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基于氢的近零碳排放综合能源系统及其运行优化方法

2022-06-05 14:27:45 来源:中国专利 TAG:

技术特征:
1.基于氢的近零碳排放综合能源系统,其特征是,包括:光伏发电机组、风力发电机组、电解槽、储氢罐、燃料电池、热泵、吸收式制冷机和储热装置;所述光伏发电机组和风力发电机组,负责供给电负荷;当电力过剩时,过剩的电负荷向电解槽输入直流电进行电解水来制取氢气,并将氢气储存到储氢罐中;当电力不足时,储氢罐为燃料电池提供氢气,燃料电池产生电力,满足电负荷需求;储热装置为电解槽提供热量;电解槽制取的氢气在压缩过程中释放热量,储热装置将压缩氢气释放的热量回收存储;燃料电池产生电力的过程中释放热量,储热装置将产生电力释放的热量回收存储;吸收式制冷机从储热装置中吸收热能进行制冷操作;热泵从光伏发电机组和风力发电机组中获取电量,产生热能或冷能。2.基于氢的近零碳排放综合能源系统的运行优化方法,其特征是,包括:获取天气数据、负荷数据、设备参数和能源成本数据;获取每个小时的能流需求;构建基于氢的近零碳排放综合能源系统的数学模型;所述基于氢的近零碳排放综合能源系统的数学模型,包括:电解槽数学模型、燃料电池数学模型、吸收式制冷机数学模型、热泵数学模型;构建目标函数和约束条件;对目标函数进行求解,得到各个设备的输入值和输出值。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氢的近零碳排放综合能源系统的运行优化方法,其特征是,电解槽数学模型,具体是指:电解槽的产氢率与电流有关:其中,为电解槽产氢率;i
cell
为电解槽的电流;p为电解槽压强;电解槽的温度与供热能流以及电解槽输入功率相关:t
elz
=t
elz
(q
elz
,p
elz
);其中,t
elz
表示电解槽工作温度,q
elz
表示储热装置向电解槽输送的热量;p
elz
表示电解槽的输入功率;电解槽效率:式中,η
e
为电解槽效率;hhv of h2表示氢气的高热值;c
e
为电解槽能耗;电解槽中进行反应,该反应需要电能热能的共同作用:h2o

h2(g) 1/2o2(g)。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氢的近零碳排放综合能源系统的运行优化方法,其特征是,燃料电池数学模型,具体是指:发热量q
fc
:q
fc
=η
he
p
fc
其中,q
fc
为燃料电池的发热功率;η
he
为燃料电池热-功率比;吸收式制冷机数学模型,具体是指:
制冷量q
c,ac
:q
c,ac
=cop
ac
q
h,ac
其中,cop
ac
为吸收式制冷机的效率;q
h,ac
为吸收式制冷机进热量;热泵数学模型,具体是指:制热量q
h,hp
:q
h,hp
=cop
h,hp
p
hp
;制冷量q
c,hp
:q
c,hp
=cop
c,hp
p
hp
;其中,cop
c,hp
为热泵冷却效率,cop
h,hp
为热泵加热效率;p
hp
为热泵电能输入。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氢的近零碳排放综合能源系统的运行优化方法,其特征是,构建基于氢的近零碳排放综合能源系统的数学模型;还包括:构建平衡方程;所述平衡方程,包括:电能平衡方程、热能平衡方程、冷能平衡方程和氢能平衡方程;所述电能平衡方程,是指:p
pv
p
wt-p
elz-p
hp
p
fc
=p
l
其中,p
pv
为光伏发电量;p
wt
为风力发电量;p
elz
为电解槽耗电量;p
hp
为热泵电能输入;p
fc
为燃料电池发电量;p
l
为电负荷;所述热能平衡方程,是指:其中,q
fc
为燃料电池制热量,q
h,hp
为热泵制热量;q
h,hs
为压缩氢气释热量;q
elz
为储热装置向电解槽的供热量;q
h,ac
为吸收式制冷机进热量;为充热效率;为充热功率;为放热效率;为放热功率;q
h
为热负荷;所述冷能平衡方程,是指:q
c,hp
q
c,ac
=q
c
q
c,hp
为热泵的制冷量;q
c,ac
为吸收式制冷机制热量;q
c
为冷负荷;所述氢能平衡方程,是指:其中,η
loss
为在压缩氢气过程中的能量消耗和作为热量散失的比例;p
elz
为电解槽输入功率;为储氢罐充氢功率;为储氢罐充氢效率,为季节储氢充氢功率;为季节储氢充氢效率;为储氢罐释氢功率;为储氢罐释氢效率,为季节储氢释氢功率;为季节储氢释氢效率;h
l
为氢负荷。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氢的近零碳排放综合能源系统的运行优化方法,其特征是,构建目标函数和约束条件;其中,目标函数是以最小运行成本为优化目标的调度模型:所述运行成本,包括:设备运营成本、氢气售卖成本、弃光弃风惩罚成本。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氢的近零碳排放综合能源系统的运行优化方法,其特征是,约束条件,包括:储氢约束条件、储热约束条件和设备出力约束条件;其中,储氢约束条件,是指:季节性储氢在不同典型日之间实现氢气的充电和释放,储氢实现日内氢气的充电和释放,其中季节性储氢的运行约束如下:式(2)限制了每次充氢和释氢的最大量和最大储氢容量;其中,shs为季节性储氢seasonal hydrogen storage的缩写;为在s场景下t时shs的充电/释放功率;为1表示在s场景下t时,shs处于充电/释放状态;v
shs
为shs的功率容量比;cap
shs
为shs的最大安装容量;式(3)为不同季节的典型天,shs中只有一个状态,充电或释放;式(3)为不同季节的典型天,shs中只有一个状态,充电或释放;式(3)为不同季节的典型天,shs中只有一个状态,充电或释放;式(3)为不同季节的典型天,shs中只有一个状态,充电或释放;式(4)-(6),c为储氢罐剩余容量,c的初始值在第一个典型天是装机容量的一半,其他典型天数为减去自放电能量损失后上一季充放电功率的累积;其中,为第一典型天的剩余容量;为在s场景下t时的剩余容量;为shs的自释放效率;为shs的充电效率;为shs的释放效率;ω(s)为s的场景概率;式(6)规定s场景的概率和为1;其中,储热约束条件,是指:其中,储热约束条件,是指:
为在s场景下t时储热装置的充热功率;为在s场景下t时储热装置的放热功率;为储热装置的最大充热功率;为储热装置的最大放热功率;为1表示在s场景下t时储热装置处于充热状态;为1表示在s场景下t时储热装置处于放热状态;式(8)限制了每次充热和放热的最大功率且充热和放热不能同时发生;式(9)-(11)中e为储热装置的剩余容量;式(9)为储热装置容量的上下限;为储热装置的自释放效率;为储热装置的充热效率;为储热装置的放热效率;式(10)表示t时刻储热装置的剩余容量;其中,设备出力约束条件,是指:式(12)表示在运行中各个设备的额定功率约束,θ代表各种设备包括:热泵、电解槽、燃料电池、吸收式制冷机、光伏、风电;表示设备的最小运行功率;表示各个设备的运行功率;表示各个设备的最大运行功率式(13)表示在运行中各个设备的爬坡约束,r为爬坡效率;式(13)表示在运行中各个设备的爬坡约束,r为爬坡效率;为1表示在s场景下t时,电解槽/燃料电池工作,式(14)表示电解槽和燃料电池不能同时工作。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氢的近零碳排放综合能源系统的运行优化方法,其特征是,所述对目标函数进行求解,得到各个设备的输入值和输出值;所采用的求解算法,是:ngsa
‑ⅱ
优化算法。9.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氢的近零碳排放综合能源系统的运行优化方法,其特征是,所述对目标函数进行求解,得到各个设备的输入值和输出值;这里的各个设备,具体包括:热泵、电解槽、燃料电池、吸收式制冷机、光伏、风电,储氢装置、储热装置。10.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氢的近零碳排放综合能源系统的运行优化方法,其特征是,所述方法,还包括:判断优化调度时间t是否等于设定数值,如果是就结束,如果否就对t
进行加一处理,更新储能设备,返回获取每个小时的能流需求的步骤。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氢的近零碳排放综合能源系统及其运行优化方法,光伏和风力发电机组负责供给电负荷;当电力过剩时,过剩电负荷向电解槽输入直流电进行电解水来制取氢气,并将氢气储存到储氢罐中;当电力不足时,储氢罐为燃料电池提供氢气,燃料电池产生电力,满足电负荷需求;储热装置为电解槽提供热量;电解槽制取的氢气在压缩过程中释放热量,储热装置将压缩氢气释放的热量回收存储;燃料电池产生电力的过程中释放热量,储热装置将产生电力释放的热量回收存储;吸收式制冷机从储热装置中吸收热能进行制冷操作;热泵从光伏和风力发电机组中获取电量,产生热能或冷能。具有零碳经济、促进可再生能源消纳、源荷削峰填谷和跨季节储能调度的优点。能调度的优点。能调度的优点。


技术研发人员:孙波 张月 张承慧 李浩然 陈晶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山东大学
技术研发日:2022.02.25
技术公布日:2022/6/4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