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折叠铰链结构及折叠终端设备的制作方法

2022-06-05 16:15:21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实施例涉及终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折叠铰链结构及折叠终端设备。


背景技术:

2.请一并参阅图1,目前多样化的屏幕为智能产品行业提供了更多的应用选择,特别是柔性屏幕的出现,为当前同质化非常严重的智能手机行业增加了更多的想象空间。而在装配有柔性屏幕的各类终端产品300(如折叠手机、折叠平板、折叠电脑等电子设备)中,实现柔性屏幕的折叠功能的铰链机构,是该类产品的一个关键部件。
3.目前主流的折叠类型的终端产品,大致分为内折叠和外折叠两类。然而,这些终端产品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4.(1)有一处弯折部的产品,只能实现单一的内折或者外折,其使用受到局限。
5.(2)同时满足内折和外折功能的产品,一般设置有两处弯折部,以分别实现内折和外折,但是该类产品无法更好的保护屏幕或者使得产品尺寸太厚。
6.(3)采用实心轴和连杆结构构成铰链结构或弯折部的产品,存在零件数量多,结构复杂等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7.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一种折叠铰链结构及折叠终端设备,所述折叠铰链结构包括两个虚拟转轴机构,其结构简单,且可同时实现内折和外折功能。
8.第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折叠铰链结构,包括主轴,所述主轴上设置有间隔设置的第一收容槽及第二收容槽;主摆杆组件,包括第一主摆杆和第二主摆杆,分布于所述主轴的两侧且与所述主轴转动连接;内折摆杆组件,与所述主轴构成第一虚拟轴结构,所述内折摆杆组件包括第一内折摆杆和第二内折摆杆,分布于所述主轴的两侧,所述第一内折摆杆设置于所述第一收容槽内,且可沿所述第一收容槽滑动及转动,所述第二内折摆杆设置于所述第二收容槽内,且可沿所述第二收容槽滑动及转动;外折摆杆组件,与所述内折摆杆组件构成第二虚拟轴结构,所述外折摆杆组件包括第一外折摆杆和第二外折摆杆,所述第一外折摆杆的一端设置于所述第一内折摆杆背离所述第一收容槽的一端,且可相对所述第一内折摆杆滑动及转动,所述第二外折摆杆的一端设置于所述第二内折摆杆背离所述第二收容槽的一端,且可相对所述第二内折摆杆滑动及转动;中框组件,所述中框组件包括第一中框和第二中框,所述第一外折摆杆背离所述第一内折摆杆的一端可转动地连接至所述第一中框,所述第二外折摆杆背离所述第二内折摆杆的一端可转动地连接至所述第二中框,所述第一主摆杆背离所述主轴的一端插设于所述第一中框内,且可与所述第一中框相对滑动,所述第二主摆杆远离所述主轴的一端插设于所述第二中框内,且可与所述第二中框相对滑动;其中,所述主摆杆组件相对所述主轴转动的轴线,所述内折摆杆组件相对所述主轴转动的轴线,所述外折摆杆组件相对所述内折摆杆组件转动的轴线不同,且均平行于所述主轴的长度方向,所述中框组件与所述主摆杆组件相对滑动的方向垂直于所述主轴的长度
方向;锁定件组件,包括第一锁定件及第二锁定件,所述第一锁定件设置于所述第一内折摆杆内,且可相对所述第一内折摆杆沿平行于所述主轴的长度方向的方向滑动,所述第二锁定件设置于所述第二内折摆杆内,且可相对所述第二内折摆杆沿平行于所述主轴的长度方向的方向滑动;当所述锁定件组件滑动至所述内折摆杆组件与所述外折摆杆组件之间时,所述第二虚拟轴结构锁定,所述主摆杆组件相对所述主轴转动,以带动所述中框组件、外折摆件组件及内折摆件组件转动,所述内折摆杆组件绕所述主轴旋转,直至所述锁定件组件滑动至所述内折摆杆组件与所述主轴之间,以锁定所述第一虚拟轴结构,并解锁所述第二虚拟轴结构,使得所述外折摆杆组件相对所述内折摆杆组件转动,进而继续带动所述中框组件转动。显然,所述折叠铰链结构通过两个虚拟轴(例如第一虚拟轴结构及第二虚拟轴结构),可分别控制所述折叠铰链结构从0度到180度及从180度到360度的翻转运动,并在180度时进行虚拟轴的运动切换,以实现机构的360度翻转。同时,所述折叠铰链结构通过所述主摆杆组件的旋转中心与虚拟轴的轴心的位置不同产生的相位差实现翻转过程中机构的长度保持不变。也就是说,所述折叠铰链结构通过两个虚拟轴结构的组合来实现机构的360度开合,且在开合过程中,机构的长度保持一致。再者,所述折叠铰链结构的主要运动机构为两个虚拟轴结构,其结构简单,零件数量少。
9.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主轴呈直条状,所述第一收容槽与所述第二收容槽沿所述主轴的轴向分布,且所述第一收容槽与所述第二收容槽之间形成转动部,所述第一主摆杆及所述第二主摆杆转动设置于所述转动部的两侧。显然,上述设计中,通过将所述第一主摆杆及所述第二主摆杆转动设置于所述转动部的两侧,可实现所述主摆杆组件带动所述中框组件进行360度翻转。另外,在折叠过程中,可保证在任意角度下,屏幕长度保持恒定长度,减小了所述折叠铰链结构对屏幕的拉扯,有助于延长了屏幕的使用寿命。
10.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转动部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转动孔及第二转动孔,所述第一主摆杆的一端设置有第一销轴,通过将所述第一销轴穿过所述第一转动孔,以使得所述第一主摆杆转动连接至所述转动部的一侧,所述第二主摆杆的一端设置有第二销轴,通过将所述第二销轴穿过所述第二转动孔,以使得所述第二主摆杆转动连接至所述转动部的另一侧;所述第一销轴及所述第二销轴均沿平行所述主轴的长度方向设置。显然,上述设计中,通过将所述第一主摆杆及所述第二主摆杆转动设置于所述转动部的两侧,可实现所述主摆杆组件带动所述中框组件进行360度翻转。另外,在折叠过程中,可保证在任意角度下,屏幕长度保持恒定长度,减小了所述折叠铰链结构对屏幕的拉扯,有助于延长了屏幕的使用寿命。
11.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收容槽两侧的端壁设置有第一滑动槽,所述第一滑动槽呈弧形,所述第一内折摆杆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凸起,所述第一凸起的表面呈弧形,通过将所述第一内折摆杆的第一凸起设置于所述第一滑动槽内,以使得所述第一内折摆杆沿所述第一滑动槽滑动,并相对所述主轴转动;所述第一滑动槽的弧形中心与所述主轴的长度方向平行;所述第二收容槽的结构与所述第一收容槽的结构相同,所述第二内折摆杆的结构与所述第一内折摆杆的结构相同。显然,上述设计中,通过将所述第一内折摆杆及第二内折摆杆分别设置于相应的第一收容槽及第二收容槽内,可实现所述内折摆杆组件相对所述主轴滑动及转动,进而带动所述中框组件进行0度至180度的翻转。
12.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内折摆杆背离所述主轴的一侧设置有缺口,所述
缺口的两侧分别形成有相应的第二滑动槽,所述第二滑动槽呈弧形,所述第一外折摆杆包括弧形部,所述弧形部的两端分别形成有相应的第二凸起,所述第二凸起的表面呈弧形,通过将所述弧形部两端的第二凸起分别设置于相应的第二滑动槽内,以使得所述第一外折摆杆相对所述第一内折摆杆滑动及转动;所述第二滑动槽的弧形中心与所述主轴的长度方向平行;所述第二外折摆杆的结构与所述第一外折摆杆的结构相同。显然,上述设计中,通过使所述第一外折摆杆及第二外折摆杆分别相对所述内折摆杆组件滑动及转动,进而带动所述中框组件进行180度至360度的翻转。
13.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外折摆杆还包括转接部,所述转接部的一侧连接至所述弧形部远离所述第一内折摆杆的一端,所述转接部的另一侧还设置有转轴,所述第一外折摆杆通过所述转轴与所述第一中框转动连接,所述转轴沿平行所述主轴的长度方向设置。上述设计中,通过将所述第一外折摆杆与所述第一中框转动连接,可实现所述第一中框翻转的过程中带动所述第一外折摆杆转动,进而实现机构的360度翻转折叠。
14.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内折摆杆上还设置有传动杆,所述传动杆沿平行所述主轴的长度方向设置,且两端分别设置于相应的第二滑动槽内,所述传动杆上设置有第一齿牙,所述第一外折摆杆的第二凸起设置于所述传动杆与所述第二滑动槽的间隙内,且所述第一外折摆杆的内弧面上设置有第二齿牙,所述第一齿牙与所述第二齿牙相互咬合。上述设计中,通过设置所述传动杆,且所述传动杆及所述第一外折摆杆的内弧面均设置相互咬合的齿牙,以有效提高翻转时的稳定性。
15.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内折摆杆上设置有滑槽,所述第一锁定件设置于所述滑槽内,且沿所述滑槽滑动,所述第一锁定件沿所述滑槽滑动的方向与所述主轴的长度方向平行;所述第一锁定件包括锁定部,第一锁定凸起及第二锁定凸起,所述第一锁定凸起与所述第二锁定凸起设置所述锁定部的两端,且沿相背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一收容槽两侧的端壁还设置有相应的锁止孔;当所述第一锁定件沿所述滑槽滑动,并使得所述第一锁定凸起滑动至所述第一内折摆杆和第一外折摆杆之间时,所述第二虚拟轴结构锁定,所述第二锁定凸起抵持所述第一收容槽的端壁;当所述外折摆杆组件驱动所述内折摆杆组件相对所述主轴转动,并使得所述第二锁定凸起滑入所述锁止孔时,所述第一虚拟轴结构锁定,而所述第一锁定凸起从所述第一内折摆杆和第一外折摆杆之间滑出,所述第二虚拟轴结构解锁,所述外折摆杆组件相对所述内折摆杆组件滑动及转动。上述设计中,通过设置所述锁定件组件,以实现对所述第一虚拟轴结构和第二虚拟轴结构的锁定进行有效切换。
16.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折叠铰链结构还包括支撑组件,所述支撑组件连接至所述中框组件及所述主轴,用以当所述中框组件转动时,随所述中框组件转动,并实现对柔性屏的支撑。上述设计中,通过设置所述支撑组件,所述支撑组件可随所述中框组件转动,并有效支撑柔性屏。
17.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支撑组件包括第一支撑件及第二支撑件,所述第一支撑件的一端设置于所述主轴的一侧,且可相对所述主轴旋转,所述第一支撑件背离所述主轴的一端设置于所述第一中框内,且可相对所述第一中框滑动;所述第二支撑件的一端设置于所述主轴的另一侧,且可相对所述主轴旋转,所述第二支撑件背离所述主轴的一端设置于所述第二中框内,且可相对所述第二中框滑动;其中,所述支撑组件相对所述主轴转动的轴线平行于所述主轴的长度方向,所述支撑组件与所述中框组件相对滑动的方向垂直于
所述主轴的长度方向。上述设计中,通过设置所述支撑组件,所述支撑组件为销钉连接的平板构造,通过虚拟轴和滑道结构的设置,可实现弯折时与屏幕保持一致,并在180度时展平成一个平面。
18.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支撑件包括第一板体,第二板体,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一板体及第二板体沿所述主轴的长度方向布设,所述第一板体与所述第二板体的一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板和所述第二连接板设置于所述第一板体与所述第二板体中相背的另一端,所述第一连接板与所述主轴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板插设于所述第一中框内,且可与所述第一中框相对滑动;所述第二支撑件的结构与所述第一支撑件的结构相同,所述第二支撑件与所述主轴转动连接,并与所述第二中框相对滑动。上述设计中,通过设置所述支撑组件,所述支撑组件为销钉连接的平板构造,通过虚拟轴和滑道结构的设置,可实现弯折时与屏幕保持一致,并在180度时展平成一个平面。
19.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折叠铰链结构还包括外观组件,所述外观组件连接至所述中框组件及所述主轴,用以当所述中框组件转动时,随所述中框组件转动,并实现对所述折叠铰链结构的遮蔽。上述设计中,通过设置所述外观组件,所述外观组件可随所述中框组件转动,并始终实现对所述折叠铰链结构的遮蔽。
20.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外观组件包括第一外观件和第二外观件,所述第一外观件设置于所述主轴的一侧,所述第一外观件的一端固定设置于所述主轴的底部,所述第一外观件的另一端可转动地连接至所述第一中框,且所述第一中框可相对所述第一外观件沿垂直所述主轴的长度方向滑动;所述第二外观件设置于所述主轴的另一侧,所述第二外观件的一端固定设置于所述主轴的底部,所述第二外观件的另一端可转动地连接至所述第二中框,且所述第二中框可相对所述第二外观件沿垂直所述主轴的长度方向滑动。上述设计中,通过设置所述外观组件,所述外观组件为销钉连接的两枚平板构造,其靠近主轴的一侧为可旋转结构,靠近所述中框组件的框体侧是滑道结构,如此,以实现任意角度都可以遮蔽及保护折叠铰链结构的背面。
21.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外观件包括第一平板及第二平板,所述第一平板的一端设置于所述主轴的底部,所述第二平板的一端可转动地连接至所述第一平板背离所述主轴的一端,且连接至所述第一中框,并可与所述第一中框相对滑动;所述第二外观件的结构与所述第一外观件的结构相同,所述第二外观件的一端设置于所述主轴的底部,另一端连接至所述第二中框,且与所述第二中框相对滑动。上述设计中,通过设置所述外观组件,所述外观组件为销钉连接的两枚平板构造,其靠近主轴的一侧为可旋转结构,靠近所述中框组件的框体侧是滑道结构,如此,以实现任意角度都可以遮蔽及保护折叠铰链结构的背面。
22.第二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折叠终端设备,包括柔性屏,所述折叠终端设备还包括第一方面及其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的折叠铰链结构;所述柔性屏连接至所述第一中框及第二中框,且覆盖所述折叠铰链结构。
23.第二方面所带来的技术效果可参见上述第一方面涉及的折叠铰链结构相关的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2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5.图1为具有柔性屏幕的各类终端产品的示意图;
26.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折叠铰链结构未折叠时的示意图;
27.图3为图2所示折叠铰链结构实现内折翻转时的示意图;
28.图4为图2所示折叠铰链结构的分解示意图;
29.图5为图4所示折叠铰链结构的部分放大示意图;
30.图6为图2所示折叠铰链结构中主轴的示意图;
31.图7为图2所示折叠铰链结构中第一内折摆杆的示意图;
32.图8为图2所示折叠铰链结构中第一内折摆杆安装于主轴上的示意图;
33.图9为图2所示折叠铰链结构中第一外折摆杆的示意图;
34.图10为图2所示折叠铰链结构中第一外折摆杆安装于第一内折摆杆上的示意图;
35.图11为图2所示折叠铰链结构中第一中框的示意图;
36.图12为图2所示折叠铰链结构中第一锁定件的示意图;
37.图13a及图13b为图2所述折叠铰链结构处于第一状态(例如闭合状态,展开0度)时外折摆杆组件,内折摆杆组件及主轴的示意图;
38.图13c及图13d为图2所述折叠铰链结构处于第二状态(例如展平状态,展开180度)时外折摆杆组件,内折摆杆组件及主轴的示意图;
39.图13e为图2所述折叠铰链结构处于第三状态(例如完全展开状态,展开360度)时外折摆杆组件,内折摆杆组件及主轴的示意图;
40.图14为图2所示折叠铰链结构中第一支撑件的示意图;
41.图15为图2所示折叠铰链结构中第一外观件的示意图;
42.图16a至图16d为图2所述折叠铰链结构从0度转到180度时的示意图;
43.图17a至图17c为图2所述折叠铰链结构从180度转到360度时的示意图;
44.图18a至图18c为设置有折叠铰链结构的折叠终端设备分别处于不同状态下的示意图。
45.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46.47.[0048][0049]
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技术。
具体实施方式
[0050]
为能进一步阐述本技术达成预定申请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方式,对本技术提供的折叠铰链结构及折叠终端设备的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作出如下详细说明。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51]
需要说明的是,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设置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设置在”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设置的元件。
[0052]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0053]
目前,多样化的屏幕为智能产品行业提供了更多的应用选择,特别是柔性屏幕的出现,为当前同质化非常严重的智能手机行业增加了更多的想象空间。而在装配有柔性屏幕的各类终端产品(如折叠手机、折叠平板、折叠电脑等电子设备)中,实现柔性屏幕的折叠功能的铰链机构,是该类产品的一个关键部件。
[0054]
目前主流的折叠类型的终端产品,大致分为内折叠和外折叠两类。然而,这些终端产品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0055]
(1)有一处弯折部的产品,只能实现单一的内折或者外折,其使用受到局限。
[0056]
(2)同时满足内折和外折功能的产品,一般设置有两处弯折部,以分别实现内折和外折,但是该类产品无法更好的保护屏幕或者使得产品尺寸太厚。
[0057]
(3)采用实心轴和连杆结构构成铰链结构或弯折部的产品,存在零件数量多,结构复杂等问题。
[0058]
为此,本技术提供一种折叠铰链结构及折叠终端设备,所述折叠铰链结构包括两个虚拟轴结构,其结构简单,且可同时实现内折和外折功能。
[0059]
为了方便理解,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的实施方式对其进行详细的描述。
[0060]
请参阅图2及图3,本技术提供一种折叠铰链结构100。所述折叠铰链结构100可实现内折翻转(例如实现从0度到180度的开合)及外折翻转(例如从180度到360度的开合),从而实现其360度翻转折叠。所述折叠铰链结构100可应用于折叠终端设备200(参图18a至图18c)。所述折叠终端设备200可为折叠手机、折叠平板、折叠电脑、折叠笔记本、搭载有柔性折叠显示屏的终端等中的至少一种,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0061]
请参阅图18a至图18c,所述折叠终端设备200还包括柔性屏201。所述柔性屏201将所述折叠铰链结构100覆盖,且能够在所述折叠铰链结构100的带动下实现翻转折叠。其中,
所述折叠终端设备200可以打开0度至360度。即,所述折叠终端设备200可实现内折翻转(例如实现从0度到180度的开合)及外折翻转(例如从180度到360度的开合),从而实现其360度翻转折叠。
[0062]
请一并参阅图3,所述折叠铰链结构100包括主轴10、主摆杆组件20、内折摆杆组件30、外折摆杆组件40、中框组件50、锁定件组件60、支撑组件70及外观组件80。所述主摆杆组件20转动设置于所述主轴10上。所述内折摆杆组件30滑动设置于所述主轴10上,且可相对所述主轴10转动。所述外折摆杆组件40滑动设置于所述内折摆杆组件30远离所述主轴10的一端,且可相对所述内折摆杆组件30转动。所述中框组件50与所述外折摆杆组件40转动连接,且与所述主摆杆组件20滑动连接。所述内折摆杆组件30与所述主轴10构成第一虚拟轴结构。所述外折摆杆组件40与所述内折摆杆组件30构成第二虚拟轴结构。所述锁定件组件60设置于所述内折摆杆组件30内,且可相对所述内折摆杆组件30滑动。所述锁定件组件60用以实现对所述第一虚拟轴结构和第二虚拟轴结构的锁定切换。所述支撑组件70设置于所述折叠铰链结构100的内侧。所述支撑组件70连接至所述主轴10及所述中框组件50,并支撑所述柔性屏201。所述外观组件80设置于所述折叠铰链结构100的外侧,用以保护所述折叠铰链结构100并美化所述折叠终端设备200的外观。
[0063]
请一并参阅图4,图5及图6,所述主轴10大致呈轴状。所述主轴10上设置有第一收容槽11及第二收容槽12。所述第一收容槽11与所述第二收容槽12间隔设置,用以收容所述内折摆杆组件30。所述第一收容槽11与所述第二收容槽12将所述主轴10分成间隔设置的转动部13,连接部15及固定部17。其中,所述第一收容槽11与所述第二收容槽12之间的部分形成所述转动部13。所述转动部13用以连接所述主摆杆组件20。所述连接部15设置于所述第一收容槽11背离所述转动部13的一侧。所述固定部17设置于所述第二收容槽12背离所述转动部13的一侧。即,在本技术中,所述连接部15,所述第一收容槽11,所述转动部13,所述第二收容槽12及所述固定部17沿所述主轴10的轴向方向(或长度方向)依次设置。
[0064]
所述主摆杆组件20包括第一主摆杆21及第二主摆杆22。所述第一主摆杆21与所述第二主摆杆22分布于所述主轴10的两侧,且与所述主轴10转动连接(例如通过所述转动部13转动连接),以相对所述主轴10展开或折叠。
[0065]
具体地,请参阅图5,所述转动部13的第一侧沿所述主轴10的长度方向设置有第一转动孔131。所述第一主摆杆21呈板状,其一侧设置有第一销轴211。通过将所述第一销轴211穿过所述转动部13一侧的第一转动孔131,进而使得所述第一主摆杆21转动连接至所述转动部13的一侧。同样,所述转动部13与所述第一侧相背的第二侧沿所述主轴10的长度方向设置有第二转动孔132。所述第二主摆杆22的结构与所述第一主摆杆21的结构相同。所述第二主摆杆22的一侧设置有第二销轴221。通过将所述第二销轴221穿过所述转动部13第二侧的第二转动孔132,进而使得所述第二主摆杆22转动连接至所述转动部13的另一侧。在本技术中,所述主摆杆组件20绕所述主轴10旋转的轴线(例如所述第一销轴211与第二销轴221)与所述主轴10的长度方向平行。
[0066]
请一并参阅图4,图5及图7,所述内折摆杆组件30包括第一内折摆杆31和第二内折摆杆32。所述第一内折摆杆31滑动设置于所述第一收容槽11,且可相对所述主轴10转动。
[0067]
具体地,请一并参阅图5及图6,所述第一收容槽11两侧的端壁(例如所述转动部13及连接部15朝向所述第一收容槽11的一端)均设置有第一滑动槽111。所述第一滑动槽111
呈弧形。所述第一内折摆杆31大致弧形条状。所述第一内折摆杆31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凸起311。所述第一凸起311的形状及结构与所述第一滑动槽111的形状及结构相配合。例如,所述第一凸起311的表面呈弧形。请一并参阅图8,通过将所述第一内折摆杆31的第一凸起311设置于所述第一滑动槽111内,以使得所述第一内折摆杆31设置于所述第一收容槽11内,且可沿所述第一滑动槽111滑动。另外,由于所述第一滑动槽111及所述第一凸起311均呈弧形。因此,当所述第一内折摆杆31沿所述第一滑动槽111滑动时,所述第一内折摆杆31可相对所述主轴10转动。
[0068]
所述第二内折摆杆32设置于所述第二收容槽12内,且可沿所述第二收容槽12滑动,并相对所述主轴10转动。在本技术中,所述第二内折摆杆32的结构与所述第一内折摆杆31的结构相同,且其滑动及转动原理与第一内折摆杆31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0069]
请一并参阅图4,图5及图9,所述外折摆杆组件40包括第一外折摆杆41和第二外折摆杆42。所述第一外折摆杆41滑动设置于所述第一内折摆杆31背离所述主轴10的一端,且可相对所述第一内折摆杆31转动。
[0070]
具体地,请一并参阅图5及图6,所述第一内折摆杆31背离所述主轴10的一侧设置有缺口312。所述缺口312的两侧分别形成有相应的第二滑动槽313。所述第二滑动槽313呈弧形。所述第一外折摆杆41包括弧形部411及转接部412。所述弧形部411呈半圆弧状。所述弧形部411的两端分别形成有相应的第二凸起413。所述第二凸起413的表面大致呈弧形。请一并参图10,通过将所述弧形部411两端的第二凸起413分别设置于相应的第二滑动槽313内,以使得所述第一外折摆杆41相对所述第一内折摆杆31滑动。由于所述第二滑动槽313及所述第二凸起413均呈弧形。因此,当所述第一外折摆杆41相对所述第一内折摆杆31滑动时,亦可实现所述第一外折摆杆41相对所述第一内折摆杆31的转动。
[0071]
所述转接部412大致呈板状,其一侧连接至所述弧形部411远离所述第一内折摆杆31的一端。所述转接部412的另一侧还设置有转轴414。所述转轴414沿平行所述主轴10的长度方向设置。
[0072]
可以理解,请再次参阅图9,为了保证外折翻转的稳定性,所述第一内折摆杆31上设置有传动杆314。所述传动杆314沿平行所述主轴10的长度方向设置,且两端分别设置于相应的第二滑动槽313内。所述传动杆314上有第一齿牙315。对应地,所述第一外折摆杆41的第二凸起413设置于所述传动杆314与所述第二滑动槽313的间隙内,且所述第一外折摆杆41的内弧面上设置有第二齿牙415。如此,当所述第一外折摆杆41绕所述传动杆314转动时,通过所述第一齿牙315与所述第二齿牙415的相互咬合,可以有效提高翻转时的稳定性。
[0073]
所述第二外折摆杆42滑动设置于所述第二内折摆杆32背离所述主轴10的一端,且可相对所述第二内折摆杆32转动。在本技术中,所述第二外折摆杆42的结构与所述第一外折摆杆41的结构相同,且其相对所述第二内折摆杆32滑动及转动的原理与所述第一外折摆杆41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0074]
请一并参阅图4及图11,所述中框组件50连接至所述柔性屏201,以在翻转的过程中,带动所述柔性屏201进行翻转。所述中框组件50包括第一中框51及第二中框52。所述第一中框51大致呈直条状,且沿所述主轴10的长度方向布设。所述第一中框51的一侧设置有第一收容口511。所述第一收容口511用以收容所述第一主摆杆21,且可使得所述第一主摆杆21沿所述第一收容口511滑动,即实现所述第一主摆杆21与所述第一中框51之间的相对
滑动。所述第一中框51设置有所述第一收容口511的一侧还设置有第二收容口512。所述第二收容口512内设置有轴孔(图未示)。通过将所述第一外折摆杆41的转轴414穿过所述第二收容口512内的轴孔,进而使得所述第一中框51与所述第一外折摆杆41转动连接。所述第一中框51设置有所述第一收容口511及所述第二收容口512的一侧还设置有第三收容口513。所述第一收容口511,所述第二收容口512及所述第三收容口513间隔设置。
[0075]
可以理解,在本技术中,所述第一中框51与所述第一主摆杆21相对滑动的方向与所述主轴10的长度方向垂直。所述第一中框51与所述第一外折摆杆41转动连接的轴线(例如转轴414)与所述主轴10的长度方向平行。
[0076]
所述第二中框52滑动连接至所述第二主摆杆22,且与所述第二外折摆杆42转动连接。在本技术中,所述第二中框52的结构与所述第一中框51的结构相同,且其与所述第二外折摆杆42转动连接,与所述第二主摆杆22滑动连接的原理与第一中框51与所述第一外折摆杆41转动连接,与所述第一主摆杆21滑动连接的原理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0077]
可以理解,请一并参阅图4,图5及图12,所述锁定件组件60包括第一锁定件61和第二锁定件62。所述第一锁定件61设置于所述第一内折摆杆31内,且可相对所述第一内折摆杆31滑动。
[0078]
具体地,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锁定件61的数量为两个。所述第一内折摆杆31的两侧设置有相应的滑槽316。所述滑槽316的形状及结构与所述第一锁定件61相对应。两个所述第一锁定件61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内折摆杆31的两侧(例如所述滑槽316),且可沿所述滑槽316滑动。在本技术中,所述第一锁定件61沿所述滑槽316滑动的方向与所述主轴10的长度方向平行。
[0079]
请一并参阅图12,所述第一锁定件61包括锁定部611,第一锁定凸起612及第二锁定凸起613。所述锁定部611大致呈条状。所述第一锁定凸起612与所述第二锁定凸起613设置所述锁定部611的两端,且沿相背的方向延伸。对应地,在本技术中,所述第一收容槽11两侧的端壁(例如所述转动部13和所述连接部15)还分别设置有相应的锁止孔112(参图5)。如此,请一并参阅图13a及图13b,当所述第一锁定件61沿所述滑槽316滑动,并使得所述第一锁定凸起612滑动至所述第一内折摆杆31和第一外折摆杆41之间时,所述第二虚拟轴结构锁定(即所述第一内折摆杆31与所述第一外折摆杆41锁定)。此时,所述第二锁定凸起613将抵持所述第一收容槽11的端壁(例如抵持所述转动部13与所述连接部15的侧壁)。当所述主摆杆组件20带动所述中框组件50,所述外折摆杆组件40及所述内折摆杆组件30转动时,所述外折摆杆组件40驱动所述内折摆杆组件30相对所述主轴10转动,以使得所述折叠铰链结构100从0度转至180度(参图13c及图13d)。
[0080]
请一并参阅图13c至图13e,当所述外折摆杆组件40驱动所述内折摆杆组件30相对所述主轴10转动,并使得所述第二锁定凸起613滑入所述锁止孔112时,所述第一虚拟轴结构锁定(即所述第一内折摆杆31与所述主轴10锁定,参图13c及图13d)。而所述第一锁定凸起612从所述第一内折摆杆31和第一外折摆杆41之间滑出,所述第二虚拟轴结构解锁。此时所述主摆杆组件20继续转动,并带动所述外折摆杆组件40相对所述内折摆杆组件30转动,即继续带动所述中框组件50转动,直至所述折叠铰链结构100从180度转至360度(参图13e)。
[0081]
可以理解,所述第二锁定件62设置于所述第二内折摆杆32内,且可相对所述第二
内折摆杆32滑动。在本技术中,所述第二锁定件62和第一锁定件61的结构相同,且其作用及工作原理与所述第一锁定件61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0082]
可以理解,请一并参阅图4及图14,所述支撑组件70设置于所述折叠终端设备200的内侧,用以在所述中框组件50带动所述柔性屏201翻转的过程中支撑所述柔性屏201(参图18a至图18c)。所述支撑组件70包括第一支撑件71及第二支撑件72。所述第一支撑件71一端转动连接至所述主轴10,另一端滑动连接至所述第一中框51。
[0083]
具体地,所述第一支撑件71包括第一板体711,第二板体712,第一连接板713及第二连接板714。所述第一板体711与所述第二板体712均呈直条状,且沿所述主轴10的长度方向布设。所述第一板体711与所述第二板体712的一端转动连接。即所述第一板体711与所述第二板体712彼此可相对转动。所述第一连接板713设置于所述第一板体711远离所述第二板体712的一侧,且与所述主轴10的连接部15转动连接。即所述第一支撑件71通过所述第一连接板713转动连接至所述主轴10的一侧。所述第一支撑件71绕所述主轴10转动的轴线与所述主轴10的长度方向平行。所述第二连接板714设置于所述第二板体712远离所述第一连接板713的一侧。所述第二连接板714设置于所述第一中框51内(例如插设于所述第一中框51的第三收容口513内),且可与所述第一中框51相对滑动。所述第一支撑件71与所述第一中框51相对滑动的方向与所述主轴10的长度方向垂直。如此,当所述主摆杆组件20相对所述主轴10转动时,所述主摆杆组件20带动所述中框组件50转动。由于所述第一支撑件71连接至所述第一中框51,且设置有转动机构,因此所述第一支撑件71亦可随所述第一中框51转动,并实现对柔性屏201的全程支撑。
[0084]
所述第二支撑件72设置于所述主轴10的另一侧,其结构与所述第一支撑件71的结构相同。所述第二支撑件72与所述主轴10,所述第二中框52的位置关系,连接关系,作用及原理等与所述第一支撑件71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0085]
请一并参阅图4及图15,所述外观组件80设置在所述折叠终端设备200的外侧,用于保护所述折叠铰链结构100并美化所述折叠终端设备200的外观(参图18a至图18c)。所述外观组件80包括第一外观件81和第二外观件82。所述第一外观件81包括第一平板811和第二平板812。所述第一平板811沿所述主轴10的长度方向设置,且一端固定于所述主轴10。例如所述第一平板811的一侧通过销钉813(参图16a)固定至所述主轴10。所述第二平板812沿所述主轴10的长度方向设置,且与所述第一平板811转动连接。即所述第二平板812的一端可转动地连接至所述第一平板811远离所述主轴10的一侧。所述第二平板812远离所述主轴10的一侧与所述第一中框51滑动连接。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中框51与所述第二平板812的相对滑动方向与所述主轴10的长度方向垂直。
[0086]
所述第二外观件82设置于所述主轴10的另一侧。所述第二外观件82的结构与所述第一外观件81的结构相同,且其与所述主轴10,所述第二中框52的连接关系,位置关系,作用及原理等与所述第一外观件81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0087]
可以理解,在本技术中,通过将所述外观组件80设置成可翻转结构,且可与所述中框组件50做相对平行滑动,进而使得所述外观组件80在所述中框组件50的翻转过程中始终遮蔽所述折叠铰链结构100。
[0088]
可以理解,请一并参阅图4及图5,当组装所述折叠铰链结构100时,可先将所述第一主摆杆21连接至所述转动部13的第一转动孔131,以转动设置于所述主轴10的第一侧。接
着将所述第一内折摆杆31设置于所述第一收容槽11内,以使得所述第一内折摆杆31相对所述主轴10滑动及转动。将所述第一外折摆杆41转动设置于所述第一内折摆杆31远离所述主轴10的一端。将所述第一外折摆杆41的转轴414穿过所述第一中框51的第二收容口512,将所述第一主摆杆21插设于所述第一收容口511内,以将所述第一外折摆杆41转动连接至所述第一中框51,将所述第一主摆杆21滑动连接至所述第一中框51。将所述第一支撑件71的一端(例如所述第一连接板713)转动连接至所述主轴10的连接部15,将所述第一支撑件71的另一端(例如所述第二连接板714)滑动设置于所述第一中框51的第三收容口513内,以使得所述第一支撑件71连接所述主轴10与所述第一中框51。将所述第一外观件81的一端固定至所述主轴10,例如固定至所述主轴10的底部。将所述第一外观件81的另一端(例如所述第二平板812)连接至所述第一中框51的外侧,且使得所述第一中框51与所述第一外观件81可相对滑动。如此,可将所述第一主摆杆21,第一内折摆杆31,第一外折摆杆41,第一中框51,第一支撑件71及第一外观件81与所述主轴10的组装,即均组装至所述主轴10的第一侧。接着,可按照类似方式,完成所述第二主摆杆22,第二内折摆杆32,第二外折摆杆42,第二中框52,第二支撑件72及第二外观件82与所述主轴10的组装,以将其组装至所述主轴10的第二侧。
[0089]
可以理解,请一并参阅图16a至图16d,为所述折叠铰链结构100从0度至180度展开状态的示意图。其中,在本技术中,以左侧动作为例加以说明。首先,初始状态时,所述锁定件组件60处于所述外折摆杆组件40与所述内折摆杆组件30之间。具体地,请一并参阅图16b,当所述第一锁定件61沿所述滑槽316内滑动,并使得所述第一锁定凸起612滑动至所述第一内折摆杆31和第一外折摆杆41之间(例如所述第一外折摆杆41的凹坑416,即横跨第一锁定面)时,所述第二虚拟轴结构锁定(即所述第一内折摆杆31与所述第一外折摆杆41固定在一起),而所述第二锁定凸起613将抵持所述第一收容槽11的侧壁而被限制不能左移。即,所述第二虚拟轴结构锁定,第一虚拟轴结构可运动(例如所述第一内折摆杆31相对所述主轴10旋转)。当所述内折摆杆组件30旋转时,所述外折摆杆组件40的凹坑416会推动所述锁定件组件60和所述内折摆杆组件30一起转动。具体地,所述内折摆杆组件30的第一凸起311的一部分伸入到所述主轴10的第一滑动槽111内,以与所述主轴10搭接。
[0090]
当所述折叠铰链结构100展开时,所述主摆杆组件20围绕所述转动部13摆动,以带动所述中框组件50,外折摆杆组件40和内折摆杆组件30转动,所述内折摆杆组件30上的弧形的第一凸起311沿所述主轴10的弧形的第一滑动槽111滑动,直至所述折叠铰链结构100实现从0度到180度的内折翻转(参图16d)。
[0091]
同时,请一并参阅图16c,为所述第二虚拟轴结构初始状态的截面图。其中,所述第一外折摆杆41的弧形的第二凸起413一部分伸入到所述第一内折摆杆31的弧形的第二滑动槽313内。由于从0度到180度时,所述外折摆杆组件40和所述内折摆杆组件30被锁定件组件60锁定为一体,即始终处于锁定状态。因此,所述外折摆杆组件40和所述内折摆杆组件30会保持如图16c所示状态一起从0度转到180度。
[0092]
请一并参阅图16d,在展开的过程中,所述支撑组件70和所述外观组件80随所述主摆杆组件20翻转展开,直至180度时被拉平,其展开过程中实现对屏幕支撑功能和机构外观保护功能。再者,由于所述第一滑动槽111的弧形中心与所述主摆杆组件20的旋转中心或轴线的位置不同而形成的转动位移差,实现所述中框组件50与所述主摆杆组件20的相对滑
动,以保持所述折叠铰链结构100的长度始终与安装在所述折叠铰链结构100上的屏幕的长度一致(参图16d中所示,所述中框组件50与所述主摆杆组件20的相对滑动距离)。
[0093]
请一并参阅图17a至图17c,为所述折叠铰链结构100从180度至360度展开状态的示意图。其中,在本技术中,以左侧动作为例加以说明。当所述折叠铰链结构100展开到180度时,所述锁定件组件60中的所述第二锁定凸起613在所述外折摆杆组件40的挤压下滑入所述锁止孔112(即横跨第二锁定面)。此时,所述第一锁定凸起612从所述内折摆杆组件30和外折摆杆组件40之间滑出。所述内折摆杆组件30与所述主轴10构成的第一虚拟轴结构锁定,而所述内折摆杆组件30与所述外折摆杆组件40构成的第二虚拟轴结构解除锁定。如此,所述主摆杆组件20继续转动,并带动所述外折摆杆组件40相对所述内折摆杆组件30转动,即继续带动所述中框组件50转动,直至所述折叠铰链结构100从180度转至360度。
[0094]
可以理解,在所述折叠铰链结构100从180度转至360度的过程中,由于所述第二滑动槽313的弧形中心与所述主摆杆组件20的旋转中心或轴线的位置不同而形成的转动位移差,实现所述中框组件50与所述主摆杆组件20的相对滑动,以保持所述折叠铰链结构100的长度始终与固定在折叠铰链结构100上的屏幕的长度一致(参图17c中所示,所述中框组件50与所述主摆杆组件20的相对滑动距离)。
[0095]
可以理解,在展开的过程中,所述支撑组件70在翻转过程中会在所述主摆杆组件20的带动下弯折,以保持对屏幕的支撑。所述外观组件80随所述主摆杆组件20翻转而内折旋转收起,以贴于所述折叠铰链结构100的内部,实现对机构外观保护功能。
[0096]
可以理解,如上所述,所述折叠铰链结构100在0度(内折状态)到180度(展平状态)之间,第一虚拟轴结构旋转,第二虚拟轴结构被锁定。在180度时,通过所述锁定件组件60的位置滑动,锁定第一虚拟轴结构,同时解锁第二虚拟轴结构。从180度到360度(外折状态)之间,所述第二虚拟轴结构旋转,所述第一虚拟轴结构被锁定。
[0097]
可以理解,从外折状态翻转到内折状态的运动是上述的逆运动,也是在180度节点时进行第一虚拟轴结构和第二虚拟轴结构的锁定切换,在此不再赘述。
[0098]
综上,所述折叠铰链结构100通过两个虚拟轴(例如第一虚拟轴结构及第二虚拟轴结构)分别控制所述折叠铰链结构100从0度到180度及从180度到360度的翻转运动,并在180度时进行虚拟轴的运动切换,以实现机构的360度翻转。同时,所述折叠铰链结构100通过所述主摆杆组件20的旋转中心与虚拟轴的轴心的位置不同产生的相位差实现翻转过程中机构的长度保持不变。也就是说,所述折叠铰链结构100通过两个虚拟轴结构的组合来实现机构(即所述折叠铰链结构100)的360度开合,且在开合过程中,机构的长度保持一致。
[0099]
另外,所述折叠铰链结构100在一处弯折部(即所述第一虚拟轴结构和第二虚拟轴结构)同时实现机构的内折和外折功能。而动作的切换机构为设置在内折摆杆组件30内的可滑动的锁定件组件60。在本技术中,所述折叠铰链结构100单侧两处的虚拟轴结构(即第一虚拟轴结构及第二虚拟轴结构)各控制180度翻转范围,且在180度为临界点进行切换。再者,通过将所述支撑组件70及外观组件80设置为上述结构,可始终保持对屏幕的支撑保护及始终遮蔽铰链内部结构。
[0100]
可以理解,在本技术中,并不对所述第一收容槽11及第二收容槽12的数量,所述主摆杆组件20,内折摆杆组件30及外折摆杆组件40的数量进行具体限制。例如,请再次参阅图4,在另外的实施例中,所述主轴10上可设置两个第一收容槽11及两个第二收容槽12。所述
折叠铰链结构100包括两个主摆杆组件20,两个内折摆杆组件30及两个外折摆杆组件40。
[0101]
请一并参阅图18a至图18c,为所述折叠终端设备200处于不同状态时的示意图。例如,图18a为所述折叠终端设备200处于内折闭合状态时的示意图。图18b为所述折叠终端设备200处于展开180度状态时的示意图。图18c为所述折叠终端设备200处于外折360度状态时的示意图。
[0102]
显然,通过所述主摆杆组件20的旋转中心与虚拟轴(例如第一虚拟轴结构及第二虚拟轴结构)轴心的位置不同产生的相位差实现翻转过程中所述折叠铰链结构100的长度保持不变。即无论所述折叠铰链结构100处于何种状态,所述支撑组件70均能实现对柔性屏201的有效支撑,且所述外观组件80能实现对所述折叠铰链结构100的外观保护,即所述外观组件80始终遮蔽所述折叠铰链结构100的内部结构。
[0103]
可以理解,本技术提供折叠铰链结构100及折叠终端设备200。所述折叠铰链结构100为具有两个虚拟转轴组合的机构,可在一个弯折部位实现内折和外折功能的结合,提高了所述折叠铰链结构100的稳定性,并能保持折叠铰链结构100的长度一致,以保护屏幕。具体地,所述折叠铰链结构100配置有两个虚拟轴结构(即第一虚拟轴结构及第二虚拟轴结构)及锁定件组件60。如此,在180度时可通过所述锁定件组件60完成两个虚拟轴结构的运动切换,实现机构360度的翻转动作。具体地,所述折叠铰链结构100通过将所述锁定件组件60滑动设置于内折摆杆组件30内,以实现两个虚拟轴结构之间的运动转换。
[0104]
再者,为了保证外折时的长度变化,所述折叠铰链结构100利用虚拟轴(即第一虚拟轴结构和第二虚拟轴结构)和实轴(即所述主摆杆组件20的轴线)之间的相位差,通过虚拟轴和实轴之间的滑动,实现对折叠铰链结构100长度的调整控制。所述折叠铰链结构100设置有支撑组件70,所述支撑组件70为销钉连接的平板构造,通过虚拟轴和滑道结构的设置,可实现弯折时与屏幕保持一致,并在180度时展平成一个平面。另外,所述折叠铰链结构100还设置有外观组件80。所述外观组件80为销钉连接的两枚平板构造,其靠近主轴10的一侧为可旋转结构,靠近所述中框组件50的框体侧是滑道结构,如此,以实现任意角度都可以遮蔽及保护折叠铰链结构100的背面。
[0105]
综上,所述折叠铰链结构100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106]
(1)通过两个虚拟轴结构,分别控制机构(即所述折叠铰链结构100)的内折翻转(从0度到180度的开合)及外折翻转(从180度到360度的开合),从而实现机构的360度翻转折叠。
[0107]
(2)在同一弯折部可实现内折功能和外折功能的统合。
[0108]
(3)在360度开合过程中始终保证机构的长度一致。
[0109]
(4)通过所述锁定件组件60的位置变换实现两个虚拟轴结构之间的运动切换,保证一个虚拟轴结构运动时另一个虚拟轴结构被锁定。
[0110]
(5)所述折叠铰链结构100的主要运动机构为两个虚拟轴结构,其结构简单,零件数量少。
[0111]
可以理解,所述折叠铰链结构100可应用于所有外折的终端设备及与其结合的终端设备,包括,但不限于,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和笔记本电脑等终端设备。所述折叠铰链结构100的转轴区外观极简,其不仅可实现折叠功能,且在折叠过程中,可保证在任意角度下,屏幕长度保持恒定长度,减小了所述折叠铰链结构100对屏幕的拉扯,有助于延长了屏幕的使
用寿命。再者,所述折叠铰链结构100的滑动距离与转动角度唯一对应,可防止屏幕受到宽度方向的挤压。
[0112]
以上实施方式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以上较佳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等同替换都不应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在本技术精神内做其它变化等用在本技术的设计,只要其不偏离本技术的技术效果均可。这些依据本技术精神所做的变化,都应包含在本技术所要求保护的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