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气体检测装置、方法及存储介质

2022-06-05 07:44:07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气体检测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气体检测装置、方法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2.人体呼出气体主要来源于外部吸入和内源代谢两种途径,人们很早以前就开始了对人类呼出气体的成分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呼出气体中呼出代谢物含量与人体代谢水平和机体功能有很大的关系,有一些可以直接反应人体的健康状况。
3.近年来,新的呼吸检测技术和设备的研究与开发也正掀起了国内外的一片热潮。目前呼出气体检测技术与设备主要分为三大类:复杂混合气体检测技术与设备;特定标识物的检测技术与设备;呼出气体中冷凝物的检测技术与设备。但是应用较广泛的主要是前两者,其中特定标识物的检测技术与设备往往应用于检测特定标识物的浓度,这与传统的检测技术不同,其能够快速反馈特定标识物的含量,大大缩短了检测时间,但是现有的特定标识物的检测技术与设备的检测精度不高,难以对呼出代谢物中特定标识物的含量做出准确定量的检测。
4.基于现有技术存在的缺点,急需研究一种气体检测装置、方法及存储介质,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提供了一种气体检测装置、方法及存储介质,本发明通过同时设置对比气体循环系统和目标气体循环系统,实现对比气体在参比腔体与测试腔体之间进行闭循环,使对比气体充分混合,保证对比气体在测试腔体检测到浓度的精准性;同时也实现了目标气体在目标腔体与测试腔体之间进行闭循环,使目标气体充分混合,保证目标气体在测试腔体内检测到浓度的精准性;而且先检测对比气体的浓度,再检测目标气体的浓度,最后将检测到的目标气体的浓度去除检测到的对比气体的浓度,能够排除对比气体对目标气体浓度测量结果的影响,进而提高目标气体浓度检测的精准性。
6.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气体检测装置,包括测试腔体、对比气体循环系统和目标气体循环系统;
7.所述测试腔体内设置有用于检测所述测试腔体内气体浓度的传感器;
8.所述目标气体循环系统包括容纳目标气体的目标腔体、气泵、第一控制阀、第二控制阀和流量控制阀;
9.所述目标腔体的第一开口端与所述测试腔体连通,所述目标腔体的第二开口端与所述第一控制阀的一端连通,所述第一控制阀的另一端与所述流量控制阀的一端连通,所述流量控制阀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控制阀的一端连通,所述第二控制阀的另一端与所述气泵的一端连通,所述气泵的另一端与所述测试腔体连通形成目标气体循环;
10.所述对比气体循环系统包括第三控制阀和用于容纳对比气体的参比腔体;
11.所述参比腔体的第三开口端与所述测试腔体连通,所述参比腔体的第四开口端与
所述第三控制阀的一端连通,所述第三控制阀的另一端与所述流量控制阀的一端连通,并所述流量控制阀的另一端依次连通所述第二控制阀、所述气泵和所述测试腔体,形成对比气体循环。
12.进一步地,所述目标气体循环系统还包括第四控制阀、第十一控制阀和第十二控制阀;
13.所述第四控制阀的一端与所述目标腔体连通,所述第四控制阀的另一端依次与所述第十一控制阀、所述第十二控制阀和所述测试腔体连通。
14.进一步地,所述对比气体循环系统还包括第五控制阀;
15.所述第五控制阀的一端与所述参比腔体连通,所述第五控制阀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第四控制阀和所述第十一控制阀连通。
16.进一步地,所述目标气体循环系统还包括第六控制阀和第一出气管;
17.所述第一出气管的一端与大气连通,所述第一出气管的另一端与所述第六控制阀的一端连通,所述第六控制阀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五控制阀和所述第四控制阀连通。
18.进一步地,还包括清洗系统,所述清洗系统包括第七控制阀、第一质量流量计、进气管、第二质量流量计和第八控制阀;
19.所述第七控制阀的一端、所述第一质量流量计、所述进气管的一端、所述第二质量流量计和所述第八控制阀的一端依次连通;
20.所述进气管的另一端与大气连通,所述第七控制阀的另一端与所述目标腔体连通,所述第八控制阀的另一端与所述参比腔体连通。
21.进一步地,所述目标气体循环系统还包括第九控制阀和第二出气管;
22.所述对比气体循环系统还包括第十控制阀和第三出气管;
23.所述第九控制阀的一端与所述目标腔体连通,所述第九控制阀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出气管连通;所述第十控制阀的一端与所述参比腔体连通,所述第十控制阀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出气管连通,且所述第二出气管和所述第三出气管还与大气连通。
24.进一步地,所述目标腔体内设置有第一加热装置和至少一个用于放置目标气体富集管的第一安装槽,所述第一加热装置用于给所述目标腔体加热;
25.所述参比腔体内设置有第二加热装置和至少一个用于放置对比气体富集管的第二安装槽;所述第二加热装置用于给所述参比腔体加热。
26.进一步地,还包括控制阀控制系统,所述控制阀控制系统分别与所述对比气体循环系统和所述目标气体循环系统内的控制阀电连接,以控制所述对比气体循环系统或所述目标气体循环系统在关闭状态和工作状态之间进行切换。
27.本发明另一方面还保护一种气体浓度检测方法,应用于如上所述的气体检测装置,所述方法包括:
28.控制所述对比气体循环系统由关闭状态切换为工作状态;
29.控制所述参比腔体内的对比气体通入所述测试腔体内;
30.在第一预设时间内,获取传感器采集到的所述对比气体的气体浓度信息;
31.根据所述对比气体的气体浓度信息和所述第一预设时间,生成第一气体浓度变化曲线;
32.控制空气通入到所述参比腔体,进行气体循环,并对所述对比气体循环系统的管
路进行抽真空处理;
33.在所述对比气体循环系统的管路处于真空状态时,控制所述对比气体循环系统由工作状态切换为关闭状态,并控制所述目标气体循环系统由关闭状态切换为工作状态;
34.控制所述目标腔体内的目标气体通入所述测试腔体内;
35.在第二预设时间内,获取传感器采集到的所述目标气体的气体浓度信息;
36.根据所述目标气体的气体浓度信息和所述第二预设时间,生成第二气体浓度变化曲线;
37.根据所述第一气体浓度变化曲线和所述第二气体浓度变化曲线,确定所述目标气体的浓度值。
38.本发明另一方面还保护一种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至少一条指令或至少一段程序,所述至少一条指令或至少一段程序由处理器加载并执行以实现如上所述的气体浓度检测方法。
39.实施本发明实施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40.本发明通过同时设置对比气体循环系统和目标气体循环系统,实现对比气体在参比腔体与测试腔体之间进行闭循环,使对比气体充分混合,保证对比气体在测试腔体检测到浓度的精准性;同时也实现了目标气体在目标腔体与测试腔体之间进行闭循环,使目标气体充分混合,保证目标气体在测试腔体内检测到浓度的精准性;而且先检测对比气体的浓度,再检测目标气体的浓度,最后将检测到的目标气体的浓度去除检测到的对比气体的浓度,能够排除对比气体对目标气体浓度测量结果的影响,进而提高目标气体浓度检测的精准性。
附图说明
4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能够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附图。
42.图1为本实施例所述气体检测装置的结构图;
43.图2为本实施例所述气体浓度检测方法的流程图。
44.其中,图中附图标记对应为:
45.100-测试腔体;101-目标腔体;102-第一控制阀;103-流量控制阀;104-第二控制阀;105-气泵;106-第四控制阀;107-第十一控制阀;108-第十二控制阀;109-第六控制阀;110-第一出气管;111-第九控制阀;112-第二出气管;113-第十三控制阀;114-第十四控制阀;115-第十五控制阀;
46.201-参比腔体;202-第三控制阀;203-第五控制阀;204-第十控制阀;205-第三出气管;
47.301-第七控制阀;302-第一质量流量计;303-进气管;304-第二质量流量计;305-第八控制阀。
具体实施方式
48.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49.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发明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50.现有技术存在以下缺点:目前新的呼吸检测技术和设备的研究与开发也正掀起了国内外的一片热潮。目前呼出气体检测技术与设备主要分为三大类:复杂混合气体检测技术与设备;特定标识物的检测技术与设备;呼出气体中冷凝物的检测技术与设备。但是应用较广泛的主要是前两者,其中特定标识物的检测技术与设备往往应用于检测特定标识物的浓度,这与传统的检测技术不同,其能够快速反馈特定标识物的含量,大大缩短了检测时间,但是现有的特定标识物的检测技术与设备的检测精度不高,难以对呼出代谢物中特定标识物的含量做出准确定量的检测。
51.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发明通过同时设置对比气体循环系统和目标气体循环系统,实现对比气体在参比腔体与测试腔体之间进行闭循环,使对比气体充分混合,保证对比气体在测试腔体检测到浓度的精准性;同时也实现了目标气体在目标腔体与测试腔体之间进行闭循环,使目标气体充分混合,保证目标气体在测试腔体内检测到浓度的精准性;而且先检测对比气体的浓度,再检测目标气体的浓度,最后将检测到的目标气体的浓度去除检测到的对比气体的浓度,能够排除对比气体对目标气体浓度测量结果的影响,进而提高目标气体浓度检测的精准性。
52.实施例1
53.参见附图1~图2,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气体检测装置,包括测试腔体100、对比气体循环系统和目标气体循环系统;
54.测试腔体100内设置有用于检测测试腔体100内气体浓度的传感器;
55.目标气体循环系统包括容纳目标气体的目标腔体101、气泵105、第一控制阀102、第二控制阀104和流量控制阀103;
56.目标腔体101的第一开口端与测试腔体100连通,目标腔体101的第二开口端与第一控制阀102的一端连通,第一控制阀102的另一端与流量控制阀103的一端连通,流量控制阀103的另一端与第二控制阀104的一端连通,第二控制阀104的另一端与气泵105的一端连通,气泵105的另一端与测试腔体100连通形成目标气体循环;
57.对比气体循环系统包括第三控制阀202和用于容纳对比气体的参比腔体201;
58.参比腔体201的第三开口端与测试腔体100连通,参比腔体201的第四开口端与第三控制阀202的一端连通,第三控制阀202的另一端与流量控制阀103的一端连通,并流量控
制阀103的另一端依次连通第二控制阀104、气泵105和测试腔体100,形成对比气体循环。
59.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同时设置对比气体循环系统和目标气体循环系统,实现对比气体在参比腔体201与测试腔体100之间进行闭循环,使对比气体充分混合,保证对比气体在测试腔体100检测到浓度的精准性;同时也实现了目标气体在目标腔体101与测试腔体100之间进行闭循环,使目标气体充分混合,保证目标气体在测试腔体100内检测到浓度的精准性;而且先检测对比气体的浓度,再检测目标气体的浓度,最后将检测到的目标气体的浓度去除检测到的对比气体的浓度,能够排除对比气体对目标气体浓度测量结果的影响,进而提高目标气体浓度检测的精准性。
60.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测试腔体100内的传感器为利用具有气体敏感材料的传感器阵列;传感器阵列用于检测对比气体或目标气体,生成传感器的反馈信号;根据反馈信号,得到对比气体或目标气体的浓度。
61.具体地,气体敏感材料包括:丙酮、异戊二烯或一氧化氮等。
62.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参比腔体201内的气体可以为水蒸气或其他气体;当参比腔体201内的气体为水蒸气时,通过测试腔体100内传感器来检测水蒸气传感器的影响,再通过测试腔体100内的传感器来检测目标气体的浓度,将通过传感器获得的目标气体的浓度去除掉水蒸气对传感器的影响就得到较为准确的目标气体的浓度。
63.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目标气体循环系统还包括第四控制阀106、第十一控制阀107和第十二控制阀108;
64.第四控制阀106的一端与目标腔体101连通,第四控制阀106的另一端依次与第十一控制阀107、第十二控制阀108和测试腔体100连通。
65.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对比气体循环系统还包括第五控制阀203;
66.第五控制阀203的一端与参比腔体201连通,第五控制阀203的另一端分别与第四控制阀106和第十一控制阀107连通。
67.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目标气体循环系统还包括第六控制阀109和第一出气管110;
68.第一出气管110的一端与大气连通,第一出气管110的另一端与第六控制阀109的一端连通,第六控制阀109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五控制阀203和第四控制阀106连通。
69.具体地,第一出气管110的出气口必须接到室外,避免其污染整个系统。
70.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还包括清洗系统,清洗系统包括第七控制阀301、第一质量流量计302、进气管303、第二质量流量计304和第八控制阀305;
71.第七控制阀301的一端、第一质量流量计302、进气管303的一端、第二质量流量计304和第八控制阀305的一端依次连通;
72.进气管303的另一端与大气连通,第七控制阀301的另一端与目标腔体101连通,第八控制阀305的另一端与参比腔体201连通。
73.具体地,第一质量流量计302和第二质量流量计304的量程为0-1000sccm,在本实施例中的质量流量计具有清洗功能,通过进气管303通入洁净空气,来对系统内进行清洗,更为具体地,本实施例中质量流量计的最大流速为5.5l/min。
74.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目标气体循环系统还包括第十五控制阀115,第十五控制阀115的一端与测试腔体100连通,第十五控制阀115的另一端通过四通分别与流量控制阀
103、第一控制阀102和第三控制阀202连通。
75.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目标气体循环系统还包括第九控制阀111和第二出气管112;
76.对比气体循环系统还包括第十控制阀204和第三出气管205;
77.第九控制阀111的一端与目标腔体101连通,第九控制阀111的另一端与第二出气管112连通;第十控制阀204的一端与参比腔体201连通,第十控制阀204的另一端与第三出气管205连通,且第二出气管112和第三出气管205还与大气连通。
78.当需要检测目标腔体101内的目标气体浓度时,首先对参比腔体201内的对比气体进行浓度检测,再对对比气体循环系统进行气体排空,最后再检测目标腔体101内的目标气体浓度,这能够去除对比气体对目标气体浓度的影响,进而提高目标气体浓度检测的精度。
79.当需要检测参比腔体201内的对比气体的浓度时,控制在预设温度下对参比腔体201进行加热,并依次控制参比腔体201的第四开口端、第三控制阀202、流量控制阀103、第二控制阀104、气泵105、第十四控制阀114、第十三控制阀113、测试腔体100、第十二控制阀108、第十一控制阀107、第五控制阀205和参比腔体201的第三开口端连通,以控制对比气体循环系统内的对比气体进行闭循环测试,进而准确检测到对比气体的浓度,避免由于对比气体未均匀分布到对比气体循环系统内,而导致对比气体的浓度出现误差,这会导致在后续测量目标气体的浓度时出现误差。
80.当需要对对比气体循环系统进行排空时,控制洁净空气从进气管303通入,并依次控制进气管303、第二质量流量计304、第八控制阀305、参比腔体201、第三控制阀202、流量控制阀103、第二控制阀104、第十四控制阀114、第十三控制阀113、测试腔体100、第十二控制阀108、第十一控制阀107、第六控制阀109和第一出气管110连通,以排空系统内对比气体的残留,进而保证在对目标气体检测时没有对比气体的干扰,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目标气体浓度检测的精准度。
81.当需要检测目标腔体101内的目标气体的浓度时,控制在预设温度下对目标腔体101进行加热,并依次控制目标腔体101的第二开口端、第一控制阀102、流量控制阀103、第二控制阀104、气泵105、第十四控制阀114、第十三控制阀113、测试腔体100、第十二控制阀108、第十一控制阀107、第四控制阀106和目标腔体101的第一开口端连通,以控制目标气体循环系统内的目标气体进行闭循环测试,进而准确检测到目标气体的浓度,避免由于目标气体未均匀分别到目标气体循环系统内,而导致目标气体的浓度出现误差,这会导致在后续测量目标气体的浓度时出现误差。
82.当需要对目标气体循环系统进行排空时,控制洁净空气从进气管303通入,并依次控制进气管303、第一质量流量计302、第七控制阀301、目标腔体101、第一控制阀102、流量控制阀103、第二控制阀104、第十四控制阀114、第十三控制阀113、测试腔体100、第十二控制阀108、第十一控制阀107、第六控制阀109和第一出气管110连通,以排空系统内目标气体的残留,进而保证在下一次目标气体检测或对比气体检测时没有此次目标气体的干扰,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目标气体浓度检测的精准度。
83.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打开第七控制阀301,第一质量流量计302的流速设定为100sccm,然后往目标腔体101内充气,这时目标腔体101的压强会上升,在压强到达111kpa时关第七控制阀301,第一质量流量计302的流速设定为0,此时目标腔体101内压强稳定在
111kpa。
84.具体地,气泵105的抽速为500ml/min-2500ml/min。
85.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目标气体循环系统还包括流量传感器,流量传感器、流量控制阀103和气泵105主要应用于闭循环测试,质量流量计和流量控制阀103结合来调节气泵105的抽速;当气泵105开启时,调节流量控制阀103大小,用流量传感器确定气泵105的抽速使其适应于闭循环测试;其中,气泵105在闭循环测试时需要升温,气泵105最高工作温度为240℃。
86.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气泵105在闭循环测试时的温度为150℃,流量传感器量程0-3l/min。
87.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气泵105开启条件为:保持气泵105下游通畅,即保持第十三控制阀113保持关闭且第十四控制阀114保持开启;或第十三控制阀113和第六控制阀109同时保持开启状态;其中,气泵105上游压强小于1.5bar,即目标腔体101和参比腔体201压强小于115kpa。
88.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第一控制阀102、第四控制阀106、第六控制阀109、第九控制阀111、第三控制阀202、第五控制阀203、第十控制阀204、第七控制阀301和第八控制阀305均为二通电磁阀。
89.具体地,二通电磁阀的密封介质为不锈钢。且两通电磁阀通过通路的开关实现截至阀和排气阀的功能。
90.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第二控制阀104、第十三控制阀13、第十四控制阀14、第十一控制阀107和第十二控制阀108均为三通电磁阀。
91.具体地,三通电磁阀的密封介质为不锈钢,三通电磁阀具有三个接口com(公共端)、no(normal open,常开)和nc(normal close):其中,常开是指电磁阀不通电的时候,com与no连通,常关是指电磁阀通电的时候,com与nc连通。
92.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目标腔体101内设置有第一加热装置和至少一个用于放置目标气体富集管的第一安装槽,第一加热装置用于给目标腔体101加热;
93.参比腔体201内设置有第二加热装置和至少一个用于放置对比气体富集管的第二安装槽;第二加热装置用于给参比腔体201加热。
94.具体地,目标腔体101的材质为316不锈钢;目标腔体101内设置有用于控制气体定向流动的气流控制件,通过在目标腔体101内设置气流控制件能够使目标腔体101与测试腔体100之间形成高效循环,进而准确测量目标腔体101内的目标气体浓度。
95.具体地,第一加热装置包括三个热电偶,三个热电偶间隔设置在目标腔体101内并对其进行均匀加热;第一安装槽的数量为4个,即目标腔体101内能够放置四只目标气体富集管,通过放置四只目标气体富集管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目标气体的量,进而提高目标气体浓度检测的准确性。
96.更进一步地,三个热电偶对目标腔体101进行加热,加热的最高温度为250℃,加热的实际温度根据实际情况设定,在此不进行限定。
97.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目标腔体101内设置有绝对压力传感器,通过绝对压力传感器能够准确判断目标腔体101内部的状况,通过设定最优压力,能够充分将目标气体富集管内富集的气体释放,并且便于统一目标腔体101和参比腔体201之间的压力值,便于统一
测试变量,避免测试变量对浓度测量的影响。
98.具体地,当目标气体富集管的数量少于四个时,将未放置目标气体富集管的位置用柱塞堵住,迫使气体从富集管经过,柱塞每次使用前要用丙酮擦拭干净,避免影响浓度测量结果。
99.在另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参比腔体201的材质为316不锈钢;参比腔体201内设置有用于控制气体定向流动的气流控制件,通过在参比腔体201内设置气流控制件能够使参比腔体201与测试腔体100之间形成高效循环,进而准确测量参比腔体201内的对比气体浓度。
100.具体地,第二加热装置包括三个热电偶,三个热电偶间隔设置在参比腔体201内并对其进行均匀加热;第二安装槽的数量为4个,即参比腔体201内能够放置四只对比气体富集管。
101.更进一步地,三个热电偶对参比腔体201进行加热,加热的实际温度根据实际情况设定,在此不进行限定。
102.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参比腔体201内设置有绝对压力传感器,通过绝对压力传感器能够准确判断参比腔体201内部的状况,通过设定最优压力,能够充分将对比气体富集管内富集的气体释放,并且便于统一目标腔体101和参比腔体201之间的压力值,便于统一测试变量,避免测试变量对浓度测量的影响。
103.具体地,当对比气体富集管的数量少于四个时,将未放置对比气体富集管的位置用柱塞堵住,迫使气体从富集管经过,柱塞每次使用前要用丙酮擦拭干净,避免影响浓度测量结果。
104.在另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测试腔体100材质为ptfe材质,这能够有效降低气体吸附,减少测量误差,进而提高目标气体检测精度。
105.具体地,测试腔体100为圆柱形腔体,通过在圆柱形腔体内部设置成环形无死角的结构,有助于实现零背底,同时提高目标气体检测精度。
106.更进一步地,测试腔体100设置有绝对压力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和相对湿度传感器,通过在其中设置绝对压力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和相对湿度传感器有助于准确判断测试腔体100内状态,确保目标气体检测时的环境与对比气体检测时的环境相同,避免其他因素对检测目标气体浓度的影响。
107.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气体检测装置还包括控制阀控制系统,控制阀控制系统分别与对比气体循环系统和目标气体循环系统内的控制阀电连接,以控制对比气体循环系统或目标气体循环系统在关闭状态和工作状态之间进行切换。
108.具体地,控制阀控制系统能够分别控制第一控制阀102、第四控制阀106、第六控制阀109、第九控制阀111、第三控制阀202、第五控制阀203、第十控制阀204、第七控制阀301、第八控制阀305、第二控制阀104、第十三控制阀13、第十四控制阀14、第十一控制阀107、第十二控制阀108、流量控制阀103、气泵105、第一质量流量计302和第二质量流量计304开启或关闭,实现对比气体循环系统或目标气体循环系统在关闭状态或工作状态之间的切换,也实现了目标腔体101的清洗和参比腔体201的清洗,进而实现自动化控制。
109.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通过控制第一控制阀102、第四控制阀106、第六控制阀109、第九控制阀111、第三控制阀202、第五控制阀203、第十控制阀204、第七控制阀301、第
八控制阀305、第二控制阀104、第十三控制阀13、第十四控制阀14、第十一控制阀107和第十二控制阀108、流量控制阀103、气泵105、第一质量流量计302和第二质量流量计304中任意组合开启或关闭,可实现提高目标气体浓度检测的精度;以下为上述器件组合后所能实现的一部分使用场景:
110.当需要目标气体循环系统处于工作状态时,仅控制第一控制阀102、流量控制阀103、第二控制阀104、气泵105、第十四控制阀114、第十三控制阀113、测试腔体100、第十二控制阀108、第十一控制阀107和第四控制阀106处于开启状态;
111.当需要对比气体循环系统处于工作状态时,仅控制第三控制阀202、流量控制阀103、第二控制阀104、气泵105、第十四控制阀114、第十三控制阀113、测试腔体100、第十二控制阀108、第十一控制阀107和第五控制阀205处于开启状态;
112.当需要清洗目标腔体101时,仅控制洁净空气从进气管303通入,并控制第一质量流量计302、第七控制阀301、目标腔体101、第一控制阀102、流量控制阀103、第二控制阀104、第十四控制阀114、第十三控制阀113、测试腔体100、第十二控制阀108、第十一控制阀107和第六控制阀109处于开启状态;
113.当需要清洗参比腔体201时,仅控制洁净空气从进气管303通入,并控制第二质量流量计304、第八控制阀305、参比腔体201、第三控制阀202、流量控制阀103、第二控制阀104、第十四控制阀114、第十三控制阀113、测试腔体100、第十二控制阀108、第十一控制阀107和第六控制阀109处于开启状态。
114.具体地,流量控制阀103为针阀。
115.本发明另一方面还保护一种气体浓度检测方法,应用于如上的气体检测装置,方法包括:
116.s101:控制对比气体循环系统由关闭状态切换为工作状态;
117.s102:控制参比腔体内的对比气体通入测试腔体内;
118.s103:在第一预设时间内,获取传感器采集到的对比气体的气体浓度信息;
119.s104:根据对比气体的气体浓度信息和第一预设时间,生成第一气体浓度变化曲线;
120.s105:控制空气通入到参比腔体,进行气体循环,并对对比气体循环系统的管路进行抽真空处理;
121.s106:在对比气体循环系统的管路处于真空状态时,控制对比气体循环系统由工作状态切换为关闭状态,并控制目标气体循环系统由关闭状态切换为工作状态;
122.s107:控制目标腔体内的目标气体通入测试腔体内;
123.s108:在第二预设时间内,获取传感器采集到的目标气体的气体浓度信息;
124.s109:根据目标气体的气体浓度信息和第二预设时间,生成第二气体浓度变化曲线;
125.s110:根据第一气体浓度变化曲线和第二气体浓度变化曲线,确定目标气体的浓度值。
126.需要说明的是:对比气体循环系统的关闭状态为参比腔体内的对比气体无法进入到测试腔体进行浓度测量;对比气体循环系统的工作状态为参比腔体内的对比气体在测试腔体和参比腔体进行循环,从而进行对比气体的浓度测量;目标气体循环系统的关闭状态
为目标腔体内的目标气体无法进入到测试腔体进行浓度测量;目标气体循环系统的工作状态为目标腔体内的目标气体在测试腔体和目标腔体进行循环,从而进行目标气体的浓度测量;
127.对比气体的气体浓度信息为在第一预设时间内,不同时刻的对比气体的检测浓度;第一气体浓度变化曲线为以第一预设时间为横坐标,对比气体的检测浓度为纵坐标生成的对比气体浓度变化曲线;
128.目标气体的气体浓度信息为在第二预设时间内,不同时刻的目标气体的检测浓度;第二气体浓度变化曲线为以第二预设时间为横坐标,目标气体的检测浓度为纵坐标生成的目标气体浓度变化曲线;
129.目标气体的浓度值为在同一时间下,目标气体的检测浓度减去对比气体的检测浓度,得到的浓度值。
130.还需要说明的是:对进行抽真空处理中,只对管路进行抽真空处理,不对测试腔体,参比腔体和目标腔体抽真空,主要由于腔体的传感器不耐受真空,所以腔体不进行抽真空处理。
131.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控制参比腔体内的对比气体通入测试腔体内包括:
132.获取容置在目标气体富集管前,目标气体中对比气体的含量;
133.根据目标气体中对比气体的含量,确定对比气体富集管内的对比气体的含量;
134.在预设压强下,对参比腔体内的对比气体富集管进行加热,得到脱附后的对比气体;
135.控制参比腔体内的对比气体通入测试腔体内。
136.在另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目标气体为呼出气体,对比气体为水蒸气;
137.获取容置在目标气体富集管前,目标气体中对比气体的含量包括:
138.通过湿度检测装置检测未通入目标气体富集管的呼出气体中,水蒸气的含量。
139.在另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控制对比气体循环系统由关闭状态切换为工作状态包括:
140.控制第三控制阀202、流量控制阀103、第二控制阀104、气泵105、第十四控制阀114、第十三控制阀113、测试腔体100、第十二控制阀108、第十一控制阀107和第五控制阀205处于开启状态,即将对比气体循环系统由关闭状态切换为工作状态。
141.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控制目标气体循环系统由关闭状态切换为工作状态包括:
142.控制第一控制阀102、流量控制阀103、第二控制阀104、气泵105、第十四控制阀114、第十三控制阀113、测试腔体100、第十二控制阀108、第十一控制阀107和第四控制阀106处于开启状态,即将目标气体循环系统由关闭状态切换为工作状态。
143.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控制空气通入到参比腔体,进行气体循环包括:
144.控制第二质量流量计304、第八控制阀305、参比腔体201、第三控制阀202、流量控制阀103、第二控制阀104、第十四控制阀114、第十三控制阀113、测试腔体100、第十二控制阀108、第十一控制阀107和第六控制阀109处于开启状态;
145.控制空气通入到参比腔体,进行气体循环。
146.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根据第一气体浓度变化曲线和第二气体浓度变化曲线,
确定目标气体的浓度值包括:
147.s1091:在第一预设时间内,实时获取第一气体浓度变化曲线的第一斜率变化率;
148.s1092:比较第一斜率变化率和变化率阈值;
149.s1093:若第一斜率变化率阈值不大于变化率阈值,确定当前时间;
150.s1094:删除当前时间之前所对应的第一气体浓度变化曲线,得到标准的第一气体浓度变化曲线;
151.s1095:在第二预设时间内,实时获取第二气体浓度变化曲线的第二斜率变化率;
152.s1096:比较第二斜率变化率和变化率阈值;
153.s1097:若第二斜率变化率阈值不大于变化率阈值,确定当前时间;
154.s1098:删除当前时间之前所对应的第二气体浓度变化曲线,得到标准的第二气体浓度变化曲线;
155.s1099:根据标准的第一气体浓度变化曲线和标准的第二气体浓度变化曲线,确定同一时间对应的对比气体浓度和目标气体浓度;
156.s1100:将目标气体浓度减去对比气体浓度,得到目标气体的浓度值。
157.本实施例通过比较第一气体浓度变化曲线的第一斜率变化率,在第一斜率变化率不大于变化率阈值时,删除对应时间之前所对应的第一气体浓度变化曲线;同时通过比较第二气体浓度变化曲线的第二斜率变化率,在第二斜率变化率不大于变化率阈值时,删除对应时间之前所对应的第一气体浓度变化曲线,进而得到标准的第一气体浓度变化曲线和标准的第二气体浓度变化曲线;通过在标准的第一气体浓度变化曲线和标准的第二气体浓度变化曲线取同一时间上的对比气体浓度和目标气体浓度,最后用目标气体浓度减去对比气体浓度,最终得到目标气体的浓度值,这在一定程度上,排除了混合在目标气体中的对比气体对目标气体浓度的影响;并且通过得到标准的第一气体浓度变化曲线和标准的第二气体浓度,能够避免对比气体浓度未平衡或目标气体浓度未平衡时,选取对比气体浓度和目标气体浓度而影响检测到的目标气体的浓度值,这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够提高目标气体浓度检测的精准性。
158.本发明另一方面还保护一种存储介质,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至少一条指令或至少一段程序,至少一条指令或至少一段程序由处理器加载并执行以实现如上的气体浓度检测方法。
159.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access 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160.虽然本发明已经通过优选实施例进行了描述,然而本发明并非局限于这里所描述的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发明范围的情况下还包括所作出的各种改变以及变化。
161.在本文中,所涉及的前、后、上、下等方位词是以附图中零部件位于图中以及零部件相互之间的位置来定义的,只是为了表达技术方案的清楚及方便。应当理解,所述方位词的使用不应限制本技术请求保护的范围。
162.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文中上述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能够相互结合。
163.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发明一种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发明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发明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本发明所涵盖的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