进一步的,所述下架的与所述弧形板同侧的上端面安装有若干个下压辊组件;所述下压辊组件包括与下架连接的第二底板;所述第二底板上开设有用于连接所述下架的第二安装孔;第二底板的上端面固接有第二支撑板;第二支撑板上安装有下压辊;第二支撑板上开设有用于安装下压辊的第三条形槽;所述第二支撑板向靠近所述下托辊组件的方向倾斜;所述第二支撑板与所述第二底板之间的夹角为80
°
;所述第二安装孔为腰型孔;所述第二支撑板的截面呈“凵”形状。
11.进一步的,所述上架的与所述弧形板同侧的上端面还安装有若干个上挡辊组件,所述上挡辊组件包括与上架连接的第三底板;所述第三底板上开设有用于连接所述上架的第三安装孔;第三底板的上端面固接有第三支撑板,第三支撑板的顶端固接有安装板;安装板上开设有第五安装孔;安装板上通过第五安装孔安装有上挡辊;所述第三安装孔和所述第五安装孔均为腰型孔;所述第三支撑板的截面呈“凵”形状;所述第三支撑板与所述第三底板之间固接有加强筋。
12.进一步的,所述下架的与所述弧形板同侧的上端面上还安装有若干组下挡辊组件;所述下挡辊组件包括与下架连接的第四底板,第四底板上安装有下挡辊;第四底板上开设有用于安装下挡辊的第四安装孔,所述第四安装孔为腰型孔。
13.进一步的,与所述弧形板相对的上架和下架的表面对应位置分别同样开设有用于安装上压辊组件、上挡辊组件和下压辊组件、下挡辊组件的孔。
14.进一步的,还包括与下架连接的支撑横梁;下架的外侧壁固接有调节板,调节板上开设有腰型孔;支撑横梁的上端面两端均安装有一组插座件;下架的底端固接有插入件;插入件与其中一组插座件铰接;另一组插座件则与活节螺栓的一端铰接;活节螺栓的另一端贯穿腰型孔,并通过一对螺母与调节板连接;所述螺母与所述调节板之间安装有垫片。
15.进一步的,所述插入件的数量为四个,对称安装在所述下架的底部;且所述调节板的数量也为四个,对称安装在所述下架的外侧壁;所述调节板上均开设有腰型孔。
16.本实用新型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7.本技术在使用时,可以根据转弯半径的大小,通过调整“u”形支架与弧形板的相对位置,将与“u”形支架连接的上托辊的一端抬高,使得输送带弯曲内缘很好的与上托辊贴合;通过选择合适的安装孔,将下托辊的一端抬高,使得下托辊与输送带的下表面接触,增大输送带与下托辊的接触面积,避免输送带与上托辊和下托辊之间打滑,从而提高输送效率。本技术结构简单,在传统带式输送机的基础上简单改造即可完成,既可以直线作业,也可以转弯作业,实用性高。
附图说明
18.图1为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9.图2为图1的左视图;
20.图3为图1的局部结构左视图;
21.图4为图1中局部结构示意图;
22.图5为图4的a-a剖视图;
23.图6为图4的k向局部结构示意图;
24.图7为图1中局部结构示意图;
25.图8为图7的b-b剖视图;
26.图9为图1中局部结构示意图;
27.图10为图9的c-c剖视图;
28.图11为图1中局部结构示意图;
29.图12为图11中第四底板的俯视图;
30.图13为图1的局部结构的右视图;
31.图14为调节板的俯视图。
32.图中:1、上架;2、下架;3、弧形板;4、“u”形支架;5、第一条形槽;6、“u”形槽;7、下托辊;8、开口连接件;9、弧形开口连接件;10、安装孔;11、第一底板; 12、第一支撑板;13、上压辊;14、第二条形槽;15、第一安装孔;16、加强板;17、第二底板;18、第二支撑板;19、下压辊;20、第三条形槽;21、第二安装孔;22、第三底板;23、第三支撑板;24、安装板;25、上挡辊;26、第五安装孔;27、第三安装孔;28、加强筋;29、第四底板;30、下挡辊;31、第四安装孔;32、支撑横梁;33、插入件;34、插座件;35、活节螺栓;36、螺母;37、垫片;38、调节板;39、腰型孔。
具体实施方式
33.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34.实施例
35.如图1-14所示,一种平面转弯带式输送机,包括若干个相互铰接的支撑架,支撑架包括安装在上架1上的上托辊组件和安装在下架2上的下托辊组件,上架1的一侧上端面通过“l”形底板安装有弧形板3;弧形板3的内壁安装有“u”形支架4;“u”形支架4 的一侧侧壁上端开设有“u”形槽6;上托辊组件中位于外侧的上托辊的一端置于“u”形槽6内;弧形板3以上托辊的另一端安装处为圆心;“u”形支架4的另一侧侧壁与弧形板3连接;弧形板3上开设有用于安装“u”形支架4的第一条形槽5;下架2的两侧内壁分别固接有开口连接件8和弧形开口连接件9;弧形开口连接件9的内侧呈弧形,且开设若干个安装孔10;下托辊7的一端与开口连接件8铰接,另一端通过安装孔10与弧形开口连接件9连接;弧形开口连接件9的弧形部位以下托辊7与开口连接件8的连接处为圆心。
36.上述平面转弯带式输送机在使用时,可以根据转弯半径的大小,通过调整“u”形支架4与弧形板3的相对位置,将与“u”形支架4连接的上托辊的一端抬高,使得输送带弯曲内缘很好的与上托辊贴合;通过选择合适的安装孔10,将下托辊7的一端抬高,使得下托辊7与输送带的下表面接触,增大输送带与下托辊7的接触面积,避免输送带与上托辊和下托辊7之间打滑,从而提高输送效率。
37.具体的,为了方便调节上托辊的方向以更好地承托输送带,“u”形槽6的数量为三个。
38.具体的,为了防止表层输送带发生大面积翘起,上架1的与弧形板3同侧的上端面
安装有若干个上压辊组件;上压辊组件包括与上架1连接的第一底板11;第一底板11上开设有用于连接上架1的第一安装孔15;第一底板11的上端面固接有第一支撑板12;第一支撑板12上安装有上压辊13;第一支撑板12上开设有用于安装上压辊13的第二条形槽 14。
39.具体的,为了增大上压辊13的压制面积,第一支撑板12呈140
°
弯折状,且上压辊 13向上托辊组件的方向倾斜;为了方便调整上压辊13的安装位置,第一安装孔15为腰型孔;为了提高强度,第一支撑板12与第一底板11之间连接有加强板16。
40.具体的,为了防止底层输送带发生大面积翘起,下架2的与弧形板3同侧的上端面安装有若干个下压辊组件;下压辊组件包括与下架2连接的第二底板17;第二底板17上开设有用于连接下架2的第二安装孔21;第二底板17的上端面固接有第二支撑板18;第二支撑板18上安装有下压辊19;第二支撑板18上开设有用于安装下压辊19的第三条形槽 20;为了增大下压辊19的压制面积,第二支撑板18向靠近下托辊组件的方向倾斜;第二支撑板18与第二底板17之间的夹角为80
°
;为了方便调节下压辊19的位置,第二安装孔21为腰型孔;为了提高强度,第二支撑板18的截面呈“凵”形状。
41.具体的,为了方式上层输送带发生偏移,上架1的与弧形板3同侧的上端面还安装有若干个上挡辊组件,上挡辊组件包括与上架1连接的第三底板22;第三底板22上开设有用于连接上架1的第三安装孔27;第三底板22的上端面固接有第三支撑板23,第三支撑板23的顶端固接有安装板24;安装板24上开设有第五安装孔26;安装板24上通过第五安装孔26安装有上挡辊25;第三安装孔27和第五安装孔26均为腰型孔;第三支撑板23 的截面呈“凵”形状;第三支撑板23与第三底板22之间固接有加强筋28。
42.具体的,为了方式下层输送带发生偏移,下架2的与弧形板3同侧的上端面上还安装有若干组下挡辊组件;下挡辊组件包括与下架2连接的第四底板29,第四底板29上安装有下挡辊30;第四底板29上开设有用于安装下挡辊30的第四安装孔31,第四安装孔31 为腰型孔。
43.具体的,为了更加灵活地适应巷道的弯曲方向,与弧形板3相对的上架1和下架2的表面对应位置分别同样开设有用于安装上压辊组件、上挡辊组件和下压辊组件、下挡辊组件的孔。当巷道的弯曲方向改变时,只需要将上压辊组件、上挡辊组件和下压辊组件、下挡辊组件安装到对侧的上架1和下架2上即可完成适配。
44.具体的,为了更加方便地整体抬高支撑架的一侧,还包括与下架2连接的支撑横梁32;下架2的外侧壁固接有调节板38,调节板38上开设有腰型孔39;支撑横梁32的上端面两端均安装有一组插座件34;下架2的底端固接有插入件33;插入件33与其中一组插座件34铰接;另一组插座件34则与活节螺栓35的一端铰接;活节螺栓35的另一端贯穿腰型孔39,并通过一对螺母36与调节板38连接;螺母36与调节板38之间安装有垫片37。通过调节调节板38与活节螺栓35的相对位置,可以将支撑架的单侧整体抬高,使得输送带与上托辊和下托辊的尽可能贴合,避免输送带发生打滑。
45.具体的,为了实现双侧均可以抬高,插入件33的数量为四个,对称安装在下架2的底部;且调节板38的数量也为四个,对称安装在下架2的外侧壁;调节板38上均开设有腰型孔39。
46.本实用新型工作原理:
47.工作时根据转弯半径的大小,通过调整“u”形支架4与弧形板3的相对位置,将与“u”形支架4连接的上托辊的一端抬高,使得输送带弯曲内缘很好的与上托辊贴合;通过选择合适的安装孔10,将下托辊7的一端抬高,使得下托辊7与输送带的下表面接触,增大输送带与下托辊7的接触面积;通过将上压辊13和下压辊19调整到适当高度,可以使得上压辊13和下压辊19分别对上层输送带和下层输送带翘起的内缘起到压制作用,增大输送带的内缘与上托辊和下托辊7之间的接触面积;通过调节调节板38与活节螺栓35 的相对位置,可以将支撑架的单侧整体抬高,使得输送带与上托辊和下托辊的尽可能贴合,防止发生打滑,从而提高输送效率;通过上挡辊25和下挡辊30能够防止输送带发生偏移。本技术结构简单,在传统带式输送机的基础上简单改造即可完成,既可以直线作业,也可以转弯作业,实用性高。
48.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