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

2022-06-05 11:05:42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面板。


背景技术:

2.液晶显示器主要由背光源、下偏光片、液晶分子、彩色滤光片、上偏光片几个部分组成,通过调节施加在液晶分子上的电压,来调整出各个灰阶。在切割了共接电压电极的内嵌式触控显示装置中,会将液晶显示器中用作提供参考电压的电极进行分割,这些分割后的电极将在触控感应期间作为触控感应电极来使用。但是,在使用过程中,会出现一部分触控感应电极的电压低于另一部分触控感应电极的电压。长此以往,则会在不同触控感应电极之间积累寄生电荷,进而引发影像残留问题。
3.所以,目前显示面板存在因不同触控电极之间的电压差异而导致影像残留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技术提供一种显示面板,用于缓解目前显示面板存在的因不同触控电极之间的电压差异而导致影像残留的技术问题。
5.本技术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其包括:
6.输出电路,包括第一输出引脚和第二输出引脚;
7.第一触控电极,位于所述输出电路的一侧;
8.第一走线,所述第一走线的一端电性连接所述第一输出引脚,所述第一走线的另一端电性连接所述第一触控电极;
9.第二触控电极,位于所述第一触控电极的远离所述输出电路的一侧;以及
10.第二走线,所述第二走线的一端电性连接所述第二输出引脚,所述第二走线的另一端电性连接所述第二触控电极;
11.其中,所述第一走线的长度与所述第二走线的长度相等。
12.在本技术的显示面板中,所述第一走线的至少局部区域为蛇形走线。
13.在本技术的显示面板中,所述第一走线包括多个第一弯折部,所述第一弯折部为弧形结构。
14.在本技术的显示面板中,所述第一走线包括多个第一弯折部,所述第一弯折部为方形结构。
15.在本技术的显示面板中,所述第二走线为直线结构。
16.在本技术的显示面板中,所述第二走线包括一拐点部,与所述拐点部连接的所述第二走线为直线结构。
17.在本技术的显示面板中,所述第二走线的至少局部区域为蛇形走线。
18.在本技术的显示面板中,所述第二走线包括多个第二弯折部,所述第二弯折部为弧形结构。
19.在本技术的显示面板中,所述第二走线包括多个第二弯折部,所述第二弯折部为方形结构。
20.在本技术的显示面板中,所述输出电路在第一时间段通过所述第一输出引脚向所述第一触控电极输出第一触控电压,所述输出电路在所述第一时间段通过所述第二输出引脚向所述第二触控电极输出第二触控电压,所述输出电路在第二时间段分别通过所述第一输出引脚和所述第二输出引脚向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和所述第二触控电极输出公共电极;其中,所述第一触控电压等于所述第二触控电压。
21.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一种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包括输出电路、位于所述输出电路一侧的第一触控电极、位于所述第一触控电极的远离所述输出电路一侧的第二触控电极、电性连接在所述输出电路与所述第一触控电极之间的第一走线、以及电性连接在所述输出电路与所述第二触控电极之间的第二走线,所述第一走线的长度与所述第二走线的长度相等。本技术通过将连接在输出电路与第一触控电极之间的第一走线的长度设置为与连接在输出电路与第二触控电极之间的第二走线的长度相等,缓解了不同位置的触控电极之间信号传输线路的电阻差异,使得第一触控电极的电压与第二触控电极的电压趋近一致,缓解或消除了第一触控电极与第二触控电极之间的寄生电荷,改善了显示残影。
附图说明
22.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详细描述,将使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它有益效果显而易见。
23.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24.图2是本技术第一种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中触控电极与输出电路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25.图3是本技术第一种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中触控电极的一种排列方式示意图。
26.图4是本技术第二种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中触控电极与输出电路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27.图5是本技术第二种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中触控电极的一种排列方式示意图。
28.图6是本技术第三种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中触控电极与输出电路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29.图7是本技术第三种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中触控电极的一种排列方式示意图。
30.图8是本技术第四种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中触控电极与输出电路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31.图9是本技术第四种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中触控电极的一种排列方式示意图。
32.图10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中的驱动信号的部分时序图。
具体实施方式
33.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34.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包括输出电路、位于所述输出电路一侧的第一触控电极、位于所述第一触控电极的远离所述输出电路一侧的第二触控电极、电性连接在所述输出电路与所述第一触控电极之间的第一走线、以及电性连接在所述输出电路与所述第二触控电极之间的第二走线,所述第一走线的长度与所述第二走线的长度相等。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通过将连接在输出电路与第一触控电极之间的第一走线的长度设置为与连接在输出电路与第二触控电极之间的第二走线的长度相等,缓解了不同位置的触控电极之间信号传输线路的电阻差异,使得第一触控电极的电压与第二触控电极的电压趋近一致,缓解或消除了第一触控电极与第二触控电极之间的寄生电荷,改善了显示残影。
35.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相关技术特征进行说明。
36.请参阅图1,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局部结构示意图。所述显示面板具有显示区aa,所述显示面板包括位于所述显示区aa内的多个触控电极30,所述触控电极30在所述显示面板的触控阶段提供触控感应信号和触控探测信号。可选地,所述显示面板为液晶显示面板,所述触控电极30还可以作为所述显示面板的公共电极,所述触控电极30还用于在非触控阶段提供显示所需的公共电压,以产生控制液晶产生特定角度偏转的电场。
37.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控制电路10和与所述控制电路10电性连接的输出电路20,所述控制电路10和所述输出电路20可以位于所述显示区aa内,也可以位于所述显示区aa之外。所述控制电路10可以是所述显示面板中的中央处理单元,所述输出电路20可以是所述显示面板中的显示驱动与触控整合电路。所述输出电路20在所述控制电路10的控制下,一方面在触控阶段向所述触控电极30输出触控感应信号和触控探测信号,另一方面在非触控阶段向所述触控电极30输出显示所需的公共电压信号。此外,所述输出电路20还可以向所述显示面板中的像素电极或像素电路提供横向的扫描信号和纵向的数据信号,以控制所述显示面板的显示功能。
38.在一种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至图3,图2是本技术第一种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中触控电极与输出电路连接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第一种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中触控电极的一种排列方式示意图。根据距离所述输出电路20的远近,所述显示面板中的多个触控电极30可以划分为第一触控电极301和第二触控电极302;其中,所述第一触控电极301位于所述输出电路20的一侧,所述第二触控电极302位于所述第一触控电极的远离所述输出电路的一侧;从而,所述第二触控电极302与所述输出电路20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一触控电极301与所述输出电路20之间的距离。
39.所述输出电路20包括第一输出引脚201和第二输出引脚202;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第一走线410和第二走线420。所述第一走线410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输出引脚201电性连接,所述第一走线410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触控电极301电性连接;从而,所述输出电路20可以通过所述第一走线410向所述第一触控电极301传输触控信号或公共电压信号。所述第二走线420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输出引脚202电性连接,所述第二走线420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触控电极302电性连接;从而,所述输出电路20可以通过所述第二走线420向所述第二触控电极302传输触控信号或公共电压信号。
40.所述第一走线410包括多个第一弯折部411,所述第一弯折部411具有方形结构;所
述第二走线420为直线结构,或者,所述第二走线420包括一个拐点部422,与所述拐点部422连接的所述第二走线420为直线结构;且所述第一走线410的长度与所述第二走线420的长度相等。可以理解,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走线410因具有多个第一弯折部411而呈现多重弯曲型结构,而所述第二走线420则呈现直线型结构,因此,即便所述第一触控电极301与所述输出电路20之间的距离相较于所述第二触控电极302与所述输出电路20之间的距离更小,也可以实现所述第一走线410的长度与所述第二走线420的长度相等的设计;基于此,本实施例将所述第一走线410的长度与所述第二走线420的长度设置为相等,使得二者在信号传输过程中所具有的电阻相等或接近,保证了所述第一触控电极301的电压与所述第二触控电极302的电压趋近一致,缓解或消除了第一触控电极301与第二触控电极302之间的寄生电荷,改善了显示残影。
41.进一步地,所述显示面板包括多个所述第一触控电极301和多个所述第二触控电极302;多个所述第一触控电极301在所述显示面板的显示区aa内沿第二方向y排列,从而形成沿第一方向x排列的多列第一触控电极301的分布结构;多个所述第二触控电极302在所述显示面板的显示区aa内沿第二方向y排列,从而形成沿第一方向x排列的多列第二触控电极302的分布结构;且列状排列的第一触控电极301与列状排列的第二触控电极302沿所述第一方向x并排且交替排列。
42.可选地,在多列所述第一触控电极301中,与距离所述输出电路20更远的所述第一触控电极301连接的所述第一走线410所具有的第一弯折部411的数量更多。
43.在另一种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图4和图5,图4是本技术第二种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中触控电极与输出电路连接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第二种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中触控电极的一种排列方式示意图。同样,根据距离所述输出电路20的远近,所述显示面板中的多个触控电极30可以划分为第一触控电极301和第二触控电极302;所述第一触控电极301位于所述输出电路20的一侧,所述第二触控电极302位于所述第一触控电极的远离所述输出电路的一侧,因此,所述第二触控电极302与所述输出电路20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一触控电极301与所述输出电路20之间的距离。
44.所述输出电路20包括第一输出引脚201和第二输出引脚202;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第一走线410和第二走线420。所述第一走线410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输出引脚201电性连接,所述第一走线410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触控电极301电性连接;从而,所述输出电路20可以通过所述第一走线410向所述第一触控电极301传输触控信号或公共电压信号。所述第二走线420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输出引脚202电性连接,所述第二走线420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触控电极302电性连接;从而,所述输出电路20可以通过所述第二走线420向所述第二触控电极302传输触控信号或公共电压信号。
45.所述第一走线410的至少局部区域为蛇形走线。具体地,所述第一走线410包括多个第一弯折部411,所述第一弯折部411具有弧形结构;所述第二走线420为直线结构,或者,所述第二走线420包括一个拐点部422,与所述拐点部422连接的所述第二走线420为直线结构;且所述第一走线410的长度与所述第二走线420的长度相等。所述第一走线410因具有多个第一弯折部411而呈现多重弯曲型结构,而所述第二走线420则呈现直线型结构,因此,本实施例可以实现所述第一走线410的长度与所述第二走线420的长度相等的设计,使得二者在信号传输过程中所具有的电阻相等或接近,保证了所述第一触控电极301的电压与所述
第二触控电极302的电压趋近一致,缓解或消除了第一触控电极301与第二触控电极302之间的寄生电荷,改善了显示残影。
46.进一步地,所述显示面板包括多个所述第一触控电极301和多个所述第二触控电极302;多个所述第一触控电极301在所述显示面板的显示区aa内沿第二方向y排列,从而形成沿第一方向x排列的多列第一触控电极301的分布结构;多个所述第二触控电极302在所述显示面板的显示区aa内沿第二方向y排列,从而形成沿第一方向x排列的多列第二触控电极302的分布结构;且列状排列的第一触控电极301与列状排列的第二触控电极302沿所述第一方向x并排且交替排列。在多列所述第一触控电极301中,与距离所述输出电路20更远的所述第一触控电极301连接的所述第一走线410所具有的第一弯折部411的数量更多。
47.在另一种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图6和图7,图6是本技术第三种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中触控电极与输出电路连接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第三种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中触控电极的一种排列方式示意图。同样,根据距离所述输出电路20的远近,所述显示面板中的多个触控电极30可以划分为第一触控电极301和第二触控电极302;所述第一触控电极301位于所述输出电路20的一侧,所述第二触控电极302位于所述第一触控电极的远离所述输出电路的一侧,因此,所述第二触控电极302与所述输出电路20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一触控电极301与所述输出电路20之间的距离。
48.所述输出电路20包括第一输出引脚201和第二输出引脚202;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第一走线410和第二走线420。所述第一走线410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输出引脚201电性连接,所述第一走线410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触控电极301电性连接;所述输出电路20可以通过所述第一走线410向所述第一触控电极301传输触控信号或公共电压信号。所述第二走线420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输出引脚202电性连接,所述第二走线420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触控电极302电性连接;所述输出电路20可以通过所述第二走线420向所述第二触控电极302传输触控信号或公共电压信号。
49.所述第一走线410包括多个第一弯折部411,所述第一弯折部411具有方形结构。所述第二走线420包括多个第二弯折部421,所述第二弯折部421也具有方形结构。所述第一弯折部411的数量和弯折程度均大于所述第二弯折部421的数量和弯折程度,以实现第一走线410的长度与第二走线420的长度相等,进而使得二者在信号传输过程中所具有的电阻相等或接近,保证了所述第一触控电极301的电压与所述第二触控电极302的电压趋近一致,缓解或消除了第一触控电极301与第二触控电极302之间的寄生电荷,改善了显示残影。
50.在此基础上,所述显示面板还可以包括位于所述第二触控电极302的远离所述第一触控电极301一侧的第三触控电极(图中未示出),所述第三触控电极与所述输出电路20的连接走线为直线结构,或具有更少数量的弯折部的弯曲结构,以保证该连接走线的长度接近或等于第二走线420的长度。
51.进一步地,所述显示面板包括多个所述第一触控电极301和多个所述第二触控电极302;多个所述第一触控电极301在所述显示面板的显示区aa内沿第二方向y排列,从而形成沿第一方向x排列的多列第一触控电极301的分布结构;多个所述第二触控电极302在所述显示面板的显示区aa内沿第二方向y排列,从而形成沿第一方向x排列的多列第二触控电极302的分布结构;且列状排列的第一触控电极301与列状排列的第二触控电极302沿所述第一方向x并排且交替排列。
52.在另一种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图8和图9,图8是本技术第四种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中触控电极与输出电路连接的结构示意图,图9是本技术第四种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中触控电极的一种排列方式示意图。同样,根据距离所述输出电路20的远近,所述显示面板中的多个触控电极30可以划分为第一触控电极301和第二触控电极302;所述第一触控电极301位于所述输出电路20的一侧,所述第二触控电极302位于所述第一触控电极的远离所述输出电路的一侧,因此,所述第二触控电极302与所述输出电路20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一触控电极301与所述输出电路20之间的距离。
53.所述输出电路20包括第一输出引脚201和第二输出引脚202;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第一走线410和第二走线420。所述第一走线410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输出引脚201电性连接,所述第一走线410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触控电极301电性连接;所述输出电路20可以通过所述第一走线410向所述第一触控电极301传输触控信号或公共电压信号。所述第二走线420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输出引脚202电性连接,所述第二走线420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触控电极302电性连接;所述输出电路20可以通过所述第二走线420向所述第二触控电极302传输触控信号或公共电压信号。
54.所述第一走线410为蛇形结构,其包括多个第一弯折部411,所述第一弯折部411具有弧形结构。所述第二走线420为蛇形结构,其包括多个第二弯折部421,所述第二弯折部421也具有弧形结构。所述第一弯折部411的数量和弯折程度均大于所述第二弯折部421的数量和弯折程度,以实现第一走线410的长度与第二走线420的长度相等,进而使得二者在信号传输过程中所具有的电阻相等或接近,保证了所述第一触控电极301的电压与所述第二触控电极302的电压趋近一致,缓解或消除了第一触控电极301与第二触控电极302之间的寄生电荷,改善了显示残影。
55.在此基础上,所述显示面板还可以包括位于所述第二触控电极302的远离所述第一触控电极301一侧的第三触控电极(图中未示出),所述第三触控电极与所述输出电路20的连接走线为直线结构,或具有更少数量的弯折部的弯曲结构,以保证该连接走线的长度接近或等于第二走线420的长度。
56.进一步地,所述显示面板包括多个所述第一触控电极301和多个所述第二触控电极302;多个所述第一触控电极301在所述显示面板的显示区aa内沿第二方向y排列,从而形成沿第一方向x排列的多列第一触控电极301的分布结构;多个所述第二触控电极302在所述显示面板的显示区aa内沿第二方向y排列,从而形成沿第一方向x排列的多列第二触控电极302的分布结构;且列状排列的第一触控电极301与列状排列的第二触控电极302沿所述第一方向x并排且交替排列。
57.进一步地,请参阅图1至图10,图10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中的驱动信号的部分时序图。可以理解,图10所示的驱动信号时序图可以适用于图2至图9中任一附图所对应的实施例中的显示面板。其中,所述输出电路20通过所述第一输出引脚201输出第一输出信号s201,所述输出电路20通过所述第二输出引脚202输出第二输出信号s202。
58.具体地,所述输出电路20在第一时间段t1通过所述第一输出引脚201向所述第一触控电极301输出第一触控电压v1,所述输出电路20在所述第一时间段t1通过所述第二输出引脚202向所述第二触控电极302输出第二触控电压v2,所述输出电路20在第二时间段t2分别通过所述第一输出引脚201和所述第二输出引脚202向所述第一触控电极301和所述第
二触控电极302输出公共电极vc;其中,所述第一触控电压v1等于所述第二触控电压v2。
59.可以理解,所述第二时间段t2对应所述显示面板的非触控阶段,也是正常显示阶段;在该阶段,所述输出电路20向所述第一触控电极301和所述第二触控电极302共同提供公共电压vc,以驱动该显示面板中的液晶产生偏转。可选地,所述公共电压vc小于所述第二电压v2。
60.进一步地,所述输出电路20还向所述第一触控电极301和所述第二触控电极302提供触控探测信号vd,以探测所述显示面板是否出现触控操作。
61.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包括输出电路20、位于所述输出电路20一侧的第一触控电极301、位于所述第一触控电极301的远离所述输出电路20一侧的第二触控电极302、电性连接在所述输出电路20与所述第一触控电极301之间的第一走线410、以及电性连接在所述输出电路20与所述第二触控电极302之间的第二走线420,所述第一走线410的长度与所述第二走线420的长度相等。本技术通过将第一走线410的长度设置为与第二走线420的长度相等,缓解了不同位置的触控电极之间信号传输线路的电阻差异,使得第一触控电极301的电压与第二触控电极302的电压趋近一致,缓解或消除了第一触控电极301与第二触控电极302之间的寄生电荷,改善了显示残影。
62.需要说明的是,虽然本技术以具体实施例揭露如上,但上述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制本技术,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技术的精神和范围内,均可作各种更动与润饰,因此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界定的范围为准。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