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可防烟头出舱的吸烟舱的制作方法

2022-06-07 20:28:17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防烟头出舱的吸烟舱。


背景技术:

2.吸烟影响健康,二手烟对人体危害尤其大。越来越多的公众场所会加设吸烟舱以提供专用吸烟空间,在吸烟舱内产生的烟雾在被净化达标后才能排放到大气中,从而避免二手烟散逸而污染大气和伤害人体健康。吸烟舱内还会设烟头收集桶以熄灭烟头和收集烟头。
3.吸烟舱运营过程中发现进入吸烟舱内抽烟的烟民也会存在不文明吸烟现象,原因在于:部分烟民习惯在烟即将抽完时就离开吸烟舱,烟民离开时会将烟头携带出吸烟舱,在出舱后随手弹烟灰、随地扔烟头。这种不文明吸烟现象不仅增大了公众场所的管理难度,更是没有充分发挥吸烟舱的作用,出舱的烟头还可能引发火灾而存在安全隐患,在旅游景区这种现象会更加显著,因此亟需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防烟头出舱的吸烟舱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烟民易携带烟头出舱造成不文明吸烟的技术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防烟头出舱的吸烟舱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6.一种可防烟头出舱的吸烟舱,包括舱体、门禁系统和温度检测元件,舱体上设有舱门,所述门禁系统包括主板、闭门器和内部开门开关,所述闭门器安装在舱体与舱门之间用于控制舱门启闭,所述温度检测元件安装在舱体内部靠近舱门处,温度检测元件电连接在所述主板的输入端口以向其传递温度信号;所述主板包括第一继电器和第二继电器,第二继电器的常开端口电连接闭门器的开门信号端口、公共端口电连接闭门器的公共端口;内部开门开关串联在闭门器与第一继电器之间,内部开门开关与第一继电器公共端口相连,内部开门开关的常开端口电连接闭门器的开门信号端口,第一继电器的常闭端口电连接闭门器的公共端口。
7.包括电磁锁,所述电磁锁的第一锁体安装在舱体上、第二舱体安装在舱门上,所述电磁锁电连接在所述主板的输出端口以在接收到控制信号后吸合将舱门锁紧。
8.所述舱体内部安装有紧急按钮,所述紧急按钮串联在供电主回路中,紧急按钮外覆盖有防护面板,所述防护面板为亚克力板。
9.所述门禁系统包括语音播报器,所述语音播报器电连接在所述主板的输出端口以在接收到控制信号后播报提示音。
10.所述门禁系统包括身份识别机,所述身份识别机电连接在所述主板的另一输入端口以向主板发送身份识别结果。
11.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舱体内部人员出舱时需要按内部开门开关实现对闭门器的触发,内部人员按下内部开门开关之前会先被检测温度,当检测温度超过设定值时,
控制第一继电器断开一段时间,在该时间段内内部开门开关处于失效状态,就算按下内部开门开关也无法触发闭门器,无法实现由舱内实现开门出舱。当检测温度正常时,第一继电器处于闭合状态,按下内部开门开关时闭门器被触发而实现一次开门和关门动作,供舱内人员出舱。因此,本实用新型能够根据温度信息检测欲出舱者是否携带烟头,并在判定欲出舱者携带烟头时使内部开门开关失效而无法打开舱门,从根源上避免烟头出舱及由此引起的不利影响。
附图说明
12.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防烟头出舱的吸烟舱的一个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3.图2是图1的侧视图;
14.图3是图2的a向剖视图;
15.图4是图1的正视图;
16.图5是图4的b向剖视图;
17.图6是图1中的线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18.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防烟头出舱的吸烟舱的实施例:
19.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防烟头出舱的吸烟舱的具体结构如图1至图6所示,包括舱体1,舱体1上设有舱门2,还包括门禁系统和热成像仪4,门禁系统包括闭门器5、触控开关6、电磁锁7、主板8、身份识别机9和语音播报器10。门禁系统可在外部人员身份识别通过后开启舱门2供外部人员入舱、触控开关6被按下后开启舱门2供内部人员出舱、在检测到内部人员携带烟头开门时禁止开门并控制语音播报器10播放提示音。
20.闭门器5用于控制舱门2启闭,其包括开门信号端口,当开门信号端口接收到一次开门信号时(实质上为一次高电平的电信号),闭门器5可控制舱门2打开一段时间后再关上。可实现这种功能的闭门器5为现有技术,本技术中不再介绍其具体结构,本实施例中所使用的闭门器5型号为ktd-6000。热成像仪4用于监测舱体1内部靠近舱门2处的温度,并向主板8反馈检测到的温度信息,本实施例中热成像仪4的型号为fotric 613c-l50。电磁锁7的第一锁体安装在舱体1上、第二锁体安装在舱门2上。触控开关6被按下时可使舱门2打开以供烟民出舱所需。
21.主板8包括第一继电器81、第二继电器82、第一输入端口83、第二输入端口84、第一输出端口85和第二输出端口86,热成像仪4电连接在第一输入端口83处,身份识别机9电连接在第二输入端口84处,语音播报器10电连接在第一输出端口85处,电磁锁7电连接在第二输出端口86处。
22.闭门器5的开门信号接口电连接第二继电器82的常开端口,公共端口电连接第二继电器82的公共端口,当身份识别机9验证通过时,主板8会向第二继电器82发送一次电气信号,第二继电器82得电而关闭一次,闭门器5得电而控制舱门2开启供外部人员进入舱内。身份识别机9用于识别外部人员身份,包括人脸识别端口和身份证识别端口,当人脸识别端口与身份证识别端口识别的信息一致时,身份识别机9验证通过并给主板8发送控制信号。
本实施例中,所述身份识别机9的型号为fy-sjp08cwl-01。
23.触控开关6的公共端口电连接第一继电器81的公共端口、常开端口电连接闭门器5的开门信号端口,第一继电器81的常闭端口电连接闭门器5的公共端口,触控开关6被按下时,触控开关6得电,此时闭门器5的开门信号端口得电而控制舱门2开关一次供内部人员出舱。当热成像仪4检测到舱内靠近舱门处温度超过设定值时,主板8会向第一继电器81发送一次电气信号,使得第一继电器81在设定时间段内断开,在该时间段内就算按下触控开关6,触控开关6与闭门器5之间也会因第一继电器81断开而不能形成闭合回路,从而使得闭门器5的开门信号端口接收不到开门电气信号,所以从内部按触控开关6将不能开门。当热成像仪4检测到舱内靠近舱门处温度超过设定值时,主板8同时会向电磁锁7发送电气信号使其处于闭合状态、向语音播报器10发送触发信号使其播报提示音,提示音可以是“烟头请勿带出舱外,警报已触发,请熄灭烟头,触控开关不可用”。当第一继电器81断开时间结束时,电磁锁7恢复断开状态,同时主板8会向语音播报器10发送触发信号使其播报触控开关可正常使用开舱门的提示音。
24.现有技术中,为保护闭门器5不受损,使用者大力推舱门2时闭门器5是可以被用力推开的,电磁锁7闭合时,第一锁体与第二锁体中的锁舌和锁孔完全卡合从而将舱门2固定在舱体1上,使得舱门2不能被用力推开。
25.在更优选的实施例中,舱体1内部安装有紧急按钮3,紧急按钮3串联在交流电源的供电主回路上,紧急按钮3外覆盖有防护面板,紧急情况下可砸碎防护面板露出紧急按钮3,按下紧急按钮3时,供电主回路被切断,电磁锁7无法得电而锁死舱门2,用力推舱门2即可将舱门2打开供内部人员出舱。防护面板可由亚克力板制成。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中,不安装电磁锁7也不会影响主板8在判定温度超过设定值时断开第一继电器81。
26.在其他实施例中,热成像仪4还可以被其他形式的温度检测元件代替;触控开关6也可以被按钮开关或是其他形式的内部开门开关代替;若吸烟舱为付费使用,则身份识别机应该被验证是否付费成功的识别机代替,若吸烟舱为扫码填写信号后使用,则身份识别机应该被验证是否信息登记成功的识别机代替,当吸烟舱使用机制发生变化时,身份识别机还可以被相应的电子元器件代替;语音播报器10还可以省去,当省去语音播报器10时,第一继电器81断开时部分初次使用者不能获知舱门2无法打开的原因,第一继电器81恢复闭合状态使触控开关6重新生效时,舱内部人员无法及时获知。
27.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防烟头出舱的吸烟舱在使用时,内部人员出舱时需要检测舱体1内部靠近舱门2处温度,再按下内部开门开关6。
28.通过热成像仪4检测舱体1内部靠近舱门2处温度,若检测温度超过设定值则在一定时间段内断开第一继电器81使触控开关6失效,同时控制电磁锁7吸合、控制语音播报器10播放提示音,此时按下触控开关6无法触发闭门器5动作,舱门2不会打开。在检测到舱门2处温度正常时保持第一继电器81处于闭合状态,按下触控开关6后闭门器5得到控制信号实现一次开门和关门动作。
29.第一继电器81断开倒计时结束后,语音播报器10播放提示音以告知舱内人员可通过按下触控开关6打开舱门2。
30.在第一继电器81断开时间段内再有人持烟头到舱门2附近时,会致热成像仪4检测温度再次超过设定值,此时将第一继电器81的断开时间重置并控制语音播报器10重新播放
提示音。
31.最后应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竖直”、“上”、“下”、“水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32.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33.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所做的其他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只要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